選舉三三
關燈
小
中
大
議郎、宗正少卿馮澥直龍圖閣、知鳳翔府。
九月五日,朝奉大夫、知郓州徐彥孚為集賢殿修撰。
五年正月十三日,朝奉大夫李王惠直秘閣、知信陽軍。
二月二十六日,衛尉卿趙存誠為集賢殿修撰、提舉醴泉觀。
〔父〕以其挺之拜相有請故也。
十二月二日,淮南江浙荊湖等路發運副使劉何為集賢殿修撰。
大觀元年二月十八日,複左中散大夫王端為集賢殿修撰、知廣州。
三月十五日,朝請大夫、直龍圖閣、河北路轉運使王博聞為集賢殿修撰、知成德軍。
十七日,左中散大夫、都水使者梁子野為集賢殿修撰、河北都轉運使。
五月一日,降授朝奉郎、新陝西路轉運使席震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十一日,秘書少監方會為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
二十五日,朝散郎、京西路轉運使李王惠直龍圖閣、淮南江浙荊湖等路發運使。
六月六日,司農少卿程伯孫直龍圖閣、知陝州。
九月十五日,朝請郎、司農卿宋聖寵直龍圖閣、知應天府。
閏十月七日,朝奉郎、右正言張茂直秘閣、 知鄧州。
十二月八日,朝奉郎、知秀州錢遹為集賢殿修撰、知越州。
二年二月二十八日,降授朝奉大夫、知虢州李孝壽為集賢殿修撰、知兖州。
三月十二日,承議郎、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席貢直秘閣、知荊南府。
四月七日,朝奉郎羅畸為集賢殿修撰、知廬州。
二十日,左中散大夫、光祿少卿董正封直龍圖閣、知濟州。
七月二十九日,承議郎張翚直秘閣、河北路轉運副使。
尚書戶部郎中張谔直秘閣、河北路轉運使。
八月三日,朝請大夫、成都府路轉運使何常為集賢殿修撰。
十月二日,朝請大夫、直秘閣、陝西路轉運副使王覺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三年七月五日,中大夫、新知越州吳執中知揚州,中奉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宮周鼎知應天府,朝散大夫、提舉南京鴻慶宮郭知章知汝州,朝奉郎、提舉杭州洞霄宮吳拭知陳州,并除集賢殿修撰。
十二月三日,朝議大夫、直秘閣、夔州路轉運副使龐恭孫直龍圖閣。
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張為直龍圖閣、知蔡州。
四年正月二十六日,中奉大夫、太常少卿李夔為集賢殿修撰、知鄧州。
六月九日,朝請大夫、太府卿王韶為集賢殿修撰、知蘇州。
七月三十日,複朝請郎、知汝州慕容彥逢,朝散郎、知滁州席旦,通直郎、新知溫州郭敦實,并為集賢殿修撰。
政和元年正月二日,诏:「京東路轉運副使韓向具到,自到任後來,申請擘(書)[畫]措置振 舉過事件,并均節本路财用事目,共二十五冊。
乙夜觀覽,頗見用心。
提振綱維,皆有條理。
不擾民而調度足,匪峻刑而奸弊消。
可特除直秘閣,差遣依舊,以為守法奉公能吏之勸。
」 三月十四日,诏:「朝散大夫、權發遣湖北提刑陳仲宜所言十五事,其間劾貪贓,搜求民隐,敷陳利害,頗見用心。
朝奉郎、權發遣兩浙路轉運判官賈偉節所言十事,頗似可采。
并除直秘閣。
」 五月十二日,朝散郎、前荊湖北路轉運副使周紳直秘閣、知荊南府。
二十六日,複中大夫、知蕲州馬防為集賢殿修撰、知蘇州。
六月二十六日,朝奉大夫、開封少尹錢蓋直龍圖閣、知開德府。
八月九日,複朝議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胡師文為〔集〕賢殿修撰。
九月二日,朝請大夫、直秘閣、河東路轉運使蔡安持〔直〕龍圖閣、江淮荊浙等路發運副使。
六日,朝奉郎、直龍圖閣、京畿轉運副使盛章為集賢殿修撰、知蘇州。
尚書左司員外郎陳遘直秘閣、河北路轉運使。
朝散郎、福建路轉運判官柳度俊直秘閣,升副使。
二十三日,朝奉大夫、陝西路轉運副使陳敦複直龍圖閣,升轉運使。
十月六日,朝散郎、知睦州李圖南為集賢殿修撰、知複州。
二十七日,朝請大夫、太府卿張勵為集賢殿修撰、知福州。
奉直大夫、宗正少卿周邦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
二年四月二日,诏今後貼職,非特旨不除。
以臣僚言:「竊聞端拱元年建秘閣,有夏侯嘉正者,見稱于缙紳。
太宗雅知其名,欲加簡(技)[拔]。
一日,召試禁中,奏篇稱旨,始命為直秘閣。
熙甯中,王韶(紹)緣洮河戎事有功,神考議以直昭文館寵之。
王安石言韶功大不辭,乃命為直集賢殿。
居數日,以内批再議韶職,佥言洮河事皆韶本謀,功賞終未稱,乞進除直龍圖閣。
神考以為薄,始命為修撰。
由此觀之,則祖宗于貼職華選,尤所加重也。
臣竊惟頃歲以來,朝廷稍以職名旌勸庶官,而因緣附麗請(記)[托],頗多冗濫。
臣愚深恐清塗漸塞,而砺世磨鈍之具,亦将無以示勸矣。
臣聞昔衛賞于奚以邑,辭。
請曲樂繁纓以朝,許之。
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惟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伏望〔聖〕慈特敷诏旨,自今以勞任事當加旌賞者,止以遷職任、進官資為恩典。
惟殊績異能之士及親加(職)[識]擢者,方許除貼職,庶幾名器增重,清塗日辟,更加奮勉,以興事功,上副陛下厘百工、熙庶績之意。
」故有是诏。
五月二十七日,朝散郎、司農卿王革為集賢殿修撰、河東路都轉運使,繼而又改除直龍圖閣。
六月二十七日,朝奉郎、直秘閣、提舉成都府陝西等路茶馬張翚直龍圖閣。
八月十八日,朝請大夫、直龍圖閣、知河中府何述為集賢殿修撰。
二十九日,朝奉大夫、直秘閣、梓州路轉運判官趙遹直龍圖閣,升副使。
三年正月十八日,诏:「提舉淮南路茶鹽事黃敦信措置鹽本備足,客販流通,職事修舉,除直秘閣。
」 二月二日,降授朝請郎、直秘閣、陝西路轉運副 使(候)[侯]臨直龍圖閣、知慶州。
四月三日,朝奉大夫、直龍圖閣、梓州路轉運副使趙遹為集賢殿修撰,升轉運使。
八日,複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提舉杭州洞霄宮周秩為集賢殿修撰、知鄂州。
十五日,中散大夫、直龍圖閣、提舉江甯府崇禧觀崔子堅為集賢殿修撰。
閏四月十三日,奉議郎、直秘閣、知荊南府程鄰為集賢殿修撰、知桂州。
五月二日,降授朝請郎、直秘閣、陝西路轉運使陳亨伯直龍圖閣、知慶州。
七月二十八日,朝請郎、司農卿都随直秘閣、知滁州。
九月二十日,朝散大夫、直秘閣、京西路轉運使王為集賢殿修撰、知平江府。
十月十五日,通直郎、秘書省著作郎李谔直秘閣、提舉江南東路學事。
十一月一日,複唐州團練副使、随州安置穆京為朝議大夫、直龍圖閣、陝西路轉運使。
四年二月三日,承議郎、直圖閣、新知虢州任熙明為集賢殿修撰、知河陽。
三月二十一日,朝奉大夫、直秘閣、兩浙路轉運使李偃直龍圖閣。
四月十三日,京畿轉運副使趙霆直秘閣。
六月十二日,複朝散大夫、提舉洪州玉隆觀曾孝蘊為集賢殿修撰。
十月二十二日,朝議大夫、鴻胪卿陳覺民為集賢殿修撰、知廣州。
五年九月六日,中大夫、直龍圖閣、權陝西路轉運使吳亮陳乞宮祠。
诏:「亮宣力陝右,職事修舉,歲計足辦,以疾有陳,誠可恻憫。
宜依所請,可除集賢殿修撰、提舉兖州太極 觀。
」 十二日,朝議大夫張谔直龍圖閣、知潭州。
十二月十二日,直秘閣、江浙等路發運副使徐鑄直龍圖閣。
朝奉大夫、知真州詹度直秘閣。
六年正月十三日,朝請郎、大理卿侍其傅直秘閣、知懷州。
朝散大夫、太仆卿田登直秘閣、知拱州。
二十四日,承議郎、直秘閣鄭修年直龍圖閣,宣義郎鄭億年直秘閣。
二十八日,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成都府路轉運副使孫羲叟為右文殿修撰、知泸州。
閏正月二日,秘書丞李良嗣直龍圖閣、提點萬壽觀。
二十七日,朝散郎、梓州路轉運副使王良弼,朝請大夫、提舉梓州路常平楊彥章,并直龍圖閣。
三月二日,宗正少卿李邦彥直秘閣,與外任。
二十八日,陝西路轉運副使孫直龍圖閣、知秦州。
四月五日,符寶郎葉着直龍圖閣、提點醴泉觀。
八日,朝奉郎、秘書少監方天若為右文殿修撰、知泉州。
十日,诏秘書省殿以右文殿為名,見任集賢殿修撰并改作右文殿修撰。
二十一日,尚書右司員外郎聶山直龍圖閣、荊湖南路轉運副使。
二十四日,尚書左司員外郎胡直孺直龍圖閣、淮南路轉運副使。
六月九日,朝奉大夫、秘書監蘇烨為右文殿修撰、知泉州。
朝奉大夫、司農少卿劉敦夫直龍圖閣、知潭州。
朝奉大夫張闳直秘閣、陝西路轉運使。
十二日,降授朝散大夫、提點荊湖北路刑獄毛衍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九月六日,中大夫、直秘閣、河北路轉運(司)[使]沈純誠直龍圖閣。
十七日,诏:「天下人才富盛, 趍事赴功者日衆。
舊貼職唯直秘閣、直龍圖閣(直龍圖閣)、右文殿修撰,不足以待多士。
可增置直徽猷閣、直顯谟閣、直寶文閣、直天章閣、秘閣修撰、集賢殿修撰,并舊為九等。
」 十月十八日,承議郎、提舉杭州洞霄宮陳邦光為(修)[右]文殿修撰。
十九日,朝議大夫、直龍圖閣張谔為右文殿修撰、知桂州。
十一月六日,朝散大夫、直秘閣、陝西路轉運副使任諒直龍圖閣。
十二月十日,承議郎、直龍圖閣鄭修年為右文殿修撰。
十五日,诏:「文彥博被遇四朝,定儲首議,形于先訓。
雖經黜責,悉已牽叙。
子維申可除直秘閣,與郡。
」 十九日,诏秘書省正字張穆除直秘閣,與小郡。
臣僚言:「穆資序至淺,績用未聞,徒以親年自丐鄉便,乃從正字,遽爾超躐。
契勘館職召對稱旨,往往僅擢郎官,久次或遷少列。
由元豐以來,未有無故而得職名。
」诏張穆與小郡,其除直秘閣指揮,更不施行。
七年三月十五日,主管川陝茶事程唐應副陝西運司年額有勞,可特除右文殿修撰。
五月二十三日,中散大夫唐懋除直秘閣、知和州。
六月二日,以國子祭酒路瓘除秘閣修撰,與郡。
八年三月一日,朝奉郎、尚書考功員外郎李邁直秘閣、知蔡州。
十四日,诏朝奉郎、提舉河北東路常平呂頤浩直秘閣,再任。
十八日,光祿卿王鼎為右文殿修撰、提點萬壽觀。
四月三日,秘書省著作佐郎馮躬厚直秘閣、知秀州。
五月 二十三日,朝奉大夫、提點醴泉觀、諸王府贊讀張勸,朝議大夫、提舉中太一宮、諸王府直講葛次仲,朝奉郎、提點萬壽觀兼太子舍人魏憲,并直龍圖閣。
六月四日,朝奉郎、右文殿修撰、提舉醴泉觀葉着為集英殿修撰,中奉大夫、秘閣修撰、京畿路轉運副使趙為右文殿修撰。
七月四日,诏:「中書省參照官制格目成書,所有白時中今緣邊事進官,可轉兩官,并回授内一官與男彥晖,除直秘閣。
」 七日,诏:「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發遣兩浙路轉運副使詹度職事修舉,應奉有勞,特遷一職,充秘閣修撰,仍落『副』字。
」 二十五日,朝奉郎、提舉兩浙路常平蔣彜直秘閣、本路轉運副使。
二十七日,朝散大夫李友聞直秘閣、知利州。
八月五日,承奉郎、直秘閣蔡術直龍圖閣。
二十日,朝散郎、提舉淮南西路常平蔡佃直秘閣、提點兩浙路刑獄。
閏九月三日,朝議大夫、尚書吏部郎中尚瑜直秘閣、知襄州。
中散大夫莫磻直秘閣、知泗州。
二十日,尚書戶部員外郎何天衢直秘閣、知常州。
二十三日,诏泉州市舶官綱應奉有勞,提舉福建市舶蔡可除直秘閣。
十月二十七日,中奉大夫孫漸直秘閣、知梓州。
三十日,提舉兩浙路常平趙霖直秘閣,仍再任。
重和元年十二月十四日,符(實)[寶]郎、國史院編
九月五日,朝奉大夫、知郓州徐彥孚為集賢殿修撰。
五年正月十三日,朝奉大夫李王惠直秘閣、知信陽軍。
二月二十六日,衛尉卿趙存誠為集賢殿修撰、提舉醴泉觀。
〔父〕以其挺之拜相有請故也。
十二月二日,淮南江浙荊湖等路發運副使劉何為集賢殿修撰。
大觀元年二月十八日,複左中散大夫王端為集賢殿修撰、知廣州。
三月十五日,朝請大夫、直龍圖閣、河北路轉運使王博聞為集賢殿修撰、知成德軍。
十七日,左中散大夫、都水使者梁子野為集賢殿修撰、河北都轉運使。
五月一日,降授朝奉郎、新陝西路轉運使席震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十一日,秘書少監方會為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
二十五日,朝散郎、京西路轉運使李王惠直龍圖閣、淮南江浙荊湖等路發運使。
六月六日,司農少卿程伯孫直龍圖閣、知陝州。
九月十五日,朝請郎、司農卿宋聖寵直龍圖閣、知應天府。
閏十月七日,朝奉郎、右正言張茂直秘閣、 知鄧州。
十二月八日,朝奉郎、知秀州錢遹為集賢殿修撰、知越州。
二年二月二十八日,降授朝奉大夫、知虢州李孝壽為集賢殿修撰、知兖州。
三月十二日,承議郎、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席貢直秘閣、知荊南府。
四月七日,朝奉郎羅畸為集賢殿修撰、知廬州。
二十日,左中散大夫、光祿少卿董正封直龍圖閣、知濟州。
七月二十九日,承議郎張翚直秘閣、河北路轉運副使。
尚書戶部郎中張谔直秘閣、河北路轉運使。
八月三日,朝請大夫、成都府路轉運使何常為集賢殿修撰。
十月二日,朝請大夫、直秘閣、陝西路轉運副使王覺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三年七月五日,中大夫、新知越州吳執中知揚州,中奉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宮周鼎知應天府,朝散大夫、提舉南京鴻慶宮郭知章知汝州,朝奉郎、提舉杭州洞霄宮吳拭知陳州,并除集賢殿修撰。
十二月三日,朝議大夫、直秘閣、夔州路轉運副使龐恭孫直龍圖閣。
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張為直龍圖閣、知蔡州。
四年正月二十六日,中奉大夫、太常少卿李夔為集賢殿修撰、知鄧州。
六月九日,朝請大夫、太府卿王韶為集賢殿修撰、知蘇州。
七月三十日,複朝請郎、知汝州慕容彥逢,朝散郎、知滁州席旦,通直郎、新知溫州郭敦實,并為集賢殿修撰。
政和元年正月二日,诏:「京東路轉運副使韓向具到,自到任後來,申請擘(書)[畫]措置振 舉過事件,并均節本路财用事目,共二十五冊。
乙夜觀覽,頗見用心。
提振綱維,皆有條理。
不擾民而調度足,匪峻刑而奸弊消。
可特除直秘閣,差遣依舊,以為守法奉公能吏之勸。
」 三月十四日,诏:「朝散大夫、權發遣湖北提刑陳仲宜所言十五事,其間劾貪贓,搜求民隐,敷陳利害,頗見用心。
朝奉郎、權發遣兩浙路轉運判官賈偉節所言十事,頗似可采。
并除直秘閣。
」 五月十二日,朝散郎、前荊湖北路轉運副使周紳直秘閣、知荊南府。
二十六日,複中大夫、知蕲州馬防為集賢殿修撰、知蘇州。
六月二十六日,朝奉大夫、開封少尹錢蓋直龍圖閣、知開德府。
八月九日,複朝議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胡師文為〔集〕賢殿修撰。
九月二日,朝請大夫、直秘閣、河東路轉運使蔡安持〔直〕龍圖閣、江淮荊浙等路發運副使。
六日,朝奉郎、直龍圖閣、京畿轉運副使盛章為集賢殿修撰、知蘇州。
尚書左司員外郎陳遘直秘閣、河北路轉運使。
朝散郎、福建路轉運判官柳度俊直秘閣,升副使。
二十三日,朝奉大夫、陝西路轉運副使陳敦複直龍圖閣,升轉運使。
十月六日,朝散郎、知睦州李圖南為集賢殿修撰、知複州。
二十七日,朝請大夫、太府卿張勵為集賢殿修撰、知福州。
奉直大夫、宗正少卿周邦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
二年四月二日,诏今後貼職,非特旨不除。
以臣僚言:「竊聞端拱元年建秘閣,有夏侯嘉正者,見稱于缙紳。
太宗雅知其名,欲加簡(技)[拔]。
一日,召試禁中,奏篇稱旨,始命為直秘閣。
熙甯中,王韶(紹)緣洮河戎事有功,神考議以直昭文館寵之。
王安石言韶功大不辭,乃命為直集賢殿。
居數日,以内批再議韶職,佥言洮河事皆韶本謀,功賞終未稱,乞進除直龍圖閣。
神考以為薄,始命為修撰。
由此觀之,則祖宗于貼職華選,尤所加重也。
臣竊惟頃歲以來,朝廷稍以職名旌勸庶官,而因緣附麗請(記)[托],頗多冗濫。
臣愚深恐清塗漸塞,而砺世磨鈍之具,亦将無以示勸矣。
臣聞昔衛賞于奚以邑,辭。
請曲樂繁纓以朝,許之。
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惟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伏望〔聖〕慈特敷诏旨,自今以勞任事當加旌賞者,止以遷職任、進官資為恩典。
惟殊績異能之士及親加(職)[識]擢者,方許除貼職,庶幾名器增重,清塗日辟,更加奮勉,以興事功,上副陛下厘百工、熙庶績之意。
」故有是诏。
五月二十七日,朝散郎、司農卿王革為集賢殿修撰、河東路都轉運使,繼而又改除直龍圖閣。
六月二十七日,朝奉郎、直秘閣、提舉成都府陝西等路茶馬張翚直龍圖閣。
八月十八日,朝請大夫、直龍圖閣、知河中府何述為集賢殿修撰。
二十九日,朝奉大夫、直秘閣、梓州路轉運判官趙遹直龍圖閣,升副使。
三年正月十八日,诏:「提舉淮南路茶鹽事黃敦信措置鹽本備足,客販流通,職事修舉,除直秘閣。
」 二月二日,降授朝請郎、直秘閣、陝西路轉運副 使(候)[侯]臨直龍圖閣、知慶州。
四月三日,朝奉大夫、直龍圖閣、梓州路轉運副使趙遹為集賢殿修撰,升轉運使。
八日,複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提舉杭州洞霄宮周秩為集賢殿修撰、知鄂州。
十五日,中散大夫、直龍圖閣、提舉江甯府崇禧觀崔子堅為集賢殿修撰。
閏四月十三日,奉議郎、直秘閣、知荊南府程鄰為集賢殿修撰、知桂州。
五月二日,降授朝請郎、直秘閣、陝西路轉運使陳亨伯直龍圖閣、知慶州。
七月二十八日,朝請郎、司農卿都随直秘閣、知滁州。
九月二十日,朝散大夫、直秘閣、京西路轉運使王為集賢殿修撰、知平江府。
十月十五日,通直郎、秘書省著作郎李谔直秘閣、提舉江南東路學事。
十一月一日,複唐州團練副使、随州安置穆京為朝議大夫、直龍圖閣、陝西路轉運使。
四年二月三日,承議郎、直圖閣、新知虢州任熙明為集賢殿修撰、知河陽。
三月二十一日,朝奉大夫、直秘閣、兩浙路轉運使李偃直龍圖閣。
四月十三日,京畿轉運副使趙霆直秘閣。
六月十二日,複朝散大夫、提舉洪州玉隆觀曾孝蘊為集賢殿修撰。
十月二十二日,朝議大夫、鴻胪卿陳覺民為集賢殿修撰、知廣州。
五年九月六日,中大夫、直龍圖閣、權陝西路轉運使吳亮陳乞宮祠。
诏:「亮宣力陝右,職事修舉,歲計足辦,以疾有陳,誠可恻憫。
宜依所請,可除集賢殿修撰、提舉兖州太極 觀。
」 十二日,朝議大夫張谔直龍圖閣、知潭州。
十二月十二日,直秘閣、江浙等路發運副使徐鑄直龍圖閣。
朝奉大夫、知真州詹度直秘閣。
六年正月十三日,朝請郎、大理卿侍其傅直秘閣、知懷州。
朝散大夫、太仆卿田登直秘閣、知拱州。
二十四日,承議郎、直秘閣鄭修年直龍圖閣,宣義郎鄭億年直秘閣。
二十八日,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成都府路轉運副使孫羲叟為右文殿修撰、知泸州。
閏正月二日,秘書丞李良嗣直龍圖閣、提點萬壽觀。
二十七日,朝散郎、梓州路轉運副使王良弼,朝請大夫、提舉梓州路常平楊彥章,并直龍圖閣。
三月二日,宗正少卿李邦彥直秘閣,與外任。
二十八日,陝西路轉運副使孫直龍圖閣、知秦州。
四月五日,符寶郎葉着直龍圖閣、提點醴泉觀。
八日,朝奉郎、秘書少監方天若為右文殿修撰、知泉州。
十日,诏秘書省殿以右文殿為名,見任集賢殿修撰并改作右文殿修撰。
二十一日,尚書右司員外郎聶山直龍圖閣、荊湖南路轉運副使。
二十四日,尚書左司員外郎胡直孺直龍圖閣、淮南路轉運副使。
六月九日,朝奉大夫、秘書監蘇烨為右文殿修撰、知泉州。
朝奉大夫、司農少卿劉敦夫直龍圖閣、知潭州。
朝奉大夫張闳直秘閣、陝西路轉運使。
十二日,降授朝散大夫、提點荊湖北路刑獄毛衍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九月六日,中大夫、直秘閣、河北路轉運(司)[使]沈純誠直龍圖閣。
十七日,诏:「天下人才富盛, 趍事赴功者日衆。
舊貼職唯直秘閣、直龍圖閣(直龍圖閣)、右文殿修撰,不足以待多士。
可增置直徽猷閣、直顯谟閣、直寶文閣、直天章閣、秘閣修撰、集賢殿修撰,并舊為九等。
」 十月十八日,承議郎、提舉杭州洞霄宮陳邦光為(修)[右]文殿修撰。
十九日,朝議大夫、直龍圖閣張谔為右文殿修撰、知桂州。
十一月六日,朝散大夫、直秘閣、陝西路轉運副使任諒直龍圖閣。
十二月十日,承議郎、直龍圖閣鄭修年為右文殿修撰。
十五日,诏:「文彥博被遇四朝,定儲首議,形于先訓。
雖經黜責,悉已牽叙。
子維申可除直秘閣,與郡。
」 十九日,诏秘書省正字張穆除直秘閣,與小郡。
臣僚言:「穆資序至淺,績用未聞,徒以親年自丐鄉便,乃從正字,遽爾超躐。
契勘館職召對稱旨,往往僅擢郎官,久次或遷少列。
由元豐以來,未有無故而得職名。
」诏張穆與小郡,其除直秘閣指揮,更不施行。
七年三月十五日,主管川陝茶事程唐應副陝西運司年額有勞,可特除右文殿修撰。
五月二十三日,中散大夫唐懋除直秘閣、知和州。
六月二日,以國子祭酒路瓘除秘閣修撰,與郡。
八年三月一日,朝奉郎、尚書考功員外郎李邁直秘閣、知蔡州。
十四日,诏朝奉郎、提舉河北東路常平呂頤浩直秘閣,再任。
十八日,光祿卿王鼎為右文殿修撰、提點萬壽觀。
四月三日,秘書省著作佐郎馮躬厚直秘閣、知秀州。
五月 二十三日,朝奉大夫、提點醴泉觀、諸王府贊讀張勸,朝議大夫、提舉中太一宮、諸王府直講葛次仲,朝奉郎、提點萬壽觀兼太子舍人魏憲,并直龍圖閣。
六月四日,朝奉郎、右文殿修撰、提舉醴泉觀葉着為集英殿修撰,中奉大夫、秘閣修撰、京畿路轉運副使趙為右文殿修撰。
七月四日,诏:「中書省參照官制格目成書,所有白時中今緣邊事進官,可轉兩官,并回授内一官與男彥晖,除直秘閣。
」 七日,诏:「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發遣兩浙路轉運副使詹度職事修舉,應奉有勞,特遷一職,充秘閣修撰,仍落『副』字。
」 二十五日,朝奉郎、提舉兩浙路常平蔣彜直秘閣、本路轉運副使。
二十七日,朝散大夫李友聞直秘閣、知利州。
八月五日,承奉郎、直秘閣蔡術直龍圖閣。
二十日,朝散郎、提舉淮南西路常平蔡佃直秘閣、提點兩浙路刑獄。
閏九月三日,朝議大夫、尚書吏部郎中尚瑜直秘閣、知襄州。
中散大夫莫磻直秘閣、知泗州。
二十日,尚書戶部員外郎何天衢直秘閣、知常州。
二十三日,诏泉州市舶官綱應奉有勞,提舉福建市舶蔡可除直秘閣。
十月二十七日,中奉大夫孫漸直秘閣、知梓州。
三十日,提舉兩浙路常平趙霖直秘閣,仍再任。
重和元年十二月十四日,符(實)[寶]郎、國史院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