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三二
關燈
小
中
大
宗室召試
仁宗皇佑元年六月三日,右清道率府率叔(诏)[韶]诏試于學士院中格,特賜進士及第,遷右領軍衛将軍,後特遣領文州刺史。
先 是,叔韶上所業十卷,并獻父克己《饒陽集》,命試,賜第進官,後又自陳以試,入高等,特進遙郡。
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右屯衛大将軍克悚召試于學士院中格,授右龍武軍大将軍。
九月四日,右領軍衛大将軍宗原、右監門衛大将軍宗憲、右領軍衛大将軍宗秀、宗辯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宗原、宗惠右屯衛大将軍,宗秀、宗辯右武衛大将軍。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诏大宗正司:宗室有能習詩賦文詞者,以聞。
五月二十六日,诏:「宗室進著述文字及乞就試或轉官者,慮競習詞藻,不專心典籍,今後如有諸經書内通得一經者,差官試驗。
」 六月十一日,诏右龍府軍大将軍克悚候二年再與試,特隻試兩題。
先是,克悚上拟試發解詩賦,诏學士院試三題。
及是就試,轉右衛大将軍。
克悚表辭新命,乞依李評例再試,故許之。
至和二年九月二日,右龍武軍大将軍克悚再試學士院中格,命為左千牛衛大将軍。
十二月二十一日,賜右屯衛大将軍克敦錢三十萬。
以召試學士院,罷推恩也。
先是,克敦進所業求試,既而請以二日程試詩、賦、論,許之,诏即更不推恩。
及試中格,故有是賜。
嘉佑六年九月五日,右監門衛大将軍、文州刺史叔韶進所業,召學試士院中格,遷領辰州團練使。
英宗治平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右武衛大将軍、文州刺史叔裒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果州防禦使。
初 制,宗室大學士年十五已上、通兩經者,大宗正以聞,命官試論及大義中者,度高下賜出身或遷官。
至是叔裒獻其所著《春秋大義》二十道、論五首,乃命召試。
九月八日,右骁衛大将軍、衛州刺史克孝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高州團練使。
神宗熙甯三年十月十二日,右武衛大将軍、昭州團練使克顧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解州防禦使。
五年五月八日,右監門衛大将軍仲奚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文州刺史。
九月十七日,右武衛大将軍、連州刺史叔敖、右監門衛大将軍叔篆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叔敖遷領文州團練使,叔彖遷領雅州刺史叔彖:前作「叔篆」,當有一誤。
,仍特不隔理年取旨。
六年七月六日,右羽林軍大将軍、巴州團練使仲碩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沂州防禦使。
七年五月十五日,中書門下言:「仲绾等令學士院召試,令親伯宗彥卒,未審期周尊長服内,許與不許就試」诏許就試。
八月九日,右監門衛大将軍仲真、右武衛大将軍雅州刺史仲绾、右武衛大将軍彭州刺史仲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仲真遷領文州刺史,仲绾遷領開州團練使,仲遷領榮州團練使。
十一月二十五日,右羽林軍大将軍開州團練使仲淹、右千牛衛将軍仲戡、右千牛衛将軍仲牣、右羽林軍大将軍池州團練使世本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仲淹遷領文州防禦使,仲戡、仲 牣并遷右監門衛大将軍,世本遷領秀州防禦使。
八年正月十八日,右千牛衛将軍令扁、令志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并遷右監門衛大将軍。
十月六日,右武衛大将軍資州刺史仲滂、右武衛大将軍瀛州刺史仲當、右千牛(戶)[衛]将軍仲暹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仲滂遷領榮州團練使,仲當遷領德州團練使,仲暹遷右監門衛大将軍。
九年七月十三日,中書門下言:「學士院谘報,檢會宗室試換,未曾有試一中經體例。
今令始狀自來習說《毛詩》,未委于詩中如何次第指說篇段,合說多少字數。
今欲令學士院,于本經内臨時簽貼二百字以上,當面講說,以不悖義理為通。
」從之。
九月二十五日,右監門率府率令始學士院說經中格,為太子中(充)[允],堂除監當差遣。
元豊二年正月十七日,诏:「宗室大将軍以下願試者,試本經及《論語》、《孟子》大義共(于)六道、論一首,大義以五通、論以辭理通為合格。
」 四月十四日,知制诰張璪、光祿寺丞陸佃赴秘閣考試宗室。
七月三日,右監門衛大将軍仲芮、右千牛衛将軍叔盎、令攝、令優、令貫各遷一官,叔盎賜進士出身,并以秘合考試中等也。
四年七月八日,右監門衛大将軍泛之領嘉州刺史,右千牛衛将軍仲萬、撫之、令閑為右監門衛大将軍,右監門率府率叔瑁、令每、百之為右千牛衛将軍。
泛之等并以秘閣試文論中等也。
六年閏六月二十 八日,右監門衛大将軍報之領文州刺史,與之領雅州刺史,士獲領茂州刺史,右千牛衛将軍緻之、叔褧并為右監門衛大将軍,臨之、道之、子漪各遷一官,試文論中等也。
十月十三日,右監門衛大将軍令綿為朝請郎,賜绯章服,與親民差遣。
以秘書省試經義應格也。
七年八月五日,右監門率府率子漪換通直郎。
秘書省試應格也。
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诏右内率府副率士宇為承事郎,士琢為内殿崇班。
士宇試秘書省,士琢試律皆應格也。
徽宗崇甯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诏:「應宗室非袒免年二十五以上,許于禮部試經義或律義二道,取文理稍通者分兩等,附進士牓,優異者取旨。
其不能試,或試不中者,讀律于禮部,别為奏名,止推一時之恩。
勿着于令。
」 高宗紹興八年三月二十一日,中書門下省言:「武節郎趙令芹累經朝廷陳獻文字,皆有可采。
昨任潮州兵馬都監,本路監司韓璜等四員列銜保奏,乞與換文資。
兼本人系已預貢,合還赴省試。
」诏趙令芹令中書後省召試時務策一道,換授文資。
九年正月二十六日,诏忠訓郎趙子嶷令中書後省試策一道,依格與換文資。
十年正月二十九日,修武郎趙士谷言:「昨取到福建路轉運司文解兩次,以家難未曾赴試。
欲望特依宗室令芹、子嶷例,換授文資。
」诏令中書後省召試時務策一道,特補右宣義郎。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二召試雜錄 召試雜錄 太宗景德二年三 月十四日,诏諸王公主近臣無得以子弟親族賓客求賜科名。
時宰臣畢士安、寇準以所親為請,帝不得已而從之,因有是诏。
天禧元年九月十九日,诏:「承前召試命官舉人,止詩賦命題。
自今并問時務策一道,仍别試賦論或雜文一首。
」 二十一日,前守江州瑞昌縣主簿劉若沖進詩賦十軸。
诏若沖試時務策一道,仍于賦或雜文或論中,就本人所願,更試一首。
應今後與試文字人等,并依此例。
三年九月六日,學士院言:「準诏,大理(平)[評]事胥偃與試。
偃是盛度婿,又錢惟演親戚,欲乞下别處試。
」诏送舍人院試。
是後,有親嫌者并如例。
仁宗天聖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诏:「自今臣僚南郊、聖節奏薦親族,隻與合授官資,不得乞試進士出身。
」 七年三月二十二日,诏今後兩制試人令依舊試賦。
八年十月十九日,翰林學士盛度言:「将作監丞王堯臣、趙送本院與試。
内堯臣是臣親家,乞令宋绶等一面考試。
」從之。
十年四月十八日,上封者言:「近歲以來,獻文求試者,多已經召試,再請校試。
又近臣有不因特诏,非次舉官乞試,望申條約。
」诏:「自今
先 是,叔韶上所業十卷,并獻父克己《饒陽集》,命試,賜第進官,後又自陳以試,入高等,特進遙郡。
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右屯衛大将軍克悚召試于學士院中格,授右龍武軍大将軍。
九月四日,右領軍衛大将軍宗原、右監門衛大将軍宗憲、右領軍衛大将軍宗秀、宗辯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宗原、宗惠右屯衛大将軍,宗秀、宗辯右武衛大将軍。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诏大宗正司:宗室有能習詩賦文詞者,以聞。
五月二十六日,诏:「宗室進著述文字及乞就試或轉官者,慮競習詞藻,不專心典籍,今後如有諸經書内通得一經者,差官試驗。
」 六月十一日,诏右龍府軍大将軍克悚候二年再與試,特隻試兩題。
先是,克悚上拟試發解詩賦,诏學士院試三題。
及是就試,轉右衛大将軍。
克悚表辭新命,乞依李評例再試,故許之。
至和二年九月二日,右龍武軍大将軍克悚再試學士院中格,命為左千牛衛大将軍。
十二月二十一日,賜右屯衛大将軍克敦錢三十萬。
以召試學士院,罷推恩也。
先是,克敦進所業求試,既而請以二日程試詩、賦、論,許之,诏即更不推恩。
及試中格,故有是賜。
嘉佑六年九月五日,右監門衛大将軍、文州刺史叔韶進所業,召學試士院中格,遷領辰州團練使。
英宗治平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右武衛大将軍、文州刺史叔裒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果州防禦使。
初 制,宗室大學士年十五已上、通兩經者,大宗正以聞,命官試論及大義中者,度高下賜出身或遷官。
至是叔裒獻其所著《春秋大義》二十道、論五首,乃命召試。
九月八日,右骁衛大将軍、衛州刺史克孝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高州團練使。
神宗熙甯三年十月十二日,右武衛大将軍、昭州團練使克顧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解州防禦使。
五年五月八日,右監門衛大将軍仲奚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文州刺史。
九月十七日,右武衛大将軍、連州刺史叔敖、右監門衛大将軍叔篆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叔敖遷領文州團練使,叔彖遷領雅州刺史叔彖:前作「叔篆」,當有一誤。
,仍特不隔理年取旨。
六年七月六日,右羽林軍大将軍、巴州團練使仲碩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遷領沂州防禦使。
七年五月十五日,中書門下言:「仲绾等令學士院召試,令親伯宗彥卒,未審期周尊長服内,許與不許就試」诏許就試。
八月九日,右監門衛大将軍仲真、右武衛大将軍雅州刺史仲绾、右武衛大将軍彭州刺史仲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仲真遷領文州刺史,仲绾遷領開州團練使,仲遷領榮州團練使。
十一月二十五日,右羽林軍大将軍開州團練使仲淹、右千牛衛将軍仲戡、右千牛衛将軍仲牣、右羽林軍大将軍池州團練使世本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仲淹遷領文州防禦使,仲戡、仲 牣并遷右監門衛大将軍,世本遷領秀州防禦使。
八年正月十八日,右千牛衛将軍令扁、令志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并遷右監門衛大将軍。
十月六日,右武衛大将軍資州刺史仲滂、右武衛大将軍瀛州刺史仲當、右千牛(戶)[衛]将軍仲暹進所業,召試學士院中格,仲滂遷領榮州團練使,仲當遷領德州團練使,仲暹遷右監門衛大将軍。
九年七月十三日,中書門下言:「學士院谘報,檢會宗室試換,未曾有試一中經體例。
今令始狀自來習說《毛詩》,未委于詩中如何次第指說篇段,合說多少字數。
今欲令學士院,于本經内臨時簽貼二百字以上,當面講說,以不悖義理為通。
」從之。
九月二十五日,右監門率府率令始學士院說經中格,為太子中(充)[允],堂除監當差遣。
元豊二年正月十七日,诏:「宗室大将軍以下願試者,試本經及《論語》、《孟子》大義共(于)六道、論一首,大義以五通、論以辭理通為合格。
」 四月十四日,知制诰張璪、光祿寺丞陸佃赴秘閣考試宗室。
七月三日,右監門衛大将軍仲芮、右千牛衛将軍叔盎、令攝、令優、令貫各遷一官,叔盎賜進士出身,并以秘合考試中等也。
四年七月八日,右監門衛大将軍泛之領嘉州刺史,右千牛衛将軍仲萬、撫之、令閑為右監門衛大将軍,右監門率府率叔瑁、令每、百之為右千牛衛将軍。
泛之等并以秘閣試文論中等也。
六年閏六月二十 八日,右監門衛大将軍報之領文州刺史,與之領雅州刺史,士獲領茂州刺史,右千牛衛将軍緻之、叔褧并為右監門衛大将軍,臨之、道之、子漪各遷一官,試文論中等也。
十月十三日,右監門衛大将軍令綿為朝請郎,賜绯章服,與親民差遣。
以秘書省試經義應格也。
七年八月五日,右監門率府率子漪換通直郎。
秘書省試應格也。
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诏右内率府副率士宇為承事郎,士琢為内殿崇班。
士宇試秘書省,士琢試律皆應格也。
徽宗崇甯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诏:「應宗室非袒免年二十五以上,許于禮部試經義或律義二道,取文理稍通者分兩等,附進士牓,優異者取旨。
其不能試,或試不中者,讀律于禮部,别為奏名,止推一時之恩。
勿着于令。
」 高宗紹興八年三月二十一日,中書門下省言:「武節郎趙令芹累經朝廷陳獻文字,皆有可采。
昨任潮州兵馬都監,本路監司韓璜等四員列銜保奏,乞與換文資。
兼本人系已預貢,合還赴省試。
」诏趙令芹令中書後省召試時務策一道,換授文資。
九年正月二十六日,诏忠訓郎趙子嶷令中書後省試策一道,依格與換文資。
十年正月二十九日,修武郎趙士谷言:「昨取到福建路轉運司文解兩次,以家難未曾赴試。
欲望特依宗室令芹、子嶷例,換授文資。
」诏令中書後省召試時務策一道,特補右宣義郎。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二召試雜錄 召試雜錄 太宗景德二年三 月十四日,诏諸王公主近臣無得以子弟親族賓客求賜科名。
時宰臣畢士安、寇準以所親為請,帝不得已而從之,因有是诏。
天禧元年九月十九日,诏:「承前召試命官舉人,止詩賦命題。
自今并問時務策一道,仍别試賦論或雜文一首。
」 二十一日,前守江州瑞昌縣主簿劉若沖進詩賦十軸。
诏若沖試時務策一道,仍于賦或雜文或論中,就本人所願,更試一首。
應今後與試文字人等,并依此例。
三年九月六日,學士院言:「準诏,大理(平)[評]事胥偃與試。
偃是盛度婿,又錢惟演親戚,欲乞下别處試。
」诏送舍人院試。
是後,有親嫌者并如例。
仁宗天聖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诏:「自今臣僚南郊、聖節奏薦親族,隻與合授官資,不得乞試進士出身。
」 七年三月二十二日,诏今後兩制試人令依舊試賦。
八年十月十九日,翰林學士盛度言:「将作監丞王堯臣、趙送本院與試。
内堯臣是臣親家,乞令宋绶等一面考試。
」從之。
十年四月十八日,上封者言:「近歲以來,獻文求試者,多已經召試,再請校試。
又近臣有不因特诏,非次舉官乞試,望申條約。
」诏:「自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