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一二

關燈
壽聖憲天體道太上皇帝壽聖明慈太上皇後加上尊号冊寶禮成賀皇帝表》、《周太常銘》、《天禧禦制元良述贊》、《南北軍屯記》。

    诏伯壽減二年磨勘,堂除差遣;邦彥賜同進士出身。

    以上《幹道會要》。

     《文獻通考》博學宏詞科:紹興三年立此科,凡十二題,制、诰、诏、表、露布、檄、箴、銘、記、贊、頌、序,于内雜出六題,分為三場,每場一古一今。

    試人先投所業三卷,朝廷降付學士院,考其能者召試。

    遇科場年,應命官除歸明、流外、入赀及嘗犯贓人外,公卿大夫子弟之俊秀者皆得試。

    每次所取不得過五人,若人材有餘,臨時取旨。

    具合格字号,同真卷繳納中書看詳,推恩則例比舊制更加優異。

    以三等取人,上等轉一官,選人改秩,無出身人賜進士及第,并免召試除館職;中等減三年磨勘,與堂除,無出身人賜進士出身;下等減二年磨勘,無出身人賜進士出身,并許召試館職。

    大觀中有詞學兼茂科,建炎初猶有應者,至是始更立焉。

    自複科以來,所得鴻筆 麗藻之士多有至卿相翰苑者,紹興中得十有七人,隆興至淳熙得十有三人,紹熙一人,開禧至嘉定三人。

    初,洪遵入中等,洪适入下等,高宗覽其文,孍曰:「此洪皓子耶父在遠,能自立,忠義報也。

    」即以遵為秘書省正字,适為樞密院編修官。

    詞科即入館,自遵始。

    後三歲,洪邁繼之。

    真德秀、留元剛應選,有司書德秀卷曰「宏而不博」,書元剛卷曰「博而不宏」,甯宗喜其文,命俱寘異等。

    其後有司值郡試,必摘其微疵,僅從申省或降旨升擢而已。

     容齋洪氏《随筆》曰:本朝宏詞雖用唐時科目,而所試文則非也。

    自乙卯至于紹熙癸醜二十榜,或三人,或二人,或一人,并之三十三人,而紹熙庚戌阙不取。

    其以任子進者,湯岐公至宰相,王日嚴至翰林承旨,李獻之學士,陳子象兵部侍,湯朝美右史,陳岘方進用。

    而予兄弟居其間,文惠公至宰相,文安公至執政,予冒處翰苑。

    此外皆系已登科人,然擢用者唯周益公至宰相,周茂振執政,沈德和、莫子齊、倪正父、莫仲謙、趙大本、傅景仁至侍從,葉伯益、季元衡至左右史,餘多碌碌,而見存未顯者陳宗召也。

    然則吾家所蒙,亦雲過矣。

     葉适論宏詞曰:法或生于相激。

    宏詞之廢久矣,紹聖初既盡罷詞賦,而患天下應用之文由此遂絕,始立博學宏詞科。

    其後又為詞學兼茂,其為法尤不切事寔,何者朝廷诏诰典冊之文,當使簡直宏大,敷暢義理,以風曉天下,典谟訓诰諸 其萬一。

    蓋當時之人,所貴者武功,所重者經術,而文詞者雖其士人嘩然自相矜尚,而朝廷忽略之,大要去刀筆吏之所能無幾也。

    然其深厚溫雅,猶稱雄于後世。

    而自漢以來,莫有能及者。

    若乃四六對偶,銘檄贊頌,循沿漢末,以及宋齊,此真兩漢刀筆吏能之而不作者,而今世謂之奇文絕技,以此取天下士而用之于朝廷,何哉自詞科之興,其最貴者四六之文,然其文最為陋而無用。

    士大夫以對偶親切、用事精的相誇,至有以一聯之工而遂擅終身之官爵者。

    此風熾而不可遏,七八十年矣。

    前後居卿相顯人,祖父子孫相望于要地者,率詞科之人也。

    其人未嘗知義,其學未嘗知方也,其才未嘗中器也。

    操紙援筆,以為比偶之詞,又未嘗取成于心,而本其源流于古人也,是何所取而以卿相顯人待之,相承而不能革哉且又有甚悖戾者,自熙甯之以經術造士也,固患天下習為詞賦之浮華而不适于寔用,凡王安石之與神宗往反極論,至于盡擯斥一時之文人,其意曉然矣。

    紹聖、崇甯号為追述熙甯,既禁其求仕者不為詞賦,而反以美官誘其已任者使為宏詞,是始以經義開迪之,而終以文詞蔽淫之也。

    士何所折衷故既以為宏詞,則其人已自絕于道德性命之本統,而以為天下之所能者,書是也。

    孔子錄為經常之詞,以教後世,而百王不能易,可謂重矣。

    至兩漢诏制,詞意短陋,不複髣 盡于區區之曲藝,則其患又不特舉朝廷之高爵厚祿輕以與之而已也,反使人才陷入于不肖而不可救。

    且昔以罷詞賦而置詞科,今詞賦經義并行久矣,而詞科迄未嘗有所更易,是何創法于始而不能考其終,使不自為背馳也!蓋進士制科,其法猶有可議而損益之者,至宏詞則直罷之而已矣。

     《四朝聞見錄》:嘉定間,未嘗诏罷詞學,有司望風承意太過,每遇郡試,必摘其微疵,僅從申省,予載之詳矣。

    水心先生着為《進卷外槁》,其論宏詞曰:「宏詞之興,其最貴者四六之文,然其文最為陋而無用。

    士大夫以對偶親切、用事精的相誇,至有一聯之工而遂擅終身之官爵者。

    此風熾而不可遏,七八十年矣。

    前後居卿相顯人,祖父子孫相望于要地者,率詞科之人也。

    既已為詞科,則其人已自絕于道德性命之本統,以為天下之所能者盡于區區之曲藝,則其患又不止于舉朝廷高爵厚祿辄以予之而已。

    蓋進士等科,其法猶有可議而損益之,至宏詞則直罷之而已矣。

    」先生《外槁》蓋草于淳熙自姑蘇入都之時,是書流傳則盛于嘉定間。

    雖先生本無意于嫉視詞科,亦異于望風承意者,然适值其時,若有所為。

    文忠真公亦素不喜先生之文,蓋得于裡人張彥清之說,以為先生之文失之支離。

    文忠得先生《習學記言》觀之,謂此非記言,乃放言也,豈有激欤水心先生之文,精詣處有韓、柳所不及,可謂 集本朝文之大成者矣。

    文忠四六,近世所未見,如《史相服阕加官制詞》雲:「素冠栾栾,方畢三年之制;赤舄幾幾,爰新百揆之詹。

    」又謂史相雲:「陳平之智有餘,蕭相之功第一。

    」戒詞雲:「天難谌斯,當無忘惟幾惟康之戒;民亦勞止,其共圖既富既庶之功。

    」《撫谕江西寇曲赦诏》其中一二聯雲:「自有乾坤至于今日,未聞盜賊可以全軀。

    」又曰:「弄潢池之兵,諒非爾志;焚昆岡之玉,亦豈予心。

    」又行《永陽郡王制詞》雲:「若時懿屬,可限彜章。

    其登公朝位棘之尊,仍疏王社苴茅之貴。

    」蓋文忠公既入劄廣堂,謂二恩恐不可得而兼,故緻微詞雲。

     《宋史選舉志》:理宗嘉熙三年,臣僚奏:「詞科實代王言,久不取人,日就廢弛。

    蓋試之太嚴,故習之者少。

    今欲除博學宏詞科從舊三歲一試外,更降等立科,止試文辭,不貴記問。

    命題止分兩場,引試須有出身人就禮部投狀,獻所業,如試教官例。

    每一歲附铨闱引試,惟取合格,不必拘額,中選者與堂除教授,已系教官資序及京官不願就教授者,京官減磨勘,選人循一資。

    他時北門、西掖、南宮舍人之任,則擇文墨超卓者用之。

    其科目,則去『宏博』二字,止稱詞學科。

    」從之。

    淳佑初,罷。

    景定二年,複嘉熙之制。

     初,内外學官多朝廷特注,後稍令國子監取其舊試藝等格優者用之。

    熙甯八年,始立教授試法,即舍人院召試大義五道。

    元豐七年,令諸州無教官,則長吏選在任官上其名,而監 學審其可者使兼之。

    元佑中罷試法,已而論薦益衆,乃诏須命舉乃得奏。

    紹聖初,三省立格,中制科及進士甲第、禮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監廣文館第一人、從太學上舍得第,皆不待試,餘召試兩經大義各一道,合格則授教官。

    元符中,增試三經。

    政和二年,臣僚言:「元豐召試學官六十人,而所取四人,皆知名之士,故學者厭服。

    近試率三人取一,今欲十人始取一人,以重其選。

    」從之。

    自是或如舊法,中書選注。

    又嘗員外添置八行應格人為大藩教官,不以莅職,随廢。

    或用元豐試法,更革無常。

    高宗初年,複教官試。

    紹興中,議者謂欲為人師而自獻以求進,非禮也,乃罷試而自朝廷選差。

    已而又複之,凡有出身者許應,先具經義、詩、賦各三首赴禮部,乃下省闱,分兩場試之。

    初任為諸州教官,由是為兩學之選。

    十五年,從國子監丞文浩所言,于六經中取二經,各出兩題,毋拘義式,以貫穿該贍為合格。

    其後,四川制置司遇類省試年,亦仿禮部附試,自嘉泰元年始。

     【宋續會要】 淳熙二年二月十八日,禮部貢院言:試博學宏詞科承 務郎監行(至)[在]左藏庫中門李巘、修職郎荊門軍錄 事參 軍趙彥中合格,所試六篇。

    題曰《檢校少傅昭慶軍節度使四 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軍府事特授奉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建康軍府 事充江南東路安撫使兼行宮留守加食邑實封制》、《唐 帝範序》、《代宰臣修進四朝國史列傳表》、《唐黃道遊儀銘》、《淳化大射圖贊》、《漢 漕渠記》。

    诏巘賜同進 士出身,彥中減二年磨勘,比類施行,與堂除差遣一次。

     又诏彥中系宗室試中宏詞,特循文林郎。

     五年二月十日,禮部貢院言:試博學宏詞科從政郎監建康府戶部贍軍東酒庫周洎、從事郎筠州軍事判官倪思合格,所試六篇。

    題曰《武康軍節度使左金吾衛上将軍特授少保甯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鎮江府駐劄禦前諸軍都統制兼知揚州軍州事充淮南東路安撫使加食邑實封制》、《唐獻獲大安官(項)[頌]》、《代文武百僚謝宣赴光堯禦書閣觀石經表》、《周乘馬法記》、《禦制敬天圖贊》、《漢十八家曆譜序》。

    诏洎、思各減二年磨勘,比類施行,與堂除差遣一次。

     八年二月十日,禮部貢院言:試博學宏詞科從政郎滁州州學教授莫叔光合格,所試六篇。

    題曰《甯江軍承宣使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授安德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加食邑實封制》、《漢元公候籍序》、《代宰臣進修仁宗皇帝英宗皇帝神宗皇帝玉牒表》、《禹待賢虞銘》、《天禧太清樓觀書贊》、《漢洛陽十二門記》。

    诏叔光減二年磨勘,與堂除差遣。

    先取到二名,内一名第六篇漏寫「限三百字以上」,雜犯不考,今止考校到一名。

     十一年二月八日,禮部貢院言:試博學宏詞科從政郎臨安府臨安縣丞李拱合格,所試六篇。

    題曰《保甯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授武安軍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将 軍制》、《漢大初官名記》、《代史官進資治通鑒長編并舉要表》、《漢漏刻四十八箭銘》、《皇佑明堂樂舞頌》、《唐車輿衣服令序》。

    诏拱減二年磨勘,添差堂除差遣一次。

    二月三日,诏今次考校博學宏詞,令取二名。

    既而禮部貢院言:本院今次考校博學宏詞,令取二名,今考校止有一名合格,更合取自朝廷指揮。

    诏止取一名。

     十四年二月二十日,禮部(言)[貢]院言:試博學宏詞科從事郎陳岘合格,所試六篇。

    題曰《中大夫知樞密院事特授太中大夫樞密使加食邑實封制》、《漢步壽宮記》、《代宰臣以下賀奉安仁宗皇帝英宗皇帝玉牒四朝史列傳今上皇帝會要禮成表》、《周司會箴》、《新制鐵簾銘》、《唐武德貞觀兩史序》。

    诏岘賜同進士出身。

    二十二日,宰臣王淮等奏:「今春試宏詞者二人,餘人取到陳岘,昨已繳奏。

    」上曰:「何故隻取一名」淮等奏:「貢院申明合格者隻此一卷。

    」上曰:「岘文字古,可謂合格。

    《鐵簾銘》題目甚新,岘為名亦好。

    」以上《孝宗會要》。

     紹熙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诏今次考校博學宏詞,令取一名。

     二十三日,禮部貢院言:試博學宏詞科宣教郎新知池州貴池縣陳宗召合格,所試六篇。

    題曰《觀文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授保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