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九
關燈
小
中
大
五月八日,诏以饒州童子張揉為迪功郎。
揉九歲,誦經子書九種,習為古風詩、《孫子論》,皆應題答問,上親試之,故有是命。
六月一日,诏徽州童子林佐國與免文解一次,賜絹十匹。
佐國九歲,誦經子書十六種。
二十二日,诏童子鄒庭聞、林次融與免文解一次。
七月二十日,榮州文學郭滋自陳政和五年準敕賜童子出身,曆任成三考,用收捕建州軍賊功賞轉從事郎。
今來吏部将滋作崇觀以來不繇科舉補官,審量追改榮州文學,乞賜改正。
」诏與給還迪功郎。
八月五日,诏饒州童子卓玙與免文 解一次,賜束帛。
玙十歲,誦經子書十七種,及能挽弓二,親引試并通。
九年五月二十六日,诏饒州童子王文明與免(解)文〔解〕一次,賜絹二十匹。
文明十歲,誦經子書十三種,兼習步射。
十年五月十三日天頭原批:「『十三日』,一作『三十日』。
」,賜處州孝童周智童子出身。
智六歲喪父,哀毀過制,不茹葷廬墓,芝産于側。
父老列狀于州,守臣以聞故也。
九月十七日,诏饒州童子安晏求免文解。
晏十歲,誦經子書十二種,兼習步射,排變陣章。
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诏饒州童子江安國、江定國與免文解一次。
安國九歲,誦經子書九種,定國七歲,誦經子書六種。
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诏饒州童子程宏遠與永免文解,程宏父免文解一次。
宏遠十一歲,誦經子書十種,兼習詩、賦、論、策。
宏父九歲,誦經子書七種。
四月五日,诏饒州童子章林與免文解一次,仍賜束帛。
林九歲,誦經子書九種,兼習步射,排諸葛八陣形勢。
十二月三日,诏童子張岩叟、張岩卿各與免文解一次,岩叟仍支絹十匹。
岩叟九歲,誦經子書十四種。
岩卿九歲,誦經子書十二種。
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诏福州童子陳丕績與免解一次。
丕績十歲,誦經子書九種及書大字。
十二月五日,诏饒州童子朱绶與免文解一次。
绶九歲,誦禦制《勸學》、《漁父詞》及經子書十四種。
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诏饒州童子甯伯拱與免文解一次。
伯拱七歲,誦禦制《建炎古詩》、《漁父詞》及經子書十六種。
四月四日,诏童子潘汝功與免文解一次。
汝功十歲,誦經子書十一種。
十一月一日,诏饒州童子戴松、戴槐與免文解一次。
松十歲,誦禦制《漁父詞》及經子書九種,講《禹貢》、《說命》、《無逸》、《周官》。
槐八歲,誦禦制《漁父詞》及經子書九種。
二十八年三月四日,诏福州童子莊大成與免文解一次。
大成七歲,誦禦制《宣聖七十二賢贊》及經子書十種。
上謂輔臣曰:「朕自即位以 來,童子以誦書推恩多矣,未聞有登科顯名者。
向有萬頃,自言能詩,嘗指金唾壺命題試之,筆閣不下,蓋出其不備耳。
」沈該等奏曰:「此等但能讀誦,未必能通義理作文。
」 六月五日,禮部言:「讨論童子引試典故,大中祥符四年,吉州童子黃敖以能賦詩,送中書再試推恩,合遵依祖宗故事。
今後遇有奏乞,及諸州保明到童子,即合先送國子監驗訖,如合格,取旨送中書覆試。
宰執聚廳,各人批試。
如入格,取旨推恩。
若記誦外更能賦詩作文,别具取旨。
」從之。
八月八日,诏饒州童子孫材與免文解一次,仍賜束帛。
材八歲,誦禦制《為君難說》及諸子書十種。
三十年三月十三日,诏童子姚億年與免文解一次,仍賜束帛。
億年誦禦制《損齋記》及九經,兼習步射弓矢,引試并通故也。
《文獻通考》:高宗一朝,童子求試者三十有六人,授官者五人,萬頃、彭興宗、張揉、朱虎臣、劉毂。
永免文解者一人,晏章。
免文解者一人,紹興三年林佐國。
始賜帛罷遣者九人,紹興三年四月。
兄弟童子三人,饒州江安國、定國、戴松、戴滋,又張嵒叟、嵒卿,未知何許人。
惟朱虎臣者能排陣步射及誦七書,故補承信郎。
劉毂小校子,五歲善騎射,故補校尉。
虎臣,浮梁人,既召見,特又賜金帶以寵異之,此亦前所未有。
壽皇聖帝隆興元年四月十五日,诏福州童子念書陳繹永免文解。
繹八歲,誦經子等書十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二年八月十二日,诏念書童子柯仲博免解一次。
仲博誦《詩》、《書》、《易》、《二禮》、《語》、《孟》、禦制贊記十三通,送中書覆試而有是命。
幹道元年四月七日,诏福建路念書童子何邁永免文解。
邁八歲,誦經子等書十六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二年二月三日,诏右承事郎韓格免文解一次。
格十四歲,誦《易》、《詩》、《書》、《周禮》、《春秋》、《道德經》、禦制贊記、《文選賦》十一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二年二月四日,诏平江府念書童子呂伯奮免文解一次。
伯奮年八歲,誦《易》、《書》、《詩》、《二禮》、《論》、《孟》、禦制贊記十三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閏七月 十日,诏福州念書童子高應免文解一次。
應八歲,誦《易》、《書》、《詩》、《二禮》、《春秋》、《論語》、《孟子》、《孝經》、《老子》、禦制贊記十八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十月七日,诏福州念書童子張光祖免文解一次。
光祖誦五經、《論》、《孟》、《孝經》、《揚子》、禦制贊記二十一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五年二月三日,诏平江府念書童子呂仲堪、呂叔獻并免文解一次。
仲堪九歲,誦《易》、《詩》、《書》、《二禮》、《論》、《孟》、禦制贊記賦論二十一通。
叔獻八歲,誦《易》、《詩》、《書》、《二禮》、《論》、《孟》、《孝經》、《老子》、禦制贊記、《春賦》二十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四月十二日,诏念書童子陳骥免文解一次。
骥八歲,誦《易》、《詩》、《書》、《二禮》、《論》、《孟》、《孝經》、禦制贊記等十八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十二月三十日,诏福州念書童子陳師孔免文解一次。
師孔八歲,誦《詩》、《書》、《易》、《禮》、《春秋》、《論》、《孟》十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六年二月十一日,诏泉州念書童子陳應之免文解一次。
應之八歲,誦六經、《論》、《孟》、《孝經》、禦制《春賦》,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七年二月二十七日,诏福州念書童子詹倫免文解一次。
倫六歲,誦《詩》、《書》、《易》、《周禮》并他書十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三月二十日,诏隆州念書童子張壽免文解一次。
壽五歲,誦《易》、《詩》、《書》、《論》、《孟》、禦制贊記等十九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七月十九日,诏隆州念書童子張維永免文解。
維七歲,誦六經子書等二十三通,初免文解一次。
維援陳繹等例自言,再降是命。
八年二月十一日,诏賜衢州呂嗣興童子出身,補右從事郎。
嗣興四歲,誦《易》、《詩》、《論》、《孟》、《孝經》并《天官》、《中庸》、《儒行》、《左傳序》及他雜文。
虞允文等奏:「近應此科者多,然皆六七歲以上,如四歲者絕少。
」上曰:「已賜束帛,俟其試罷,優與推恩。
」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十一月十四日,诏饒州念書童子方宋英永免文解。
宋英十歲,全誦《易》、《書》、《詩》、《周禮》、《論》、《孟》、《孝經》、《揚子》、《老子》及摘誦《春秋左氏傳》、《禮記》、《荀子》、禦制詩賦、諸家故事,及排比陣法,開射弓矢,全篇為詩賦,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九年三月二日,賜吉州李如圭童子出身,補迪功郎。
如圭 六歲,誦《詩》、《書》、《易》、《論語》、《孝經》、《老子》全,摘誦《二禮》、《春秋》、《孟子》及禦制詩賦三百篇,各《禮記》篇名、《周禮》三百六十官名,《詩》、《書》、《易》、《禮記》、《論》、《孟》、《老子》重句,書大義皆通,及畫《易》六十四卦,故有是命。
六月二十七日,诏福州念書童子邵應祥永免文解。
應祥八歲,誦《詩》、《書》、《易》、《禮》、禦制詩贊,又能講《書堯典》、《禮學記》、《論語學而篇》及《孝經》、《揚子》諸章篇,呼吸切字,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以上《幹道會要》。
《文獻通考》:孝宗淳熙八年,始诏分為三等:凡全誦六經、《孝經》、《語》、《孟》及能文,如大經義三道,《語》《孟》義各一道,或賦及詩各一首,為上等,與推恩。
誦書外,能誦一經,為中等,免文解兩次。
止能誦六經、《語》、《孟》為下等,免文解一次。
覆試不合格,與賜帛。
孝宗一朝,童子求試者七十四人,而命官者七人。
有呂嗣興者,衢州人也,四歲能誦《書》、《切韻》,變四聲,畫八卦,上召見,面俾吟詩,遂授右從政郎,賜錢三百缗,令伴皇孫榮國公讀誦,幹道八年春也。
又有臨川王克勤,尤為警敏,初命右從事郎。
廬陵李如圭、三山林公洽、何擢并右迪功郎,三山何緻遠将仕郎,廬陵郭洵直下州文學。
甯宗嘉定十四年,诏自今歲取三人,期以季春集阙下,先試于國子監,而中書覆試,為定制焉。
光宗一朝,童子求試者十七人,無補官者。
惟從事郎吳剛年九歲,能誦六經、《語》、《孟》,以壽聖親侄孫,特改承務郎,仍依初補法,壬子四月也。
晏元獻初以童子召試,遂賜出身,令秘閣讀書,久之即以為正字。
幹道末,上踵故事,以臨川王克勤敏叔為秘書省讀書,制祿視正字之半。
淳熙初,上幸秘閣,館職皆遷官,選人改京秩。
有司言克勤于上,诏以為文林郎。
久之,台官有言其過者,遂除初等職官。
後複以鎖廳中第,為太學博士。
自後未有繼者。
自置童子科以來,未有女童應試者。
自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試,中書後省挑試所誦經書四十三件,并通,诏特封孺人。
【宋會要】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九賜及第賜出身賜童子出身賜及第念書童子 念書童子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一○試判一作書判拔萃科
揉九歲,誦經子書九種,習為古風詩、《孫子論》,皆應題答問,上親試之,故有是命。
六月一日,诏徽州童子林佐國與免文解一次,賜絹十匹。
佐國九歲,誦經子書十六種。
二十二日,诏童子鄒庭聞、林次融與免文解一次。
七月二十日,榮州文學郭滋自陳政和五年準敕賜童子出身,曆任成三考,用收捕建州軍賊功賞轉從事郎。
今來吏部将滋作崇觀以來不繇科舉補官,審量追改榮州文學,乞賜改正。
」诏與給還迪功郎。
八月五日,诏饒州童子卓玙與免文 解一次,賜束帛。
玙十歲,誦經子書十七種,及能挽弓二,親引試并通。
九年五月二十六日,诏饒州童子王文明與免(解)文〔解〕一次,賜絹二十匹。
文明十歲,誦經子書十三種,兼習步射。
十年五月十三日天頭原批:「『十三日』,一作『三十日』。
」,賜處州孝童周智童子出身。
智六歲喪父,哀毀過制,不茹葷廬墓,芝産于側。
父老列狀于州,守臣以聞故也。
九月十七日,诏饒州童子安晏求免文解。
晏十歲,誦經子書十二種,兼習步射,排變陣章。
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诏饒州童子江安國、江定國與免文解一次。
安國九歲,誦經子書九種,定國七歲,誦經子書六種。
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诏饒州童子程宏遠與永免文解,程宏父免文解一次。
宏遠十一歲,誦經子書十種,兼習詩、賦、論、策。
宏父九歲,誦經子書七種。
四月五日,诏饒州童子章林與免文解一次,仍賜束帛。
林九歲,誦經子書九種,兼習步射,排諸葛八陣形勢。
十二月三日,诏童子張岩叟、張岩卿各與免文解一次,岩叟仍支絹十匹。
岩叟九歲,誦經子書十四種。
岩卿九歲,誦經子書十二種。
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诏福州童子陳丕績與免解一次。
丕績十歲,誦經子書九種及書大字。
十二月五日,诏饒州童子朱绶與免文解一次。
绶九歲,誦禦制《勸學》、《漁父詞》及經子書十四種。
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诏饒州童子甯伯拱與免文解一次。
伯拱七歲,誦禦制《建炎古詩》、《漁父詞》及經子書十六種。
四月四日,诏童子潘汝功與免文解一次。
汝功十歲,誦經子書十一種。
十一月一日,诏饒州童子戴松、戴槐與免文解一次。
松十歲,誦禦制《漁父詞》及經子書九種,講《禹貢》、《說命》、《無逸》、《周官》。
槐八歲,誦禦制《漁父詞》及經子書九種。
二十八年三月四日,诏福州童子莊大成與免文解一次。
大成七歲,誦禦制《宣聖七十二賢贊》及經子書十種。
上謂輔臣曰:「朕自即位以 來,童子以誦書推恩多矣,未聞有登科顯名者。
向有萬頃,自言能詩,嘗指金唾壺命題試之,筆閣不下,蓋出其不備耳。
」沈該等奏曰:「此等但能讀誦,未必能通義理作文。
」 六月五日,禮部言:「讨論童子引試典故,大中祥符四年,吉州童子黃敖以能賦詩,送中書再試推恩,合遵依祖宗故事。
今後遇有奏乞,及諸州保明到童子,即合先送國子監驗訖,如合格,取旨送中書覆試。
宰執聚廳,各人批試。
如入格,取旨推恩。
若記誦外更能賦詩作文,别具取旨。
」從之。
八月八日,诏饒州童子孫材與免文解一次,仍賜束帛。
材八歲,誦禦制《為君難說》及諸子書十種。
三十年三月十三日,诏童子姚億年與免文解一次,仍賜束帛。
億年誦禦制《損齋記》及九經,兼習步射弓矢,引試并通故也。
《文獻通考》:高宗一朝,童子求試者三十有六人,授官者五人,萬頃、彭興宗、張揉、朱虎臣、劉毂。
永免文解者一人,晏章。
免文解者一人,紹興三年林佐國。
始賜帛罷遣者九人,紹興三年四月。
兄弟童子三人,饒州江安國、定國、戴松、戴滋,又張嵒叟、嵒卿,未知何許人。
惟朱虎臣者能排陣步射及誦七書,故補承信郎。
劉毂小校子,五歲善騎射,故補校尉。
虎臣,浮梁人,既召見,特又賜金帶以寵異之,此亦前所未有。
壽皇聖帝隆興元年四月十五日,诏福州童子念書陳繹永免文解。
繹八歲,誦經子等書十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二年八月十二日,诏念書童子柯仲博免解一次。
仲博誦《詩》、《書》、《易》、《二禮》、《語》、《孟》、禦制贊記十三通,送中書覆試而有是命。
幹道元年四月七日,诏福建路念書童子何邁永免文解。
邁八歲,誦經子等書十六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二年二月三日,诏右承事郎韓格免文解一次。
格十四歲,誦《易》、《詩》、《書》、《周禮》、《春秋》、《道德經》、禦制贊記、《文選賦》十一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二年二月四日,诏平江府念書童子呂伯奮免文解一次。
伯奮年八歲,誦《易》、《書》、《詩》、《二禮》、《論》、《孟》、禦制贊記十三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閏七月 十日,诏福州念書童子高應免文解一次。
應八歲,誦《易》、《書》、《詩》、《二禮》、《春秋》、《論語》、《孟子》、《孝經》、《老子》、禦制贊記十八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十月七日,诏福州念書童子張光祖免文解一次。
光祖誦五經、《論》、《孟》、《孝經》、《揚子》、禦制贊記二十一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五年二月三日,诏平江府念書童子呂仲堪、呂叔獻并免文解一次。
仲堪九歲,誦《易》、《詩》、《書》、《二禮》、《論》、《孟》、禦制贊記賦論二十一通。
叔獻八歲,誦《易》、《詩》、《書》、《二禮》、《論》、《孟》、《孝經》、《老子》、禦制贊記、《春賦》二十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四月十二日,诏念書童子陳骥免文解一次。
骥八歲,誦《易》、《詩》、《書》、《二禮》、《論》、《孟》、《孝經》、禦制贊記等十八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十二月三十日,诏福州念書童子陳師孔免文解一次。
師孔八歲,誦《詩》、《書》、《易》、《禮》、《春秋》、《論》、《孟》十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六年二月十一日,诏泉州念書童子陳應之免文解一次。
應之八歲,誦六經、《論》、《孟》、《孝經》、禦制《春賦》,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七年二月二十七日,诏福州念書童子詹倫免文解一次。
倫六歲,誦《詩》、《書》、《易》、《周禮》并他書十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三月二十日,诏隆州念書童子張壽免文解一次。
壽五歲,誦《易》、《詩》、《書》、《論》、《孟》、禦制贊記等十九通,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七月十九日,诏隆州念書童子張維永免文解。
維七歲,誦六經子書等二十三通,初免文解一次。
維援陳繹等例自言,再降是命。
八年二月十一日,诏賜衢州呂嗣興童子出身,補右從事郎。
嗣興四歲,誦《易》、《詩》、《論》、《孟》、《孝經》并《天官》、《中庸》、《儒行》、《左傳序》及他雜文。
虞允文等奏:「近應此科者多,然皆六七歲以上,如四歲者絕少。
」上曰:「已賜束帛,俟其試罷,優與推恩。
」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十一月十四日,诏饒州念書童子方宋英永免文解。
宋英十歲,全誦《易》、《書》、《詩》、《周禮》、《論》、《孟》、《孝經》、《揚子》、《老子》及摘誦《春秋左氏傳》、《禮記》、《荀子》、禦制詩賦、諸家故事,及排比陣法,開射弓矢,全篇為詩賦,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九年三月二日,賜吉州李如圭童子出身,補迪功郎。
如圭 六歲,誦《詩》、《書》、《易》、《論語》、《孝經》、《老子》全,摘誦《二禮》、《春秋》、《孟子》及禦制詩賦三百篇,各《禮記》篇名、《周禮》三百六十官名,《詩》、《書》、《易》、《禮記》、《論》、《孟》、《老子》重句,書大義皆通,及畫《易》六十四卦,故有是命。
六月二十七日,诏福州念書童子邵應祥永免文解。
應祥八歲,誦《詩》、《書》、《易》、《禮》、禦制詩贊,又能講《書堯典》、《禮學記》、《論語學而篇》及《孝經》、《揚子》諸章篇,呼吸切字,送中書再試而有是命。
以上《幹道會要》。
《文獻通考》:孝宗淳熙八年,始诏分為三等:凡全誦六經、《孝經》、《語》、《孟》及能文,如大經義三道,《語》《孟》義各一道,或賦及詩各一首,為上等,與推恩。
誦書外,能誦一經,為中等,免文解兩次。
止能誦六經、《語》、《孟》為下等,免文解一次。
覆試不合格,與賜帛。
孝宗一朝,童子求試者七十四人,而命官者七人。
有呂嗣興者,衢州人也,四歲能誦《書》、《切韻》,變四聲,畫八卦,上召見,面俾吟詩,遂授右從政郎,賜錢三百缗,令伴皇孫榮國公讀誦,幹道八年春也。
又有臨川王克勤,尤為警敏,初命右從事郎。
廬陵李如圭、三山林公洽、何擢并右迪功郎,三山何緻遠将仕郎,廬陵郭洵直下州文學。
甯宗嘉定十四年,诏自今歲取三人,期以季春集阙下,先試于國子監,而中書覆試,為定制焉。
光宗一朝,童子求試者十七人,無補官者。
惟從事郎吳剛年九歲,能誦六經、《語》、《孟》,以壽聖親侄孫,特改承務郎,仍依初補法,壬子四月也。
晏元獻初以童子召試,遂賜出身,令秘閣讀書,久之即以為正字。
幹道末,上踵故事,以臨川王克勤敏叔為秘書省讀書,制祿視正字之半。
淳熙初,上幸秘閣,館職皆遷官,選人改京秩。
有司言克勤于上,诏以為文林郎。
久之,台官有言其過者,遂除初等職官。
後複以鎖廳中第,為太學博士。
自後未有繼者。
自置童子科以來,未有女童應試者。
自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試,中書後省挑試所誦經書四十三件,并通,诏特封孺人。
【宋會要】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九賜及第賜出身賜童子出身賜及第念書童子 念書童子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一○試判一作書判拔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