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一

關燈
勸而為之駕。

    在禮甚重,得人宜多。

    眷惟本朝,率用此制,每當三年之大比,特下一劄以詳延。

    肆朕纂承,加意搜攬。

    念庠序作成之久,必有俊髦;而岩穴幽隐之間,豈無遺逸。

    茲申谕旨,各俾言揚,充秋賦以朋來,升春官而論定。

    大廷親策,冀聞忠谠之陳;好爵爾縻,共赴功名之會。

    庶圖實用,式副虛懷。

    」 四年正月二十四日,以吏部尚書兼侍讀趙汝愚知貢舉,給事中黃裳、左司谏胡珣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徐邦憲以下三百九十六 人。

     三月八日,吏部尚書兼侍讀趙汝愚、給事中黃裳、左司谏胡珣知貢舉畢,同班奏事,上宣谕曰:「聞今年取得人甚好。

    」汝愚等奏曰:「今年所取省試前名,偶多得四方知名之士。

    臣等在貢院,多用論策參考,是以多得老成。

    」上曰:「少年輕俊之人,往往會做得文字。

    朝廷取人,當先器識。

    所取文字,須是典實。

    」汝愚等奏曰:「朝廷設科之意,本是要取人才。

    但看文字氣骨如何,若大體好,雖有小疵,卻自可略,即是得人也。

    」上以為然。

    以上《光宗會要》。

     《文獻通考》:光宗初,建議者雲:「省闱試士,春令尚淺,天寒晷短。

    間遇風雪,則硯冰筆凍,書字不成。

    縱有材,莫克展布。

    請展至二月朔,而殿試則于四月初選日。

    」從之。

     【宋續會要】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一舉士十一 舉士十一 慶元元年正月二十六日,内降诏曰:「古者以德行道藝興賢,然惟用于長治;後世以經術辭章取士,顧乃任于公卿。

    今之選舉,已非古之詳;古之官使,孰與今之寵。

    士生斯世,何患遺才。

    粵茲訪落之初,尤急親賢之務。

    孰當大比,申饬攸司。

    方側席興見晚之嗟,諒彈冠起觀光之志。

    其為勸駕,以副虛懷。

    」 二年三月九日,以吏部尚書葉翥知貢舉,吏部侍郎倪思、右谏議大夫劉德秀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莫子純以下三百八十八人。

     四年二月一日,诏曰:「朕惟立國之經,尤重取人之制。

    考其德行,周莫盛于賓興;較以文辭,唐益嚴于貢舉。

    肆膺基統,丕迪訓谟。

    嘗循三歲之彜,庸廣材之彙。

    黜浮崇雅,雖加核于實能;言古驗今,顧未皇于親覽。

    将謹臨軒之始,或多在野之遺。

    爰饬有司,式稽大比。

    俾朋偕于秋賦,期悉上于春官。

    英俊陳治平之原,伫躬垂問;郡國選博習之士,尚副詳延。

    咨爾多方,體予至意。

    」 五年三月一日,以禮部尚書黃由知貢舉,吏部侍郎胡纮、侍禦史劉三傑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蘇大璋以下二百五十四人。

     嘉泰元年二月一日,诏曰:「周室興賢之典,必考德以為光;唐家進士之科,與明經而并列。

    粵惟我宋,稽合前猷,内闡膠庠之規,外分郡國之學。

    于平時而教诏,至大比以言揚。

    繇立制之兼詳,故得人而獨盛。

    逮 于菲質,率厥舊章。

    念凡科目之求,實乃公卿之選。

    思得潔修之士,嘗再下于诏書;急聞切直之言,既一加于親策。

    茲屬予恭默之際,敢忘爾功名之圖。

    矧天相于邦家,必世多于髦隽。

    熏陶寖久,蘊蓄宜豐。

    雖于數路以旁招,取以三年而非數。

    列郡将嚴于勸駕,逌司毋怠于程能。

    偕計吏而來,當深明于世務;有好爵之與,斯無靳于爾縻。

    其以至懷,孚于衆聽。

    」 二年三月一日,以禮部侍郎木待問知貢舉,起居郎王容、右正言施康年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傅行簡以下三百二十五人。

     四年二月二日,诏曰:「蓋聞自昔帝王,勤于求賢而逸于得人,故自即位以來,三下賓興之诏,英材輩出,為國之光。

    永惟祖宗之洪業,任大而守重。

    非賢不乂,聖有格言;得士者昌,古有明訓。

    旁搜博取,使岩穴幽隐畢為時用,乃當今之上務。

    三年大比,彜制具存。

    其有司精擇,拔其尤者,令偕計吏,升于春官。

    朕将延對大廷,俾陳治安之策而施行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開禧元年三月一日,以禮部尚書蕭逵知貢舉,中書舍人陸(俊)[峻]、右谏議大夫李大異、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李壁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林執善以下二百五十九人。

     三年二月一日,诏曰:「朕宵旰庶政,寤寐群英。

    念治今日者,匪借異代之賢;而習先聖者,宜明當世之務。

    粵從臨禦,屢俾搜揚。

    矧茲多事之時,莫若得人之急。

    惟道德之富,庠序之所作成;賢能之書,鄉闾之所推擇。

    屬當大比,其悉上聞。

    伫陳治平之元,式赴功名之會。

    強學待問,諒樂罄于忠嘉;量材授官,庶協圖于康濟。

    咨爾多士,體予至懷。

    」 嘉定元年三月一日,以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樓鑰知貢舉,兵部尚書倪思、中書舍人蔡幼學、右谏議大夫葉時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宋倚以下二百七十三人。

     三年二月一日,诏曰:「朕惟我祖宗張設科目,以網羅天下之彥,厖臣碩輔,多此塗出,庶幾虖三代選舉之意。

    朕以涼菲,獲承丕緒,所與共天位、治天職者,非一時賢士大夫虖。

    故自踐阼以來,凡數下賓興之诏,思得英傑,協圖康功。

    然而士氣堙郁,未獲盡伸;文體萎薾,未克複古。

    朕方注懷人物,加意作成。

    惟淵源醇正之學是崇,惟直亮鲠切之言是用。

    四海之士,聞風興起,既有日矣。

    今茲大比,爾多士其各抒所韫,試于有司。

    賢書來上,朕将親策于廷,以備器使。

    《詩》不雲虖:『鸢飛戾天,魚躍于淵。

    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朕之激昂士類,蓋與周之先王同出一揆。

    爾多士其可不勉自澡濯,以副朕招徕之意虖。

    」 四年三月一日,以吏部侍郎汪逵知貢舉,吏部侍郎劉、禮部侍郎曾從龍、左司谏範之柔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周端朝以下二百五十五人。

     六年二月一日,诏曰:「朕寤寐髦隽,協濟治功。

    即位以來,下賓興之诏凡六矣。

    濟濟多士,布列中外,因其材而器使之,蓋庶幾古 者敷奏明試之意,豈直為文具、循故事而已哉!夫上以實用求,下必以實材應。

    今茲大比,群有司其精加考核,令與計偕。

    經術惟正論是崇,詞章惟典雅是尚,毋為曲學,毋事虛文。

    朕将試之春官,拔其尤者,親策于廷。

    異時出長入治,皆繇此其選焉。

    各務搜揚,以稱朕意。

    」 七年三月一日,以刑部尚書曾從龍知貢舉,禮部侍郎範之柔、左谏議大夫鄭昭先、刑部侍郎劉爚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姚宏中以下二百七十人。

     九年二月一日,诏曰:「周當大比,必登鄉老之書;唐設衆科,尤貴進士之選。

    非賢不乂,振古如茲。

    仰惟列聖之诒謀,聿嚴三歲之成法。

    肆菲涼之嗣服,賴髦隽以圖功。

    将再紀于周星,七攽于诏旨。

    思皇多士,為王國以克生;欽乃攸司,俾文闱之精核。

    經術宜通于缊粵,詞章毋尚于浮華。

    偕秋計以朋來,升春官而論定。

    大廷親策,樂聽谠言。

    好爵爾縻,庶收實用。

    式伫觀光之盛,更資勸駕之勤。

    告爾多方,體予至意。

    」 十年三月一日,以兵部尚書黃疇若知貢舉,工部尚書任希夷、右谏議大夫黃序、禮部侍郎袁燮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陳埙以下二百六十九人。

     十二年正月十五日,诏曰:「國家迪三歲之彜章,籲四方之衆俊。

    大比重賓興之舉,踵周家選士之規;名臣由科目而升,邁唐室得人之盛。

    肆朕纂圖之久,深勤側席之思。

    已八啟于文闱,悉朋來于時彥。

    屬當秋賦,俾與計偕。

     爰申饬于攸司,其益加于精擇。

    必得賢能之實,一惟程度之公。

    爾遂觀光,克赴功名之會;朕将親策,樂聞忠谠之言。

    豈惟好爵之與縻,庶獲群材而并用。

    圖康濟,迄底隆平。

    咨爾庶邦,體予至意。

    」 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诏将台谏同知貢舉一員改作監試。

    詳見《雜錄》。

     三月一日,以吏部侍郎宣缯知貢舉,右谏議大夫俞應符充監試,禮部侍郎楊汝明、起居舍人李安行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邱大發以下二百七十人。

     十五年二月一日,诏曰:「漢崇經術,群士并興;唐重詞章,名臣輩出。

    于皇昭代,參用前猷。

    設科目以待天下之賢,法雖殊于裡選;用文藝而考人才之入,制猶近于言揚。

    肆朕丕承,屢當大比, 矧事功方新之日,政英髦思奮之秋。

    命方國以傍搜,饬有司而精核,先器識而黜浮華之習,尚理義而振萎薾之風。

    毋以議論正大為迂,毋以指陳剀切為激。

    俟登名于天府,将親策于昕庭。

    庶得光明俊偉之材,式副寤寐招徕之意。

    」 十六年三月一日,以吏部侍郎程珌知貢舉,左谏議大夫朱端常監試,權刑部侍郎朱着、起居舍人鄭自誠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王胄以下三百六十一人。

    以上《甯宗會要》。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二貢舉進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