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一
關燈
小
中
大
貢舉。
真宗鹹平元年二月十九日,以翰林學士楊砺權知貢舉,知制诰李若拙、直昭文館梁颢、直史館朱台符權同知貢舉,準诏放合格進士孫僅已下五十一人。
《文獻通考》:真宗鹹平元年,诏禮部發榜,得進士孫僅已下五十人,高麗賓貢一人。
自淳化五年停舉,凡五年,至是始行之。
其年密州發解官坐薦送非人,當入金,特诏停任。
因诏告谕諸路,以警官吏。
容齋洪氏曰:按《登科記》,孫僅榜五十人,自第一至十四人,惟第九名劉烨為河南人,餘皆貫開封府。
其下二十五人亦然。
不應都人士中選如是其多,疑外方寄名托籍,為進取之便耳。
二年正月十日,以禮部尚書 溫仲舒知貢舉,禦史中丞張詠、知制诰師颃權同知貢舉,準诏合格進士孫暨已下七十一人。
三年二月三日,以翰林學士王旦權知貢舉,知制诰王欽若、直集賢院趙安仁權同知貢舉,旦知樞密院,複命史館湛。
合格奏名進士李庶幾已下五百四十七人。
五月二十四日,诏權停貢舉一年。
五年正月十一日,以吏部侍郎陳恕、翰林學士師颃權知貢舉,主客郎中謝泌、屯田郎中楊覃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王曾已下七十八人。
六年五月四日,诏曰:「貢闱之設,用采時髦。
言念遠方,歲偕上計,未遑肄業,遽已饬裝。
頗聚學之勤據下文對句,當脫一字。
,有異育材之旨。
宜令禮部,權停今年貢舉。
」 景德二年正月十 四日,以翰林學士趙安仁權知貢舉,右谏議大夫晁迥、龍圖閣待制戚綸、直昭文館陳充、直史館朱巽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劉滋已下四百九十二人。
六月一日,诏曰:「今歲薦辟禮闱,并臻時彥。
四方之士,充賦斯來。
兩河之間,後期可念。
既升名于貢部,乃射策于廣庭。
則有詞旨優長,經義精富,悉登上第,允旁求。
複有淹回歲時,潦倒場屋,嗟其晚暮,亦用甄收。
重念貢舉之門,因為循弊,躁競斯甚,謬滋益彰。
至有屬詞未識于師資,專經不曉于章句,攘竊古人之作,懷藏所習之書,假手成文,遙口授義。
衆已于醜行,自猶振于屈聲。
匪徒黜落以贻羞,固亦詐欺而有咎。
士之幹祿,豈有然乎!其貢 舉宜令權住二年。
且使各務服勤,更專學術,無失大成之義,将符虛伫之懷。
仍委禮部貢院,今後科場,精加考試。
比者亦有州郡全無解送,如其實負苦辛,何以使之淹滞不能貢士,是謂曠官。
将來秋賦,有敢顧避全不解人,必行朝典。
」 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翰林學士晁迥權知貢舉,知制诰朱巽、王曾、龍圖閣待制陳彭年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鄭向已下并諸科八百九十一人。
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七日,诏曰:「俊造之科,賢能所出。
臨軒校藝,既搜采以居多;随計于名,亦勞費之斯甚。
有妨肄業,讵稱求(财)[材]當務敏修,副茲虛。
宜權罷今年貢舉。
」 三年五月四日,诏權停貢舉。
五年正月四日, 以翰林學士晁迥權知貢舉,樞密直學士劉綜、知制诰利瓦伊、龍圖閣待制孫奭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某乙已下一百九十人。
六年五月二日,诏權停貢舉。
八年正月十三日,以兵部侍郎、修國史趙安仁權知貢舉,翰林學士利瓦伊、知制诰盛度、劉筠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高餗已下八十九人。
〔九年〕五月四日,诏權停貢舉。
天禧元年五月四日,诏權停貢舉。
三年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錢惟演權知貢舉,樞密直學士王曉、工部侍郎楊億、知制诰李谘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程戡已下二百六十四人。
四年五月四日,诏權停貢舉。
五年五月三日,诏權停貢舉。
幹興元年五月九 日,仁宗已即位,未改元。
诏曰:「朕以初紹慶基,祗若彜憲。
惠綏邦域,誠渴伫于群材;營奉山園,屬将臻于同軌。
顧攀号之罔極,實論辨之靡遑。
言念時髦,阻從鄉賦。
勿轸淹滞之孍,愈思饬勵之方。
勉俟詳延,體茲敦谕。
宜令禮部貢院,權住貢舉一年。
」 仁宗天聖二年正月十四日,以禦史中丞劉筠權知貢舉,知制诰宋绶、陳堯佐、龍圖閣待制劉烨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吳感已下二百人。
三年五月二日,禮部貢院言:今年貢舉,乞賜指揮。
帝曰:「去歲放及第人數不少,然而覽其程試,多未盡善。
今宜權罷貢舉,各令勵志修學。
」宰臣王曾奏曰:「前來遠郡下第舉人方到鄉裡,今若複許随計,何暇溫習事業」即降诏曰:「朕祗紹丕基,思皇群士,用廣得人之路,庶資緻治之方。
前歲肇辟禮闱,洽臻鄉秀,遵先朝之舊制,至考藝于有司。
将辨等威,俾崇進取。
朕親臨軒陛,面錫科名。
其或久困詞場,累從賓薦,轸其淹滞,悉示甄收。
在于搜揚,斯亦至矣。
聿周歲序,将及計偕,言念學古之流,或切幹名之志,非愈加于修勵,則曷副于詳延。
暫罷貢書,更期肄業,勉務日新之益,慰茲虛伫之懷。
其貢舉宜令禮部貢院更權住一年。
」 五年正月十二日,以樞密直學士劉筠權知貢舉,龍圖閣直學士馮元、知制诰石中立、龍圖閣待制韓億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吳育已下四百九十八人。
六年五月十二日,诏權停貢舉。
八年 正月十二日,以資政殿學士晏殊權知貢舉,禦史中丞王随、知制诰徐奭、張觀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歐陽修已下四百一人。
九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明道元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二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景佑元年正月十六日,以翰林學士章得象權知貢舉,知制诰鄭向、胥偃、李淑、直史館同修起居注宋郊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黃庠已下六百六十一人。
二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五年正月十三日,以翰林學士丁度權知貢舉,翰林學士胥偃、侍讀學士李仲容、知制诰王堯臣、鄭戬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範鎮已下四百九十九人。
寶元二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康定元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慶曆元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二年正月十二日,以翰林學士聶冠卿權知貢舉,翰林學士王拱辰、蘇紳、知制诰吳育、天章閣待制高若讷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楊寘已下五百七十七人。
三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四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六年六月十四日,以翰林學士孫抃權知貢舉,禦史中丞張方平、龍圖閣直學士高若讷、集賢校理同修起居注楊偉、錢明逸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裴煜已下七百一十五人。
七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皇佑元年正月十二日,以翰林學士趙權知貢舉,翰林侍讀學士張錫、天章閣待制王贽、張揆、天章閣侍讀趙師 民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馮京已下六百三十七人。
五年正月十二日,以翰林學士承旨王拱辰權知貢舉,翰林學士曾公亮、翰林侍讀學士胡宿、知制诰蔡襄、王珪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徐無黨已下六百八十三人。
嘉佑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學士歐陽修知貢舉,翰林學士王珪、龍圖閣直學士梅摯、知制诰韓绛、集賢殿修撰範鎮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李寔已下三百七十三人。
十二月五日,诏禮部貢院,自今間歲一開科場。
四年正月十一日,以翰林學士胡宿權知貢舉,翰林侍讀學士呂溱、知制诰劉敞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劉摯已下二百人。
六年正 月八日,以翰林學士王珪權知貢舉,翰林學士範鎮、禦史中丞王疇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江衍已下二百人。
八年正月七日,以翰林學士範鎮權知貢舉,知制诰王安石、天章閣待制司馬光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孔武仲已下二百人。
英宗治平二年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馮京權知貢舉,翰林侍讀學士範鎮、知制诰邵必并權同知貢舉,準诏放合格奏名進士彭汝砺已下二百一十三人。
三年十月六日,诏禮部貢院,今後每三年一開科場。
以上《國朝會要》。
治平四年正月二十五日,神宗已即位,未改元。
以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權知貢舉,知制诰韓維、邵亢并權同知貢舉,準诏放合格進士許 安世已下三百六人。
神宗熙甯三年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承旨王珪權知貢舉,禦史中丞呂公着、知制诰蘇頌、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孫覺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陸佃已下三百人。
六年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曾布權知貢舉,知制诰呂惠卿、天
真宗鹹平元年二月十九日,以翰林學士楊砺權知貢舉,知制诰李若拙、直昭文館梁颢、直史館朱台符權同知貢舉,準诏放合格進士孫僅已下五十一人。
《文獻通考》:真宗鹹平元年,诏禮部發榜,得進士孫僅已下五十人,高麗賓貢一人。
自淳化五年停舉,凡五年,至是始行之。
其年密州發解官坐薦送非人,當入金,特诏停任。
因诏告谕諸路,以警官吏。
容齋洪氏曰:按《登科記》,孫僅榜五十人,自第一至十四人,惟第九名劉烨為河南人,餘皆貫開封府。
其下二十五人亦然。
不應都人士中選如是其多,疑外方寄名托籍,為進取之便耳。
二年正月十日,以禮部尚書 溫仲舒知貢舉,禦史中丞張詠、知制诰師颃權同知貢舉,準诏合格進士孫暨已下七十一人。
三年二月三日,以翰林學士王旦權知貢舉,知制诰王欽若、直集賢院趙安仁權同知貢舉,旦知樞密院,複命史館湛。
合格奏名進士李庶幾已下五百四十七人。
五月二十四日,诏權停貢舉一年。
五年正月十一日,以吏部侍郎陳恕、翰林學士師颃權知貢舉,主客郎中謝泌、屯田郎中楊覃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王曾已下七十八人。
六年五月四日,诏曰:「貢闱之設,用采時髦。
言念遠方,歲偕上計,未遑肄業,遽已饬裝。
頗聚學之勤據下文對句,當脫一字。
,有異育材之旨。
宜令禮部,權停今年貢舉。
」 景德二年正月十 四日,以翰林學士趙安仁權知貢舉,右谏議大夫晁迥、龍圖閣待制戚綸、直昭文館陳充、直史館朱巽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劉滋已下四百九十二人。
六月一日,诏曰:「今歲薦辟禮闱,并臻時彥。
四方之士,充賦斯來。
兩河之間,後期可念。
既升名于貢部,乃射策于廣庭。
則有詞旨優長,經義精富,悉登上第,允旁求。
複有淹回歲時,潦倒場屋,嗟其晚暮,亦用甄收。
重念貢舉之門,因為循弊,躁競斯甚,謬滋益彰。
至有屬詞未識于師資,專經不曉于章句,攘竊古人之作,懷藏所習之書,假手成文,遙口授義。
衆已于醜行,自猶振于屈聲。
匪徒黜落以贻羞,固亦詐欺而有咎。
士之幹祿,豈有然乎!其貢 舉宜令權住二年。
且使各務服勤,更專學術,無失大成之義,将符虛伫之懷。
仍委禮部貢院,今後科場,精加考試。
比者亦有州郡全無解送,如其實負苦辛,何以使之淹滞不能貢士,是謂曠官。
将來秋賦,有敢顧避全不解人,必行朝典。
」 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翰林學士晁迥權知貢舉,知制诰朱巽、王曾、龍圖閣待制陳彭年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鄭向已下并諸科八百九十一人。
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七日,诏曰:「俊造之科,賢能所出。
臨軒校藝,既搜采以居多;随計于名,亦勞費之斯甚。
有妨肄業,讵稱求(财)[材]當務敏修,副茲虛。
宜權罷今年貢舉。
」 三年五月四日,诏權停貢舉。
五年正月四日, 以翰林學士晁迥權知貢舉,樞密直學士劉綜、知制诰利瓦伊、龍圖閣待制孫奭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某乙已下一百九十人。
六年五月二日,诏權停貢舉。
八年正月十三日,以兵部侍郎、修國史趙安仁權知貢舉,翰林學士利瓦伊、知制诰盛度、劉筠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高餗已下八十九人。
〔九年〕五月四日,诏權停貢舉。
天禧元年五月四日,诏權停貢舉。
三年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錢惟演權知貢舉,樞密直學士王曉、工部侍郎楊億、知制诰李谘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程戡已下二百六十四人。
四年五月四日,诏權停貢舉。
五年五月三日,诏權停貢舉。
幹興元年五月九 日,仁宗已即位,未改元。
诏曰:「朕以初紹慶基,祗若彜憲。
惠綏邦域,誠渴伫于群材;營奉山園,屬将臻于同軌。
顧攀号之罔極,實論辨之靡遑。
言念時髦,阻從鄉賦。
勿轸淹滞之孍,愈思饬勵之方。
勉俟詳延,體茲敦谕。
宜令禮部貢院,權住貢舉一年。
」 仁宗天聖二年正月十四日,以禦史中丞劉筠權知貢舉,知制诰宋绶、陳堯佐、龍圖閣待制劉烨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吳感已下二百人。
三年五月二日,禮部貢院言:今年貢舉,乞賜指揮。
帝曰:「去歲放及第人數不少,然而覽其程試,多未盡善。
今宜權罷貢舉,各令勵志修學。
」宰臣王曾奏曰:「前來遠郡下第舉人方到鄉裡,今若複許随計,何暇溫習事業」即降诏曰:「朕祗紹丕基,思皇群士,用廣得人之路,庶資緻治之方。
前歲肇辟禮闱,洽臻鄉秀,遵先朝之舊制,至考藝于有司。
将辨等威,俾崇進取。
朕親臨軒陛,面錫科名。
其或久困詞場,累從賓薦,轸其淹滞,悉示甄收。
在于搜揚,斯亦至矣。
聿周歲序,将及計偕,言念學古之流,或切幹名之志,非愈加于修勵,則曷副于詳延。
暫罷貢書,更期肄業,勉務日新之益,慰茲虛伫之懷。
其貢舉宜令禮部貢院更權住一年。
」 五年正月十二日,以樞密直學士劉筠權知貢舉,龍圖閣直學士馮元、知制诰石中立、龍圖閣待制韓億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吳育已下四百九十八人。
六年五月十二日,诏權停貢舉。
八年 正月十二日,以資政殿學士晏殊權知貢舉,禦史中丞王随、知制诰徐奭、張觀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歐陽修已下四百一人。
九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明道元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二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景佑元年正月十六日,以翰林學士章得象權知貢舉,知制诰鄭向、胥偃、李淑、直史館同修起居注宋郊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黃庠已下六百六十一人。
二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五年正月十三日,以翰林學士丁度權知貢舉,翰林學士胥偃、侍讀學士李仲容、知制诰王堯臣、鄭戬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範鎮已下四百九十九人。
寶元二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康定元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慶曆元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二年正月十二日,以翰林學士聶冠卿權知貢舉,翰林學士王拱辰、蘇紳、知制诰吳育、天章閣待制高若讷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楊寘已下五百七十七人。
三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四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六年六月十四日,以翰林學士孫抃權知貢舉,禦史中丞張方平、龍圖閣直學士高若讷、集賢校理同修起居注楊偉、錢明逸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裴煜已下七百一十五人。
七年三月,诏權停貢舉。
皇佑元年正月十二日,以翰林學士趙權知貢舉,翰林侍讀學士張錫、天章閣待制王贽、張揆、天章閣侍讀趙師 民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馮京已下六百三十七人。
五年正月十二日,以翰林學士承旨王拱辰權知貢舉,翰林學士曾公亮、翰林侍讀學士胡宿、知制诰蔡襄、王珪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徐無黨已下六百八十三人。
嘉佑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學士歐陽修知貢舉,翰林學士王珪、龍圖閣直學士梅摯、知制诰韓绛、集賢殿修撰範鎮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李寔已下三百七十三人。
十二月五日,诏禮部貢院,自今間歲一開科場。
四年正月十一日,以翰林學士胡宿權知貢舉,翰林侍讀學士呂溱、知制诰劉敞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劉摯已下二百人。
六年正 月八日,以翰林學士王珪權知貢舉,翰林學士範鎮、禦史中丞王疇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江衍已下二百人。
八年正月七日,以翰林學士範鎮權知貢舉,知制诰王安石、天章閣待制司馬光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孔武仲已下二百人。
英宗治平二年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馮京權知貢舉,翰林侍讀學士範鎮、知制诰邵必并權同知貢舉,準诏放合格奏名進士彭汝砺已下二百一十三人。
三年十月六日,诏禮部貢院,今後每三年一開科場。
以上《國朝會要》。
治平四年正月二十五日,神宗已即位,未改元。
以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權知貢舉,知制诰韓維、邵亢并權同知貢舉,準诏放合格進士許 安世已下三百六人。
神宗熙甯三年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承旨王珪權知貢舉,禦史中丞呂公着、知制诰蘇頌、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孫覺并權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陸佃已下三百人。
六年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曾布權知貢舉,知制诰呂惠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