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二五
關燈
小
中
大
郊祀賞賜
【宋會要】
國朝凡郊祀,每至禮成,頒赉群臣衣帶、鞍馬、器币,下洎軍校缗帛有差。
熙甯中,始诏編定,遂着為式。
凡郊祀賞賜:亞獻、三獻皇子加賜銀五百兩,孫、曾孫三百兩,玄孫二百兩。
舊式:皇子充亞獻銀三千兩,帛三千匹,加襲衣、金帶、鞍勒馬。
文武百官奉祠事,宰臣、樞密使一千五百兩,一千五百匹,銀鞍勒馬,銀重八十兩,樞密使不帶使相七十兩。
宰臣充大禮使,銀、絹各加五百。
舊式二千兩、二千匹。
親王二千兩,二千匹,銀鞍勒馬。
舊式如今數。
充開封尹即三千兩、三千匹。
使相并同宰臣外任,銀、絹減半,皇親準在京數。
知樞密院事、三師、三公、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簽書同簽書樞密院事、宣徽南北院(事)[使]千兩,千匹,銀鞍勒馬。
如樞密使、宣徽使外任,銀、絹減半。
舊式:三師、三公二百兩、二百匹,參知、樞副一千五百兩、一千五百匹。
東宮三師、三少、仆射、觀文殿大學士七百五十兩,七百五十匹。
舊式,東宮三師如三公。
三司使三百五十兩,三百五十匹,銀鞍勒馬,重五十兩。
權使公事、權發遣使公事同。
舊式:使、三部使,并五百兩、五百匹。
副使百兩,百匹。
權副使、權發遣理資序同。
舊式百五十兩、百五十匹。
學士、尚書一百五十兩,一百五十匹。
舊制二百兩、二百匹。
閣直學士、丞郎、給事中百兩,百匹。
自學士已下充四使者,銀、絹各加百兩、百匹,直學士百五十兩、百五十匹。
谏議大夫、舍人、知制诰、待制四十兩,四十匹。
内充四使者,銀、絹各加十。
舊式五十兩、五十匹,内充四使者加賜金帶,亦有特賜者。
待制減十兩、十匹。
天聖四年加,後複減如常數。
常侍、賓客銀、絹同待制。
已上并襲衣、腰帶,其帶金、犀,魚袋随所佩服。
金帶觀文殿學士已上二十五兩,内笏頭者加魚袋二兩五錢,餘二十兩。
太常卿至正言二十兩,二十匹。
舊式太常卿如丞郎,宗正卿至正言如今數。
大常博士至朝官十兩,十匹。
舊式太博至五官正如今數,内監察禦史、著作郎二十四,後減。
京官五兩,五匹。
舊式各寺監丞已上十兩、十匹,後減如今數。
幕職州縣官五兩,五匹。
舊式充校勘、直講、教授、刑法直官、開封府曹官,乃如今數。
節 度使七百五十兩,七百五十匹,銀鞍勒馬。
舊式千兩、千匹,上将軍二百兩、二百匹。
留後六百兩,六百匹,餘同節度使。
舊式五百兩、五百匹。
觀察使三百五十兩,三百五十匹。
自節度使已下并加襲衣,金帶二十兩。
舊式同留後。
防禦使二百五十兩,二百五十匹。
舊式三百兩、三百匹。
團練使一百五十兩,一百五十匹。
舊式二百兩、二百匹,遙領者五十兩、五十匹。
刺史百兩,百匹。
已上并加襲衣,金帶十五兩。
舊式刺史比團練使遞減一等,遙領者五十兩、五十匹。
皇親上将軍、節度使千兩,千匹。
舊式皇子上将軍如今數。
留後七百兩,五百匹。
舊式,若充二獻官,加三百兩。
觀察使、防禦使五百兩,五百匹。
團練使五百兩,五百匹。
刺史三百兩,三百匹。
皇親自刺史已上,并加銀鞍勒馬,上将軍、節度使七十兩,留後已下五十兩。
大将軍二百兩,二百匹。
遙領防、團者,同正刺史。
遙領刺史者二百五十兩,二百五十匹。
舊式五百兩,五百匹,後減。
領團練使各三百,領刺史各二百,不遙領者如今數。
将軍百五十兩,百五十匹。
皇親自将軍已上并加襲衣、金帶。
上将軍已上二十五兩,節度使至刺史二十兩,遙郡至将軍十五兩。
舊式二百兩、二百匹,已減如今數。
率府率、副率率百兩、百匹,副率五十兩、五十匹。
諸司使至殿直舊式:使百兩、五十匹,領刺史者加襲衣、金帶。
副使五十兩、五十匹,承制四十兩、四十匹,崇班三十兩、四十匹,供奉官三十兩、二十匹,侍禁十兩、二十匹,殿直十兩、十匹。
驸馬都尉、觀察、防團、刺史、将軍三百五十兩,三百五十匹,銀鞍勒七十兩,并加襲衣、馬。
内觀察使金帶二十兩,防禦已下十五兩,兩使留後已上自從本官。
樞密都承旨、副都承旨五十兩,五十匹,舊式都承旨百兩、百匹。
副都承旨五十兩、四十匹,舊式百兩、百匹。
橫行使東班昭宣使已上四十兩,四十匹。
舊式:内客省使已下橫班諸司使百兩、百匹,不掌事橫班諸司使減半。
橫行副使三十兩,三十匹。
舊式五十兩、五十匹,不掌事者如今數。
兩省都知、押班、帶禦器械諸司副使四十兩,四十匹,窄四,金束帶十五兩。
舊式:都知、押班、諸司使充行宮使及青城至郊壇巡檢,同押儀仗、管勾應奉物色、提點酒食、管勾大内,百兩、百匹。
都知、押班不掌事者,加五十兩、襲衣、金帶。
帶禦器械、諸司使,五十兩、五十匹,副使五十兩、三十匹,承制三十兩、二十匹。
自内客省已下,仍加襲衣、金帶;自帶禦器械、諸司使已下,加窄袍、金束帶。
大将軍諸司使四十 兩,四十匹。
不掌事者銀減半,絹減十匹。
大将軍如勾當金吾引駕仗者,銀、絹各加七十五。
舊式:統軍大将軍三十兩、三十匹,諸司使儀仗内押當及乘珂馬,五十兩、五十匹,不掌事減三十兩、二十匹。
将軍諸司副使 二十兩,三十匹。
不勾當事減十匹。
舊式将軍乘珂馬者五十兩、五十匹,判金吾者四十兩、四十匹,副使儀仗内押當及乘珂馬,二十兩、三十匹,不掌事減十匹。
樞密院諸房副承旨四十兩,四十匹,逐房副承旨減十兩、十匹。
舊式,逐房副承旨如今數。
合門通事舍人二十兩,二十五匹,不掌事者減五兩、五匹。
自都承旨已下至通事舍人,如充行宮使、青城至郊壇已來巡檢,及同押儀仗、駕前編排臣僚,及禦營四面巡檢、都大管勾大内公事、樞密都承旨已下至諸司使,賜七十五兩、七十五匹。
都大提舉管勾南郊一行公事,賜百兩、百匹。
副使充者五十兩、五十匹。
并加襲衣、金帶,重十五兩。
即官序支賜本應多者,自從多給。
舊式:五十兩、五十匹,不掌事二十兩、二十匹。
自今所載加襲衣、金帶,舊式并同加金束帶者,前後異例。
内殿承制二十兩,二十匹。
帶合門祗候者同。
不勾當事減十兩。
舊式二十兩、二十匹,乘珂馬加五匹,不掌事減十兩。
崇班、内常侍十兩,二十匹,不勾當事減十匹。
舊式崇班十兩、二十匹,乘珂馬加十兩,不掌事減十匹。
内常侍十兩、十匹。
新定承制、崇班、帶合門祗候充駕前編排及青城至郊壇四面巡檢等,三十兩、三十匹,窄衣、金束帶,十五兩。
合門祗候崇班、供奉官并同崇班掌事者,殿直、侍禁并同崇班不掌事者。
舊式:崇班、供奉充者二十兩、二十匹,侍禁、殿直充者十兩、十匹,乘珂馬者加十匹。
供奉官至借職供奉官五兩、十匹,侍禁、乘直五兩、五匹,奉職、借職三兩、三匹。
已上内大使臣絞縛青城,銀、絹各加十,三班使臣各加五,勾當八作司、監修雅飾橋梁道路各加五。
攝統軍各二十兩、二十匹。
新定八作司文臣朝官比大使臣,京官以下比三班使臣。
舊式:三班使臣充諸雜勾當、監當在京庫務及庫務門,十兩至二兩、十匹至二匹凡六等。
内侍兩省使臣夾侍、扶侍、聽宣及當合分供奉官、殿頭高品、高班,并挂禦衣供奉官以下至黃門,十兩、二十匹。
前省挂禦衣同後省挂禦衣例。
諸雜勾當諸雜勾當并道場及随駕帶甲等供奉官、殿頭、高品、高班,十兩、十匹。
帶器械、帶甲、台寶、管勾諸合分當從物諸差使,黃門至後苑散内品,五兩、十匹。
前省諸雜勾當除不管道場外,并同。
其随駕帶甲等供奉官、殿頭、高品、高班,并十兩、十匹。
帶器械、帶甲諸雜差使、寄班黃門、小黃門,五兩、十匹。
在内及諸處守宿兩省供奉官、殿頭,五 兩、十匹。
高品、高班,五兩、五匹。
後省黃門、祗候、殿頭已下至後苑散内品,前省黃門、小黃門、祗候、高品已下至後苑散内品,三兩、三匹。
後省祗候、殿頭已上在内守宿者,加賜二(匹)[兩]、二匹。
升壇入室等後省升壇、入室、卷簾、執扇等,進食門帶器械祗候、殿頭至後苑散内品,前省升壇、入室、卷簾、執扇等及将擎禮衣等祗應,并諸雜差使祗候、高品已下至後苑散内品,并五兩、五匹。
諸監皇城門、權監門監西華兼宣德、東華、左右掖、拱宸門,兩省供奉官、殿頭、高品、高班,并十兩、十匹。
黃門并減五兩。
前省祗候、高品已下至後苑散内品,銀、絹各減半。
勾當絞縛青城兩省供奉官二十兩、二十匹,殿頭減十兩,高品、高班減十兩、五匹。
後省黃門、前省黃門寄班并祗候、高品已下至後苑散内品,并十兩、十匹。
在京監當任使後省供奉官、殿頭,前省供奉官殿頭、高品,各五兩、十匹。
後省高品、前〔省〕高班,五兩、五(品)[匹]。
前省高班、黃門,三兩、十匹。
後省黃門,三兩、三匹。
祗候、殿頭至後苑散内品,二兩、二匹。
前省祗候、高班已下至後苑散内品,三兩、三匹。
舊式:内臣侍聽宣、當合及諸勾當,十兩至二兩、二十匹至二匹,凡六等。
内品監當在京庫務及庫務門,如三班使臣例。
三班差使、借職權代殿侍在内守宿錢五貫。
管軍殿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并同使相。
侍衛親軍馬軍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節度使并同殿前,内絹減五(十)百匹,餘金帶減五兩,銀鞍減十兩。
殿前侍禦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千兩,千匹,金帶二十兩,銀鞍勒七十兩。
内防禦使帶減五兩,絹減五百匹。
舊式:管軍都虞候已上,節度使千五百兩、千五百匹,留後、觀察千五百兩、千匹,防禦千兩、五百匹。
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三百兩,三百匹。
團練使減百匹。
金帶十五兩,銀鞍勒五十兩。
舊式并三百兩,并三百匹。
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指揮使二百兩,二百匹,金帶十五兩,銀鞍勒五十兩。
已上并加襲衣、馬。
殿前指揮使都虞候五十兩,百匹,窄紫羅旋襕,金帶十五兩帶:原作「束」,據本卷第三四頁複文改。
。
馬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馬軍都軍頭、副都軍頭、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窄衣一襲,帶重十五兩。
内馬步軍都軍頭帶遙郡者,改賜金束帶十五兩。
軍頭、指揮使、禦龍諸直都虞候充夾辂乘及仗内大将軍押隊百兩,百匹,窄衣,金束帶十五兩。
諸班都虞候窄紫羅旋襕,金束帶一十五兩。
在京諸軍軍頭指揮使同諸班都虞候。
不帶遙郡者銀帶二十兩。
自都軍頭已下,盡從本額賜錢。
管軍自廂都指揮使已上,在外亦給。
馬步軍都軍頭領團練使錢百五十。
軍頭、指揮使、馬步軍都軍頭百千。
副都軍頭領刺史百千,不領郡九十千。
馬軍步軍都軍頭八十千。
副都軍頭七十五千。
殿前諸殿直殿前指揮使、内殿直、散員指揮、散都頭、祗候、金槍班、東西班、招箭班、散直、鈞容直、新立内員僚直、禦龍骨朵子直、禦龍弓箭直、禦龍弩直下茶酒班。
都虞候遙領郡,東西班不披帶,年小守内不守内,自百千至五千凡十七等。
舊式有殿外直,凡十八等。
捧日掘直至龍神衛,捧日金屈直、左射、捧日寬衣、天武金屈直、天武左射、天武第五軍、在京員僚直、龍衛金屈直、龍衛左射龍衛、神衛。
自捧日第五軍副指揮使至長行,六十千至二十千,凡四等。
舊式有捧日弩手、天武第五軍、在京員僚、神衛水軍,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百千至二十千凡八等。
拱聖左射至奉節,拱聖左射、上神勇、神勇、骁騎、弩手、上骁騎、骁騎、上龍猛、北面員僚直、骁捷、新立骁捷、雲騎、武騎、宣武、上虎翼、殿前步軍司虎翼、虎翼水軍、步武上奉節、奉節。
都指揮使遙領郡至長行,自百千至十五千,凡十等。
舊式有馬直、步直凡十五等。
在京吐渾小底并鹹平縣契丹直,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八十千至十五千凡七等。
歸明渤海至步鬥,歸明渤海、揀中龍衛、新立揀中龍衛、神衛、骁猛、神騎、骁雄,歸明神武、雄武、弩手、新立弩手、子弩雄武、飛山雄武、雄勇、雄威、廣勇、步鬥。
都指揮使至長行,自七十千至十五千,凡七等。
捧日天武第七軍至定州禁軍散員,捧日天武第七軍、捧日龍衛神衛第十軍、軍頭司散員、歸明骁騎、揀中武騎、雄武、效順、殿前司廣德、忠猛、定州禁軍散員。
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六十千至十三千凡七等。
舊式有揀中骁捷、神衛第九軍、飛虎,數同。
揀中雄武至就糧威果,揀中雄武、雄勇、廣德、清翔、擒戎、慶渭州員僚直、許州員僚剩員直、龍騎、忠、新立川 忠、雄勝、歸聖、廣備、飛猛、骁勝、甯翔、衛聖、威虎、曹州員僚剩員直、勇鬥、宣毅、岢岚軍宣毅、子弩炮手、淮南等路就糧威果。
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六十千至十千,凡七等。
、宣毅、子弩炮乎、就糧威果,數同。
舊式有揀中歸明雄武、神射、懷勇、順勝,無勇骁銳廣捷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十千至八千,凡五等。
舊式銳捷、廣捷數同。
廣銳至相州禁軍廳子,廣銳、铙武、武衛、禁軍弩手、勁勇、飛捷、騎捷、雲翼、骁駿、上威猛、禁軍有馬勁勇、神銳、相州禁軍廳子。
都虞候至長行,五十千至七千,凡六等。
天武龍神衛剩員至延州青澗,天武龍衛神衛、日騎巡檢龍衛、檢中神衛、歸明神衛、剩員新立神衛、帶甲剩員、新立雄勇上下第一、川忠節、川橋道、雲捷、克勝、武清、神威、衛州、川員僚直、勇捷、威武、靜戎弩手、平塞弩手、強猛、壯勇、忠節、橫道、橫塞,河北關西極西振武,保、甯、環、慶、原、渭、延、秦州、鎮戎、保安軍禁軍蕃落,慶州禁軍安(寨)[塞],延州禁軍捉生,府州威遠,麟州飛騎,定州新立禁軍廳子馬,河北新立禁軍無敵、招收,太原府新立禁軍克戎,儀州新立禁軍蕃落,登州禁軍澄海水軍弩手,江淮東西、荊湖南北諸州軍就糧禁軍,教閱忠節,延州青澗。
都虞候至長行,自五十千至七千,凡七等。
新定龍衛帶甲剩員,五十千至七千七等七等:原脫「七」字,據本卷第三七頁複文補。
。
雲騎帶甲剩員指揮使至長行,二十千至五千凡七等。
舊式有龍衛帶甲剩員、威甯、強猛,無府州威遠至延州青澗,數同。
神虎至廣南東西路有馬雄略,神虎下威猛、武嚴、宣、雄略、保捷、忠勇、揀中宣、甯遠、清邊弩手、制勝、河東新立禁軍、建安陝西禁軍定功、太原府騎射、登州平海、廣南東西路有馬雄略。
都虞候至長行,五十五千至六千。
凡七等。
舊式無清邊弩手至有馬雄略,都指揮使至長行,自三十千至六千凡五等三十千:原作「三十年」,據本卷第三七頁複文改。
。
揀中看倉草場神衛剩員并在京看倉草場剩員,都虞候至長行,四十千至五千,凡六等。
舊式有看船神衛剩員,數同。
歸明羽林牽攏至歸恩赦罪,歸明羽林牽攏、許壽州契丹直、太原府代潞州吐渾安慶直、太原府感聖、夏州揀中廳子馬、在谷熟就糧來化歸遠雍丘雄武歸恩赦罪。
都指揮使至長行,五十千至五千,凡七等。
舊式有三部落,數同。
新立廣銳帶甲剩員至西京奉 園,新立廣銳、神銳帶甲剩員,新立吐渾剩員直,永安奉先用揀中懷愛、萬捷馬步軍、清塞、揀中教駿、平塞六軍教駿,備軍、懷順、帶甲龍騎剩員、平塞、恩六軍搭材材:原作「村」,據本卷第三七頁複文改。
、六軍開封府軍都、西京奉園。
馬步軍都指揮使至牢城都指揮使,并教駿六軍搭材都虞候,自五十千至三十五千,凡四等。
又自指揮使并廂虞候至長行,自三十千至五千,凡五等。
舊式兼忠有骁捷、武騎帶甲剩員,無恩、西京奉園,自指揮使三十千至五千凡五等,餘數同。
左右金吾巡檢軍指揮使至長行,十千至四千凡三等。
骁捷剩員至六軍開封府軍都諸處借事者,骁捷剩員、懷恩、懷愛、新立河清借事、諸處新招雄勇、騎射、功役廂軍、六軍開封府軍都諸處借事者。
指揮使至長行,十千至三千凡三等。
舊式有牽船、懷愛、揀中窯務,數同。
廣捷剩員至懷順剩員,廣捷、常甯、雄勝、順、懷順。
指揮使至長行差出在營,自十千至二千凡四等。
新立騎禦馬小底指揮使至長行并借事,自四十千至五千凡六等。
舊式指揮使至長行,四十千至十五千凡五等。
禦營喝探軍使至長行,自七千至五千凡三等。
八作司至宮觀廚子指揮,八作司造船務作坊、弓弩院事材場、八作司事材場、廣德雜役節役、造船務雜役,萬壽觀、景靈宮、集禧觀、醴泉觀雜役廚子。
都虞候至長行工匠,自二十千至三千凡六等。
舊式有看舡廣德、玉清昭應宮,無萬壽觀,數同。
店宅務雜役至八作司壯役,店宅修竹本提兼修倉店宅修竹本提兼修倉:語意不明,似應作「店宅務竹木提點修倉」。
、提點修造司雜役、街道八作司壯役。
指揮使至長行,自六千至二千凡五等。
舊式無街道八作司壯役,數同。
太原府就糧岢岚軍克戎指揮使至長行,自十千至五千凡三等。
新置軍頭司散指揮使至副兵馬使、副都頭,自二十五千至十千凡四等。
軍頭司壯強副指揮使至都頭、副都頭,自六千至五千凡二等。
殿 前司軍頭司承局、副兵馬使五千。
延州塞門寨捉生指揮使至長行捉:原作「促」,所本卷第三九頁複文改。
,自七千至三千凡三等。
諸軍看營剩員指揮使至副都頭,自十千至七千凡二等。
諸軍馱甲鈞容直,排樂殿前馬步軍諸司承局,各三千。
權管諸軍三班使臣,各依本軍指揮使例支給。
諸班直兼管諸軍,各依權管例與本職名例,從多支給。
諸班殿直充河東、河北諸處忠烈、宣勇權官及權員僚,并捧日、天武已下指揮使、副使、員僚,差充川陝諸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者,并依在京本軍班支賜。
諸道本城員僚、兵士,諸州本城兵士,晉、绛、慈、隰、澤、潞州等處揀中廂軍,及晉、隰州揀中保節,澤州等處揀中宣節,廣州等處教閱澄海,廣南忠敢,河北、河東、陝西保節,淮南教閱壯武,江南教閱武雄,荊湖路教閱靜江,兩浙教閱崇節,福逮教閱保節,京東教閱忠果。
節鎮馬步軍都指揮使遙領郡至長行,不帶甲牢城兵士,自二十千至二千凡八等。
防、團、刺史州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十三千至二千凡六等。
舊式無秦州定功及淮南教閱壯武至京東教閱忠果,節鎮自二十千至二千凡七等,餘數同。
澧、複、郢州就糧剩員并永城諸處剩員,及諸處本城剩員指揮使至長行不帶甲,自七千至二千凡五等。
舊式同,無郢州。
沿河東北面諸處勁勇等至保州散員指揮使、員僚,勁勇、招收、捉生、報冤、慈州就糧招收及景迹、歸化、定塞、廣信、安肅軍、保州散員指揮使、員僚。
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十千至二千凡五等。
在京排岸司管轄水軍,奉化并廣牧及開封府界遞鋪,指揮使至長行,自七千至二千凡四等。
軍器三庫至諸州馬監,軍器三庫軍器什物庫、揀選衣甲器械庫、弓箭庫,左右骐骥院天驷監、天廄坊,天垧監,并諸州牧龍坊、養馬務,洺州廣平 監,相州安陽監,衛州淇水監,管城原武監,澶州鎮甯監,(軍)大名府大名監,白馬靈昌監,同州沙苑監,西京洛陽監,郓州東平監,單、鎮新置馬監,北京元城監,定州定武監,真定府真定監,高陽關高陽監,太原府太原監。
指(指)[揮]使至長行工匠,七千至二千凡五等。
舊式無原城監至太原監,數同。
歸化至揀充本指揮剩員,歸化、新立歸化,順化,新立順化剩員,年老順化并歸化,揀充本指揮剩員。
指揮使至長行,十千至二千凡六等。
廣固指揮使至剩員,自七千至一千凡五等。
川陝武甯指揮使至長行,自二十千至四千凡五等。
諸路不教閱廂軍,京東奉化、京西莊武、河東旌猛、河北崇勝、淮南甯淮、兩浙雄節、江南勇、荊湖宣節、福建保節、廣南清化、川陝克甯、陝西保甯。
指揮使至長行,自七千至二千凡三等。
廣濟并新招水軍河清兵士,及在京排岸裝卸軍,都虞候至長行,自七千至二千凡五等。
諸州忠烈至新立逐州宣武,諸州忠烈、宣勇、廳直、散員僚直,并真定府趙懷衛州州:原缺,據本卷第四一頁複文補。
、大名府忠烈、宣勇内(陳)[揀]新立逐州宣武。
都虞候至長行,自八千至二千凡六等。
西京、商、虢、汝州采造務至河陰窯務,西京,商、虢、汝州采造務開山員僚、兵士,并諸州采造務、柴炭務采斫,造船務裝發軍、推車軍,并三門務門匠、西京河陰窯務。
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千至一千凡四等。
高陽關忠順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千至一千凡四等。
饒、池、江、建、邛、嘉、梓、雅、興州鑄錢監,指揮使至長行,自五千至二千凡四等。
兖州景靈宮太極觀雜役指揮使至長行,自十千至三千凡三等。
諸營曹司虞候、獸醫剩員、子門門子等,各一千。
自歸化至此,舊式數同。
陝西沿邊等處守把防托功役弓箭手、保毅軍寨戶:極邊,鄜延、環慶兩路,并鎮戎軍及原州柳泉鎮、西壕、新門、平安等四寨,渭川德順軍、隆德、靜邊、得勝、水洛等五城寨,秦州極邊諸寨。
新定熙河弓箭 手同此。
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千至三百文凡七等;稍次近裡,原州諸縣及新城、開邊、截原等三寨,渭州潘原縣安國、耀武、定川、瓦亭、新寨等五寨。
秦州稍次近裡城寨依此例。
若非次勾抽極邊使喚,即依極邊本例支給。
其秦州下番保毅不支。
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三千至二百五十文凡七等;近裡地分,泾、儀等州若非次勾抽在極邊或稍次近裡使喚,即依本例支給。
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二千至二百文凡七等。
陝西沿邊防秋,見今上番義勇,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千至三百文凡七等。
堂後官兼提點五房公事二十五兩,二十五匹。
堂後官十五兩,十五匹。
中書職事主事十匹、十兩,禮房錄事、主書、守當官各十匹,祗應大禮使司者自從本司例支,守阙五匹,私名二匹。
專行大禮文字錄事、主書、守當官各十匹、五兩,守阙五匹,私名二匹。
大禮使司堂後官加賜十匹、五兩,主事加賜五匹、五兩五兩:「五」字原存「兩」字之殘筆,據本卷第四二頁補改。
,錄事十匹、十五兩,主書十五匹書:原作「事」,據本卷第四二頁改。
、十兩,崇文院孔目官十五匹、十兩,編修院書庫官十匹、十兩,書表司十匹、十兩。
樞密院職掌主事并守阙各十匹、十兩,禮房主行南郊司令史、書令史各十匹,新定加五兩。
正名貼房五匹,守阙貼房、私名貼房各三匹。
三司置司行遣排辦職級前後行,共錢二百千。
新定留一百七十三貫充支,以二十七貫充将作監押司官等。
提點合門承受殿直已上五十兩,供奉官已上加二十匹,本色、色衣三件。
合門承受十一人,共絹二十匹。
行首銀四兩,加綠袍衣服。
又定承受七人共二十匹。
舊式除行首,并如今數。
禦史台引贊至知班 共絹二十匹。
太常禮院抽差出職禮直官六十,太常禮院禮直官至歸司禮生,五
熙甯中,始诏編定,遂着為式。
凡郊祀賞賜:亞獻、三獻皇子加賜銀五百兩,孫、曾孫三百兩,玄孫二百兩。
舊式:皇子充亞獻銀三千兩,帛三千匹,加襲衣、金帶、鞍勒馬。
文武百官奉祠事,宰臣、樞密使一千五百兩,一千五百匹,銀鞍勒馬,銀重八十兩,樞密使不帶使相七十兩。
宰臣充大禮使,銀、絹各加五百。
舊式二千兩、二千匹。
親王二千兩,二千匹,銀鞍勒馬。
舊式如今數。
充開封尹即三千兩、三千匹。
使相并同宰臣外任,銀、絹減半,皇親準在京數。
知樞密院事、三師、三公、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簽書同簽書樞密院事、宣徽南北院(事)[使]千兩,千匹,銀鞍勒馬。
如樞密使、宣徽使外任,銀、絹減半。
舊式:三師、三公二百兩、二百匹,參知、樞副一千五百兩、一千五百匹。
東宮三師、三少、仆射、觀文殿大學士七百五十兩,七百五十匹。
舊式,東宮三師如三公。
三司使三百五十兩,三百五十匹,銀鞍勒馬,重五十兩。
權使公事、權發遣使公事同。
舊式:使、三部使,并五百兩、五百匹。
副使百兩,百匹。
權副使、權發遣理資序同。
舊式百五十兩、百五十匹。
學士、尚書一百五十兩,一百五十匹。
舊制二百兩、二百匹。
閣直學士、丞郎、給事中百兩,百匹。
自學士已下充四使者,銀、絹各加百兩、百匹,直學士百五十兩、百五十匹。
谏議大夫、舍人、知制诰、待制四十兩,四十匹。
内充四使者,銀、絹各加十。
舊式五十兩、五十匹,内充四使者加賜金帶,亦有特賜者。
待制減十兩、十匹。
天聖四年加,後複減如常數。
常侍、賓客銀、絹同待制。
已上并襲衣、腰帶,其帶金、犀,魚袋随所佩服。
金帶觀文殿學士已上二十五兩,内笏頭者加魚袋二兩五錢,餘二十兩。
太常卿至正言二十兩,二十匹。
舊式太常卿如丞郎,宗正卿至正言如今數。
大常博士至朝官十兩,十匹。
舊式太博至五官正如今數,内監察禦史、著作郎二十四,後減。
京官五兩,五匹。
舊式各寺監丞已上十兩、十匹,後減如今數。
幕職州縣官五兩,五匹。
舊式充校勘、直講、教授、刑法直官、開封府曹官,乃如今數。
節 度使七百五十兩,七百五十匹,銀鞍勒馬。
舊式千兩、千匹,上将軍二百兩、二百匹。
留後六百兩,六百匹,餘同節度使。
舊式五百兩、五百匹。
觀察使三百五十兩,三百五十匹。
自節度使已下并加襲衣,金帶二十兩。
舊式同留後。
防禦使二百五十兩,二百五十匹。
舊式三百兩、三百匹。
團練使一百五十兩,一百五十匹。
舊式二百兩、二百匹,遙領者五十兩、五十匹。
刺史百兩,百匹。
已上并加襲衣,金帶十五兩。
舊式刺史比團練使遞減一等,遙領者五十兩、五十匹。
皇親上将軍、節度使千兩,千匹。
舊式皇子上将軍如今數。
留後七百兩,五百匹。
舊式,若充二獻官,加三百兩。
觀察使、防禦使五百兩,五百匹。
團練使五百兩,五百匹。
刺史三百兩,三百匹。
皇親自刺史已上,并加銀鞍勒馬,上将軍、節度使七十兩,留後已下五十兩。
大将軍二百兩,二百匹。
遙領防、團者,同正刺史。
遙領刺史者二百五十兩,二百五十匹。
舊式五百兩,五百匹,後減。
領團練使各三百,領刺史各二百,不遙領者如今數。
将軍百五十兩,百五十匹。
皇親自将軍已上并加襲衣、金帶。
上将軍已上二十五兩,節度使至刺史二十兩,遙郡至将軍十五兩。
舊式二百兩、二百匹,已減如今數。
率府率、副率率百兩、百匹,副率五十兩、五十匹。
諸司使至殿直舊式:使百兩、五十匹,領刺史者加襲衣、金帶。
副使五十兩、五十匹,承制四十兩、四十匹,崇班三十兩、四十匹,供奉官三十兩、二十匹,侍禁十兩、二十匹,殿直十兩、十匹。
驸馬都尉、觀察、防團、刺史、将軍三百五十兩,三百五十匹,銀鞍勒七十兩,并加襲衣、馬。
内觀察使金帶二十兩,防禦已下十五兩,兩使留後已上自從本官。
樞密都承旨、副都承旨五十兩,五十匹,舊式都承旨百兩、百匹。
副都承旨五十兩、四十匹,舊式百兩、百匹。
橫行使東班昭宣使已上四十兩,四十匹。
舊式:内客省使已下橫班諸司使百兩、百匹,不掌事橫班諸司使減半。
橫行副使三十兩,三十匹。
舊式五十兩、五十匹,不掌事者如今數。
兩省都知、押班、帶禦器械諸司副使四十兩,四十匹,窄四,金束帶十五兩。
舊式:都知、押班、諸司使充行宮使及青城至郊壇巡檢,同押儀仗、管勾應奉物色、提點酒食、管勾大内,百兩、百匹。
都知、押班不掌事者,加五十兩、襲衣、金帶。
帶禦器械、諸司使,五十兩、五十匹,副使五十兩、三十匹,承制三十兩、二十匹。
自内客省已下,仍加襲衣、金帶;自帶禦器械、諸司使已下,加窄袍、金束帶。
大将軍諸司使四十 兩,四十匹。
不掌事者銀減半,絹減十匹。
大将軍如勾當金吾引駕仗者,銀、絹各加七十五。
舊式:統軍大将軍三十兩、三十匹,諸司使儀仗内押當及乘珂馬,五十兩、五十匹,不掌事減三十兩、二十匹。
将軍諸司副使 二十兩,三十匹。
不勾當事減十匹。
舊式将軍乘珂馬者五十兩、五十匹,判金吾者四十兩、四十匹,副使儀仗内押當及乘珂馬,二十兩、三十匹,不掌事減十匹。
樞密院諸房副承旨四十兩,四十匹,逐房副承旨減十兩、十匹。
舊式,逐房副承旨如今數。
合門通事舍人二十兩,二十五匹,不掌事者減五兩、五匹。
自都承旨已下至通事舍人,如充行宮使、青城至郊壇已來巡檢,及同押儀仗、駕前編排臣僚,及禦營四面巡檢、都大管勾大内公事、樞密都承旨已下至諸司使,賜七十五兩、七十五匹。
都大提舉管勾南郊一行公事,賜百兩、百匹。
副使充者五十兩、五十匹。
并加襲衣、金帶,重十五兩。
即官序支賜本應多者,自從多給。
舊式:五十兩、五十匹,不掌事二十兩、二十匹。
自今所載加襲衣、金帶,舊式并同加金束帶者,前後異例。
内殿承制二十兩,二十匹。
帶合門祗候者同。
不勾當事減十兩。
舊式二十兩、二十匹,乘珂馬加五匹,不掌事減十兩。
崇班、内常侍十兩,二十匹,不勾當事減十匹。
舊式崇班十兩、二十匹,乘珂馬加十兩,不掌事減十匹。
内常侍十兩、十匹。
新定承制、崇班、帶合門祗候充駕前編排及青城至郊壇四面巡檢等,三十兩、三十匹,窄衣、金束帶,十五兩。
合門祗候崇班、供奉官并同崇班掌事者,殿直、侍禁并同崇班不掌事者。
舊式:崇班、供奉充者二十兩、二十匹,侍禁、殿直充者十兩、十匹,乘珂馬者加十匹。
供奉官至借職供奉官五兩、十匹,侍禁、乘直五兩、五匹,奉職、借職三兩、三匹。
已上内大使臣絞縛青城,銀、絹各加十,三班使臣各加五,勾當八作司、監修雅飾橋梁道路各加五。
攝統軍各二十兩、二十匹。
新定八作司文臣朝官比大使臣,京官以下比三班使臣。
舊式:三班使臣充諸雜勾當、監當在京庫務及庫務門,十兩至二兩、十匹至二匹凡六等。
内侍兩省使臣夾侍、扶侍、聽宣及當合分供奉官、殿頭高品、高班,并挂禦衣供奉官以下至黃門,十兩、二十匹。
前省挂禦衣同後省挂禦衣例。
諸雜勾當諸雜勾當并道場及随駕帶甲等供奉官、殿頭、高品、高班,十兩、十匹。
帶器械、帶甲、台寶、管勾諸合分當從物諸差使,黃門至後苑散内品,五兩、十匹。
前省諸雜勾當除不管道場外,并同。
其随駕帶甲等供奉官、殿頭、高品、高班,并十兩、十匹。
帶器械、帶甲諸雜差使、寄班黃門、小黃門,五兩、十匹。
在内及諸處守宿兩省供奉官、殿頭,五 兩、十匹。
高品、高班,五兩、五匹。
後省黃門、祗候、殿頭已下至後苑散内品,前省黃門、小黃門、祗候、高品已下至後苑散内品,三兩、三匹。
後省祗候、殿頭已上在内守宿者,加賜二(匹)[兩]、二匹。
升壇入室等後省升壇、入室、卷簾、執扇等,進食門帶器械祗候、殿頭至後苑散内品,前省升壇、入室、卷簾、執扇等及将擎禮衣等祗應,并諸雜差使祗候、高品已下至後苑散内品,并五兩、五匹。
諸監皇城門、權監門監西華兼宣德、東華、左右掖、拱宸門,兩省供奉官、殿頭、高品、高班,并十兩、十匹。
黃門并減五兩。
前省祗候、高品已下至後苑散内品,銀、絹各減半。
勾當絞縛青城兩省供奉官二十兩、二十匹,殿頭減十兩,高品、高班減十兩、五匹。
後省黃門、前省黃門寄班并祗候、高品已下至後苑散内品,并十兩、十匹。
在京監當任使後省供奉官、殿頭,前省供奉官殿頭、高品,各五兩、十匹。
後省高品、前〔省〕高班,五兩、五(品)[匹]。
前省高班、黃門,三兩、十匹。
後省黃門,三兩、三匹。
祗候、殿頭至後苑散内品,二兩、二匹。
前省祗候、高班已下至後苑散内品,三兩、三匹。
舊式:内臣侍聽宣、當合及諸勾當,十兩至二兩、二十匹至二匹,凡六等。
内品監當在京庫務及庫務門,如三班使臣例。
三班差使、借職權代殿侍在内守宿錢五貫。
管軍殿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并同使相。
侍衛親軍馬軍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節度使并同殿前,内絹減五(十)百匹,餘金帶減五兩,銀鞍減十兩。
殿前侍禦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千兩,千匹,金帶二十兩,銀鞍勒七十兩。
内防禦使帶減五兩,絹減五百匹。
舊式:管軍都虞候已上,節度使千五百兩、千五百匹,留後、觀察千五百兩、千匹,防禦千兩、五百匹。
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三百兩,三百匹。
團練使減百匹。
金帶十五兩,銀鞍勒五十兩。
舊式并三百兩,并三百匹。
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指揮使二百兩,二百匹,金帶十五兩,銀鞍勒五十兩。
已上并加襲衣、馬。
殿前指揮使都虞候五十兩,百匹,窄紫羅旋襕,金帶十五兩帶:原作「束」,據本卷第三四頁複文改。
。
馬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馬軍都軍頭、副都軍頭、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窄衣一襲,帶重十五兩。
内馬步軍都軍頭帶遙郡者,改賜金束帶十五兩。
軍頭、指揮使、禦龍諸直都虞候充夾辂乘及仗内大将軍押隊百兩,百匹,窄衣,金束帶十五兩。
諸班都虞候窄紫羅旋襕,金束帶一十五兩。
在京諸軍軍頭指揮使同諸班都虞候。
不帶遙郡者銀帶二十兩。
自都軍頭已下,盡從本額賜錢。
管軍自廂都指揮使已上,在外亦給。
馬步軍都軍頭領團練使錢百五十。
軍頭、指揮使、馬步軍都軍頭百千。
副都軍頭領刺史百千,不領郡九十千。
馬軍步軍都軍頭八十千。
副都軍頭七十五千。
殿前諸殿直殿前指揮使、内殿直、散員指揮、散都頭、祗候、金槍班、東西班、招箭班、散直、鈞容直、新立内員僚直、禦龍骨朵子直、禦龍弓箭直、禦龍弩直下茶酒班。
都虞候遙領郡,東西班不披帶,年小守内不守内,自百千至五千凡十七等。
舊式有殿外直,凡十八等。
捧日掘直至龍神衛,捧日金屈直、左射、捧日寬衣、天武金屈直、天武左射、天武第五軍、在京員僚直、龍衛金屈直、龍衛左射龍衛、神衛。
自捧日第五軍副指揮使至長行,六十千至二十千,凡四等。
舊式有捧日弩手、天武第五軍、在京員僚、神衛水軍,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百千至二十千凡八等。
拱聖左射至奉節,拱聖左射、上神勇、神勇、骁騎、弩手、上骁騎、骁騎、上龍猛、北面員僚直、骁捷、新立骁捷、雲騎、武騎、宣武、上虎翼、殿前步軍司虎翼、虎翼水軍、步武上奉節、奉節。
都指揮使遙領郡至長行,自百千至十五千,凡十等。
舊式有馬直、步直凡十五等。
在京吐渾小底并鹹平縣契丹直,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八十千至十五千凡七等。
歸明渤海至步鬥,歸明渤海、揀中龍衛、新立揀中龍衛、神衛、骁猛、神騎、骁雄,歸明神武、雄武、弩手、新立弩手、子弩雄武、飛山雄武、雄勇、雄威、廣勇、步鬥。
都指揮使至長行,自七十千至十五千,凡七等。
捧日天武第七軍至定州禁軍散員,捧日天武第七軍、捧日龍衛神衛第十軍、軍頭司散員、歸明骁騎、揀中武騎、雄武、效順、殿前司廣德、忠猛、定州禁軍散員。
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六十千至十三千凡七等。
舊式有揀中骁捷、神衛第九軍、飛虎,數同。
揀中雄武至就糧威果,揀中雄武、雄勇、廣德、清翔、擒戎、慶渭州員僚直、許州員僚剩員直、龍騎、忠、新立川 忠、雄勝、歸聖、廣備、飛猛、骁勝、甯翔、衛聖、威虎、曹州員僚剩員直、勇鬥、宣毅、岢岚軍宣毅、子弩炮手、淮南等路就糧威果。
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六十千至十千,凡七等。
、宣毅、子弩炮乎、就糧威果,數同。
舊式有揀中歸明雄武、神射、懷勇、順勝,無勇骁銳廣捷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十千至八千,凡五等。
舊式銳捷、廣捷數同。
廣銳至相州禁軍廳子,廣銳、铙武、武衛、禁軍弩手、勁勇、飛捷、騎捷、雲翼、骁駿、上威猛、禁軍有馬勁勇、神銳、相州禁軍廳子。
都虞候至長行,五十千至七千,凡六等。
天武龍神衛剩員至延州青澗,天武龍衛神衛、日騎巡檢龍衛、檢中神衛、歸明神衛、剩員新立神衛、帶甲剩員、新立雄勇上下第一、川忠節、川橋道、雲捷、克勝、武清、神威、衛州、川員僚直、勇捷、威武、靜戎弩手、平塞弩手、強猛、壯勇、忠節、橫道、橫塞,河北關西極西振武,保、甯、環、慶、原、渭、延、秦州、鎮戎、保安軍禁軍蕃落,慶州禁軍安(寨)[塞],延州禁軍捉生,府州威遠,麟州飛騎,定州新立禁軍廳子馬,河北新立禁軍無敵、招收,太原府新立禁軍克戎,儀州新立禁軍蕃落,登州禁軍澄海水軍弩手,江淮東西、荊湖南北諸州軍就糧禁軍,教閱忠節,延州青澗。
都虞候至長行,自五十千至七千,凡七等。
新定龍衛帶甲剩員,五十千至七千七等七等:原脫「七」字,據本卷第三七頁複文補。
。
雲騎帶甲剩員指揮使至長行,二十千至五千凡七等。
舊式有龍衛帶甲剩員、威甯、強猛,無府州威遠至延州青澗,數同。
神虎至廣南東西路有馬雄略,神虎下威猛、武嚴、宣、雄略、保捷、忠勇、揀中宣、甯遠、清邊弩手、制勝、河東新立禁軍、建安陝西禁軍定功、太原府騎射、登州平海、廣南東西路有馬雄略。
都虞候至長行,五十五千至六千。
凡七等。
舊式無清邊弩手至有馬雄略,都指揮使至長行,自三十千至六千凡五等三十千:原作「三十年」,據本卷第三七頁複文改。
。
揀中看倉草場神衛剩員并在京看倉草場剩員,都虞候至長行,四十千至五千,凡六等。
舊式有看船神衛剩員,數同。
歸明羽林牽攏至歸恩赦罪,歸明羽林牽攏、許壽州契丹直、太原府代潞州吐渾安慶直、太原府感聖、夏州揀中廳子馬、在谷熟就糧來化歸遠雍丘雄武歸恩赦罪。
都指揮使至長行,五十千至五千,凡七等。
舊式有三部落,數同。
新立廣銳帶甲剩員至西京奉 園,新立廣銳、神銳帶甲剩員,新立吐渾剩員直,永安奉先用揀中懷愛、萬捷馬步軍、清塞、揀中教駿、平塞六軍教駿,備軍、懷順、帶甲龍騎剩員、平塞、恩六軍搭材材:原作「村」,據本卷第三七頁複文改。
、六軍開封府軍都、西京奉園。
馬步軍都指揮使至牢城都指揮使,并教駿六軍搭材都虞候,自五十千至三十五千,凡四等。
又自指揮使并廂虞候至長行,自三十千至五千,凡五等。
舊式兼忠有骁捷、武騎帶甲剩員,無恩、西京奉園,自指揮使三十千至五千凡五等,餘數同。
左右金吾巡檢軍指揮使至長行,十千至四千凡三等。
骁捷剩員至六軍開封府軍都諸處借事者,骁捷剩員、懷恩、懷愛、新立河清借事、諸處新招雄勇、騎射、功役廂軍、六軍開封府軍都諸處借事者。
指揮使至長行,十千至三千凡三等。
舊式有牽船、懷愛、揀中窯務,數同。
廣捷剩員至懷順剩員,廣捷、常甯、雄勝、順、懷順。
指揮使至長行差出在營,自十千至二千凡四等。
新立騎禦馬小底指揮使至長行并借事,自四十千至五千凡六等。
舊式指揮使至長行,四十千至十五千凡五等。
禦營喝探軍使至長行,自七千至五千凡三等。
八作司至宮觀廚子指揮,八作司造船務作坊、弓弩院事材場、八作司事材場、廣德雜役節役、造船務雜役,萬壽觀、景靈宮、集禧觀、醴泉觀雜役廚子。
都虞候至長行工匠,自二十千至三千凡六等。
舊式有看舡廣德、玉清昭應宮,無萬壽觀,數同。
店宅務雜役至八作司壯役,店宅修竹本提兼修倉店宅修竹本提兼修倉:語意不明,似應作「店宅務竹木提點修倉」。
、提點修造司雜役、街道八作司壯役。
指揮使至長行,自六千至二千凡五等。
舊式無街道八作司壯役,數同。
太原府就糧岢岚軍克戎指揮使至長行,自十千至五千凡三等。
新置軍頭司散指揮使至副兵馬使、副都頭,自二十五千至十千凡四等。
軍頭司壯強副指揮使至都頭、副都頭,自六千至五千凡二等。
殿 前司軍頭司承局、副兵馬使五千。
延州塞門寨捉生指揮使至長行捉:原作「促」,所本卷第三九頁複文改。
,自七千至三千凡三等。
諸軍看營剩員指揮使至副都頭,自十千至七千凡二等。
諸軍馱甲鈞容直,排樂殿前馬步軍諸司承局,各三千。
權管諸軍三班使臣,各依本軍指揮使例支給。
諸班直兼管諸軍,各依權管例與本職名例,從多支給。
諸班殿直充河東、河北諸處忠烈、宣勇權官及權員僚,并捧日、天武已下指揮使、副使、員僚,差充川陝諸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者,并依在京本軍班支賜。
諸道本城員僚、兵士,諸州本城兵士,晉、绛、慈、隰、澤、潞州等處揀中廂軍,及晉、隰州揀中保節,澤州等處揀中宣節,廣州等處教閱澄海,廣南忠敢,河北、河東、陝西保節,淮南教閱壯武,江南教閱武雄,荊湖路教閱靜江,兩浙教閱崇節,福逮教閱保節,京東教閱忠果。
節鎮馬步軍都指揮使遙領郡至長行,不帶甲牢城兵士,自二十千至二千凡八等。
防、團、刺史州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十三千至二千凡六等。
舊式無秦州定功及淮南教閱壯武至京東教閱忠果,節鎮自二十千至二千凡七等,餘數同。
澧、複、郢州就糧剩員并永城諸處剩員,及諸處本城剩員指揮使至長行不帶甲,自七千至二千凡五等。
舊式同,無郢州。
沿河東北面諸處勁勇等至保州散員指揮使、員僚,勁勇、招收、捉生、報冤、慈州就糧招收及景迹、歸化、定塞、廣信、安肅軍、保州散員指揮使、員僚。
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十千至二千凡五等。
在京排岸司管轄水軍,奉化并廣牧及開封府界遞鋪,指揮使至長行,自七千至二千凡四等。
軍器三庫至諸州馬監,軍器三庫軍器什物庫、揀選衣甲器械庫、弓箭庫,左右骐骥院天驷監、天廄坊,天垧監,并諸州牧龍坊、養馬務,洺州廣平 監,相州安陽監,衛州淇水監,管城原武監,澶州鎮甯監,(軍)大名府大名監,白馬靈昌監,同州沙苑監,西京洛陽監,郓州東平監,單、鎮新置馬監,北京元城監,定州定武監,真定府真定監,高陽關高陽監,太原府太原監。
指(指)[揮]使至長行工匠,七千至二千凡五等。
舊式無原城監至太原監,數同。
歸化至揀充本指揮剩員,歸化、新立歸化,順化,新立順化剩員,年老順化并歸化,揀充本指揮剩員。
指揮使至長行,十千至二千凡六等。
廣固指揮使至剩員,自七千至一千凡五等。
川陝武甯指揮使至長行,自二十千至四千凡五等。
諸路不教閱廂軍,京東奉化、京西莊武、河東旌猛、河北崇勝、淮南甯淮、兩浙雄節、江南勇、荊湖宣節、福建保節、廣南清化、川陝克甯、陝西保甯。
指揮使至長行,自七千至二千凡三等。
廣濟并新招水軍河清兵士,及在京排岸裝卸軍,都虞候至長行,自七千至二千凡五等。
諸州忠烈至新立逐州宣武,諸州忠烈、宣勇、廳直、散員僚直,并真定府趙懷衛州州:原缺,據本卷第四一頁複文補。
、大名府忠烈、宣勇内(陳)[揀]新立逐州宣武。
都虞候至長行,自八千至二千凡六等。
西京、商、虢、汝州采造務至河陰窯務,西京,商、虢、汝州采造務開山員僚、兵士,并諸州采造務、柴炭務采斫,造船務裝發軍、推車軍,并三門務門匠、西京河陰窯務。
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千至一千凡四等。
高陽關忠順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千至一千凡四等。
饒、池、江、建、邛、嘉、梓、雅、興州鑄錢監,指揮使至長行,自五千至二千凡四等。
兖州景靈宮太極觀雜役指揮使至長行,自十千至三千凡三等。
諸營曹司虞候、獸醫剩員、子門門子等,各一千。
自歸化至此,舊式數同。
陝西沿邊等處守把防托功役弓箭手、保毅軍寨戶:極邊,鄜延、環慶兩路,并鎮戎軍及原州柳泉鎮、西壕、新門、平安等四寨,渭川德順軍、隆德、靜邊、得勝、水洛等五城寨,秦州極邊諸寨。
新定熙河弓箭 手同此。
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千至三百文凡七等;稍次近裡,原州諸縣及新城、開邊、截原等三寨,渭州潘原縣安國、耀武、定川、瓦亭、新寨等五寨。
秦州稍次近裡城寨依此例。
若非次勾抽極邊使喚,即依極邊本例支給。
其秦州下番保毅不支。
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三千至二百五十文凡七等;近裡地分,泾、儀等州若非次勾抽在極邊或稍次近裡使喚,即依本例支給。
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二千至二百文凡七等。
陝西沿邊防秋,見今上番義勇,軍都指揮使至長行,自四千至三百文凡七等。
堂後官兼提點五房公事二十五兩,二十五匹。
堂後官十五兩,十五匹。
中書職事主事十匹、十兩,禮房錄事、主書、守當官各十匹,祗應大禮使司者自從本司例支,守阙五匹,私名二匹。
專行大禮文字錄事、主書、守當官各十匹、五兩,守阙五匹,私名二匹。
大禮使司堂後官加賜十匹、五兩,主事加賜五匹、五兩五兩:「五」字原存「兩」字之殘筆,據本卷第四二頁補改。
,錄事十匹、十五兩,主書十五匹書:原作「事」,據本卷第四二頁改。
、十兩,崇文院孔目官十五匹、十兩,編修院書庫官十匹、十兩,書表司十匹、十兩。
樞密院職掌主事并守阙各十匹、十兩,禮房主行南郊司令史、書令史各十匹,新定加五兩。
正名貼房五匹,守阙貼房、私名貼房各三匹。
三司置司行遣排辦職級前後行,共錢二百千。
新定留一百七十三貫充支,以二十七貫充将作監押司官等。
提點合門承受殿直已上五十兩,供奉官已上加二十匹,本色、色衣三件。
合門承受十一人,共絹二十匹。
行首銀四兩,加綠袍衣服。
又定承受七人共二十匹。
舊式除行首,并如今數。
禦史台引贊至知班 共絹二十匹。
太常禮院抽差出職禮直官六十,太常禮院禮直官至歸司禮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