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二○
關燈
小
中
大
徽宗崇甯四年賜額「普澤廟」。
高宗紹興九年正月封威濟侯。
二十八年加封威濟顯佑侯。
仙巘山神祠。
仙巘山神祠在漢陽縣。
徽宗崇甯四年四月賜廟額「英顯」。
五年八月封孚惠侯。
大觀三年七月封靈濟公。
宣和五年八月封仁顯王。
龍泉山神祠。
龍泉山神祠在秦鳳路龍泉寨。
徽宗崇甯四年四月建,仍賜廟額「靈濟」。
葛泰山神祠。
葛泰山神祠在杭州新城縣廣陵鄉。
馬鳴山神祠。
馬鳴山神祠在豊陽縣。
徽宗崇甯四年五月賜廟額「豐濟」。
茗山神祠。
茗山神祠在望江縣。
徽宗崇甯四年十月賜廟額「崇惠」。
屈吳山神祠。
屈吳山神祠在定戎寨(監)[鹽]池。
徽宗崇甯四年十二月賜廟額「靈助」,繼封崇惠侯。
房山神祠。
房山神祠在房州房陵縣。
徽宗崇甯四年十二月賜廟額「崇贶」。
壽皇聖帝幹道二年六月封威顯侯。
大散開山神祠。
大散開山神祠在梁泉縣。
舊号嘉陵廟,俗傳嘉陵江源發于廟下。
徽宗崇甯五年二月賜廟額「宣靈」。
光堯皇帝紹興六年封善濟侯。
三十二年十二月加封英顯善濟侯。
浮山神祠。
浮山神祠在朱陽縣。
徽宗崇甯五年三月賜廟額「豐濟」。
王屋山神祠。
舊曰總靈天王。
神祠在〔王〕屋縣。
徽宗崇甯五年四月賜額「昭顯」。
白彪山神祠。
白彪山神後魏賀虜将軍祠,在汾州西河縣。
徽宗崇甯 五年六月賜廟額「永澤」。
霍山神祠。
霍山神山陽侯長子祠,在趙城縣。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明應」。
霍山神山陽侯第二子祠,在霍邑縣。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宣贶」。
霍山神山陽侯第三子祠,在嶽陽縣。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康惠」。
龍角山神祠。
龍角山東峰神祠,在神山縣。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顯施」。
堠山神祠。
堠山神祠在福州古田縣,堠山神劉強祠。
徽宗崇甯中賜廟額「惠應」。
政和二年四月封順甯侯。
孝宗(興隆)[隆興]二年十月加封順甯正應侯。
谷口山神祠。
谷口山神祠在解縣白徑嶺。
徽宗大觀元年正月賜廟額「崇佑」。
壺公山神祠。
壺公山神祠在莆田縣。
徽宗大觀元年賜廟額「神應」。
茅山神祠。
茅山元符萬甯宮神祠,在建康府句容縣。
徽宗大觀元年三月封護聖侯。
傘蓋山神祠。
傘蓋山神祠在興元府阆中縣按阆中縣屬利州路阆州,興元府雖亦屬利州路,但與阆中縣并無隸屬關系。
。
徽宗大觀元年八月賜廟額「靈覆」。
高宗紹興十四年十月封惠蔭侯。
二十八年五月加封惠蔭靈澤侯。
龍岩山神祠。
龍岩山神蕭氏祠在陽朔縣明德鄉。
徽宗大觀元年九月賜廟額「惠佑」。
聰明山神祠。
聰明山神祠在(忙)[洺]州永年縣。
徽宗大觀元年九月賜廟額「昭惠」。
光源山神祠光源:下作「光遠」,當有一誤。
。
光遠山神祠在懷仁縣。
徽宗大觀二年賜廟額「光施」。
政和四年六月封顯惠侯。
峰子山神祠。
峰子山神祠在池州建德縣。
徽宗大觀二年八月賜廟額「康濟」。
宣和三年六月封威佑侯。
思靈山神祠,舊号顯應候。
思靈山神祠在平涼府泾州按宋代泾州屬秦鳳路,金代始置平涼府,元、明因之,非宋代建置。
。
徽宗大觀二年十一月賜廟額「廣佑」。
七裡山神祠。
舊号石三郎廟。
。
七裡山神祠在信州弋陽縣。
徽宗大觀二年十一月賜廟額「崇濟」。
宣和三年封武濟侯。
光堯皇帝紹興六年九月,加封武濟昭應侯。
壽皇聖帝幹道二年三月,加封嘉 惠武濟昭應侯。
豐壽山神祠舊号靂廟。
。
豐壽山神祠在德慶州封川縣宋代封川縣屬封州,僅紹興七至十年改隸德慶府,然亦不稱「德慶州」。
。
徽宗大觀三年二月賜廟額「順澤」。
浮槎山神祠。
浮槎山神祠在梁縣,光堯皇帝紹興三十二年改正今名。
徽宗大觀三年五月賜廟額「異濟」。
政和三年十二月封誠應侯。
九華山神祠。
九華山神祠在池州青陽縣。
徽宗(正)[政]和元年二月賜廟額「協濟」。
光堯皇帝紹興十年十月,封第一位曰永甯侯,第二位曰永利侯。
十九年八月,各加封二字,曰「靖應」,曰「嘉贶」。
并封永甯侯妻曰靖慧夫人,永利侯妻曰嘉懿夫人。
二十六年正(曰)[月],加封曰靖應永甯靈潤侯、嘉贶永利靈澤侯。
敖山神祠。
敖山神祠在武岡軍武岡縣。
徽宗政和元年三月賜廟額「敦濟」。
六年四月封廣應侯。
翔高山神祠。
翔高山神祠在翼城縣。
徽宗政和元年六月賜廟額「喬澤」。
頻山神祠。
頻山神祠在美原縣。
徽宗政和二年八月賜廟額「美應」。
商餘山神祠。
商餘山神祠在龍興縣。
徽宗政和三年八月賜廟額「珍符」。
馬山耆山神祠。
馬山耆山神祠在莒州南馬山耆山。
宋政和四年額「惠感廟」。
熊耳山神祠。
熊耳山神祠在商州上洛縣。
徽宗政和四年八月賜廟額「顯施」。
高山神祠。
高山神祠在潼川府鹽亭縣。
徽宗政和四年十月賜廟額「昭格」。
六年三月封靈昭侯。
《中興會要》雲顯濟公。
高宗紹興元年加「威惠」二字,十二年六月又加「普應」二字。
十七年十二月,加封顯濟威惠普應康庇公。
二十三年二月,封孚惠王,并妻曰恭懿夫人。
二十九年六月加「靈澤」二字,曰孚惠靈濟王上作「靈澤」,此作「靈濟」,當有一誤。
。
孝宗幹道二年十月,父封垂休侯,母封贊福夫人。
鄖城山神祠。
鄖城山神祠在均州武當縣。
徽宗政和五年四月賜廟額「随應」。
裨牛老人祠。
裨牛老人祠在常德府龍陽縣。
政和五年十月賜額「英護」。
賈谷山神祠。
賈谷山神祠在密縣。
徽宗政和六年正月重修,仍賜廟額「精格」。
以京畿轉運使言,明堂石采于此山,上有金色,自然「明」字。
旺山神祠。
旺山神祠在嚴州壽昌縣。
徽宗政和中賜廟額「靈贶」。
光堯皇帝紹興三十年七月封威濟侯。
洪口山神祠。
洪口山神祠在泾陽縣。
徽宗大觀四年賜廟額「仁濟」。
萬岩山神祠。
萬岩山神兵部侍郎胡則祠,在婺州永康縣。
徽宗宣和四年四月封佑順侯。
光堯皇帝紹興三十二年閏二月,賜廟額「赫靈」。
豐山神祠。
徽宗宣和六年四月賜廟額「表豐」。
藥山神祠。
藥山神祠在施州清江縣。
徽宗宣和六年十二月賜廟額「敏濟」。
三神山神祠。
三神山神祠在潮州。
徽宗宣和七年八月賜廟額「明贶」。
圓峰山神祠。
圓峰山神祠在明州象山縣。
光堯皇帝建炎四年十月賜廟額「昭應」。
紹興三十年八月封靈澤侯。
牛山神祠。
牛山神祠在随州。
光堯皇帝紹興二年正月賜廟額「威顯」。
十三年封忠應侯。
巫山神祠。
巫山神祠在建康府江甯縣。
光堯皇帝紹興二年閏四月十日賜廟額「正烈」。
平山神祠。
平山神祠在文州興鳳州界「興」或當作「與」,然文州(治今甘肅文縣)與鳳州(治今陝西鳳縣東)相去甚遠,仍不可通。
。
高宗紹興五年閏二月賜 廟額「明應」。
龍井山神祠。
龍井山八郎君祠在甯國府歙縣按歙縣屬徽州,不屬甯國府(宣州)。
,光堯皇帝紹興十年十二月賜額「忠助」。
父祁門縣顯靈英濟王,孝宗皇帝隆興三年閏十一月加封信順顯靈英濟王。
幹道四年三月加封信順顯靈英濟廣惠王。
夫人錢氏,幹道五年六月封靈惠夫人。
長子建,歙縣龍井山忠助廟神,幹道八年五月封忠惠侯。
第二子璨,封忠利侯。
第三子達,封忠應侯。
第四子廣,封忠濟侯。
第五子遊,封忠澤侯。
第六子逢,封忠仁侯。
第七子爽,封忠德侯。
第八子俊,封忠佑侯。
青山神祠。
青山神祠在泉州府惠安縣守節裡。
紹興五年十二月賜廟額「誠應」。
紹興十九年八月封靈惠侯。
黃牛山神祠。
黃牛山神祠在峽州夷陵縣洛川。
高宗紹興七年閏十月賜廟額「靈感」。
十九年八月封保安侯。
孝宗幹道元年八月加封嘉應保安侯。
七年十二月加封澤潤嘉應保安侯。
五山神祠。
五山神祠在長泰縣。
紹興十二年三月賜廟額「威澤」。
五山謂良山、昌山、鼓鳴山、雙髟告山、西峰山,共為一廟。
玉壘山神祠。
玉壘山神祠在茂州汶川縣。
高宗紹興十二年五月賜廟額「顯應」。
二十九年六月封廣利侯。
紫崖山神祠。
紫崖山神祠在果州西充縣油井鎮。
紹興十六年四月賜廟額「利應」。
霸山神祠。
霸山神祠昭應侯在信陽軍。
舊隸京西北路信陽縣。
高宗紹興二年十一年閏四月賜廟額「嘉應」。
陽山神祠。
陽山神祠在潭州衡山縣。
紹興二十五年五月賜廟額「孚惠」。
兆山神祠。
兆山神祠在德安府安陸縣。
紹興二十九年五月賜廟額「廣濟」。
明山王神祠。
明山王神祠在桂林陽朔縣都巍村。
紹興二十九年閏六月賜廟額「靈惠」。
王岩山神祠。
王岩山神祠在仙遊縣。
孝宗隆興元年八月賜廟額「靈輝」。
幹道三年七月封昭應侯。
盤龍山神祠。
盤龍山神祠在永康縣。
隆興二年六月賜廟額「嚴應」。
登天山神祠。
登天山神祠在泸州合江縣安樂溪口。
孝宗幹道元年二月賜額「義濟廟」。
佳山神祠。
佳山神祠在隆興府。
孝宗幹道二年六月賜廟額「孚應」。
西山蟠藤祠。
護國西山蟠藤祠在吉州安福縣。
孝宗幹道二年七月賜廟額「靈佑」。
錫山神祠。
錫山神祠在鄂州通城縣。
幹道七年十二月賜廟額「善濟」。
楊梅山神祠。
楊梅山神祠在信州鉛山縣鉛山場。
壽皇聖帝幹道八年五月賜廟額「神寶」。
銀銅山神祠。
貌平銀銅山神祠在信州。
壽皇聖帝幹道八年五月賜廟額「雙南」。
千福山神祠。
在廣靈縣西北三裡,縣民四時祀之。
《羊士谔集會稽山神祠南鎮永興公祠堂碑》按此為唐《羊士谔集》中之文,抄書之吏抄錄以備《全唐文》收采,(《全唐文》已收錄),與《宋會要》無關,本書編者誤混入于此。
:「越部凡七郡三十有八邑,提封所加,旁合溟海。
由是崇元侯之命,建東征之府。
其鎮曰會稽山,其神為永興公。
國朝接周漢之統,玄化大備,禮茲百神,受職祀典,錫以嘉号,視為諸侯。
貞元九年夏四月,連率安定皇甫公以前月丁酉诏旨,奉玄玉制币,禱于靈壇。
勤報誠之享,循每歲之法,緻齋野次,虔捧祝冊。
夜漏未盡,禮成三獻。
君子謂公能宣命以展敬,故祀神而降祉,克靖瓯越,大康東南。
我修德刑,以牧黔首;神作雷雨,用登有年。
明訓式敷,幽贊斯效。
觀夫高麓回抱以蔽景,大澤下浸而蒸雲。
沈潛龍虎之姿,泱漭風霆之氣。
靈衛交戟,閟宮洞門,神其在焉,寵彼侯服。
是宜劄瘥不生,水旱罔沴,允答宸慮,長于衆山。
乃銘石壖垣,以代彜器。
其辭曰:天秩喬嶽,奠茲南方。
精舍晦明,化備柔剛。
帝念下土,延神緻祥。
清廟既辟廟:原脫,據《全唐文》卷六一三補。
,華蟲有光。
乃蔔元辰,爰诏方伯:爾克精享,神其昭格。
蘋薦惟誠,金奏匪樂。
時臻泰和,人受景福。
玄德孔鑒,虔恭肅祗。
陳信不匮,形乎正辭。
石甕神祠。
在平定軍豐濟廟,平定縣師子山石甕神祠。
徽宗崇甯三年五月賜額「豐濟」。
海神祠。
一在溫州永嘉縣。
徽宗崇甯元年十二月賜廟額「善濟」。
政和五年三月封靈施侯。
哲宗元佑中神現夢于郡守範絢,自謂唐李德裕。
光堯皇帝建炎四年七月加封甯惠英烈公。
紹興二年閏四月加「忠亮」二字。
二十四年九月加封甯惠英烈忠亮孚應公。
壽皇聖帝幹道九年十月封順應王。
東海神祠。
在甯波府定海縣,海神助順廣德王祠。
神宗元豐二年八月加号淵聖。
徽宗大觀四年六月加今封。
元豐元年十一月奉使高麗國信使安焘言:「東海之神已号廣德王,而歲時祭享獨無廟貌,乞立祠海瀕。
」從之。
三年五月,诏知制诰鄧潤甫撰記。
崇甯二年,國信使劉達奏,乞本廟歲度道士一人奉香火。
大觀四年六月,國信使王襄言:「海中遭黑風,祈禱獲應,願增王号,以報靈德。
」诏加助順淵聖廣德王,仍令轉運判官監葺廟宇,及建風雨神祠。
宣和五年八月,風神封甯順侯,雨師封甯濟侯。
光堯皇帝建炎四年二月,加助順佑聖淵德顯靈王,以車駕巡幸時加封。
壽皇聖帝幹道五年十月,加封助順孚聖廣德威濟王。
以太常少卿林栗等言,李實昨海州立功, 神靈助佑,請加封号,故有是命。
其元封号内二字犯欽宗皇帝号,乃改「淵」為「孚」。
東海王祠。
在楚州山陽縣,漢東海恭王疆祠。
徽宗崇甯二年賜廟額「惠濟」。
三年九月封豐濟侯。
六年封顯惠公。
王口江神祠。
在柳州融江寨按《元豐九域志》卷九,融江寨屬融州(治今廣西融水),在州東北三百裡,不屬柳州。
,土人曰三王廟。
神宗元豐七年八月賜廟額「順應」。
徽宗崇甯四年十月封,一曰甯遠王,二曰綏遠王,三曰惠遠王。
廟中三神祖母封靈佑夫人。
漳江神祠。
在隆興府南昌縣。
徽宗大觀二年二月賜廟額「霈澤」。
漢江神祠。
在襄陽府襄陽縣。
徽宗政和二年十月賜廟額「崇濟」,仍封昭應侯。
鎮江神祠。
會稽蕭山縣西興鎮江神祠,徽宗政和三年正月(縣)[賜]廟額「甯濟」。
六年封順應侯。
光堯皇帝紹興十四年六月加「忠應」二字。
三十年正月,加封武濟忠應翊順公。
三江口神祠。
在德慶府封(山)[川]縣。
紹興十二年五月賜廟額「昭靈」。
沿江神祠。
在吉州廬陵縣。
唐封惠明侯。
紹興三十年三月改封嘉應侯。
土河神祠。
在武鄉縣。
徽宗崇甯五年八月賜廟額「時濟」。
回河神祠。
在(榮)[荥]澤縣廣武埽。
徽宗大觀四年三月賜廟額「昭佑」。
昭顯後祠。
在白馬縣截堰舊河口。
徽宗政和五年七月賜廟額「靈護」。
中潬河伯祠。
在孟州。
徽宗大觀二年九月賜廟額「甯濟」,仍封靈順侯。
黑水神祠。
一在光山縣壩陂。
徽宗崇甯元年二月賜廟額「靈澤」。
政和四年五月封廣澤侯。
光堯皇帝紹興三十一年正月,加封昭應廣澤公。
一在平定縣。
徽宗崇甯三年賜廟額「普澤」。
大觀元年封善應侯。
政和五年六月封靈源公。
甜水谷神祠。
在慶陽府環州按宋代環州與慶陽府(慶州)平列,并非隸屬關系。
。
神宗熙甯十年六月封惠濟侯。
徽宗大觀四年八月賜廟額「甘澤」。
浸水神祠。
在桂林府荔(蒲)[浦]縣。
徽宗崇甯元年九月賜廟額「靈淵」。
渌水神祠。
在浔州平南縣。
徽宗崇甯二年封惠應侯,并賜廟額「靈淵」。
聖水神祠。
在興元府洋州西鄉縣湫池按宋代洋州并不隸于興元府。
。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惠澤」。
泾水神祠。
在泾陽縣。
徽宗大觀四年賜廟額「普贶」。
水石神祠。
在衢州府開化縣按:衢州在宋代未曾升為府。
「府」字疑衍。
。
光堯皇帝紹興一十六年八月賜廟額「利澤」「一」字當衍,或是「二」之訛。
。
水口神祠。
在建甯府建陽縣崇政鄉水口。
高宗紹興五年十二月賜廟額「扶正」。
九年九月封英惠侯。
湧泉膽水神祠。
在信州鉛山場鎖山門。
壽皇聖帝幹道八年五月賜廟額「金泉」。
洞庭湖神祠。
在嶽州巴陵縣。
唐天佑二年封利涉侯,晉天福二年封靈濟公。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三月,诏入内高班王承信重修廟宇。
承信言:合用土,已移文本州島掘取。
帝慮其擾人,诏并以系省錢充用。
哲宗元佑二年賜廟額「安濟」。
青草湖神祠。
在嶽州巴陵縣唐天佑二年封安流侯。
晉天福二年封廣利公。
哲宗元佑二年賜廟額「通濟」。
徽宗政和五年六月封烈惠侯。
高宗建炎 四年二月,青草湖神德濟(靈)公加封「威顯」二字。
紹興二十六年十二月又加「靈敏」二字。
孝宗幹道三年六月加封威顯德濟靈敏永利公。
庵山石湖神祠。
庵山石湖神祠在建甯府建陽縣。
徽宗崇甯元年閏六月賜廟額「甯濟」。
三年二月封昭應侯。
孝宗隆興二年二月加封靖正昭應侯。
惡溪神祠。
在梅州程鄉縣。
舊号助國宣化永昌王。
徽宗崇甯三年六月賜廟額「安濟」。
锺溪神祠。
在叙州慶符縣橫江寨。
孝宗幹道八年三月賜廟額「忠和」。
要冊湫神祠。
在甯州真甯縣。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閏七月,诏以帝在晉邸日,嘗有神告之應,特封顯聖王,别建祠宇,春秋奉祀,仍立碑以紀其事。
或歲旱,必遣内侍緻禱。
三年二月,有龍迹自湫出,(偏)[]列廟庭。
五年、六年,皆有五色雲出湫中。
九年四月,令有司改造禮衣、冠、劍及祭器,遣使赍往。
端拱二年冬旱,祈禱,即日大雨雪,遣内侍送銀香爐等。
真宗天禧二年夏,幹州旱,取湫水濤之,得雨,诏本州島虔設祭醮。
廟在真甯縣,即要冊湫,《漢書郊祀志》祠官所領湫 淵,祠安定朝那者是也。
其後要冊湫有靈應,朝那遂廢按此數句文意不清。
唐宋要冊湫在今甘肅正甯,漢朝那湫淵在今甯夏固原,自是二湫。
既雲要冊湫有靈應而朝那遂廢,則前文不得雲要冊湫即湫淵,疑文中有脫句。
朝那湫祠别見後文。
。
唐幹符中,封神為應聖侯。
光化二年封普濟王。
哲宗元佑五年加号「昭佑」。
徽宗大觀元年賜廟額「孚澤」。
宣和五年八月,加封靈濟昭佑顯聖王。
亂石湫神祠。
在水洛城隴山。
神宗熙甯八年五月〔封〕利民侯。
徽宗大觀元年八月賜廟額「豐澤」。
一在德順軍隴幹縣北山。
神宗元豐元年八月封「封」下疑有脫字。
。
徽宗宣和三年六月封嘉潤公。
光堯皇帝紹興三十二年九月,加封顯應嘉潤公,以本軍與金人大戰,風雨助順故也。
太白山湫神祠。
在郿縣。
仁宗至和二年七月封濟民侯。
哲宗紹聖三年改封濟遠侯。
常家山湫神祠。
在康樂寨。
神宗熙甯八年五月封利澤侯。
岐棘山湫神祠。
在京西南路鄧州穰縣。
神宗熙甯十年四月封嘉顯侯,并賜廟額「普潤」。
木硖山湫神祠。
在張義堡。
神宗元豐三年十月賜廟額「靈澤」。
哲宗紹聖四年十月封靈濟侯。
大祖山神祠。
在栗亭縣。
(徽)[神]宗元豐四年二月封靈源侯。
徽宗宣和中封靈澤公。
漫頂山湫神祠。
在西安州定戎寨。
徽宗崇甯三年二月賜廟額「潤澤」,封贻贶侯。
高山(神湫)[湫神]祠。
在藍田縣。
徽宗崇甯三年賜廟額「惠濟」。
龍湫神祠。
在隰川縣。
徽宗崇甯二年十月賜廟額「豐濟」。
大觀四年十二月封順應侯。
一在武當山。
徽宗崇甯三年十月賜廟額「廣潤」。
一在桂陽縣。
徽宗崇甯四年二月賜廟額「惠濟」。
一在岷州懷遠鄉。
徽宗政和六年正月賜廟額「靈澤」。
一在處州青田縣金田山石井。
光堯皇帝紹興八年六月賜廟額「惠澤」。
一在秭歸縣蒼雲山。
紹興二十四年九月封敷澤侯,并賜額「顯惠」。
一在利縣平落上社大崖「利」下疑脫一字,宋代無「利縣」。
[ZW)]。
光堯皇帝紹興三年十月賜廟額「顯濟」。
一在漢初縣玉馬鄉玉馬潭。
孝宗隆興二年十月賜額「潛應」。
金龍湫神祠。
在懷德軍九羊寨聖景山。
徽宗崇甯四年十二月賜廟額「靈潤」。
黃龍湫神祠。
在上津縣。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惠澤」。
白龍湫神祠。
在漢州德陽縣。
紹興十五年十二月賜額「仁濟」。
二十八年十月封敷澤侯。
合龍谷湫神祠。
在西甯州舊鄯州鄯:原作「蔀」,據《宋史》卷八七《地理志》改。
。
宣威城西山。
徽宗大觀元年六月賜廟額「靈佑」,封順應侯。
古龍湫神祠。
在會州會甯關。
徽宗大觀四年八月封惠澤侯,仍賜廟額「靈顯」。
古湫神祠。
在隆慶府金牛鎮白崖洞。
孝宗隆興二年二月賜廟額「潛應」。
一在常山。
徽宗宣和六年六月賜廟額「昭德」。
一在隆慶府大安軍壺子台按宋隆慶府(治今四川劍閣)與大安軍(治今陝西甯強西北陽平關)無隸屬關系。
。
隆興二年二月賜廟額「廣澤」。
一在高州南甯。
紹興五年十一月賜廟額「靈澤」。
混牛(神湫)[湫神]祠。
在敷政縣招安寨西。
神宗元豐七年四月賜廟額「顯惠」。
白馬湫神祠。
在原州臨泾縣。
徽宗崇甯三年二月賜廟額「豐利」。
安湫神祠。
在保定縣。
神宗元豐元年五月賜廟額「顯濟」,封顯濟夫人。
湫神祠「湫」上當有脫字。
。
在保定縣。
元豐二年七月封豐澤侯。
太平湫神祠。
在延安府平戎寨。
哲宗元符元年賜廟額「靈淵」。
徽宗崇甯三年封靈應公。
五年八月封順惠王。
天魏湫神祠。
在同慶府文州曲水縣同慶府即成州,與文州并無隸屬關系。
。
徽宗崇甯五年八月賜廟額「敏澤」。
大觀二年十一月封豐安侯。
高宗紹興二十九年閏六月加封靈惠豐安侯。
赤崖湫神祠。
在闾井寨。
徽宗政和二年四月賜廟額「宣澤」。
朝那湫神祠。
在臨泾縣。
徽宗大觀元年六月賜廟額「麗澤」。
龍潭神祠。
滁州清流縣豐山龍潭神祠,神宗元豐七年賜額「會應」。
龍州同慶縣涪水西龍潭神祠按兩宋龍州均隻轄江油、清川二縣,無同慶縣。
元、明亦無此縣。
,神宗元豐二年八月封顯應侯。
遂甯府蓬溪縣高洞灘龍潭神祠,崇甯元年十月賜額「豐澤」。
二年九月封惠應侯。
《中興會要》雲靈贶公。
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四月加封靈贶廣澤公。
孝宗幹道元年七月加封靈贶廣澤惠應公。
八年九月加封靈贶廣澤惠應永利公。
蕲州蕲春縣東西二龍潭祠,徽宗崇甯二年七月賜廟額「合光」。
宣和四年封東龍淵豐侯,西龍淵 施侯。
光堯皇帝紹興八年七月各加二字,曰「廣濟」、「廣惠」。
十九年十月,加封曰淵豐廣濟昭贶侯,曰淵施廣惠孚澤侯。
壽皇聖帝幹道八年三月,東龍淵豐廣濟昭贶侯加封善利淵豐廣濟昭贶侯,西龍淵施廣惠孚澤侯加封善應淵施廣惠孚澤侯。
榮州威遠縣龍潭神祠,崇甯二年十一月賜額「惠澤」。
紹熙府南溪縣蘇溪龍潭神祠按紹熙府即榮州(今四川榮縣),而南溪縣(今四川南溪),屬戎州,兩不相涉。
,崇甯二年十一月賜廟額「霈澤」。
大觀二年三月封靈澤侯。
秀州海鹽縣陳山龍潭祠,徽宗崇甯三年四月賜(廣)[廟]額「顯濟」。
宣和五年八月封淵靈侯。
延平府尤溪縣龍潭神祠,徽宗崇甯三年七月賜額「利澤」。
夔州路奉節縣龍洞裡龍潭神祠,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普利」。
宣和五年八〔月〕封巘應侯。
泸州江安縣照子山龍潭神祠,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靈施」。
黔江縣蓬江龍潭神祠,徽宗大觀元年五月賜廟額「廣澤」。
普州安居縣龍潭神祠,大觀元年五月賜額「靈泉」,政和五年七月封豐惠公。
舒城縣龍鄉龍潭祠,徽宗政和五年五月賜額「靈佑」。
彭水縣計議鄉腰鼓洞龍潭神(詞)[祠],高宗紹興七年三月賜額「靈應」。
夷陵縣石門洞龍潭神祠,高宗紹興九年五月賜額「靈濟」。
信州玉山縣懷玉山下八際龍潭神祠,光堯皇帝紹興十年閏六月賜額「德施」。
循州龍川縣敖山古龍潭神祠,高宗紹興十四年七月賜額「龍應」,二十三年七月封昭濟侯。
衡山縣淨福寺龍潭 神祠,紹興十九年三月賜額「時蘇」。
贛縣龍潭神祠,紹興十九年四月賜額「巘靈」,三十一年四月封廣潤侯。
隆慶府普安縣龍海鄉骈池龍潭神祠,高宗紹興十九年五月賜廟額「廣濟」。
孝宗幹道五年十二月封順澤侯。
處州麗水縣大于胡梯兩源龍潭神祠,光堯皇帝紹興二十一年三月賜額「靈淵」。
普州樂至縣普慈鎮龍潭神祠,高宗紹興二十二年四月賜廟額「惠澤」。
孝宗幹道二年十月封靈澤侯。
果州相(知)[如]縣福緣裡灘子溪龍潭神祠,紹興二十九年六月賜額「顯濟廟」。
巴州同慶縣老君山龍潭神祠按宋代巴州無「同慶縣」。
,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賜廟額「靈應」。
處州龍泉縣延慶鄉九際山龍潭祠,孝宗皇帝隆興二年十月賜額「神佑」。
古龍潭神祠。
飛烏縣歸寨山下古龍潭神祠,高宗紹興十七年八月賜廟額「惠濟」。
巴州化城縣古龍潭神祠,高宗紹興三十年九月賜〔額〕「靈濟」。
孝宗幹道四年九月封興澤侯。
白龍潭神祠。
在衛縣。
哲宗紹聖二年十二月賜額「惠澤」。
林慮縣天平山白龍潭神祠,哲宗元符三年七月賜額「昭惠」。
徽宗大觀元年八月封淵澤侯。
台州黃岩縣黃岩山白龍潭神祠,徽宗政和八年六月賜額「昭應」。
常州無錫縣神護鄉陽山頂白龍潭神祠,光堯皇帝紹興三年四月 賜額「顯應」。
()[沅]州盧陽縣白龍潭神祠,高宗紹興八年四月賜額「巘靈」。
赤龍潭神祠。
在淮甯府舊陳州。
宛丘縣。
徽宗崇甯四年賜額「靈澤」。
黑龍潭神祠。
颍昌府陽翟縣具茨山黑龍潭神祠,徽宗崇甯三年二月賜額「惠應」。
華陰縣華嶽蓮花峰黑龍潭神祠,徽宗崇甯三年封顯潤侯。
和尚原黑龍潭神祠,光堯皇帝紹興元年十月封安肅侯,并賜廟額曰「護國」。
紹興十二年十一月賜額「敷澤」。
興元府利州黑龍潭神祠按興元府與利州無隸屬關系。
,紹興八年五月賜額「惠濟」,十三年十二月封靈潤侯,十八年三月加「淵施」二字。
孝宗幹道四年四月加封淵施靈潤廣澤侯。
萬州南(蒲)[浦]縣黑龍潭神祠,孝宗幹道四年三月賜廟〔額〕「興霖」。
龍須潭神祠。
在處州青田縣大峙山。
光堯皇帝紹興十一年八月賜額「嘉澤」。
魚潭神祠。
在建昌〔軍〕南城縣藍田鄉大馗山。
徽宗大觀元年五月賜廟額「靈澤」。
五龜潭神祠。
在紹熙府富順監按紹熙府與富順監平級,無隸屬關系。
。
徽宗大觀四年八月賜額「升澤」。
白馬潭神祠。
在雅州嚴道縣。
哲宗元符三年八月賜額「昭應」。
徽宗崇甯二年八月封豐澤侯。
龍馬潭神祠。
在泸川縣。
高宗紹興十六年四月賜「顯仁」廟額。
三十年正月改賜廟額「顯烈」。
以與顯仁皇後谥号同故也。
狗溪潭神祠。
在興元府城固縣。
徽宗宣和中賜額「淵靈」。
高宗紹興七年閏十月封昭應侯。
下流潭神祠。
在大昌縣長江碛。
崇甯四年閏二月賜額「興澤」。
潭口神祠。
廣州連山縣。
崇甯四年七月賜廟額「普利」。
罾潭神祠。
嚴州建德縣。
徽宗宣和三年賜廟額「威濟」。
溪水潭神祠。
興元府褒城縣大山。
紹興七年閏十月賜廟額「濟惠」。
孝宗幹道二年十月封靈惠侯。
雷公潭祠。
在興元府西縣。
孝宗幹道三年八月賜廟額「靈濟」。
霹靂潭祠。
興元府西縣。
幹道三年八月賜廟額「靈惠」。
聖池神祠。
在曲陽縣黃山仁會寺華嚴集。
神宗熙甯九年二月封利民侯。
五龍池祠。
在榮州榮德縣榮梨山頂。
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十月封孚濟侯。
白龍池神祠。
在宜芳縣大萬山。
神宗元豐三年七月封靈淵侯。
龍池神祠。
在榮州資官縣鐵山。
(龍池神祠),崇甯二年十一月賜額「豐利」。
武當縣鄖城龍池神祠,徽宗政和五年四月賜額「時應」。
建康府句容縣茅山天聖觀龍池神祠,光堯皇帝紹興三十年六月賜額「廣濟」。
慈母池神祠。
在茂州。
神(完)[宗]元豐七年賜額「善應」。
湫池神祠。
渠州鄰山縣。
徽宗崇甯二年十一月賜額「嘉澤」,五年十二月封英濟侯。
水池神祠。
隆慶府伏虞縣北。
徽宗崇甯二年十二月賜額「惠應」。
華池神祠。
在神山〔縣〕龍角山西峰。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孚佑 」。
一在平陽府臨汾縣城東四十裡漫天嶺上。
寶山池神祠。
在大甯(府)[監]大昌縣。
徽宗政和五年七月賜廟額「富源」。
高宗紹興二十年十月封豐利侯。
石馬池神祠。
在興元府南鄭縣中梁山。
紹興十五年九月賜額「澤潤」。
二十年十月封休應侯。
馬營池神祠。
在代州城中。
徽宗大觀四年賜額「淵澤」。
玉華池神祠。
在簡州陽安縣玉女山希夷觀。
孝宗幹道二年三月賜〔額□□〕。
劍池神祠。
在南昌府豐城縣大江南岸上流。
紹興二年閏四月賜廟額「龍津」。
鹽池神祠。
在解縣。
舊号靈慶廟。
徽宗崇甯四年閏二月賜額「顯慶」。
大觀元年正月封博利侯,閏十月加封廣惠公。
二年,封寶源王。
一,河東解州安(吉)[邑]縣定戍塞鹽池神祠,徽宗崇甯四年十二月賜額「寶贶」。
渌沼神祠。
在渠州流江縣。
徽宗政和四年十月賜廟額「明應」。
鹽井神祠。
湧鹹源鹽井三神祠,在大甯〔監〕大昌縣。
(貞)[真]宗大中(詳)〔祥〕符二年四月并封王,曰普濟、曰善利、曰廣惠。
徽宗政和五年七月賜廟額「寶源」。
高宗紹興二十年十月加封曰普濟瑞澤王,曰善利靈助王,曰廣惠阜成王。
靈鳗井神祠。
在明州鄞縣阿育王山廣利寺。
哲宗元佑元年賜額「淵靈」。
五龍井神祠。
五龍井五老祠在道州營道縣。
徽宗大觀四年正月賜廟額「崇應」。
政和四年十月并封侯,曰壽靈、壽通、壽甯、壽成、壽應。
龍井神祠。
在劍浦縣五港。
井上平夷,可坐數十人,草木光潤。
歲旱,鄉民齋心苦禱,令釋子諷經三匝,頃刻,水中自然噴成雲霧,有物似(蜴蜥)[蜥蜴]甚小,微露角距,浮水面,旋即入井,而風霆往往挾雨以至,歲亦大稔。
鄉民為立祠,白其狀于台府,檄官核(寶)[實]以聞,于廟祀之,香火寝盛。
一,(大)[太]湖縣桐山龍井神祠,徽宗大觀元年十一月賜廟額「昭濟」。
政和五年九月封靈惠侯。
臨安府臨安縣徑山能仁 禅院龍井神祠,光堯皇帝紹興八年五月賜額「靈澤」。
十一年三月封廣潤侯。
十八年三月加封廣潤昭應侯。
〔二〕十年七月,封孚佑王。
以祈雨感應特封也。
三十年十一月,加封顯應孚佑昭濟王。
杭州府錢塘門外風篁嶺龍井神祠,光堯皇帝紹興十八年七月賜廟額「東濟」。
漢州綿竹縣無為山龍井神祠,孝宗隆興元年八月賜廟額「順濟」。
幹道三年九月,龍神封靈澤侯。
烏龍井神祠。
在臨安府鹽官縣黃灣今三山。
光堯皇帝紹興十一年正月賜廟額「福濟」。
泉水神祠。
在神泉寨榆木川。
哲宗紹聖五年五月賜額「神泉」。
古泉神祠。
在柳州馬平縣宴山。
徽宗大觀元年十一月賜廟額「孚應」。
護泉神祠。
在柳州鎮甯寨。
大觀二年六月賜廟額「歸德」,封靈顯侯。
落水泉神祠。
在深州靜安縣。
舊号擔生廟。
徽宗崇甯二年十月賜廟額「靈感」。
流泉神祠。
在憲州靜樂縣挑子山。
徽宗崇甯二年十二月賜廟額 「靈濟」。
四年,封顯應侯。
石眼泉神祠。
在夔州奉節縣龍洞裡。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普濟」。
宣和五年八月封靜應侯。
漳源泉神祠。
在長子縣發鸠山。
徽宗政和元年八月賜廟額「靈湫」。
太子泉神祠。
在遼山縣。
徽宗崇甯三年十月賜廟額「普惠」。
郎君泉神祠。
在和順縣合山。
徽宗崇甯三年十月賜額「普澤」。
玉女泉神祠。
在(解)[鄜]州鄜城縣。
神宗元豐八年賜廟額「靈源」。
娘子泉神祠。
在和順縣合山。
徽宗崇甯三年十月賜額「普潤」。
舒姑泉神祠。
在池州石埭縣。
光堯皇帝紹興十七年七月賜廟額「顯濟」。
湧金泉神祠。
在夏縣。
徽宗大觀元年二月賜廟額「靈泉」。
二年十二月封清安侯。
靈井泉神祠。
在颍昌〔府〕陽翟縣。
徽宗政和元年五月賜額「孚濟」。
瑤泉神祠。
在淮南東路定邊軍城西按淮南東路無定邊軍,疑有誤。
。
徽宗政和三年十二月賜廟額「靈澤」。
寒泉神祠。
古靈湫寒泉神祠,在梁泉縣紫(桓)[柏]山紫柏山:原作「紫桓山」,據《太平寰宇記》卷一三四改。
。
壽皇聖帝幹道二年五月賜廟額「普潤」。
羚羊泉神祠。
在重慶府江津縣缙雲山崇教寺。
神宗熙甯十年封靈成侯。
徽宗宣和四年三月賜廟〔額〕「康濟」。
高宗紹興十一年九月加「昭應」二字。
十五年九月,加封德施靈成昭應侯。
白馬泉神祠。
在贊皇縣。
哲宗元符三年八月賜廟額「靈施」。
徽宗崇甯二年七月封顯濟侯。
政和元年八月封駿澤公。
木馬泉神祠。
在南鄭縣山旱山,舊号靈祚夫人。
紹興七年閏十月賜廟額「顯應」。
孝宗隆興二年十月封柔惠夫人。
牛頭山泉神祠。
在興元府。
高宗紹興七年閏十月賜廟額「惠濟」。
洛源神祠。
在洛南縣洛源。
神宗元豐元年七月封靈濟侯。
臨海灘神祠。
在東海縣。
舊号渤海。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豐濟」。
慈母灘神祠。
在遼山縣黃河。
徽宗政和元年二月賜廟額「淑惠」。
泸灘洞神祠。
在達州新甯縣。
徽宗政和三年十二月賜廟額「順應」。
五年十一月封通澤侯。
白洞神祠。
在嚴州壽昌縣仁豐鄉,相傳為吳司徒祠。
徽宗崇甯二年封靈應王廟。
師子洞神祠。
在同谷縣文王山。
徽宗崇甯二年六月賜廟額「靈感」。
聖水洞神祠。
同谷縣雞頭山聖水洞神祠,徽宗崇甯三年六月賜額「惠應」。
光堯皇帝紹興八年八月封靈惠侯。
梁泉縣君子山聖水洞神祠,宋光堯皇帝紹興二十九年六月賜額「慈感」。
古仙洞神祠。
在嶽州臨湘縣。
徽宗政和八年六月賜廟額「崇惠」。
白甲洞神祠。
在開江縣。
紹興十五年九月賜廟額「善應」。
清潤洞神祠。
在涪州。
幹道四年正月賜額「威澤」。
連洞神祠。
在沅州盧陽縣浮洞山。
幹道七年正月賜廟額「威顯」。
應靈侯神祠。
在潼川府郪縣。
徽宗大觀元年五月賜廟額「時佑」。
孝宗幹道元年八月,加封通濟應靈侯。
望帝祠。
在懷安〔軍〕金水縣金台山,蜀王杜宇祠。
舊号望仙帝。
徽宗政和二年十一月賜廟額「靈安」。
水帝祠。
在江州德化縣。
神宗元豐四年賜廟額「會濟」。
天王祠。
在延安府西城。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佑順」。
大王祠。
灌口大王祠,在夔州雲安縣西。
徽宗崇甯四年七月封昭惠靈顯王廟。
沖大王祠,在随州城東門。
徽宗大觀元年十二月賜廟額「明應」。
揚州江都縣瓜(州)[洲]鎮有迎潮大王祠,封靈信(應)侯。
徽宗政和二年賜廟額「顯濟」。
光堯(王)[皇]帝紹興十二年九月加封靈信應昭侯。
護國明真大王祠,在嚴州遂安縣。
徽宗宣和二年五月封助順侯。
二神王山大王祠,在吉州廬陵縣永和鎮。
紹興五年十二月賜廟額「輔順」。
十五年七月封威遠侯。
孝宗隆興二年六月加封肅應威遠侯。
感通大王祠,在福州福清縣。
高宗紹興二十六年正月賜廟額「靈感」。
孝宗幹道二年十二月封昭應侯。
神應王祠。
光堯皇帝紹興十七年别建太醫局于臨安府,依在京 舊制修建神應王殿宇。
十八年畢工,奉神像于殿,并奉善濟公即岐伯也。
于東庑。
見在東京崇化坊。
「見在東京」句與前文所述不合,疑為誤錄或有脫文。
《臨汀志》:靖王祠。
在臨汀(蓬)[蓮]城縣南。
嘉定間賜廟額。
按:王淮陰人張有嚴之子。
唐開元元年八月十八日生,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入滅為神,護國救民,封成濟侯。
宋太祖親征太原,川水泛溢,上憂之,冰忽合,師遂濟,空中見神來朝,加征應護聖使者。
熙甯五年,升濟物侯。
宰相王荊公令有司勘會靈顯事迹,再封忠懿文定武甯嘉應侯。
南渡以來,神複響答于浙間,而此方尤顯著,累封東平忠靖王,邑人尊事之。
殿基舊卑隘,淳熙九年重建。
廣福王祠。
在泉州府南安縣,舊号靈嶽顯應王。
神宗熙甯八年六月封崇應公。
徽宗政和四年二月賜廟額「昭應」。
宣和三年九月封通遠王。
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六月封通遠善利王。
孝宗幹道四年正月加封通遠善利廣福王。
英烈王祠。
在延安府解州嘉嶺山。
徽宗大觀元年正月賜額。
二年十二月封應聖護國英烈王。
顯聖王祠。
在雷州海康縣。
徽宗大觀元年五月賜廟額「孚澤」。
感應王祠。
在建甯府瓯甯縣安樂鄉。
高宗紹興元年四月賜廟額 「靈佑」。
白渚神祠。
在城南上城南:不知何城,疑有脫文。
舊号靈顯王。
紹興六年正月賜廟額「威濟」。
閩越王祠。
在建甯府浦城縣。
紹興十二年十一月賜廟額「昭佑」。
岷山王祠。
在(義)[茂]州汶川縣。
紹興十五年十一月賜廟額「應誠」。
水平王神祠。
在蘇州府吳江縣蘇州府:宋代于政和三年升蘇州為「平江府」,而不稱蘇州府。
。
光堯皇帝紹興十五年七月賜廟額「永利」。
昭化王祠。
在延平〔府〕将樂縣。
感應靈通武德此句有脫文。
。
僞閩所封。
紹興十六年二月賜廟額「昭佑」。
雷神威德王祠。
在雷州海康縣。
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賜廟額「顯震」。
孝宗幹道三年十一月,加封威德顯昭王。
本廟石神土地封協應侯。
林法王祠。
在仙遊縣。
幹道四年二月賜廟額「興福」。
安濟王行祠。
靈順昭應安濟王别祠,在贛州贛縣。
徽宗政和二年七月賜廟額「神惠」。
一在常州,徽宗政和六年六月賜廟額 「靈濟」。
平威靈王祠。
建甯府松溪縣。
孝宗隆興二年九月賜廟額。
護國王祠。
護國王劉氏祠,在荔浦縣白面山。
徽宗崇甯元年九月賜廟額「順應」。
孝宗幹道六年正月封威惠侯。
又雲,護國興都王祠,在合州子城外西南門。
高宗紹興六年九月賜廟額「靈惠」。
金城王祠。
哲宗紹聖四年賜廟額「歸德」。
以锺傳言:蘭州修築金(州)[城]關,三月合浮橋,有一舟入流不正,沖橋,船脫。
尋禱河神。
橋欲合間,挽船泝流而上,徑塞橋合。
萬衆瞻孍,皆雲神行助大兵濟流渡,往還無慮。
已臨河建河伯廟,及于金城關上建金城王廟,故合賜額。
閩王郢之子祠。
在福州府閩縣,舊号鳝溪神。
神宗熙甯八年封沖濟廣應王。
高宗紹興十一年九月,加封沖濟廣應靈顯王,仍賜
高宗紹興九年正月封威濟侯。
二十八年加封威濟顯佑侯。
仙巘山神祠。
仙巘山神祠在漢陽縣。
徽宗崇甯四年四月賜廟額「英顯」。
五年八月封孚惠侯。
大觀三年七月封靈濟公。
宣和五年八月封仁顯王。
龍泉山神祠。
龍泉山神祠在秦鳳路龍泉寨。
徽宗崇甯四年四月建,仍賜廟額「靈濟」。
葛泰山神祠。
葛泰山神祠在杭州新城縣廣陵鄉。
馬鳴山神祠。
馬鳴山神祠在豊陽縣。
徽宗崇甯四年五月賜廟額「豐濟」。
茗山神祠。
茗山神祠在望江縣。
徽宗崇甯四年十月賜廟額「崇惠」。
屈吳山神祠。
屈吳山神祠在定戎寨(監)[鹽]池。
徽宗崇甯四年十二月賜廟額「靈助」,繼封崇惠侯。
房山神祠。
房山神祠在房州房陵縣。
徽宗崇甯四年十二月賜廟額「崇贶」。
壽皇聖帝幹道二年六月封威顯侯。
大散開山神祠。
大散開山神祠在梁泉縣。
舊号嘉陵廟,俗傳嘉陵江源發于廟下。
徽宗崇甯五年二月賜廟額「宣靈」。
光堯皇帝紹興六年封善濟侯。
三十二年十二月加封英顯善濟侯。
浮山神祠。
浮山神祠在朱陽縣。
徽宗崇甯五年三月賜廟額「豐濟」。
王屋山神祠。
舊曰總靈天王。
神祠在〔王〕屋縣。
徽宗崇甯五年四月賜額「昭顯」。
白彪山神祠。
白彪山神後魏賀虜将軍祠,在汾州西河縣。
徽宗崇甯 五年六月賜廟額「永澤」。
霍山神祠。
霍山神山陽侯長子祠,在趙城縣。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明應」。
霍山神山陽侯第二子祠,在霍邑縣。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宣贶」。
霍山神山陽侯第三子祠,在嶽陽縣。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康惠」。
龍角山神祠。
龍角山東峰神祠,在神山縣。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顯施」。
堠山神祠。
堠山神祠在福州古田縣,堠山神劉強祠。
徽宗崇甯中賜廟額「惠應」。
政和二年四月封順甯侯。
孝宗(興隆)[隆興]二年十月加封順甯正應侯。
谷口山神祠。
谷口山神祠在解縣白徑嶺。
徽宗大觀元年正月賜廟額「崇佑」。
壺公山神祠。
壺公山神祠在莆田縣。
徽宗大觀元年賜廟額「神應」。
茅山神祠。
茅山元符萬甯宮神祠,在建康府句容縣。
徽宗大觀元年三月封護聖侯。
傘蓋山神祠。
傘蓋山神祠在興元府阆中縣按阆中縣屬利州路阆州,興元府雖亦屬利州路,但與阆中縣并無隸屬關系。
。
徽宗大觀元年八月賜廟額「靈覆」。
高宗紹興十四年十月封惠蔭侯。
二十八年五月加封惠蔭靈澤侯。
龍岩山神祠。
龍岩山神蕭氏祠在陽朔縣明德鄉。
徽宗大觀元年九月賜廟額「惠佑」。
聰明山神祠。
聰明山神祠在(忙)[洺]州永年縣。
徽宗大觀元年九月賜廟額「昭惠」。
光源山神祠光源:下作「光遠」,當有一誤。
。
光遠山神祠在懷仁縣。
徽宗大觀二年賜廟額「光施」。
政和四年六月封顯惠侯。
峰子山神祠。
峰子山神祠在池州建德縣。
徽宗大觀二年八月賜廟額「康濟」。
宣和三年六月封威佑侯。
思靈山神祠,舊号顯應候。
思靈山神祠在平涼府泾州按宋代泾州屬秦鳳路,金代始置平涼府,元、明因之,非宋代建置。
。
徽宗大觀二年十一月賜廟額「廣佑」。
七裡山神祠。
舊号石三郎廟。
。
七裡山神祠在信州弋陽縣。
徽宗大觀二年十一月賜廟額「崇濟」。
宣和三年封武濟侯。
光堯皇帝紹興六年九月,加封武濟昭應侯。
壽皇聖帝幹道二年三月,加封嘉 惠武濟昭應侯。
豐壽山神祠舊号靂廟。
。
豐壽山神祠在德慶州封川縣宋代封川縣屬封州,僅紹興七至十年改隸德慶府,然亦不稱「德慶州」。
。
徽宗大觀三年二月賜廟額「順澤」。
浮槎山神祠。
浮槎山神祠在梁縣,光堯皇帝紹興三十二年改正今名。
徽宗大觀三年五月賜廟額「異濟」。
政和三年十二月封誠應侯。
九華山神祠。
九華山神祠在池州青陽縣。
徽宗(正)[政]和元年二月賜廟額「協濟」。
光堯皇帝紹興十年十月,封第一位曰永甯侯,第二位曰永利侯。
十九年八月,各加封二字,曰「靖應」,曰「嘉贶」。
并封永甯侯妻曰靖慧夫人,永利侯妻曰嘉懿夫人。
二十六年正(曰)[月],加封曰靖應永甯靈潤侯、嘉贶永利靈澤侯。
敖山神祠。
敖山神祠在武岡軍武岡縣。
徽宗政和元年三月賜廟額「敦濟」。
六年四月封廣應侯。
翔高山神祠。
翔高山神祠在翼城縣。
徽宗政和元年六月賜廟額「喬澤」。
頻山神祠。
頻山神祠在美原縣。
徽宗政和二年八月賜廟額「美應」。
商餘山神祠。
商餘山神祠在龍興縣。
徽宗政和三年八月賜廟額「珍符」。
馬山耆山神祠。
馬山耆山神祠在莒州南馬山耆山。
宋政和四年額「惠感廟」。
熊耳山神祠。
熊耳山神祠在商州上洛縣。
徽宗政和四年八月賜廟額「顯施」。
高山神祠。
高山神祠在潼川府鹽亭縣。
徽宗政和四年十月賜廟額「昭格」。
六年三月封靈昭侯。
《中興會要》雲顯濟公。
高宗紹興元年加「威惠」二字,十二年六月又加「普應」二字。
十七年十二月,加封顯濟威惠普應康庇公。
二十三年二月,封孚惠王,并妻曰恭懿夫人。
二十九年六月加「靈澤」二字,曰孚惠靈濟王上作「靈澤」,此作「靈濟」,當有一誤。
。
孝宗幹道二年十月,父封垂休侯,母封贊福夫人。
鄖城山神祠。
鄖城山神祠在均州武當縣。
徽宗政和五年四月賜廟額「随應」。
裨牛老人祠。
裨牛老人祠在常德府龍陽縣。
政和五年十月賜額「英護」。
賈谷山神祠。
賈谷山神祠在密縣。
徽宗政和六年正月重修,仍賜廟額「精格」。
以京畿轉運使言,明堂石采于此山,上有金色,自然「明」字。
旺山神祠。
旺山神祠在嚴州壽昌縣。
徽宗政和中賜廟額「靈贶」。
光堯皇帝紹興三十年七月封威濟侯。
洪口山神祠。
洪口山神祠在泾陽縣。
徽宗大觀四年賜廟額「仁濟」。
萬岩山神祠。
萬岩山神兵部侍郎胡則祠,在婺州永康縣。
徽宗宣和四年四月封佑順侯。
光堯皇帝紹興三十二年閏二月,賜廟額「赫靈」。
豐山神祠。
徽宗宣和六年四月賜廟額「表豐」。
藥山神祠。
藥山神祠在施州清江縣。
徽宗宣和六年十二月賜廟額「敏濟」。
三神山神祠。
三神山神祠在潮州。
徽宗宣和七年八月賜廟額「明贶」。
圓峰山神祠。
圓峰山神祠在明州象山縣。
光堯皇帝建炎四年十月賜廟額「昭應」。
紹興三十年八月封靈澤侯。
牛山神祠。
牛山神祠在随州。
光堯皇帝紹興二年正月賜廟額「威顯」。
十三年封忠應侯。
巫山神祠。
巫山神祠在建康府江甯縣。
光堯皇帝紹興二年閏四月十日賜廟額「正烈」。
平山神祠。
平山神祠在文州興鳳州界「興」或當作「與」,然文州(治今甘肅文縣)與鳳州(治今陝西鳳縣東)相去甚遠,仍不可通。
。
高宗紹興五年閏二月賜 廟額「明應」。
龍井山神祠。
龍井山八郎君祠在甯國府歙縣按歙縣屬徽州,不屬甯國府(宣州)。
,光堯皇帝紹興十年十二月賜額「忠助」。
父祁門縣顯靈英濟王,孝宗皇帝隆興三年閏十一月加封信順顯靈英濟王。
幹道四年三月加封信順顯靈英濟廣惠王。
夫人錢氏,幹道五年六月封靈惠夫人。
長子建,歙縣龍井山忠助廟神,幹道八年五月封忠惠侯。
第二子璨,封忠利侯。
第三子達,封忠應侯。
第四子廣,封忠濟侯。
第五子遊,封忠澤侯。
第六子逢,封忠仁侯。
第七子爽,封忠德侯。
第八子俊,封忠佑侯。
青山神祠。
青山神祠在泉州府惠安縣守節裡。
紹興五年十二月賜廟額「誠應」。
紹興十九年八月封靈惠侯。
黃牛山神祠。
黃牛山神祠在峽州夷陵縣洛川。
高宗紹興七年閏十月賜廟額「靈感」。
十九年八月封保安侯。
孝宗幹道元年八月加封嘉應保安侯。
七年十二月加封澤潤嘉應保安侯。
五山神祠。
五山神祠在長泰縣。
紹興十二年三月賜廟額「威澤」。
五山謂良山、昌山、鼓鳴山、雙髟告山、西峰山,共為一廟。
玉壘山神祠。
玉壘山神祠在茂州汶川縣。
高宗紹興十二年五月賜廟額「顯應」。
二十九年六月封廣利侯。
紫崖山神祠。
紫崖山神祠在果州西充縣油井鎮。
紹興十六年四月賜廟額「利應」。
霸山神祠。
霸山神祠昭應侯在信陽軍。
舊隸京西北路信陽縣。
高宗紹興二年十一年閏四月賜廟額「嘉應」。
陽山神祠。
陽山神祠在潭州衡山縣。
紹興二十五年五月賜廟額「孚惠」。
兆山神祠。
兆山神祠在德安府安陸縣。
紹興二十九年五月賜廟額「廣濟」。
明山王神祠。
明山王神祠在桂林陽朔縣都巍村。
紹興二十九年閏六月賜廟額「靈惠」。
王岩山神祠。
王岩山神祠在仙遊縣。
孝宗隆興元年八月賜廟額「靈輝」。
幹道三年七月封昭應侯。
盤龍山神祠。
盤龍山神祠在永康縣。
隆興二年六月賜廟額「嚴應」。
登天山神祠。
登天山神祠在泸州合江縣安樂溪口。
孝宗幹道元年二月賜額「義濟廟」。
佳山神祠。
佳山神祠在隆興府。
孝宗幹道二年六月賜廟額「孚應」。
西山蟠藤祠。
護國西山蟠藤祠在吉州安福縣。
孝宗幹道二年七月賜廟額「靈佑」。
錫山神祠。
錫山神祠在鄂州通城縣。
幹道七年十二月賜廟額「善濟」。
楊梅山神祠。
楊梅山神祠在信州鉛山縣鉛山場。
壽皇聖帝幹道八年五月賜廟額「神寶」。
銀銅山神祠。
貌平銀銅山神祠在信州。
壽皇聖帝幹道八年五月賜廟額「雙南」。
千福山神祠。
在廣靈縣西北三裡,縣民四時祀之。
《羊士谔集會稽山神祠南鎮永興公祠堂碑》按此為唐《羊士谔集》中之文,抄書之吏抄錄以備《全唐文》收采,(《全唐文》已收錄),與《宋會要》無關,本書編者誤混入于此。
:「越部凡七郡三十有八邑,提封所加,旁合溟海。
由是崇元侯之命,建東征之府。
其鎮曰會稽山,其神為永興公。
國朝接周漢之統,玄化大備,禮茲百神,受職祀典,錫以嘉号,視為諸侯。
貞元九年夏四月,連率安定皇甫公以前月丁酉诏旨,奉玄玉制币,禱于靈壇。
勤報誠之享,循每歲之法,緻齋野次,虔捧祝冊。
夜漏未盡,禮成三獻。
君子謂公能宣命以展敬,故祀神而降祉,克靖瓯越,大康東南。
我修德刑,以牧黔首;神作雷雨,用登有年。
明訓式敷,幽贊斯效。
觀夫高麓回抱以蔽景,大澤下浸而蒸雲。
沈潛龍虎之姿,泱漭風霆之氣。
靈衛交戟,閟宮洞門,神其在焉,寵彼侯服。
是宜劄瘥不生,水旱罔沴,允答宸慮,長于衆山。
乃銘石壖垣,以代彜器。
其辭曰:天秩喬嶽,奠茲南方。
精舍晦明,化備柔剛。
帝念下土,延神緻祥。
清廟既辟廟:原脫,據《全唐文》卷六一三補。
,華蟲有光。
乃蔔元辰,爰诏方伯:爾克精享,神其昭格。
蘋薦惟誠,金奏匪樂。
時臻泰和,人受景福。
玄德孔鑒,虔恭肅祗。
陳信不匮,形乎正辭。
石甕神祠。
在平定軍豐濟廟,平定縣師子山石甕神祠。
徽宗崇甯三年五月賜額「豐濟」。
海神祠。
一在溫州永嘉縣。
徽宗崇甯元年十二月賜廟額「善濟」。
政和五年三月封靈施侯。
哲宗元佑中神現夢于郡守範絢,自謂唐李德裕。
光堯皇帝建炎四年七月加封甯惠英烈公。
紹興二年閏四月加「忠亮」二字。
二十四年九月加封甯惠英烈忠亮孚應公。
壽皇聖帝幹道九年十月封順應王。
東海神祠。
在甯波府定海縣,海神助順廣德王祠。
神宗元豐二年八月加号淵聖。
徽宗大觀四年六月加今封。
元豐元年十一月奉使高麗國信使安焘言:「東海之神已号廣德王,而歲時祭享獨無廟貌,乞立祠海瀕。
」從之。
三年五月,诏知制诰鄧潤甫撰記。
崇甯二年,國信使劉達奏,乞本廟歲度道士一人奉香火。
大觀四年六月,國信使王襄言:「海中遭黑風,祈禱獲應,願增王号,以報靈德。
」诏加助順淵聖廣德王,仍令轉運判官監葺廟宇,及建風雨神祠。
宣和五年八月,風神封甯順侯,雨師封甯濟侯。
光堯皇帝建炎四年二月,加助順佑聖淵德顯靈王,以車駕巡幸時加封。
壽皇聖帝幹道五年十月,加封助順孚聖廣德威濟王。
以太常少卿林栗等言,李實昨海州立功, 神靈助佑,請加封号,故有是命。
其元封号内二字犯欽宗皇帝号,乃改「淵」為「孚」。
東海王祠。
在楚州山陽縣,漢東海恭王疆祠。
徽宗崇甯二年賜廟額「惠濟」。
三年九月封豐濟侯。
六年封顯惠公。
王口江神祠。
在柳州融江寨按《元豐九域志》卷九,融江寨屬融州(治今廣西融水),在州東北三百裡,不屬柳州。
,土人曰三王廟。
神宗元豐七年八月賜廟額「順應」。
徽宗崇甯四年十月封,一曰甯遠王,二曰綏遠王,三曰惠遠王。
廟中三神祖母封靈佑夫人。
漳江神祠。
在隆興府南昌縣。
徽宗大觀二年二月賜廟額「霈澤」。
漢江神祠。
在襄陽府襄陽縣。
徽宗政和二年十月賜廟額「崇濟」,仍封昭應侯。
鎮江神祠。
會稽蕭山縣西興鎮江神祠,徽宗政和三年正月(縣)[賜]廟額「甯濟」。
六年封順應侯。
光堯皇帝紹興十四年六月加「忠應」二字。
三十年正月,加封武濟忠應翊順公。
三江口神祠。
在德慶府封(山)[川]縣。
紹興十二年五月賜廟額「昭靈」。
沿江神祠。
在吉州廬陵縣。
唐封惠明侯。
紹興三十年三月改封嘉應侯。
土河神祠。
在武鄉縣。
徽宗崇甯五年八月賜廟額「時濟」。
回河神祠。
在(榮)[荥]澤縣廣武埽。
徽宗大觀四年三月賜廟額「昭佑」。
昭顯後祠。
在白馬縣截堰舊河口。
徽宗政和五年七月賜廟額「靈護」。
中潬河伯祠。
在孟州。
徽宗大觀二年九月賜廟額「甯濟」,仍封靈順侯。
黑水神祠。
一在光山縣壩陂。
徽宗崇甯元年二月賜廟額「靈澤」。
政和四年五月封廣澤侯。
光堯皇帝紹興三十一年正月,加封昭應廣澤公。
一在平定縣。
徽宗崇甯三年賜廟額「普澤」。
大觀元年封善應侯。
政和五年六月封靈源公。
甜水谷神祠。
在慶陽府環州按宋代環州與慶陽府(慶州)平列,并非隸屬關系。
。
神宗熙甯十年六月封惠濟侯。
徽宗大觀四年八月賜廟額「甘澤」。
浸水神祠。
在桂林府荔(蒲)[浦]縣。
徽宗崇甯元年九月賜廟額「靈淵」。
渌水神祠。
在浔州平南縣。
徽宗崇甯二年封惠應侯,并賜廟額「靈淵」。
聖水神祠。
在興元府洋州西鄉縣湫池按宋代洋州并不隸于興元府。
。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惠澤」。
泾水神祠。
在泾陽縣。
徽宗大觀四年賜廟額「普贶」。
水石神祠。
在衢州府開化縣按:衢州在宋代未曾升為府。
「府」字疑衍。
。
光堯皇帝紹興一十六年八月賜廟額「利澤」「一」字當衍,或是「二」之訛。
。
水口神祠。
在建甯府建陽縣崇政鄉水口。
高宗紹興五年十二月賜廟額「扶正」。
九年九月封英惠侯。
湧泉膽水神祠。
在信州鉛山場鎖山門。
壽皇聖帝幹道八年五月賜廟額「金泉」。
洞庭湖神祠。
在嶽州巴陵縣。
唐天佑二年封利涉侯,晉天福二年封靈濟公。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三月,诏入内高班王承信重修廟宇。
承信言:合用土,已移文本州島掘取。
帝慮其擾人,诏并以系省錢充用。
哲宗元佑二年賜廟額「安濟」。
青草湖神祠。
在嶽州巴陵縣唐天佑二年封安流侯。
晉天福二年封廣利公。
哲宗元佑二年賜廟額「通濟」。
徽宗政和五年六月封烈惠侯。
高宗建炎 四年二月,青草湖神德濟(靈)公加封「威顯」二字。
紹興二十六年十二月又加「靈敏」二字。
孝宗幹道三年六月加封威顯德濟靈敏永利公。
庵山石湖神祠。
庵山石湖神祠在建甯府建陽縣。
徽宗崇甯元年閏六月賜廟額「甯濟」。
三年二月封昭應侯。
孝宗隆興二年二月加封靖正昭應侯。
惡溪神祠。
在梅州程鄉縣。
舊号助國宣化永昌王。
徽宗崇甯三年六月賜廟額「安濟」。
锺溪神祠。
在叙州慶符縣橫江寨。
孝宗幹道八年三月賜廟額「忠和」。
要冊湫神祠。
在甯州真甯縣。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閏七月,诏以帝在晉邸日,嘗有神告之應,特封顯聖王,别建祠宇,春秋奉祀,仍立碑以紀其事。
或歲旱,必遣内侍緻禱。
三年二月,有龍迹自湫出,(偏)[]列廟庭。
五年、六年,皆有五色雲出湫中。
九年四月,令有司改造禮衣、冠、劍及祭器,遣使赍往。
端拱二年冬旱,祈禱,即日大雨雪,遣内侍送銀香爐等。
真宗天禧二年夏,幹州旱,取湫水濤之,得雨,诏本州島虔設祭醮。
廟在真甯縣,即要冊湫,《漢書郊祀志》祠官所領湫 淵,祠安定朝那者是也。
其後要冊湫有靈應,朝那遂廢按此數句文意不清。
唐宋要冊湫在今甘肅正甯,漢朝那湫淵在今甯夏固原,自是二湫。
既雲要冊湫有靈應而朝那遂廢,則前文不得雲要冊湫即湫淵,疑文中有脫句。
朝那湫祠别見後文。
。
唐幹符中,封神為應聖侯。
光化二年封普濟王。
哲宗元佑五年加号「昭佑」。
徽宗大觀元年賜廟額「孚澤」。
宣和五年八月,加封靈濟昭佑顯聖王。
亂石湫神祠。
在水洛城隴山。
神宗熙甯八年五月〔封〕利民侯。
徽宗大觀元年八月賜廟額「豐澤」。
一在德順軍隴幹縣北山。
神宗元豐元年八月封「封」下疑有脫字。
。
徽宗宣和三年六月封嘉潤公。
光堯皇帝紹興三十二年九月,加封顯應嘉潤公,以本軍與金人大戰,風雨助順故也。
太白山湫神祠。
在郿縣。
仁宗至和二年七月封濟民侯。
哲宗紹聖三年改封濟遠侯。
常家山湫神祠。
在康樂寨。
神宗熙甯八年五月封利澤侯。
岐棘山湫神祠。
在京西南路鄧州穰縣。
神宗熙甯十年四月封嘉顯侯,并賜廟額「普潤」。
木硖山湫神祠。
在張義堡。
神宗元豐三年十月賜廟額「靈澤」。
哲宗紹聖四年十月封靈濟侯。
大祖山神祠。
在栗亭縣。
(徽)[神]宗元豐四年二月封靈源侯。
徽宗宣和中封靈澤公。
漫頂山湫神祠。
在西安州定戎寨。
徽宗崇甯三年二月賜廟額「潤澤」,封贻贶侯。
高山(神湫)[湫神]祠。
在藍田縣。
徽宗崇甯三年賜廟額「惠濟」。
龍湫神祠。
在隰川縣。
徽宗崇甯二年十月賜廟額「豐濟」。
大觀四年十二月封順應侯。
一在武當山。
徽宗崇甯三年十月賜廟額「廣潤」。
一在桂陽縣。
徽宗崇甯四年二月賜廟額「惠濟」。
一在岷州懷遠鄉。
徽宗政和六年正月賜廟額「靈澤」。
一在處州青田縣金田山石井。
光堯皇帝紹興八年六月賜廟額「惠澤」。
一在秭歸縣蒼雲山。
紹興二十四年九月封敷澤侯,并賜額「顯惠」。
一在利縣平落上社大崖「利」下疑脫一字,宋代無「利縣」。
[ZW)]。
光堯皇帝紹興三年十月賜廟額「顯濟」。
一在漢初縣玉馬鄉玉馬潭。
孝宗隆興二年十月賜額「潛應」。
金龍湫神祠。
在懷德軍九羊寨聖景山。
徽宗崇甯四年十二月賜廟額「靈潤」。
黃龍湫神祠。
在上津縣。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惠澤」。
白龍湫神祠。
在漢州德陽縣。
紹興十五年十二月賜額「仁濟」。
二十八年十月封敷澤侯。
合龍谷湫神祠。
在西甯州舊鄯州鄯:原作「蔀」,據《宋史》卷八七《地理志》改。
。
宣威城西山。
徽宗大觀元年六月賜廟額「靈佑」,封順應侯。
古龍湫神祠。
在會州會甯關。
徽宗大觀四年八月封惠澤侯,仍賜廟額「靈顯」。
古湫神祠。
在隆慶府金牛鎮白崖洞。
孝宗隆興二年二月賜廟額「潛應」。
一在常山。
徽宗宣和六年六月賜廟額「昭德」。
一在隆慶府大安軍壺子台按宋隆慶府(治今四川劍閣)與大安軍(治今陝西甯強西北陽平關)無隸屬關系。
。
隆興二年二月賜廟額「廣澤」。
一在高州南甯。
紹興五年十一月賜廟額「靈澤」。
混牛(神湫)[湫神]祠。
在敷政縣招安寨西。
神宗元豐七年四月賜廟額「顯惠」。
白馬湫神祠。
在原州臨泾縣。
徽宗崇甯三年二月賜廟額「豐利」。
安湫神祠。
在保定縣。
神宗元豐元年五月賜廟額「顯濟」,封顯濟夫人。
湫神祠「湫」上當有脫字。
。
在保定縣。
元豐二年七月封豐澤侯。
太平湫神祠。
在延安府平戎寨。
哲宗元符元年賜廟額「靈淵」。
徽宗崇甯三年封靈應公。
五年八月封順惠王。
天魏湫神祠。
在同慶府文州曲水縣同慶府即成州,與文州并無隸屬關系。
。
徽宗崇甯五年八月賜廟額「敏澤」。
大觀二年十一月封豐安侯。
高宗紹興二十九年閏六月加封靈惠豐安侯。
赤崖湫神祠。
在闾井寨。
徽宗政和二年四月賜廟額「宣澤」。
朝那湫神祠。
在臨泾縣。
徽宗大觀元年六月賜廟額「麗澤」。
龍潭神祠。
滁州清流縣豐山龍潭神祠,神宗元豐七年賜額「會應」。
龍州同慶縣涪水西龍潭神祠按兩宋龍州均隻轄江油、清川二縣,無同慶縣。
元、明亦無此縣。
,神宗元豐二年八月封顯應侯。
遂甯府蓬溪縣高洞灘龍潭神祠,崇甯元年十月賜額「豐澤」。
二年九月封惠應侯。
《中興會要》雲靈贶公。
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四月加封靈贶廣澤公。
孝宗幹道元年七月加封靈贶廣澤惠應公。
八年九月加封靈贶廣澤惠應永利公。
蕲州蕲春縣東西二龍潭祠,徽宗崇甯二年七月賜廟額「合光」。
宣和四年封東龍淵豐侯,西龍淵 施侯。
光堯皇帝紹興八年七月各加二字,曰「廣濟」、「廣惠」。
十九年十月,加封曰淵豐廣濟昭贶侯,曰淵施廣惠孚澤侯。
壽皇聖帝幹道八年三月,東龍淵豐廣濟昭贶侯加封善利淵豐廣濟昭贶侯,西龍淵施廣惠孚澤侯加封善應淵施廣惠孚澤侯。
榮州威遠縣龍潭神祠,崇甯二年十一月賜額「惠澤」。
紹熙府南溪縣蘇溪龍潭神祠按紹熙府即榮州(今四川榮縣),而南溪縣(今四川南溪),屬戎州,兩不相涉。
,崇甯二年十一月賜廟額「霈澤」。
大觀二年三月封靈澤侯。
秀州海鹽縣陳山龍潭祠,徽宗崇甯三年四月賜(廣)[廟]額「顯濟」。
宣和五年八月封淵靈侯。
延平府尤溪縣龍潭神祠,徽宗崇甯三年七月賜額「利澤」。
夔州路奉節縣龍洞裡龍潭神祠,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普利」。
宣和五年八〔月〕封巘應侯。
泸州江安縣照子山龍潭神祠,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靈施」。
黔江縣蓬江龍潭神祠,徽宗大觀元年五月賜廟額「廣澤」。
普州安居縣龍潭神祠,大觀元年五月賜額「靈泉」,政和五年七月封豐惠公。
舒城縣龍鄉龍潭祠,徽宗政和五年五月賜額「靈佑」。
彭水縣計議鄉腰鼓洞龍潭神(詞)[祠],高宗紹興七年三月賜額「靈應」。
夷陵縣石門洞龍潭神祠,高宗紹興九年五月賜額「靈濟」。
信州玉山縣懷玉山下八際龍潭神祠,光堯皇帝紹興十年閏六月賜額「德施」。
循州龍川縣敖山古龍潭神祠,高宗紹興十四年七月賜額「龍應」,二十三年七月封昭濟侯。
衡山縣淨福寺龍潭 神祠,紹興十九年三月賜額「時蘇」。
贛縣龍潭神祠,紹興十九年四月賜額「巘靈」,三十一年四月封廣潤侯。
隆慶府普安縣龍海鄉骈池龍潭神祠,高宗紹興十九年五月賜廟額「廣濟」。
孝宗幹道五年十二月封順澤侯。
處州麗水縣大于胡梯兩源龍潭神祠,光堯皇帝紹興二十一年三月賜額「靈淵」。
普州樂至縣普慈鎮龍潭神祠,高宗紹興二十二年四月賜廟額「惠澤」。
孝宗幹道二年十月封靈澤侯。
果州相(知)[如]縣福緣裡灘子溪龍潭神祠,紹興二十九年六月賜額「顯濟廟」。
巴州同慶縣老君山龍潭神祠按宋代巴州無「同慶縣」。
,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賜廟額「靈應」。
處州龍泉縣延慶鄉九際山龍潭祠,孝宗皇帝隆興二年十月賜額「神佑」。
古龍潭神祠。
飛烏縣歸寨山下古龍潭神祠,高宗紹興十七年八月賜廟額「惠濟」。
巴州化城縣古龍潭神祠,高宗紹興三十年九月賜〔額〕「靈濟」。
孝宗幹道四年九月封興澤侯。
白龍潭神祠。
在衛縣。
哲宗紹聖二年十二月賜額「惠澤」。
林慮縣天平山白龍潭神祠,哲宗元符三年七月賜額「昭惠」。
徽宗大觀元年八月封淵澤侯。
台州黃岩縣黃岩山白龍潭神祠,徽宗政和八年六月賜額「昭應」。
常州無錫縣神護鄉陽山頂白龍潭神祠,光堯皇帝紹興三年四月 賜額「顯應」。
()[沅]州盧陽縣白龍潭神祠,高宗紹興八年四月賜額「巘靈」。
赤龍潭神祠。
在淮甯府舊陳州。
宛丘縣。
徽宗崇甯四年賜額「靈澤」。
黑龍潭神祠。
颍昌府陽翟縣具茨山黑龍潭神祠,徽宗崇甯三年二月賜額「惠應」。
華陰縣華嶽蓮花峰黑龍潭神祠,徽宗崇甯三年封顯潤侯。
和尚原黑龍潭神祠,光堯皇帝紹興元年十月封安肅侯,并賜廟額曰「護國」。
紹興十二年十一月賜額「敷澤」。
興元府利州黑龍潭神祠按興元府與利州無隸屬關系。
,紹興八年五月賜額「惠濟」,十三年十二月封靈潤侯,十八年三月加「淵施」二字。
孝宗幹道四年四月加封淵施靈潤廣澤侯。
萬州南(蒲)[浦]縣黑龍潭神祠,孝宗幹道四年三月賜廟〔額〕「興霖」。
龍須潭神祠。
在處州青田縣大峙山。
光堯皇帝紹興十一年八月賜額「嘉澤」。
魚潭神祠。
在建昌〔軍〕南城縣藍田鄉大馗山。
徽宗大觀元年五月賜廟額「靈澤」。
五龜潭神祠。
在紹熙府富順監按紹熙府與富順監平級,無隸屬關系。
。
徽宗大觀四年八月賜額「升澤」。
白馬潭神祠。
在雅州嚴道縣。
哲宗元符三年八月賜額「昭應」。
徽宗崇甯二年八月封豐澤侯。
龍馬潭神祠。
在泸川縣。
高宗紹興十六年四月賜「顯仁」廟額。
三十年正月改賜廟額「顯烈」。
以與顯仁皇後谥号同故也。
狗溪潭神祠。
在興元府城固縣。
徽宗宣和中賜額「淵靈」。
高宗紹興七年閏十月封昭應侯。
下流潭神祠。
在大昌縣長江碛。
崇甯四年閏二月賜額「興澤」。
潭口神祠。
廣州連山縣。
崇甯四年七月賜廟額「普利」。
罾潭神祠。
嚴州建德縣。
徽宗宣和三年賜廟額「威濟」。
溪水潭神祠。
興元府褒城縣大山。
紹興七年閏十月賜廟額「濟惠」。
孝宗幹道二年十月封靈惠侯。
雷公潭祠。
在興元府西縣。
孝宗幹道三年八月賜廟額「靈濟」。
霹靂潭祠。
興元府西縣。
幹道三年八月賜廟額「靈惠」。
聖池神祠。
在曲陽縣黃山仁會寺華嚴集。
神宗熙甯九年二月封利民侯。
五龍池祠。
在榮州榮德縣榮梨山頂。
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十月封孚濟侯。
白龍池神祠。
在宜芳縣大萬山。
神宗元豐三年七月封靈淵侯。
龍池神祠。
在榮州資官縣鐵山。
(龍池神祠),崇甯二年十一月賜額「豐利」。
武當縣鄖城龍池神祠,徽宗政和五年四月賜額「時應」。
建康府句容縣茅山天聖觀龍池神祠,光堯皇帝紹興三十年六月賜額「廣濟」。
慈母池神祠。
在茂州。
神(完)[宗]元豐七年賜額「善應」。
湫池神祠。
渠州鄰山縣。
徽宗崇甯二年十一月賜額「嘉澤」,五年十二月封英濟侯。
水池神祠。
隆慶府伏虞縣北。
徽宗崇甯二年十二月賜額「惠應」。
華池神祠。
在神山〔縣〕龍角山西峰。
徽宗崇甯五年十二月賜廟額「孚佑 」。
一在平陽府臨汾縣城東四十裡漫天嶺上。
寶山池神祠。
在大甯(府)[監]大昌縣。
徽宗政和五年七月賜廟額「富源」。
高宗紹興二十年十月封豐利侯。
石馬池神祠。
在興元府南鄭縣中梁山。
紹興十五年九月賜額「澤潤」。
二十年十月封休應侯。
馬營池神祠。
在代州城中。
徽宗大觀四年賜額「淵澤」。
玉華池神祠。
在簡州陽安縣玉女山希夷觀。
孝宗幹道二年三月賜〔額□□〕。
劍池神祠。
在南昌府豐城縣大江南岸上流。
紹興二年閏四月賜廟額「龍津」。
鹽池神祠。
在解縣。
舊号靈慶廟。
徽宗崇甯四年閏二月賜額「顯慶」。
大觀元年正月封博利侯,閏十月加封廣惠公。
二年,封寶源王。
一,河東解州安(吉)[邑]縣定戍塞鹽池神祠,徽宗崇甯四年十二月賜額「寶贶」。
渌沼神祠。
在渠州流江縣。
徽宗政和四年十月賜廟額「明應」。
鹽井神祠。
湧鹹源鹽井三神祠,在大甯〔監〕大昌縣。
(貞)[真]宗大中(詳)〔祥〕符二年四月并封王,曰普濟、曰善利、曰廣惠。
徽宗政和五年七月賜廟額「寶源」。
高宗紹興二十年十月加封曰普濟瑞澤王,曰善利靈助王,曰廣惠阜成王。
靈鳗井神祠。
在明州鄞縣阿育王山廣利寺。
哲宗元佑元年賜額「淵靈」。
五龍井神祠。
五龍井五老祠在道州營道縣。
徽宗大觀四年正月賜廟額「崇應」。
政和四年十月并封侯,曰壽靈、壽通、壽甯、壽成、壽應。
龍井神祠。
在劍浦縣五港。
井上平夷,可坐數十人,草木光潤。
歲旱,鄉民齋心苦禱,令釋子諷經三匝,頃刻,水中自然噴成雲霧,有物似(蜴蜥)[蜥蜴]甚小,微露角距,浮水面,旋即入井,而風霆往往挾雨以至,歲亦大稔。
鄉民為立祠,白其狀于台府,檄官核(寶)[實]以聞,于廟祀之,香火寝盛。
一,(大)[太]湖縣桐山龍井神祠,徽宗大觀元年十一月賜廟額「昭濟」。
政和五年九月封靈惠侯。
臨安府臨安縣徑山能仁 禅院龍井神祠,光堯皇帝紹興八年五月賜額「靈澤」。
十一年三月封廣潤侯。
十八年三月加封廣潤昭應侯。
〔二〕十年七月,封孚佑王。
以祈雨感應特封也。
三十年十一月,加封顯應孚佑昭濟王。
杭州府錢塘門外風篁嶺龍井神祠,光堯皇帝紹興十八年七月賜廟額「東濟」。
漢州綿竹縣無為山龍井神祠,孝宗隆興元年八月賜廟額「順濟」。
幹道三年九月,龍神封靈澤侯。
烏龍井神祠。
在臨安府鹽官縣黃灣今三山。
光堯皇帝紹興十一年正月賜廟額「福濟」。
泉水神祠。
在神泉寨榆木川。
哲宗紹聖五年五月賜額「神泉」。
古泉神祠。
在柳州馬平縣宴山。
徽宗大觀元年十一月賜廟額「孚應」。
護泉神祠。
在柳州鎮甯寨。
大觀二年六月賜廟額「歸德」,封靈顯侯。
落水泉神祠。
在深州靜安縣。
舊号擔生廟。
徽宗崇甯二年十月賜廟額「靈感」。
流泉神祠。
在憲州靜樂縣挑子山。
徽宗崇甯二年十二月賜廟額 「靈濟」。
四年,封顯應侯。
石眼泉神祠。
在夔州奉節縣龍洞裡。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普濟」。
宣和五年八月封靜應侯。
漳源泉神祠。
在長子縣發鸠山。
徽宗政和元年八月賜廟額「靈湫」。
太子泉神祠。
在遼山縣。
徽宗崇甯三年十月賜廟額「普惠」。
郎君泉神祠。
在和順縣合山。
徽宗崇甯三年十月賜額「普澤」。
玉女泉神祠。
在(解)[鄜]州鄜城縣。
神宗元豐八年賜廟額「靈源」。
娘子泉神祠。
在和順縣合山。
徽宗崇甯三年十月賜額「普潤」。
舒姑泉神祠。
在池州石埭縣。
光堯皇帝紹興十七年七月賜廟額「顯濟」。
湧金泉神祠。
在夏縣。
徽宗大觀元年二月賜廟額「靈泉」。
二年十二月封清安侯。
靈井泉神祠。
在颍昌〔府〕陽翟縣。
徽宗政和元年五月賜額「孚濟」。
瑤泉神祠。
在淮南東路定邊軍城西按淮南東路無定邊軍,疑有誤。
。
徽宗政和三年十二月賜廟額「靈澤」。
寒泉神祠。
古靈湫寒泉神祠,在梁泉縣紫(桓)[柏]山紫柏山:原作「紫桓山」,據《太平寰宇記》卷一三四改。
。
壽皇聖帝幹道二年五月賜廟額「普潤」。
羚羊泉神祠。
在重慶府江津縣缙雲山崇教寺。
神宗熙甯十年封靈成侯。
徽宗宣和四年三月賜廟〔額〕「康濟」。
高宗紹興十一年九月加「昭應」二字。
十五年九月,加封德施靈成昭應侯。
白馬泉神祠。
在贊皇縣。
哲宗元符三年八月賜廟額「靈施」。
徽宗崇甯二年七月封顯濟侯。
政和元年八月封駿澤公。
木馬泉神祠。
在南鄭縣山旱山,舊号靈祚夫人。
紹興七年閏十月賜廟額「顯應」。
孝宗隆興二年十月封柔惠夫人。
牛頭山泉神祠。
在興元府。
高宗紹興七年閏十月賜廟額「惠濟」。
洛源神祠。
在洛南縣洛源。
神宗元豐元年七月封靈濟侯。
臨海灘神祠。
在東海縣。
舊号渤海。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豐濟」。
慈母灘神祠。
在遼山縣黃河。
徽宗政和元年二月賜廟額「淑惠」。
泸灘洞神祠。
在達州新甯縣。
徽宗政和三年十二月賜廟額「順應」。
五年十一月封通澤侯。
白洞神祠。
在嚴州壽昌縣仁豐鄉,相傳為吳司徒祠。
徽宗崇甯二年封靈應王廟。
師子洞神祠。
在同谷縣文王山。
徽宗崇甯二年六月賜廟額「靈感」。
聖水洞神祠。
同谷縣雞頭山聖水洞神祠,徽宗崇甯三年六月賜額「惠應」。
光堯皇帝紹興八年八月封靈惠侯。
梁泉縣君子山聖水洞神祠,宋光堯皇帝紹興二十九年六月賜額「慈感」。
古仙洞神祠。
在嶽州臨湘縣。
徽宗政和八年六月賜廟額「崇惠」。
白甲洞神祠。
在開江縣。
紹興十五年九月賜廟額「善應」。
清潤洞神祠。
在涪州。
幹道四年正月賜額「威澤」。
連洞神祠。
在沅州盧陽縣浮洞山。
幹道七年正月賜廟額「威顯」。
應靈侯神祠。
在潼川府郪縣。
徽宗大觀元年五月賜廟額「時佑」。
孝宗幹道元年八月,加封通濟應靈侯。
望帝祠。
在懷安〔軍〕金水縣金台山,蜀王杜宇祠。
舊号望仙帝。
徽宗政和二年十一月賜廟額「靈安」。
水帝祠。
在江州德化縣。
神宗元豐四年賜廟額「會濟」。
天王祠。
在延安府西城。
徽宗崇甯四年賜廟額「佑順」。
大王祠。
灌口大王祠,在夔州雲安縣西。
徽宗崇甯四年七月封昭惠靈顯王廟。
沖大王祠,在随州城東門。
徽宗大觀元年十二月賜廟額「明應」。
揚州江都縣瓜(州)[洲]鎮有迎潮大王祠,封靈信(應)侯。
徽宗政和二年賜廟額「顯濟」。
光堯(王)[皇]帝紹興十二年九月加封靈信應昭侯。
護國明真大王祠,在嚴州遂安縣。
徽宗宣和二年五月封助順侯。
二神王山大王祠,在吉州廬陵縣永和鎮。
紹興五年十二月賜廟額「輔順」。
十五年七月封威遠侯。
孝宗隆興二年六月加封肅應威遠侯。
感通大王祠,在福州福清縣。
高宗紹興二十六年正月賜廟額「靈感」。
孝宗幹道二年十二月封昭應侯。
神應王祠。
光堯皇帝紹興十七年别建太醫局于臨安府,依在京 舊制修建神應王殿宇。
十八年畢工,奉神像于殿,并奉善濟公即岐伯也。
于東庑。
見在東京崇化坊。
「見在東京」句與前文所述不合,疑為誤錄或有脫文。
《臨汀志》:靖王祠。
在臨汀(蓬)[蓮]城縣南。
嘉定間賜廟額。
按:王淮陰人張有嚴之子。
唐開元元年八月十八日生,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入滅為神,護國救民,封成濟侯。
宋太祖親征太原,川水泛溢,上憂之,冰忽合,師遂濟,空中見神來朝,加征應護聖使者。
熙甯五年,升濟物侯。
宰相王荊公令有司勘會靈顯事迹,再封忠懿文定武甯嘉應侯。
南渡以來,神複響答于浙間,而此方尤顯著,累封東平忠靖王,邑人尊事之。
殿基舊卑隘,淳熙九年重建。
廣福王祠。
在泉州府南安縣,舊号靈嶽顯應王。
神宗熙甯八年六月封崇應公。
徽宗政和四年二月賜廟額「昭應」。
宣和三年九月封通遠王。
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六月封通遠善利王。
孝宗幹道四年正月加封通遠善利廣福王。
英烈王祠。
在延安府解州嘉嶺山。
徽宗大觀元年正月賜額。
二年十二月封應聖護國英烈王。
顯聖王祠。
在雷州海康縣。
徽宗大觀元年五月賜廟額「孚澤」。
感應王祠。
在建甯府瓯甯縣安樂鄉。
高宗紹興元年四月賜廟額 「靈佑」。
白渚神祠。
在城南上城南:不知何城,疑有脫文。
舊号靈顯王。
紹興六年正月賜廟額「威濟」。
閩越王祠。
在建甯府浦城縣。
紹興十二年十一月賜廟額「昭佑」。
岷山王祠。
在(義)[茂]州汶川縣。
紹興十五年十一月賜廟額「應誠」。
水平王神祠。
在蘇州府吳江縣蘇州府:宋代于政和三年升蘇州為「平江府」,而不稱蘇州府。
。
光堯皇帝紹興十五年七月賜廟額「永利」。
昭化王祠。
在延平〔府〕将樂縣。
感應靈通武德此句有脫文。
。
僞閩所封。
紹興十六年二月賜廟額「昭佑」。
雷神威德王祠。
在雷州海康縣。
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賜廟額「顯震」。
孝宗幹道三年十一月,加封威德顯昭王。
本廟石神土地封協應侯。
林法王祠。
在仙遊縣。
幹道四年二月賜廟額「興福」。
安濟王行祠。
靈順昭應安濟王别祠,在贛州贛縣。
徽宗政和二年七月賜廟額「神惠」。
一在常州,徽宗政和六年六月賜廟額 「靈濟」。
平威靈王祠。
建甯府松溪縣。
孝宗隆興二年九月賜廟額。
護國王祠。
護國王劉氏祠,在荔浦縣白面山。
徽宗崇甯元年九月賜廟額「順應」。
孝宗幹道六年正月封威惠侯。
又雲,護國興都王祠,在合州子城外西南門。
高宗紹興六年九月賜廟額「靈惠」。
金城王祠。
哲宗紹聖四年賜廟額「歸德」。
以锺傳言:蘭州修築金(州)[城]關,三月合浮橋,有一舟入流不正,沖橋,船脫。
尋禱河神。
橋欲合間,挽船泝流而上,徑塞橋合。
萬衆瞻孍,皆雲神行助大兵濟流渡,往還無慮。
已臨河建河伯廟,及于金城關上建金城王廟,故合賜額。
閩王郢之子祠。
在福州府閩縣,舊号鳝溪神。
神宗熙甯八年封沖濟廣應王。
高宗紹興十一年九月,加封沖濟廣應靈顯王,仍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