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考
關燈
小
中
大
,子熊翔立,卒,長子摯有疾,少子熊延立。
《楚世家?索隐》。
徐偃王與楚文王同時,去周穆王遠矣。
且王者行有周衛,豈聞亂而獨長驅,日行千裡乎?《趙世家?索隐》。
又《史記?秦本紀?正義》。
《系本》及說趙語者,并無其事,蓋别有據。
《趙世家?索隐》:“弟武公立”。
以予所聞,所謂天之亡者,有賢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哉?使纣用三仁,周不能王,況秦虎狼乎?《魏世家?索隐》。
按:春秋陳恒為人雖志大,負殺君之名,至于行事亦修整,故能自保,固非苟為禽獸之行,夫成事在德,雖有奸子七十,祇以長亂,事豈然哉。
《田敬仲世家?索隐》。
良為韓之公族,姬姓也,秦索賊急,乃改姓名,而韓先有張去疾及張譴,恐非良之先代。
《留侯世家?索隐》。
疑公伯缭是讒訴之人,孔子不責而雲:“其如命何?非弟子之流也。
”今亦列此在七十二賢之數,蓋太史公誤;且“缭”亦作“遼”。
《仲尼弟子列傳?索隐》。
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厲及辟、鹄,并為遊說之士。
《蘇秦列傳?索隐》。
觀太史公此論,是其愛奇之甚。
《孟荀列傳?索隐》。
人十月生,此過二月,故雲大期。
《呂不韋列傳?索隐》。
炎帝之後凡八代五百馀年,軒轅氏代之。
《補三皇紀?索隐》。
右《史記索隐》引二十七事,其零句之不可編者,如《吳世家》“子轉”作“柯轉”、“頗高”作“頗孟”、“子卑”作“卑轸”;《齊世家》“祭公慈”、“哀公不辰”“芮姬”依左氏作“鬻姒”,“公骜”作“敬”,《陳杞世家》“德公”作“惠公”、平公名“郁”作“郁來”、“哀公谥懿”、“無康伯,而雲子牟伯立”;《宋世家》宋公稽“未谥,故名。
”;《晉世家》武侯“甯族”作“曼旗”、獻侯作“蘇”;《楚世家》“楊粵”作“楊越”、“滅夔”作“滅歸”;《鄭世家》武公“掘突”作名“突滑”;《趙世家》主父“開之”作“閉之”、“幽缪王遷”作“王遷”,無谥;《魏公子列傳》“有能深得趙王陰事”作“探得”并足考異,至如《秦本紀》天賜處父石棺,謂事非實,谯周深所不信;《魯世家》惠公為息娶宋女,奪而妻之,言谯周亦深不信;共孟生衰,言谯周以此為誤;《管蔡世家》聲公野隐公通,按谯周雲:“《春秋》無其事。
”;《楚世家》“中子紅”有本作“藝經”二字,音摯紅,《古史考》無;《趙世家》引《穆天子傳》言西王母,謂谯周不信此事,而雲:“餘嘗聞之,代俗以東西陰陽所出入,宗其神,謂之王父母,或雲地名,在西域,有何見乎?”《刺客傳》與仲子為仇,雲:“一作難,谯周亦同;”《司馬相如傳》引《淮南子》論烏号弓,謂“《古史考》同此說”;《自序傳》引臣瓒言“司地官宜曰北正,谯周以為然”;補三皇紀雲“谯周以燧人為皇”,此類雖引允南之言而變其本文,故并附後内,烏号一事,詳見《選注》。
又按:補三皇紀雲:“按神農之後凡八代,事見《帝王代紀》及《古史考》,況谯、皇二代皆氏傳前聞,君子考按古書而為此說,豈至今鑿空乎?”此所雲谯、皇當指周與皇甫谧,谧撰《帝王世紀》。
惟“二代皆氏傳”五字似刊本有訛。
柘樹枝長而勁,烏集之,将飛,柘起彈烏,烏乃号呼,此枝為弓,快而有力,因名也。
《文選?七發》注、《太平禦覽?兵部》名下多“曰烏号”三字。
案:此事《太平禦覽?兵部》所引語與《選注》同。
又木部引谯周曰:“野柘枝勁,烏集之,超翅彈枝,烏乃驚号,伐取為弓,故稱烏号弓。
” 公孫述竊位于蜀,蜀人任永乃托目盲,及述誅永,澡盥引鏡自照曰:“時清則目明也”《文選?王元長曲水詩序》注。
伯夷叔齊,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婦人謂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餓死。
《文選?辯命論》注 許由,堯時人也,隐箕山,恬泊無欲,于是堯禮待之,終不肯就,時人高其無欲,遂崇大之曰:“堯将以天下讓許由,由恥聞之,乃洗其耳。
”或曰,又有巢父與許由同志,或曰,夏當居巢,故一号巢父,不可知也。
凡書傳言許由則多,言巢父者少矣。
《文選?士衡演連珠》注。
右文選注引四事 谥禮待葬而谥,所以尊名也,其行善惡,惡為谥,所以勉為善也。
《藝文類聚?禮部》。
黃帝作弩。
《藝文類聚?軍器部》。
又《北堂書鈔?帝王部》、《廣韻》注、《太
《楚世家?索隐》。
徐偃王與楚文王同時,去周穆王遠矣。
且王者行有周衛,豈聞亂而獨長驅,日行千裡乎?《趙世家?索隐》。
又《史記?秦本紀?正義》。
《系本》及說趙語者,并無其事,蓋别有據。
《趙世家?索隐》:“弟武公立”。
以予所聞,所謂天之亡者,有賢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哉?使纣用三仁,周不能王,況秦虎狼乎?《魏世家?索隐》。
按:春秋陳恒為人雖志大,負殺君之名,至于行事亦修整,故能自保,固非苟為禽獸之行,夫成事在德,雖有奸子七十,祇以長亂,事豈然哉。
《田敬仲世家?索隐》。
良為韓之公族,姬姓也,秦索賊急,乃改姓名,而韓先有張去疾及張譴,恐非良之先代。
《留侯世家?索隐》。
疑公伯缭是讒訴之人,孔子不責而雲:“其如命何?非弟子之流也。
”今亦列此在七十二賢之數,蓋太史公誤;且“缭”亦作“遼”。
《仲尼弟子列傳?索隐》。
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厲及辟、鹄,并為遊說之士。
《蘇秦列傳?索隐》。
觀太史公此論,是其愛奇之甚。
《孟荀列傳?索隐》。
人十月生,此過二月,故雲大期。
《呂不韋列傳?索隐》。
炎帝之後凡八代五百馀年,軒轅氏代之。
《補三皇紀?索隐》。
右《史記索隐》引二十七事,其零句之不可編者,如《吳世家》“子轉”作“柯轉”、“頗高”作“頗孟”、“子卑”作“卑轸”;《齊世家》“祭公慈”、“哀公不辰”“芮姬”依左氏作“鬻姒”,“公骜”作“敬”,《陳杞世家》“德公”作“惠公”、平公名“郁”作“郁來”、“哀公谥懿”、“無康伯,而雲子牟伯立”;《宋世家》宋公稽“未谥,故名。
”;《晉世家》武侯“甯族”作“曼旗”、獻侯作“蘇”;《楚世家》“楊粵”作“楊越”、“滅夔”作“滅歸”;《鄭世家》武公“掘突”作名“突滑”;《趙世家》主父“開之”作“閉之”、“幽缪王遷”作“王遷”,無谥;《魏公子列傳》“有能深得趙王陰事”作“探得”并足考異,至如《秦本紀》天賜處父石棺,謂事非實,谯周深所不信;《魯世家》惠公為息娶宋女,奪而妻之,言谯周亦深不信;共孟生衰,言谯周以此為誤;《管蔡世家》聲公野隐公通,按谯周雲:“《春秋》無其事。
”;《楚世家》“中子紅”有本作“藝經”二字,音摯紅,《古史考》無;《趙世家》引《穆天子傳》言西王母,謂谯周不信此事,而雲:“餘嘗聞之,代俗以東西陰陽所出入,宗其神,謂之王父母,或雲地名,在西域,有何見乎?”《刺客傳》與仲子為仇,雲:“一作難,谯周亦同;”《司馬相如傳》引《淮南子》論烏号弓,謂“《古史考》同此說”;《自序傳》引臣瓒言“司地官宜曰北正,谯周以為然”;補三皇紀雲“谯周以燧人為皇”,此類雖引允南之言而變其本文,故并附後内,烏号一事,詳見《選注》。
又按:補三皇紀雲:“按神農之後凡八代,事見《帝王代紀》及《古史考》,況谯、皇二代皆氏傳前聞,君子考按古書而為此說,豈至今鑿空乎?”此所雲谯、皇當指周與皇甫谧,谧撰《帝王世紀》。
惟“二代皆氏傳”五字似刊本有訛。
柘樹枝長而勁,烏集之,将飛,柘起彈烏,烏乃号呼,此枝為弓,快而有力,因名也。
《文選?七發》注、《太平禦覽?兵部》名下多“曰烏号”三字。
案:此事《太平禦覽?兵部》所引語與《選注》同。
又木部引谯周曰:“野柘枝勁,烏集之,超翅彈枝,烏乃驚号,伐取為弓,故稱烏号弓。
” 公孫述竊位于蜀,蜀人任永乃托目盲,及述誅永,澡盥引鏡自照曰:“時清則目明也”《文選?王元長曲水詩序》注。
伯夷叔齊,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婦人謂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餓死。
《文選?辯命論》注 許由,堯時人也,隐箕山,恬泊無欲,于是堯禮待之,終不肯就,時人高其無欲,遂崇大之曰:“堯将以天下讓許由,由恥聞之,乃洗其耳。
”或曰,又有巢父與許由同志,或曰,夏當居巢,故一号巢父,不可知也。
凡書傳言許由則多,言巢父者少矣。
《文選?士衡演連珠》注。
右文選注引四事 谥禮待葬而谥,所以尊名也,其行善惡,惡為谥,所以勉為善也。
《藝文類聚?禮部》。
黃帝作弩。
《藝文類聚?軍器部》。
又《北堂書鈔?帝王部》、《廣韻》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