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考
關燈
小
中
大
平禦覽?兵部》。
古有醴酪,禹時儀狄作酒。
《藝文類聚?食物部》。
神農時,民方食穀,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
同上。
庖犧氏作,始有筮,其後殷時巫鹹善筮。
《藝文類聚?方術部》。
案:《太平禦覽?方術部》引“庖犧作卦,始有筮。
” 右《藝文類聚》引五事 教民耕農。
《北堂書鈔?帝王部》。
以勾龍為後土。
《北堂書鈔?帝王部》。
命重黎氏為南正。
同上。
庖犧作易,宏開大道。
《北堂書鈔?帝王部》。
作釜甑,成火食之道。
同上。
案:《廣韻》雲:“黃帝始造釜”、“黃帝始作甑”;《太平禦覽?器物部》引“黃帝始造釜甑”。
神農作耒、耜。
《北堂書鈔》同上。
又廣韻注雲:“神農作耜”。
又雲:“神農作耒”。
又《太平禦覽?資産部》同《書鈔》。
虞卿蹑??擔簦說趙孝成王,一說贈金百镒,再說以為上卿。
《北堂書鈔?設官部》。
右《北堂書鈔》引七事。
案:《書鈔?禮儀部》引:“秦文公東獵至汧渭之會,及蔔,吉,即營邑之,夢大蛇從天屬地,其口止鄜,以為上帝之征,上初以鄜為上畤,祀白帝,有光如流星者也,明陳禹谟。
”本又增其文,茲據善本書抄正定之。
秦君遺楚子書曰:“願與會武關,面相結。
”楚子往,秦君詐令一将軍伏兵武關,稱為秦王,楚子至則關閉。
《初學記?地部》。
炎帝有火應,故置官師皆以火為名。
《初學記?帝王部》。
又《太平禦覽?皇王部》。
大庭氏姜姓,以火德王,故号曰炎帝。
《初學記》,同上。
神農作氏,高陽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
《初學記?居處部》,又《太平禦覽?居處部》、《資産部》。
右《初學記》引五事。
又《器物部》引雲:“古者茹毛飲血,燧人初作燧火,人始燔炙。
”事詳《禦覽》。
女娲作簧,其後随作竽,三十六管。
釋元應《衆經音義》卷八。
右《衆經音義》引一事 太古之初民,吮露精,食草木實。
《太平禦覽?天部》。
元日,太史乃占氣象以知吉兇,随分野書之。
《太平禦覽?時序部》。
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穴居野處,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飲血茹毛,近水則食魚、鼈、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于是有聖人以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人民大悅,号曰燧人,次有三姓,乃至伏犧制嫁娶,以俪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
《禮記?曲禮?正義》。
案:燧人事《廣韻》注亦引之,又《資治通鑒》卷十音注引雲:“古者茹毛飲血,燧人氏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庖,及神農時,人方食谷,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時,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語雖詳,恐即用《初學記》諸書。
有熊氏,巳姓,或曰:姓公孫。
《太平禦覽?皇王部》。
窮桑氏,嬴姓也,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或曰:宗師太皞之道,故曰少皞。
《太平禦覽》,同上。
案:《左傳?文公?正義》谯周曰:“金天氏能修太皞之法,故曰少昊也。
” 高陽氏,妘姓,以水德王。
《太平禦覽》,同上。
高辛氏,或曰房姓,以木德王。
《太平禦覽?皇王部》。
王赧卒後,天下無主,四十九年以歲所紀之。
《太平禦覽?皇王部》。
秦始皇使刑徒七萬人作骊山、北山石為舄。
《太平禦覽?居處部》。
昆吾氏作瓦。
《太平禦覽》,同上。
又《雜物部》雲“夏世昆吾氏作屋瓦。
” 堯作瓦棺,湯作木棺。
《太平禦覽?禮儀部》。
周公作翣。
《太平禦覽?禮儀部》。
篪,暴辛公所造。
舊志:“一曰管。
”史臣案:非也,雖不知暴辛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
舜時西王母獻管,則是已有器,辛公安得造。
《太平禦覽?樂部》。
孟莊子作鋸。
《太平禦覽?器物部》。
烏曹氏作磚。
《太平禦覽?雜物部》。
庖犧作卦,觀象而作綱。
《太平禦覽?資産部》。
伏羲時,靈龜負河圖。
《太平禦覽?鱗介部》。
右《太平禦覽》引十七事。
其昆吾作瓦、孟莊子作鋸、烏曹作磚三事,《廣韻》注已引之。
又《廣韻》注曰:“鑿,孟莊子作。
”此雖引《史考》而文義似變。
又皇侃《論語義疏序》曰:“孔子弟子有二十七人見于《論語》。
”而《古史考》則雲二十人,謂林放、澹台滅明、陽虎亦是弟子數也,亦變其本文,附識于末。
古有醴酪,禹時儀狄作酒。
《藝文類聚?食物部》。
神農時,民方食穀,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
同上。
庖犧氏作,始有筮,其後殷時巫鹹善筮。
《藝文類聚?方術部》。
案:《太平禦覽?方術部》引“庖犧作卦,始有筮。
” 右《藝文類聚》引五事 教民耕農。
《北堂書鈔?帝王部》。
以勾龍為後土。
《北堂書鈔?帝王部》。
命重黎氏為南正。
同上。
庖犧作易,宏開大道。
《北堂書鈔?帝王部》。
作釜甑,成火食之道。
同上。
案:《廣韻》雲:“黃帝始造釜”、“黃帝始作甑”;《太平禦覽?器物部》引“黃帝始造釜甑”。
神農作耒、耜。
《北堂書鈔》同上。
又廣韻注雲:“神農作耜”。
又雲:“神農作耒”。
又《太平禦覽?資産部》同《書鈔》。
虞卿蹑??擔簦說趙孝成王,一說贈金百镒,再說以為上卿。
《北堂書鈔?設官部》。
右《北堂書鈔》引七事。
案:《書鈔?禮儀部》引:“秦文公東獵至汧渭之會,及蔔,吉,即營邑之,夢大蛇從天屬地,其口止鄜,以為上帝之征,上初以鄜為上畤,祀白帝,有光如流星者也,明陳禹谟。
”本又增其文,茲據善本書抄正定之。
秦君遺楚子書曰:“願與會武關,面相結。
”楚子往,秦君詐令一将軍伏兵武關,稱為秦王,楚子至則關閉。
《初學記?地部》。
炎帝有火應,故置官師皆以火為名。
《初學記?帝王部》。
又《太平禦覽?皇王部》。
大庭氏姜姓,以火德王,故号曰炎帝。
《初學記》,同上。
神農作氏,高陽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
《初學記?居處部》,又《太平禦覽?居處部》、《資産部》。
右《初學記》引五事。
又《器物部》引雲:“古者茹毛飲血,燧人初作燧火,人始燔炙。
”事詳《禦覽》。
女娲作簧,其後随作竽,三十六管。
釋元應《衆經音義》卷八。
右《衆經音義》引一事 太古之初民,吮露精,食草木實。
《太平禦覽?天部》。
元日,太史乃占氣象以知吉兇,随分野書之。
《太平禦覽?時序部》。
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穴居野處,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飲血茹毛,近水則食魚、鼈、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于是有聖人以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人民大悅,号曰燧人,次有三姓,乃至伏犧制嫁娶,以俪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
《禮記?曲禮?正義》。
案:燧人事《廣韻》注亦引之,又《資治通鑒》卷十音注引雲:“古者茹毛飲血,燧人氏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庖,及神農時,人方食谷,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時,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語雖詳,恐即用《初學記》諸書。
有熊氏,巳姓,或曰:姓公孫。
《太平禦覽?皇王部》。
窮桑氏,嬴姓也,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或曰:宗師太皞之道,故曰少皞。
《太平禦覽》,同上。
案:《左傳?文公?正義》谯周曰:“金天氏能修太皞之法,故曰少昊也。
” 高陽氏,妘姓,以水德王。
《太平禦覽》,同上。
高辛氏,或曰房姓,以木德王。
《太平禦覽?皇王部》。
王赧卒後,天下無主,四十九年以歲所紀之。
《太平禦覽?皇王部》。
秦始皇使刑徒七萬人作骊山、北山石為舄。
《太平禦覽?居處部》。
昆吾氏作瓦。
《太平禦覽》,同上。
又《雜物部》雲“夏世昆吾氏作屋瓦。
” 堯作瓦棺,湯作木棺。
《太平禦覽?禮儀部》。
周公作翣。
《太平禦覽?禮儀部》。
篪,暴辛公所造。
舊志:“一曰管。
”史臣案:非也,雖不知暴辛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
舜時西王母獻管,則是已有器,辛公安得造。
《太平禦覽?樂部》。
孟莊子作鋸。
《太平禦覽?器物部》。
烏曹氏作磚。
《太平禦覽?雜物部》。
庖犧作卦,觀象而作綱。
《太平禦覽?資産部》。
伏羲時,靈龜負河圖。
《太平禦覽?鱗介部》。
右《太平禦覽》引十七事。
其昆吾作瓦、孟莊子作鋸、烏曹作磚三事,《廣韻》注已引之。
又《廣韻》注曰:“鑿,孟莊子作。
”此雖引《史考》而文義似變。
又皇侃《論語義疏序》曰:“孔子弟子有二十七人見于《論語》。
”而《古史考》則雲二十人,謂林放、澹台滅明、陽虎亦是弟子數也,亦變其本文,附識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