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考

關燈
立,封不韋洛陽十萬戶,号文信侯。

    劉義慶《世說?言語篇》注。

     庭堅,号曰臯陶,舜謀臣也。

    舜舉之于堯,堯令作士,主刑。

    《世說?政事篇》注。

     右《世說注》引二事。

     武王遷鎬,長安豐亭鎬池也。

    劉昭《續漢郡國志》注。

     鄭厲公八栎即此也。

    陽翟,同上。

     有曲仁裡,老子裡也。

    相有賴鄉,同上。

     趙衰居原,今原平縣。

    同上。

     舜居百揆,總領百事,說者以百揆,堯初别置于周,更名家宰,斯其然矣。

    《百官志》注。

     黃帝作車,引重緻遠,其後少昊時駕。

    牛,禹時奚仲駕馬。

    《輿服志》注。

    又《藝文類聚?舟車部》、《初學記?器物部》。

     案:《通典禮部》引《古史考》曰:“黃帝作車,至少昊始駕牛,及陶唐氏制彤車、駕白馬,則馬駕之制也。

    又《太平禦覽?車部》所引與劉昭注同,惟末增“仲又造車,更廣其制度也”二句。

     右《續漢志注》引六事 伏羲作瑟。

    《毛詩譜序正義》。

     古有埙篪尚矣,周幽王時,暴辛公善埙;蘇成公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

    《詩小雅正義》,又《爾雅釋樂疏》。

     案:張揖《博雅釋樂注》引雲:“有埙尚矣,周幽王時,辛公善埙。

    ”《太平禦覽?樂部》亦引此,而首句删“埙”字,并删“周幽王時,暴辛公善埙”二句。

     右詩正義引二事 颛顼、帝喾,帝之身号;高陽、高辛,國氏土地之号;高陽次少昊,高辛次高陽,堯承高辛之後。

    《左傳?文公?正義》。

     右《左傳正義》引一事,其少昊一事,詳見《太平禦覽》,又昭公疏雲:“谯周《考古史》以為炎帝與神農各為一人。

    ” 秦殺其大夫李斯。

    《史通?模拟篇》。

     右《史通》引一事 禹作土堲以周棺,堲,音即七反。

    《後漢書?趙咨傳》注。

    案:堲音句,似章懷語。

     案:《太平禦覽禮儀部》引,有“舜作瓦棺,湯作木棺”二句。

     右《後漢書注》引一事。

    又案《鄧骘傳論注》雲:“樂毅忠于燕昭王,其子惠王立而疑樂毅,樂毅懼而奔趙,趙王謂樂毅曰:燕竭力于齊,其主信讒,國人不附,其可圖乎?毅伏而垂涕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也,臣若獲戾于它國,沒身不忍謀趙徒隸,況其後嗣乎?事見《古史考》。

    ”刊本或脫事見句。

     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高陽、高辛為五帝。

    《史記?五帝本紀?索隐》。

     案:《禮記?曲禮?正義》引《古史考》雲:“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

    ”語較異。

     契生堯代,舜始舉之,必非喾子,以其父微,故不著名;其母娀氏女,與宗婦三人浴于川,元鳥遺卵,簡狄吞之。

    《史記?殷本紀?索隐》。

     死稱廟主曰帝。

    索隐,同上。

     夏殷之禮,生稱王,死稱廟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

    殷人尊湯,故曰天乙,從契至湯凡十四代,故《國語》曰:“元王勤商,十四代興。

    ”元王,契也。

    索隐,同上。

     棄,帝喾之胄,其文亦不著。

    《周本紀?索隐》。

     案《國語》雲:“世後稷,以服事虞、夏。

    ”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數也,若以不窋親棄之子,至文王千馀歲惟十四代,實亦不合事情。

    《索隐》,同上。

     缪公名任好。

    《索隐》,同好。

     初為軍賦。

    《索隐》,同上。

     步以人足,非獨秦制。

    《始皇本紀?索隐》。

    又《史記正義》引“步人以足為數,非獨秦制然。

    ”多為、數、然三字。

     呂尚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後,掌四嶽有功,封之于呂,子孫從其封姓,尚其後也。

    《齊世家?索隐》。

     呂望常屠牛于朝歌,賣飲于孟津。

    《索隐》,同上。

     秦既燔《書》,時人欲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乃雲:“成王少時病,周公禱河欲代王死,藏祝策于府,成王用事,人讒周公,周公奔楚,成王發府見策,乃迎周公。

    ”《魯世家?索隐》。

     系家襄伯生宣伯,無桓公。

    《燕世家?索隐》。

     《春秋傳》謂他即五父,與此違者,此以他為厲公,太子免弟躍為利公,而《左傳》以厲公名躍。

    他立未逾年,無谥,故蔡人殺陳他。

    又莊二十二年《傳》雲:陳厲公,蔡出也。

    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則他與五父俱為蔡人所殺,其事不異,是一人明矣。

    《史記》既以他為厲公,遂以躍為利公,尋厲、利聲相近,遂誤以他為厲公,五父為别人,是太公錯耳。

    班固又以厲公躍為桓公弟,又誤。

    《陳杞世家?索隐》。

     惠公生成公及桓公。

    《索隐》,同上。

     熊渠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