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考

關燈
先秦已前,佚事惟見于《世本》,後世捃摭子傳為書,有《三皇本紀》及《路史》,《通鑒外紀》諸書皆濫觞于蜀人谯周,周書久之與《世本》俱亡,蘇氏轍,金氏履祥之反行于世,益無足觀矣!餘嘗惜繹史,尚史搜羅古書之不精不備,欲為尚書翼傳,以紀唐虞三代之事,載明出典,未有暇日,因撿故友章孝廉所輯《古史考》一冊,略為整理,付之剞劂,俾考古者有所資焉。

    章孝廉名宗源,字逢之,以對策博贍中乾隆丙午科舉人,好輯佚書,欲依《隋書經籍志》目為之考證,所輯書滿十馀笈,始欲售之畢督部,會楚中有兵事而止,時官山東兖沂曹濟道,欲購之,未果,君旋惑于廣慧寺,僧素食誦經,予告以素食為喪節,誦經非先生法言,不悔也。

    已而僧以賄敗牽連及君,故事斥革科甲,應上請,故相擅權,變亂舊章曰:“我吏部也,去一舉人名易耳。

    ”君既不得與禮部試,意境寥落,所館居停厭薄之,焚其所授書。

    嘗言:“吾教學,令學徒集十三經中夏殷二代轶禮,借為主人毀之矣!”其笃好古學猶類此。

    迕于嘉慶某年某月某日,遺書遂為古書葉君繼雯所得,其波及予者,十之一二,亦無經史要帙,此其手定稿之一也。

    嗚呼!惜哉!嘉慶十一年六用二十一日孫星衍序于安德使署之平津館。

     《蜀志?谯周本傳》:“著《法訓》、《五經論》、《古史考》。

    ”按:《史通外篇》稱晉散騎常侍巴西谯周以遷書周秦已上,或采家人諸子,不專據正經,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憑舊典以糾其謬,今則與《史記》并行于是代焉。

    觀知幾所言,雖與《史記》并論,證以《史考》之名,檢其逸篇,體例實異正史,《唐志》列于雜史者,是也。

    《文選?王元長曲水詩序》注引,公孫述竊位,蜀人任永記目盲一事,蔚宗書亦載之,是又兼及後漢事,不獨糾遷書矣。

    《史記集解》諸書所引,或祇稱谯周,或稱《史考》,或稱《考古史》,今以本傳為正。

    《晉書?司馬彪傳》言彪複條《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為不當,多據《汲家紀年》之義,《隋?唐志》俱不着錄,其轶文亦無引之者。

    乾隆丙午科舉人宛平章宗源。

     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

    《史記?五帝本紀?集解》 案:《五帝本紀索隐》雲:谯周,字允南,蜀人。

    魏散騎常侍征,不拜。

    此注所引者,是其所著《古史考》之說也。

     以唐封堯之子,以虞封舜之子。

    《史記集解》,同上。

    又《史記正義》亦引以虞封舜子句。

     殷凡三十一世,六百馀年。

    《史記?殷本紀?集解》。

     《史記》:武王十一年東觀兵,十三年克纣。

    《史記?周本紀?集解》。

     以太王所居周地為其采邑,故為周公。

    《史記?魯世家?集解》。

     周之支族,食邑于召,謂之召公。

    《史記?燕世家?集解》。

     案:《尚書?君奭序正義》亦引“召公,周之支族”句。

     世家:自宣侯已下,不說其屬,以其難明故也。

    《史記集解》,同上。

     案:《燕世家?索隐》雲:“谯周曰:《系本》謂燕自宣侯已下,皆父子相傳無及,故系家桓侯已下不說其屬,以其難明故也。

    ”此所引較詳。

    刊本《集解》“世家”或作“世本”,誤。

    又“宣侯”亦宜作“桓侯”。

     按:《春秋傳》燕與子頹逐周惠王者,乃南燕姞姓也。

    世家以為北燕,失之。

    《史記集解》,同上。

     案:《燕世家索隐》雲:“谯周雲據左氏燕與衛伐周惠王,乃是南燕姞姓,系家以為南燕伯,故著《史考》雲“北燕是姞姓也”。

     老童即卷章。

    《史記?楚世家?集解》。

     蘇秦,字季子。

    《史記?蘇秦列傳?集解》。

    又索隐雲:“嫂呼小叔為季子。

    ”允南即以為字,未之得也。

     益州天苴讀為苞黎之苞,音與巴相近,以為今之巴郡。

    《史記?張儀列傳?集解》。

     案:《張儀列傳?索隐》雲:“谯周,蜀人也,知天苴之音讀為芭黎之芭。

    ” 長平之陷,乃趙王信間易将之咎,何怨平原受馮亭哉!《史記?平原君列傳?集解》。

     秦用衛鞅計,制爵二十等,以戰獲首級者計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戰勝,老弱婦人皆死,計功賞至萬數,天下謂之上首功之國,皆以惡之也。

    《史記?魯仲連列傳?集解》。

     右《史記集解》引十二事,其《陳杞世家》謂佗即五父事,詳見《索隐》。

    又《趙世家》引《古史考》曰:“内其女曰娃”又雲:“《年表》及《史考》趙遷皆無谥。

    ”語不能整,故不編八正文,後仿此。

     呂不韋為秦子楚行千金貨于華陽夫人,請立子楚為嗣,及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