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契丹,本鮮卑之種也,居遼澤之中,潢水之南。
遼澤去榆關一千一百二十裡,榆關去幽州七百一十四裡。
其地東南接海,東際遼河,西北包冷陉,北界松陉。
山川東西三千裡。
地多松柳,澤饒蒲葦,其族本姓大賀氏,後分為八部:一曰旦利皆部,二曰乙室活部,三曰實活部,四曰納尾部,五曰頻沒部,六曰内會雞部,七曰集解部,八曰奚嗢部。
管縣四十一。
每部有刺史,每縣有令。
酋長号契丹王。
唐制,兼松漠府都督,幽州置松漠府長史一人監之。
其後諸姓不常。
唐會昌中,幽州節度使張仲武表其王屈戍,請賜印篆為“奉國契丹之印”。
朝廷從之,其八族長皆号曰大人,稱刺史,内推一人為王,建旗鼓以尊之。
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
唐末有邪律阿保機者,怙強好勇,不受諸族之代,吞侵鄰部,兵力漸盛,嘗與後唐太祖會盟于雲中,結為兄弟。
其後僭稱帝号,以妻述律氏為皇後,燕人韓延徽為宰相,法令嚴明,諸部皆畏伏之。
梁開平元年四月,遣其首領袍笏梅老等來貢方物。
至二年二月,其王安巴堅又遣使來貢良馬。
五月,又遣使解裡貢細馬十匹,金花鞍辔,貂鼠皮裘并冠;男口一,年十歲,名曰蘇;女口一,年十一歲,名曰譬。
其妻述律氏貢朝霞錦。
前國王欽德并其大臣皆有貢獻。
太祖命司農卿渾特、右千牛衛将軍郎公遠充使,就本國宣谕。
三年閏八月,又遣首領葛祿來貢方物。
太祖禦文明殿,召葛祿等五十人張宴,賜金帛等有差。
至五年四月,又遣使實柳梅老來朝貢。
後唐同光二年三月,阿保機率所部入寇新城。
其年七月,又率兵東攻渤海國,至九月,為鄰部室韋、女真、回鹘所侵。
十二月,又入寇岚州。
三年二月,複入寇幽州,為王師所敗,俘其首領衢多等。
其年五月,又遣使拽鹿孟等來貢方物。
四年正月,阿保機将複寇渤海國,又遣梅老鞋裡以下三十七人貢馬三十匹,詐修和好。
天成元年七月,攻渤海國扶馀城,下之,命其長子突欲為國主,号東丹王。
其月二十七日,阿保機得疾而死。
第二子元帥太子德光嗣立。
德光本名嚁屈之,慕中國之名,故改為德光。
初阿保機有三子,長号人皇王,次号元帥太子,次曰安端少君。
及阿保機死,其妻述律氏令第二子元帥太子德光句當兵馬,令少子安圖少君往渤海國代突欲,将立為嗣。
而元帥太子素為部族所敬,又其母述律氏亦常鐘愛,故因而立之,僞稱天顯元年。
尋葬阿保機于西樓,〈番中地名。
〉僞谥大聖皇帝。
其年十月,遣使設骨餒來告哀,明宗辍其月十九日朝參以禮之。
其月,僞平州守将,領幽州節度使盧文進率戶口兵馬車帳來降。
至二年十一月,又遣使梅老等二十馀人朝貢,兼申和好之意。
明宗命飛勝指揮使安念德赍錦绮绫羅及金花銀器、寶裝酒器等賜之。
又賜其母述律氏繡被一張,并寶裝璎珞。
至三年正月,複入寇,陷平州而去。
至其年五月,定州節度使王都叛命,潛相連構。
其王德光遣首領秃餒率雜虜數千騎入定州。
至七月,又遣首領惕懚率七千馀騎來援,尋為行營招讨使王晏球等逆戰,破之,剿戮甚衆,馀黨複為幽州節度使趙德鈞襲之,殺獲殆盡,擒其首領惕懚等。
其月,王晏球又獲契丹絹書二封來進。
明宗命宣示群臣,莫有識其文字者。
契丹本無文記,唯刻木為信,漢人陷番者以隸書之半,就加增減,撰為胡書,同光之後,稍稍有之。
其年八月,幽州部送所獲番将惕懚以下六百馀人至京師,明宗皆赦之,選其尤壯健者立為契丹直,其首領皆賜姓吉。
時言事者以為胡人悻戾,不可置于君側。
俄而有首領吉趙實自京遁歸,奪船過河,至深州,捕獲斬之。
至其年閏八月,僞平州刺史張希崇來降。
四年二月,定州行營招讨使王晏球擒秃餒等二千馀人獻于阙下,悉命戮之。
長興元年十一月,契丹渤海國東丹王秃欲率番官四十馀人,馬百匹,自登州泛海内附。
明宗禦文明殿召對,及其部曲,慰勞久之。
賜以衣冠、金玉帶、鞍馬、錦彩、器物等。
突欲進本國印三面,命宣示宰臣。
其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契丹國東丹王突欲,遠泛滄溟,來歸皇化,請賜姓名,仍準番官入朝例安排。
謹按四裔入朝番官,有懷德、懷化、歸德、歸化等将軍、中郎将名号,又本朝賜新羅、渤海兩番國王官,初自檢校司空至太保,今突欲是阿保機之子,請比新羅、渤海王例施行。
”敕:“渤海國王、人皇王突欲,契丹先收渤海國改為東丹,其突欲宜賜姓東丹,名慕華,授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安東都護、兼禦史大夫、上柱國、渤海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充懷化軍節度、瑞、慎等州觀察處置押番落等使。
”〈二年九月,複賜姓李,名贊華。
三年五月,授滑州節度,為廢帝所殺。
〉至二年,其契丹王母述律氏以其子突欲歸國,遣使朝貢,明宗深慰納之。
至三年三月,禮賓使梁進德自契丹報聘回,稱其王請放荝剌舍利還本國。
〈荝剌亦定州所獲番将也。
〉又謂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其王帳前有大星晝隕,聲若雷震。
其月,
遼澤去榆關一千一百二十裡,榆關去幽州七百一十四裡。
其地東南接海,東際遼河,西北包冷陉,北界松陉。
山川東西三千裡。
地多松柳,澤饒蒲葦,其族本姓大賀氏,後分為八部:一曰旦利皆部,二曰乙室活部,三曰實活部,四曰納尾部,五曰頻沒部,六曰内會雞部,七曰集解部,八曰奚嗢部。
管縣四十一。
每部有刺史,每縣有令。
酋長号契丹王。
唐制,兼松漠府都督,幽州置松漠府長史一人監之。
其後諸姓不常。
唐會昌中,幽州節度使張仲武表其王屈戍,請賜印篆為“奉國契丹之印”。
朝廷從之,其八族長皆号曰大人,稱刺史,内推一人為王,建旗鼓以尊之。
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
唐末有邪律阿保機者,怙強好勇,不受諸族之代,吞侵鄰部,兵力漸盛,嘗與後唐太祖會盟于雲中,結為兄弟。
其後僭稱帝号,以妻述律氏為皇後,燕人韓延徽為宰相,法令嚴明,諸部皆畏伏之。
梁開平元年四月,遣其首領袍笏梅老等來貢方物。
至二年二月,其王安巴堅又遣使來貢良馬。
五月,又遣使解裡貢細馬十匹,金花鞍辔,貂鼠皮裘并冠;男口一,年十歲,名曰蘇;女口一,年十一歲,名曰譬。
其妻述律氏貢朝霞錦。
前國王欽德并其大臣皆有貢獻。
太祖命司農卿渾特、右千牛衛将軍郎公遠充使,就本國宣谕。
三年閏八月,又遣首領葛祿來貢方物。
太祖禦文明殿,召葛祿等五十人張宴,賜金帛等有差。
至五年四月,又遣使實柳梅老來朝貢。
後唐同光二年三月,阿保機率所部入寇新城。
其年七月,又率兵東攻渤海國,至九月,為鄰部室韋、女真、回鹘所侵。
十二月,又入寇岚州。
三年二月,複入寇幽州,為王師所敗,俘其首領衢多等。
其年五月,又遣使拽鹿孟等來貢方物。
四年正月,阿保機将複寇渤海國,又遣梅老鞋裡以下三十七人貢馬三十匹,詐修和好。
天成元年七月,攻渤海國扶馀城,下之,命其長子突欲為國主,号東丹王。
其月二十七日,阿保機得疾而死。
第二子元帥太子德光嗣立。
德光本名嚁屈之,慕中國之名,故改為德光。
初阿保機有三子,長号人皇王,次号元帥太子,次曰安端少君。
及阿保機死,其妻述律氏令第二子元帥太子德光句當兵馬,令少子安圖少君往渤海國代突欲,将立為嗣。
而元帥太子素為部族所敬,又其母述律氏亦常鐘愛,故因而立之,僞稱天顯元年。
尋葬阿保機于西樓,
〉僞谥大聖皇帝。
其年十月,遣使設骨餒來告哀,明宗辍其月十九日朝參以禮之。
其月,僞平州守将,領幽州節度使盧文進率戶口兵馬車帳來降。
至二年十一月,又遣使梅老等二十馀人朝貢,兼申和好之意。
明宗命飛勝指揮使安念德赍錦绮绫羅及金花銀器、寶裝酒器等賜之。
又賜其母述律氏繡被一張,并寶裝璎珞。
至三年正月,複入寇,陷平州而去。
至其年五月,定州節度使王都叛命,潛相連構。
其王德光遣首領秃餒率雜虜數千騎入定州。
至七月,又遣首領惕懚率七千馀騎來援,尋為行營招讨使王晏球等逆戰,破之,剿戮甚衆,馀黨複為幽州節度使趙德鈞襲之,殺獲殆盡,擒其首領惕懚等。
其月,王晏球又獲契丹絹書二封來進。
明宗命宣示群臣,莫有識其文字者。
契丹本無文記,唯刻木為信,漢人陷番者以隸書之半,就加增減,撰為胡書,同光之後,稍稍有之。
其年八月,幽州部送所獲番将惕懚以下六百馀人至京師,明宗皆赦之,選其尤壯健者立為契丹直,其首領皆賜姓吉。
時言事者以為胡人悻戾,不可置于君側。
俄而有首領吉趙實自京遁歸,奪船過河,至深州,捕獲斬之。
至其年閏八月,僞平州刺史張希崇來降。
四年二月,定州行營招讨使王晏球擒秃餒等二千馀人獻于阙下,悉命戮之。
長興元年十一月,契丹渤海國東丹王秃欲率番官四十馀人,馬百匹,自登州泛海内附。
明宗禦文明殿召對,及其部曲,慰勞久之。
賜以衣冠、金玉帶、鞍馬、錦彩、器物等。
突欲進本國印三面,命宣示宰臣。
其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契丹國東丹王突欲,遠泛滄溟,來歸皇化,請賜姓名,仍準番官入朝例安排。
謹按四裔入朝番官,有懷德、懷化、歸德、歸化等将軍、中郎将名号,又本朝賜新羅、渤海兩番國王官,初自檢校司空至太保,今突欲是阿保機之子,請比新羅、渤海王例施行。
”敕:“渤海國王、人皇王突欲,契丹先收渤海國改為東丹,其突欲宜賜姓東丹,名慕華,授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安東都護、兼禦史大夫、上柱國、渤海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充懷化軍節度、瑞、慎等州觀察處置押番落等使。
”
三年五月,授滑州節度,為廢帝所殺。
〉至二年,其契丹王母述律氏以其子突欲歸國,遣使朝貢,明宗深慰納之。
至三年三月,禮賓使梁進德自契丹報聘回,稱其王請放荝剌舍利還本國。
〉又謂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其王帳前有大星晝隕,聲若雷震。
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