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又遣使鐵葛羅卿進馬三十匹,亦求荝剌歸國故也。
五月,鐵葛羅卿回,明宗欲放荝剌等令歸,大臣争之未決。
會幽州節度使趙德鈞上表論奏,及易州刺史楊檀皆言不可遣,其事乃止。
仍遣荝骨舍利随其使歸,不欲全阻其請也。
其年七月,又遣使都督述祿進馬三十匹。
清泰三年五月,晉高祖起義于太原。
九月,官軍集于城下,晉乃間道發使,召德光為援。
是月,德光率部落五萬馀騎至太原城下,尋敗招讨使張敬德、楊光遠之兵,降晉安大砦。
晉天福元年十一月,高祖踐位,以德光有援助之力,歃血為盟,結為父子,仍約歲輸絹十三萬匹,割雁門以北及幽州所屬縣并隸番界。
德光又率兵迓高祖于潞州。
絷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并其子趙延壽而回。
二年二月,德光遣使子解裡、舍利梅老來聘。
三年十月,又遣使來上尊号曰英武明義。
晉高祖繼命宰臣馮道、趙瑩、劉昫等赍寶貨珍币,歲時進貢不絕。
德光亦遣名王以下來。
至六年六月,鎮州節度使安重榮執契丹使拽剌等,以輕騎掠幽州之南界。
高祖累遣中使赍诏開谕,以契丹有助王之功,不欲負其宿約,而重榮奸險肆志,竟誅拽剌等,馳檄天下,言契丹之罪惡,與襄州節度使安從進連謀不軌。
高祖命杜重威率兵讨之,至貝州宗城縣相遇,重榮之衆大敗。
至七年正月二日收複鎮州,斬重榮首,漆之,送于契丹。
至其年四月,高祖不豫。
六月崩,少帝嗣立。
八月,遣使郎五來緻吊,兼獻衣服鞍馬等。
至十月,又遣使大卿以下二十六人來聘,以高祖山陵有日緻祭故也。
至九年正月,德光遣趙延壽、趙延昭等率兵五萬入寇貝州。
少帝發兵屯守澶州。
初,青州節度使楊光遠構逆謀,乃繕治城隍,蓄聚刍粟,為跋扈之計。
屬歲不稔,餓殍相繼,朝廷以廪帑虛竭,軍用不給,仍發使郡縣,括借民家資财斛鬥,海内嗷嗷,不堪其命。
光遠遂以重利誘德光入寇,又以趙延壽等皆中原人士,常有思歸之意,冀群雄盜國,晉祚不濟,則大福在己。
其月,德光自河間率諸部兵入犯甘陵,陷之,巡檢使吳巒投井而死,河北大擾。
少帝駐驆澶州,命宋州節度使高行周等将兵以禦之。
三月,德光自領部衆十馀萬來攻戚城,官軍拒之而退。
又以趙延壽行魏博節度使,改封魏王,以延壽門人高融為節度副使,統步奚及燕軍數萬營于南樂。
四月,又陷德州、博州。
其年十二月,德光又率衆南下,攻圍鎮州諸邑,皆陷之。
開運二年二月,前鋒至邢州,鎮州節度使杜重威差人間道告急。
少帝欲親率大軍渡河決戰。
乃命郓州節度使張從恩等将兵合諸将之師屯于邢州。
時德光之衆已及魏府,建牙于元氏,從恩等引軍而退。
其月,又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
至三月,德光退,杜重威等率兵攻契丹之泰州,下之。
回及陽城,為德光精騎所圍,諸将等決力死戰,德光大敗。
至三年八月,契丹所部瀛州刺史僞言納款,少帝複命杜重威等率大軍迎降。
至十一月,回及鎮州之東垣渡,與番相遇。
十二月六日,遣前鋒奪橋,為番軍所敗,其月十日,杜重威等以軍降于德光,命相州節度使張彥澤率漢騎二千先入京城。
至明年正月一日,德光自将大軍至京北。
百僚素服班于野次,匍伏請罪,皆命釋之。
尋降授少帝檢校太尉、負義侯,令挈其族及将相近臣等于契丹黃龍府安置。
二月,德光降僞赦,改國号大遼,稱會同十年,升鎮州為中京,以燕王趙延壽為大丞相、中京留守。
三月,德光自京率衆北歸,至四月十八日,死于栾城。
其年五月,宣遺制,以永康王兀欲襲其僞位。
〈永康王者,東丹王突欲之長子。
〉兀欲自以猶子,不當嗣位,且不奉祖母之命,其諸部首領,素畏述律氏之酷法,複以阿保機死于渤海國,被殺者百人,今德光沒于漢地,慮必獲罪如前,同謀以其月二十一日領部族歸國。
述律氏拒于石橋,〈番中地名。
〉其衆悉降于兀欲。
命送述律氏于阿保機明殿以幽之。
〈阿保機陵寝謂之明殿。
〉僞改會同十年為天祿元年,自稱天授皇帝。
漢乾祐三年十一月,兀欲率騎數萬南寇,陷邢州之内丘縣、深州之饒陽縣。
周廣順元年正月,太祖命左千牛衛将軍朱憲往修和好,兀欲亦遣使袅骨支報命,獻良馬四匹。
太祖複命尚書左丞田敏、供奉官蔣光遂銜命往聘。
至其年四月,田敏等回,兀欲遣使實六獻碧玉金鍍銀裹鞍辔,并馬四十匹。
其月,太祖又命左金吾将軍姚漢英、右神武将軍華光裔往使。
至其年九月,兀欲為部下太甯王、〈偉王子。
〉燕王述軋所殺。
述律〈德光之子。
〉勒所部兵誅太甯王、述軋。
述律自立,号天順皇帝,改名明,僞稱應曆元年。
顯德元年春,太原劉崇将圖南寇,述律使番将楊衮率虜騎萬馀以助之。
三月,世宗親征,與崇戰于潞州高平縣之南原。
崇軍大敗,番衆棄甲而遁。
二年三月,命
五月,鐵葛羅卿回,明宗欲放荝剌等令歸,大臣争之未決。
會幽州節度使趙德鈞上表論奏,及易州刺史楊檀皆言不可遣,其事乃止。
仍遣荝骨舍利随其使歸,不欲全阻其請也。
其年七月,又遣使都督述祿進馬三十匹。
清泰三年五月,晉高祖起義于太原。
九月,官軍集于城下,晉乃間道發使,召德光為援。
是月,德光率部落五萬馀騎至太原城下,尋敗招讨使張敬德、楊光遠之兵,降晉安大砦。
晉天福元年十一月,高祖踐位,以德光有援助之力,歃血為盟,結為父子,仍約歲輸絹十三萬匹,割雁門以北及幽州所屬縣并隸番界。
德光又率兵迓高祖于潞州。
絷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并其子趙延壽而回。
二年二月,德光遣使子解裡、舍利梅老來聘。
三年十月,又遣使來上尊号曰英武明義。
晉高祖繼命宰臣馮道、趙瑩、劉昫等赍寶貨珍币,歲時進貢不絕。
德光亦遣名王以下來。
至六年六月,鎮州節度使安重榮執契丹使拽剌等,以輕騎掠幽州之南界。
高祖累遣中使赍诏開谕,以契丹有助王之功,不欲負其宿約,而重榮奸險肆志,竟誅拽剌等,馳檄天下,言契丹之罪惡,與襄州節度使安從進連謀不軌。
高祖命杜重威率兵讨之,至貝州宗城縣相遇,重榮之衆大敗。
至七年正月二日收複鎮州,斬重榮首,漆之,送于契丹。
至其年四月,高祖不豫。
六月崩,少帝嗣立。
八月,遣使郎五來緻吊,兼獻衣服鞍馬等。
至十月,又遣使大卿以下二十六人來聘,以高祖山陵有日緻祭故也。
至九年正月,德光遣趙延壽、趙延昭等率兵五萬入寇貝州。
少帝發兵屯守澶州。
初,青州節度使楊光遠構逆謀,乃繕治城隍,蓄聚刍粟,為跋扈之計。
屬歲不稔,餓殍相繼,朝廷以廪帑虛竭,軍用不給,仍發使郡縣,括借民家資财斛鬥,海内嗷嗷,不堪其命。
光遠遂以重利誘德光入寇,又以趙延壽等皆中原人士,常有思歸之意,冀群雄盜國,晉祚不濟,則大福在己。
其月,德光自河間率諸部兵入犯甘陵,陷之,巡檢使吳巒投井而死,河北大擾。
少帝駐驆澶州,命宋州節度使高行周等将兵以禦之。
三月,德光自領部衆十馀萬來攻戚城,官軍拒之而退。
又以趙延壽行魏博節度使,改封魏王,以延壽門人高融為節度副使,統步奚及燕軍數萬營于南樂。
四月,又陷德州、博州。
其年十二月,德光又率衆南下,攻圍鎮州諸邑,皆陷之。
開運二年二月,前鋒至邢州,鎮州節度使杜重威差人間道告急。
少帝欲親率大軍渡河決戰。
乃命郓州節度使張從恩等将兵合諸将之師屯于邢州。
時德光之衆已及魏府,建牙于元氏,從恩等引軍而退。
其月,又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
至三月,德光退,杜重威等率兵攻契丹之泰州,下之。
回及陽城,為德光精騎所圍,諸将等決力死戰,德光大敗。
至三年八月,契丹所部瀛州刺史僞言納款,少帝複命杜重威等率大軍迎降。
至十一月,回及鎮州之東垣渡,與番相遇。
十二月六日,遣前鋒奪橋,為番軍所敗,其月十日,杜重威等以軍降于德光,命相州節度使張彥澤率漢騎二千先入京城。
至明年正月一日,德光自将大軍至京北。
百僚素服班于野次,匍伏請罪,皆命釋之。
尋降授少帝檢校太尉、負義侯,令挈其族及将相近臣等于契丹黃龍府安置。
二月,德光降僞赦,改國号大遼,稱會同十年,升鎮州為中京,以燕王趙延壽為大丞相、中京留守。
三月,德光自京率衆北歸,至四月十八日,死于栾城。
其年五月,宣遺制,以永康王兀欲襲其僞位。
〉兀欲自以猶子,不當嗣位,且不奉祖母之命,其諸部首領,素畏述律氏之酷法,複以阿保機死于渤海國,被殺者百人,今德光沒于漢地,慮必獲罪如前,同謀以其月二十一日領部族歸國。
述律氏拒于石橋,
〉其衆悉降于兀欲。
命送述律氏于阿保機明殿以幽之。
〉僞改會同十年為天祿元年,自稱天授皇帝。
漢乾祐三年十一月,兀欲率騎數萬南寇,陷邢州之内丘縣、深州之饒陽縣。
周廣順元年正月,太祖命左千牛衛将軍朱憲往修和好,兀欲亦遣使袅骨支報命,獻良馬四匹。
太祖複命尚書左丞田敏、供奉官蔣光遂銜命往聘。
至其年四月,田敏等回,兀欲遣使實六獻碧玉金鍍銀裹鞍辔,并馬四十匹。
其月,太祖又命左金吾将軍姚漢英、右神武将軍華光裔往使。
至其年九月,兀欲為部下太甯王、
〉燕王述軋所殺。
述律
〉勒所部兵誅太甯王、述軋。
述律自立,号天順皇帝,改名明,僞稱應曆元年。
顯德元年春,太原劉崇将圖南寇,述律使番将楊衮率虜騎萬馀以助之。
三月,世宗親征,與崇戰于潞州高平縣之南原。
崇軍大敗,番衆棄甲而遁。
二年三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