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建節度使王延羲為閩國王。
六年十二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佐為吳越國王。
七年正月,追封皇弟敬德為福王,敬殷為通王。
八年三月,進封淄青節度使楊光遠為壽王。
漢天福十二年七月,封湖南節度使馬希廣為楚王。
十月,封魏博節度使高行周為邺王。
七月,追封故韓王王建立為秦王。
乾祐元年八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俶為嗣吳越國王。
二年十一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俶母吳氏為順德夫人。
〈封贈之制,婦人有國邑之号,死乃有谥。
近梁朝賜張全義妻儲氏為賢懿夫人,又改莊惠,蓋當時特恩,非舊典也。
〉 三年十二月,追封故順德太夫人吳氏為恭懿夫人。
周廣順元年正月,進封郓州節度使高行周為齊王,封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為南陽王,淄青節度使符彥卿為淮陽王,夏州節度使李彜殷為隴西郡王,荊南節度使高保融為渤海郡王,靈武節度使馮晖為陳留郡王。
追封故樞密使楊邠為弘農郡王,故三司使王章為琅琊郡王,故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史宏肇為鄭王。
四月,追封故許州節度使劉信為蔡王。
二年六月,追封故靈武節度使馮晖為衛王。
八月,追封故齊王高行周為秦王。
顯德元年正月,進封山南東道節度使南陽王安審琦為陳王,淮陽王符彥卿為衛王,渤海郡王高保融為南平王,隴西郡王李彜殷為西平王。
四月,追封故中書令馮道為瀛王。
七月,進封衛王符彥卿為魏王。
六年二月,追封故陳王安審琦為齊王。
後唐天成元年七月,中書門下奏:“湖南節度使馬殷封楚國王。
禮文不載國王之制,請約三公之儀,用竹冊。
”從之。
梁開平元年九月,封鎮東軍神祠為崇福侯。
〈從兩浙奏也,〉其年十一月,封福州閩縣玷琦裡石廟為昭福祠。
〈從福建奏請也。
〉 後唐長興二年七月,封故閩越王無諸為富義王。
〈從福建節度使王延鈞奏也。
〉 四年七月,封泰山三郎為威雄大将軍。
〈時上不豫,劉遂清引泰山僧進風藥,用之小康。
其僧請封泰山三郎,遂從之。
時以為妖惑之甚。
〉 清泰元年六月,封吳嶽成德公為靈應王。
〈初,廢帝在鳳翔,将謀入纂大位,潛令人禱吳嶽,冀獲資助。
及即尊位,乃诏有司别議封崇。
中書門下奏:“唐天寶十載正月,封吳山為成德公,與沂山、會稽、醫巫闾同封。
至至德二載十二月,改吳山為嶽,祠享官屬一同五嶽。
今國家以祈禱靈應,宜示殊禮,臣等商量,請加封為靈應王。
”從之。
〉其年十一月敕:“杭州護國廟故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順義保寜王,銅官廟改封福善通靈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城王,越州城隍封興德保閩王。
”〈從兩浙節度使錢元瓘奏也。
〉 晉天福二年五月敕:“青草湖廟安流侯改封廣利公,洞庭湖廟利涉侯改封靈濟公,磊石廟昭靈侯改封威顯公,黃陵二妃懿節廟改封昭烈廟。
”〈從湖南節度使馬希範奏也。
〉其年八月敕:“唐魏國公李靖宜封靈顯王。
”〈按史傳鄭州東陂田,後魏孝文皇帝賜仆射李仲顯,俗因謂仆射陂,仍立祠廟,年祀綿遠,時俗誤傳為李靖祠。
明宗征朱守殷經過,制贈太保,遣左散騎常侍蕭希甫就行冊命,仍立石記于廟,目為唐衛公李靖之祠。
暨今封王,蓋傳習之誤也。
〉 七年十月,封襄州利市廟為顯正王。
漢乾祐三年八月,封蒙州城隍神為靈感王。
〈從湖南節度使馬希範奏也。
〉
六年十二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佐為吳越國王。
七年正月,追封皇弟敬德為福王,敬殷為通王。
八年三月,進封淄青節度使楊光遠為壽王。
漢天福十二年七月,封湖南節度使馬希廣為楚王。
十月,封魏博節度使高行周為邺王。
七月,追封故韓王王建立為秦王。
乾祐元年八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俶為嗣吳越國王。
二年十一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俶母吳氏為順德夫人。
近梁朝賜張全義妻儲氏為賢懿夫人,又改莊惠,蓋當時特恩,非舊典也。
〉 三年十二月,追封故順德太夫人吳氏為恭懿夫人。
周廣順元年正月,進封郓州節度使高行周為齊王,封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為南陽王,淄青節度使符彥卿為淮陽王,夏州節度使李彜殷為隴西郡王,荊南節度使高保融為渤海郡王,靈武節度使馮晖為陳留郡王。
追封故樞密使楊邠為弘農郡王,故三司使王章為琅琊郡王,故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史宏肇為鄭王。
四月,追封故許州節度使劉信為蔡王。
二年六月,追封故靈武節度使馮晖為衛王。
八月,追封故齊王高行周為秦王。
顯德元年正月,進封山南東道節度使南陽王安審琦為陳王,淮陽王符彥卿為衛王,渤海郡王高保融為南平王,隴西郡王李彜殷為西平王。
四月,追封故中書令馮道為瀛王。
七月,進封衛王符彥卿為魏王。
六年二月,追封故陳王安審琦為齊王。
後唐天成元年七月,中書門下奏:“湖南節度使馬殷封楚國王。
禮文不載國王之制,請約三公之儀,用竹冊。
”從之。
梁開平元年九月,封鎮東軍神祠為崇福侯。
〉 後唐長興二年七月,封故閩越王無諸為富義王。
〉 四年七月,封泰山三郎為威雄大将軍。
其僧請封泰山三郎,遂從之。
時以為妖惑之甚。
〉 清泰元年六月,封吳嶽成德公為靈應王。
及即尊位,乃诏有司别議封崇。
中書門下奏:“唐天寶十載正月,封吳山為成德公,與沂山、會稽、醫巫闾同封。
至至德二載十二月,改吳山為嶽,祠享官屬一同五嶽。
今國家以祈禱靈應,宜示殊禮,臣等商量,請加封為靈應王。
”從之。
〉其年十一月敕:“杭州護國廟故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順義保寜王,銅官廟改封福善通靈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城王,越州城隍封興德保閩王。
”
〉 晉天福二年五月敕:“青草湖廟安流侯改封廣利公,洞庭湖廟利涉侯改封靈濟公,磊石廟昭靈侯改封威顯公,黃陵二妃懿節廟改封昭烈廟。
”
〉其年八月敕:“唐魏國公李靖宜封靈顯王。
”
明宗征朱守殷經過,制贈太保,遣左散騎常侍蕭希甫就行冊命,仍立石記于廟,目為唐衛公李靖之祠。
暨今封王,蓋傳習之誤也。
〉 七年十月,封襄州利市廟為顯正王。
漢乾祐三年八月,封蒙州城隍神為靈感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