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内諸司,官中已有供給,州縣亦不得别有破費祇供。

    其要載動用什物車乘,亦已指揮備辦。

    如阙少之時,候見宣命即供應,祇不得預前排比。

    如衷私有人小小取索,并不得應副。

    或軍部及諸色人,于路途店肆買些須食物,先還價錢。

    兩京留司百官,祇于遞中附表起居。

    時熱,不用差官至行在沿路所指揮事件。

    車駕回日,亦依此施行。

     周顯德五年九月,賜宰臣、樞密使、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宴于玉津園,張教坊樂。

    〈先是,上以前代有賜百官觀稼之事,複以是歲秋成,念内臣之勞倦,故有是命。

    〉 後唐同光四年四月十九日,明宗敕旨:“應中外臣僚及三京、諸道州府,如是謝賀并節序,并可據有無,量力進奉,不得因茲掊斂,傷耗生靈。

    至于奇巧珍玩、飛放搏噬之物,并不得轉将進奉。

    ” 天成二年三月五日,門下侍郎兼工部尚書、平章事、判三司任圜奏:“三京留守,諸道節度、觀察,諸道州防禦使、刺史,每年應聖節及正、至等節貢奉,或恩命改轉,或讨伐勝捷,各進獻馬。

    伏見本朝舊事,雖以獻馬為名,多将绫絹金銀折充馬價。

    蓋跋涉之際,護養稍難,因此群方俱為定制。

    自今後,伏乞除蕃部進駝馬外,諸州所進馬,許依天複三年以前事例,随其土産折進價値,冀貢輸之稍易,又誠敬之獲申。

    兼欲于諸處揀孳生馬畜,準舊制分置監牧,仍委三司使别具制置奏聞。

    ” 清泰二年正月,中書門下奏:“每遇聖誕節辰,凡刑獄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

    今後伏請重系者即候次月,輕系者節前奏覆決遣。

    ”從之。

     晉天福四年九月敕:“每年寒食、七夕、重陽及十月暖帳,内外臣僚進獻,并宜停止。

    ” 六年正月敕:“今後冬至、寒食、端午、天和節及諸色謝賀,無屬州錢處不得進奉。

    ” 周廣順三年七月敕:“内外文武臣僚,遇永壽節辰,皆于寺觀起置道場,便為齋供。

    訪聞皆是醵金,所宜減損,以足公私。

    今後中書門下與文武百官等共設一齋,樞密使與内諸司使、副等共設一齋,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已下共設一齋。

    其馀前任官員及諸司職掌,并不得更開置道場及設齋。

     後唐天成四年二月,定州行營招讨使王晏球來獻逆賊王都首級并俘馘。

    上禦鹹安樓,立仗,百官就列,尚書兵部宣露布于樓前。

    宣訖,尚書刑部侍郎張文寶奏曰:“逆賊王都首級請付所司。

    ”大理卿蕭希甫受之以出,獻于郊社。

    其王都男并蕃将秃餒等,命磔于開封橋。

    百官稱賀。

     晉天福七年正月,鎮州行營招讨使杜重威奏曰:“二日收複鎮州,傳逆人安重榮首級來獻。

    ”上禦乾明樓。

    仗衛如儀、宣露布訖。

    大理卿受俘馘,付市徇之,百官稱賀。

    命漆其首,傳于契丹。

    其年九月,襄州行營都部署高行周等執逆賊安從進男宏受、判官王鼎、李光圖等四十四人來獻。

    上禦乾明門受俘。

    宣露布訖,百官稱賀,命徇于市。

     漢乾祐二年七月,西南行營都部署露布,獻河中府所獲逆賊李守正首級并俘馘等。

    上禦明德門樓受俘,群臣稱賀。

     三年正月,鳳翔節度使趙晖奏,請供奉官張铢押逆賊王景崇首級同惡周?至阙下獻俘。

    命徇于六街,磔于兩市。

     梁開平元年四月,改正衙殿為崇元殿,東殿為玄德殿,内殿為金祥殿,萬歲堂為萬歲殿。

    〈門如殿名。

    〉大内正門為元化門,皇城南門為建國門,滴漏門為啟運門,下馬門為升龍門,玄德殿前門為崇明門,正殿東門為金烏門,西門為玉兔門,正衙東門為崇禮門,東偏門為銀台門,晏堂門為德陽門,天王門為賓天門,皇城東門為寛仁門,浚儀門為厚載門,皇城西門為神獸門,望京門為金鳳門。

     三年十一月,以乾文院為文思院,行從殿為興安殿,球場為興安球場,弓箭庫殿為宣威殿。

     晉天福二年八月,改玄德殿為廣政殿,門為廣政門。

    四年,改明德殿為滋德殿。

    〈以宮城南門同名,故改之。

    〉 周廣順元年六月敕:“以薰風等門為京城門,明德等門為皇城門,啟運等門為宮城門,升龍等門為宮門,崇元等門為殿門。

    ” 梁開平二年正月,改正觀殿為文明殿,含元殿為朝元殿。

     三年十月,改左、右章善門,為左、右銀台門,其左、右銀台門為左、右興善門。

     後唐同光二年正月,改朝元殿為含元殿,崇勲殿改為中興殿。

    應順門為永曜門,太平門為萬春門,通政門為廣政門,鳳鳴門為韶和門,萬春門為中興門。

    解愠殿為端明殿。

    其年九月,以内園新殿為長春殿。

     晉天福六年八月,改皇城南門應天門為乾明門,北門為玄德門,西門為千秋門,東門為萬春門。

     七年三月,改宣明門為來鳳門。

    武德殿為視政殿,文思殿為崇德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