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薊兵圍宋建甯寨,破之,殺其寨主楊震。

     初,遼亡将鞠
    原字符為:,請注意在不同系統中的顯示可能完全不同。

    ">錄西奔,擾宋麟、府,為楊震父宗闵所敗,俘其父母妻子。

    鞠
    原字符為:,請注意在不同系統中的顯示可能完全不同。

    ">錄乃走西夏,約共攻宋建甯寨報仇,遂殺震。

    (《宋史·楊震傳》) 使金賀天清節。

    (《金史·太宗本紀》)十一月,陷宋懷德軍,殺其知軍事劉诠、通判杜翊世。

     初,經略使席貢牒知懷德軍劉诠,诠奉檄即日就道。

    夏人素聞诠名,乃屯兵綿亘十裡而圍之。

    诠晝夜修戰守之備,敵百計攻城,诠悉以術破之。

    後矢盡糧絕,诠度力不支,乃同通判杜翊世聚焚府庫,環牙兵為三匝,出戰谯門中,官軍殲焉。

    翊世同妻張氏義不受辱,遂火其室,舉家死于烈焰中,翊世自缢死。

    诠欲自裁,已為敵所執。

    夏太子遣人置之别室,将官之。

    诠罵曰:“我甯死,顧肯降賊耶!我苟不死,決不貸汝!”遂遇害。

    是役,吳玠以百馀騎追擊夏人,斬首百四十級,卒以衆寡不敵退守。

    (《宋史·欽宗本紀》及《吳玠傳》、《四川總志》) 遣使如金請和,金人執其使。

    (《宋史·夏國傳》)十二月,攻宋蘭州,入通川、圓子諸堡,大掠。

     蘭州恃河為固,每歲河冰合必嚴兵以備,士不釋甲者累月。

    元符中,蘭州錄事參軍張叔夜築寨天都山,夏兵不敢窺境。

    自西安、懷德失守,幹順遣兵攻天都,圍蘭州,力攻五日,大俘二堡人畜而還。

    (《西夏書事》) 西夏稱元德八年 春正月,遣使如金賀正旦。

     金主以宋帝誓書、地圖示使人,使人稽首稱賀。

    (《金史·交聘表》及《西夏書事》)宋以河西三州畀夏,旋複取之。

     金人再犯宋,宋同知樞密院聶昌出河東為金人所劫,以便宜割河西三州隸西夏。

    晉甯軍民大恐,曰:“棄麟、府、豐,晉甯豈能獨存?”徐徽言曰:“此使人矯诏耳。

    三郡在河西,設有诏,猶當執奏,況無之耶?”遂率兵複取三州,夏人所置守長皆出降。

    徽言慰遣之。

    (《宋史·徐徽言傳》) 二月,金人陷宋汴京,以徽、欽二帝北行。

    (《金史·太宗本紀》)三月,金人割宋陝西北鄙地與夏。

     金人立宋異姓少宰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乃劃陝西分界:自麟府路洛陽溝東距黃河西岸,西曆暖泉堡、鄜延路米脂谷至累勝寨、環慶路威邊寨,過九星原至委布谷口、泾原威川寨、略古蕭關至北谷川、秦鳳路通懷堡至古會州,自此直距黃河,依見今流行分熙河路盡四邊以限封域。

    複分陝西北鄙以易天德、雲内,以河為界。

    及婁室定陝西,婆盧火率兵先取威戎城。

    軍至威戎東與敵遇,擊走之,生緻二人,問之,乃知為夏将李遇取威戎也,乃還其人而與李遇通問。

    李遇軍威戎西,蒲察軍威戎東,而使使議事于婁室。

    婁室報曰:“元帥府約束,若兵近夏境,則與夏人相為犄角,毋相侵犯。

    ”李遇亦使人報婁室曰:“夏國既以天德、雲内歸大國,大國許我陝西北鄙之地,是以至此。

    ”蒲察等遂旋軍。

    既而金元帥宗翰不欲以陝西北鄙與夏,會金主欲罷陝西兵并力南伐,河東諸将不可,曰:“陝西與西夏為鄰,事體重大,兵不可罷。

    ”宗翰曰:“初與夏約夾攻宋人,而夏弗應。

    而耶律大石在西北交通西夏,吾舍陝西而會師河北,彼必謂我有急難。

    河北不足虞,宜先事陝西,略定五路。

    既弱西夏,然後取宋。

    ”宗翰蓋有意于夏人也。

    議久不決。

    (《金史·西夏傳》及《宗翰傳》) 夏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構即皇帝位于南京,是為高宗。

    改元建炎。

    自是宋南渡矣。

    (《宋史·欽宗本紀》)金人為夏求侵地于宋。

     金既奪夏地,乃責償于宋,遣左監軍希尹以國書授通問使傅秀,為夏國請熙甯以來侵地。

    (《宋史·夏國傳》。

    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月,趙子松建三屯之議,大略以為開邊之患,驗在目前,不可不慮。

    其熙河五路進築州軍堡寨,欲望将不系緊要控扼去處并罷,明谕夏人,示以德意。

    ) 秋九月,金人來約侵宋,許之。

     金兀術回雲中,遣保靜軍節度使楊天吉如夏,約侵宋,同取陝西,許之。

    金嘗渝盟于西夏矣,而幹順許之者,蓋畏其威,亦欲從而擄掠耳。

    (《宋史·夏國傳》及《大金國志》。

    按宋熊克《中興小紀》:金人左副元帥尼雅滿之自馳歸雲中也,遣使往夏國,約同入陝西,夏人從之。

    與此作無術不同。

    ) 十月,遣使入金賀天清節。

    (《金史·太宗本紀》) 是歲,改元正德。

    (《宋史·夏國傳》) 西夏稱正德二年 春正月,遣使如金賀正旦。

     金主問夏國事宜,使者以歲饑告,命發西南邊粟市之。

    (《金史·高宗本紀》及《西夏書事》)宋遣主客員外郎謝亮持诏來谕。

     亮西入關,鄜延經略使王庶遺亮書曰:“夏國為患小而緩,金人為患大而急。

    方其挫銳熙河,奔北鄖延,秋稼未登,兵士困餓。

    閣下苟能仗節督諸路協同義舉,雖未足盡雪舊恥,亦可驅逐渡河,全秦奠枕,徐圖恢複矣。

    ”亮不能用,遂由環慶入西夏。

    慶曆後,夏國主嘗以賓禮見使者,亮至,幹順乃倨然見之,留居數月,始與約和罷兵。

    亮歸,而夏兵已蹑其後。

    (《宋史·夏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