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檢會往日書詞及所立誓約,子細聞達,尋具進呈奉旨。
據夏人累年于當朝犯邊作過,理合讨除。
況今來止是驅逐備禦,于兩朝信誓及久來和好殊不相幹。
兼夏人近以事力困窮,累次叩關請命,且雲國母喪亡,奸臣授首,欲遣使告哀謝罪。
緣夏國久失臣節,未當開納,今以北朝遣使勸和之故,見令邊臣與之商量。
又緣夏人前來,曾一面修貢,一面犯邊。
慮彼當計窮力屈之時,暫為恭順,以緩我邊備。
候邊臣審察,見得情僞,若依前狡詐,内蓄奸謀,俟後少蘇,複來作過,則理須捍禦,及行讨伐。
若果是出于至誠,服罪聽命,亦當相度應接,許以自新。
”初,德崇堅乞國書内增“休退兵馬,還複土疆”等語,往複議論,卒不從。
德崇留京師凡三十七日乃歸。
(《長編》五百七及五百九。
按德崇如宋,與夏國二人同行,見《長編》五百五。
) 宋築環慶路定邊城。
(《宋史·哲宗本紀》)首領吳名革、李訛移率部族、孳畜,叛附于宋。
宋皆授以官及賜錢、帛有差。
(《宋史·哲宗本紀》) 宋知府州折克行,獲夏國钤轄令王皆保。
(《宋史·哲宗本紀》) 夏四月,宋築鄜延、河東路暖泉、烏龍寨,又築威羌城。
(《宋史·哲宗本紀》)誅嵬保沒、結訛遇等,遣使入告于宋。
初,國中用事臣嵬名阿吳死,仁多保忠等皆統軍在外,嵬保沒與訛遇日勸梁氏開邊。
及遼使解和,嵬名濟等勸幹順遣大使嵬名布移聿介入告哀,且謝罪。
宋帝令擒二人入獻,即與收接表章。
幹順乃以梁氏死歸罪二人,殺之。
遣蕃部創格裕至順甯寨告其事,且雲:“已差大首領慶瑭嵬名科蔔、磋邁喀結桑來計會,今國主恭順,乞朝廷早賜收接。
”慶瑭、磋邁,皆蕃官名也。
(《長編》五百八) 毀鄜延路烽台,經略司遣兵追,不及。
(《長編》五百十)五月,宋築鄜延路金湯城。
(《宋史·哲宗本紀》)宋建西安州及天都等寨。
蘭州,本漢金城郡地,為宋極邊,恃河為固。
每歲河冰合,必嚴兵以備。
蘭州錄事參軍張叔夜曰:“此非計也。
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敵迫河,則吾既殆矣。
有地曰天都者,介于五路之間,乃夏人嘯聚之區,凡欲舉兵以犯諸路,則必就彼點集,然後議其所向。
以故每一聚兵,則五路不得安枕,此當今之所宜先。
”書再上,樞密行其策,果得其地,乃建為西安州。
自是,夏人不敢窺蘭州。
(《宋史·哲宗本紀》及《張叔夜傳》) 遼藥師奴等使宋,回奏宋罷兵。
(《遼史·道宗本紀》)蘭會正钤轄革瓦娘(《長編》作格斡甯)以部落叛降于宋。
宋授官,賜銀、絹、缗錢。
(《宋史·夏國傳》) 六月,複遣使赍牒詣鄜延告哀。
使人再至鄜延,朝議固卻其表,無以示收納意,令保安軍移牒谕之。
幹順遣首領德明雅蔔裕木攀至順甯寨,但有告哀公牒,無謝罪表狀。
寨官李子明诘問,使言:“夏國與朝廷是父子之國,今已恭順,舊例先送告哀公牒,然後差使副赍表狀赴阙。
”子明以與前議不合,申經略司呂惠卿以聞。
宋帝命再牒宥州谕之。
惠卿因上疏曰:“西敵之所以在河外者,以有河南為之限;所以有河南者,以有橫山為之阻。
今若劃河為界,則皆失之彼,豈不思一葦可渡而據橫山之險?他路臣不能知,如本路所築九寨,與暖泉、金湯二寨,幸皆就緒,東西殆千裡。
而新築之外,更拓二三十裡,以為堡鋪,則形勝膏腴,占據殆盡。
幹順因其母死,歸咎奸臣,殺之以謝罪,而請入貢。
則我雖未能一舉而覆巢穴,然自有國以來,用兵西方,未有如今日之盛也。
”既而幹順四遣使者來,詞益恭。
朝廷亦得其近上首領,道其密謀,以為急則納土北歸。
于是,诏趣惠卿接納焉。
(《長編》五百八及五百十一。
又《長編》:是月戊寅,鄜延奏,西人說話次第,令依五月指揮施行。
又壬午,鄜延再奏:“西人來議告哀,雲已收接公牒,欲便谕以已奏朝廷,乞發遣告哀使赴阙,朝廷必須允從。
”上許之,輔臣皆稱善。
呂惠卿言:“諸路進築未已,不爾無以取信也。
”) 宋築定邊白豹城。
(《宋史·哲宗本紀》。
按《長編》:白豹城進築畢工條小注載《陳師道與曾布書》,乞罷進築,其略雲:“進築不已,則兵不得罷,盍先已之乎?若謂可以制敵,則漢取陰山,匈奴過而恸哭;開西域,發兵争之,故謂斷其右臂。
師道居東,莫知今之可否?但聞諸路競進,日夜奏功,而未聞西人舉國而争,則必非其所急也。
苟不能制其命,則老師費财,殺人盈野,何所用之?若謂且築且進,漸據橫山,然後可制其命,既數歲矣,橫山安在耶?若複數歲,則諸将窮富極貴矣。
人情得所欲,肯複出力,蹈其所難乎?則是橫山終不可得,徒為将帥取富貴之資爾。
橫山天險也,下臨平夏,存亡所系,彼必舉國争之,恐亦未易得也。
若謂今之所據即橫山也,則師道聞之,宥州在橫山之下,南距米脂三舍,而近今延安奏功廣地四百裡,則宥在其腹,然不雲得宥州也,則四百裡之廣豈可信哉?胡地惟靈、夏如内郡地,才可種荞豆,且多沙碛,五月見青,七月而霜,歲才一收。
以銀州草惟柴胡,蕭關之外有落藜與鹹菽,以此知不宜五種也。
即可種,安得人實之?若不徙民,則募軍,二者孰從乎?内地空此以實彼,舍易而即艱,何益?且辟土益廣,則去府益遠,平常緩請急報,卒不相及,河東、麟府之患,世所知也。
若謂今所據可以制敵而不争者,非不敢,乃不能爾。
敵雖蕞亦,然元昊用之以抗中國,其地與民固自若也。
而今反不能争其所急者,非養其力以有待,則無其人,無其人則諸部不為用也。
若此,則師道之憂,有甚于前也。
”) 秋七月,宋知環州種樸,獲夏國鹽軍訛勃啰。
(《長編》作額伯爾) 樸檄赤羊川,獲賞羅訛乞(《長編》作尚羅格依)家百五十馀口,孳畜五千。
夏人千馀騎往追,樸戰卻之,擒監軍訛勃啰及首領氵戾丁訛遇(《長編》作埒丹鄂特裕勒)。
樸送訛乞等家屬至京,宋存恤之,旋遣人持其家屬信号,來招訛乞三人。
(《宋史·夏國傳》。
按《長編》:七月甲子,環慶路經略司言:“知環州種樸領兵至赤羊川,收接到尚羅格依家屬共一百五十馀口,孳畜五千。
夏賊千馀騎來追,與戰,生擒監軍額伯爾并首領埒丹鄂特裕勒。
先是,尚羅格依遣納木依申報欲歸漢,樸以兵迎接。
是日,值監軍點檢野寨鄂濟爾與首領輩皆往候之,樸乃獲其骨肉及首領紮實等數家以歸。
”诏環慶經略司:“更切體問,額伯爾如委是西界監軍,即取問在西界日所管地分、人、馬數目及彼界有何家屬并見聞事,速具狀以聞,仍管押赴阙。
所有尚羅格依之家屬,即多方存恤,無令少有失所。
及選差信實之人,通達木家信号,前去招誘鄂濟爾,令早出漢。
”又九月戊辰,環慶路管押到生擒西界監軍額伯爾引見,上謂近臣曰:“此人頗魁偉,夏人多令鞫獄問,與旺莽額甚族屬附?”譯者對雲:“是侄。
”又問:“是與不是?”殿上人對曰:“是。
”問:“甚時差出?”對曰:“四月内,小大王差出來。
”稱罪者再三。
上宣谕釋縛貸死,旋送潭州編管。
) 毀宋鄜延新修堡子。
(《長編》五百十四)八月,宋取會州。
元豐中,宋雖加蘭會與熙河為一路,而會州實未複。
至是,始取會州城之,以西安城北六寨隸焉。
(《宋史·哲宗本紀》及《地理志》)宋建葭蘆寨。
知太原孫覽領是役,頓兵吐渾河,約勒部伍為深入窮讨之狀。
夏人疑懼,不敢争。
(《西夏事略》。
按《長編》:六月,太原府路鈴轄張世永等,探聞得西界地分、名勝、羅默隆橫川一帶賊馬屯聚,尋領兵馬前去掩殺得功,人并推恩。
) 宋河東道築八寨,通道鄜延。
(《長編》五百十四。
按《長編》:七月甲辰,诏陝西、河東嚴戒邊吏,不得以傳聞西人遣使告哀、謝罪,便于邊備懈弛;及進築之際,不過為提防捍禦之計,如緩急小有誤事,帥臣以下當重行黜責。
) 熙河軍入界,殺首領仁多洗忠。
洗忠,仁多保忠弟。
熙河遣硬探人入界。
洗忠挺身鬥,被殺。
夏衆出援,奪其屍而回。
(《長編》五百八十四)遣衆圍南宗堡。
初,西蕃阿裡骨死,其子瞎征殘暴嗜殺,部曲離貳。
洮州安撫使王贍率兵取其地,瞎征衆潰,遂自青唐入降。
大酋心牟欽氈與董氈妻契丹公主、阿裡骨妻夏國公主(即董氈子蔺逋比妻),迎董氈疏族溪巴溫入青唐,立其子攏拶為
據夏人累年于當朝犯邊作過,理合讨除。
況今來止是驅逐備禦,于兩朝信誓及久來和好殊不相幹。
兼夏人近以事力困窮,累次叩關請命,且雲國母喪亡,奸臣授首,欲遣使告哀謝罪。
緣夏國久失臣節,未當開納,今以北朝遣使勸和之故,見令邊臣與之商量。
又緣夏人前來,曾一面修貢,一面犯邊。
慮彼當計窮力屈之時,暫為恭順,以緩我邊備。
候邊臣審察,見得情僞,若依前狡詐,内蓄奸謀,俟後少蘇,複來作過,則理須捍禦,及行讨伐。
若果是出于至誠,服罪聽命,亦當相度應接,許以自新。
”初,德崇堅乞國書内增“休退兵馬,還複土疆”等語,往複議論,卒不從。
德崇留京師凡三十七日乃歸。
(《長編》五百七及五百九。
按德崇如宋,與夏國二人同行,見《長編》五百五。
) 宋築環慶路定邊城。
(《宋史·哲宗本紀》)首領吳名革、李訛移率部族、孳畜,叛附于宋。
宋皆授以官及賜錢、帛有差。
(《宋史·哲宗本紀》) 宋知府州折克行,獲夏國钤轄令王皆保。
(《宋史·哲宗本紀》) 夏四月,宋築鄜延、河東路暖泉、烏龍寨,又築威羌城。
(《宋史·哲宗本紀》)誅嵬保沒、結訛遇等,遣使入告于宋。
初,國中用事臣嵬名阿吳死,仁多保忠等皆統軍在外,嵬保沒與訛遇日勸梁氏開邊。
及遼使解和,嵬名濟等勸幹順遣大使嵬名布移聿介入告哀,且謝罪。
宋帝令擒二人入獻,即與收接表章。
幹順乃以梁氏死歸罪二人,殺之。
遣蕃部創格裕至順甯寨告其事,且雲:“已差大首領慶瑭嵬名科蔔、磋邁喀結桑來計會,今國主恭順,乞朝廷早賜收接。
”慶瑭、磋邁,皆蕃官名也。
(《長編》五百八) 毀鄜延路烽台,經略司遣兵追,不及。
(《長編》五百十)五月,宋築鄜延路金湯城。
(《宋史·哲宗本紀》)宋建西安州及天都等寨。
蘭州,本漢金城郡地,為宋極邊,恃河為固。
每歲河冰合,必嚴兵以備。
蘭州錄事參軍張叔夜曰:“此非計也。
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敵迫河,則吾既殆矣。
有地曰天都者,介于五路之間,乃夏人嘯聚之區,凡欲舉兵以犯諸路,則必就彼點集,然後議其所向。
以故每一聚兵,則五路不得安枕,此當今之所宜先。
”書再上,樞密行其策,果得其地,乃建為西安州。
自是,夏人不敢窺蘭州。
(《宋史·哲宗本紀》及《張叔夜傳》) 遼藥師奴等使宋,回奏宋罷兵。
(《遼史·道宗本紀》)蘭會正钤轄革瓦娘(《長編》作格斡甯)以部落叛降于宋。
宋授官,賜銀、絹、缗錢。
(《宋史·夏國傳》) 六月,複遣使赍牒詣鄜延告哀。
使人再至鄜延,朝議固卻其表,無以示收納意,令保安軍移牒谕之。
幹順遣首領德明雅蔔裕木攀至順甯寨,但有告哀公牒,無謝罪表狀。
寨官李子明诘問,使言:“夏國與朝廷是父子之國,今已恭順,舊例先送告哀公牒,然後差使副赍表狀赴阙。
”子明以與前議不合,申經略司呂惠卿以聞。
宋帝命再牒宥州谕之。
惠卿因上疏曰:“西敵之所以在河外者,以有河南為之限;所以有河南者,以有橫山為之阻。
今若劃河為界,則皆失之彼,豈不思一葦可渡而據橫山之險?他路臣不能知,如本路所築九寨,與暖泉、金湯二寨,幸皆就緒,東西殆千裡。
而新築之外,更拓二三十裡,以為堡鋪,則形勝膏腴,占據殆盡。
幹順因其母死,歸咎奸臣,殺之以謝罪,而請入貢。
則我雖未能一舉而覆巢穴,然自有國以來,用兵西方,未有如今日之盛也。
”既而幹順四遣使者來,詞益恭。
朝廷亦得其近上首領,道其密謀,以為急則納土北歸。
于是,诏趣惠卿接納焉。
(《長編》五百八及五百十一。
又《長編》:是月戊寅,鄜延奏,西人說話次第,令依五月指揮施行。
又壬午,鄜延再奏:“西人來議告哀,雲已收接公牒,欲便谕以已奏朝廷,乞發遣告哀使赴阙,朝廷必須允從。
”上許之,輔臣皆稱善。
呂惠卿言:“諸路進築未已,不爾無以取信也。
”) 宋築定邊白豹城。
(《宋史·哲宗本紀》。
按《長編》:白豹城進築畢工條小注載《陳師道與曾布書》,乞罷進築,其略雲:“進築不已,則兵不得罷,盍先已之乎?若謂可以制敵,則漢取陰山,匈奴過而恸哭;開西域,發兵争之,故謂斷其右臂。
師道居東,莫知今之可否?但聞諸路競進,日夜奏功,而未聞西人舉國而争,則必非其所急也。
苟不能制其命,則老師費财,殺人盈野,何所用之?若謂且築且進,漸據橫山,然後可制其命,既數歲矣,橫山安在耶?若複數歲,則諸将窮富極貴矣。
人情得所欲,肯複出力,蹈其所難乎?則是橫山終不可得,徒為将帥取富貴之資爾。
橫山天險也,下臨平夏,存亡所系,彼必舉國争之,恐亦未易得也。
若謂今之所據即橫山也,則師道聞之,宥州在橫山之下,南距米脂三舍,而近今延安奏功廣地四百裡,則宥在其腹,然不雲得宥州也,則四百裡之廣豈可信哉?胡地惟靈、夏如内郡地,才可種荞豆,且多沙碛,五月見青,七月而霜,歲才一收。
以銀州草惟柴胡,蕭關之外有落藜與鹹菽,以此知不宜五種也。
即可種,安得人實之?若不徙民,則募軍,二者孰從乎?内地空此以實彼,舍易而即艱,何益?且辟土益廣,則去府益遠,平常緩請急報,卒不相及,河東、麟府之患,世所知也。
若謂今所據可以制敵而不争者,非不敢,乃不能爾。
敵雖蕞亦,然元昊用之以抗中國,其地與民固自若也。
而今反不能争其所急者,非養其力以有待,則無其人,無其人則諸部不為用也。
若此,則師道之憂,有甚于前也。
”) 秋七月,宋知環州種樸,獲夏國鹽軍訛勃啰。
(《長編》作額伯爾) 樸檄赤羊川,獲賞羅訛乞(《長編》作尚羅格依)家百五十馀口,孳畜五千。
夏人千馀騎往追,樸戰卻之,擒監軍訛勃啰及首領氵戾丁訛遇(《長編》作埒丹鄂特裕勒)。
樸送訛乞等家屬至京,宋存恤之,旋遣人持其家屬信号,來招訛乞三人。
(《宋史·夏國傳》。
按《長編》:七月甲子,環慶路經略司言:“知環州種樸領兵至赤羊川,收接到尚羅格依家屬共一百五十馀口,孳畜五千。
夏賊千馀騎來追,與戰,生擒監軍額伯爾并首領埒丹鄂特裕勒。
先是,尚羅格依遣納木依申報欲歸漢,樸以兵迎接。
是日,值監軍點檢野寨鄂濟爾與首領輩皆往候之,樸乃獲其骨肉及首領紮實等數家以歸。
”诏環慶經略司:“更切體問,額伯爾如委是西界監軍,即取問在西界日所管地分、人、馬數目及彼界有何家屬并見聞事,速具狀以聞,仍管押赴阙。
所有尚羅格依之家屬,即多方存恤,無令少有失所。
及選差信實之人,通達木家信号,前去招誘鄂濟爾,令早出漢。
”又九月戊辰,環慶路管押到生擒西界監軍額伯爾引見,上謂近臣曰:“此人頗魁偉,夏人多令鞫獄問,與旺莽額甚族屬附?”譯者對雲:“是侄。
”又問:“是與不是?”殿上人對曰:“是。
”問:“甚時差出?”對曰:“四月内,小大王差出來。
”稱罪者再三。
上宣谕釋縛貸死,旋送潭州編管。
) 毀宋鄜延新修堡子。
(《長編》五百十四)八月,宋取會州。
元豐中,宋雖加蘭會與熙河為一路,而會州實未複。
至是,始取會州城之,以西安城北六寨隸焉。
(《宋史·哲宗本紀》及《地理志》)宋建葭蘆寨。
知太原孫覽領是役,頓兵吐渾河,約勒部伍為深入窮讨之狀。
夏人疑懼,不敢争。
(《西夏事略》。
按《長編》:六月,太原府路鈴轄張世永等,探聞得西界地分、名勝、羅默隆橫川一帶賊馬屯聚,尋領兵馬前去掩殺得功,人并推恩。
) 宋河東道築八寨,通道鄜延。
(《長編》五百十四。
按《長編》:七月甲辰,诏陝西、河東嚴戒邊吏,不得以傳聞西人遣使告哀、謝罪,便于邊備懈弛;及進築之際,不過為提防捍禦之計,如緩急小有誤事,帥臣以下當重行黜責。
) 熙河軍入界,殺首領仁多洗忠。
洗忠,仁多保忠弟。
熙河遣硬探人入界。
洗忠挺身鬥,被殺。
夏衆出援,奪其屍而回。
(《長編》五百八十四)遣衆圍南宗堡。
初,西蕃阿裡骨死,其子瞎征殘暴嗜殺,部曲離貳。
洮州安撫使王贍率兵取其地,瞎征衆潰,遂自青唐入降。
大酋心牟欽氈與董氈妻契丹公主、阿裡骨妻夏國公主(即董氈子蔺逋比妻),迎董氈疏族溪巴溫入青唐,立其子攏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