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夏稱天佑民安八年
春正月,宋鄜延軍入界,拒之十裡井,殺順甯寨監押石福。
鄜延副總管王湣率諸将由塞門入界,大首領淩吉訛遇合洪、宥兩監軍兵迎戰不勝,退至十裡井。
福與部将賀文密恃勝來追,帶金環首領數人皆戰死,文密亦重傷,福殁于陣。
(《長編》四百九十四) 二月,宋築興平寨。
(《宋史·哲宗本紀》。
按《長編》:三月壬戌,樞密院言:“去年累降朝旨,令諸路期約,乘西賊未能點集之時,出其不意,前去讨蕩,渡河深入,直搗賊巢。
後來諸路各行進築,未曾同時舉動。
緣西賊去歲不熟,今來春深,正是人饑馬瘦,上下離貳,事力困弱,不能點集。
又諸路進築,各有次第,可以期約,并兵深入,覆賊巢穴之時。
”诏:“呂惠卿、孫覽、章楶、孫路、陸師闵、锺傅詳此,候進築城寨畢日,人馬歇泊,預選統制官、将佐、使臣及分擘隊伍,整齊戰具,計置糧草,乘西賊未能點集之際,相度機會,互相關報。
期約兵馬去至興靈以來破蕩賊巢,務在措置精審,決保萬全,方得舉動,不得輕易敗事。
”時執政議,遂欲合諸路兵取興、靈。
知河東孫覽曰:“興、靈未可取也。
”乃移書二府,具言興、靈非馀力可下,且曰:“興、靈之舉,曩嘗聞馀議于相君矣。
要使陝西不知用兵,而以歲月下之,竊私美至計長策無已。
而今反欲速,何耶?”不聽。
更上書論其事,二府怒覽,尋坐責。
) 犯大定城。
大定屬蘭州與夏國分界處,梁氏兵屯界上,肆行抄掠,聞蘭州知州王舜臣兵出金城關,乃退還。
舜臣追至右廂監軍司地,夏兵返戰不克,帶牌天使數名皆死。
(《長編》四百九十四) 三月,宋築米脂寨成。
(《宋史·哲宗本紀》) 宋築熙河通會關。
(《宋史·哲宗本紀》。
按《長編》:是月辛亥,樞密院言:“泾原經略司奏,被旨差發将兵進築城寨,探得西界點集,在近邊盤泊,慮搗虛深入作過。
已選将分布照管邊面,乞候師還,照管得地分無虞。
許本司量功效大小,比類出寨進築官員、使臣、軍兵奏乞,等第推恩。
”從之。
) 宋師趨靈武,宋将郭成擊破夏人于漫移隘。
至城下,有夏将乘白馬馳突陣前,大将劉昌祚曰:“誰能取此者?”成躍馬,枭其首以去。
(《宋史·郭成傳》)監軍阿燕(一作阿雅蔔)率族降宋。
與其子襄渠及家口人戶約千人。
阿燕老将,多計謀,習邊事,常出兵寇環慶。
自中國取安疆寨,阿燕懼罪,經略使孫路使人谕之曰:“汝失安疆,在汝國所系甚大,汝主欲擒汝而戮之。
乃欲以鼠竊之微勞,贖失地之大罪,蓋已疏矣。
吾若遣人以利害問爾主,汝得生乎?吾度汝可用,欲以為籬落,故未忍也。
汝自計當如何?”因出敕榜示之。
阿燕感,遂内附。
部族聞其降,節次投者共二千七百人,馬、駝、牛、羊四千馀。
宋帝特除阿燕宥州刺史,充環慶路沿邊兼橫山一帶蕃部都巡檢使,賜名“懷明”。
襄渠授三班奉職,賜名“世忠”。
已而蕃部默吹、萌山等,亦從鄜延、泾原路請降。
默吹補内殿崇班,萌山與副兵馬使。
(《長編》四百九十五及四百九個七至九十八) 夏四月,泾原官軍出沒煙峽來攻。
泾原兵三次來襲,羊、馬被掠甚衆。
至是,統制官孫文将九千騎出沒煙峽,直抵屯兵所,斬級、獲孽畜而退。
(《長編》四百九十七至九十八。
按《長編》:是年三月庚申,泾原路經略使章楶言:“歸順部落子都勒、滿登等,稱西賊點集大兵已到沒煙峽口,慮旦暮入寇,難以枝梧,已牒環慶、秦鳳經略使,依先降朝旨策應,乞更賜指揮。
”诏逐路經略司候見泾原路關報,立選将佐人馬前去策應,毋緻缺事。
其馀合牽制路分,亦令照會,仍令泾原路經略司密切審問都勒、滿登等投漢情實聞奏。
又是月乙酉,鄜延奏已差王湣、苗履統制擾耕。
泾原奏進築沒煙前峽,乞秦鳳、環慶兵各萬人,從之。
續令環慶辍騎兵五千,秦鳳三千,仍選精銳,又令秦鳳整龊其戰士及馀丁,以俟熙河會合。
) 大首領嵬名藥默降附于宋。
藥默,幹順疏族,領會州一帶蕃部。
是時由熙河路内歸中國,令補西頭供奉官兼本族巡檢。
(《長編》四百九個八)監軍嵬名濟入鄜延,圍順甯寨。
濟圍順甯,副将張守德以輕兵邀擊。
濟退走長城嶺,至赤羊川被斬十二級,失馬四十匹。
時有降羌潛告師期,守德預為備,故濟不得逞。
(《長編》四百九十八) 蕃部喝強山、訛心(一作額森)奔宋。
二人乃監軍妹勒都逋親随,由泾原入降,俱授左班殿直。
強山言夏國欲以今秋并兵寇一路,不攻城砦,但覓便深入,殺掠人戶。
經略司以聞。
(《長編》五百) 夏五月,呂惠卿帥師,使苗履等敗夏人于大沙堆。
沿邊人戶因官軍連次讨擊,并于大沙堆建栅聚族自保。
時鄜延路以順甯之圍,遣钤轄苗履統諸将出塞,攻夏州。
梁氏恐官兵焚蕩大沙堆蕃族,遣嵬名乞勒、那哆丁(一作威明噶勒、丹嘉納克多淩星)駐兵南面防護。
苗履揮衆奮擊,乞勒等大敗,喪失萬計,退走五十裡。
(《長編》四百九個八) 六月,遣使如遼乞援。
幹順屢次乞援,遼主但牒雄州,令還夏國疆土,不肯發兵。
梁氏乃自為表請之,多怨望語。
遼主不悅,聲言點集人馬應援夏國,仍次境上不出。
(《遼史·道宗本紀》及《西夏書事》。
按《長編》:是年三月,雄州言:“涿州牒稱,為夏國告計會南朝,卻令還複舊所奪疆土城塞。
”诏樞密院定牒本付雄州,回牒啄州。
先是,範镗使北朝,接伴問夏國事,且言夏人數遣使來彼求助,欲祈罷兵。
仍雲要地多為漢家所據,及雲曾移牒,镗答以不知。
是日,進呈涿州牒,诏令以四月中旬回牒,而章惇言未可回牒,尋已之。
) 秋七月,以兵入泾原。
梁氏以中國築沒煙前、後兩峽,控扼天都形勢,于是編攔人馬,出沒隆德寨、九羊谷,又于柽溝段大道掘壕作塹,縱遊騎侵殺邊鋪戍卒。
守将折可适同蕃官慕化,率兵伺懈出擊,方止。
(《長編》四百九十九。
又是月甲子,泾原、河東皆奏:“西賊殺邊鋪戍卒。
”秦鳳陸師闵奏:“近數有西賊出沒,疑其來谂道路,萬一并兵犯塞,無以枝梧。
”诏:移那近裡兵将過為備禦,馀如五日所降條劃施行。
) 掠熙河平西寨,擄熟戶二十馀。
(《長編》五百)宋欲進築天都,取興、靈,不果行。
宋泾原既築沒煙前、後峽城寨,去天都咫尺。
章楶欲乘勢進築,舉興、靈。
知渭州章楶以為未可。
曾布因對三省,為帝言:“邊事累年未了,今泾原已逼天都,勢不可已。
然今秋見西人舉動,即可以知其強弱,若果困敝,有可以滅亡之理,亦須年歲間便為殄滅之計。
若西人未有殄滅之勢,年歲間未可殄滅,亦須随宜收斂,休兵息民,以圖安靜。
今諸路進築城寨,所據羌人地土已多,其勢固已窮蹙,若容其納款,必無不向順。
若分劃疆界在我,則西人亦不敢不聽。
要之,動息皆須在年歲間了當則可。
若一向貪嗜不已,恐所憂不在西戎也。
北狄于寶元中固嘗以兵壓境,為撓我助彼之計,今日安知其不出此?但朝廷經營西夏有涯,彼必有以相撓。
至于青唐,唇齒之勢,亦須觀釁而動,但一方有警,即無以枝梧。
此朝廷安危大計,豈可忽而不慮?若天都進築了當,與西人約以劃河為界,此乃非常之功也。
”章楶曰:“若此措置,則安可便望劃河為界?”布曰:“臣嘗言劃河為界,章楶已大罵,以為非計。
前日臣反複诘難,楶乃以臣言須于年歲之間了當為是。
”楶曰:“曾布言臣欲取興靈,是害心風。
”布曰:“章楶言臣雲西人有滅亡之勢,乃可圖;若未有滅亡之勢,何可強?楶雲若無可取之勢,又不害心風,須要取臣蠢直。
實曾答之雲,平時聞議論,亦有似心風處。
”楶曰:“但得橫山及天都一帶,亦可結絕。
”布曰:“若得橫山、天都,亦非常不世之功也。
朝廷出師常為西人所困者,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七、八程乃至靈州,既無水草,又無人煙,未及見敵,我師已困矣。
西人之來,雖已涉沙碛,乃在其境内,每于橫山聚兵就糧,因以犯塞,稍入吾境,必有所獲,此西人所以常獲利。
今天都、橫山盡為我有,則遂以沙漠為界,彼無聚兵就糧之地,其欲犯塞難矣!此所以為我之利不細,何必舉興州,然後為快哉!”帝及同列莫不然之。
帝屢顧執政曰:“民力已困。
”衆皆曰:“
鄜延副總管王湣率諸将由塞門入界,大首領淩吉訛遇合洪、宥兩監軍兵迎戰不勝,退至十裡井。
福與部将賀文密恃勝來追,帶金環首領數人皆戰死,文密亦重傷,福殁于陣。
(《長編》四百九十四) 二月,宋築興平寨。
(《宋史·哲宗本紀》。
按《長編》:三月壬戌,樞密院言:“去年累降朝旨,令諸路期約,乘西賊未能點集之時,出其不意,前去讨蕩,渡河深入,直搗賊巢。
後來諸路各行進築,未曾同時舉動。
緣西賊去歲不熟,今來春深,正是人饑馬瘦,上下離貳,事力困弱,不能點集。
又諸路進築,各有次第,可以期約,并兵深入,覆賊巢穴之時。
”诏:“呂惠卿、孫覽、章楶、孫路、陸師闵、锺傅詳此,候進築城寨畢日,人馬歇泊,預選統制官、将佐、使臣及分擘隊伍,整齊戰具,計置糧草,乘西賊未能點集之際,相度機會,互相關報。
期約兵馬去至興靈以來破蕩賊巢,務在措置精審,決保萬全,方得舉動,不得輕易敗事。
”時執政議,遂欲合諸路兵取興、靈。
知河東孫覽曰:“興、靈未可取也。
”乃移書二府,具言興、靈非馀力可下,且曰:“興、靈之舉,曩嘗聞馀議于相君矣。
要使陝西不知用兵,而以歲月下之,竊私美至計長策無已。
而今反欲速,何耶?”不聽。
更上書論其事,二府怒覽,尋坐責。
) 犯大定城。
大定屬蘭州與夏國分界處,梁氏兵屯界上,肆行抄掠,聞蘭州知州王舜臣兵出金城關,乃退還。
舜臣追至右廂監軍司地,夏兵返戰不克,帶牌天使數名皆死。
(《長編》四百九十四) 三月,宋築米脂寨成。
(《宋史·哲宗本紀》) 宋築熙河通會關。
(《宋史·哲宗本紀》。
按《長編》:是月辛亥,樞密院言:“泾原經略司奏,被旨差發将兵進築城寨,探得西界點集,在近邊盤泊,慮搗虛深入作過。
已選将分布照管邊面,乞候師還,照管得地分無虞。
許本司量功效大小,比類出寨進築官員、使臣、軍兵奏乞,等第推恩。
”從之。
) 宋師趨靈武,宋将郭成擊破夏人于漫移隘。
至城下,有夏将乘白馬馳突陣前,大将劉昌祚曰:“誰能取此者?”成躍馬,枭其首以去。
(《宋史·郭成傳》)監軍阿燕(一作阿雅蔔)率族降宋。
與其子襄渠及家口人戶約千人。
阿燕老将,多計謀,習邊事,常出兵寇環慶。
自中國取安疆寨,阿燕懼罪,經略使孫路使人谕之曰:“汝失安疆,在汝國所系甚大,汝主欲擒汝而戮之。
乃欲以鼠竊之微勞,贖失地之大罪,蓋已疏矣。
吾若遣人以利害問爾主,汝得生乎?吾度汝可用,欲以為籬落,故未忍也。
汝自計當如何?”因出敕榜示之。
阿燕感,遂内附。
部族聞其降,節次投者共二千七百人,馬、駝、牛、羊四千馀。
宋帝特除阿燕宥州刺史,充環慶路沿邊兼橫山一帶蕃部都巡檢使,賜名“懷明”。
襄渠授三班奉職,賜名“世忠”。
已而蕃部默吹、萌山等,亦從鄜延、泾原路請降。
默吹補内殿崇班,萌山與副兵馬使。
(《長編》四百九十五及四百九個七至九十八) 夏四月,泾原官軍出沒煙峽來攻。
泾原兵三次來襲,羊、馬被掠甚衆。
至是,統制官孫文将九千騎出沒煙峽,直抵屯兵所,斬級、獲孽畜而退。
(《長編》四百九十七至九十八。
按《長編》:是年三月庚申,泾原路經略使章楶言:“歸順部落子都勒、滿登等,稱西賊點集大兵已到沒煙峽口,慮旦暮入寇,難以枝梧,已牒環慶、秦鳳經略使,依先降朝旨策應,乞更賜指揮。
”诏逐路經略司候見泾原路關報,立選将佐人馬前去策應,毋緻缺事。
其馀合牽制路分,亦令照會,仍令泾原路經略司密切審問都勒、滿登等投漢情實聞奏。
又是月乙酉,鄜延奏已差王湣、苗履統制擾耕。
泾原奏進築沒煙前峽,乞秦鳳、環慶兵各萬人,從之。
續令環慶辍騎兵五千,秦鳳三千,仍選精銳,又令秦鳳整龊其戰士及馀丁,以俟熙河會合。
) 大首領嵬名藥默降附于宋。
藥默,幹順疏族,領會州一帶蕃部。
是時由熙河路内歸中國,令補西頭供奉官兼本族巡檢。
(《長編》四百九個八)監軍嵬名濟入鄜延,圍順甯寨。
濟圍順甯,副将張守德以輕兵邀擊。
濟退走長城嶺,至赤羊川被斬十二級,失馬四十匹。
時有降羌潛告師期,守德預為備,故濟不得逞。
(《長編》四百九十八) 蕃部喝強山、訛心(一作額森)奔宋。
二人乃監軍妹勒都逋親随,由泾原入降,俱授左班殿直。
強山言夏國欲以今秋并兵寇一路,不攻城砦,但覓便深入,殺掠人戶。
經略司以聞。
(《長編》五百) 夏五月,呂惠卿帥師,使苗履等敗夏人于大沙堆。
沿邊人戶因官軍連次讨擊,并于大沙堆建栅聚族自保。
時鄜延路以順甯之圍,遣钤轄苗履統諸将出塞,攻夏州。
梁氏恐官兵焚蕩大沙堆蕃族,遣嵬名乞勒、那哆丁(一作威明噶勒、丹嘉納克多淩星)駐兵南面防護。
苗履揮衆奮擊,乞勒等大敗,喪失萬計,退走五十裡。
(《長編》四百九個八) 六月,遣使如遼乞援。
幹順屢次乞援,遼主但牒雄州,令還夏國疆土,不肯發兵。
梁氏乃自為表請之,多怨望語。
遼主不悅,聲言點集人馬應援夏國,仍次境上不出。
(《遼史·道宗本紀》及《西夏書事》。
按《長編》:是年三月,雄州言:“涿州牒稱,為夏國告計會南朝,卻令還複舊所奪疆土城塞。
”诏樞密院定牒本付雄州,回牒啄州。
先是,範镗使北朝,接伴問夏國事,且言夏人數遣使來彼求助,欲祈罷兵。
仍雲要地多為漢家所據,及雲曾移牒,镗答以不知。
是日,進呈涿州牒,诏令以四月中旬回牒,而章惇言未可回牒,尋已之。
) 秋七月,以兵入泾原。
梁氏以中國築沒煙前、後兩峽,控扼天都形勢,于是編攔人馬,出沒隆德寨、九羊谷,又于柽溝段大道掘壕作塹,縱遊騎侵殺邊鋪戍卒。
守将折可适同蕃官慕化,率兵伺懈出擊,方止。
(《長編》四百九十九。
又是月甲子,泾原、河東皆奏:“西賊殺邊鋪戍卒。
”秦鳳陸師闵奏:“近數有西賊出沒,疑其來谂道路,萬一并兵犯塞,無以枝梧。
”诏:移那近裡兵将過為備禦,馀如五日所降條劃施行。
) 掠熙河平西寨,擄熟戶二十馀。
(《長編》五百)宋欲進築天都,取興、靈,不果行。
宋泾原既築沒煙前、後峽城寨,去天都咫尺。
章楶欲乘勢進築,舉興、靈。
知渭州章楶以為未可。
曾布因對三省,為帝言:“邊事累年未了,今泾原已逼天都,勢不可已。
然今秋見西人舉動,即可以知其強弱,若果困敝,有可以滅亡之理,亦須年歲間便為殄滅之計。
若西人未有殄滅之勢,年歲間未可殄滅,亦須随宜收斂,休兵息民,以圖安靜。
今諸路進築城寨,所據羌人地土已多,其勢固已窮蹙,若容其納款,必無不向順。
若分劃疆界在我,則西人亦不敢不聽。
要之,動息皆須在年歲間了當則可。
若一向貪嗜不已,恐所憂不在西戎也。
北狄于寶元中固嘗以兵壓境,為撓我助彼之計,今日安知其不出此?但朝廷經營西夏有涯,彼必有以相撓。
至于青唐,唇齒之勢,亦須觀釁而動,但一方有警,即無以枝梧。
此朝廷安危大計,豈可忽而不慮?若天都進築了當,與西人約以劃河為界,此乃非常之功也。
”章楶曰:“若此措置,則安可便望劃河為界?”布曰:“臣嘗言劃河為界,章楶已大罵,以為非計。
前日臣反複诘難,楶乃以臣言須于年歲之間了當為是。
”楶曰:“曾布言臣欲取興靈,是害心風。
”布曰:“章楶言臣雲西人有滅亡之勢,乃可圖;若未有滅亡之勢,何可強?楶雲若無可取之勢,又不害心風,須要取臣蠢直。
實曾答之雲,平時聞議論,亦有似心風處。
”楶曰:“但得橫山及天都一帶,亦可結絕。
”布曰:“若得橫山、天都,亦非常不世之功也。
朝廷出師常為西人所困者,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七、八程乃至靈州,既無水草,又無人煙,未及見敵,我師已困矣。
西人之來,雖已涉沙碛,乃在其境内,每于橫山聚兵就糧,因以犯塞,稍入吾境,必有所獲,此西人所以常獲利。
今天都、橫山盡為我有,則遂以沙漠為界,彼無聚兵就糧之地,其欲犯塞難矣!此所以為我之利不細,何必舉興州,然後為快哉!”帝及同列莫不然之。
帝屢顧執政曰:“民力已困。
”衆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