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年
春正月,韋州蕃官伯德叛附于宋。
率丁口二百五十。
宋帝授供備庫副使、本族巡檢,賜銀、絹三百。
(《長編》三百五十一)二月,梁乙埋死,子乙逋自為國相。
自乙埋專政,數擾邊。
鄜延經略使趙卨以書言:“何苦與漢為仇,恐所得不能償所失也。
能改之,吾善遇汝。
”遺之戰袍、錦彩。
乙埋亦因酋渠嵬名阿吳輩多反側顧望,懷内顧憂,不複自将窺塞,至是死。
(範百祿《志趙卨墓》雲:“卨既結好乙埋,因複縱間,使微洩其事,國中固疑乙埋不犯漢也,又聞受吾饋,果殺之。
《宋史》因之立傳。
”沈括《筆談》叙乙埋事甚悉,不言被殺,恐《志》未實)。
初,諒祚立梁後,特許乙埋世襲,子乙逋遂自立為相,獨秉國政。
(李氏《長編》雲:“乙通不知于乙埋何如也?”呂大忠《奏議》言:“夏國自梁氏兄弟用事以來,虐用其民,上下怨嗟,皆欲食其肉。
”考沈括《筆談》,諒祚立梁後,以其弟乙埋為家相,許其世襲。
既而乙埋死,子乙逋嗣。
又章楶《奏議》:秉常死,梁乙逋挾其妹梁氏之勢輔立,非嵬名氏之種,潛滋篡奪之計。
則乙逋為乙埋子,秉常妻梁氏為乙逋妹也。
呂氏以為兄弟,誤。
見《西夏書事》。
) 三月,宋帝崩于福甯殿。
皇太子煦即位,是為哲宗。
(《宋史·神宗本紀》)攻葭蘆寨,殺其供奉王英。
自熙甯用兵以來,所失寨地若環慶之安疆,河東之葭蘆、吳堡,鄜延之米脂、義合、浮圖,皆深入本國境界,勢在必争。
秉常日思恢複,又以李憲等兵入界焚掠,遂假複仇為名,縱兵數萬入河東,攻葭蘆寨,寨居山巅,形勢險絕。
英恃險出戰,敗殁。
(《宋史·夏國傳》及《長編》三百五十六。
按《九朝編年備要》,殺王英在元豐五年五月。
) 梁乙逋犯蘭州,宋軍襲陵井啰城(今作掄井羅噶爾),破之。
乙逋既執政,遣兵三萬屯蘭州界上,将俟中國怠,襲之。
宣州觀察使李憲選精兵萬馀,令将王文郁由瑞博坡(今作瑞巴普)渡河,圍陵井啰城,克之,斬五百級,獲器械、馬駝八萬馀。
(《長編》三百五十三) 宥州監軍拽厥嵬名宿兵賀蘭原,與知慶州趙卨戰,被擒。
嵬名,夏驸馬,為宥州正監軍,宿兵賀蘭原,四出俶擾,恃勝不設備。
卨遣将李照甫、耿端彥、蕃官歸仁分兵三路襲之。
卨與端彥計曰:“賀蘭險要,過嶺即沙碛,使敵入平夏,無由破之。
”乃别遣三蕃官,各率輕騎五百,由間道邀截歸路,端彥等引大兵直抵賀羅子,嵬名率萬騎迎敵,戰敗,果趨平複。
伏發,嵬名被擒,亡失戰馬、牛、羊三萬馀。
(《宋史·趙卨傳》及《長編》三百五十四) 夏四月,宋知太原呂惠卿遣步騎二萬襲夏人于聚星泊,破六寨,斬首六百級。
宋帝即位,敕疆吏勿侵擾外界,惠卿不奉诏。
(《宋史·哲宗本紀》及《呂惠卿傳》。
按《呂惠卿家傳》雲:“初,惠卿至河東,管勾麟府路軍馬公事燕夏屢乞以兵入界讨蕩,為倏往忽來之計,使賊不得安居。
惠卿使諸将會議,皆以為夏人屢遭掩擊,族帳遠徒而斥候嚴警,間諜莫如其詳,淺攻無利,深入可慮。
惠卿以為然,遂令諸将分地弛守備、務耕牧,以疑賊計。
八年四月,朝廷以國恤敵謀入寇,诏惠卿出師。
先之,惠卿諜知屯聚所在,遣将邢佐臣、折克行、訾虎以蕃漢步騎二萬二千出左廂,至聚星泊、滿朗嘉伊、克羅朗三角等處,破賊六寨,斬首六百馀級,幾首領十三人,獲銅印十四顆,駱駝、牛、馬以萬計,追奔數十裡,振旅而歸。
”見《長編》三百五十四。
) 蕃部伊實鄉道入西界,殺副監軍等首級。
鄜延經略司以聞,宋帝诏與下班殿侍。
(《長編》三百五十四)宋遣使以神宗遺留物來賜。
樞密院言:“舊例,合差官押賜遺留夏國主銀器一千五百兩、絹一千五百匹。
”诏如故事,仍令學士降遺诏。
(《宋史·夏國傳》及《長編》三百五十七) 六月,遣兵攻肅遠寨。
秉常以嵬名被擒,用兵數敗,心懷恐懼。
會宋神宗崩,潛使減龐族人馬入延安路攻肅遠寨。
蕃官慕化與第二将戴宗扼要害力拒,乃退。
(《長編》三百五十七) 秋七月,遣丁拿嵬名谟铎、副使呂則陳聿精等如宋奠慰。
宋帝令夏使見辭儀制依嘉祐八年:進慰表于皇儀殿門外,退赴紫宸殿門,賜帛。
朝辭,詣垂拱殿。
後屢遣使至宋,宋帝訪呂大防以待遇之計,大防言:“夏本無能為,然屢遣使而不布誠款者,蓋料我急于議和耳。
今
率丁口二百五十。
宋帝授供備庫副使、本族巡檢,賜銀、絹三百。
(《長編》三百五十一)二月,梁乙埋死,子乙逋自為國相。
自乙埋專政,數擾邊。
鄜延經略使趙卨以書言:“何苦與漢為仇,恐所得不能償所失也。
能改之,吾善遇汝。
”遺之戰袍、錦彩。
乙埋亦因酋渠嵬名阿吳輩多反側顧望,懷内顧憂,不複自将窺塞,至是死。
(範百祿《志趙卨墓》雲:“卨既結好乙埋,因複縱間,使微洩其事,國中固疑乙埋不犯漢也,又聞受吾饋,果殺之。
《宋史》因之立傳。
”沈括《筆談》叙乙埋事甚悉,不言被殺,恐《志》未實)。
初,諒祚立梁後,特許乙埋世襲,子乙逋遂自立為相,獨秉國政。
(李氏《長編》雲:“乙通不知于乙埋何如也?”呂大忠《奏議》言:“夏國自梁氏兄弟用事以來,虐用其民,上下怨嗟,皆欲食其肉。
”考沈括《筆談》,諒祚立梁後,以其弟乙埋為家相,許其世襲。
既而乙埋死,子乙逋嗣。
又章楶《奏議》:秉常死,梁乙逋挾其妹梁氏之勢輔立,非嵬名氏之種,潛滋篡奪之計。
則乙逋為乙埋子,秉常妻梁氏為乙逋妹也。
呂氏以為兄弟,誤。
見《西夏書事》。
) 三月,宋帝崩于福甯殿。
皇太子煦即位,是為哲宗。
(《宋史·神宗本紀》)攻葭蘆寨,殺其供奉王英。
自熙甯用兵以來,所失寨地若環慶之安疆,河東之葭蘆、吳堡,鄜延之米脂、義合、浮圖,皆深入本國境界,勢在必争。
秉常日思恢複,又以李憲等兵入界焚掠,遂假複仇為名,縱兵數萬入河東,攻葭蘆寨,寨居山巅,形勢險絕。
英恃險出戰,敗殁。
(《宋史·夏國傳》及《長編》三百五十六。
按《九朝編年備要》,殺王英在元豐五年五月。
) 梁乙逋犯蘭州,宋軍襲陵井啰城(今作掄井羅噶爾),破之。
乙逋既執政,遣兵三萬屯蘭州界上,将俟中國怠,襲之。
宣州觀察使李憲選精兵萬馀,令将王文郁由瑞博坡(今作瑞巴普)渡河,圍陵井啰城,克之,斬五百級,獲器械、馬駝八萬馀。
(《長編》三百五十三) 宥州監軍拽厥嵬名宿兵賀蘭原,與知慶州趙卨戰,被擒。
嵬名,夏驸馬,為宥州正監軍,宿兵賀蘭原,四出俶擾,恃勝不設備。
卨遣将李照甫、耿端彥、蕃官歸仁分兵三路襲之。
卨與端彥計曰:“賀蘭險要,過嶺即沙碛,使敵入平夏,無由破之。
”乃别遣三蕃官,各率輕騎五百,由間道邀截歸路,端彥等引大兵直抵賀羅子,嵬名率萬騎迎敵,戰敗,果趨平複。
伏發,嵬名被擒,亡失戰馬、牛、羊三萬馀。
(《宋史·趙卨傳》及《長編》三百五十四) 夏四月,宋知太原呂惠卿遣步騎二萬襲夏人于聚星泊,破六寨,斬首六百級。
宋帝即位,敕疆吏勿侵擾外界,惠卿不奉诏。
(《宋史·哲宗本紀》及《呂惠卿傳》。
按《呂惠卿家傳》雲:“初,惠卿至河東,管勾麟府路軍馬公事燕夏屢乞以兵入界讨蕩,為倏往忽來之計,使賊不得安居。
惠卿使諸将會議,皆以為夏人屢遭掩擊,族帳遠徒而斥候嚴警,間諜莫如其詳,淺攻無利,深入可慮。
惠卿以為然,遂令諸将分地弛守備、務耕牧,以疑賊計。
八年四月,朝廷以國恤敵謀入寇,诏惠卿出師。
先之,惠卿諜知屯聚所在,遣将邢佐臣、折克行、訾虎以蕃漢步騎二萬二千出左廂,至聚星泊、滿朗嘉伊、克羅朗三角等處,破賊六寨,斬首六百馀級,幾首領十三人,獲銅印十四顆,駱駝、牛、馬以萬計,追奔數十裡,振旅而歸。
”見《長編》三百五十四。
) 蕃部伊實鄉道入西界,殺副監軍等首級。
鄜延經略司以聞,宋帝诏與下班殿侍。
(《長編》三百五十四)宋遣使以神宗遺留物來賜。
樞密院言:“舊例,合差官押賜遺留夏國主銀器一千五百兩、絹一千五百匹。
”诏如故事,仍令學士降遺诏。
(《宋史·夏國傳》及《長編》三百五十七) 六月,遣兵攻肅遠寨。
秉常以嵬名被擒,用兵數敗,心懷恐懼。
會宋神宗崩,潛使減龐族人馬入延安路攻肅遠寨。
蕃官慕化與第二将戴宗扼要害力拒,乃退。
(《長編》三百五十七) 秋七月,遣丁拿嵬名谟铎、副使呂則陳聿精等如宋奠慰。
宋帝令夏使見辭儀制依嘉祐八年:進慰表于皇儀殿門外,退赴紫宸殿門,賜帛。
朝辭,詣垂拱殿。
後屢遣使至宋,宋帝訪呂大防以待遇之計,大防言:“夏本無能為,然屢遣使而不布誠款者,蓋料我急于議和耳。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