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西夏稱大安八年 梁氏與仁多族分據東、西廂兵馬。

     秉常被囚,人心離貳。

    國母梁氏之族與仁多族分據東、西廂兵馬,勢力相敵,疑阻日深,侵宋之謀,自此漸止矣。

    (《栾城集·論西事狀》)春正月,上書于遼,求與宋和。

     梁氏欲與宋和,恐宋不答,乃上書于遼,請探宋帝意。

    遼旋贻書于宋雲:“夏國來稱,宋兵起無名,不測事端。

    ”宋帝報以“夏國主受宋封爵,昨邊臣言,秉常見為母黨囚辱,比令移問事端,同惡不報。

    既又引兵數萬,侵犯我邊界,義當有征。

    今彼以屢遭敗衄,故遣使詭情陳露,意在間貳,想彼必以悉察。

    ”梁氏聞此,遂不遣使至宋。

    (《宋史·夏國傳》) 宋再議西讨,以熙河經制李憲為泾原、熙河、蘭會經略安撫制置使,知蘭州李浩權安撫副使。

     宋帝既釋憲弗誅,憲複上再舉之策,兼陳進築五利,将從之。

    會李舜舉入奏,具陳師老民困狀,乃罷兵,趣憲赴阙。

    已而再議西讨,道賜憲銀、帛四千,以為經略安撫制置使,給衛三百,進景福殿使、武信軍留後,使複還熙河,仍兼秦鳳軍馬。

    (《宋史·神宗本紀》及《李憲傳》) 修南牟城。

     南牟倚天都山、葫蘆河形勝,自李憲殘破,宮殿皆毀,蕃部族帳遷徙無依。

    梁氏使乙埋修複之,近天都創立七堡,量兵為守。

    已,聞秦鳳副總管張守約引兵出塞,乃撤役還。

    (《宋史·張守約傳》及《西夏書事》) 二月,以所獲宋将張天一,遣使獻于遼。

    (《遼史·道宗本紀》)掠宋定西城。

     定西即夏西市城,宋帝賜名,屬蘭州。

    梁氏令衙頭首領縱人馬入界,掠商人及戍卒。

    熙河經略安撫司以聞,宋帝诏李憲:“羌人之性,畏強淩弱。

    若不令守将相度機便,卻往酬殺,将為憚怯,啟侮不已,則賊計得逞,道路愈緻艱虞。

    可速與指揮。

    ”又诏陝西諸路經略司:“嚴誡城守,遇有西人入犯,密伺賊馬所在,悉行讨戮,毋為輕易緻落奸便。

    ”(《長編》三百二十三) 屯兵宥州,謀援山界降戶。

     中國五路兵入界,蕃部降者不下數萬帳,所失義合、吳堡、塞門、浮圖諸寨,并據橫山界分。

    梁氏悉放降部家屬入内地,使煽惑之。

    又于宥州屯兵數萬,謀入塞門、保安軍界接應。

    諜者以告,宋帝诏沈括于元管新附屬羌中多方羁察,勿令疏逸,于是降人不敢動。

    (《長編》三百二十三) 禹臧花麻請投附于宋,不果。

     初,花麻棄西市城入興州,以觇兵勢。

    已,五路兵還,花麻不能内達。

    久之,遣使送蕃字文,自陳情款,期于三月辛卯由堅博坡投附,請中國發兵接應。

    宋帝令李憲經劃之。

    會以三月四日孫晞渡河被獲,遂不果。

    (《長編》三百二十四) 遣兵襲西蕃,不果行。

     梁氏見董氈不肯與和,起兵将襲之。

    董氈知其謀,遣使以蕃字文告中國曰:“夏人通好,前經拒絕,已訓練甲兵,俟從進讨。

    ”宋帝诏苗授、李憲等,師行有期,即預以告。

    梁氏懼而止。

    (《長編》三百二十四) 三月,截歸漢蕃落于黃河渡,殺蘭州供奉官孫晞。

     黃河北有馬淩(一作嘛)親家翁努蔔密桑(一作移親哩那沒桑)一家十五口,約内投。

    新順部落馬淩等言于知蘭州李浩,乞發船取接。

    浩差孫晞應之。

    夏人計誘晞過河,殺之水中,并執馬淩兵士十馀人。

    (《長編》三百二十四及三百二十七) 與宋鄜延副總管曲珍戰于金湯,敗績。

     初,宋軍還自五原。

    夏人以宋師既老,乃保金湯,以窺鄜州。

    沈括使珍将步騎二萬,治師于東川,言欲襲葭蘆,出鄜延東道,夏人悉衆備東方,師行數裡,反旆而西,三日至金湯,拔之,斬首千五百級,俘宥州觀察使,格衆數千人而還。

    (《宋史·神宗本紀》及《長編》三百二十五) 襲荒堆三泉。

     宋鄜延之兵與戰具,悉為保安、啰兀二将所分據。

    自延州龍安以北,諸寨無屯備,延安帥趙卨患之,權管勾機宜文字遊師雄為謀,發義勇以守,且聚石于城上以待寇。

    夏人聞其有備,乃引兵入麟州,襲荒堆三泉而歸。

    (張舜民《畫墁集·遊公墓志銘》) 侵宋延安。

     宋将種誼知鄜州,夏人犯延安,宋帥以誼統軍禦之。

    夏人聞誼至,皆潰去。

    延人謂得誼勝精兵二十萬。

    (《宋史·種誼傳》)複因遼人請和于董氈。

     梁氏慮西蕃與中國合,累使請和,不獲。

    邀遼國使者同至青唐說之。

    董氈以荷宋厚恩,義不敢負辭。

    (《長編》三百二十五)夏四月,宋取葭蘆寨。

     曲珍既拔金湯,乃移軍讨葭蘆,以綏德兵來擊,夏兵塞明堂川以拒珍。

    沈括陰遣别将李儀自河東客台津,夜絕河以襲葭蘆,河東将訾虎率麟、豐之甲會之,夏兵回救葭蘆,還,得地二百裡,控弦四千人,以守河梁。

    (《宋史·神宗本紀》及《長編》三百二十五) 礓砟寨蕃官香都舉寨附宋。

     梁氏遣人追礓砟寨兵三千馀人入衛,香都乘戍卒單弱,盡焚本寨樓橹,與妻屈名舉寨内附。

    環慶經略司令副将傅谏收其地,遣兵戍之。

    (《長編》三百十九) 五月,宋遣給事中徐禧治鄜延邊事。

    (《宋史·神宗本紀》) 六月,都統軍嵬名妹精嵬(一作威明墨沁威)、副統軍訛勃遇(一作阿布雅)掠宋淮安鎮,敗死。

     梁氏自三月中點集河内、西涼府、啰龐嶺及甘、肅、瓜、沙州民,十人發九,齊赴興州,議大舉。

    令妹精嵬、訛勃遇将兵數萬入環慶,掠淮安鎮。

    蕃官訛臍(一作阿齊)偵知以報,守将張守約合諸路兵掩擊,兩人戰敗,皆死,酋首沒者三十八人,失鋼印及兵符、軍書、器械無算。

    (《宋史·神宗本紀》及《長編》三百二十六至二十七。

    按《張守約墓銘》:西賊犯淮安寨,守約出他道,斬二統軍、蕃兵四十六級,生擒八人,發兵符契二,甲馬六個四,銅印六,即此役也,見《長編》小注。

    ) 遣使貢于遼。

    (《遼史·道宗本紀》)諜者策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