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八月,宋禁陝西和市,仍诏定新立封堠裡數。

     知并州龐籍言:“經略司已令殿中丞孫兆議定橫陽河為府州界,然後三分,許一分與夏國,若不聽即絕之。

    請嚴禁陝西和市。

    ”初,西人侵耕屈野河西地,籍謂非絕其互市則内侵不已。

    且聞出沒藏訛龐之謀,若互市不通,其國必歸罪訛龐,年歲間然後可與計議。

    宋帝從之仍诏定新立封堠裡數,繪圖以聞。

    (《長編》一百八十六及《宋史·食貨志》。

    按《長編》注:三分許一,蓋當時夏人侵界六十裡,隻令退四十裡也。

    ) 冬十一月,宋禁絕河東私市。

     宋自法禁日弛,夏入與邊民竊相貿易,日夕公行。

    故雖無歲遺之物,互市之利,猶可枝梧。

    訛龐不肯立屈野河界,經略使以聞。

    宋帝下诏:“西人如驅牛、馬于沿邊私籴民谷,令所在禁絕之。

    ”時有夏人與熟戶犯禁,龐籍獲之,即斬于犯所,于是兩界凜然。

    (《長編》一百九十一及司馬光《論西夏劄子》) 十二月,遣兵襲鄜延。

     訛龐自忽裡堆之勝,恐中國聲讨,日事點集,遣衆萬馀犯鄜延境。

    時提點刑獄陳安石攝帥事,預饬邊民戒嚴。

    兵至,無所獲而還。

    (《宋史·陳安石傳》) 遣使如宋進奉賀正馬、駝。

    (《西夏紀事本末》) 西夏稱奲都二年 春正月,契丹太皇太後崩,遣使來報哀。

    (《遼史·道宗本紀》) 夏五月,遣使如契丹會葬。

    (《遼史·道宗本紀》,按《西夏外紀》作四月) 吐蕃捺羅部阿作(《長編》作納克壘阿匝爾)等叛唃厮啰來降,遂遣兵攻唃厮啰,敗績。

     被擄酋豪六人,橐駝、戰馬頗衆。

    隴逋、公立、馬頗(《長編》作隆博、哩恭、瑪頗克)三大族亦叛降唃厮啰,會契丹遣使送女妻其少子董氈,乃罷兵歸。

    (《宋史·吐蕃傳》) 秋九月,宋诏河東經略使:西人議府州橫陽河界,恐麟州勢孤絕,其相度利害以聞。

    (《長編》一百八十八)表宋,乞贖《大藏經》。

     诏曰:“诏夏國主,省所奏伏為新建精藍(按《佛祖統紀》作國内新建伽藍),載請贖《大藏經》帙、簽牌等,其常例馬七十匹充印造工直,俟來年冬賀嘉祐四年正旦使次附進,至時乞給賜藏經事具悉。

    封奏聿來,秘文為請,惟覺雄之演說,推善利于無窮。

    嘉乃純誠,果于笃信,所宜開允,當體眷懷。

    所載請贖《大藏經》帙、簽牌等,已令印造,候嘉祐四年正旦進奉人到阙,至時給付。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春寒,比平安好否?書指不多及。

    ”(《歐陽文忠集》) 西夏稱奲都三年夏五月,訛龐據屈野河。

     麟、府西南接銀州,西北接夏州。

    慶曆中,元昊納款,知麟外門長繼勳奉诏定界,至而文案無存。

    訪之州人都巡檢使王吉,吉言:“繼遷未叛時,麟州之境,西至俄枝、盤堆及甯西峰,距屈野河皆百馀裡。

    西南至雙烽橋、杏子平、彌勒、長幹、鹽坑等,距屈野河皆七十馀裡。

    鹹平五年,繼遷圍麟州,陷濁輪寨。

    大中祥符二年,始置橫陽、神堂、銀城三寨,皆在屈野河東,使蕃、漢義軍分番守之。

    又使寨将與緣邊酋長分定疆境。

    橫陽寨西至故俄枝堆四十裡,州城西至大橫水六十裡,西南至浪爽平五十裡。

    神堂寨西至伺候峰三十五裡,西南至赤犍谷掌四十裡,次南至野狸塢三十裡。

    銀城寨西至榆平嶺四十裡,西南至清水谷掌五十裡,次南至洪崖塢四十裡,次南至道光谷、中嶺六十裡。

    于是,繼勳等據此分定界至,遂以為例。

    訛龐雖東向侵耕,猶馀二十裡為閑田。

    及斷道塢戰勝,無複顧忌,妄指屈野河中央為界,遣兵沿河屯駐,白晝迫逐漢人,夜則過河剽竊,見邏者辄逸還。

    且于銀城以南至神木堡,或十裡、或五七裡外,悉令部民侵種不已。

    (《長編》一百八十五) 秋八月,沒藏訛龐殺六宅使高懷正、毛維昌。

     諒祚以二人妻乳哺功,賞赉甚厚。

    二人恃其寵,時與國事,或采民間利弊聞。

    訛龐心惡之。

    會高懷正以貸國人銀,毛惟昌竊衣元昊盤龍服,事覺,訛龐誅其全家。

    諒祚止之,不可。

    (《長編》一百六十二) 冬十月,契丹約西蕃兵取涼州,不果。

     契丹既與唃厮啰通姻,數遣使由回鹘路至河湟,約唃厮啰舉兵攻夏國,欲徙董氈居涼州,與之相近。

    訛龐聞之,增兵備河西。

    會厮啰以道遠兵難合,乃止。

    (《長編》一百八十八) 十二月,遣使如宋,進奉賀正馬、駝。

     宋賜夏國主诏曰:“王正首歲,皇曆頒春。

    眷惟繼世之忠,先效守藩之職。

    勤修時貢,來旅明庭。

    言念傾輸,良深歎獎。

    ”(《西夏紀事未末》) 西夏稱祐都四年上書于宋,請去蕃禮從漢儀。

    (《宋史·夏國傳》)夏五月,保安軍牒索叛蕃胡守中,執還之。

     守忠為保安蕃官,邊吏失于撫綏,走投夏國。

    中國索之急,執還伏誅。

    (《長編》一百九十二)秋七月,訛龐遣使河東議界至。

     夏國所産羊、馬、氈毯,用之不盡,必以其馀與他國交易。

    而三面戎狄,鬻之不售,故中國和市不能不通。

    自河東禁絕私市,官民胥怨。

    訛龐乃遣使至麟、府,請退河西田二十裡還中國,願通和市。

    經略使梁适不從。

    (《西夏書事》) 冬十月,國中鹽市絕。

     河東私市雖絕,然因河西解鹽價高,商販青鹽往來如織,國中猶恃為利。

    宋帝使薛向為轉運使,平解鹽價,商民不複冒禁私販,于是青鹽利亦絕。

    (《長編》一百九十二) 十一月,訛龐掠鄜延。

     訛龐因财用日乏,遣人于鄜延沿邊德靖等十堡寨開墾生地,剽掠人畜。

    戍兵捍之,不止。

    (《長編》一百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