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西夏稱群都五年 諒祚殺訛龐,遂親政。

     諒祚益長而驕,心忌訛龐專,且通訛龐之子妻梁氏,訛龐患之。

    梁氏密告訛龐将叛。

    又有漫咩者,其官高于訛龐,然勢力反出其下,于是亦惡訛龐。

    諒祚乃與漫咩等舉兵誅訛龐,滅其族,并殺其妻沒藏氏,而以梁氏忠于己,因以為妻。

    諒祚性狂侻無常,好為亂,時過酋豪大家,辄私其婦女,酋豪多怨。

    納叛人景詢,親而用之,以為樞密使。

    至是,始親政。

    (《宋史·夏國傳》及《夢溪筆談》、《東原錄》) 以弟乞埋為家相。

    (《夢溪筆談》)始與宋定疆界。

     初,宋遣李思道、孫兆來議疆事,皆不合。

    至是,太原府代州钤轄蘇安靜與夏國呂甯拽浪撩黎(《續通志》作壘甯伊朗羅壘)議定:府州自喀沁郭特、默隆莊、沙威牌、橫陽河東西一帶,築堠九;自沙威旁順橫陽河東岸,西界步軍照望鋪間,築堠十二;自橫陽河西以南直滿濟彭,築堠六;自滿濟彭西南直麟州界伊濟軍營,築堠三;自伊濟軍營南至大橫水、竹枝谷、伺候峰、赤犍谷、章愛哩烏西界步軍照望鋪相望,築堠十二。

     其榆平嶺、清水谷頭有西界沙阿寨二:從北阿密善正寨一,次南瑪克密策寨一,各距榆平嶺四裡;其大科蔔遵有西界沙阿寨四:從北鄂特彭裕勒星寨一,次南威約蔔寨一,次南瑪克密策多寨一,次南瑪克密約葉寨一,各距大科蔔遵五裡;其紅崖塢有西界沙阿寨三:從北綱裕勒愛寨一,距紅崖塢二裡,次南阿密沁布寨二,各距紅崖塢一裡;其都綱都格有西界沙阿寨二:并系阿密沁布寨,在都綱都格上。

    其十一寨并存之如故。

    寨東西四裡,各有西界步軍照望鋪,亦築堠十二。

     約自今西界人戶,毋得過所築堠東耕種。

    其在豐州外漢寨及府州界蕃戶舊沙阿寨,并複修完。

    府州沿邊舊沙阿寨三十三,更不創修。

    麟州界人戶,更不耕屈野河西田。

    其麟、府州不耕之地,亦許兩界人戶就近樵牧,不得插立稍圈,起蓋庵屋,違者并捉搦赴官及勒住和市。

    兩界巡捉人員,各毋得帶衣甲器械,過三十人騎。

    拽浪撩黎還,諒祚遂聽命。

    (《長編》一百九十三) 夏四月,宋臣趙扌卞論延帥程戡縱夏酋入境。

     初,夏國每年進奉乾元節,差使、副各一員,今歲改更舊例,罷去副使,獨遣酋長二員。

    入境之初,程戡不能止遏,趙扌卞以戡昧于折沖,緻西人無畏憚,輕窺中國,浸長貪心,奏請罷戡職,别選有威名臣僚鎮撫,使邊方知勸,令銀、夏畏威。

    (《趙清獻集》) 六月,靈、夏二州大水。

     黃河環繞靈州,其古渠五:一秦家渠、一漢伯渠,一艾山渠,一七級渠,一特進渠,與夏州漢源、唐梁兩渠毗接,馀支渠數十,相與蓄洩河水。

    又有賀蘭、長樂、铎落諸山,為之堤障,向無水患。

    是時,七級渠泛溢,靈、夏間廬舍、居民漂沒甚衆。

    (《西夏書事》) 冬十一月,宋诏用漢衣冠。

     諒祚上書,自言慕漢衣冠,明年當以此迎使者。

    宋帝诏曰:“诏夏國主,省所奏昨因宥州申覆,稱迎接朝廷使命,館宇隘陋,軒檻阽危,傥不重修,誠為慢易。

    于是鸠集材用,革故鼎新。

    來年七月生日,用蕃禮館接使命;十月仲冬,用漢儀迎接,事具悉。

    使傳之馳,為規國久。

    候亭之陋,能饬而新。

    既肩世服之忠,又樂邦儀之慕。

    忽披來牍,具體乃誠。

    如用漢儀,隻依昨來張宗義所行儀式次第,馀并依誓诏。

    ”(《宋史·仁宗本紀》、《夏國傳》及《西夏紀事本末》) 十二月,宋複豐州。

     初,豐州蕃族甚衆,有永安、來遠、保甯三寨,皆以蕃族守之。

    慶曆初,元昊攻陷州城及三寨,蕃族盡為所虜,掃地無遺。

    州城之中,但有邱墟瓦礫,環城數十裡皆草莽林麓而已,夏人棄而不有,宋人複建以為州,司馬光言:“若建以為州,則須設寨備、置官吏、廣屯兵馬,多積刍糧,皆應調發内地之民以奉之,勞費甚大,此所謂徇虛名而受實弊也。

    ”(《長編》一百九十五) 西夏稱奲都六年 春正月,遣大首領祖儒嵬名聿正、副首領樞銘靳允中如宋,進奉賀正馬、駝。

     宋賜诏曰:“诏夏國主,省所差人進奉賀正旦馬、駝共一百頭匹事具悉。

    春元應律,王朝班常。

    載惟藩守之虔,爰任風宜之貢。

    有堅勤節,良厚褒懷。

    今回賜銀、絹、茶等,具如别幅,至可領也。

    其差來人所賜物色,亦具賜目。

    ”祖儒、樞銘者,乃西夏之官稱。

    大者姓嵬名,名聿正。

    其所貿易約八萬貫,安息香至金精石之類以估價賤,卻将回。

    其馀硇砂、琥珀、甘草之類,雖賤亦售。

    盡置羅帛之舊,價例太高,皆由所管内臣并行人擡壓價例,虧損遠人。

    其人至賀聖節,即不帶安息香之類來,隻及六萬貫。

    (《東原錄》及《西夏紀事本末》) 更諸軍名。

     改西壽監軍司為保泰軍;石州監軍司為靜塞軍;韋州監軍司為祥軍;左廂監軍司為神勇軍。

    (《宋史·夏國傳》。

    按西壽,《長編》作西市。

    保泰,畢沅《續通鑒》作保秦。

    石州靜塞軍,《宋史·本傳》又作韋州靜塞。

    韋州祥祐軍,《宋史·本傳》又作石州祥祐。

    《宋史》既與《長編》不合,而《宋史》又自前後互異,未知孰是。

    ) 夏四月,進馬于宋,求賜書。

     表求太宗禦制詩草、隸書石本,且進馬五十匹,求《九經》、《唐吏》、《冊府元龜》及宋正至朝賀儀。

    宋帝诏賜《九經》,還所獻馬。

    (《宋史·仁宗本紀》及《夏國傳》) 表宋,乞贖《大藏經》。

     诏曰:“诏夏國主,省所奏請贖佛經《大藏》簽牌、經帖等,欲乞特降睿旨,印造靈文,以俟至時幸垂給賜,所有舊例紙、墨、工直馬七十匹,續具進止以聞,事具悉。

    大雄流教,善利無方。

    信士笃緣,群迷釋趣。

    喜觀心于法境,願繹理于秘文。

    載省控陳,所宜開允。

    其請贖經文,已指揮印經院印造,候嘉祐十一年正旦進奉人到阙給付。

    ”(《西夏紀事本未》) 奉表入宋,請尚主。

    诏答以昔嘗賜姓,不許。

    (《長編》一百九十六)又乞買物件于宋,許之。

     賜诏曰:“诏夏國主,省所奏買幞頭、帽子并紅鞓腰帶及紅鞓襯等物件,乞從今後凡有買賣,特降指揮,無令艱阻以聞事具悉。

    善纂前修,逖守西土。

    通奏函于信介,易服用于上都。

    體乃馳誠,勤于向化。

    特從開允,用洽卷私。

    已令管勾都亭西驿所,依例收買應付。

    ”諒祚得诏,乃出狂言,欲與中國相敵及要熟戶。

    (《西夏紀事本末》。

    按孔氏《談苑》:蘇渙郎中押伴夏人,雲賣銀五千兩,買樂人幞頭四百枚,薰衣番、龍腦、朱砂幾數百兩,及買绫為壁衣。

    ) 秋七月,舉兵擊董氈,不勝,築堡于古渭州之側而還。

     先是,契丹以女妻董氈,與之共圖夏國。

    諒祚與戰,屢為所敗。

    及是,諒祚舉兵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