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耶律仁先力谏,乃還。

    (《遼史》蕭惠、耶律仁先傳) 冬十月,契丹北道行軍都統耶律敵魯古與夏人戰于賀蘭山,獲李元昊妻。

     敵魯古率阻蔔諸軍,由北路趨涼州,至賀蘭山,獲元昊妻及其官僚家屬。

    遇夏人三千來戰,殪之。

    烏占敵烈部詳穩蕭慈氏奴(一作慈實努)中流矢,與南克耶律斡裡俱死焉。

    慈氏奴,蕭惠子也。

    (《遼史·興宗本紀》及《慈氏奴傳》。

    按《長編》:契丹使殿前副檢點耶律益、彰德節度趙柬之告宋,言三路兵伐夏;契丹主出中路大捷;北路兵至西涼府,獲羊百萬、駝二十萬、牛五百,俘老幼甚衆;惟南路小失利。

    而宋之邊奏,皆以為遼主濟河不遇敵,無水草,馬多死,耶律貫甯大敗于獅子口,惟劉五常獲陝西所陷屬戶羌二十馀人而已,與《遼史》諸傳異。

    又按《西夏書事》作獲國主母沒移氏。

    ) 西夏稱天祐垂聖元年 春正月,契丹遣使來問罪。

    (《遼史·興宗本紀》) 二月,遣将窪普、猥貨、乙靈紀等,率兵攻契丹金肅城,南面林牙耶律高家奴等破之。

    窪普被創,遁去。

    殺猥貨、乙靈紀等。

    (《遼史·興宗本紀》) 三月,以戰敗契丹,獻捷于宋。

    保安軍以誓诏無泛遣人例,拒不納。

    (《長編》一百六十八)與契丹殿前都點檢蕭疊裡得戰于三角川,敗績。

     斬侯者八人,擒觀察使。

    (《遼史·興宗本紀》及《蕭疊裡得傳》。

    按《西夏書事》,觀察使作訛都移。

    ) 是月,契丹命西南招讨使蕭蒲奴、北院大王宜新、林牙蕭撒抹得等率師來伐。

    以行宮都部署别古得監戰,複遣同知北院樞密使蕭革按軍邊城,以為聲援。

    (《遼史·興宗本紀》) 夏四月,契丹西南招讨使蕭蒲奴等入夏境,不與敵遇,縱軍俘掠而還。

    (《遼史·興宗本紀》)五月,契丹兵圍興慶府,大掠。

     林牙蕭奪剌至去歲蕭惠敗績之地,獲夏偵候者,知人煙聚落多國人陷沒而不能還者,盡俘以歸。

    (《遼史·蕭奪剌傳》)窪普降于契丹。

     初,窪普兵敗,訛龐欲誅之,沒藏氏使練兵賀蘭山,以責後效。

    及契丹兵深入,懼誅,率所部降。

    (《遼史·興宗本紀》及《西夏書事》)六月,契丹破攤糧城。

     城在賀蘭山西北,國中儲糧處。

    契丹兵攻破之,盡發廪積而還。

    (《長編》一百六十八) 秋九月,侵契丹邊。

    敵魯古遣六院軍将海裡擊敗之。

    (《遼史·興宗本紀》)冬十月,契丹主還,遣使請平,不許。

     諒詐母遣使,乞依舊稱藩。

    使還,契丹主诏谕:“别遣信臣詣阙,當徐圖之。

    ”(《遼史·興宗本紀》) 十二月,諒祚遣使上表于契丹,乞依舊稱臣如母訓。

    (《遼史·興宗本紀》及《西夏外紀》) 西夏稱天祐垂聖二年 春二月,契丹來索黨項降戶。

     元昊時,納黨項降戶數千。

    河曲之役,請率諸部待罪。

    後因戰勝不遣。

    至是,契丹遣北院都監蕭友括來索,沒藏氏不與。

    (《遼史·興宗本紀》)夏四月,契丹使還,表請代黨項進獻。

     沒藏氏既留降戶不遣,蕭友括還,恐契丹诘責,奉表乞代黨項權獻馬、駝、牛、羊等物,契丹主許之。

    (《遼史·興宗本紀》) 遣使如契丹,求唐隆鎮及乞罷所建城邑,契丹主不許。

    (《遼史·興宗本紀》) 六月,契丹安置元昊妻于蘇州。

    (《遼史·地理志》:蘇州本高麗南蘇,興宗置州。

    《通鑒輯覽》作薊州。

    ) 并前後所俘夏人,同置蘇州。

    以伐夏所獲物遣使遺宋。

    (《遼史·興宗本紀》) 西夏稱天祐垂聖三年 春二月,宋诏夏國歲遣首領進奉,其引伴、押伴,自今選練習邊事人。

    (《長編》一百七十二)夏五月,阻蔔酋長兀裡得遣使請附,不納。

     阻蔔久臣契丹,其王屯秃古斯及酋長豁得剌、喘隻葛拔裡思,常以馬、駝、氈、玉貢獻。

    兀裡得與豁得剌弟斡得構隙,慮其侵掠,遣使至夏國請附,沒藏氏懼契丹兵威不敢受。

    (《遼史·屬國表》及《西夏書事》) 冬十月,遣使如契丹,乞弛邊備。

     契丹以諒祚幼弱,強臣用事,常置重兵諸邊,戒饬封堠。

    沒藏氏遣近臣吃多已貢物契丹,乞弛邊備。

    契丹主使蕭友括慰谕之。

    (《遼史·興宗本紀》及《西夏書事》) 宋遣閣門祗候周永清押時服來賜。

     永清至宥州,夏人受賜不跪。

    诘之,恐而跪。

    (《宋史·周永清傳》) 西夏稱福聖承道元年 春二月,移牒索古渭州地。

     古渭,西蕃界,距秦州三百裡,道經啞兒峽。

    宥州兵卒牧牛羊其地,常為青唐酋蔺氈掠取。

    監軍司怒,将攻之,蔺氈懼不敵,籍土入獻,冀得戍兵以禦夏兵。

    宋知秦州範祥欲立奇功,亟往城之。

    又括熟戶田,蕃部驚擾,相率叛。

    訛龐欲得其地久,移文中國,言:“古渭本我地,朝廷置州于彼,有違誓诏。

    ”宋帝诏戶部副使傅求按視,求召谕羌衆,反其田,報宥州,以渭非素有,不應索,正其封界,乃不複言。

    (《宋史·傅求傳》及《長編》一百七十五。

    按《宋史·梁适傳》:古渭初建寨,間為屬羌所抄,益兵據守,羌衆驚疑。

    時适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秦州,具牛酒召谕其種人,且罷所益兵,羌遂不為患。

    與《傅求傳》異。

    ) 三月,契丹主賜诏許平,遣使往獻。

    (《遼史·興宗本紀》)夏五月,侵宋環慶。

     經略司以聞,宋帝诏邊吏嚴備,毋得辄有侵轶。

    (《長編》一百七十四) 秋九月,遣使如契丹進降表。

    (《遼史·西夏外紀》作七月,諒祚進降表。

    《本紀》作九月,蓋七月遣使,九月始至耳。

    ) 契丹旋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