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校防守境上。
德明果以三千兵來寇,兵未至,又遣所部貿易于邊郡。
及兵至,崇貴所遣戍兵出其不意逆擊之,德明尋遁去。
既而德明上表,自訴明愛侵界事。
宋帝诏張崇貴詳度,令明愛等還内地。
(《長編》七十四、七十五) 秋七月,蕃族萬子太保掠西蕃貢使于天都山。
渭州吐蕃部署綽克宗,向屬西涼府,鹹平中為繼遷所破,遂徙居龛谷。
至是,聞夏州歸順,以馬二百匹入貢。
至天都山,德明屬下萬子太保見而奪之。
得至京師,但馀三十匹。
(《長編》七十四。
又《長編》:是月,鄜延路钤轄張崇貴言:“蕃落居民以秋成獲田,遣兵戍境上。
”上曰:“此蓋慮德明反複耳。
”辛巳,遺使撫谕緣邊甯将,仍訪崇貴防遏之策。
使回,言德明境内歉旱,嘗為回鹘所侵,德明率所部将劫回鹘種落,故遣人守境土也。
) 九月,契丹遣使冊德明為夏國王。
(《遼史·聖宗本紀》) 春二月,德明遣使入貢于宋。
德明貢使所過州、軍,官吏犒設頗簡。
宋帝以遠人慕義,接不以禮,恐生慢心,特诏戒之。
(《長編》七十五及八十一)夏四月,德明遣使如宋貢馬,賀祀汾陰。
禮畢,賜德明衣帶、鞍勒馬、器币,賓佐将士銀、帛、茶荈。
時貢馬子弟或與京城民相毆,有折齒者,開封府言當杖脊。
宋帝诏以事付鄜延路,令移文德明,就彼決遣。
尋遣勾當皇城使韓守殷、作坊使張佶為官告使,進德明中書令。
(《長編》七十五) 秋九月,攻涼州樣丹族,不克。
樣丹,西涼大族,自作文法,素不屬夏州。
德明遣軍校蘇守信領蕃騎襲擊,六谷大首領厮铎督會諸族禦之,大敗守信兵。
守信,西涼人也。
(《長編》七十六) 春正月,德明遣使入貢于宋。
夏州貢使在道市物,頗擾民。
宋帝诏所在有司,嚴示約束。
(《長編》七十七)三月,誘延州蕃落不得,遂以侵黑林平地入奏。
鄜延钤轄張崇貴卒,德明益逾轶,常令所部釀酒,招内屬蕃戶飲之,誘其叛附,飲者多不如約。
延州黑林平地,向與夏境鄰,德明誣為熟戶侵占。
宋帝令陝西轉運使薛奎按驗,奎閱郡籍,得德明嘗假道黑林平文,移錄示之,德明乃伏。
(《長編》七十七、參七十三) 夏四月,遣使如契丹進良馬。
契丹畜牧之法,西夏與室韋例進馬三百匹。
是時,德明以良馬二百匹、凡馬百匹獻,契丹主優賜之。
(《遼史·聖宗本紀》及《食貨志》)表乞綏州土田、人戶。
德明上表,請以綏州土田、人戶割隸本道。
邊臣争之不許,德明複使詣阙上訴。
宋帝诏陝西轉運使,取德明原進誓書與邊臣詳定報之。
(《長編》七十七) 冬十月,宋以聖祖降,加德明守太保。
(《宋史·夏國傳》)契丹賜夏國使爵。
甲午朔,契丹臣僚上其主尊号,改元,大赦。
賜夏國使東頭供奉官曹文斌、呂文貴、窦圭祐、守榮、武元正等爵有差。
(《遼史·聖宗本紀》) 十一月,宋遣西京左藏庫使王應昌使夏州,以加恩官诰來賜。
(《長編》七十九) 宋禁夏州進奉使造軍器歸本道。
(《長編》七十九) 春二月,德明如??子山。
德明雖臣宋與契丹,而僭拟日甚。
是時,由夏州如??子山,大辇方輿、鹵簿儀衛,一如中國帝制。
(《西夏書事》)秋七月,契丹來诏德明犄角伐黨項。
黨項臣服契丹久,後漸有叛者,多投西夏,西夏不受。
其未叛者曷黨、烏迷兩部因據叛者之地,今複西遷,诘之則曰逐水草。
诏歸故地,不報。
契丹主怒,欲伐之,恐德明納之也,遂诏德明曰:“今黨項叛我,我欲西伐,爾當東擊,毋失犄角之勢。
”(《遼史·聖宗本紀》) 八月,契丹遣引進使李延弘來賜德明及義成公主車馬。
(《遼史·西夏外紀》)龜茲國進貢于宋,來假道。
先是,甘州數與德明接戰,夜落纥貢奉于宋者多為夏人抄奪。
至是,龜茲國進奉使李延慶等三十六人獻名馬、弓箭等于宋,複道夏國。
宗哥族感宋帝恩化,乃遣人援送延慶等于汴京,夏人不敢動。
(《宋史·回鹘傳》) 九月,旺家族複歸宋。
先是,宋熟戶旺家族為夏人略去,至是其首領都子(《長編》作都赀)等複歸于宋,随而叛去者又三族,宋帝遣使存勞之。
(《宋史·黨項傳》) 宋诏慶州:延州熟戶蕃部有親族在趙德明界者,不得潛緻音問。
(《長編》八十一) 春二月,遣使如宋詣行阙朝貢。
(《宋史·真宗本紀》) 宋加宣德功臣。
時宋帝如亳州谒老子于太清宮。
還,大赦也。
(《宋史·夏國傳》)甘露降國中。
(《宋史·夏國傳》)秋七月,張浦卒。
浦,銀州人,事繼遷、德明兩世,忠誠練達,知無不言。
及卒,德明臨其喪,哭之恸,贈銀州觀察使。
元昊稱帝,追封銀川伯。
(《西夏書事》) 築堡于石州濁輪谷,将建榷場,宋诏緣邊安撫司止之。
(《宋史·夏國傳》)春三月,德明表請市鹽,宋複責入質,不遣。
德明以西鹽不通,蕃部困敝,遣牙内指揮白守貴詣京師陳請。
朝議:德明必欲通鹽禁,惟子弟入質方許。
蓋以必不肯從之事絕之也。
德明果不肯遣,于是鹽禁如初。
(《宋史·孫甫傳》) 夏四月,西界蕃部指揮使朗密囊、瑪魁孟雙二人叛投環州。
宋帝以前有熟戶蕃部逃亡為西界所納,可移牒追取,俟其遣還,乃以朗密囊等付之。
(《長編》八十四)五月,宋禁緣邊人收市夏州貢奉使所乘馬。
夏國進奉使入邊,辄鬻其所乘馬。
邊人以價值賤,争市之。
于是,使者帶馬日多。
疆吏以聞,宋帝诏嚴其禁。
(《長編》八十四) 秋九月,吐蕃唃厮啰(《長編》作嘉勒斯赉)請宋伐夏,不許。
唃厮啰,吐蕃贊普裔,初居宗哥城,與論逋李立遵不協,徙居邈川,有勝兵六、七萬。
自西涼破,潘羅支舊部聳昌厮均等悉歸唃厮啰,回鹘降者複數萬,由是富強。
時以兵攻夏州,德明禦卻之。
唃厮啰希朝廷賜予,請聚舉國之衆,助讨夏州。
宋帝以其累次侵邊,或有變詐,命周文質監泾原軍,曹玮知秦州備之。
(《宋史·真宗來紀》及《吐蕃傳》。
按《長編》:嘉勒斯赍請伐夏,上曰:
德明果以三千兵來寇,兵未至,又遣所部貿易于邊郡。
及兵至,崇貴所遣戍兵出其不意逆擊之,德明尋遁去。
既而德明上表,自訴明愛侵界事。
宋帝诏張崇貴詳度,令明愛等還内地。
(《長編》七十四、七十五) 秋七月,蕃族萬子太保掠西蕃貢使于天都山。
渭州吐蕃部署綽克宗,向屬西涼府,鹹平中為繼遷所破,遂徙居龛谷。
至是,聞夏州歸順,以馬二百匹入貢。
至天都山,德明屬下萬子太保見而奪之。
得至京師,但馀三十匹。
(《長編》七十四。
又《長編》:是月,鄜延路钤轄張崇貴言:“蕃落居民以秋成獲田,遣兵戍境上。
”上曰:“此蓋慮德明反複耳。
”辛巳,遺使撫谕緣邊甯将,仍訪崇貴防遏之策。
使回,言德明境内歉旱,嘗為回鹘所侵,德明率所部将劫回鹘種落,故遣人守境土也。
) 九月,契丹遣使冊德明為夏國王。
(《遼史·聖宗本紀》) 春二月,德明遣使入貢于宋。
德明貢使所過州、軍,官吏犒設頗簡。
宋帝以遠人慕義,接不以禮,恐生慢心,特诏戒之。
(《長編》七十五及八十一)夏四月,德明遣使如宋貢馬,賀祀汾陰。
禮畢,賜德明衣帶、鞍勒馬、器币,賓佐将士銀、帛、茶荈。
時貢馬子弟或與京城民相毆,有折齒者,開封府言當杖脊。
宋帝诏以事付鄜延路,令移文德明,就彼決遣。
尋遣勾當皇城使韓守殷、作坊使張佶為官告使,進德明中書令。
(《長編》七十五) 秋九月,攻涼州樣丹族,不克。
樣丹,西涼大族,自作文法,素不屬夏州。
德明遣軍校蘇守信領蕃騎襲擊,六谷大首領厮铎督會諸族禦之,大敗守信兵。
守信,西涼人也。
(《長編》七十六) 春正月,德明遣使入貢于宋。
夏州貢使在道市物,頗擾民。
宋帝诏所在有司,嚴示約束。
(《長編》七十七)三月,誘延州蕃落不得,遂以侵黑林平地入奏。
鄜延钤轄張崇貴卒,德明益逾轶,常令所部釀酒,招内屬蕃戶飲之,誘其叛附,飲者多不如約。
延州黑林平地,向與夏境鄰,德明誣為熟戶侵占。
宋帝令陝西轉運使薛奎按驗,奎閱郡籍,得德明嘗假道黑林平文,移錄示之,德明乃伏。
(《長編》七十七、參七十三) 夏四月,遣使如契丹進良馬。
契丹畜牧之法,西夏與室韋例進馬三百匹。
是時,德明以良馬二百匹、凡馬百匹獻,契丹主優賜之。
(《遼史·聖宗本紀》及《食貨志》)表乞綏州土田、人戶。
德明上表,請以綏州土田、人戶割隸本道。
邊臣争之不許,德明複使詣阙上訴。
宋帝诏陝西轉運使,取德明原進誓書與邊臣詳定報之。
(《長編》七十七) 冬十月,宋以聖祖降,加德明守太保。
(《宋史·夏國傳》)契丹賜夏國使爵。
甲午朔,契丹臣僚上其主尊号,改元,大赦。
賜夏國使東頭供奉官曹文斌、呂文貴、窦圭祐、守榮、武元正等爵有差。
(《遼史·聖宗本紀》) 十一月,宋遣西京左藏庫使王應昌使夏州,以加恩官诰來賜。
(《長編》七十九) 宋禁夏州進奉使造軍器歸本道。
(《長編》七十九) 春二月,德明如??子山。
德明雖臣宋與契丹,而僭拟日甚。
是時,由夏州如??子山,大辇方輿、鹵簿儀衛,一如中國帝制。
(《西夏書事》)秋七月,契丹來诏德明犄角伐黨項。
黨項臣服契丹久,後漸有叛者,多投西夏,西夏不受。
其未叛者曷黨、烏迷兩部因據叛者之地,今複西遷,诘之則曰逐水草。
诏歸故地,不報。
契丹主怒,欲伐之,恐德明納之也,遂诏德明曰:“今黨項叛我,我欲西伐,爾當東擊,毋失犄角之勢。
”(《遼史·聖宗本紀》) 八月,契丹遣引進使李延弘來賜德明及義成公主車馬。
(《遼史·西夏外紀》)龜茲國進貢于宋,來假道。
先是,甘州數與德明接戰,夜落纥貢奉于宋者多為夏人抄奪。
至是,龜茲國進奉使李延慶等三十六人獻名馬、弓箭等于宋,複道夏國。
宗哥族感宋帝恩化,乃遣人援送延慶等于汴京,夏人不敢動。
(《宋史·回鹘傳》) 九月,旺家族複歸宋。
先是,宋熟戶旺家族為夏人略去,至是其首領都子(《長編》作都赀)等複歸于宋,随而叛去者又三族,宋帝遣使存勞之。
(《宋史·黨項傳》) 宋诏慶州:延州熟戶蕃部有親族在趙德明界者,不得潛緻音問。
(《長編》八十一) 春二月,遣使如宋詣行阙朝貢。
(《宋史·真宗本紀》) 宋加宣德功臣。
時宋帝如亳州谒老子于太清宮。
還,大赦也。
(《宋史·夏國傳》)甘露降國中。
(《宋史·夏國傳》)秋七月,張浦卒。
浦,銀州人,事繼遷、德明兩世,忠誠練達,知無不言。
及卒,德明臨其喪,哭之恸,贈銀州觀察使。
元昊稱帝,追封銀川伯。
(《西夏書事》) 築堡于石州濁輪谷,将建榷場,宋诏緣邊安撫司止之。
(《宋史·夏國傳》)春三月,德明表請市鹽,宋複責入質,不遣。
德明以西鹽不通,蕃部困敝,遣牙内指揮白守貴詣京師陳請。
朝議:德明必欲通鹽禁,惟子弟入質方許。
蓋以必不肯從之事絕之也。
德明果不肯遣,于是鹽禁如初。
(《宋史·孫甫傳》) 夏四月,西界蕃部指揮使朗密囊、瑪魁孟雙二人叛投環州。
宋帝以前有熟戶蕃部逃亡為西界所納,可移牒追取,俟其遣還,乃以朗密囊等付之。
(《長編》八十四)五月,宋禁緣邊人收市夏州貢奉使所乘馬。
夏國進奉使入邊,辄鬻其所乘馬。
邊人以價值賤,争市之。
于是,使者帶馬日多。
疆吏以聞,宋帝诏嚴其禁。
(《長編》八十四) 秋九月,吐蕃唃厮啰(《長編》作嘉勒斯赉)請宋伐夏,不許。
唃厮啰,吐蕃贊普裔,初居宗哥城,與論逋李立遵不協,徙居邈川,有勝兵六、七萬。
自西涼破,潘羅支舊部聳昌厮均等悉歸唃厮啰,回鹘降者複數萬,由是富強。
時以兵攻夏州,德明禦卻之。
唃厮啰希朝廷賜予,請聚舉國之衆,助讨夏州。
宋帝以其累次侵邊,或有變詐,命周文質監泾原軍,曹玮知秦州備之。
(《宋史·真宗來紀》及《吐蕃傳》。
按《長編》:嘉勒斯赍請伐夏,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