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率其屬來歸,欲發兵應接。
上以德明輸貢效款,議加朝命,乃诏玮等:如舊系熟戶,則依例安置,自馀勿為發兵。
又十月甲戌,趙德明上言:“臣所管蕃部,近日不住歸鎮戎軍,蓋曹玮等招納未已。
緣臣已受朝命,乞賜曉谕。
”诏以德明誓表遍谕邊臣。
) 契丹耶律唐古,禁奸民鬻馬于夏界。
(《遼史·耶律唐古傳》) 德明遣使如宋,貢禦馬二十五匹,散馬七百匹,駝三百頭,以謝朝命。
(《長編》六十四) 是月,德明又遣使入貢于宋。
(《長編》六十四) 春三月,德明遣牙吏如宋,貢馬、駝,謝廪給。
德明自稱草土臣,獻馬五百、橐駝二百,謝給俸廪。
宋帝诏賜德明襲衣、金帶、器币。
舊制,貢物謝恩,止給來使缗帛,帝以德明進奉頻仍,特加賜焉。
德明又請因進奉使赴京,市所須物,從之。
(《長編》六十五) 張崇貴請設緣邊安撫使,控西夏。
崇貴言:“德明輸款請吏,貢奉之使,道路相屬。
望依北面例,擇官有吏幹知邊事者為緣邊安撫使,疆埸事務,聽以便宜。
”帝曰“西鄙甯靜,别無經營,苟德明能守富貴,無慮朝廷失恩信也。
增置官屬,徒為張皇,不若委卿靜制之。
”(《長編》六十五) 夏四月,建館舍于綏、夏二州。
德明以中國恩禮優渥,天使頻臨,遂于綏、夏州建館舍二:曰“承恩”,曰“迎晖”。
五百裡内,道路、橋梁修治整饬,聞朝使至,必遣親信重臣,郊迎道左;禮儀中節,漸有華風。
(《西夏書事》) 五月,德明母罔氏薨。
宋邊臣請遣使吊問,王欽若曰:“此特邊臣奏耳,德明未嘗來告。
”帝曰:“夷人何知禮,不若使邊臣谕之,俟其奏至,即遣使吊祭,起複、赙贈,亦準藩臣例也。
”欽若曰:“聞德明諸母甚多,異時安可一一推恩?”王旦曰:“德明今自稱草土臣,若朝廷不降制起複,則德明于禮難安。
”帝然之,授德明起複鎮軍大将軍、左金吾衛上将軍、員外置同正員,馀如故。
命殿中丞宣城趙稹為吊贈、官告等使。
德明以樂迎告至其母柩前,明日衣禫衣受賜,泣曰:“蕃夷母喪,蒙天子吊贈、起複之命,寵榮極矣!”(《長編》六十五) 遣使告哀于宋、契丹。
(《西夏事略》)遣使如宋,請修五台山十寺。
為追薦其母罔氏也。
宋遣閣門祗候袁瑀為緻祭使,護送供物至山。
(《宋史·夏國傳》。
按《長編》:德明請詣五台寺修設,追薦其母。
陳堯叟欲令張崇貴谕以路由河東,多涉軍壘不便,聽由鎮州路往。
上曰:“宜令崇貴答以不敢奏聞,若誠願則聽緻施物于鄜延,委崇貴差人送五台也。
”又《長編》:瑀至夏州,遺忘撫問辭,且發言輕易,及還,坐落職。
) 複獻馬五百匹于宋,助修章穆皇後園陵。
(《宋史·夏國傳》)秋七月,契丹使來吊祭,又遣使起複。
德明迎待使者如宋使儀。
(《遼史·聖宗本紀》) 謀劫西涼,襲回鹘。
宋邊臣偵知,言于帝。
帝以六谷、甘州,久推忠順,思撫輯之。
乃遣使谕厮铎督,令援結回鹘為備。
(《宋史·吐蕃傳》。
按《長編》:上謂王欽若等曰:“德明屢言,西涼府原屬部内,見各納質及人使往來;且繼遷因攻西涼,為其所斃。
今德明意将阻絕六谷,使不得預緣邊屬戶。
朝廷若不綏撫,則德明足以複仇。
近秦翰譯六谷蕃書來上,但言為德明所侵略無甯日,見蒐兵警備。
可以六谷書付張崇貴,令谕德明。
) 行牒延州,請止保安軍修驿。
自德明納款,宋帝令緣邊城池依誓約應行修葺外,自馀移徙寨栅,開複河道,無大小悉禁之。
時保安軍起葺驿舍,德明移牒延州,言邊民疑懼不安,願罷其役。
從之。
(《長編》五十六) 索夏州民劉嚴等,不得。
先是,夏州民劉嚴等二千馀人來歸,诏以延川縣曠土給之。
令各有蓄積。
而所居當綏州要路,向者德明部族入寇,多為所擒戮。
及德明歸順,屢移牒求嚴等複還。
宋帝難之,頗嚴邊禁。
(《長編》六十五) 德明請置榷場于保安軍,許蕃民貿易,從之。
宋令以駝、馬、牛、羊、玉、氈毯、甘草易缯帛、羅绮;以蜜、蠟、麝臍、毛褐、原羚角、硇砂、柴胡、苁蓉、紅花、翎毛易香藥、瓷漆器、姜桂等物,非官市者聽與民交易,入貢至京者縱其為市。
(《宋史·食貨志》) 冬十月,請行《儀天曆》。
宋初用周時舊曆,建隆二年,始命司天少監王處讷别造新曆,命名“應天”。
太平興國間,改為“乾元。
”真宗嗣位,命司天監史序考驗前法,研核舊文,取其樞要,成《儀天曆》。
時鹹平四年三月也。
西夏自繼遷俶擾,羌戎不知正朔幾二十年。
德明遣貢使,表請宋帝以新曆及冬服賜之。
初,诏延州牙校赍往,比聞德明葺館舍、修道路以俟使命,乃命閣門祗候往賜,德明受而行之。
(《長編》六十七及《宋史·律曆志》) 德明請于麟州西置榷場,行互市。
宋帝以延州已置,不許。
(《長編》六十七)
上以德明輸貢效款,議加朝命,乃诏玮等:如舊系熟戶,則依例安置,自馀勿為發兵。
又十月甲戌,趙德明上言:“臣所管蕃部,近日不住歸鎮戎軍,蓋曹玮等招納未已。
緣臣已受朝命,乞賜曉谕。
”诏以德明誓表遍谕邊臣。
) 契丹耶律唐古,禁奸民鬻馬于夏界。
(《遼史·耶律唐古傳》) 德明遣使如宋,貢禦馬二十五匹,散馬七百匹,駝三百頭,以謝朝命。
(《長編》六十四) 是月,德明又遣使入貢于宋。
(《長編》六十四) 春三月,德明遣牙吏如宋,貢馬、駝,謝廪給。
德明自稱草土臣,獻馬五百、橐駝二百,謝給俸廪。
宋帝诏賜德明襲衣、金帶、器币。
舊制,貢物謝恩,止給來使缗帛,帝以德明進奉頻仍,特加賜焉。
德明又請因進奉使赴京,市所須物,從之。
(《長編》六十五) 張崇貴請設緣邊安撫使,控西夏。
崇貴言:“德明輸款請吏,貢奉之使,道路相屬。
望依北面例,擇官有吏幹知邊事者為緣邊安撫使,疆埸事務,聽以便宜。
”帝曰“西鄙甯靜,别無經營,苟德明能守富貴,無慮朝廷失恩信也。
增置官屬,徒為張皇,不若委卿靜制之。
”(《長編》六十五) 夏四月,建館舍于綏、夏二州。
德明以中國恩禮優渥,天使頻臨,遂于綏、夏州建館舍二:曰“承恩”,曰“迎晖”。
五百裡内,道路、橋梁修治整饬,聞朝使至,必遣親信重臣,郊迎道左;禮儀中節,漸有華風。
(《西夏書事》) 五月,德明母罔氏薨。
宋邊臣請遣使吊問,王欽若曰:“此特邊臣奏耳,德明未嘗來告。
”帝曰:“夷人何知禮,不若使邊臣谕之,俟其奏至,即遣使吊祭,起複、赙贈,亦準藩臣例也。
”欽若曰:“聞德明諸母甚多,異時安可一一推恩?”王旦曰:“德明今自稱草土臣,若朝廷不降制起複,則德明于禮難安。
”帝然之,授德明起複鎮軍大将軍、左金吾衛上将軍、員外置同正員,馀如故。
命殿中丞宣城趙稹為吊贈、官告等使。
德明以樂迎告至其母柩前,明日衣禫衣受賜,泣曰:“蕃夷母喪,蒙天子吊贈、起複之命,寵榮極矣!”(《長編》六十五) 遣使告哀于宋、契丹。
(《西夏事略》)遣使如宋,請修五台山十寺。
為追薦其母罔氏也。
宋遣閣門祗候袁瑀為緻祭使,護送供物至山。
(《宋史·夏國傳》。
按《長編》:德明請詣五台寺修設,追薦其母。
陳堯叟欲令張崇貴谕以路由河東,多涉軍壘不便,聽由鎮州路往。
上曰:“宜令崇貴答以不敢奏聞,若誠願則聽緻施物于鄜延,委崇貴差人送五台也。
”又《長編》:瑀至夏州,遺忘撫問辭,且發言輕易,及還,坐落職。
) 複獻馬五百匹于宋,助修章穆皇後園陵。
(《宋史·夏國傳》)秋七月,契丹使來吊祭,又遣使起複。
德明迎待使者如宋使儀。
(《遼史·聖宗本紀》) 謀劫西涼,襲回鹘。
宋邊臣偵知,言于帝。
帝以六谷、甘州,久推忠順,思撫輯之。
乃遣使谕厮铎督,令援結回鹘為備。
(《宋史·吐蕃傳》。
按《長編》:上謂王欽若等曰:“德明屢言,西涼府原屬部内,見各納質及人使往來;且繼遷因攻西涼,為其所斃。
今德明意将阻絕六谷,使不得預緣邊屬戶。
朝廷若不綏撫,則德明足以複仇。
近秦翰譯六谷蕃書來上,但言為德明所侵略無甯日,見蒐兵警備。
可以六谷書付張崇貴,令谕德明。
) 行牒延州,請止保安軍修驿。
自德明納款,宋帝令緣邊城池依誓約應行修葺外,自馀移徙寨栅,開複河道,無大小悉禁之。
時保安軍起葺驿舍,德明移牒延州,言邊民疑懼不安,願罷其役。
從之。
(《長編》五十六) 索夏州民劉嚴等,不得。
先是,夏州民劉嚴等二千馀人來歸,诏以延川縣曠土給之。
令各有蓄積。
而所居當綏州要路,向者德明部族入寇,多為所擒戮。
及德明歸順,屢移牒求嚴等複還。
宋帝難之,頗嚴邊禁。
(《長編》六十五) 德明請置榷場于保安軍,許蕃民貿易,從之。
宋令以駝、馬、牛、羊、玉、氈毯、甘草易缯帛、羅绮;以蜜、蠟、麝臍、毛褐、原羚角、硇砂、柴胡、苁蓉、紅花、翎毛易香藥、瓷漆器、姜桂等物,非官市者聽與民交易,入貢至京者縱其為市。
(《宋史·食貨志》) 冬十月,請行《儀天曆》。
宋初用周時舊曆,建隆二年,始命司天少監王處讷别造新曆,命名“應天”。
太平興國間,改為“乾元。
”真宗嗣位,命司天監史序考驗前法,研核舊文,取其樞要,成《儀天曆》。
時鹹平四年三月也。
西夏自繼遷俶擾,羌戎不知正朔幾二十年。
德明遣貢使,表請宋帝以新曆及冬服賜之。
初,诏延州牙校赍往,比聞德明葺館舍、修道路以俟使命,乃命閣門祗候往賜,德明受而行之。
(《長編》六十七及《宋史·律曆志》) 德明請于麟州西置榷場,行互市。
宋帝以延州已置,不許。
(《長編》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