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旱益甚。
繼遷令民築堤防,引河水以灌田。
役人有小過,辄系頭投之河,使人就下流接視,蕃人則援以出,漢人則否。
(《長編》五十四) 八月,大雨,河防決。
雨九晝夜不止,河水暴漲,防四決,蕃漢漂溺者無數。
(《長編》五十四)十月,宋诏:河西戎人歸投者,遷内地給田。
時勒厥麻(《長編》作勒結瑪)等三族千五百帳,以濁輪寨為繼遷所陷,遂越河内屬于宋,分處邊境。
而勒厥麻潛往來夏境,洩宋軍實。
宋知之,乃徙置憲州樓煩縣。
(《宋史·黨項傳》) 繼遷遣使誘潘羅支部族,不得。
六谷分左右廂,左廂副使折逋遊龍缽,實參羅支戎事。
宋帝方務綏懷,命龍缽領宥州刺史;其六族首領褚下箕等,皆為懷化将軍。
繼遷用兵買馬,必由西涼,惟恐梗塞,遣人以鐵箭誘六谷諸番叛附。
羅支戮一人,絷一人,表聞候旨。
宋帝褒谕之,聽自處置。
(《宋史·吐蕃傳》) 繼遷将襲儀州制勝關,以宋将有備,不果。
盧鑒知儀州,州有制勝關最号險要。
繼遷欲乘虛襲取之,放言将由此大入。
諜者以告,诏徙老幼、刍粟于内地。
鑒曰:“此奸謀也。
且示虜弱,搖民心,臣不敢奉诏。
”卒不徙。
已而,繼遷亦不至。
(《宋史,盧鑒傳》) 遣兵攻黨項咩逋(《長編》作密本)族,首領泥埋(《長編》作尼瑪)遣子成逋(《長編》作沁布)貢于宋。
宋帝聞賀蘭山有小涼、大涼族甚盛,常恐與繼遷合勢為患,欲撫之。
因成逋還,特诏賜之,以激其立效。
(《宋史·黨項傳》)渡河攻黨項莊浪族,不克。
莊浪族數萬帳,居黑山北,廣袤數千裡,東接契丹,北鄰塔坦,南至河西,連大涼、小涼諸族,中隔銀、夏,道路遼絕。
其首領龍移、昧克,或稱莊浪、昧克,素不與繼遷合。
常以馬附藏才族入貢,頗勤外禦。
宋帝授龍移為安遠大将軍,昧克為懷化将軍,以褒之。
繼遷惡其不附己,舉兵渡河襲之,大敗而回。
(《宋史·黨項傳》) 是歲,遣使如契丹進馬駝。
(《遼史·西夏外紀》) 春二月,宋以西涼府六谷首領潘羅支為朔方軍節度、靈州西面都巡檢使。
羅支遣咩逋族蕃官成逋馳騎至鎮戎軍,請會兵來讨。
又遣蕃官吳福聖臘入貢于宋,表言感朝廷恩信,憤繼遷倔強,已集騎兵六萬,乞會王師收複靈州,故有是命。
議者以西涼去渭州限河路遠,不可預約師期。
帝曰:“繼遷常在地斤三山之東,每來寇邊,及官軍出,則已遁去。
使六谷部族近寨捍禦,與官軍合勢,亦國家之利。
”降诏許之。
(《宋史·吐蕃傳》) 出駐??子山,複以鐵箭誘潘羅支,不答。
(《西夏書事》) 三月,綏州東山蕃部軍使拽臼等叛附于宋。
(《宋史·真宗本紀》) 宋原州熟戶裴天下(《長編》作裴天卞)等請率族兵掩擊遷黨移湖(《長編》作伊特克)等帳,求宋策應。
部署司不報。
帝以戎人宣力禦賊,不應沮之,即诏谕諸路以精甲策應。
環州酋長蘇尚娘(《長編》作蘇爾薩南)亦領兵來擊,且屢以敵中機事告于宋,宋以為臨州刺史。
(《宋史·黨項傳》) 岑移(《長編》作沁陽)、麻謀(《長編》作瑪默特)、巢迷(《長編》作楚克密)、<者多>樹羅家(《長編》作珠蘇威家)等族複叛附于宋。
宋内屬戎人,與西夏界錯居,屢為脅誘。
宋環慶部署張凝領兵離木波鎮,直湊八州原下寨,招降岑移等三十二族,又至分水嶺降麻謀等二十一族,柔遠鎮降巢迷等二十族,遂抵業樂,降巢樹羅家等一百族,合四千八百戶,皆複歸于宋。
(《宋史·黨項傳》) 遷都西平府。
初,繼遷居夏州,修複寝廟,撫綏宗黨,舉族以安。
及得靈武,愛其山川形勝,謀徙都之。
弟繼瑗言:“銀、夏系累世經營,祖宗靈爽,實式憑之。
今恢複未久,遽爾遷棄,恐擾衆心。
”繼遷曰:“從古成大事者,不計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衆。
西平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遊,扼西陲要害。
若繕城浚壕,練兵積粟,一旦縱橫四出,關中莫知所備。
且其人習華風,尚禮好學。
我将借此為進取之資,成霸王之業,豈平夏偏隅可限哉!”遂令繼瑗與牙将李知白等督衆立宗廟,置官衙,挈宗族建都焉。
(《宋史·夏國傳》及《西夏書事》) 盡複綏、宥諸州地。
繼遷雖授定難軍節度,而綏、宥諸州尚屬中國。
及建都西平,兵力日盛,宋帝遣張崇貴、王涉議和,盡割定難軍地與之,于是繼遷地益廣。
(《宋史·夏國傳》) 牛羊、蘇家等族襲夏州,族帳二百人被殺。
自靈武失守,綏銀割棄,中國所得役屬者,不過河外諸小羌,馀皆心懷去就,叛服不常。
牛羊、蘇家二族,恃其險遠,嘗與繼遷數入邊,邊吏招谕不聽。
時河西蕃族洩浪、南山及葉市(《長編》作伊實)族啰埋(《長編》作羅莽)同弟啰胡(《長編》作喇呼)率百馀帳,持繼遷署牒請内附,宋帝授以本族指〔揮〕使等官。
二族心豔之,反兵襲夏州,殺族帳二百馀。
環慶部署上其功,宋帝诏,厚賜之。
(《宋史·黨項傳》) 吐蕃者龍(《長編》作咱隆)族與潘羅支攻夏州拒卻之。
者龍族居移卑陵(《長編》作吉布琳)山,首領厮敦琶(《長編》作斯敦巴)與潘羅支協力攻夏州,不勝。
已,遣使如宋,稱集本族騎兵,願随大軍西讨,宋帝優赉之。
(《宋史·吐蕃傳》:鹹平六年八月,者龍族首領來貢,上嘉其嘗與潘羅支協力抗賊,令優待之。
又《黨項傳》:鹹平六年二月
繼遷令民築堤防,引河水以灌田。
役人有小過,辄系頭投之河,使人就下流接視,蕃人則援以出,漢人則否。
(《長編》五十四) 八月,大雨,河防決。
雨九晝夜不止,河水暴漲,防四決,蕃漢漂溺者無數。
(《長編》五十四)十月,宋诏:河西戎人歸投者,遷内地給田。
時勒厥麻(《長編》作勒結瑪)等三族千五百帳,以濁輪寨為繼遷所陷,遂越河内屬于宋,分處邊境。
而勒厥麻潛往來夏境,洩宋軍實。
宋知之,乃徙置憲州樓煩縣。
(《宋史·黨項傳》) 繼遷遣使誘潘羅支部族,不得。
六谷分左右廂,左廂副使折逋遊龍缽,實參羅支戎事。
宋帝方務綏懷,命龍缽領宥州刺史;其六族首領褚下箕等,皆為懷化将軍。
繼遷用兵買馬,必由西涼,惟恐梗塞,遣人以鐵箭誘六谷諸番叛附。
羅支戮一人,絷一人,表聞候旨。
宋帝褒谕之,聽自處置。
(《宋史·吐蕃傳》) 繼遷将襲儀州制勝關,以宋将有備,不果。
盧鑒知儀州,州有制勝關最号險要。
繼遷欲乘虛襲取之,放言将由此大入。
諜者以告,诏徙老幼、刍粟于内地。
鑒曰:“此奸謀也。
且示虜弱,搖民心,臣不敢奉诏。
”卒不徙。
已而,繼遷亦不至。
(《宋史,盧鑒傳》) 遣兵攻黨項咩逋(《長編》作密本)族,首領泥埋(《長編》作尼瑪)遣子成逋(《長編》作沁布)貢于宋。
宋帝聞賀蘭山有小涼、大涼族甚盛,常恐與繼遷合勢為患,欲撫之。
因成逋還,特诏賜之,以激其立效。
(《宋史·黨項傳》)渡河攻黨項莊浪族,不克。
莊浪族數萬帳,居黑山北,廣袤數千裡,東接契丹,北鄰塔坦,南至河西,連大涼、小涼諸族,中隔銀、夏,道路遼絕。
其首領龍移、昧克,或稱莊浪、昧克,素不與繼遷合。
常以馬附藏才族入貢,頗勤外禦。
宋帝授龍移為安遠大将軍,昧克為懷化将軍,以褒之。
繼遷惡其不附己,舉兵渡河襲之,大敗而回。
(《宋史·黨項傳》) 是歲,遣使如契丹進馬駝。
(《遼史·西夏外紀》) 春二月,宋以西涼府六谷首領潘羅支為朔方軍節度、靈州西面都巡檢使。
羅支遣咩逋族蕃官成逋馳騎至鎮戎軍,請會兵來讨。
又遣蕃官吳福聖臘入貢于宋,表言感朝廷恩信,憤繼遷倔強,已集騎兵六萬,乞會王師收複靈州,故有是命。
議者以西涼去渭州限河路遠,不可預約師期。
帝曰:“繼遷常在地斤三山之東,每來寇邊,及官軍出,則已遁去。
使六谷部族近寨捍禦,與官軍合勢,亦國家之利。
”降诏許之。
(《宋史·吐蕃傳》) 出駐??子山,複以鐵箭誘潘羅支,不答。
(《西夏書事》) 三月,綏州東山蕃部軍使拽臼等叛附于宋。
(《宋史·真宗本紀》) 宋原州熟戶裴天下(《長編》作裴天卞)等請率族兵掩擊遷黨移湖(《長編》作伊特克)等帳,求宋策應。
部署司不報。
帝以戎人宣力禦賊,不應沮之,即诏谕諸路以精甲策應。
環州酋長蘇尚娘(《長編》作蘇爾薩南)亦領兵來擊,且屢以敵中機事告于宋,宋以為臨州刺史。
(《宋史·黨項傳》) 岑移(《長編》作沁陽)、麻謀(《長編》作瑪默特)、巢迷(《長編》作楚克密)、<者多>樹羅家(《長編》作珠蘇威家)等族複叛附于宋。
宋内屬戎人,與西夏界錯居,屢為脅誘。
宋環慶部署張凝領兵離木波鎮,直湊八州原下寨,招降岑移等三十二族,又至分水嶺降麻謀等二十一族,柔遠鎮降巢迷等二十族,遂抵業樂,降巢樹羅家等一百族,合四千八百戶,皆複歸于宋。
(《宋史·黨項傳》) 遷都西平府。
初,繼遷居夏州,修複寝廟,撫綏宗黨,舉族以安。
及得靈武,愛其山川形勝,謀徙都之。
弟繼瑗言:“銀、夏系累世經營,祖宗靈爽,實式憑之。
今恢複未久,遽爾遷棄,恐擾衆心。
”繼遷曰:“從古成大事者,不計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衆。
西平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遊,扼西陲要害。
若繕城浚壕,練兵積粟,一旦縱橫四出,關中莫知所備。
且其人習華風,尚禮好學。
我将借此為進取之資,成霸王之業,豈平夏偏隅可限哉!”遂令繼瑗與牙将李知白等督衆立宗廟,置官衙,挈宗族建都焉。
(《宋史·夏國傳》及《西夏書事》) 盡複綏、宥諸州地。
繼遷雖授定難軍節度,而綏、宥諸州尚屬中國。
及建都西平,兵力日盛,宋帝遣張崇貴、王涉議和,盡割定難軍地與之,于是繼遷地益廣。
(《宋史·夏國傳》) 牛羊、蘇家等族襲夏州,族帳二百人被殺。
自靈武失守,綏銀割棄,中國所得役屬者,不過河外諸小羌,馀皆心懷去就,叛服不常。
牛羊、蘇家二族,恃其險遠,嘗與繼遷數入邊,邊吏招谕不聽。
時河西蕃族洩浪、南山及葉市(《長編》作伊實)族啰埋(《長編》作羅莽)同弟啰胡(《長編》作喇呼)率百馀帳,持繼遷署牒請内附,宋帝授以本族指〔揮〕使等官。
二族心豔之,反兵襲夏州,殺族帳二百馀。
環慶部署上其功,宋帝诏,厚賜之。
(《宋史·黨項傳》) 吐蕃者龍(《長編》作咱隆)族與潘羅支攻夏州拒卻之。
者龍族居移卑陵(《長編》作吉布琳)山,首領厮敦琶(《長編》作斯敦巴)與潘羅支協力攻夏州,不勝。
已,遣使如宋,稱集本族騎兵,願随大軍西讨,宋帝優赉之。
(《宋史·吐蕃傳》:鹹平六年八月,者龍族首領來貢,上嘉其嘗與潘羅支協力抗賊,令優待之。
又《黨項傳》:鹹平六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