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宋诏棄鎮戎軍。
先是,李繼隆送軍糧赴靈州,必由旱海路,自冬至春,而刍粟始集。
繼隆請由古原州蔚茹河路便,衆議不一。
繼隆獨遣弟繼和面奏曰:“平涼舊地,山川險阻,旁扼夷落,為中華襟帶,城之為便。
”太宗乃許焉。
遂率師以進,壁古原州,令如京使胡守澄城之,是為鎮戎軍。
至是,帝诏棄之,遂不守。
(《宋史·李繼隆、繼和傳》) 夏六月,繼遷掠河西,殺宋指揮使李璠。
繼遷引騎掠河西,與虎翼指揮使李璠遇。
璠手格殺數十人,身被數槍,力戰未已,會馬中矢仆,遂沒于陣。
帝哀其死事,錄其孤李榮為虎翼副都頭。
因語殿前都指揮使王超曰:“繼遷領衆萬馀寇邊,與官軍遇于隘口,遂掩襲之,殺獲甚衆。
李璠者,向非馬倒,亦不至于敗。
”超曰:“王師雖勝,敵情難測,望益謹邊備。
”帝深納其言。
(《長編》四十五) 秋八月,河西羌誘繼遷侵宋麟州,援将折海超等戰死。
麟、府緣邊,失于撫禦,其大族蕃部多投繼遷,河西黃女族長蒙異保(《長編》作和諾克族長蒙吉布)及府州蕃部啜訛(《長編》作多鄂)誘繼遷曰:“麟、府為河東要地,攻易守難,若以盛兵乘之,唾手可得。
得麟、府則岢岚、火山諸軍皆可圖矣。
”繼遷遂以蒙異保為前部,啜訛佐之,率衆攻麟州,由萬戶谷進至松花寨,府州将洛苑使折惟昌與從叔同巡檢使海超、弟供奉官惟信率兵赴援。
會繼遷兵衆,官軍不敵,惟昌臂中流矢墜馬,忽攝弓起,得裨将馬突圍出,海超、惟信沒焉。
(《宋史·折禦卿傳》及《西夏書事》) 九月,進攻府州。
戎性往來飄忽,勢難久持。
然其民皆兵居,易于點集。
繼遷前圍麟州不克,令部下萬私保移埋(《長編》作旺布伊特滿)糾合蕃族犯府州境,與守将折惟昌、钤轄宋思恭等戰于埋井峰,敗還。
(《宋史·折禦卿傳》。
是歲,惟昌又破繼遷黨言泥族拔黃寨,焚其器甲、車帳,俘斬甚衆。
) 複侵宋麟州。
為州将韓崇訓敗之于城下。
(《宋史·韓崇訓傳》。
按此事與折惟昌事不合,且無月日可據)夏州言,石隕有文。
冬十二月,出兵攻延安。
繼遷駐夏州,聲言石隕帳前,有文曰:“天戒爾勿為中國患。
”蕃漢争傳之。
右班殿直盧鑒入奏事,帝問之,鑒曰:“此詐為之,以欺朝廷也,宜益為備。
”未幾,繼遷以萬騎圍延安,陝西轉運副使張佶督兵禦卻之。
(《宋史·盧鑒傳》及《張估傳》) 是歲,繼遷複與熟戶李繼福為隙,因緣内擾。
宋張崇貴與張守恩擊之,焚廬舍,獲赀畜、器甲、生口甚衆。
(《宋史·張崇貴傳》。
按《長編》:延州言,鈴轄張崇貴等破蕃賊大盧、小盧等十族,擒獲人口、羊馬二十萬。
李焘謂《張崇貴傳》雲雲,疑即此事。
) 又與宋知威虜軍石保興戰,不克引還。
(《宋史·石保興傳》) 以兵屯靈州、河西,脅誘宋邊民。
宋複城鎮戎軍。
鎮戎棄後,夏人侵犯之路無阻,複掠蕃族,南至渭州安國鎮北一百二十裡,西至南市界三百馀裡。
更于蕭關屯聚萬子、米逋、西鼠等兵三千,以脅原、渭、靈、環熟戶。
當時,族帳謀歸繼遷者甚多。
宋帝乃複命城鎮戎,以李繼和知其軍。
而宋臣猶有議其非者。
明年,張齊賢、梁灏經略西事,因訪繼和邊事,繼和言:“鎮戎軍為泾、原、儀、渭北面捍蔽,又為環、慶、原、渭、儀、秦熟戶所依,正當回鹘、西涼、六谷、吐蕃、咩逋、賤遇、馬臧、梁家諸族之路。
自置軍已來,克張邊備,方于至道中所葺,今已數倍。
誠能常用步騎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緩急,會于此軍,并力戰守,則賊必不敢過此軍;而緣邊民戶不廢耕織,熟戶老幼有所歸宿。
此軍苟廢,則過此新城,止皆廢壘。
有數路來寇,若自隴山下南去,則由三百堡入儀州制勝關;自瓦亭路南去,則由彈筝峽入渭州安國鎮;自清石嶺東南去,則由小盧、大盧、潘谷入潘原縣;若至潘原而西則入渭州,東則入泾州;若自東石嶺、東公主泉南去,則由東山寨、故彭陽城西并入原州;其馀細路不可盡數。
如以五千步騎,令四州各為備禦,不相會合,則兵勢分而力不足禦矣。
故置此城以扼要路。
即今自靈,環、慶、鄜、延、石、隰、麟、府等州以外河曲之地,皆屬于賊,若更攻陷靈州,西取回鹘,則吐蕃震懼,皆為吞噬,西北邊民将受驅劫。
若以可惜之地,甘受賊攻,便思委棄,以為良策。
是則有盡之地,不能供無已之求也。
自鹹平二年棄鎮戎後,繼遷徑來侵掠,各族謀歸賊者亦多;複置此軍,一年以來,蕃部少安。
以此較之,則存廢之說,相去萬倍矣。
”(《宋史·李繼和傳》) 再攻麟州。
時,張佶為麟府钤轄,率兵逆戰,夏師大敗,酋帥中流矢死亡,失人畜甚衆。
(《宋史·張估傳》)宋師入境大掠。
軍興以來,宋人于境上備禦,從未深入攻掠。
至是,李繼周帥師乘不備驟入夏境,焚積聚、殺人畜、擄器甲凡六十馀萬。
(《宋史·李繼周傳》) 夏五月,攻麟州濁輪寨,钤轄劉文質擊走之。
(《長編》四十七)九月,邀擊宋知靈州李守恩、陝西轉運使陳緯于路,殺之。
時,宋慶州發兵,護刍糧詣靈州,過瀚海為繼遷所邀,守恩、緯皆戰沒。
方其初發兵也,鄭文寶素知西邊山川險易,上言必為繼遷所敗,已而果然。
(《長編》四十七。
又十月,宋副都部署王榮帥兵援送靈武刍糧。
榮素無術略,又不嚴斥堠,至積石,夜為蕃賊所抄,榮部大亂。
李焘曰:“王榮援糧,疑即與李守恩等同一事,但史載不詳耳。
”《宋史·王榮傳》與
先是,李繼隆送軍糧赴靈州,必由旱海路,自冬至春,而刍粟始集。
繼隆請由古原州蔚茹河路便,衆議不一。
繼隆獨遣弟繼和面奏曰:“平涼舊地,山川險阻,旁扼夷落,為中華襟帶,城之為便。
”太宗乃許焉。
遂率師以進,壁古原州,令如京使胡守澄城之,是為鎮戎軍。
至是,帝诏棄之,遂不守。
(《宋史·李繼隆、繼和傳》) 夏六月,繼遷掠河西,殺宋指揮使李璠。
繼遷引騎掠河西,與虎翼指揮使李璠遇。
璠手格殺數十人,身被數槍,力戰未已,會馬中矢仆,遂沒于陣。
帝哀其死事,錄其孤李榮為虎翼副都頭。
因語殿前都指揮使王超曰:“繼遷領衆萬馀寇邊,與官軍遇于隘口,遂掩襲之,殺獲甚衆。
李璠者,向非馬倒,亦不至于敗。
”超曰:“王師雖勝,敵情難測,望益謹邊備。
”帝深納其言。
(《長編》四十五) 秋八月,河西羌誘繼遷侵宋麟州,援将折海超等戰死。
麟、府緣邊,失于撫禦,其大族蕃部多投繼遷,河西黃女族長蒙異保(《長編》作和諾克族長蒙吉布)及府州蕃部啜訛(《長編》作多鄂)誘繼遷曰:“麟、府為河東要地,攻易守難,若以盛兵乘之,唾手可得。
得麟、府則岢岚、火山諸軍皆可圖矣。
”繼遷遂以蒙異保為前部,啜訛佐之,率衆攻麟州,由萬戶谷進至松花寨,府州将洛苑使折惟昌與從叔同巡檢使海超、弟供奉官惟信率兵赴援。
會繼遷兵衆,官軍不敵,惟昌臂中流矢墜馬,忽攝弓起,得裨将馬突圍出,海超、惟信沒焉。
(《宋史·折禦卿傳》及《西夏書事》) 九月,進攻府州。
戎性往來飄忽,勢難久持。
然其民皆兵居,易于點集。
繼遷前圍麟州不克,令部下萬私保移埋(《長編》作旺布伊特滿)糾合蕃族犯府州境,與守将折惟昌、钤轄宋思恭等戰于埋井峰,敗還。
(《宋史·折禦卿傳》。
是歲,惟昌又破繼遷黨言泥族拔黃寨,焚其器甲、車帳,俘斬甚衆。
) 複侵宋麟州。
為州将韓崇訓敗之于城下。
(《宋史·韓崇訓傳》。
按此事與折惟昌事不合,且無月日可據)夏州言,石隕有文。
冬十二月,出兵攻延安。
繼遷駐夏州,聲言石隕帳前,有文曰:“天戒爾勿為中國患。
”蕃漢争傳之。
右班殿直盧鑒入奏事,帝問之,鑒曰:“此詐為之,以欺朝廷也,宜益為備。
”未幾,繼遷以萬騎圍延安,陝西轉運副使張佶督兵禦卻之。
(《宋史·盧鑒傳》及《張估傳》) 是歲,繼遷複與熟戶李繼福為隙,因緣内擾。
宋張崇貴與張守恩擊之,焚廬舍,獲赀畜、器甲、生口甚衆。
(《宋史·張崇貴傳》。
按《長編》:延州言,鈴轄張崇貴等破蕃賊大盧、小盧等十族,擒獲人口、羊馬二十萬。
李焘謂《張崇貴傳》雲雲,疑即此事。
) 又與宋知威虜軍石保興戰,不克引還。
(《宋史·石保興傳》) 以兵屯靈州、河西,脅誘宋邊民。
宋複城鎮戎軍。
鎮戎棄後,夏人侵犯之路無阻,複掠蕃族,南至渭州安國鎮北一百二十裡,西至南市界三百馀裡。
更于蕭關屯聚萬子、米逋、西鼠等兵三千,以脅原、渭、靈、環熟戶。
當時,族帳謀歸繼遷者甚多。
宋帝乃複命城鎮戎,以李繼和知其軍。
而宋臣猶有議其非者。
明年,張齊賢、梁灏經略西事,因訪繼和邊事,繼和言:“鎮戎軍為泾、原、儀、渭北面捍蔽,又為環、慶、原、渭、儀、秦熟戶所依,正當回鹘、西涼、六谷、吐蕃、咩逋、賤遇、馬臧、梁家諸族之路。
自置軍已來,克張邊備,方于至道中所葺,今已數倍。
誠能常用步騎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緩急,會于此軍,并力戰守,則賊必不敢過此軍;而緣邊民戶不廢耕織,熟戶老幼有所歸宿。
此軍苟廢,則過此新城,止皆廢壘。
有數路來寇,若自隴山下南去,則由三百堡入儀州制勝關;自瓦亭路南去,則由彈筝峽入渭州安國鎮;自清石嶺東南去,則由小盧、大盧、潘谷入潘原縣;若至潘原而西則入渭州,東則入泾州;若自東石嶺、東公主泉南去,則由東山寨、故彭陽城西并入原州;其馀細路不可盡數。
如以五千步騎,令四州各為備禦,不相會合,則兵勢分而力不足禦矣。
故置此城以扼要路。
即今自靈,環、慶、鄜、延、石、隰、麟、府等州以外河曲之地,皆屬于賊,若更攻陷靈州,西取回鹘,則吐蕃震懼,皆為吞噬,西北邊民将受驅劫。
若以可惜之地,甘受賊攻,便思委棄,以為良策。
是則有盡之地,不能供無已之求也。
自鹹平二年棄鎮戎後,繼遷徑來侵掠,各族謀歸賊者亦多;複置此軍,一年以來,蕃部少安。
以此較之,則存廢之說,相去萬倍矣。
”(《宋史·李繼和傳》) 再攻麟州。
時,張佶為麟府钤轄,率兵逆戰,夏師大敗,酋帥中流矢死亡,失人畜甚衆。
(《宋史·張估傳》)宋師入境大掠。
軍興以來,宋人于境上備禦,從未深入攻掠。
至是,李繼周帥師乘不備驟入夏境,焚積聚、殺人畜、擄器甲凡六十馀萬。
(《宋史·李繼周傳》) 夏五月,攻麟州濁輪寨,钤轄劉文質擊走之。
(《長編》四十七)九月,邀擊宋知靈州李守恩、陝西轉運使陳緯于路,殺之。
時,宋慶州發兵,護刍糧詣靈州,過瀚海為繼遷所邀,守恩、緯皆戰沒。
方其初發兵也,鄭文寶素知西邊山川險易,上言必為繼遷所敗,已而果然。
(《長編》四十七。
又十月,宋副都部署王榮帥兵援送靈武刍糧。
榮素無術略,又不嚴斥堠,至積石,夜為蕃賊所抄,榮部大亂。
李焘曰:“王榮援糧,疑即與李守恩等同一事,但史載不詳耳。
”《宋史·王榮傳》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