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以肖撻凜為阻蔔都詳穩,督軍事。
(《遼史·聖宗本紀》及《肖撻凜傳》。
按《肖撻凜傳》:統和十二年,夏人梗邊,皇太妃受命總烏古及永興宮分軍讨之。
撻凜為阻蔔都詳穩,凡軍中号令,太妃悉委之。
師還,以功封蘭陵郡王。
考《西夏傳》:是年,書夏國入貢,而《聖宗紀》不載梗邊事。
) 十一月,宋遣内侍張崇貴持诏谕繼遷,賜以器币、茶藥、衣物。
宋複命繼遷為銀州觀察使。
庚戌,诏曰:“省所進馬、橐駝共百一十三頭匹待罪。
朕握圖禦宇,恭己臨民,務推含垢之仁,式示戢兵之武。
向者,以卿遠輸誠款,願革前非。
朕道在納污,情深赦過,特授察廉之任,厚加賜撫之恩,寵以嘉名,賜之國姓,朕之于汝無所負焉。
豈意卿未及逾年,已忘大德,脅從蕃部,擅舉甲兵,攻逼城池,虔劉民庶,背恩肆惡,一至于斯。
料卿所為,良切興歎,所以旋征師旅,俾命讨平。
既除手足之親,已失輔車之勢,甯保全于歲月,暫假息于朝晡。
近者,累上表書,頗引愆犯。
且言違背事出保忠,今備貢輸,乞加渥澤。
朕以好生為德,以禁暴為心,卿倘能誓改過尤,永堅忠節,朝廷爵賞,亦何吝焉?朕不食言,爾宜自省。
今遣内侍押班張崇貴,賜卿器币、茶藥、衣物等,體朕意焉。
”蓋王禹偁筆也。
(《長編》三十六及《西夏紀事本末》) 春三月,貢于契丹。
(《遼史·聖宗本紀》)遣左押衙張浦貢良馬、橐駝于宋。
宋帝令衛士數百輩,射于崇政殿庭,召張浦觀之。
先是,李延信還,帝賜繼遷勁弓三,皆力及一石六鬥,繼遷意帝欲威示戎狄,非有人能挽也。
至是,士皆引滿平射,有馀力,浦大駭。
帝笑問浦:“戎人敢敵否?”浦曰:“蕃部弓弱矢短,但見此長大,人固已逃遁,況敢拒敵乎!”帝因謂浦曰:“戎人皆貧窭,飲食被服粗惡,無可戀者。
繼遷何不束身自歸,永保富貴?”(《宋史·夏國傳》及《長編》三十七) 繼遷表宋,乞禁邊盜掠。
從之。
四月壬寅,答繼遷诏曰:“先敕邊郡,各謹封略,無敢相侵,内屬戎人所盜羊馬、錢物,今并已還卿。
戎惟貪狠,尚恕其罪,自今敢犯卿者,誅之也。
”(《宋史·夏國傳》及彭百川《太平治迹統類》) 六月,繼遷表宋,乞夏州。
宋遣閣門副使馮讷、中使賈繼隆持诏,拜繼遷鄜州節度使,不受。
乃以張浦為鄭州團練使,留京師。
繼遷表言:“懷攜柔遠,王者之洪規;裕後光前,子臣之私願。
臣先世自唐初向化,永任邊陲;迨僖廟勤王,再忝國姓;曆五代而恩榮勿替,入本朝而封爵有加。
德并戴天,情深拱極。
茲以家庭多難,骨肉相仇,遂緻帳屬流離,箕裘隕越。
庭堅之宗,忽焉不祀;若敖之鬼,嗟其餒而。
臣雖拓跋小宗,身是荩臣後裔。
十世之宥,義在褒忠;三代之仁,典昭繼絕。
聿維夏州荒土,羌戶零星,在大宋為偏隅,于渺躬為世守。
祖先靈爽,應戀首邱;明發私懷,敢忘宗土。
恭維皇帝陛下,垂天心之慈愛,舍茲彈丸;矜蓬梗之飄零,俾以主器。
誠知小人無厭,難免僭越之求。
伏乞聖主寬仁,遠降哀全之诏,曲成靡既,再造莫酬。
臣不勝惶悚恐懼”雲雲。
宋帝覽奏,知其詐,遣閣門副使馮讷、中使賈繼隆持诏,拜繼遷為鄜州節度使。
繼遷以鄜州去延安止二小程,其城周圍二十裡,二土山在其中,正當狗道嶺,靈、夏并隔沙碛,川原平坦,易受中國控制,不奉诏。
宋帝謂宰相等曰:“繼遷負固不庭,嘯聚邊境,朕君臨四海,須與含容。
昨者賜以诏書,俾移鎮守,而狂不奉诏,尚恣陸梁。
朕哀此孽重,死亡之非久也。
”宰相等對曰:“繼遷器識凡下,自叛渙以來,引親校張浦為謀主,軍中動靜,一以咨之,遂能倔強穹廬,苟延歲月者,浦之力也。
今陛下走一介緻之,繼遷内失腹心之用矣。
沿邊蕃部族帳居多,繼遷威以淫刑,脅而用之,近聞各懷怨望,漸緻攜離,則繼遷外失夷落之助矣。
内外乖絕,形勢可見,而乃偷安巢穴,靡顧存亡,苟不為蕃部所擒,則必有剌客起于帳下。
今鄢延、環慶之地,山川重複,非虜所能窺測。
惟靈武一道,是其舊進之路,國家已嚴保障,練兵聚粟。
繼遷率烏合之衆,往來沙碛,猶困獸處于檻阱,但自跳躍,豈能為人患乎?”乃以張浦為鄭州團練使,留京師。
(《宋史·夏國傳》及《太平治迹統類》) 繼遷攻西蕃睡泥族,俘七百馀帳。
西界蕃部不下數十萬帳,始猶互相捍拒。
及繼遷兵勢浸盛,自靈州北、河外鎮戎軍、環州至??子山、賀蘭山西、隴山内外、黃河以東諸族,無不帖服。
獨睡泥族首領岸逋不肯下,繼遷以兵掠其七百馀帳,岸逋兵潰,奔蕭關,副首領你乜逋遣子詣靈州請救,宋诏賜以資糧。
(《宋史·黨項傳》及《西夏書事》) 還,襲宋都钤轄劉用兵于烏白池,不克。
劉用駐兵烏白池,扼鹽、夏要路,繼遷輕兵襲之。
用設伏以待,斬首數千級,奪馬五百馀匹,繼遷大敗,還。
(《宋史·劉用傳》)環州熟倉族乜遇略奪繼遷牛馬。
繼遷令人招撫之,乜遇答雲:“吾一心向漢,誓死不移。
”(《宋史·黨項傳》)八月,進馬契丹。
(《遼史·聖宗本紀》)鄭文寶陰圖繼遷,繼遷訟于宋。
繼遷酋長有嵬啰嵬
(《遼史·聖宗本紀》及《肖撻凜傳》。
按《肖撻凜傳》:統和十二年,夏人梗邊,皇太妃受命總烏古及永興宮分軍讨之。
撻凜為阻蔔都詳穩,凡軍中号令,太妃悉委之。
師還,以功封蘭陵郡王。
考《西夏傳》:是年,書夏國入貢,而《聖宗紀》不載梗邊事。
) 十一月,宋遣内侍張崇貴持诏谕繼遷,賜以器币、茶藥、衣物。
宋複命繼遷為銀州觀察使。
庚戌,诏曰:“省所進馬、橐駝共百一十三頭匹待罪。
朕握圖禦宇,恭己臨民,務推含垢之仁,式示戢兵之武。
向者,以卿遠輸誠款,願革前非。
朕道在納污,情深赦過,特授察廉之任,厚加賜撫之恩,寵以嘉名,賜之國姓,朕之于汝無所負焉。
豈意卿未及逾年,已忘大德,脅從蕃部,擅舉甲兵,攻逼城池,虔劉民庶,背恩肆惡,一至于斯。
料卿所為,良切興歎,所以旋征師旅,俾命讨平。
既除手足之親,已失輔車之勢,甯保全于歲月,暫假息于朝晡。
近者,累上表書,頗引愆犯。
且言違背事出保忠,今備貢輸,乞加渥澤。
朕以好生為德,以禁暴為心,卿倘能誓改過尤,永堅忠節,朝廷爵賞,亦何吝焉?朕不食言,爾宜自省。
今遣内侍押班張崇貴,賜卿器币、茶藥、衣物等,體朕意焉。
”蓋王禹偁筆也。
(《長編》三十六及《西夏紀事本末》) 春三月,貢于契丹。
(《遼史·聖宗本紀》)遣左押衙張浦貢良馬、橐駝于宋。
宋帝令衛士數百輩,射于崇政殿庭,召張浦觀之。
先是,李延信還,帝賜繼遷勁弓三,皆力及一石六鬥,繼遷意帝欲威示戎狄,非有人能挽也。
至是,士皆引滿平射,有馀力,浦大駭。
帝笑問浦:“戎人敢敵否?”浦曰:“蕃部弓弱矢短,但見此長大,人固已逃遁,況敢拒敵乎!”帝因謂浦曰:“戎人皆貧窭,飲食被服粗惡,無可戀者。
繼遷何不束身自歸,永保富貴?”(《宋史·夏國傳》及《長編》三十七) 繼遷表宋,乞禁邊盜掠。
從之。
四月壬寅,答繼遷诏曰:“先敕邊郡,各謹封略,無敢相侵,内屬戎人所盜羊馬、錢物,今并已還卿。
戎惟貪狠,尚恕其罪,自今敢犯卿者,誅之也。
”(《宋史·夏國傳》及彭百川《太平治迹統類》) 六月,繼遷表宋,乞夏州。
宋遣閣門副使馮讷、中使賈繼隆持诏,拜繼遷鄜州節度使,不受。
乃以張浦為鄭州團練使,留京師。
繼遷表言:“懷攜柔遠,王者之洪規;裕後光前,子臣之私願。
臣先世自唐初向化,永任邊陲;迨僖廟勤王,再忝國姓;曆五代而恩榮勿替,入本朝而封爵有加。
德并戴天,情深拱極。
茲以家庭多難,骨肉相仇,遂緻帳屬流離,箕裘隕越。
庭堅之宗,忽焉不祀;若敖之鬼,嗟其餒而。
臣雖拓跋小宗,身是荩臣後裔。
十世之宥,義在褒忠;三代之仁,典昭繼絕。
聿維夏州荒土,羌戶零星,在大宋為偏隅,于渺躬為世守。
祖先靈爽,應戀首邱;明發私懷,敢忘宗土。
恭維皇帝陛下,垂天心之慈愛,舍茲彈丸;矜蓬梗之飄零,俾以主器。
誠知小人無厭,難免僭越之求。
伏乞聖主寬仁,遠降哀全之诏,曲成靡既,再造莫酬。
臣不勝惶悚恐懼”雲雲。
宋帝覽奏,知其詐,遣閣門副使馮讷、中使賈繼隆持诏,拜繼遷為鄜州節度使。
繼遷以鄜州去延安止二小程,其城周圍二十裡,二土山在其中,正當狗道嶺,靈、夏并隔沙碛,川原平坦,易受中國控制,不奉诏。
宋帝謂宰相等曰:“繼遷負固不庭,嘯聚邊境,朕君臨四海,須與含容。
昨者賜以诏書,俾移鎮守,而狂不奉诏,尚恣陸梁。
朕哀此孽重,死亡之非久也。
”宰相等對曰:“繼遷器識凡下,自叛渙以來,引親校張浦為謀主,軍中動靜,一以咨之,遂能倔強穹廬,苟延歲月者,浦之力也。
今陛下走一介緻之,繼遷内失腹心之用矣。
沿邊蕃部族帳居多,繼遷威以淫刑,脅而用之,近聞各懷怨望,漸緻攜離,則繼遷外失夷落之助矣。
内外乖絕,形勢可見,而乃偷安巢穴,靡顧存亡,苟不為蕃部所擒,則必有剌客起于帳下。
今鄢延、環慶之地,山川重複,非虜所能窺測。
惟靈武一道,是其舊進之路,國家已嚴保障,練兵聚粟。
繼遷率烏合之衆,往來沙碛,猶困獸處于檻阱,但自跳躍,豈能為人患乎?”乃以張浦為鄭州團練使,留京師。
(《宋史·夏國傳》及《太平治迹統類》) 繼遷攻西蕃睡泥族,俘七百馀帳。
西界蕃部不下數十萬帳,始猶互相捍拒。
及繼遷兵勢浸盛,自靈州北、河外鎮戎軍、環州至??子山、賀蘭山西、隴山内外、黃河以東諸族,無不帖服。
獨睡泥族首領岸逋不肯下,繼遷以兵掠其七百馀帳,岸逋兵潰,奔蕭關,副首領你乜逋遣子詣靈州請救,宋诏賜以資糧。
(《宋史·黨項傳》及《西夏書事》) 還,襲宋都钤轄劉用兵于烏白池,不克。
劉用駐兵烏白池,扼鹽、夏要路,繼遷輕兵襲之。
用設伏以待,斬首數千級,奪馬五百馀匹,繼遷大敗,還。
(《宋史·劉用傳》)環州熟倉族乜遇略奪繼遷牛馬。
繼遷令人招撫之,乜遇答雲:“吾一心向漢,誓死不移。
”(《宋史·黨項傳》)八月,進馬契丹。
(《遼史·聖宗本紀》)鄭文寶陰圖繼遷,繼遷訟于宋。
繼遷酋長有嵬啰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