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悉俄者,文寶以金帛誘之,與手書要約,留其長子為質,令陰圖繼遷,即遣去。

    謂之曰:“事成,朝廷授汝刺史。

    ”文寶又預漆木為函,以備馳獻繼遷之首。

    又發民曳古碑石詣清遠軍,将圖記功。

    而嵬啰等盡以事告繼遷,繼遷上表請罪。

    宋帝怒文寶,貶蘭山令。

    (《宋史·夏國傳》及《鄭文寶傳》。

    按嵬啰嵬悉俄,《夏國傳》作嵬啰嵬悉。

    ) 宋議城古威州拒繼遷。

     宋帝議城古威州,遣内侍馮從順訪于鄭文寶,文寶言:“威州在清遠軍西北八十裡,樂山之西。

    水甘土沃,有良木薪稭之利。

    約葫蘆、臨洮二河,壓明沙、蕭關兩戍,東控五原,北固峽口,足以襟帶西涼,咽喉靈武,城之便。

    然環州至伯魚,伯魚抵青岡,青岡距清遠皆兩舍,而清遠當群山之口,扼塞門之要,刍車野宿,行旅頓絕。

    威州隔城東隅,堅石盤亘,不可浚池。

    城中舊乏井脈,又飛鳥泉去城尚千馀步,一旦緣邊警急,賊引平夏勝兵三千,據清遠之沖,乘高守險,數百人守環州甜水谷、獨家原,傳箭野利十族,脅從山中熟戶,黨項孰敢不從?又分千騎守碛北清遠軍之口,則自環至靈七百裡之地,非國家所有,豈威州可禦哉?請先建伯魚、青岡、清遠三城,為頓師歸重之地。

    古人有言:‘金城湯池,非粟不能守。

    ’俟二年間,秦民息肩,臣請建營田積粟實邊之策,修五原故城,專三池鹽利,以金帛啖黨項酋豪子弟,使為朝廷用。

    不惟安朔方,制豎子,至于經營安西,綏複河湟,此其漸也。

    ”诏從其議。

    (《宋史·鄭文寶傳》) 繼遷以千騎攻宋清遠軍,守臣張延擊退之。

    (《宋史·夏國傳》)要契丹韓德威攻宋府州。

     報子河氵義之役也。

    先是,德威為宋将折禦卿敗于于河議,思報。

    适諜知禦卿病,又繼遷遣人以厚賂誘德威出師,德威欣然從之。

    至府州,禦卿力疾出禦,德威頓兵不敢進。

    (《長編》三十八) 冬十二月,以敗宋師,遣使告于契丹。

    (《遼史·西夏外紀》。

    按薛應祈《通鑒》謂為張延所敗,未嘗言宋敗也。

    ) 春正月,貢于契丹。

    (《遼史·聖宗本紀》) 繼遷邀擊宋洛苑使白守榮等于浦洛河,衆潰,運饋盡為繼遷所得。

    (按《稽古錄》此條系于至道元年九月。

    此從《宋史·夏國傳》。

    ) 繼遷窺宋清遠軍,宋帝命白守榮等護送刍粟四十萬于靈州,且令辎重先後作三隊,丁夫持弓矢自衛,士卒布方陣以護之,遇敵則戰,可以無失。

    複令會州觀察使田紹斌率兵應援。

    而守榮乃并為一運(按《盧之翰傳》作之翰違旨,擅并為一。

    此從《夏國傳》)。

    繼遷邀擊于浦洛河,紹斌不救,衆潰,刍粟盡失。

    初,宋師之被圍也,守榮等欲擊之,紹斌曰:“蕃戎輕佻,勿棄辎重與戰,當按辔結陣徐行。

    ”守榮等忿曰:“若但率兵來迎,勿予吾事。

    ”紹斌因率所部去辎重四、五裡。

    繼遷初見紹斌旌旗,不敢擊。

    守榮等自欲邀功,與戰。

    繼遷先伏兵,以羸騎挑戰,已而伏發,守榮等戰敗,丁夫愕眙遁,蹂踐至死者衆。

    紹斌率所部徐還,一無遺失,至清遠,與張延州會食,見壕中人裸而呼曰:“我白守榮也。

    ”繩引而上,解衣遺之。

    驿聞,帝益嘉之,優诏褒美。

    (《宋史·田紹斌傳》。

    按《周仁美傳》:仁美與馬紹忠、白守榮、田紹斌部刍糧趣清遠軍,仁美為先鋒。

    至枝子平,與虜角走之。

    明日,又戰于浦洛河,自巳至戌,戰數十合進壁幹河。

    紹忠、守榮皆敗走,紹斌退止浦洛。

    獨仁美所部不滿三千,身中八創,護刍糧、官吏直抵清遠。

    紹斌繼至,深歎其勇幹,表上其功。

    又王昭遠為靈州路都部署,護二十五州刍粟竟達靈武,繼遷不敢犯。

    又馬元方知萬年縣,諸将讨繼遷,關輔轉饷逾瀚海多失亡,獨元方所部全十九。

    均見本傳。

    ) 夏四月,宋以李繼隆為環、慶等州都部署,殿前都虞候範廷召副之,讨李繼遷。

    (《宋史·太宗本紀》)吐蕃以讨繼遷請于宋。

     吐蕃自唐季衰弱,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複統一,凡儀渭、泾原、環慶、鎮戎、秦州、靈夏皆有之。

    太平興國中,諸族以良馬入獻,自後進奉不絕。

    時折平族蕃部賣馬過靈州,黨項雜部誘繼遷奪之,表訴于朝,繼遷益侵其種落。

    于是首領握散上言,久苦侵掠,願會兵靈州,以備讨擊。

    (《宋史·吐蕃傳》。

    按《文獻通考》是年回纥亦上言,欲同率兵,助讨繼遷。

    ) 五月,繼遷圍靈州。

     靈州圍急,宋帝将棄之,廷議未決,命張崇貴與馮讷乘傳,往議其事,乃益兵固守。

    時中使窦神寶在靈州,繼遷圍城歲馀,地震二百馀日,城中糧糗皆竭,潛遣人市籴河外,宵運以入,間出兵擊繼遷,繼遷引去。

    (《宋史·太宗本紀》及《張崇貴》、《窦神寶傳》) 七月,宋議出師五路來讨。

     曹璨自河西至,言繼遷衆萬馀圍靈武,城中上表告急,為繼遷所得,遂頓兵不去(按《續綱目》删去“上表”二字,改下二句作“使為繼遷所得,則頓兵不去矣”)。

    時朝議或雲率輕騎三道搗平夏;或雲暑涉旱海無水泉,糧運艱辛,不如靜以待之。

    帝不聽,即部分諸将,五路進讨:李繼隆出環州,丁罕出慶州,範廷召出延州,王超出夏州,張守恩出鄜州。

    (《宋史·夏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