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太祖神武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孝光皇帝李繼遷,繼捧族弟也。

    高祖思忠,嘗從兄思恭讨黃巢,拒賊于渭橋,表有鐵鶴,射之沒羽,賊駭之,遂先士卒。

    戰沒,僖宗贈宥州刺史,祠于渭陽。

    曾祖仁瀕,仕唐銀州防禦使。

    祖彜景,嗣于晉。

    父光俨,嗣于周。

    建隆四年,繼遷生于銀州無定河(按無定河有李繼遷寨,見《米脂縣志》),生而有齒。

    開寶七年,授定難軍管内都知蕃落使。

    (《宋史·夏國傳》) 夏五月己酉,夏州留後李繼捧獻其銀、夏、綏、宥四州(按《東都事略》作以夏、銀、綏、宥、靜五州之地來歸。

    《長編》作獻其所管四州八縣)。

    六月乙亥,遣使發繼捧缌麻已上親赴阙。

    其弟繼遷奔地斤澤。

     繼捧之先,累四世未嘗入觐。

    繼捧至,宋帝甚嘉之,賜白金千兩、帛千匹、錢百萬。

    祖母獨孤氏亦獻玉盤一、金盤三,皆厚赉之。

    繼捧陳其諸父昆弟多相怨怼,願留京師,乃遣使夏州,護缌麻已上親赴阙。

    獨繼遷居銀州,不樂内徙。

    繼遷時年二十(按《長編》作年十七),勇悍,有智謀,與弟繼沖(《東都事略》作繼忠)、親信張浦等謀曰:“吾祖宗服食茲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視一方。

    今诏宗族盡入京師,死生束縛之,李氏将不血食矣,奈何?”繼沖曰:“虎不可離于山,魚不可脫于淵。

    請乘夏州不備,殺诏使,據綏、銀,可以得志。

    ”浦曰:“不然。

    夏州難起家庭,蕃部觀望,克文兼知州事;尹憲以重兵屯境上,卒聞事起,朝發夕至;銀州羌素不習戰,何以禦之?吾聞小屈則大伸,不若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聯絡豪右,卷甲重來,未為晚也。

    ”繼遷善之。

    僞稱乳母死,出葬郊外,以兵甲置棺中,與其黨數十人,奔入蕃族地斤澤。

    澤距夏州東北三百裡。

    (《宋史·太宗本紀》、《夏國傳》,《長編》卷二十三、二十五及《西夏書事》。

    按《夏國傳》:太宗嘗宴群臣苑中,謂繼捧曰:“汝在夏州,用何道以制諸部?”對曰:“羌人鸷悍,但羁縻而已,非能制也。

    ”) 十月,夏州奏:“擊李繼遷,破之。

    ”(司馬光《稽古錄》。

    按《長編》第言,夏州言戎人拒命,發州兵擊敗之。

    ) 十一月己酉,以李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并官其昆弟夏州蕃落指揮使克信等十二人有差。

     權知夏州克文,亦以唐僖宗所賜其祖思恭鐵券及朱書禦劄上于朝,改博州防禦使、綏州刺史。

    克憲初偃蹇,不奉诏。

    宋帝遣袁繼忠往谕,克憲謂繼忠曰:“李氏何負于朝廷?不能以一州相假乎?”繼忠曰:“天子以夏州歸順,錫以車旗,予以銀币,将擢其諸父、昆弟并居方面,寵榮極矣。

    綏、銀僻在羌夷,民貧地瘠,朝廷召公等入京,共享富貴。

    今克文詣阙,綏州孤立無援,若猶懷顧望,一旦兵臨,羌人嗜利忘義,勢渙心離,悔何及耶!”克憲遲疑久之,乃随繼忠入朝。

    (《宋史·夏國傳》、《袁繼忠傳》及《西夏書事》) 十二月,宋诏:赦銀、夏等州常赦所不原者。

    (《宋史·太宗本紀》) 春三月,繼遷入貢。

    内侍秦翰赍敕招之,不聽。

     繼遷聞繼捧等俱受恩命,遣所部詣麟州貢馬及橐駝等物,奉表言:“世澤長存,祖功未泯,人心思舊,蕃部樂推,不望通顯皇朝,但假馀生戎落,克遂肯構肯堂之志,常為不侵不叛之臣”雲雲。

    宋帝使秦翰赍敕谕曰:“朕恭迓天庥,懋昭皇極。

    山陬海澨,盡一車書;日照月臨,罔非臣庶。

    爾河西李氏,世分旄钺,久任邊疆,忠節著于前朝,豐功彰于昭代。

    屬茲家庭多難,幾化參商;幸逢恩诏曲全,無虧棣萼。

    業經同族共列王朝,何忍一夫遠居荒俗!況夷落之内,或有跳梁;親近之間,豈無煽動?敢行旅拒,難逃天誅,不特宗祀忽焉,抑且身名兩敗。

    細為善後,合念歸誠。

    寵秩有加,不失當躬富貴;恩榮勿替,永贻奕世箕裘。

    禍福分途,從違早計。

    ”繼遷留翰宿帳中,出入無疑間。

    翰思手刃之,不得,乃還。

    (《宋史·秦翰傳》及《西夏書事》) 夏五月,戰于葭蘆川,不克。

     繼遷數寇河西,銀、夏諸州無甯日。

    宋帝令銀、夏、綏、宥都巡檢使田欽祚與西上閣門副使袁繼忠率兵巡護。

    繼遷從槅柞嶺引衆拒之,戰于葭蘆川,不勝,棄铠甲走。

    (《宋史·袁繼忠傳》) 秋九月,犯三岔口,又敗。

     繼遷聞田欽祚、袁繼忠屯兵三岔,控扼夏州要害,潛率衆攻之,不勝,退入狐貉谷。

    欽祚等出萬井口逐之。

    繼遷請戰,麾衆圍雄武軍千人于後。

    繼忠命龍衛指揮荊嗣往援,列陣格鬥。

    繼遷始卻,失人馬七百馀。

    已,欽祚軍還,依山為營,繼遷亦寨其下。

    欽祚與嗣募勁卒五十人,乘夜縱火擊之。

    繼遷不及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