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關燈
小
中
大
允韬則尋除钜鹿。
次及昆仲,并建節旄,下至将僚,悉分符竹。
又若王都之貪上谷,李賓之吝朔方,或則結構契丹,偷延旦夕;或則依憑黨項,竊據山河。
不禀除移,惟謀旅拒。
才興讨伐,已見覆亡。
何必廣引古今,方明利害?隻陳近事,聊谕将來。
彼或要覆族之殃,則王都、李賓足為鑒戒;彼或要全身之福,則允韬、從嚴可作規繩。
朕設兩途,爾宜自擇。
或慮将校之内、親要之間,幸彼幼沖,恣其熒惑,遂成騷動,緻累生靈。
今特差邠州節度使藥彥稠,部領馬步兵土五萬人騎送安從進赴任,從命者秋毫勿犯,違命者全族必誅,先令後行,有犯無舍雲。
”其年夏四月,彜超上言奉诏,授延州留後。
已迎受恩命,緣三軍百姓擁隔,未放赴任,明宗遣閣門使蘇繼彥赍诏促之。
五月,安從進領軍至城下,彜超不受代,從進駐軍以攻之。
秋七月,彜超昆仲登城,謂從進曰:“孤弱小鎮,不勞王師攻取,虛煩國家饷運,得之不武。
為仆聞天子,乞容改圖。
”時又四面黨項部族萬馀騎,薄其糧運,而野無刍牧。
關輔之人運鬥粟、束槁,動計數千,窮民泣血,無所控訴,複為蕃部殺掠,死者甚衆。
明宗聞之,乃命班師。
彜超亦上表謝罪,乃授彜超檢校司徒,充定難軍節度使。
既而修貢如初。
清泰二年,卒于鎮。
弟彜興襲其位(按《冊府元龜》三百八十九,長興四年,隰州刺史劉燧凝言于帝曰:“臣聞李仁福有二子,彜超乃次子也。
長子彜殷,為夏州留後。
彜超征诏赴阙,則諸蕃歸心矣。
”據此,則又當以彜超繼彜殷,未知孰是)。
彜興,本名彜殷,避宋宣祖諱,改“殷”為“興”。
初為行軍司馬,彜超卒,遂加定難軍節度使。
晉天福初,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末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八年秋,彜興弟、綏州刺史彜敏與其黨作亂,為彜興所逐。
彜敏奔延州,彜興押送到阙,骨肉二百馀口,朝廷以彜興之故,絷送本道斬之。
開運元年春,诏以彜興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漢乾祐元年春,加兼侍中。
是歲,李守貞叛于河中,潛使人構之。
彜興為之出師,駐于延州之北境。
既而聞守貞被圍,乃收軍而退。
周顯德中,累加至守太傅、兼中書令,封西平王。
世宗即位,加太保。
恭帝初,加太傅。
宋初,加太尉。
北漢劉鈞結代北諸部來寇麟州,彜興遣部将李彜玉,會諸鎮兵禦之,鈞衆遂引去。
建隆初,獻馬三百匹。
太祖大喜,親視攻玉為帶,且召使問曰:“汝帥腹圍幾何?”使言:“彜興腰腹甚大。
”太祖曰:“汝帥真福人也。
”遂遣使以帶賜之。
乾德元年四月甲辰,彜興獻犛牛一(按康譽之《昨夢錄》,西夏有竹牛,重數百斤,角甚長,黃黑相間,用以制弓,極佳。
夏人常雜犀角以市焉。
吳任臣《山海經注》謂即犛牛之類)。
五年卒,太祖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夏王。
子克睿立。
克睿,初名光睿,避太宗諱,改“光”為“克”。
彜興之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太保、定難軍節度使。
開寶九年,率兵破北漢吳堡寨,斬首七百級,獲牛羊千計,俘寨主侯遇以獻,累加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三年卒,太宗廢朝二日,贈侍中。
子繼筠立。
繼筠,初為衙内都指揮使、檢校工部尚書,克睿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司徒、定難軍節度觀察留後。
太宗征北漢,繼筠遣銀州刺史李光遠、綏州刺史李光憲,率蕃漢兵列陣渡河,略太原境,以張軍勢。
太平興國五年卒,弟繼捧立。
繼捧,初為衙内指揮使,嗣繼筠為留後。
繼捧從父、綏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表言:繼捧不當承襲,請遣使與偕至夏州。
谕繼捧,令入朝(《西夏書事》:太平興國六年秋八月,銀州刺史李克遠襲夏州,不克。
冬十一月,繼捧以銀州變聞。
太宗诏令撫綏屬族,無使滋亂)。
七年,繼捧以地獻于宋。
其弟繼遷乃複興,故叙首繼遷雲。
(《宋史》、《遼史》、《舊五代史》、《長編》)
次及昆仲,并建節旄,下至将僚,悉分符竹。
又若王都之貪上谷,李賓之吝朔方,或則結構契丹,偷延旦夕;或則依憑黨項,竊據山河。
不禀除移,惟謀旅拒。
才興讨伐,已見覆亡。
何必廣引古今,方明利害?隻陳近事,聊谕将來。
彼或要覆族之殃,則王都、李賓足為鑒戒;彼或要全身之福,則允韬、從嚴可作規繩。
朕設兩途,爾宜自擇。
或慮将校之内、親要之間,幸彼幼沖,恣其熒惑,遂成騷動,緻累生靈。
今特差邠州節度使藥彥稠,部領馬步兵土五萬人騎送安從進赴任,從命者秋毫勿犯,違命者全族必誅,先令後行,有犯無舍雲。
”其年夏四月,彜超上言奉诏,授延州留後。
已迎受恩命,緣三軍百姓擁隔,未放赴任,明宗遣閣門使蘇繼彥赍诏促之。
五月,安從進領軍至城下,彜超不受代,從進駐軍以攻之。
秋七月,彜超昆仲登城,謂從進曰:“孤弱小鎮,不勞王師攻取,虛煩國家饷運,得之不武。
為仆聞天子,乞容改圖。
”時又四面黨項部族萬馀騎,薄其糧運,而野無刍牧。
關輔之人運鬥粟、束槁,動計數千,窮民泣血,無所控訴,複為蕃部殺掠,死者甚衆。
明宗聞之,乃命班師。
彜超亦上表謝罪,乃授彜超檢校司徒,充定難軍節度使。
既而修貢如初。
清泰二年,卒于鎮。
弟彜興襲其位(按《冊府元龜》三百八十九,長興四年,隰州刺史劉燧凝言于帝曰:“臣聞李仁福有二子,彜超乃次子也。
長子彜殷,為夏州留後。
彜超征诏赴阙,則諸蕃歸心矣。
”據此,則又當以彜超繼彜殷,未知孰是)。
彜興,本名彜殷,避宋宣祖諱,改“殷”為“興”。
初為行軍司馬,彜超卒,遂加定難軍節度使。
晉天福初,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末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八年秋,彜興弟、綏州刺史彜敏與其黨作亂,為彜興所逐。
彜敏奔延州,彜興押送到阙,骨肉二百馀口,朝廷以彜興之故,絷送本道斬之。
開運元年春,诏以彜興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漢乾祐元年春,加兼侍中。
是歲,李守貞叛于河中,潛使人構之。
彜興為之出師,駐于延州之北境。
既而聞守貞被圍,乃收軍而退。
周顯德中,累加至守太傅、兼中書令,封西平王。
世宗即位,加太保。
恭帝初,加太傅。
宋初,加太尉。
北漢劉鈞結代北諸部來寇麟州,彜興遣部将李彜玉,會諸鎮兵禦之,鈞衆遂引去。
建隆初,獻馬三百匹。
太祖大喜,親視攻玉為帶,且召使問曰:“汝帥腹圍幾何?”使言:“彜興腰腹甚大。
”太祖曰:“汝帥真福人也。
”遂遣使以帶賜之。
乾德元年四月甲辰,彜興獻犛牛一(按康譽之《昨夢錄》,西夏有竹牛,重數百斤,角甚長,黃黑相間,用以制弓,極佳。
夏人常雜犀角以市焉。
吳任臣《山海經注》謂即犛牛之類)。
五年卒,太祖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夏王。
子克睿立。
克睿,初名光睿,避太宗諱,改“光”為“克”。
彜興之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太保、定難軍節度使。
開寶九年,率兵破北漢吳堡寨,斬首七百級,獲牛羊千計,俘寨主侯遇以獻,累加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三年卒,太宗廢朝二日,贈侍中。
子繼筠立。
繼筠,初為衙内都指揮使、檢校工部尚書,克睿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司徒、定難軍節度觀察留後。
太宗征北漢,繼筠遣銀州刺史李光遠、綏州刺史李光憲,率蕃漢兵列陣渡河,略太原境,以張軍勢。
太平興國五年卒,弟繼捧立。
繼捧,初為衙内指揮使,嗣繼筠為留後。
繼捧從父、綏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表言:繼捧不當承襲,請遣使與偕至夏州。
谕繼捧,令入朝(《西夏書事》:太平興國六年秋八月,銀州刺史李克遠襲夏州,不克。
冬十一月,繼捧以銀州變聞。
太宗诏令撫綏屬族,無使滋亂)。
七年,繼捧以地獻于宋。
其弟繼遷乃複興,故叙首繼遷雲。
(《宋史》、《遼史》、《舊五代史》、《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