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舊制:聖駕修省宮中,官衣青素,蓋夏用屯絹,冬則元色紵也。

     省愆居在文華殿後,其制用木為通透之。

    基高三尺馀,下不令牆壁至地,四圍亦無比屋。

    熹廟辛酉而降闌陛塵封,上遇災異兇荒,每臨幸焉。

     後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澤宮中,禮敎加嚴。

    于舊定位數年矣,賜黃乃敢服。

     西苑黃梅最多,上所好也。

    花時臨賞,每折小枝,簪于小瓶,遍置青霞軒、清暇居等處幾案間。

     上以寇氛日熾,與閣臣某議南遷,命無洩。

    俄傳聞于懿安,因語後曰:「南遷避寇,此某誤皇叔也!宗廟、社稷、陵寝居此,遷将安之?」且曆言某短。

    上聞之「南遷誤國」之說,怒索傳語者,懿安堅諱,上堅請,懿安迫欲自殺,上不得已遣某督師,欲觀其後也。

    【上乃已。

    遣某督師欲觀其後也。

    】 田貴妃幼習鐘王楷法,繼得禁本臨摹,遂臻能品。

    凡書畫卷軸上,每谕妃簽題之。

     【此處被删一條:上嘗過一秘殿,老閹以此先朝所封,戒勿動。

    上命啟之,得古畫數幅。

    有一人戴進賢冠七,曰「冠(作『官』)多髪(作『法』)亂」,有數人隔河對泣,曰「軍民号泣」。

    】 一夕,袁妃侍于月下,衣淺碧绫,即所謂天水碧也。

    上曰:「此特雅倩。

    」于是宮眷皆尚之,绫價一時翔貴。

     每日暮,各宮門挂紅紗籠镫二。

    聖駕臨幸某宮,則宮門之镫先卸;東西巡街者,即傳各宮俱卸镫寝息。

    承華宮在徽音門内,陳妃居之數年,止一幸焉。

    錢守俊初給事承華宮,見陳妃之愁坐也,曰:「陳娘娘何不快?」陳曰:「人生,天也不見,有何快?」守俊曰:「舉頭便見。

    」陳笑曰:「呆子。

    」 劉文烈理順為禦史時,上賜以宮花補子,精緻異常,雲出自田貴妃手。

    今猶在雍丘文烈祠中。

     後母丁夫人入宮拜畢,始行家人禮。

    後見母之為己屈也而泣,欲太子為謝,左右诤曰:「此天下主,不可!」乃止。

     中秋之夕,駕幸玉熙宮,設宴既撤樂,命田貴妃鼓琴。

    時朗月如霜,器和響逸,上悅,顧謂貴妃:「卿指法洪纖,深得宜也!」 詞臣某,吳人也,與周皇親聯姻,用吳中風俗行禮,有結花制作精巧果實,皆以紅錦為餙。

    皇親送入後宮,上見之,詢所從來,後以結親事對,上怒曰:「皇親不宜與翰林婚姻!」明年,遂以京察處某。

     鐘鼓司時節奏水嬉、過錦諸戲,上每為之歡笑。

    後寇氛不靖,恒谕免之。

    【此處缺:寒潭香、秋露白,皆禦酒房酒名。

    豆葉,銀作局用金銀鑄成,以備欽賞。

    豆者圓珠,葉者方片,重僅錢許。

    】 上嘗試馬于射場,知田貴妃之善也,命之騎。

    妃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騎,無以過之。

     田貴妃生辰在四月丁醜,旱,上齋宿武英已半月矣,至是欲暫還宮。

    妃遣人力辭曰:「正為誕日,不宜還也。

    」 宮中所奉宣懿康昭劉太妃者,神宗妃,上以主慈甯宮,禮之如太母。

    嘗朝歲節畢,上就便坐,俄欠伸偃别榻。

    太妃戒勿驚,命尚衣謹覆之,左右植立以竢。

    頃之,上覺起,攝衣冠,謝曰:「神祖時,海内少事;至兒子,苦多著枝梧,兩夜省文書,未嘗交睫,在太妃前惛然不能自持,一至此。

    」太妃為之泣下,上亦汍瀾久之,諸宮人莫能仰視。

     十一月,上宣索桂花于外,僅得一枝。

    上賞玩移時,命才人為簪于冠。

    葢京師居奇者,每于花時翦含蕊之枝,以泥封翦處,插于地窖鹽鹵中,曆久花開而顔色不變,但乏香爾。

     田宏遇緻楊宛叔于閣中,令幼女受學,得秘聞宮中事。

     宮眷歲節朝賀,俱穿紵靴,或穿緞靴。

    後獨穿棉鞋,從不穿靴,想以自别也。

     蘇州織造局進女樂,上頗惑之。

    田貴妃疏谏雲:「當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樂之秋。

    」批答雲:「久不見卿,學問大進,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慮焉?」 舊例,秋收時鐘鼓司有打稻之戲。

    駕幸旋磨台無逸殿,本司扮農夫、村婦及田畯官吏征租、詞訟等事。

    十年後,凡時節遊幸多廢,此獨舉行,重農事也。

     興龍宮本名鐘粹,為皇太子所居。

    一日,後賜皇太子茶果,宮人道經承乾宮,戲推石獅子以為笑樂,驚貴妃晝寝,幾構兩宮之釁。

     後嘗以京師急于寇警,微言曰:「吾在南尚有一家居。

    」上曰:「誰與言之?」固不語。

     十一年二月某日,上幸西苑,坐萬春亭,宣後暨東西兩宮至投壺,袁貴妃勝,賜銀牌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