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琅嬛福地校稽瑞樓本】 勖勤宮,上龍潛處也。

    夏日晝寝,夢烏龍蟠柱,适大雷雨驚寤。

    雨止,汲水于井中,得金鯉,長尺馀,目睛轉動,再汲亦如之,上命畜之西苑池中。

    勖勤宮在徽音門内。

     熹廟大漸前數日,上跪床前問安,因言「弟弟何瘦,須自保重」。

    熹廟崩,大奄魏忠賢謀迎福王,懿安召上入繼大統,密戒勿宮中食,上從。

    周皇親家作麥餅,懷以自饷。

     嘉定伯周奎以繼室丁夫人生後。

    家貧,後尚幼,躬操作不苟言笑。

    嘗歲時出拜親故,當之者瞑眩不自持,貴後始知其異。

     光廟兩李妃,宮中稱「西李娘娘」者,即康妃也;其一為莊妃,奉神廟诏旨,撫上于勖勤宮,稱「東李娘娘」,素簡重,為客魏所忌。

    每為上道二兇之罪惡,相對唏噓。

    繼統後,奸邪為之一清。

     周後選入宮,名在第三。

    懿安見其豐容端麗,特拔之為信王妃,故正位後深德之。

     上自以少失恃,大具儀仗,集百官迎孝純皇後,禦容入奉于内殿。

     上既處分魏奄,閣臣僅以四五十人為馀黨,列案以請。

    上谕以「稱頌贊導」速化為題,皆列入,閣臣以「外廷不知内事」對。

    閱日,上召閣臣入,先有黃袱累累,指示曰:「此皆紅本媚璫實迹也。

    」于是案所羅列者甚廣。

     舊例上元之前,宮眷内臣穿镫景補子、蟒衣,于乾清宮丹陛上安放牌坊镫,于壽皇殿安放方員鳌山镫。

    元年,特盛牌坊至七層,鳌山至十三層。

    十九日乃撤上鳌山山頂之镫,點放神器三位。

     袁、田二妃同選于朱陽館,後親下聘禮迎入宮,袁居翊坤宮,在西,田居承乾宮,在東。

     後有恭儉之德。

    既定位,首減椒房資用,親婦事,衣浣衣,内治克修。

     舊制宮眷自三月初四日至四月初三日穿羅,是時觀花殿牡丹方開,每結彩缯為棚以護之,元年花較盛,各宮相邀宴賞無虛日。

    先是,丁卯春,忠賢以二百株獻于潛邸,署其名于長箋,首列禦袍黃。

    是秋,登寶位,亦先兆也。

     上之繼統,頗德懿安。

    故逮劉志選、梁夢環于獄,欽定逆案,傾危國母,驅逐戚臣,論斬。

    複右都督張國紀爵,即懿安父也。

    慈慶宮即端本宮,在東華門内,張後移居焉,改今名。

    上尊号曰「懿安」,以诏天下。

     周後籍蘇州,田貴妃居揚州,皆習江南服飾,謂之蘇樣。

     禦用酒皆内臣監釀,光祿不得與。

    上喜飲金莖露、太禧白二種,嘗名之曰「長春露」、「長春白」,蓋内法酒總名「長春」,自以二字冠之,自此宮中不複稱金莖、太禧矣。

     【此處被删一條:神廟中葉,禦意創「掉城」之戲,用色羅一方繡「井」字為九營,中為上營,四方為中營,四角為下營。

    命宮人以銀球抛之,落上營者上賞,中、下次焉,落營外或壓井字有罰。

    熹廟時相沿未息。

    說者謂:「掉城者,遼城也,殆先征也。

    」上在潛邸已聞此說,後遂禁止不行。

    】 田貴妃所居,空中常有異香,若蘅蕪,襲而不散。

    又盛暑禦禮服不汗,上令啜熱羹以試之,卒如常。

     四月三日為萬壽節。

    舊例,于四月宮眷、内臣換穿紗衣。

    牡丹盛後,即開筵賞芍藥花也。

     四月嘗櫻桃,以為一歲諸果新味之始。

    取麥穗煮熟,去芒殼,磨成條食之,名曰「撚轉」,以為一歲五谷新味之始。

    每歲聖節,必首進于筵間,視前此較早爾。

     田貴妃好變宮中儀制,如後妃之輿,舊用小黃門舁之,妃易以宮婢,上以為知禮。

     禁中有東一長街、西一長街等,街街有樓,樓以石為座,銅為壁,銅絲為窗戶。

    中設路镫,每日晚,内府供用庫監工灌油然火,忠賢概令廢之,以便偵察諸宮、諸直房之言動也,至是乃複舊焉。

     上賜袁貴妃父進賢冠百,以榮其戚屬。

     上欲擇隙地為習射之所,命撤玉皇殿像,置城外天壇射場。

    既辟,上率妃嫔置酒殿中,是夕風雨大作,竟不可居。

    時有天弧引滿,狼星易位之異。

     上聽田貴妃琴,忽問家居何師,對以母氏所教。

    次日,召母入宮,與妃一再彈,厚賜而遣之。

    自此隸籍宮門,出入聽之。

     一日,上禦便殿,覺香氣異常,心怦怦動。

    問之,近恃對曰:「聖駕臨幸之所,列焚此香。

    」上歎曰:「此皇考、皇兄所以促其天年也。

    」禁勿用。

     上嗜燕窩羹,膳夫煮就羹湯,先呈所司嘗,遞嘗五六人參酌鹽淡,方進禦。

     周後顔如玉,不事塗澤,田貴妃亦然,馀不及也。

     上雅好鼓琴,嘗制《訪道五曲》:曰「崆峒引」,曰「敲爻歌」,曰「據梧吟」,曰「參同契」,曰「爛柯遊」,命田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