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
枚蔔推孫公慎行、林公釬、劉公宗周,俱在籍,趣來京陛見。
孫公道病,抵都門卒。
林公、劉公同入對,劉引蘇子瞻「求治太急、聽言太廣、用人太銳」語為規,上不悅,以劉官工部侍郎用林。
入閣逾月,林病卒,劉亦旋龃龉去。
初廷推三公,頗極一時選,并弗竟所志。
劉最伉直,屢起屢踬,輿論尤共惜之。
巴縣王公應熊鄉舉,出楊公一鵬門。
鳳陽陷,先奉有「撫臣不必移鎮」之旨,屬王筆。
楊既逮繋,衆遂力攻王,上亦未有譴王意。
适給谏何公楷疏入未下,王遽錄疏中語辨,何得以是枝柱之,用漏旨為詞,家人坐罪戍,王尋罷歸。
自來未有輔臣在事,遽刑戍其紀綱之仆者,稱異事。
或謂陷陵禍大,漏旨罪微,未免舍大繩細。
然時亦弩在弦上,不得不發也。
上最重窺探、招搖、漏洩罪,防内閣、中書官尤嚴。
數年所見,王陛彥誅,黃應恩絞,周國興、楊馀洪杖死。
周、楊起白丁,窟穴東西房二十年,罪誠多端,然以曆事久,頗習典故。
既斃,後進茫然,緣薛公國觀毒鸷,莫敢言者。
薛後勒自盡,聞二家親屬多就道揶揄之。
自坊局五六品得列枚蔔,各部院三四品得與綸扉,各部屬得改授科道,各推官、知縣得選入詞林,于是内外大小衙門鹹嚣然,有逾涯越幅、希榮競進之心,因之厭棄職業,窺伺徑窦,弊有不可勝道者。
亂國多制,往哲誠有味乎其言。
東宮講官既定,項公煜、楊公廷麟各疏讓黃公道周,旨以飾讓诋之,廷論頗歸咎閣中。
賀公逢聖具揭辨,有「世之治也,君子自謂不足;其衰也,自謂有馀」之語,微寓箴砭,聞者因不滿賀。
或雲揭為林公增志屬草,或雲出黃應恩手,莫能明者。
公揭,賀特引自居,亦樸甚。
北闱考試官出東長安門,乘輿詣順天府,宴罷入闱,比撤棘,仍騎馬歸。
次日宴,往返亦如之。
闱中略仿會試體,用中書官寫白紙題,卷入大竹筒,加小銅鎖,外黃絹裝裹,具香案拜,府丞鼓樂接出進呈,始阖闱試。
填榜夕,先畫格填号,呼「草榜」。
餘紀事詩「烏絲畫榜馳為帖,黃袱裝題鎖入筒」,指是。
闱中東壁,有張公孚敬辭場詩,為其庚辰會試日賦。
己醜主會試日,刻石落句雲:「至公堂上焚香坐,有力誰能繋紀綱」,時一老舉子耳,殊積峥有氣。
丁醜會榜,北畿士連第者十三人,正魁二人,楚諸生亦登五人,頗稱快意。
廷試王追駿卷甚佳,在進呈列,因法字依古體寫作「灋」,内閣黃公士俊指為訝,抑置二甲。
王為餘最賞識士,官真定守,遽沒,餘痛惜之。
中翰陳公龍正笃學,善談論闱中所拔如黃國掎、朱充鲰輩才已窮,姑取胡維孚殿後。
胡行稍不簡,物論籍籍,陳呼到訓饬之,答複不遜;陳怒,作《醒迷記》一篇自訟。
辭漸流傳,至上達聖聽,回奏再三,大行胡公麒生竟坐累逮拟。
胡實于陳無涉,第以胡維孚同姓同經,頗曾來往,不無瓜李之嫌,上微聞之,特寬陳罪。
胡事牽連逾年始息,亦其數也。
蕲水姚公明恭初抑于廷論,掌院篆,日值會推,故擯不與更優列。
其同鄉後輩丘公瑜示意餘私憂之事不宜激,且有變。
無何,姚果與政府合,不一歲,裒然首推矣。
諸少年意氣用壯苦,逼人入勝地,往往如此。
上元程公國祥負清望,官大司農,待郎吏多不以禮,衆怨之。
亦間涉詭激,嘗元旦大朝會,着绯袍,用藍繡補蓋其上,朝儀未有也。
雖貧,何至不能具一補子?會武陵楊公嗣昌入閣,得連綴進,未幾坐閑住去。
北畿連用二太宰,為田公唯嘉、傅公永淳,頗不協輿論。
田尤有通賄聲,嘗有饋珠衣者,群妾喧争,至形白簡。
二公進亦驟,大都北人善宦,諸大璫多其邑裡,互緻遊揚。
以餘所見,直皭然塵壒之外,惟朱公之馮、金公铉二人耳,卒并以殉難抗節聞,信挾持有素。
編修黃公文煥初以山陽令考選。
值推擇館員,同鄉多欲得之者。
給谏何公楷過詢,餘曰屬黃是,如某某俱親誼,望亦佳。
若論館員材料,非黃不可。
何曰:「君何言之決也?」餘曰:「某生平不能作遊移語。
」事遂定。
是年,各省以推敲館員屢緻嚷鬧,獨閩中終始靡間言者。
餘既以經筵面對成公勇、朱公天麟,不宜先轉部曹,上著閣臣傳吏部察奏。
時閣傳偶誤,以餘奏為編修楊公廷麟奏。
冢宰田公唯嘉恨楊甚,遂摭江右考選某事誣楊,經楊疏辨明,田始知誤,不便再改口攻餘。
恒思茲誤,若或使之,使當日閣傳非誤,田必直攻餘,必亦摭閩考選事為誣,黃公文煥将受累非淺。
黃每談及,辄歎為弩下避箭。
信功名之有定分雲。
禦史成公勇先被推為南铨部,改南台。
在事數月,弊絕風清,南中頌先後僅見。
以救黃公道周疏逮繋累年,困中節愈厲,真鐵漢也。
餘于公同年,僅一識面耳,若朱公天麟并面未識。
時因餘奏得自部屬,改館員科道者十數人,上亦自是罷館員議。
戊寅考選,同鄉有用匿名帖夜投省台門,祈陰中諸同事者,迹絕醜。
己卯枚蔔,複踵行之,餘身受其謗,所投帖後為餘收得,焚之,謗沮不行。
害人者竟亦何益? 舊例,講筵禮隆重,鮮與冊封差,惟江右傅公冠嘗一行之。
餘援為請,傅自去某座師。
錢公龍錫調之曰:「君離講筵,得封差,何異巨魚之縱大壑耶?」 禦史盧公世?有恬退風,初授戶部,辭疾家居累年;勉起改台班,仍趣歸隐。
餘過德州,與歡飲,劇談别去。
盧笃嗜杜詩,即家為亭祀之,署「杜亭」。
所詠有「将書抵塞三間屋,用酒消融為古愁」之句,餘深賞之。
閩缺督學,太宰謝公升偶過餘詢及,餘遜辭謝。
強餘言之,餘以翁公鴻業、侯公峒曾、馮公元揚、郭公之奇對謝,面加評品,決用馮。
退語人,以餘言為當。
時顔公繼祖為吏都谏,意有他屬,怪餘撓其議,陰馳信吳撫疏留馮,囑部即覆允。
時謝業罷歸矣,餘服謝能知人,私歎都谏器宇之非俗也。
所舉四公,後翁、侯、郭各為督學,馮至巡撫。
學憲翁公鴻業舉浙解元,會試冠經房,廷試胪傳首二甲。
禮部序應典中州試,宗伯李公騰芳頗意屬莊公應會,翁不平曰:「某與莊同胪傳科,名忝竊過之,公舍某用莊,何也?」李徐答曰:「吾意欲正文體耳。
」翁默然。
翁制舉藝詭奧,别為一體,同年宋公玫亦然。
時有翁、宋之目,故李舉為譏。
翁後陷濟南難,死之。
司寇鄭公三俊以屯豆、錢局二端忤旨,下獄。
甫就繋,風霾陡作,道路谘嗟。
上旋采餘奏,赦出閣。
拟谕稍遲二日始傳到部,時政府孔公貞運,其裡人也,繇是憾。
孔察刑部尚書相繼繋獄者,喬公允升、馮公英、鄭公三俊、劉公之鳳、甄公淑,凡五人,劉、甄竟死獄中。
時政方锲急,嚴刑峻法,禍先中于執法之吏,若或崇之。
嗣後劉公澤深驟卒,李公覺斯落職去,無一免者。
中惟胡公應台得賜告,乘傳歸,啧啧稱前後稀遘矣。
劉平恕,甄執險,得禍乃同,天道何繇可問?甄本天資刻薄人,鑒劉以寬敗,益文深自喜,福堂諸公皆恨之。
及下獄,戶外日有诟詈聲。
宮庶餘公煌因經筵進講,内及時事,雲「有加派不能無催科,有催科不能無鞭樸」,語自平正。
上怒,于召對畢特呼出責讓之,且曰:「凡言,須可行,如前講臣姚希孟言『漕糧可改折一年』,豈是可行的?」衆聞失色。
時姚已去位多年,猶嫌其講語不少置。
英主難事,信然。
宮谕項公煜以召對面讦,首揆張公至發奉旨議處,部未覆,屬經筵。
項出供事,既分班立,忽内傳項煜見在議處,不準入班,項踧踖退,尋外谪。
餘贈之詩雲:「席前講草暮猶删,新散文華殿外班」,蓋指是也。
初,張與項并跪辨禦前,項厲聲叱之,上曰:「輔弼大臣,何得輕诋?」因之積嫌。
項、張亦旋罷政歸。
簡讨王公邵,山西保德州人,貌寝,氣誼挺然,最服膺黃公道周,亦與餘善。
枚蔔推孫公慎行、林公釬、劉公宗周,俱在籍,趣來京陛見。
孫公道病,抵都門卒。
林公、劉公同入對,劉引蘇子瞻「求治太急、聽言太廣、用人太銳」語為規,上不悅,以劉官工部侍郎用林。
入閣逾月,林病卒,劉亦旋龃龉去。
初廷推三公,頗極一時選,并弗竟所志。
劉最伉直,屢起屢踬,輿論尤共惜之。
巴縣王公應熊鄉舉,出楊公一鵬門。
鳳陽陷,先奉有「撫臣不必移鎮」之旨,屬王筆。
楊既逮繋,衆遂力攻王,上亦未有譴王意。
适給谏何公楷疏入未下,王遽錄疏中語辨,何得以是枝柱之,用漏旨為詞,家人坐罪戍,王尋罷歸。
自來未有輔臣在事,遽刑戍其紀綱之仆者,稱異事。
或謂陷陵禍大,漏旨罪微,未免舍大繩細。
然時亦弩在弦上,不得不發也。
上最重窺探、招搖、漏洩罪,防内閣、中書官尤嚴。
數年所見,王陛彥誅,黃應恩絞,周國興、楊馀洪杖死。
周、楊起白丁,窟穴東西房二十年,罪誠多端,然以曆事久,頗習典故。
既斃,後進茫然,緣薛公國觀毒鸷,莫敢言者。
薛後勒自盡,聞二家親屬多就道揶揄之。
自坊局五六品得列枚蔔,各部院三四品得與綸扉,各部屬得改授科道,各推官、知縣得選入詞林,于是内外大小衙門鹹嚣然,有逾涯越幅、希榮競進之心,因之厭棄職業,窺伺徑窦,弊有不可勝道者。
亂國多制,往哲誠有味乎其言。
東宮講官既定,項公煜、楊公廷麟各疏讓黃公道周,旨以飾讓诋之,廷論頗歸咎閣中。
賀公逢聖具揭辨,有「世之治也,君子自謂不足;其衰也,自謂有馀」之語,微寓箴砭,聞者因不滿賀。
或雲揭為林公增志屬草,或雲出黃應恩手,莫能明者。
公揭,賀特引自居,亦樸甚。
北闱考試官出東長安門,乘輿詣順天府,宴罷入闱,比撤棘,仍騎馬歸。
次日宴,往返亦如之。
闱中略仿會試體,用中書官寫白紙題,卷入大竹筒,加小銅鎖,外黃絹裝裹,具香案拜,府丞鼓樂接出進呈,始阖闱試。
填榜夕,先畫格填号,呼「草榜」。
餘紀事詩「烏絲畫榜馳為帖,黃袱裝題鎖入筒」,指是。
闱中東壁,有張公孚敬辭場詩,為其庚辰會試日賦。
己醜主會試日,刻石落句雲:「至公堂上焚香坐,有力誰能繋紀綱」,時一老舉子耳,殊積峥有氣。
丁醜會榜,北畿士連第者十三人,正魁二人,楚諸生亦登五人,頗稱快意。
廷試王追駿卷甚佳,在進呈列,因法字依古體寫作「灋」,内閣黃公士俊指為訝,抑置二甲。
王為餘最賞識士,官真定守,遽沒,餘痛惜之。
中翰陳公龍正笃學,善談論闱中所拔如黃國掎、朱充鲰輩才已窮,姑取胡維孚殿後。
胡行稍不簡,物論籍籍,陳呼到訓饬之,答複不遜;陳怒,作《醒迷記》一篇自訟。
辭漸流傳,至上達聖聽,回奏再三,大行胡公麒生竟坐累逮拟。
胡實于陳無涉,第以胡維孚同姓同經,頗曾來往,不無瓜李之嫌,上微聞之,特寬陳罪。
胡事牽連逾年始息,亦其數也。
蕲水姚公明恭初抑于廷論,掌院篆,日值會推,故擯不與更優列。
其同鄉後輩丘公瑜示意餘私憂之事不宜激,且有變。
無何,姚果與政府合,不一歲,裒然首推矣。
諸少年意氣用壯苦,逼人入勝地,往往如此。
上元程公國祥負清望,官大司農,待郎吏多不以禮,衆怨之。
亦間涉詭激,嘗元旦大朝會,着绯袍,用藍繡補蓋其上,朝儀未有也。
雖貧,何至不能具一補子?會武陵楊公嗣昌入閣,得連綴進,未幾坐閑住去。
北畿連用二太宰,為田公唯嘉、傅公永淳,頗不協輿論。
田尤有通賄聲,嘗有饋珠衣者,群妾喧争,至形白簡。
二公進亦驟,大都北人善宦,諸大璫多其邑裡,互緻遊揚。
以餘所見,直皭然塵壒之外,惟朱公之馮、金公铉二人耳,卒并以殉難抗節聞,信挾持有素。
編修黃公文煥初以山陽令考選。
值推擇館員,同鄉多欲得之者。
給谏何公楷過詢,餘曰屬黃是,如某某俱親誼,望亦佳。
若論館員材料,非黃不可。
何曰:「君何言之決也?」餘曰:「某生平不能作遊移語。
」事遂定。
是年,各省以推敲館員屢緻嚷鬧,獨閩中終始靡間言者。
餘既以經筵面對成公勇、朱公天麟,不宜先轉部曹,上著閣臣傳吏部察奏。
時閣傳偶誤,以餘奏為編修楊公廷麟奏。
冢宰田公唯嘉恨楊甚,遂摭江右考選某事誣楊,經楊疏辨明,田始知誤,不便再改口攻餘。
恒思茲誤,若或使之,使當日閣傳非誤,田必直攻餘,必亦摭閩考選事為誣,黃公文煥将受累非淺。
黃每談及,辄歎為弩下避箭。
信功名之有定分雲。
禦史成公勇先被推為南铨部,改南台。
在事數月,弊絕風清,南中頌先後僅見。
以救黃公道周疏逮繋累年,困中節愈厲,真鐵漢也。
餘于公同年,僅一識面耳,若朱公天麟并面未識。
時因餘奏得自部屬,改館員科道者十數人,上亦自是罷館員議。
戊寅考選,同鄉有用匿名帖夜投省台門,祈陰中諸同事者,迹絕醜。
己卯枚蔔,複踵行之,餘身受其謗,所投帖後為餘收得,焚之,謗沮不行。
害人者竟亦何益? 舊例,講筵禮隆重,鮮與冊封差,惟江右傅公冠嘗一行之。
餘援為請,傅自去某座師。
錢公龍錫調之曰:「君離講筵,得封差,何異巨魚之縱大壑耶?」 禦史盧公世?有恬退風,初授戶部,辭疾家居累年;勉起改台班,仍趣歸隐。
餘過德州,與歡飲,劇談别去。
盧笃嗜杜詩,即家為亭祀之,署「杜亭」。
所詠有「将書抵塞三間屋,用酒消融為古愁」之句,餘深賞之。
閩缺督學,太宰謝公升偶過餘詢及,餘遜辭謝。
強餘言之,餘以翁公鴻業、侯公峒曾、馮公元揚、郭公之奇對謝,面加評品,決用馮。
退語人,以餘言為當。
時顔公繼祖為吏都谏,意有他屬,怪餘撓其議,陰馳信吳撫疏留馮,囑部即覆允。
時謝業罷歸矣,餘服謝能知人,私歎都谏器宇之非俗也。
所舉四公,後翁、侯、郭各為督學,馮至巡撫。
學憲翁公鴻業舉浙解元,會試冠經房,廷試胪傳首二甲。
禮部序應典中州試,宗伯李公騰芳頗意屬莊公應會,翁不平曰:「某與莊同胪傳科,名忝竊過之,公舍某用莊,何也?」李徐答曰:「吾意欲正文體耳。
」翁默然。
翁制舉藝詭奧,别為一體,同年宋公玫亦然。
時有翁、宋之目,故李舉為譏。
翁後陷濟南難,死之。
司寇鄭公三俊以屯豆、錢局二端忤旨,下獄。
甫就繋,風霾陡作,道路谘嗟。
上旋采餘奏,赦出閣。
拟谕稍遲二日始傳到部,時政府孔公貞運,其裡人也,繇是憾。
孔察刑部尚書相繼繋獄者,喬公允升、馮公英、鄭公三俊、劉公之鳳、甄公淑,凡五人,劉、甄竟死獄中。
時政方锲急,嚴刑峻法,禍先中于執法之吏,若或崇之。
嗣後劉公澤深驟卒,李公覺斯落職去,無一免者。
中惟胡公應台得賜告,乘傳歸,啧啧稱前後稀遘矣。
劉平恕,甄執險,得禍乃同,天道何繇可問?甄本天資刻薄人,鑒劉以寬敗,益文深自喜,福堂諸公皆恨之。
及下獄,戶外日有诟詈聲。
宮庶餘公煌因經筵進講,内及時事,雲「有加派不能無催科,有催科不能無鞭樸」,語自平正。
上怒,于召對畢特呼出責讓之,且曰:「凡言,須可行,如前講臣姚希孟言『漕糧可改折一年』,豈是可行的?」衆聞失色。
時姚已去位多年,猶嫌其講語不少置。
英主難事,信然。
宮谕項公煜以召對面讦,首揆張公至發奉旨議處,部未覆,屬經筵。
項出供事,既分班立,忽内傳項煜見在議處,不準入班,項踧踖退,尋外谪。
餘贈之詩雲:「席前講草暮猶删,新散文華殿外班」,蓋指是也。
初,張與項并跪辨禦前,項厲聲叱之,上曰:「輔弼大臣,何得輕诋?」因之積嫌。
項、張亦旋罷政歸。
簡讨王公邵,山西保德州人,貌寝,氣誼挺然,最服膺黃公道周,亦與餘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