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皇太子生己巳春,拟以庚午春冊立,會是冬有警,不果,改他期。
殆班固所雲「生長于兵,與之終始」之兆。
宗伯羅公喻義好談,易談兵。
有警,數疏陳戰車之利,有旨令造成進覽。
公以造車非詞林事,疑閣中故困之,怒不應。
其後以講章戆直為溫公體仁塗改,不勝忿,直詣閣大聲诟谇之,坐閑住去。
溫故忮害,其實講官無诟谇閣臣體,亦自非德舉。
辛未春,久旱。
五月朔,上躬出南郊,步禱史館,充導駕官餘與焉。
先一夕宿右掖門外,候黎明駕出,忽遍體狂熱,神驚肉戰,終夜不成寐。
晨遂隊,踉跄幾仆,不揣何故。
是夕為先嚴大故之期,罪大寡,深合爾爾。
餘以辛未夏奔父訃歸,家居二載,不複問人世事。
值癸酉秋,伯兄可文舉于鄉,始出與應酬。
伯兄安貧力學,自餘通籍十載,郡邑未一知姓名有開列及者,至疑為非。
久困竟伸,遂連第,允稱福善佑怙之報。
選部林公胤昌開講社,筍江壇側孝、秀多從者。
餘為題堂聯雲:泉山群拱紫襟江,帶海斯文重遇在。
茲時閩學首尊朱,窮理緻知,吾黨更觀未發處,稽閩學始楊龜山,以靜觀喜怒哀樂,未發氣象;為宗至紫陽,微屬轉解。
今人率遵朱遺楊,有沿流忘源之弊,故聯語及之。
同社布衣黃公文照輯有《道南一脈》,書甚佳。
兵憲曾公櫻嘗于講社極言士大夫宜安貧,餘曰:「以愚所見,祇安富足矣。
」曾駭問何故,餘曰:「公試觀海内仕紳,那個是真貧的?自通籍後,誰無數畆之田、數椽之屋?但肯安心于此,勿複生事旁求,即以稱賢士大夫可也。
」坐頗稱善,謂餘言陰中世情。
甲戌春暮,忽報李公焻廷試鼎元,滿城歡動。
豎旗日,有司俱造宅拜餘,以居爾趨陪,賀客喧嗔。
既二十日後,方知其誤。
先是,李試卷實拟第一,臨期,上忽易劉理順,而以李首二甲卷,經禦墨。
比部秦公鐘震詩: 南村紅杏浪飛蹄,躔雄文星自紫泥。
點爾何如三子後,猶榮禦筆注親題。
傳者異之。
本朝狀元經會試十科,惟文公震孟、劉公理順二人。
劉性恭遜,館中執後輩禮特謹。
遇國難,阖門殉節,卓然能行所志,稱完品。
餘原給三世恩綸,出公手。
禮部顔公茂猷,鄉試以五經得隽,至甲戌會試複然。
榜出,初弗錄,特疏請,奉旨準名列會元前,真異數也。
自顔首開此格,嗣後揭重熙、譚貞良輩繼之,彬彬多宏博之士。
顔好談修煉學,奉使歸。
上嘗記及之,手錄姓名,詢閣拟大用,會其卒,不果。
嘉善錢公士升初登庸,衆疑出鄉衮,烏程援引,實不然。
嘗撰為四箴以獻,多規切語,失上意。
旋複有所陳奏,上手報雲:「倘欲沽名,前四箴已足緻之,無勞汲汲。
」錢皇恐,得緻仕去。
餘趨别,及門,垂登車矣,無他語。
第以世道人心為囑,意惓惓可念。
同邑蔣公德璟以癸酉南闱事回奏,時主考丁進業革職,勢垂劇,餘詣錢公士升邸力言之。
既得旨,錢贻餘劄雲:「令親事已奉處分,及于寬政,皆聖恩也。
先此奉慰。
」蔣得降級,照舊,實錢公偕何公吾驺力。
時溫公體仁病,王公應熊被糾,同不入直,不然事正難測耳。
吳門文公震孟在講筵,專講《春秋》,上每傾聽,亦以其神采英毅,異恒人故。
入閣甫逾月,會太宰謝公升疏攻許都谏譽卿,閣拟重譴,公力救不能得,微悒雲:「谏官獲革職為民,是極榮事!」溫公體仁怒,遽以上聞,謂「股肱心膂之臣,作此違禮蔑法之語」,得旨閑住去。
餘輩送之郊,雪中乘騾輿行,為閣臣去囯未有故事。
文公震孟數為餘道其師葉文忠公遺事,雲師好诙諧,當國日恒以談笑解紛。
禦史周公宗達嘗疏诋魏璫不識一丁,璫恨甚,會于工所,自叙述數百語,欲重處。
周師笑曰:「公如是,雖讀書萬卷,亦何遠過妄言,何足介意?」璫為意釋。
一日有文書官傳旨到閣,拟罪某言官,雲某疏誣上好龍陽,應罪。
師佯為不省,曰:「『龍陽』義何解?易以龍比君,德如陽剛、陽明類,皆佳語,殊不見可罪。
」文書官謂公甯有不解理?師曰:「某衰病善忘,誠不解此。
」再三言之,其人少方俊笑,面赬辭去。
又雲,一日谒葉師,言朝端有異事,師曰:「豈非王司寇紀落職事乎?已公具閣揭救。
」頗言事恐非公揭可了,師連聲曰:「汝言是,良啟我意。
」其夜方對客坐,忽外傳到閣函,發之,即師所自草救王揭,相與歎。
前輩從善之圓、轉機之敏如此,恨餘不及見其人也。
香山何公吾驺亦坐吳門,累罷歸。
行夕,稱餘在講筵風度有異,将來當大用,祝餘自愛。
時甫共事旬月,局局蹐甚,不審公何自見賞,恒愧謝其意。
淄川張公至發以少司寇入閣,為上兼用别衙門。
之始先是召各部侍郎卿寺,偕詞林諸臣,集廷中,給筆劄,人予一疏,面拟旨進覽,餘與焉。
越日發下,查履曆者九人,竟特用張。
其人寬然長者,非夢想及。
或雲官光祿卿,曰群閹善之;或雲出烏程密薦,欲為姻。
某公地迹秘難明,餘感事詩雲「相事遂煩司寇攝」,指是。
侍郎張公元佐舊為孝廉,能詩,如《山居》雲「朋舊寬無賴,山林養不材」;《渡易水》雲「寒風吹易水,落日吊刹轲」,并佳句,為餘歎賞。
後稍傷善宦,性躁誕,其鄉人王公铎至目為窮奇梼杌,都無複昔年韻緻。
司業馬公之骥素持凖提咒,晚長齋。
自雲初奉命典閩試,坐前鏡忽露一「吽」字,紫色如金。
後值國雍丁祭,例省牲,心動辄累。
夜夢牛頭人纏擾,無何,卒。
識者謂其鏡中異睹已寓着魔之兆。
居官特清素,沒無馀赀。
家伯兄可文為所取士,亦嘗與召對九人列。
淮海楊公一鵬,以鳳陽陷論死。
楊初為成都司理,遊峨眉,遇一道人,約三十年後當于淮陽相見。
既開府其地,日暮,外傳鼓投家書,啟之,非是,乃昔所遇某道人書。
楊遲疑,俟質明,呼見索之,已去矣,莫知所之。
書内數絕句,勸楊急棄官歸隐,不自決,卒及于禍。
時都下盛傳某道人詩,寺院中往往粘題為誡。
孟津王公铎自餘偕計即定交,每見惟極論詩文,罕及他事。
軀幹偉,飲啖兼人,車後衣箱遍藏食具。
善書,用兩人張缣素于前,筆如風雨,詩草真妙絕一時。
大宗伯林公素輕王,每雲王,覺曰:「隻是寫字,别無他長。
」 進賢傅公冠卧恒晚起,客谒,非亭午弗通。
在閣日嘗分票,疏章忘之,誤視為各衙門投揭,大署其上,既覺懼,引罪。
上遣小黃門詣閣詢故,先是閣房惟四窗南向,内四房洞墨,白晝張燈自照。
入閣者以先後為序,号「繇暗入明」,傅政處暗中。
上聞,命改拓。
迄今閣中存六窗南向,後進免燈熏苦,自傅始。
南昌姜公曰廣每進講,貌莊詞峻,俨若老師宿儒,餘輩旁侍為踧踖。
上意寝,不悅,坐南遷去。
其後谕首揆周公延儒曰:「初枚蔔,吏部廷推曰廣,有清任和合而為一之,目朕嫌部過譽,奈何以孔聖加人?命再察核。
次日曰廣進辭,聲色俱厲,知其意不慊朕也,朕亦姑容之。
」越數日,進講複然,周為叩頭謝,聞者戰栗。
聖意默窺人言動間,漢景帝曰:「此非不足君所乎?」正同。
侍郎陳公子壯亦同餘輩講筵,美須眉,音節可聽。
每講畢,歸班喘息,若弗屬然。
餘與聯班立,熟聞之。
時尚書黃公士俊、狀元左侍郎孔公貞運、榜眼、公、探花同官禮部,稍盛事。
上方笃念宗藩,公疏诤,坐以讪詛間親罪,落職去。
尚書黃公錦,粵人,操鄉音,不論何語必以「這等樣」發端,旁伺之,十得四五。
适詹府鼎新書庫,祀先師,公用「文不在茲」四字題其額,重為觀者姗笑。
餘草編修衛公胤文敕命,内雲:「秦聲能夏,敷暢迥異尋常;漢禮為客,周旋不失尺寸。
」衛陝人,大聲音,微帶西氣,餘陰以是規之,卒坐講音太宏,更換去。
日講視經筵不同,天
殆班固所雲「生長于兵,與之終始」之兆。
宗伯羅公喻義好談,易談兵。
有警,數疏陳戰車之利,有旨令造成進覽。
公以造車非詞林事,疑閣中故困之,怒不應。
其後以講章戆直為溫公體仁塗改,不勝忿,直詣閣大聲诟谇之,坐閑住去。
溫故忮害,其實講官無诟谇閣臣體,亦自非德舉。
辛未春,久旱。
五月朔,上躬出南郊,步禱史館,充導駕官餘與焉。
先一夕宿右掖門外,候黎明駕出,忽遍體狂熱,神驚肉戰,終夜不成寐。
晨遂隊,踉跄幾仆,不揣何故。
是夕為先嚴大故之期,罪大寡,深合爾爾。
餘以辛未夏奔父訃歸,家居二載,不複問人世事。
值癸酉秋,伯兄可文舉于鄉,始出與應酬。
伯兄安貧力學,自餘通籍十載,郡邑未一知姓名有開列及者,至疑為非。
久困竟伸,遂連第,允稱福善佑怙之報。
選部林公胤昌開講社,筍江壇側孝、秀多從者。
餘為題堂聯雲:泉山群拱紫襟江,帶海斯文重遇在。
茲時閩學首尊朱,窮理緻知,吾黨更觀未發處,稽閩學始楊龜山,以靜觀喜怒哀樂,未發氣象;為宗至紫陽,微屬轉解。
今人率遵朱遺楊,有沿流忘源之弊,故聯語及之。
同社布衣黃公文照輯有《道南一脈》,書甚佳。
兵憲曾公櫻嘗于講社極言士大夫宜安貧,餘曰:「以愚所見,祇安富足矣。
」曾駭問何故,餘曰:「公試觀海内仕紳,那個是真貧的?自通籍後,誰無數畆之田、數椽之屋?但肯安心于此,勿複生事旁求,即以稱賢士大夫可也。
」坐頗稱善,謂餘言陰中世情。
甲戌春暮,忽報李公焻廷試鼎元,滿城歡動。
豎旗日,有司俱造宅拜餘,以居爾趨陪,賀客喧嗔。
既二十日後,方知其誤。
先是,李試卷實拟第一,臨期,上忽易劉理順,而以李首二甲卷,經禦墨。
比部秦公鐘震詩: 南村紅杏浪飛蹄,躔雄文星自紫泥。
點爾何如三子後,猶榮禦筆注親題。
傳者異之。
本朝狀元經會試十科,惟文公震孟、劉公理順二人。
劉性恭遜,館中執後輩禮特謹。
遇國難,阖門殉節,卓然能行所志,稱完品。
餘原給三世恩綸,出公手。
禮部顔公茂猷,鄉試以五經得隽,至甲戌會試複然。
榜出,初弗錄,特疏請,奉旨準名列會元前,真異數也。
自顔首開此格,嗣後揭重熙、譚貞良輩繼之,彬彬多宏博之士。
顔好談修煉學,奉使歸。
上嘗記及之,手錄姓名,詢閣拟大用,會其卒,不果。
嘉善錢公士升初登庸,衆疑出鄉衮,烏程援引,實不然。
嘗撰為四箴以獻,多規切語,失上意。
旋複有所陳奏,上手報雲:「倘欲沽名,前四箴已足緻之,無勞汲汲。
」錢皇恐,得緻仕去。
餘趨别,及門,垂登車矣,無他語。
第以世道人心為囑,意惓惓可念。
同邑蔣公德璟以癸酉南闱事回奏,時主考丁進業革職,勢垂劇,餘詣錢公士升邸力言之。
既得旨,錢贻餘劄雲:「令親事已奉處分,及于寬政,皆聖恩也。
先此奉慰。
」蔣得降級,照舊,實錢公偕何公吾驺力。
時溫公體仁病,王公應熊被糾,同不入直,不然事正難測耳。
吳門文公震孟在講筵,專講《春秋》,上每傾聽,亦以其神采英毅,異恒人故。
入閣甫逾月,會太宰謝公升疏攻許都谏譽卿,閣拟重譴,公力救不能得,微悒雲:「谏官獲革職為民,是極榮事!」溫公體仁怒,遽以上聞,謂「股肱心膂之臣,作此違禮蔑法之語」,得旨閑住去。
餘輩送之郊,雪中乘騾輿行,為閣臣去囯未有故事。
文公震孟數為餘道其師葉文忠公遺事,雲師好诙諧,當國日恒以談笑解紛。
禦史周公宗達嘗疏诋魏璫不識一丁,璫恨甚,會于工所,自叙述數百語,欲重處。
周師笑曰:「公如是,雖讀書萬卷,亦何遠過妄言,何足介意?」璫為意釋。
一日有文書官傳旨到閣,拟罪某言官,雲某疏誣上好龍陽,應罪。
師佯為不省,曰:「『龍陽』義何解?易以龍比君,德如陽剛、陽明類,皆佳語,殊不見可罪。
」文書官謂公甯有不解理?師曰:「某衰病善忘,誠不解此。
」再三言之,其人少方俊笑,面赬辭去。
又雲,一日谒葉師,言朝端有異事,師曰:「豈非王司寇紀落職事乎?已公具閣揭救。
」頗言事恐非公揭可了,師連聲曰:「汝言是,良啟我意。
」其夜方對客坐,忽外傳到閣函,發之,即師所自草救王揭,相與歎。
前輩從善之圓、轉機之敏如此,恨餘不及見其人也。
香山何公吾驺亦坐吳門,累罷歸。
行夕,稱餘在講筵風度有異,将來當大用,祝餘自愛。
時甫共事旬月,局局蹐甚,不審公何自見賞,恒愧謝其意。
淄川張公至發以少司寇入閣,為上兼用别衙門。
之始先是召各部侍郎卿寺,偕詞林諸臣,集廷中,給筆劄,人予一疏,面拟旨進覽,餘與焉。
越日發下,查履曆者九人,竟特用張。
其人寬然長者,非夢想及。
或雲官光祿卿,曰群閹善之;或雲出烏程密薦,欲為姻。
某公地迹秘難明,餘感事詩雲「相事遂煩司寇攝」,指是。
侍郎張公元佐舊為孝廉,能詩,如《山居》雲「朋舊寬無賴,山林養不材」;《渡易水》雲「寒風吹易水,落日吊刹轲」,并佳句,為餘歎賞。
後稍傷善宦,性躁誕,其鄉人王公铎至目為窮奇梼杌,都無複昔年韻緻。
司業馬公之骥素持凖提咒,晚長齋。
自雲初奉命典閩試,坐前鏡忽露一「吽」字,紫色如金。
後值國雍丁祭,例省牲,心動辄累。
夜夢牛頭人纏擾,無何,卒。
識者謂其鏡中異睹已寓着魔之兆。
居官特清素,沒無馀赀。
家伯兄可文為所取士,亦嘗與召對九人列。
淮海楊公一鵬,以鳳陽陷論死。
楊初為成都司理,遊峨眉,遇一道人,約三十年後當于淮陽相見。
既開府其地,日暮,外傳鼓投家書,啟之,非是,乃昔所遇某道人書。
楊遲疑,俟質明,呼見索之,已去矣,莫知所之。
書内數絕句,勸楊急棄官歸隐,不自決,卒及于禍。
時都下盛傳某道人詩,寺院中往往粘題為誡。
孟津王公铎自餘偕計即定交,每見惟極論詩文,罕及他事。
軀幹偉,飲啖兼人,車後衣箱遍藏食具。
善書,用兩人張缣素于前,筆如風雨,詩草真妙絕一時。
大宗伯林公素輕王,每雲王,覺曰:「隻是寫字,别無他長。
」 進賢傅公冠卧恒晚起,客谒,非亭午弗通。
在閣日嘗分票,疏章忘之,誤視為各衙門投揭,大署其上,既覺懼,引罪。
上遣小黃門詣閣詢故,先是閣房惟四窗南向,内四房洞墨,白晝張燈自照。
入閣者以先後為序,号「繇暗入明」,傅政處暗中。
上聞,命改拓。
迄今閣中存六窗南向,後進免燈熏苦,自傅始。
南昌姜公曰廣每進講,貌莊詞峻,俨若老師宿儒,餘輩旁侍為踧踖。
上意寝,不悅,坐南遷去。
其後谕首揆周公延儒曰:「初枚蔔,吏部廷推曰廣,有清任和合而為一之,目朕嫌部過譽,奈何以孔聖加人?命再察核。
次日曰廣進辭,聲色俱厲,知其意不慊朕也,朕亦姑容之。
」越數日,進講複然,周為叩頭謝,聞者戰栗。
聖意默窺人言動間,漢景帝曰:「此非不足君所乎?」正同。
侍郎陳公子壯亦同餘輩講筵,美須眉,音節可聽。
每講畢,歸班喘息,若弗屬然。
餘與聯班立,熟聞之。
時尚書黃公士俊、狀元左侍郎孔公貞運、榜眼、公、探花同官禮部,稍盛事。
上方笃念宗藩,公疏诤,坐以讪詛間親罪,落職去。
尚書黃公錦,粵人,操鄉音,不論何語必以「這等樣」發端,旁伺之,十得四五。
适詹府鼎新書庫,祀先師,公用「文不在茲」四字題其額,重為觀者姗笑。
餘草編修衛公胤文敕命,内雲:「秦聲能夏,敷暢迥異尋常;漢禮為客,周旋不失尺寸。
」衛陝人,大聲音,微帶西氣,餘陰以是規之,卒坐講音太宏,更換去。
日講視經筵不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