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閩晉江黃景昉太穉著 餘初舉于鄉時,舊輔李文節公廷機裡居,孝廉例三投手闆,庭谒如屬禮,餘憚之,再及門罷。

    其後史文簡公繼偕亦然。

    餘為庶吉士假歸,嘗一延見。

    授編修後屢往,辄固辭,前輩嚴重如此。

     宗伯黃文簡公鳳翔與先祖嘗同學,投刺稱「窓生」。

    餘幼,及望見之,身不逾中人,蕭然儒素。

     侍禦吳公龍徵為先祖裡中文酒社,過從相歡,值二家兄稚年同入泮,公制骈語為賀雲:「江夏童誰證無雙,雙璧詫難兄難弟;東石裔其昌在五,五玄徵聯甲連科」。

    公雅,善尺牍;餘幼所裒集往還,劄若大牛腰。

    今無存者,猶時時懷其秀句。

     餘外祖海鹽令謝公吉卿,舉萬曆庚辰進士第五人。

    宦蚤廢,工詩,追和唐人韻數百首。

    性至孝,居喪如禮。

    何司空公喬遠贈之詩:「七十在身猶緻毀,三年食旨未嘗甘」,蓋紀實也。

    晚及見餘舉鄉試,憶送行首,末韻雲: 羨汝蚤登科,魏舒宅相多。

     三春臨别去,不覺醉顔酡。

     詞樸情真,誦之彌深寒泉之感。

     冏寺謝公台卿為先外祖同氣同榜,口微吃,好追叙夙昔,困陒狀。

    餘時滞公車,貧甚,公每過,語家慈曰:「未也,愈貧乃當愈佳耳。

    」迄今恒有味乎其言。

     司寇蘇公茂相初得餘鄉舉牍,頗見奇,手柬獎藉,特治具款餘。

    公自學憲家居久,弘獎風流,後起至大官,微有身名,俱泰之自然,在世路中猶為難得。

     光祿駱公日升,于餘有國士知,嘗序餘詩藝,期許良至。

    記一日以持身大概為問,公毅然曰:「年少或人情物理未谙,誼須共商耳。

    立身行己,自有法度,奚問為?」餘極慚感其意,每往還,未嘗不拜公墓下。

     孝廉駱公志賓,舉癸卯第二人,即光祿族子也,亦雅期。

    餘君湛精經史,酒間偶誦其詠史絕句雲: 成信非蕭謀,敗信非呂計。

     不測之恩威,大抵自高帝。

     君有韻文,茲其可讀者耳。

     省元李公光缙,蚤歲善舉子業,邑多從遊者。

    所居距餘迩,餘未一詣其門,餘心念學務自得耳。

    摹仿先輩追随名士,均為用心于外,非實益。

    遂一意閉戶,同二家兄誦。

    李公後卒,潦倒場屋間。

     宮庶莊公際昌,餘鄉舉同籍,己未與毗連寓。

    初得會元,報為色動,即莊亦不自意也。

    既以鼎元歸,每過,觀者如堵。

    嘗邀餘輩詣其鄉,遇暑月,偏袒行酒,戲雲:「古語:三世仕宦,方知着衣吃飯,明吃飯着衣之未易也。

    」性特開爽,以廷試牍一字偶誤贻譏,無傷盛德。

     司業莊公奇顯,妙年登鼎甲,負才縱酒,病潰中以未獲交林公胤昌及餘為恨。

    餘頗感其意,為賦哀詞。

     餘以庚申出遊湖海間,困甚。

    惟同年陳公烜奎有緩急誼,馀屢遭白眼。

    餘性不修宿憾,即甚慢餘,後遇之歡好如初,竟忘之矣。

    陳公終端州守,豪?好面折,人寡悅者,獨與餘善。

    嘗語餘,「孝友」二字,孝誠非所克當,友無愧矣。

    聞者亦以為實錄。

     司空何公喬遠,邑名德長者,壬戌餘始識之京師。

    嘗夜侍,露坐論文,餘狂率,頗陳所見,公喜,越日以所撰著屬餘評骘。

    手柬雲:「前輩文章多因身後被後生駁壞,歐陽公所謂『不怕先生罵,怕後生笈也』。

    」餘時以學未成,固謝不敢。

    公詩文有逼真古人處,餘夙枕藉其中。

     壬戌,蜀奢酋變作。

    禮部試觀政進士「五月渡泸詩」有傳宗伯鄭公以偉詩用「布伯」二字者,何公偶問奚出,餘對曰出田汝成《炎徼紀聞》,公亦喜餘能記也。

    「布伯」猶華言主管,為西南夷相尊大之辭。

     餘有谒長陵、定陵詩,頗見賞作者。

    時何公卿光祿,餘從之行,會公先出殿門,餘後至,屬一胥偕往,告守陵阍宦俾餘一觀。

    阍詢其人安在,胥指餘曰:「此是矣。

    」阍愕,且笑曰:「即此是乎?」餘時易皂帽,被一青布直裰,短才至膝,故不欲人識之。

    公子九雲序餘詩,謂「爾時意色寒遜」,正指其事。

     宮贊鄭公之玄負絕代才,夙愛餘。

    諸生文比偕計,遂與定交公文。

    視餘異趣,顧盛相契洽。

    嘗戲評諸人文,各加标目自贊,如人家覓失貓子,力索不可得,有時還自來,其來時亦可喜,合坐大噱。

    屈指同社八九人,六舉制科,鼎元一,史館三,兩登铨省,信一時意氣之盛也。

     給谏傅公元初為餘同社,鄭宮贊公嘗序其文雲:「凡子訒文成,辄自喜。

    吾黨見子訒文,亦複大喜。

    子訒見人之喜其文,又複大喜。

    」傅得之怒亟,裂去。

    聞者頗亦謂中肯之譚。

    子訒為傅字,其人特英爽,勇于嗜義。

     選部林公胤昌、孝廉郭公炜并餘姻記。

    一日?集,各言勳名所至,餘徐答曰:「他日稍有補于國家,無得罪于名教,足矣。

    」二語故未易承,當負負良愧。

     太宰鄭公三俊為餘督學師,鄉舉後,同林選部、傅給谏晉谒,色嚴冷,不假一辭也。

    其後見之京邸,乃溫藹家人。

    不啻閩數十年督學競推公第一,鮮繼者。

     中丞陳公士奇,同榜中最善。

    餘好論文,椅摭利病,雖得隽牍,經其目鮮弗删改者。

    恒對客自誦其文,鄉音不甚辨,唾沫滿面。

    嘗谒座師蕭山來公宗道,忽起曰:「師面色何太清減,願保重自愛。

    」師笑謝之。

    或咎詞太盡,非所宜言。

    公意氣自若,餘鄉會稱同榜相善者,惟公一人。

     太仆姜公性,餘副座師,僅于丙辰春一晤而已。

    約束門役嚴,費特省,所獎許餘,亦至。

    師尊人廷頤公官少司馬,世載清德,身後僅一猶子嗣。

    庚午餘典楚試,為檄祀之。

    學宮贈官诰,亦出餘手。

     禮部徐公觀複,餘鄉試房師也。

    令粵新會、閩仙遊,著廉惠聲。

    性峭直,嘗大署楓亭道左雲:「數叢煙火,一掌溪山,拄頰挹爽氣朝來,笑主人真堪吏隐;撇卻紅塵,展開青眼,入關訝薰風乍至,問使車可是仙遊?」誦之,可以知其概矣。

    後棄官,學道每書來,自題「獨往散客」。

     乙醜廷試,初拟翁公鴻業第一,以其卷有「崩析」二字,不便進讀。

    已之夏試,庶吉士皇極殿告成詩,同鄉陳公士奇才最高,内有「天子焚裘出」之語,涉忌,置不錄。

    雖榮進數定,亦可為疏脫落筆之戒。

     宗伯林文簡公堯俞,長身玉立,善敷奏,餘舊未識之。

    忽一夜,夢從外祖謝海鹽公集公園亭,分韻賦牡丹詩。

    未幾,餘擢第。

    公時知貢舉官。

     甲子冬,同李給谏公焻赴公車。

    出南都浦口,李公忽夢詣一所,宮阙崇麗,守衛森嚴,内有鹦鹉聲傳高皇帝将臨禦,驗有文書放入。

    餘即出文書授之,旁或雲:「則殺矣!」餘不顧入,李難之,绐以文書未具。

    立逡巡,見一衣冠老人,如俗所畫朱文公像,呼吏持一碗艾湯飲之。

    遂醒,不解所謂。

    越歲,餘幸售,李至甲戌始第出。

    餘同年朱公兆柏門,年五十艾矣。

    始悟夢中朱艾之說。

    遡夢時朱尚未第也,異哉! 都谏羅公尚忠,貴池人。

    餘乙醜春遇之少司農鄭公三俊邸中,以鄭為同裡姻遜,餘揖,鄭目餘笑謂羅曰:「此閩中名士,公且入闱得此公焉,足矣!」比榜放,果出師門。

    師最精鑒識,所得士為一時冠。

    鼎元餘公煌、庶吉士劉公垂寶、本春秋房孔公貞運落卷,師為搜出之,二公終身執門人禮惟謹。

     羅師素善談論,酌理揆情,援彼證此,雖昔人霏玉粲花之喻不能絕也。

    所誨誘餘尤至。

    自雲令平湖日,有一孝廉為人祈免徒罪,意未許。

    越日,忽更請移罪他姓,師答劄雲:「徒法不能以自行,猶可言也;徒取諸彼以與此,則決不敢聞命矣。

    」其人慚,亟謝罪去。

     太宰崔公景榮,餘觀政恒肅,揖堂前,屬試庶吉士,公分閱閩卷,首拔餘。

    時少宗伯薛公三省與聯坐,公以閱卷事委之,實定自薛公手。

    事後餘偕同邑張公維機趨谒,時公以病予告行,席地坐,餘輩門外,訓勉之。

    公子胤茂,金吾,能詩,雅,與予往來。

     南樂魏師廣微在閣,殊不滿輿論。

    其人寔清肅,班役輩無敢橫索一錢者。

    頗留意人材,臨庶常試,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