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省直知名士,密先疏記。

    試日,躬出巡行,過餘及同鄉黃公文煥幾前,各駐視。

    少頃,會日暮,師以腹痛出,未幾罷,機局倏變。

    于是所取士有間屬意外者,若或使之。

     庶常初謝恩,餘與同年丘公瑜、李公覺斯、張公維機到稍遲,合疏待罪。

    得旨:念系新進書生,宥之。

    餘紀誤詩有雲: 因思适館初,獲事熹皇帝。

     同舍三四郎,大昕仍揺曳。

     蓋追詠是也。

    丘與餘後先入閣,張至少宗伯,李改給事中至大司寇,餘輩尚未離坊局。

    李官至部堂久矣,其人長才數尺,有精采,談笑豁如。

     館師少宗伯丘公士毅、李公康先鹹器賞餘文,餘時年甫壯,意氣溢發,每閣試,未嘗起草,惟詩一再推敲耳。

    同館王公建極齒固遜,餘從之。

    無何,王得孫醵金為賀,詢之,則長于餘幾倍矣。

    衆大笑,始從改序。

     館中頗酬應前輩筆劄,如李公康先、李公國??皆嘗以文字委餘。

    太常霍維華為時要人,忽介其門客同邑徐君芬來屬其壽序,勉諾之,逾月再至。

    餘柬徐雲:「令師雅意,偶一為之可耳;若頻頻屬草,則近于奉常門館之役矣,某亦不敢任也。

    」霍逆案中人,餘故欲以是遠之,遂絕。

     禦史吳公裕中于餘非素交,偶同鄉大理王公命璇有母喪,會之喪次。

    時吳有疏攻丁公紹轼,餘詢及之,吳意甚和,答雲:「疏僅據實,有欲授餘事欵者,不應。

    同台中尚以乏風力見诮耳。

    」談正洽,忽外嘩動,有數旗尉直入覓吳,附耳語,趣詣朝房候旨甚急。

    吳盡委衣冠王公所,易服出,餘送之門曰:「公好自愛。

    」吳回顧曰:「小疏不審,奉旨雲何?即有不測,莫非聖恩也。

    」倉卒不亂,餘大以是服之。

    良久,聞杖一百,革職為民,即以其夕驅出城。

    次日,餘趨視之城外,卧篑上,傷重,語自如,但慮驚家中老母為詞。

    越數日卒,楚人無敢臨其喪者,餘割俸金數钚赙之。

    既抵裡,其子附書來謝餘。

    庚午與楚試,過其家,蕭然立壁耳。

    屢屬餘志其墓,未果。

     閣師丁公紹轼為羅師同裡,餘嘗谒見之,剛果自任,恩怨較然。

    夙仇熊廷弼,疑吳公裕中熊姻,疏代熊報複,遂陰中以危法。

    未半載,丁病,見吳為厲,欲殺之,如漢魏其武安故事。

    天道神明,可畏也。

     羅師擢太常,餘為辦輿棍等物,師柬雲:「真藤棍價高,用假者不妨。

    天下萬事不可假,獨此可耳。

    」丙寅,師奉使,過裡卒。

    嘗雲為諸生時,夢乘裡中劉禦史光複車。

    劉終奉常,竟驗,念之痛惋。

    師又雲,壬子元旦祀,先族某讀祝文,忽誤呼師名尚忠為「尚志」。

    先是有羅尚志者,亦師宗人,卒諸生。

    太公恚,疑某有意詛之。

    是秋,師登賢,書報帖初題尚志,以字晝訛,故久之知誤,始改。

    因歎造物縫湊之巧如此。

     時璫焰方張,餘憂憤,無仕宦意,以丙寅五月請假歸。

    同館請假自餘始。

    時吳淳夫方郎兵部,過别,餘問:「歸見裡中諸紳有見命者乎?」吳曰裡中某公必大拜,某公必内召,某公必賜環。

    餘私笑,一曹郎何妄擅部署乃爾?甫抵裡,靡弗驗者,始知吳線索關通久矣。

     乙醜館課,餘刻獨少,以假歸,靡任刻赀故也。

    内一題為《古今名宰輔評》,見某文作胪列頗詳,末獨推韓魏公琦,卻去一「韓」字,雲:「惟魏公卓然為不可及。

    」館師字字加圈批曰:「歸結專重魏公,尤為卓識。

    」時章疏稱「廠臣」、稱「魏公」遍天下,不知此作者、批者有意乎?無意乎?不欲言其名,聞堪哕嘔。

     金壇虞學憲大複,為其邑周應秋壻。

    周官太宰,虞贻書祈援雲:「挾泰山以超北海,小婿固有所不為;入寶山而空手回,丈人亦有所不必。

    」餘聞之陸嗣端工部雲。

     方崔、魏烜赫時,省垣李魯生、李蕃、李恒茂尤所注意,門如市。

    京師為之語曰:「官要起,問三李。

    」 同年雲間袁爌以工部郎二載擢太常少卿,金绯造朝,同事或豔且駭之。

    袁自指其帶語曰:「諸丈銀帶是真的,我金帶是假的。

    」陸澄原笑曰:「不是假的,是僞的。

    」僞與魏音近,蓋戲之也。

    陸字嗣端,饒才情,蚤歲負伉直聲,惜後乖異,竟郁郁自放,聲酒間卒。

     少保黃公克缵,平生持論與時賢不合。

    學博才雄,精吏事,棱棱務伸其說。

    居官寔廉甚,撫齊十二載,家無厚赀。

    為餘言:曩守贛郡,滿考歸,僅存俸金十數兩而已。

    又雲幼避倭浮海,浪高數十丈,舟中莫不颠撲嘔眩者,獨正襟端坐自如,長年輩異之。

    钜公偉度,髫龀中蚤自不凡。

     少保公雅,善聲律,嘗同諸公?集,用妓得句雲:「休言伐木人求友,須念提筐女有夫」,微婉近風人體。

    比年八十馀生子,餘為詩賀之,次韻答。

    屢贻餘短幅,細書章草,法殊遒媚多緻。

     侍郎林公學曾以病引年歸,晉尚書銜,給三代诰命。

    尚書非滿考不封,未有自賜歸加銜得之者。

    聞魏南樂師與公善,故借是優之。

    雖雲積行之報,終屬異典。

     禦史徐公缙芳初入台,家族橫裡中。

    李文節公時正常,固寂若也。

    傳有「九我門前霜滿池,十洲家後火連天」之謠,見奏牍中。

    今其家傾覆盡矣。

     觀察陳公亮,采饒幹局,所莅著聲。

    前招撫鄭帥議多出公手,書法棋品并勝。

    嘗問餘能棋乎?餘以實對。

    公曰:「得省此累,甚善。

    此木野狐也。

    」有子兆琳,博學工文,夙善餘,未成驟隕,士類惜之。

     太守林公雲程舉嘉靖乙醜進士,及見餘輩登第,稱先後同年。

    公嗜詩,多鑒别書畫,弘獎風流。

    當時沈嘉則、黃克晦山人鹹依公,年九十七卒。

    泉郡相承海濱,樸魯之氣稍稍開辟,自公始。

     參議蔡公一槐,生平頗詳餘志銘中。

    閱其家集,有文三橋嘉贈公絕句雲: 沙塘作事太郎當,不肯清晨入太倉。

     呈子不知何處去,空勞文老寫千行。

     詞類諧谑,不知所指雲何。

    沙塘,公别号。

     光祿李公叔元家居,數與餘通問好,稱說李文節、郭恭定舊事,論學宗陳佥事琛。

    公性儉,自雲與蘇司寇茂相數十年,同籍姻好,折柬往來,未嘗用一全楮也,簡質至此。

    公于制舉藝特佳。

     得散館報,同年削籍四人,或以梓裡,或以師門内,亦有不可知者。

    庶吉士原以書生作養,未隸品官,何職可削?亦苛繩及之。

    朝議淆極,業預知其不久矣。

     逆閹誅,海宇歡聲雷動,餘尚未萌出山意。

    會戊辰元旦,具章服拜慶,覺家嚴色微不怿。

    緣登極恩诏,諸同年多榮所生,庶常未授職,二尊人尚仍初服,所邑邑者此耳。

    久之,詢知王公建極、李公建泰各赴京題授,有成命,餘始黾勉為趣裝計。

     内閣楊公景辰、劉公鴻訓同門同官,閣中例以會推先後為次。

    楊先推,業有定序。

    偶出同拜某官,以劉年長,微遜之,劉處之不疑。

    坐定,班皂輩競噪于門,以非舊規,故因有隙,楊竟為所擠歸。

    劉頗任事,性粗疏,卒用非望,遍管去法,亦稱苛雲。

     舊輔張公瑞圖自裡中遺餘書雲:「憶初第,谒李文節,為述所聞于申文定者,曰識人多,立朝難。

    又謂不肖字不必寫,此事到底有是非。

    繇今思之,文節公真聖人也。

    」張公以善書名,處天啟丙寅、丁卯間,覆用為累。

    事後蓋深悔之,不止韋仲将頭白之恨。

     座師來公宗道既得配贖旨,小輿諸淛江驿,設坐堂上,躬蒲伏階下,叩頭去驿,宰輩鹹驚匿。

    每與餘書,刺字細若蠅頭,竟用民禮終身,亦可憐也。

     戊辰鼎甲管公紹甯,廷試卷内一「誠」字寫未完,禦筆為添一撇,湊成之。

    管署号「誠齋」本此。

    以餘所見,辛未狀元陳于泰卷内重寫二字,榜眼吳偉業卷内彍騎「彍」字誤填馬旁,俱禦筆為塗改。

    以後進呈卷經,改換尤多,不複盡繇閣拟矣。

     館中以侍講、侍讀為屬官,久罷不設。

    天啟丁卯,有躐冒兩京典試者,自知非例,因濫加是官。

    其後壬戌諸公因之,亦抵行之,戌榜止,洵稱變局。

     召對,或言中國兵力非匈奴敵。

    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