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指笑之。
一日過所,同記注某公為馀言:某惟一子,昨私送出城,阻兵,欲歸不能,欲再入不可,憂甚。
語次,忽雲:「某是要求生的。
」餘不答。
其人後簡入綸扉,每見餘,常有慚色。
總憲李公邦華,初協理戎政,頗振刷,為營弁積忌。
罷歸日,率群無賴卒于郊外诟辱之,狼狽僅免。
因思劉華容、楊新都得謗晏然,猶為遭逢之幸。
協理李公罷,闵公夢得繼之。
受事日,上谕令用心料理,不可推诿。
對不敢。
上曰偏見也使不得。
對不敢。
遂出。
餘輩記注,僅記兩「不敢」而已。
其實京營事權在總督勳臣、提督内臣,協理即别有展布,無繇也。
任事政自難。
司寇喬公允升負宿望,召對跪久,伏地不能起,同官旁掖之不動,特命錦衣衛扶出。
老宜去,仍複因循。
卒坐逸囚,累繋獄,可為士大夫夜行不休之戒。
司農畢公自嚴精心計米豆數目,能于禦前屈指算,不差升合,有警勞尤倍。
餘楚錄中有雲:按臣駐通之畧,雅追王忬;農部給饷之敏,隃勝李翺。
駐通按臣指方公大任,次指公也。
公特造餘謝,後亦逮繋。
李翺寔為李士翺,世廟庚戌時戶部尚書。
少司冠丁公啟浚署都察院篆,時拟差某禦史視北畿學業。
咨吏部矣,某求改南畿,屬一掌科為言。
公以咨訖辭之,掌科笑曰:「咨在也,出諸袖中,蓋密與太宰索回矣。
」公駭然,歎言路之橫至此,持不可。
公性溫藹,好獎誘後進,與餘善。
餘隸史館時,同邑丁公啟浚、張公維樞并為侍郎,同省四衙門醵為公?,月數集。
适楚人某禦史有所憾于張公疏,以聚族而謀诋之,喻并及丁。
未幾,二公先後去,有一箭雙雕之喻。
自是公?例遂廢,冷落久之。
禦史蘇琰為諸生,落落自負,司空何公喬遠以所撰國史示之,直加點削,無所讓。
何公詩「何主謬有千秋志,蘇琰為吾一字師」指是其人,躁慢鮮合者。
中丞顔公繼祖在谏垣頗負風采,驟與人交好,往辄泮渙。
有老明經顔孚中者,餘邑人,顔與通譜,呼為兄,屢同家宴。
明經業選為粵高州通判,不解事,恃宿誼,故有所囑。
顔怒,遽以上聞,奪通判職下獄,予杖配。
昨固歡然兄弟也,忽至此,輿論畏之。
少師溫公體仁,初以枚蔔不與疏劾錢公謙益。
錢既得罪去,遂蒙眷省台,數醜诋之,不動;間一推南宗伯,不用,示欲留之。
尋柄國累年,門庭頗靜,才亦鍊直。
以始進熱中,出于訟師博徒之習為公論厭薄,因之啟上殺機,釀成十數年乖戾刻深之治,寔始基是。
門庭頗靜,未必是本末面目。
既已犯衆怒,不得不自刻厲以結上心也。
總憲鐘公炌以給谏偕餘典楚試,周慎詳穩,睹餘《試錄》中多鲠切語,屢相婉諷,餘愧謝其意,究亦不能從也。
公應撰次義,反表餘并代草,相與歡然。
無何,公擢都禮垣,是科楚闱士得免于磨勘之罰,餘幸藉手逭罪,賴公力。
在閣日,每圖推毂公,未果。
楚撫洪公如鐘業得罪去,以餘錄序中有「楚兵抵司馬門,寔非徒手」之辭,頗代浣雪,感甚,特贻劄謝。
而鄖撫梁公應澤乃以「鄖師後至」一語為恨,幾欲出揭。
餘不任德,亦不任怨,聊且述所見聞而已。
楚督學蔡公官治衡文不甚洽,士論放榜後或題句嘲之,雲:「案首一枝花,遺才四十八。
嘉魚四五等,橋梓一時發。
」時楚士以領批得隽,僅江陵王泰徵一人,嘉魚任弘震偕其子喬年俱劣等,赴訴蔡,仍樸責之。
是科任父子同榜,楚人以為譏王泰徵,任弘震尋登進士。
闱中,餘待諸房考有禮,即批駁卷,為詳述所以,得自盡寡龃龉者。
房考中胡公守恒、林公增志、徐公開禧至館員,李公如燦、宋公學顯,至給谏,李公一鵬、禹公好善、楊公四知、楊公一?、歐公起鳴至禦史,為前後鮮及。
房考林公增志,精内典,戒殺,闱中例日供雞鴨等物,林祈餘為言之,直指罷給。
直指事煩所司,仍循例供,林勉納之。
放榜前一日,盡數驅出,語餘曰:「早出等殺耳,姑豢畜之,為暫留數日之生過,此心力盡矣。
」餘為悚然。
林魁南宮,其邑人夢報捷旗大書「不淫不殺之報」。
時令蒲圻,有惠政,嘗一緻甘露祥。
不淫不殺,五戒之也。
世人聞持戒辄歎之,未有不豔心科第者,亦知有持戒福報乎?與粗人言,隻得如此。
解元譚公元春,因其弟元禮過鄂,谒餘贈詩:「因友知君深夢寐,得師教弟荷穹蒼」,友指王公鳴玉也。
餘答之,有「相思不藉弟為媒,蕭槭江帆肯自開」之句。
譚兄弟三人,連舉子卯午三榜,頗稱盛事。
任弘震既父子同舉,為詩投餘雲:「點參有道皆宗孔,洵轼何緣得遇歐」,語亦可誦。
工部葛公大同,餘舊識之南都,時過訪老矣,風流未堕。
記在南都僧寺中同夜粥,給谏李公焻時為孝廉,極譽其粥米之佳,雲:「敝鄉所産,有其大,無其長;即有其長,無如許鮮紅色。
」葛大笑不答。
衆詢其故,葛曰:「諸公第思之,備斯三者,是何等物也?」為絕倒。
憲副陳公之淯舊令餘邑,最奇愛伯兄澹叟文,仲兄可發及餘亦蒙賞識。
邑彚試,伯兄第一,餘第二,仲兄第三,稱知己。
出闱後,餘首過其家,歡宴成禮,略為區處家事去。
楚人謂餘有敦舊恩,實情誼應爾。
放榜次日,谒楚王,偕給谏鐘公炌、直指黃公宗昌入,四拜,王下座揖,留?。
殿毀久,未複,坐蓬席下。
即三十年前所喧争「假王」也。
餘以汝陽眉宇驗之,殊非假,不審諸公昔何緣作許葛藤。
景陵王給谏鳴玉、黃廣文問餘舊交,記壬戌落第,給谏别餘詩「南歸莫作悲秋賦,闵楚于今有二黃」。
至是廣史已沒,給谏方谪外裡居,餘特迂道過存,流連累日。
給谏間語餘:「景陵僻邑,辛酉适宮坊羅公喻義過是。
壬戌邑登第,二人同選為庶起士,嗣後寂寥者數載矣。
茲幸辱車塵,庶續勝事乎?」餘笑謝曰:「某蹇劣,何敢望前輩?」逾年辛未,譚元禮、龔奭果同舉制科,譚即餘是秋所舉之士也。
及選庶常,得趙公之英稽,趙寔景陵學谕,亦稍符給谏言,每書來,辄舉為笑。
餘自景陵過襄陽習池,便道遊武當。
初抵均州,禮淨樂宮華表,通衢馬闊類辇下。
自山門入,憩。
遇真宮官張邋遢像,所遺銅扇翌猶存。
晚宿太子坡,淩晨繇绛霄上三天門。
初坐小軟輿,以機發之,高下适平。
至三天門下,輿用布為絙,繋腰後,兩夫前挽,手巡旁辘轳鐵索行,喘甚。
遂登太和絕頂,金殿光四射,旁存元人小銅殿,制不逮。
五鼓道士為奏,青詞淩虛。
禹步良久,日出,如赬玉盤,雲氣溺之,衆峰僅露,末列階庭下。
已從山背行,歴南岩,五龍,玉虛,諸勝莫麗,玉虛莫幽,五龍莫峻;太和絕頂,恨水少耳。
道士屋若綴附壁,如蜂蛎房,或坐樹杪,或大樹腹為龛,經聲琅琅,實陰利檀施而已。
例呼進香客齋公,男女遍唱「無量壽佛」,哀音滿壑。
榔梅樹已枯,有小栢葉可箧藏,得水青潤如初,号萬歲松、千年栢。
或贻餘紅豆,亦佳。
銅像大小無慮千萬尊,遊客各用磁石勒名,嵌道左,數如之,餘後亦屬。
襄守唐公顯悅為刻數詩其上。
近此中遂為虎豺嘯聚之區,往來人絕迹久矣。
回首舊遊,真何啻南柯一夢。
過信陽州,棹楔巍然,知何大複先生故裡,為府躬式。
已經定州諸學宮,觀蘇子瞻所詠雪浪石,和其韻。
宿真定,适郡倅黃公,餘裡人,邀遊大佛閣。
佛指大如椽,項以上容一壯夫,傑閣三重圍其體始盡。
旁一鐘屑厚尺餘,以扇橫量之,稱是,高廣可知。
自謂南還數偉觀也。
滹沱河春溢冬縮,餘夏甫渡過,比歸,業深。
架木為梁,草土雜壅填其上,車行坦然,因晤孟子徒杠輿梁之說。
歲十一二月始成,春仍撒去。
南人罕習其制宜,不解此書指,不然既杠梁成後,那又煩歲歲議及。
先是,中書原抱奇,粵人,突跪阙請逐,首揆韓公爌偵有陰主之者。
時物議并用三途,如孫元
一日過所,同記注某公為馀言:某惟一子,昨私送出城,阻兵,欲歸不能,欲再入不可,憂甚。
語次,忽雲:「某是要求生的。
」餘不答。
其人後簡入綸扉,每見餘,常有慚色。
總憲李公邦華,初協理戎政,頗振刷,為營弁積忌。
罷歸日,率群無賴卒于郊外诟辱之,狼狽僅免。
因思劉華容、楊新都得謗晏然,猶為遭逢之幸。
協理李公罷,闵公夢得繼之。
受事日,上谕令用心料理,不可推诿。
對不敢。
上曰偏見也使不得。
對不敢。
遂出。
餘輩記注,僅記兩「不敢」而已。
其實京營事權在總督勳臣、提督内臣,協理即别有展布,無繇也。
任事政自難。
司寇喬公允升負宿望,召對跪久,伏地不能起,同官旁掖之不動,特命錦衣衛扶出。
老宜去,仍複因循。
卒坐逸囚,累繋獄,可為士大夫夜行不休之戒。
司農畢公自嚴精心計米豆數目,能于禦前屈指算,不差升合,有警勞尤倍。
餘楚錄中有雲:按臣駐通之畧,雅追王忬;農部給饷之敏,隃勝李翺。
駐通按臣指方公大任,次指公也。
公特造餘謝,後亦逮繋。
李翺寔為李士翺,世廟庚戌時戶部尚書。
少司冠丁公啟浚署都察院篆,時拟差某禦史視北畿學業。
咨吏部矣,某求改南畿,屬一掌科為言。
公以咨訖辭之,掌科笑曰:「咨在也,出諸袖中,蓋密與太宰索回矣。
」公駭然,歎言路之橫至此,持不可。
公性溫藹,好獎誘後進,與餘善。
餘隸史館時,同邑丁公啟浚、張公維樞并為侍郎,同省四衙門醵為公?,月數集。
适楚人某禦史有所憾于張公疏,以聚族而謀诋之,喻并及丁。
未幾,二公先後去,有一箭雙雕之喻。
自是公?例遂廢,冷落久之。
禦史蘇琰為諸生,落落自負,司空何公喬遠以所撰國史示之,直加點削,無所讓。
何公詩「何主謬有千秋志,蘇琰為吾一字師」指是其人,躁慢鮮合者。
中丞顔公繼祖在谏垣頗負風采,驟與人交好,往辄泮渙。
有老明經顔孚中者,餘邑人,顔與通譜,呼為兄,屢同家宴。
明經業選為粵高州通判,不解事,恃宿誼,故有所囑。
顔怒,遽以上聞,奪通判職下獄,予杖配。
昨固歡然兄弟也,忽至此,輿論畏之。
少師溫公體仁,初以枚蔔不與疏劾錢公謙益。
錢既得罪去,遂蒙眷省台,數醜诋之,不動;間一推南宗伯,不用,示欲留之。
尋柄國累年,門庭頗靜,才亦鍊直。
以始進熱中,出于訟師博徒之習為公論厭薄,因之啟上殺機,釀成十數年乖戾刻深之治,寔始基是。
門庭頗靜,未必是本末面目。
既已犯衆怒,不得不自刻厲以結上心也。
總憲鐘公炌以給谏偕餘典楚試,周慎詳穩,睹餘《試錄》中多鲠切語,屢相婉諷,餘愧謝其意,究亦不能從也。
公應撰次義,反表餘并代草,相與歡然。
無何,公擢都禮垣,是科楚闱士得免于磨勘之罰,餘幸藉手逭罪,賴公力。
在閣日,每圖推毂公,未果。
楚撫洪公如鐘業得罪去,以餘錄序中有「楚兵抵司馬門,寔非徒手」之辭,頗代浣雪,感甚,特贻劄謝。
而鄖撫梁公應澤乃以「鄖師後至」一語為恨,幾欲出揭。
餘不任德,亦不任怨,聊且述所見聞而已。
楚督學蔡公官治衡文不甚洽,士論放榜後或題句嘲之,雲:「案首一枝花,遺才四十八。
嘉魚四五等,橋梓一時發。
」時楚士以領批得隽,僅江陵王泰徵一人,嘉魚任弘震偕其子喬年俱劣等,赴訴蔡,仍樸責之。
是科任父子同榜,楚人以為譏王泰徵,任弘震尋登進士。
闱中,餘待諸房考有禮,即批駁卷,為詳述所以,得自盡寡龃龉者。
房考中胡公守恒、林公增志、徐公開禧至館員,李公如燦、宋公學顯,至給谏,李公一鵬、禹公好善、楊公四知、楊公一?、歐公起鳴至禦史,為前後鮮及。
房考林公增志,精内典,戒殺,闱中例日供雞鴨等物,林祈餘為言之,直指罷給。
直指事煩所司,仍循例供,林勉納之。
放榜前一日,盡數驅出,語餘曰:「早出等殺耳,姑豢畜之,為暫留數日之生過,此心力盡矣。
」餘為悚然。
林魁南宮,其邑人夢報捷旗大書「不淫不殺之報」。
時令蒲圻,有惠政,嘗一緻甘露祥。
不淫不殺,五戒之也。
世人聞持戒辄歎之,未有不豔心科第者,亦知有持戒福報乎?與粗人言,隻得如此。
解元譚公元春,因其弟元禮過鄂,谒餘贈詩:「因友知君深夢寐,得師教弟荷穹蒼」,友指王公鳴玉也。
餘答之,有「相思不藉弟為媒,蕭槭江帆肯自開」之句。
譚兄弟三人,連舉子卯午三榜,頗稱盛事。
任弘震既父子同舉,為詩投餘雲:「點參有道皆宗孔,洵轼何緣得遇歐」,語亦可誦。
工部葛公大同,餘舊識之南都,時過訪老矣,風流未堕。
記在南都僧寺中同夜粥,給谏李公焻時為孝廉,極譽其粥米之佳,雲:「敝鄉所産,有其大,無其長;即有其長,無如許鮮紅色。
」葛大笑不答。
衆詢其故,葛曰:「諸公第思之,備斯三者,是何等物也?」為絕倒。
憲副陳公之淯舊令餘邑,最奇愛伯兄澹叟文,仲兄可發及餘亦蒙賞識。
邑彚試,伯兄第一,餘第二,仲兄第三,稱知己。
出闱後,餘首過其家,歡宴成禮,略為區處家事去。
楚人謂餘有敦舊恩,實情誼應爾。
放榜次日,谒楚王,偕給谏鐘公炌、直指黃公宗昌入,四拜,王下座揖,留?。
殿毀久,未複,坐蓬席下。
即三十年前所喧争「假王」也。
餘以汝陽眉宇驗之,殊非假,不審諸公昔何緣作許葛藤。
景陵王給谏鳴玉、黃廣文問餘舊交,記壬戌落第,給谏别餘詩「南歸莫作悲秋賦,闵楚于今有二黃」。
至是廣史已沒,給谏方谪外裡居,餘特迂道過存,流連累日。
給谏間語餘:「景陵僻邑,辛酉适宮坊羅公喻義過是。
壬戌邑登第,二人同選為庶起士,嗣後寂寥者數載矣。
茲幸辱車塵,庶續勝事乎?」餘笑謝曰:「某蹇劣,何敢望前輩?」逾年辛未,譚元禮、龔奭果同舉制科,譚即餘是秋所舉之士也。
及選庶常,得趙公之英稽,趙寔景陵學谕,亦稍符給谏言,每書來,辄舉為笑。
餘自景陵過襄陽習池,便道遊武當。
初抵均州,禮淨樂宮華表,通衢馬闊類辇下。
自山門入,憩。
遇真宮官張邋遢像,所遺銅扇翌猶存。
晚宿太子坡,淩晨繇绛霄上三天門。
初坐小軟輿,以機發之,高下适平。
至三天門下,輿用布為絙,繋腰後,兩夫前挽,手巡旁辘轳鐵索行,喘甚。
遂登太和絕頂,金殿光四射,旁存元人小銅殿,制不逮。
五鼓道士為奏,青詞淩虛。
禹步良久,日出,如赬玉盤,雲氣溺之,衆峰僅露,末列階庭下。
已從山背行,歴南岩,五龍,玉虛,諸勝莫麗,玉虛莫幽,五龍莫峻;太和絕頂,恨水少耳。
道士屋若綴附壁,如蜂蛎房,或坐樹杪,或大樹腹為龛,經聲琅琅,實陰利檀施而已。
例呼進香客齋公,男女遍唱「無量壽佛」,哀音滿壑。
榔梅樹已枯,有小栢葉可箧藏,得水青潤如初,号萬歲松、千年栢。
或贻餘紅豆,亦佳。
銅像大小無慮千萬尊,遊客各用磁石勒名,嵌道左,數如之,餘後亦屬。
襄守唐公顯悅為刻數詩其上。
近此中遂為虎豺嘯聚之區,往來人絕迹久矣。
回首舊遊,真何啻南柯一夢。
過信陽州,棹楔巍然,知何大複先生故裡,為府躬式。
已經定州諸學宮,觀蘇子瞻所詠雪浪石,和其韻。
宿真定,适郡倅黃公,餘裡人,邀遊大佛閣。
佛指大如椽,項以上容一壯夫,傑閣三重圍其體始盡。
旁一鐘屑厚尺餘,以扇橫量之,稱是,高廣可知。
自謂南還數偉觀也。
滹沱河春溢冬縮,餘夏甫渡過,比歸,業深。
架木為梁,草土雜壅填其上,車行坦然,因晤孟子徒杠輿梁之說。
歲十一二月始成,春仍撒去。
南人罕習其制宜,不解此書指,不然既杠梁成後,那又煩歲歲議及。
先是,中書原抱奇,粵人,突跪阙請逐,首揆韓公爌偵有陰主之者。
時物議并用三途,如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