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皇事迹
關燈
小
中
大
國四字當衍,此語當出《雒書》也。
《說文·示部》:“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提地二字,似因此附會,未必有地可實指也。
《禮記》标題下《正義》雲:《易緯通卦驗》雲:“天皇之先與乾曜合元,君有五期,輔有三名。
”《注》雲:“君之用事,五行代王,代字從今本通卦驗增。
亦有五期。
輔有三名,公、卿、大夫也。
”又雲:“遂皇始出握機矩。
”注雲:“遂人在伏羲前,始王天下也。
”則鄭以天皇為上帝,五期之君為五帝,繼天立治,實始人皇;而其所謂人皇者,則為遂人,此猶是《含文嘉》之說。
《廣雅》十紀,始自人皇,紀名九頭,見上章。
亦相符合。
足見天皇、地皇之說為後起也。
第二節 巢燧羲農事迹 服虔雲:“自少皞以上,天子之号以其德,百官之号以其征。
自颛顼以來,天子之号以其地,百官之号以其事。
”《禮記·月令疏》引。
案古地名與氏族之名,不甚分别。
以地為号者,可略知其地與族,以德為号,斯不然矣。
然十口相傳,必其時之大事,社會開化之迹,卻因之而可征也。
吾國開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農。
《韓非子·五蠹篇》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衆。
人民不勝鳥獸龍蛇。
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說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腸胃,民多疾病。
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莊子·盜跖篇》曰:“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晝食橡栗,暮栖木上。
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炀之。
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35所述實為同物。
知晢相通,炀亦用火,其指發明用火之族言之可知也。
發明用火,實為人類一大事。
韓子主熟食言之,莊子主取暖言之,其用皆極切。
《古史考》曰:“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
穴居野處。
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飲血茹毛。
近水則食魚鼈螺蛤。
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
于是有聖人,以火德王。
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
民人大說,号曰燧人。
”《太平禦覽·皇王部》引。
其辭蓋隐栝古籍而成。
鑄金亦為火之一大用。
故《禮記·禮運》論脩火之利,以範金合土并言。
合土指為陶器。
然神農尚斫木為耜,揉木為耒;黃帝亦弦木為弧,剡木為矢;見《易·系辭傳》。
則前乎炎、黃之燧人,似未必能知鑄金。
谯氏蓋綜合古籍而失之者也。
《易·系辭傳》雲:“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田以漁,蓋取諸《離》。
”《經典釋文》雲:“包,本又作庖。
鄭雲:取也。
孟、京作伏。
犧,鄭雲:鳥獸全具曰犧。
孟、京作戲,雲服也。
化也。
”《白虎通義·号篇》雲:“下伏而化之,故謂之伏羲。
”《風俗通義》引《含文嘉》雲:“伏者,别也,變也。
戲者,獻也,法也。
伏戲始别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鹹伏貢獻;故曰伏戲。
”蓋今文舊說,孟、京所用。
鄭說則本于劉歆。
《漢書·律曆志》載《世經》曰:“作網罟以田漁取犧牲,故天下号曰炮犧氏”可證。
《易》但言佃漁,歆妄益“取犧牲”三字,實非也。
《禮記·月令疏》引《帝王世紀》曰:“取犧牲以共庖廚,食天下,故号曰庖犧氏。
”則又以庖字之義,附會庖廚,失之彌遠矣。
今人或以伏羲為遊牧時代之酋長,觀此自知其非。
36《屍子》雲:“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
慮犧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
”亦謂其以田漁為業也。
神農亦德号。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水潦盛昌,神農将持功”;又曰:“毋發令而待,以妨神農之事”;此神農必不能釋為人名也。
《易·系辭傳》曰:“包犧氏沒,神農氏作。
斫木為耜,揉木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又曰:“日中為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案《禮運》雲:“夫禮之
《說文·示部》:“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提地二字,似因此附會,未必有地可實指也。
《禮記》标題下《正義》雲:《易緯通卦驗》雲:“天皇之先與乾曜合元,君有五期,輔有三名。
”《注》雲:“君之用事,五行代王,代字從今本通卦驗增。
亦有五期。
輔有三名,公、卿、大夫也。
”又雲:“遂皇始出握機矩。
”注雲:“遂人在伏羲前,始王天下也。
”則鄭以天皇為上帝,五期之君為五帝,繼天立治,實始人皇;而其所謂人皇者,則為遂人,此猶是《含文嘉》之說。
《廣雅》十紀,始自人皇,紀名九頭,見上章。
亦相符合。
足見天皇、地皇之說為後起也。
第二節 巢燧羲農事迹 服虔雲:“自少皞以上,天子之号以其德,百官之号以其征。
自颛顼以來,天子之号以其地,百官之号以其事。
”《禮記·月令疏》引。
案古地名與氏族之名,不甚分别。
以地為号者,可略知其地與族,以德為号,斯不然矣。
然十口相傳,必其時之大事,社會開化之迹,卻因之而可征也。
吾國開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農。
《韓非子·五蠹篇》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衆。
人民不勝鳥獸龍蛇。
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說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腸胃,民多疾病。
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莊子·盜跖篇》曰:“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晝食橡栗,暮栖木上。
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炀之。
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35所述實為同物。
知晢相通,炀亦用火,其指發明用火之族言之可知也。
發明用火,實為人類一大事。
韓子主熟食言之,莊子主取暖言之,其用皆極切。
《古史考》曰:“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
穴居野處。
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飲血茹毛。
近水則食魚鼈螺蛤。
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
于是有聖人,以火德王。
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
民人大說,号曰燧人。
”《太平禦覽·皇王部》引。
其辭蓋隐栝古籍而成。
鑄金亦為火之一大用。
故《禮記·禮運》論脩火之利,以範金合土并言。
合土指為陶器。
然神農尚斫木為耜,揉木為耒;黃帝亦弦木為弧,剡木為矢;見《易·系辭傳》。
則前乎炎、黃之燧人,似未必能知鑄金。
谯氏蓋綜合古籍而失之者也。
《易·系辭傳》雲:“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田以漁,蓋取諸《離》。
”《經典釋文》雲:“包,本又作庖。
鄭雲:取也。
孟、京作伏。
犧,鄭雲:鳥獸全具曰犧。
孟、京作戲,雲服也。
化也。
”《白虎通義·号篇》雲:“下伏而化之,故謂之伏羲。
”《風俗通義》引《含文嘉》雲:“伏者,别也,變也。
戲者,獻也,法也。
伏戲始别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鹹伏貢獻;故曰伏戲。
”蓋今文舊說,孟、京所用。
鄭說則本于劉歆。
《漢書·律曆志》載《世經》曰:“作網罟以田漁取犧牲,故天下号曰炮犧氏”可證。
《易》但言佃漁,歆妄益“取犧牲”三字,實非也。
《禮記·月令疏》引《帝王世紀》曰:“取犧牲以共庖廚,食天下,故号曰庖犧氏。
”則又以庖字之義,附會庖廚,失之彌遠矣。
今人或以伏羲為遊牧時代之酋長,觀此自知其非。
36《屍子》雲:“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
慮犧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
”亦謂其以田漁為業也。
神農亦德号。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水潦盛昌,神農将持功”;又曰:“毋發令而待,以妨神農之事”;此神農必不能釋為人名也。
《易·系辭傳》曰:“包犧氏沒,神農氏作。
斫木為耜,揉木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又曰:“日中為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案《禮運》雲:“夫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