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開辟傳說
關燈
小
中
大
傳說中最早之帝王,莫如盤古。
其說見于《三五曆記》者曰:“天地混沌如雞子。
盤古生其中。
萬八千歲,天地開辟。
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
神于天,聖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五運曆年記》曰:“元氣鴻蒙,萌芽茲始。
遂分天地,肇立乾坤。
啟陰感陽,分布元氣。
乃孕中和,是為人也。
首生盤古。
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皆據《繹史》卷一引。
《述異記》則曰:“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
秦漢間俗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
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
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
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亘三百餘裡。
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
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
”又雲:“南海中有盤古國。
今人皆以盤古為姓。
”案此諸說,顯有不同。
《述異記》首兩說,與《五運曆年記》之說,原本是一。
此說與《三五曆記》之說,并已竊印度傳說,加以附會。
《述異記》所謂先儒說者,與此似同實異,而與其所謂古說者,所本相同,蓋中國之舊說也。
至所謂吳、楚間說者,則又頗含史實,非盡神話。
何以言之? 案印度古籍,有所謂《厄泰梨雅優婆尼沙昙》(AitareyaUpanishad)者。
其說雲:太古有阿德摩(Atman)先造世界。
世界既成,後造人。
此人有口,始有言,有言乃有火。
此人有鼻,始有息,有息乃有風。
此人有目,始有視,有視乃有日。
此人有耳,始有聽,有聽乃有空。
此人有膚,始有毛發,有毛發,乃有植物。
此人有心,始有念,有念乃有月。
此人有臍,始有出氣,有出氣,乃有死。
此人有陰陽,始有精,有精,乃有水。
又《外道小乘涅槃論》雲:“本無日月星辰,虛空及地,惟有大水。
時大安荼生,形如雞子。
周匝金色。
時熟,破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
”《摩登伽經》雲:“自在以頭為天,足為地,目為日月,腹為虛空,發為草木,流淚為河,衆骨為山,大小便利為海。
”《三五曆記·五運曆年記》及《述異記》第一二說,其為竊此等說,加以文飾而成,形迹顯然,無待辭費。
至其所謂先儒說者,雖若與此是一,然以盤古氏為生存,而不謂其已死,則顯與其所謂古說者,同出一原,而與其第一二說,迥不相侔也。
《路史·初三皇記》,謂荊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為盤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陰晴,此即《述異記》所謂古說,尚存于宋時者。
《山海經·海外北經》雲:“鐘山之神,名曰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
身長千裡。
在無之東。
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大荒北經》雲:“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寝,不息。
風雨是谒。
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此即一事而兩傳,與《述異記》所謂先儒說及古說相似,足見其為中國舊說。
吳、楚間說,明言盤古氏有夫妻二人,且南海有其墓;南海中有其國,其人猶以盤古為姓;則人而非神矣。
古氏族酋長,往往見尊為神,然不害于實有其人。
故所謂吳、楚間說者,與所謂先儒說、古說,并不相悖。
所謂先儒說古說者,雖涉荒怪,亦不能以此而疑吳、楚間說之鑿空,不含史實也。
然則所謂盤古氏者,必南方民族所共尊之古
其說見于《三五曆記》者曰:“天地混沌如雞子。
盤古生其中。
萬八千歲,天地開辟。
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
神于天,聖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五運曆年記》曰:“元氣鴻蒙,萌芽茲始。
遂分天地,肇立乾坤。
啟陰感陽,分布元氣。
乃孕中和,是為人也。
首生盤古。
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皆據《繹史》卷一引。
《述異記》則曰:“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
秦漢間俗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
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
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
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亘三百餘裡。
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
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
”又雲:“南海中有盤古國。
今人皆以盤古為姓。
”案此諸說,顯有不同。
《述異記》首兩說,與《五運曆年記》之說,原本是一。
此說與《三五曆記》之說,并已竊印度傳說,加以附會。
《述異記》所謂先儒說者,與此似同實異,而與其所謂古說者,所本相同,蓋中國之舊說也。
至所謂吳、楚間說者,則又頗含史實,非盡神話。
何以言之? 案印度古籍,有所謂《厄泰梨雅優婆尼沙昙》(AitareyaUpanishad)者。
其說雲:太古有阿德摩(Atman)先造世界。
世界既成,後造人。
此人有口,始有言,有言乃有火。
此人有鼻,始有息,有息乃有風。
此人有目,始有視,有視乃有日。
此人有耳,始有聽,有聽乃有空。
此人有膚,始有毛發,有毛發,乃有植物。
此人有心,始有念,有念乃有月。
此人有臍,始有出氣,有出氣,乃有死。
此人有陰陽,始有精,有精,乃有水。
又《外道小乘涅槃論》雲:“本無日月星辰,虛空及地,惟有大水。
時大安荼生,形如雞子。
周匝金色。
時熟,破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
”《摩登伽經》雲:“自在以頭為天,足為地,目為日月,腹為虛空,發為草木,流淚為河,衆骨為山,大小便利為海。
”《三五曆記·五運曆年記》及《述異記》第一二說,其為竊此等說,加以文飾而成,形迹顯然,無待辭費。
至其所謂先儒說者,雖若與此是一,然以盤古氏為生存,而不謂其已死,則顯與其所謂古說者,同出一原,而與其第一二說,迥不相侔也。
《路史·初三皇記》,謂荊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為盤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陰晴,此即《述異記》所謂古說,尚存于宋時者。
《山海經·海外北經》雲:“鐘山之神,名曰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
身長千裡。
在無之東。
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大荒北經》雲:“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寝,不息。
風雨是谒。
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此即一事而兩傳,與《述異記》所謂先儒說及古說相似,足見其為中國舊說。
吳、楚間說,明言盤古氏有夫妻二人,且南海有其墓;南海中有其國,其人猶以盤古為姓;則人而非神矣。
古氏族酋長,往往見尊為神,然不害于實有其人。
故所謂吳、楚間說者,與所謂先儒說、古說,并不相悖。
所謂先儒說古說者,雖涉荒怪,亦不能以此而疑吳、楚間說之鑿空,不含史實也。
然則所謂盤古氏者,必南方民族所共尊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