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結論(日本對于世界之貢獻及其國内問題)
關燈
小
中
大
教科書籍,必經文部審定,偏于劃一而無變化;其弊徒使讀者知識,囿于文部之成見,束縛個人之思想。
故如美國學校,課本饒有變化之可能,數裡之隔,所用書籍,或不相同;其利遠過日本。
而日本所以若此者,緣彼文部注重保全國民固有之道德觀念,又嘗借宗教之力以輔助之。
其神道教固隸屬于政府,佛教與政府之關系亦密切,惟耶教之勢力稍衰。
地震之後,山本首相深歎道德之淪亡,嘗召宗教首領謀所以挽救之;其能成功欤? 日本工商發達,雖足驚人,然以與英國之富力相較,相差遠甚;蓋英國平均每人三千五百元,日本每人一千五百三十九元。
又英國國債,每人一千八百元,日人僅六十五元;英國貿易,每人二百六十元,日人僅三十元。
更就輸入輸出比較之,日本除歐戰時期外,輸入貨物之價值,超過輸出;英固不如是也。
夫以工商立國,煤鐵實為必需之品。
日本出産之煤,現尚足用,而鐵則缺乏;其所以力争漢冶萍公司者,未始不由于此,然猶不敷供給。
故當美國對德宣戰時,禁鐵出口,日本所計劃之軍艦,遂不能如期造成。
況其工場器械,多購自歐洲,又将若何解決困難耶?國中婦女作工于工廠者,八十萬人,所得之工資不能維持其相當之生活。
既奪其家庭之樂,又棄其教養幼孩之責,日人素重家庭,他日之問題必多。
自工商進步,資本集中,社會主義,随之而至。
其宣傳最力者,片山潛也。
片山固農家子,嘗為印刷工人;後至美國,半工半讀;歸國後乃提倡社會主義。
大隈之徒,從而和之,謂其嘗行于江戶幕府之世;又謂帝國憲法适合于社會主義。
青年學生,樂聞其說,勢稍稍盛。
嘗于日俄戰中,反對戰争;其後更鼓動罷工,漸為人民所惡。
一九〇七年,組織政黨。
激烈分子,主張改變社會制度,普通選舉,反對武力,廢除宗教,緩進者與之分離;政府始重視之。
其明年,黨員有自獄中出者,二黨開會歡迎,忽舉紅旗,高唱革命歌曲;警察因捕其領袖,定罪下獄,報紙指為社會之敵。
一九一一年,國中捕殺激烈領袖;片山渡美。
但社會黨人,多屬青年;為領袖者,數嘗下獄,備受困難,毫無恐懼,因漸得工人之信任,大為資本家所嫉。
一九二三年,國中又搜捕黨員,約近百人。
當地震之紛擾中,陸軍将校,更殺素負盛名之社會黨員大杉榮全家;黨人之勢,卒未嘗稍衰。
一九二四年,議會通過治安條例:凡人民結會,希圖推翻帝國憲法或破壞私産制度者,定罪下獄,不得過于十年。
此條例之成立,實以貴族院樞密院之反對普選,欲借此為協調,雙方互相讓步。
一九二五年,日俄約成,俄國更承認不為破壞國體之宣傳。
然治安條例,固以專防激烈派之社會黨人者也,其能久而不變欤? 于上所述而外,其尤難解決者,厥為人口問題。
據一九二〇年之調查,日本人口共五千五百九十萬;女子年未十五而結婚者大減。
雖一九一一&mdash一九一八年間之生産略少;但其比例,已較歐美為高。
人口增加,土地有限,失業者多,自難維持其相當之生活。
其移居于屬地者,為數約三十八萬;而屬地居民,亦日增加,不足以彌此缺憾。
至如日人僑居于外者,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已拒其入境;往南美墨西哥者,又漸啟美人之疑。
若我中國以農立國,非若英荷等,賴其貿易工業,維持人民之生活;故就農夫所耕之地而言,中國人口,久已滿矣;欲增加其收入,至能維持相當娛樂之生活,實不可能。
滿洲等地,如能開墾,尚自覺其不足;日人謀至其地者,更欲何為?(或謂中國人滿,為其貧窮戰争之根本原因,其說良然。
)今雖與俄國通商,僑民可至西比利亞;但此等曠地,移居者多,終不能容無限制之日人。
就根本言之,日本傳嗣觀念,來自中國,辄未改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古義深入于人心。
婚姻以傳嗣為重;父母年老,政府特免其獨生之子入伍,其意顯然可見。
有美國宣傳節制生育之山額夫人,謀至日本,頗感受困難;及既抵日,市民無甚歡迎其說者。
政府獎民生子,此種政策,若猶未知人滿之患,其心殊不可問,殆将驅之于戰場耶?抑節制生育,久已行于歐美中等階級之家庭;中日二國之人民
故如美國學校,課本饒有變化之可能,數裡之隔,所用書籍,或不相同;其利遠過日本。
而日本所以若此者,緣彼文部注重保全國民固有之道德觀念,又嘗借宗教之力以輔助之。
其神道教固隸屬于政府,佛教與政府之關系亦密切,惟耶教之勢力稍衰。
地震之後,山本首相深歎道德之淪亡,嘗召宗教首領謀所以挽救之;其能成功欤? 日本工商發達,雖足驚人,然以與英國之富力相較,相差遠甚;蓋英國平均每人三千五百元,日本每人一千五百三十九元。
又英國國債,每人一千八百元,日人僅六十五元;英國貿易,每人二百六十元,日人僅三十元。
更就輸入輸出比較之,日本除歐戰時期外,輸入貨物之價值,超過輸出;英固不如是也。
夫以工商立國,煤鐵實為必需之品。
日本出産之煤,現尚足用,而鐵則缺乏;其所以力争漢冶萍公司者,未始不由于此,然猶不敷供給。
故當美國對德宣戰時,禁鐵出口,日本所計劃之軍艦,遂不能如期造成。
況其工場器械,多購自歐洲,又将若何解決困難耶?國中婦女作工于工廠者,八十萬人,所得之工資不能維持其相當之生活。
既奪其家庭之樂,又棄其教養幼孩之責,日人素重家庭,他日之問題必多。
自工商進步,資本集中,社會主義,随之而至。
其宣傳最力者,片山潛也。
片山固農家子,嘗為印刷工人;後至美國,半工半讀;歸國後乃提倡社會主義。
大隈之徒,從而和之,謂其嘗行于江戶幕府之世;又謂帝國憲法适合于社會主義。
青年學生,樂聞其說,勢稍稍盛。
嘗于日俄戰中,反對戰争;其後更鼓動罷工,漸為人民所惡。
一九〇七年,組織政黨。
激烈分子,主張改變社會制度,普通選舉,反對武力,廢除宗教,緩進者與之分離;政府始重視之。
其明年,黨員有自獄中出者,二黨開會歡迎,忽舉紅旗,高唱革命歌曲;警察因捕其領袖,定罪下獄,報紙指為社會之敵。
一九一一年,國中捕殺激烈領袖;片山渡美。
但社會黨人,多屬青年;為領袖者,數嘗下獄,備受困難,毫無恐懼,因漸得工人之信任,大為資本家所嫉。
一九二三年,國中又搜捕黨員,約近百人。
當地震之紛擾中,陸軍将校,更殺素負盛名之社會黨員大杉榮全家;黨人之勢,卒未嘗稍衰。
一九二四年,議會通過治安條例:凡人民結會,希圖推翻帝國憲法或破壞私産制度者,定罪下獄,不得過于十年。
此條例之成立,實以貴族院樞密院之反對普選,欲借此為協調,雙方互相讓步。
一九二五年,日俄約成,俄國更承認不為破壞國體之宣傳。
然治安條例,固以專防激烈派之社會黨人者也,其能久而不變欤? 于上所述而外,其尤難解決者,厥為人口問題。
據一九二〇年之調查,日本人口共五千五百九十萬;女子年未十五而結婚者大減。
雖一九一一&mdash一九一八年間之生産略少;但其比例,已較歐美為高。
人口增加,土地有限,失業者多,自難維持其相當之生活。
其移居于屬地者,為數約三十八萬;而屬地居民,亦日增加,不足以彌此缺憾。
至如日人僑居于外者,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已拒其入境;往南美墨西哥者,又漸啟美人之疑。
若我中國以農立國,非若英荷等,賴其貿易工業,維持人民之生活;故就農夫所耕之地而言,中國人口,久已滿矣;欲增加其收入,至能維持相當娛樂之生活,實不可能。
滿洲等地,如能開墾,尚自覺其不足;日人謀至其地者,更欲何為?(或謂中國人滿,為其貧窮戰争之根本原因,其說良然。
)今雖與俄國通商,僑民可至西比利亞;但此等曠地,移居者多,終不能容無限制之日人。
就根本言之,日本傳嗣觀念,來自中國,辄未改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古義深入于人心。
婚姻以傳嗣為重;父母年老,政府特免其獨生之子入伍,其意顯然可見。
有美國宣傳節制生育之山額夫人,謀至日本,頗感受困難;及既抵日,市民無甚歡迎其說者。
政府獎民生子,此種政策,若猶未知人滿之患,其心殊不可問,殆将驅之于戰場耶?抑節制生育,久已行于歐美中等階級之家庭;中日二國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