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結論(日本對于世界之貢獻及其國内問題)

關燈
,苟欲解決困難,将必有取于此矣。

     台灣朝鮮,外人之遊其地者,頗羨其物質之進步。

    其記述台灣者,有謂“屬于中國數百年,不如屬于日本之短時期”。

    吾人對此,未嘗不喪氣歎息;然此固不可掩之事實,徒作憤語,亦複無益。

    抑台民三百萬人,實未嘗忘中國;其謀獨立自主者,時不乏人;政府雖嚴禁之,未能降服其心。

    朝鮮一九一九年,倡言獨立,至于流血。

    其人與日人共事,相處雖善,言及日本民族,辄不願屈服其下。

    現狀若此,屬地人民,其果能同化欤?此政治上之重要問題也。

     外交自寺内而後,對華政策,已略改變。

    中國以一九一五年之條約,憤怨已深,于其對華外交,皆以侵略懷疑之。

    故其退還庚子賠款,作為文化事業用費,吾人對此,有指其“議會通過”之文為侵犯主權者。

    平心論之,英美退還庚子賠款(英猶未能實行),無不經國會通過,此其國會所應有之權也。

    更就根本言之,一九一五年之條約不廢,中日親善,其勢終不可能。

    至于經濟絕交,雖能行于一時,實非持久之辦法。

    凡貨物之能暢銷者,必其價廉物美,拒而不用,将受經濟上之損失。

    中國嘗排美貨,日本嘗斥美貨,印度嘗焚英貨,究其結果,皆為失敗;非其無愛國心也,為其非辦法也。

    至華工東渡,雖無護照之繁,驗身之苛,但必先納百元,始得入境;學生留學,多受刺激,嘗推代表回國,宣傳排日。

    其熱心國事,至堪欽佩,惟亦無較善之具體辦法耳。

    總之,中國以内争時起,國際上之地位益卑,常不免為人所侮;非去内争,而自振作,無濟于事。

    深思之士,固當自勉也。

     近年以來,日美猜忌,辄未泯除。

    美國艦隊,集中于太平洋,舉行大操;又設防于夏威夷島;保護巴拿馬運河。

    日本則減少陸軍,擴充航空飛機,增造輔助艦。

    二國将戰,此種神經過敏之宣傳,為日已久;其果終出于一戰乎?今日戰争之勝負,非徒軍隊之訓練;且恃軍實之充足,器械之精利,财力之雄厚。

    日本常備預備後備軍隊,數逾三百萬人。

    美國陸軍,為志願兵,組織複雜,訓練遠不如日;但器械飛機,則日不如美。

    戰争若啟,陸戰方面,僅有攻擊菲列賓耳。

    據歐戰觀之,每兵子彈,年需三&mdash三點八噸之鋼鐵,有兵一百萬,應需鐵約三百八十萬噸。

    日本鋼鐵半數,購自美國;戰時則來源将絕。

    竭日本朝鮮南滿之鐵礦,以之專造軍需,數猶不足;其他工業又将若何耶?且日軍欲攻陷菲列賓,殊非易事;苟相持不下,則往來歐洲之航路,将為美艦所斷。

    蓋其重要戰争,尤在海上也。

    日本戰艦,其力不能及美;需用之煤油,四分之三,來自美國;欲其戰勝,至為不易。

    惟美艦遠攻日本,途無供給用煤可資駐泊之島;日本則有在赤道南太平洋中之群島足以防之,此為日本優越之點耳。

    至天空戰争,日本飛機,猶未發達;其工場不能制造毒氣,又不必論。

    假令二國相持,不分勝負,而日本工商勢将破産。

    蓋與日本貿易最盛之國,必先推美,棉毛鐵油,賴其供給,生絲茶葉,賴其推銷,戰争一啟,不啻絕其經濟之生路。

    他如戰争期内,英以同種之故,其加入戰争與否,雖非吾人所能預斷;然輿論将必袒美,可無疑義。

    俄若利用時機,宣傳其共産主義,于日本将有大影響。

    中國之現狀,勢必宣言中立;日本不能得我國原料上之援助,将不能勝;若破壞中立,又将撄列強之怒。

    故其國中深思之士,慮其危險,政府外交數次讓步。

    近者議會通過外人租地法案,許外人享有日人同等之權利;惟曾歧視日人之國,诏敕得以同樣之待遇待之。

    其意蓋謀報複美國也,而識者謂其不能實行。

    至美國方面,亦知戰争有百害而無一利,籌謀解決種種問題,以去誤會。

    要之,二國沖突之原因甚多;其重要者,厥為從經濟上侵犯中國,争奪權利,如無線電台之争,事甚明顯。

    中國為列強經濟競争逐鹿之場,外交政策,至關重要,決不能複施其昔日“以夷制夷”之慣技。

    蓋其終局,徒然引狼入室,李鴻章之聯俄,菲列賓之獨立,皆其前車之鑒,補牢之計。

    吾人應自振作,增進實力,以光明正大之态度,維持太平洋上之和平,其有功于世界,至大且遠。

    嗚呼!此我國民之天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