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 最近日本内政之嬗變(1912—1925)
關燈
小
中
大
安交通,次第恢複;人民死于難者,十餘萬人,損失約五十億元。
先是亂時,人心惶惑,謠傳韓人放火,辄怒殺之,竟累及華民,日本政府,幾于不能維持治安。
惟東京有一監獄,其中囚徒,曾由監長率之外出,救濟難民,無一逃者。
說者謂其人格較為可欽佩雲。
加藤友三郎 地震之後,天皇撥内帑一千萬元,并由政府支出庫金以為赈濟。
各國皆捐助巨款。
于是内閣設複興院,籌劃興複,減少預算一億四百餘萬元,以海軍費為最多。
首相更召集地方長官會議,謀撙國用,提倡農業,振興商務;又以保險公司無力賠償,議減賠款至百分之十,由政府貸款助之。
十二月,天皇召集特别會議,政府提交本于興複計劃之預算。
政友會因生内讧,欲借一緻對外以謀團結,竟攻擊政府,改減預算;并謂将否決貸與保險公司之款。
山本出席解釋,毫無效果;但以災民待赈孔急,不欲解散下院;報紙有诋其庸弱無能為内閣所未有者。
二十七日,召集常會,攝政太子專乘汽車赴會,宣讀敕文。
中途有兇徒出槍擊之;不中。
太子鎮靜,終事而回。
太子生于一九〇一年;歐戰之後,嘗遊曆英法。
一九二一年,其父大正天皇,身罹重疾,诏令攝政。
兇徒自供社會黨人,下院議員之子。
斯變也,至尊無上萬世一統之皇儲,幾遭不測;内務大臣警察總監,上書辭職,山本亦以非常之變,共同負責;于是内閣全體辭職。
樞密院長清浦奎吾,奉命組閣。
清浦組閣,閣員多貴族院之議員。
下院三大政黨憲政黨、政友會、革新俱樂部,連合反對,诋其違憲。
于是政友會之内哄日甚。
黨員之一部分,謂前助内閣,而今反對清浦,诋其違憲,殊無理由;遂脫離黨籍,另組新黨,号曰政友本黨,凡一百四十餘人,力助政府。
其反對内閣者,則益相團結,氣焰大張;東京群衆,更遊行示威,報紙又複助之。
會三黨領袖,乘車遠出,途遇障礙,或謂政府故謀覆車;議員遂借以為攻擊責問之具。
及議會開會,内閣出席,首相演說政策;議員大嚷,責問覆車之謀。
既複有暴徒數人,闖入會場,喧聲四起,秩序大亂。
議長不能維持,暫告休息;而内閣即議決解散下院。
及解散诏下,議員驚愕,因不知内閣即借此為解散理由也。
報紙皆非議清浦之輕舉。
于是政府采用上年預算;不待議會之協助,貸金于保險公司。
樞密院起而反對;内閣謂災民情急,特負責借之。
又以收入短少,借外債于英美,實收九二點五,年息六分半,以償到期四分半息之外債;餘以興複首都。
國内輿論,謂其利率過大,重诋内閣政策。
俄而美國國會通過排斥亞洲民族入境之議案,國人大憤。
于此外交失敗紛擾之中,議會舉行選舉;結果憲政黨得一百五十五人,政友會一百一人,革新俱樂部二十九人,政友本黨一百十九人。
其他小黨,無助内閣者,護憲三黨,占議席多數。
清浦迫而辭職;憲政黨總裁加藤高明繼之組閣。
加藤卒業于東京帝國大學;其妻富商女也,聲勢赫然。
初出仕于外交省,為大隈秘書,得其信任。
一八九四年,升為駐英公使;後入閣任外交大臣者二。
一九〇六&mdash一九一三年之間,出為駐英公使。
及還,桂太郎組織政黨,加藤佐之;桂太郎死,繼之為黨魁。
一九一四年,大隈組閣,加藤率其黨助之;日本之要求中國承認《二十一條》,正其為外交大臣時也。
一九二四年,其黨為下院中之大黨,加藤遂受命組閣,政友會總裁高橋及革新俱樂部總裁犬養毅皆入閣。
革新俱樂部之黨員雖少,以犬養毅精敏明達,善于演說,所影響于政治者甚大。
二黨以護憲之故合作,政局初甚安甯。
近者高橋犬養毅皆辭職去;政友會以稅制問題,拒絕合作,内閣改組。
加藤内閣,自成立以來,其成績較著者,則為增加奢侈品稅,成立普通選舉案,及締結日俄協約也。
日本政黨,以黨綱空泛,名分數黨,實無重要相異之點,較之美國政黨,蓋為尤甚。
美人嘗征文于雜志,求民主黨與共和黨之别。
其得首獎者,乃謂民主黨執政,則共和黨非之;共和黨執政,則民主黨非之。
其言雖或過于其實;然以批評日本政黨,固甚當也。
又其黨員得自由脫離黨籍,或加入他黨,或另組新黨;故國中政黨名目繁多,不時改易,吾人但知其一二大者而已。
其所以然者,日人素漠視黨綱,重視候選人員,其被選者,并不受黨綱之約束,況其本相類似,無甚差異者耶?近者政友會總裁高橋是清辭職,陸軍大将田中義一代之。
田中擴張黨勢,不遺餘力;因合并革新俱樂部,仍其名曰立憲政友
先是亂時,人心惶惑,謠傳韓人放火,辄怒殺之,竟累及華民,日本政府,幾于不能維持治安。
惟東京有一監獄,其中囚徒,曾由監長率之外出,救濟難民,無一逃者。
說者謂其人格較為可欽佩雲。
加藤友三郎 地震之後,天皇撥内帑一千萬元,并由政府支出庫金以為赈濟。
各國皆捐助巨款。
于是内閣設複興院,籌劃興複,減少預算一億四百餘萬元,以海軍費為最多。
首相更召集地方長官會議,謀撙國用,提倡農業,振興商務;又以保險公司無力賠償,議減賠款至百分之十,由政府貸款助之。
十二月,天皇召集特别會議,政府提交本于興複計劃之預算。
政友會因生内讧,欲借一緻對外以謀團結,竟攻擊政府,改減預算;并謂将否決貸與保險公司之款。
山本出席解釋,毫無效果;但以災民待赈孔急,不欲解散下院;報紙有诋其庸弱無能為内閣所未有者。
二十七日,召集常會,攝政太子專乘汽車赴會,宣讀敕文。
中途有兇徒出槍擊之;不中。
太子鎮靜,終事而回。
太子生于一九〇一年;歐戰之後,嘗遊曆英法。
一九二一年,其父大正天皇,身罹重疾,诏令攝政。
兇徒自供社會黨人,下院議員之子。
斯變也,至尊無上萬世一統之皇儲,幾遭不測;内務大臣警察總監,上書辭職,山本亦以非常之變,共同負責;于是内閣全體辭職。
樞密院長清浦奎吾,奉命組閣。
清浦組閣,閣員多貴族院之議員。
下院三大政黨憲政黨、政友會、革新俱樂部,連合反對,诋其違憲。
于是政友會之内哄日甚。
黨員之一部分,謂前助内閣,而今反對清浦,诋其違憲,殊無理由;遂脫離黨籍,另組新黨,号曰政友本黨,凡一百四十餘人,力助政府。
其反對内閣者,則益相團結,氣焰大張;東京群衆,更遊行示威,報紙又複助之。
會三黨領袖,乘車遠出,途遇障礙,或謂政府故謀覆車;議員遂借以為攻擊責問之具。
及議會開會,内閣出席,首相演說政策;議員大嚷,責問覆車之謀。
既複有暴徒數人,闖入會場,喧聲四起,秩序大亂。
議長不能維持,暫告休息;而内閣即議決解散下院。
及解散诏下,議員驚愕,因不知内閣即借此為解散理由也。
報紙皆非議清浦之輕舉。
于是政府采用上年預算;不待議會之協助,貸金于保險公司。
樞密院起而反對;内閣謂災民情急,特負責借之。
又以收入短少,借外債于英美,實收九二點五,年息六分半,以償到期四分半息之外債;餘以興複首都。
國内輿論,謂其利率過大,重诋内閣政策。
俄而美國國會通過排斥亞洲民族入境之議案,國人大憤。
于此外交失敗紛擾之中,議會舉行選舉;結果憲政黨得一百五十五人,政友會一百一人,革新俱樂部二十九人,政友本黨一百十九人。
其他小黨,無助内閣者,護憲三黨,占議席多數。
清浦迫而辭職;憲政黨總裁加藤高明繼之組閣。
加藤卒業于東京帝國大學;其妻富商女也,聲勢赫然。
初出仕于外交省,為大隈秘書,得其信任。
一八九四年,升為駐英公使;後入閣任外交大臣者二。
一九〇六&mdash一九一三年之間,出為駐英公使。
及還,桂太郎組織政黨,加藤佐之;桂太郎死,繼之為黨魁。
一九一四年,大隈組閣,加藤率其黨助之;日本之要求中國承認《二十一條》,正其為外交大臣時也。
一九二四年,其黨為下院中之大黨,加藤遂受命組閣,政友會總裁高橋及革新俱樂部總裁犬養毅皆入閣。
革新俱樂部之黨員雖少,以犬養毅精敏明達,善于演說,所影響于政治者甚大。
二黨以護憲之故合作,政局初甚安甯。
近者高橋犬養毅皆辭職去;政友會以稅制問題,拒絕合作,内閣改組。
加藤内閣,自成立以來,其成績較著者,則為增加奢侈品稅,成立普通選舉案,及締結日俄協約也。
日本政黨,以黨綱空泛,名分數黨,實無重要相異之點,較之美國政黨,蓋為尤甚。
美人嘗征文于雜志,求民主黨與共和黨之别。
其得首獎者,乃謂民主黨執政,則共和黨非之;共和黨執政,則民主黨非之。
其言雖或過于其實;然以批評日本政黨,固甚當也。
又其黨員得自由脫離黨籍,或加入他黨,或另組新黨;故國中政黨名目繁多,不時改易,吾人但知其一二大者而已。
其所以然者,日人素漠視黨綱,重視候選人員,其被選者,并不受黨綱之約束,況其本相類似,無甚差異者耶?近者政友會總裁高橋是清辭職,陸軍大将田中義一代之。
田中擴張黨勢,不遺餘力;因合并革新俱樂部,仍其名曰立憲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