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閉關時代及威逼通商(1651—1858)
關燈
小
中
大
名之荷蘭學者,來至小島,欲著書述其風土,詳詢日人,日人因有從之學者。
荷商後獻世界地圖,由是幕府大吏,漸知五洲地形。
日本東北鄰近俄屬西伯利亞。
俄自葛壽齡第二CatherineⅡ以來,國勢澎漲,戰敗鄰敵,俄帝威權,日益隆厚,愈益逞其野心,獎勵軍隊,遠掠亞洲,寸攘尺取,由大陸進至庫頁以及千島;利蝦夷皮毛之豐,數謀與日通商。
當一七九三至一八〇三年間,常有日之漁夫漂流至俄域,俄遣使者還之;船至長崎,因借親善之名,求通商之實。
将軍善待其使,而嚴拒其請。
未幾,使者又來,申前請;幕議弗許,使者怒甚,駛還庫頁等地,焚毀民屋,劫掠器械,執其四人而去。
尋還所俘,緻書于将軍曰:“傥執前議,明年大舉,以武力解決。
”将軍得書,命藩兵六千餘人往戍蝦夷。
及期,俄人不至,召還重兵。
而俄人又來,遣兵八人登岸,雙方言語不通,為戍兵所執。
其主事者,乃緻書于幕府曰:“往歲侵犯,皆屬地無賴所為,大帝亦已罰之;請還被拘者八人,複歸于好。
”将軍歸之,厚賜以資糧。
其後水戶親藩德川齊昭嘗言于中老曰:“蝦夷千島,本我神州之地,俄人傲然據有之。
議者乃謂蝦夷瘠鹵苦寒,此迂腐之論也。
&hellip&hellip鎮撫開拓,實今日之急務。
”其時日人蓋猶未知注意于北境。
一八〇八年,又有英艦一艘,駛入長崎,劫掠民家,強乞糧米,奉行遽命藩兵會擊;未至,而英艦已去,奉行懼罪,自殺。
将軍因下令于諸藩曰:“凡外夷船艘駛近岸者,炮擊之。
漁夫私在海上與夷人貿易者,概行嚴禁。
”又美艦嘗以送日漂民至。
明年,複求還美民漂至日者,并請互市。
将軍但還其漂民,而固拒其請。
自歐亞海上交通發達以來,歐洲諸國,日思擴其領土,壟斷世界商業。
其尤著者,英人自大敗西班牙軍艦後,勢力澎漲,海軍強盛;西則益移民于美洲,東則大貿易于印度。
法人踵之,互相争雄;迨七年戰争終,而法之屬地,多歸于英。
英人在印度者,遂收其主權,統治其地,管理其人。
其後法國革命,擾及全歐;拿破侖乘時崛起,破奧殘普,用兵四鄰,歐洲益亂。
卒乃群起攻法,大敗拿氏,流之荒島,乃得相安。
自後各國生殖日繁,國勢益張,專注其力于殖民、貿易。
時值科學大昌,多新發明;輪船火車,安渡重洋,遠越荒野;交通進步,消息靈便,五洲各國,關系日密。
又值工業革命,利用器械,立大工場,雇用工人,動逾千數,制造之品山積,原料之需要愈多。
工業發達之國,勢不能不争求市場,如亞洲之地廣物博,固白人之所深欲得以有為者也,亞洲諸國,豈能閉關拒之?又如美國,自離英獨立而後,歐人以戰争歲歉擾亂之故,移居于其地者,數大增進。
西部荒野之地,漸次開拓。
迨加州之金礦發見,太平洋岸之諸州,日漸發達。
輪船往來于香港者益多,其程六千英裡。
其來中國也,必重載煤,煤多貨少,非商人之利;尤非保護貿易之美政府所願也。
故久欲于日本開一二島嶼,為其儲煤之地。
及鴉片戰後,縱橫四萬裡人民以兆計之中國,竟敗于遠隔重洋之英國少數兵艦,而為城下之盟,締結《南京條約》,開通商口岸,亞洲黃人種之微弱無能,遂昭著于世界。
美國繼之,與中國結約,同等享有英國所得之貿易權利;商業發達,船艘驟增,益欲得儲煤地于日本海口。
尤有進于此者,美自購阿拉斯加于俄,其海多鲸,美人往往借以緻富,因而投資于漁業者甚衆,白林海峽之魚艇大增。
其水手因風浪漂至蝦夷者,多為日人捕獲;當時幕府封鎖之例甚嚴,每遭虐待。
美國亦嘗遣軍艦,索歸水手之漂至日者。
自此而後,每有外人漂至,幕府辄托荷人遣歸;荷人時或不欲,苛虐待遇,當不能免。
而幕府反于是時嚴申海禁,其反響乃有陂理CommodorePerry之威逼訂約。
一八五二年,美總統以陂理為使,往通日本。
陂理者,本海軍中将,嘗至中國;故遣之。
其國務卿之訓令略謂:本于親善之意,請求日本租以裝煤之地,善待水手之漂至其地者;如其所願,請開通商口岸以便貿易。
陂理得訓,意殊怏怏。
會國務卿有疾,陂理自草訓令,上呈海軍總長,得其許可。
大旨準其自由動作,當船身受擊或水手傷亡之時,得還炮自衛。
時有以與英艦合作之謀進者;陂理不可,意謂艦多則不易節制,與人合作,或将受其監視,遂率重艦四艘而來。
其船之大,炮身之長,皆亞洲人民所未嘗見;并載有水兵六百餘人。
陂理持國書,系其總統緻日本天皇者,其中詳言交通便易,不可閉關;惟結約通商,互有利益。
方陂理之将行也,美政府慮歐人妒嫉,以其使命,遍告歐洲諸國。
荷人聞之,先告十二代将軍家慶曰:“明年,美人來請貿易,固拒其請,将有戰事。
”及期,陂理艦隊駛至浦賀。
日人驟見,遠出意料之外,目為怪物。
其時美艦行駛于波濤之中,進退自如,轉動迅速。
艦上水手,皆荷利槍,時發空炮,煙蔽近岸,聲震如雷;居民聞之,皆大恐懼。
奉行诘其來意;譯者謂赍國書,議立商約。
勸其南至長崎;陂理不許,率艦深入海灣,凡船阻礙之者,皆令撤退,其不從者,謂将炮擊。
若官吏來見,陂理必詢其職位;
荷商後獻世界地圖,由是幕府大吏,漸知五洲地形。
日本東北鄰近俄屬西伯利亞。
俄自葛壽齡第二CatherineⅡ以來,國勢澎漲,戰敗鄰敵,俄帝威權,日益隆厚,愈益逞其野心,獎勵軍隊,遠掠亞洲,寸攘尺取,由大陸進至庫頁以及千島;利蝦夷皮毛之豐,數謀與日通商。
當一七九三至一八〇三年間,常有日之漁夫漂流至俄域,俄遣使者還之;船至長崎,因借親善之名,求通商之實。
将軍善待其使,而嚴拒其請。
未幾,使者又來,申前請;幕議弗許,使者怒甚,駛還庫頁等地,焚毀民屋,劫掠器械,執其四人而去。
尋還所俘,緻書于将軍曰:“傥執前議,明年大舉,以武力解決。
”将軍得書,命藩兵六千餘人往戍蝦夷。
及期,俄人不至,召還重兵。
而俄人又來,遣兵八人登岸,雙方言語不通,為戍兵所執。
其主事者,乃緻書于幕府曰:“往歲侵犯,皆屬地無賴所為,大帝亦已罰之;請還被拘者八人,複歸于好。
”将軍歸之,厚賜以資糧。
其後水戶親藩德川齊昭嘗言于中老曰:“蝦夷千島,本我神州之地,俄人傲然據有之。
議者乃謂蝦夷瘠鹵苦寒,此迂腐之論也。
&hellip&hellip鎮撫開拓,實今日之急務。
”其時日人蓋猶未知注意于北境。
一八〇八年,又有英艦一艘,駛入長崎,劫掠民家,強乞糧米,奉行遽命藩兵會擊;未至,而英艦已去,奉行懼罪,自殺。
将軍因下令于諸藩曰:“凡外夷船艘駛近岸者,炮擊之。
漁夫私在海上與夷人貿易者,概行嚴禁。
”又美艦嘗以送日漂民至。
明年,複求還美民漂至日者,并請互市。
将軍但還其漂民,而固拒其請。
自歐亞海上交通發達以來,歐洲諸國,日思擴其領土,壟斷世界商業。
其尤著者,英人自大敗西班牙軍艦後,勢力澎漲,海軍強盛;西則益移民于美洲,東則大貿易于印度。
法人踵之,互相争雄;迨七年戰争終,而法之屬地,多歸于英。
英人在印度者,遂收其主權,統治其地,管理其人。
其後法國革命,擾及全歐;拿破侖乘時崛起,破奧殘普,用兵四鄰,歐洲益亂。
卒乃群起攻法,大敗拿氏,流之荒島,乃得相安。
自後各國生殖日繁,國勢益張,專注其力于殖民、貿易。
時值科學大昌,多新發明;輪船火車,安渡重洋,遠越荒野;交通進步,消息靈便,五洲各國,關系日密。
又值工業革命,利用器械,立大工場,雇用工人,動逾千數,制造之品山積,原料之需要愈多。
工業發達之國,勢不能不争求市場,如亞洲之地廣物博,固白人之所深欲得以有為者也,亞洲諸國,豈能閉關拒之?又如美國,自離英獨立而後,歐人以戰争歲歉擾亂之故,移居于其地者,數大增進。
西部荒野之地,漸次開拓。
迨加州之金礦發見,太平洋岸之諸州,日漸發達。
輪船往來于香港者益多,其程六千英裡。
其來中國也,必重載煤,煤多貨少,非商人之利;尤非保護貿易之美政府所願也。
故久欲于日本開一二島嶼,為其儲煤之地。
及鴉片戰後,縱橫四萬裡人民以兆計之中國,竟敗于遠隔重洋之英國少數兵艦,而為城下之盟,締結《南京條約》,開通商口岸,亞洲黃人種之微弱無能,遂昭著于世界。
美國繼之,與中國結約,同等享有英國所得之貿易權利;商業發達,船艘驟增,益欲得儲煤地于日本海口。
尤有進于此者,美自購阿拉斯加于俄,其海多鲸,美人往往借以緻富,因而投資于漁業者甚衆,白林海峽之魚艇大增。
其水手因風浪漂至蝦夷者,多為日人捕獲;當時幕府封鎖之例甚嚴,每遭虐待。
美國亦嘗遣軍艦,索歸水手之漂至日者。
自此而後,每有外人漂至,幕府辄托荷人遣歸;荷人時或不欲,苛虐待遇,當不能免。
而幕府反于是時嚴申海禁,其反響乃有陂理CommodorePerry之威逼訂約。
一八五二年,美總統以陂理為使,往通日本。
陂理者,本海軍中将,嘗至中國;故遣之。
其國務卿之訓令略謂:本于親善之意,請求日本租以裝煤之地,善待水手之漂至其地者;如其所願,請開通商口岸以便貿易。
陂理得訓,意殊怏怏。
會國務卿有疾,陂理自草訓令,上呈海軍總長,得其許可。
大旨準其自由動作,當船身受擊或水手傷亡之時,得還炮自衛。
時有以與英艦合作之謀進者;陂理不可,意謂艦多則不易節制,與人合作,或将受其監視,遂率重艦四艘而來。
其船之大,炮身之長,皆亞洲人民所未嘗見;并載有水兵六百餘人。
陂理持國書,系其總統緻日本天皇者,其中詳言交通便易,不可閉關;惟結約通商,互有利益。
方陂理之将行也,美政府慮歐人妒嫉,以其使命,遍告歐洲諸國。
荷人聞之,先告十二代将軍家慶曰:“明年,美人來請貿易,固拒其請,将有戰事。
”及期,陂理艦隊駛至浦賀。
日人驟見,遠出意料之外,目為怪物。
其時美艦行駛于波濤之中,進退自如,轉動迅速。
艦上水手,皆荷利槍,時發空炮,煙蔽近岸,聲震如雷;居民聞之,皆大恐懼。
奉行诘其來意;譯者謂赍國書,議立商約。
勸其南至長崎;陂理不許,率艦深入海灣,凡船阻礙之者,皆令撤退,其不從者,謂将炮擊。
若官吏來見,陂理必詢其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