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江戶幕府之極盛時代(1606—1651)
關燈
小
中
大
先是德川氏居于畿内三河;當足利氏季世,為今川氏所窘,納子家康以為質。
及今川氏敗,勢漸強盛,附于織田信長。
信長據近畿,數敗敵兵,聲勢大振,謀入京師以号召四方。
适将軍之弟義昭以亂來歸,信長将欲奉之入京,而上杉、武田、北條諸氏,雄據關東,懼其自東北來襲,乃深結家康,引為援助,以固其圉。
後武田氏率兵擊家康,家康迎戰,信長來援,大破走之;卒共進兵滅武田氏,分其地以賜将士,德川氏之強鄰于是始除。
及信長死,其子信雄又與家康相善。
信雄疑忌秀吉,遣兵讨之,家康遣重兵助戰,久無勝負,卒議和罷兵。
于是家康納子為質秀吉收以為養子,數召家康入見。
家康後從萬人而至。
秀吉見之曰:“明日見子于聚樂城中,子苟屈意降我,則諸藩心服。
”及期,秀吉大會諸将,家康拜跪甚恭,諸将如之;秀吉喜甚,奏以其臣屬二人為朝散大夫。
時關東北條氏未服,秀吉将兵讨之;北條氏登城嚴守,乃築城山上以窺城中。
家康從秀吉登山,秀吉俯視而言曰:“關東八州,在我目中,取以賜卿。
”又曰:“卿居于此城乎?”家康稽首而對曰:“然。
”秀吉曰:“自此而東,有地名江戶者,襟山帶河,地闊土肥,卿宜都此。
”家康曰:“謹受教。
”亂平,秀吉即以其地予之。
關東自源氏以來,久曆戰争,兵馬強悍、冠于全國,家康移居其地,勢日強大。
秀吉殁後,家康握國内大權,諸将漸有不服者;會秀賴之傅前田利家病死,益相傾軋。
利家,強藩侯也,兵力材能,足敵家康。
迨其殁後,家康之勢益盛,故諸藩不服,約俟時東西并起,進擊江戶。
家康知其謀,促關東上杉氏入見; 上杉氏不從,将兵伐之西海諸藩,因大舉兵,托秀賴之命,傳檄遠近,還讨家康。
一時來會者四十餘藩,兵凡九萬,分途進攻,陷伏見城。
城,家康之執政駐在地也,既破,西軍勢大張,歸者益衆,達十二萬人。
家康聞變,留長子以拒關東之兵,而自将西征,凡七萬五千餘人,分海陸而進,相拒于關原。
會天大霧,咫尺不相見,家康遣将進擊,西軍拒之,抗鬥甚力。
惟西将士有先通款于江戶者,鏖戰之時、突出應之,内外夾擊,西軍大潰;東軍追擊,斬獲三萬餘人,并捕誅諸将之與戰者。
亂定,凡遣兵助敵之藩,或削地,或遠徙,或遭流廢;家康又封功臣,令凡冒豐臣氏者皆複本姓;秀賴之食邑唯餘三郡而已。
德川氏之勢驟盛,天皇命家康為征夷大将軍,幕府之治且複見,時一六〇三年也。
後二年,其子秀忠率關東精兵西上,過京師,屯于城外。
每日行者,約一萬人,共十七日而畢,号令嚴肅,軍容雄壯。
家康于朝廷疑懼之時,奏辭大将軍之職。
天皇明知其意,以秀忠為将軍;家康則居于駿府,聽理政事,世謂之大禦所雲。
身為将軍的德川家康 幕府之形雖具,然有足為德川氏患者,厥為秀吉之子秀賴。
先是,秀賴年幼,家康妻以孫女,聽其建築僧寺,耗廢财力。
關原戰後,諸藩怵于家康之威,屈服于其下;其心猶有未忘豐臣氏之遺澤者。
家康為将軍二年,即讓位于其子,亦懼德川氏之威望未孚,一旦不幸,将士複歸秀賴耳;久有翦除之之心。
及秀賴年長,英銳聰明,類似其父,遺臣有謀恢複豐臣氏事業者,招練兵卒,懷望甚奢。
秀賴駐守之地,為大阪名城,其地曾經秀吉招全國之工經營修築,城高而池深,内聚糧糈,可戰可守。
家康嘗招秀賴入見,其母不欲。
加藤清正力谏,且曰:“臣輩以死守郎君,必無患矣。
”乃遣之往。
既而家康命秀賴增其臣之俸,使貳于己,秀賴臣屬,日益傾軋。
會秀賴鑄大鐘,聚藩使慶祝,招僧銘之,以告家康。
家康讀其文,有“國家安康”之句,怒曰“是斷截我名,詛咒我也”。
因責問秀賴。
秀賴使制銘之僧及使者往謝;家康執僧,拒使者不見,獨招嘗命秀賴增俸之片桐且元,嚴诘問之。
且元陳謝甚力,家康意終不釋。
秀賴之母乃使二女往謝,家康故善待之,言不及銘文。
既而二女先歸,且元追及,進和解之策,二女疑之;歸以告其母,秀賴因欲誅且元,且元逃奔。
秀賴自知不免,傳檄四方,讨伐江戶。
諸藩亡命及教徒之潛匿者皆來歸,凡六萬人。
家康與子秀忠亦聚諸藩之兵五十萬人來攻,水陸并進。
然大阪諸将議論不一,部下之出
及今川氏敗,勢漸強盛,附于織田信長。
信長據近畿,數敗敵兵,聲勢大振,謀入京師以号召四方。
适将軍之弟義昭以亂來歸,信長将欲奉之入京,而上杉、武田、北條諸氏,雄據關東,懼其自東北來襲,乃深結家康,引為援助,以固其圉。
後武田氏率兵擊家康,家康迎戰,信長來援,大破走之;卒共進兵滅武田氏,分其地以賜将士,德川氏之強鄰于是始除。
及信長死,其子信雄又與家康相善。
信雄疑忌秀吉,遣兵讨之,家康遣重兵助戰,久無勝負,卒議和罷兵。
于是家康納子為質秀吉收以為養子,數召家康入見。
家康後從萬人而至。
秀吉見之曰:“明日見子于聚樂城中,子苟屈意降我,則諸藩心服。
”及期,秀吉大會諸将,家康拜跪甚恭,諸将如之;秀吉喜甚,奏以其臣屬二人為朝散大夫。
時關東北條氏未服,秀吉将兵讨之;北條氏登城嚴守,乃築城山上以窺城中。
家康從秀吉登山,秀吉俯視而言曰:“關東八州,在我目中,取以賜卿。
”又曰:“卿居于此城乎?”家康稽首而對曰:“然。
”秀吉曰:“自此而東,有地名江戶者,襟山帶河,地闊土肥,卿宜都此。
”家康曰:“謹受教。
”亂平,秀吉即以其地予之。
關東自源氏以來,久曆戰争,兵馬強悍、冠于全國,家康移居其地,勢日強大。
秀吉殁後,家康握國内大權,諸将漸有不服者;會秀賴之傅前田利家病死,益相傾軋。
利家,強藩侯也,兵力材能,足敵家康。
迨其殁後,家康之勢益盛,故諸藩不服,約俟時東西并起,進擊江戶。
家康知其謀,促關東上杉氏入見; 上杉氏不從,将兵伐之西海諸藩,因大舉兵,托秀賴之命,傳檄遠近,還讨家康。
一時來會者四十餘藩,兵凡九萬,分途進攻,陷伏見城。
城,家康之執政駐在地也,既破,西軍勢大張,歸者益衆,達十二萬人。
家康聞變,留長子以拒關東之兵,而自将西征,凡七萬五千餘人,分海陸而進,相拒于關原。
會天大霧,咫尺不相見,家康遣将進擊,西軍拒之,抗鬥甚力。
惟西将士有先通款于江戶者,鏖戰之時、突出應之,内外夾擊,西軍大潰;東軍追擊,斬獲三萬餘人,并捕誅諸将之與戰者。
亂定,凡遣兵助敵之藩,或削地,或遠徙,或遭流廢;家康又封功臣,令凡冒豐臣氏者皆複本姓;秀賴之食邑唯餘三郡而已。
德川氏之勢驟盛,天皇命家康為征夷大将軍,幕府之治且複見,時一六〇三年也。
後二年,其子秀忠率關東精兵西上,過京師,屯于城外。
每日行者,約一萬人,共十七日而畢,号令嚴肅,軍容雄壯。
家康于朝廷疑懼之時,奏辭大将軍之職。
天皇明知其意,以秀忠為将軍;家康則居于駿府,聽理政事,世謂之大禦所雲。
身為将軍的德川家康 幕府之形雖具,然有足為德川氏患者,厥為秀吉之子秀賴。
先是,秀賴年幼,家康妻以孫女,聽其建築僧寺,耗廢财力。
關原戰後,諸藩怵于家康之威,屈服于其下;其心猶有未忘豐臣氏之遺澤者。
家康為将軍二年,即讓位于其子,亦懼德川氏之威望未孚,一旦不幸,将士複歸秀賴耳;久有翦除之之心。
及秀賴年長,英銳聰明,類似其父,遺臣有謀恢複豐臣氏事業者,招練兵卒,懷望甚奢。
秀賴駐守之地,為大阪名城,其地曾經秀吉招全國之工經營修築,城高而池深,内聚糧糈,可戰可守。
家康嘗招秀賴入見,其母不欲。
加藤清正力谏,且曰:“臣輩以死守郎君,必無患矣。
”乃遣之往。
既而家康命秀賴增其臣之俸,使貳于己,秀賴臣屬,日益傾軋。
會秀賴鑄大鐘,聚藩使慶祝,招僧銘之,以告家康。
家康讀其文,有“國家安康”之句,怒曰“是斷截我名,詛咒我也”。
因責問秀賴。
秀賴使制銘之僧及使者往謝;家康執僧,拒使者不見,獨招嘗命秀賴增俸之片桐且元,嚴诘問之。
且元陳謝甚力,家康意終不釋。
秀賴之母乃使二女往謝,家康故善待之,言不及銘文。
既而二女先歸,且元追及,進和解之策,二女疑之;歸以告其母,秀賴因欲誅且元,且元逃奔。
秀賴自知不免,傳檄四方,讨伐江戶。
諸藩亡命及教徒之潛匿者皆來歸,凡六萬人。
家康與子秀忠亦聚諸藩之兵五十萬人來攻,水陸并進。
然大阪諸将議論不一,部下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