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藤原氏之專橫及平源二氏之盛衰(857—1192)

關燈
關東戰士征讨平氏。

    賴政者,固源氏之族,降于平氏者也,時年七十餘;素惡清盛貪戾,陰謀除之,因剃發為僧,借交僧徒以為援助。

    以仁王為高倉天皇之庶兄,忌嫉平氏,故與合謀以舉兵。

    清盛知之,遣兵圍攻王第,而王已逃。

    賴政招延曆興福二寺入援;清盛則以重利啖延曆寺僧,使背盟約,沮賴政之謀。

    于是賴政奉王出奔;平氏之兵追及之,王與賴政皆敗死。

    時興福寺已聚僧兵三萬人,将助賴政;因聞其敗而止。

    自此亂後,清盛益慮法皇朝臣之謀己,又懼京師逼近寺院,僧徒将屢蠢動以擾及政治,決避去之,遂遷都于福原。

    福原,平氏之别業,重兵所在地也,上可以監視法皇朝臣,下可以防禦僧兵叛徒。

    時宮殿未成,清盛囚法皇于三間之闆屋,而奪其侍從,物議沸騰。

    會大風雨,水入舊都,五谷不登,民無衣食,室家離散。

    複疾疫流行,死亡相繼,舊都一地,兩月之間,達四萬餘人。

    被此難者,莫不痛心疾首于平氏,以為無故遷都,緻招神譴。

    而平氏自身敗亡之征,亦已顯著。

    智勇兼備之重盛,先以憂死;子弟之驕奢者,惟知衣錦食肉;聰明者,日事浮誇之文字,趨于柔弱,不能将兵。

    于是諸源應檄興起:賴朝起兵于伊豆;義仲起兵于信濃;行家起兵于尾張;其他據地以應者,不知凡幾。

    賴朝者,義朝第三子也,美豐姿,多才能;既流于伊豆,其守北條時政之長女政子愛之,因私焉;後卒妻之。

    至是與時政起兵,其弟義經亦來歸。

    義經,常磐幼子,居于僧寺。

    及年十一,偶見家譜,自知其先世,因發憤讀書,夜則學劍。

    為人短小精悍,固不屑為僧,乃往依素惡平氏之藤原秀衡。

    義仲,賴朝從弟,精于用兵。

    行家,賴朝叔也,勇于戰鬥。

     賴朝舉兵,先為平氏所敗,走免;但關東源氏舊部之來歸者衆,關東遂定。

    清盛遣重兵進擊,軍次川邊;夜聞水禽振翼之聲,疑為敵至,不戰而潰。

    人心離叛,清盛因奉天皇及法皇還舊都;法皇得再聽政。

    清盛旋以憂忿病卒。

    既而義仲數敗平氏大軍;賴朝妒之,用敵黨反間,率兵十萬來擊。

    然義仲避之,并遣子為質。

    會平氏又遣兵十萬擊義仲,拔燧城,分兵前進;義仲大破之,平氏軍隊之死亡者過半。

    于是義仲乘勝進擊,法皇密幸其軍;平氏大恐,奉安德天皇南走西海。

    義仲遂據京師;其兵皆百戰之士,素強悍不知禮,間有劫掠者。

    法皇惡之,诏令進攻平氏;以糧乏未發,法皇陰诏賴朝除之。

    時平氏已至西海&mdash&mdash西海,平氏舊有恩于其地者也,九州等處之來附者日多,數破義仲軍,勢大振。

    義仲之大軍在外;而賴朝已遣其弟範賴義經統兵六萬,聲稱護貢以入京,實以襲義仲。

    義仲軍少,倉卒應戰,遂敗殁。

    此役也,義經之戰績為最,賴朝忌之,抑而不報;俄聞朝廷賞之,惡之益甚。

    尋義經奉法皇谕旨,西征平氏,數敗其軍。

    然以平氏有戰艦甚多,嚴守海岸,軍不能渡。

    會大風卒至,波浪洶湧,義經策其無備,夜率艦五、騎百五十人,乘風南渡,舟行如駛,黎明登岸,四出縱火;平氏倉惶不知其衆寡,将士驚逃,乃以小舟載美姬幼童重器而遁。

    義經追擊,平氏以重載,舟不便于行駛進退,婦孺驚懼,壯士為之膽寒。

    其能戰者,率戰死;清盛之未亡人乃挾安德天皇并玺劍投入海中,平氏遂亡。

    時一一八五年也。

     平氏滅亡以後,義經東歸鐮倉。

    &mdash&mdash鐮倉,賴朝駐兵地也。

    賴朝謂義經不受己命,拒之不見。

    義經上書陳情,辭意誠苦,賴朝竟不省,故薄其賞。

    義經官京師,因與行家相善。

    &mdash&mdash行家,義經叔也,初為平氏所敗,求援于賴朝,賴朝弗應;後歸義仲,益見惡于賴朝;及義仲敗,留京師。

    賴朝嫉其相結合,隐使人夜入義經第,刺之;不果,刺者被捕獲。

    義經訴于法皇;法皇許下诏讨之。

    而賴朝已發兵西上,會義經、行家先逃,因遣北條時政護衛京師,且奏請曰:“義經、行家出逃,難辄搜獲。

    若發兵捕之,則所費不赀。

    請得于諸郡設置守護以捕盜賊,莊園則置地頭以為督促,天下可不勞而定。

    ”朝廷許之。

    行家雖号能戰,然屢敗北,無敢助之者,遂被捕殺。

    義經之妾靜之,被捕送鐮倉,賴朝以其有妊留之。

    其夫人政子聞靜之善歌舞,固欲一見,強至再三。

    靜之乃整衣舞,且歌離曲,道慕義經之意,悲哀凄楚;衆皆垂淚。

    已而生男,賴朝沉之于川。

    義經逃之陸奧,其守藤原秀衡匿之。

    會秀衡病死,其子奉朝命襲擊義經,義經自殺。

    賴朝固欲滅之,因謂其“久庇罪人”;不待朝命,分兵進讨,數戰,平之。

    于是賴朝之勢益盛,幕府之形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