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佛教輸入前之日本(?—552A.D.)

關燈
神武天皇(日本第一代天皇) 日本第一代神武之開國,在西曆紀元前六六〇年,而其最古之曆史存于今者,若《古事記》,乃作于紀元後七一二年,《日本書紀》,乃成于七二〇年;由此著述時代以溯前,初無記錄,蓋日本文字于開國千年後,方由我中國輸入也。

    夫以千餘年後之作者,追記上古事迹,其材料自多采之民間相傳之神話、迷信,則其價值可想而知。

    其載開國也,略謂混沌之初,天地之中,忽生一物,狀如葦芽,變化為神。

    神神相繼,皆系偶生;中有二神,立于天橋,以矛探海,其矛水滴凝而成島。

    二神降居,遂生大洲、山川草木、天照女神(即天照大神)及其弟等。

    天照之孫,是為神武天皇,女神賜以鏡、玉、劍各一,是曰三種神器,為萬世一統之征;神武因起東征而開國焉。

    此類傳說,以《古事記》為最多;《日本書紀》且多有取材于《史記》《漢書》者,例如紀元前八八年,天皇诏曰:“遠方夷狄,不奉正朔。

    ”此不過采我史語,托諸日皇之口以出之。

    按日本曆書,于五五四年,自朝鮮輸入;先是國中但以花開為春,葉落為秋,無月無年,安有所謂正朔耶?故欲從其上古曆史,研究日本民族之來源,君主威權之生長,與其人民生活之狀況,殊不易易。

    近世學者竭其畢生之力,從事審究骸骨之狀态,古物構造之形式,與夫言語風俗之變易,于此問題,但略有所證明。

    惟近于佛教傳入時代,距作史時期不遠,其事有可信者。

    茲分述考古學者之結論,日本社會之演進,以及與大陸之交通,如下。

     日本之土著,為阿奴種族。

    考古學者,謂其來自亞洲大陸;或以為蝦夷北部與千島相近,西端與庫頁島為鄰,風平浪靜之時,小舟可通往來,阿奴當由此渡海也。

    據阿奴傳說,島中尚先有土人,形狀短小,穴居野處,後自滅絕。

    至阿奴之自述其先祖也,則謂亞洲某王,生有三女,幼者與情人,潛渡而至島中,遂家居焉;此說雖不足信,但與來自亞洲之說吻合。

    其後生殖益繁,漸徙于氣候和煦,草木暢茂,禽獸衆多,生活适宜之地,遂衍殖于本州各部。

    今本州山川湖泊,其地名猶有仍土人之舊者;而北部地中所遺骸骨,一切構造狀态,有類今居于蝦夷之人。

    大抵土人身體各部頗為均稱,惟略短小;面多須發,有若毛狀,古書中或以多發人稱之。

    其生活簡陋,以漁獵為主,終日追逐于山林湖澤之中,體力強健,而樂于戰鬥。

    方日本民族之東渡也,其人迎戰甚力,後卒被驅于本州北部;其降服者,則為奴隸。

    阿奴雲者,土語狗之義也,日人惡之特甚;其後益蹙,遂退居于蝦夷。

    今散居于蝦夷、千島、庫頁者,不足二十萬人,而生活狀況,一如昔者。

     日本民族,蓋自亞洲大陸來者,或謂其先居處近西伯利亞;迨後南徙朝鮮半島,乃為土著所同化,風俗言語,相類者甚多;最後經對馬而東渡九州。

    其東渡也,分兩時期:先至者,生活狀況與阿奴相近,漸逐土人而北;其後至者,文化較高,生活狀況與朝鮮南部之人民相類。

    日本古墓,嘗有綠玉,此類飾品,為上古時代朝鮮半島之裝飾;其短刀武器,相似尤甚。

    或又謂馬來民族,亦嘗由琉球北至日本,此說僅根據于古時祭者沐浴于冷水之中,以示清潔虔誠,此俗習見于馬來半島;但不為多數學者所信。

    至吾人傳說,亦謂徐福嘗至日本,惟無确證。

    要之,日本民族,必由數種血胤混合而成,可無疑也。

    彼等已入島中,曆久戰争,乃卒屈服土人。

    土人中之戰敗被俘者,固收為奴隸;其不戰而服者,亦因而安之。

    所俘婦女,則沒為戰士妻妾,多妻制度,乃大盛行,至于漢時猶存。

    陳壽記其俗曰:“其俗,國大人皆四五婦,下戶或二三婦。

    ”斯可見其血胤之雜亂矣。

    今之日人,猶可分為兩類:居于本州北部者,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