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五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時年齡十八歲。
吳越指揮使何承訓被誅殺。
何承訓再次請求誅殺胡進思。
吳越王錢弘俶厭惡他反複無常,而且怕招緻禍患,便把何承訓抓起來斬首。
胡進思屢次請求殺掉廢王錢弘倧,錢弘俶不允許。
胡進思假稱王命,密令薛溫害死錢弘倧,薛溫說:“我自從受命那天起就沒有聽到這句話,不敢妄自行動。
”胡進思就乘夜間派他的黨羽二人跳牆而入,錢弘倧關門大聲呼喊。
薛溫聽到喊聲,率衆兵進入,把二人殺死在庭中。
薛溫入宮把此事報告錢弘俶,錢弘俶大為驚訝地說:“能保全我哥哥的性命,全靠你的力量呀!”錢弘俶畏懼忌憚胡進思,委曲自己對他低三下四。
胡進思内心擔憂害怕,不久,背上惡瘡發作而死,錢弘倧由此獲得保全。
後漢任命王景崇為鳳翔巡檢使。
王景崇率領軍隊到達鳳翔,侯益還沒有啟程,王景崇派禁兵分别把守各個城門。
有人勸說王景崇殺掉侯益,王景崇因為原來所接受的密旨新皇帝不知道,或許會被懷疑是擅權殺戮, 猶豫未決。
益聞之,不告景崇而去,景崇悔之。
及益入朝,漢主問:“何故召蜀軍?”對曰:“臣欲誘緻而殺之。
”漢主哂之。
三月,漢史弘肇以母喪起複,加兼侍中。
弘肇遭喪不數日,自出朝參,故有是命。
漢以侯益為開封尹。
益富于财,厚賂執政史弘肇等,故有是命。
漢改廣晉為大名府,晉昌為永興軍。
漢征鳳翔兵詣阙,行至長安,軍校趙思绾據城作亂。
侯益盛毀王景崇于朝,言其恣橫,景崇不自安。
會诏遣供奉官王益如鳳翔,征趙匡贊牙兵詣阙,趙思绾等甚懼,景崇因以言激之。
至長安,節度副使安友規出迎益,思绾前白曰:“壕寨使已定舍館于城東,将士欲各入城挈家詣城東宿。
”友規等然之。
思绾等大噪,持白梃殺守門者,入府開庫取铠仗,友規等皆逃去。
思绾遂據城,集城中少年得四千餘人,旬日間戰守之具皆備。
景崇諷鳳翔吏民表己知軍府事,朝廷患之。
以王守恩為永興節度使,趙晖為鳳翔節度使,以景崇為邠州留後。
漢複以孫方簡為義武節度使。
契丹将郎五、麻答掠定州而遁。
初,契丹北歸,至定州,以義武節度使孫方簡為大同節度使。
方簡怨恚不受命,帥其黨三千人保狼山故寨,契丹攻之,不克。
未幾,遣使降漢,漢主複其舊官,使扞契丹。
猶豫不決。
侯益聽到這些情況,不向王景崇告别便離開了,王景崇非常後悔。
等到侯益入朝觐見,後漢隐帝劉承祐問他:“為什麼招來蜀軍?”他回答說:“臣想把他們引誘出來然後殺掉。
”後漢隐帝譏笑他。
三月,後漢史弘肇在為母親守喪期間被起用,加官兼侍中。
史弘肇遭受母喪沒幾天,便自己出來上朝參見,所以有這個任命。
後漢任命侯益為開封尹。
侯益家裡富裕财産豐厚,送厚禮賄賂執政大臣史弘肇等人,所以有這個任命。
後漢改廣晉為大名府,晉昌軍為永興軍。
後漢征調鳳翔兵到京城,走到長安,軍校趙思绾占據城池,作亂。
侯益在朝中大肆诋毀王景崇,說他恣意專橫,王景崇内心忐忑不安。
适逢诏令派供奉官王益到鳳翔,調趙匡贊的牙兵到京城,趙思绾等人很害怕,王景崇就用話語來激他。
牙兵到達長安,節度副使安友規出城迎接王益,趙思绾上前禀告說:“壕寨使已把館舍定在城東,将士們想各自進城帶上家屬到城東住宿。
”安友規等人同意了。
趙思绾等人趁機大喊大叫,拿棍子打死了把守大門的人,進入府衙打開庫房取出铠甲武器,安友規等人都逃走了。
趙思绾于是占據了長安城,召集城中少年約有四千多人,十幾天工夫作戰守衛的兵器都已齊備。
王景崇示意鳳翔官吏士民向朝廷上表,推舉自己主持軍府事務,朝廷為此深感擔憂。
任命王守恩為永興節度使,任命趙晖為鳳翔節度使,任命王景崇為邠州留後。
後漢又任命孫方簡為義武節度使。
契丹将領郎五、麻答搶掠定州後逃回北方。
當初,契丹主北行回國,來到定州,任命義武節度使孫方簡為大同節度使。
孫方簡怨恨憤怒不接受任命,率領他的黨羽三千人固守狼山的舊山寨,契丹進攻山寨,沒有攻克。
不久,孫方簡派使者歸降後漢,後漢高祖恢複了他的原官職,讓他來抵禦契丹。
耶律忠聞邺都既平,常懼華人為變,與麻答等焚掠定州,悉驅其人棄城北去。
方簡自狼山帥其衆數百還據定州,奏以弟行友為易州刺史,方遇為泰州刺史。
每契丹入寇,兄弟奔命,契丹頗畏之。
于是晉末州縣陷契丹者,皆複為漢有矣。
麻答至其國,契丹主鸩殺之。
漢李濤罷。
蘇逢吉等遷補官吏,楊邠以為虛費國用,所奏多抑之,逢吉等不悅。
李濤等上疏言:“今關西紛擾,外禦為急。
且二樞密官雖貴而家未富,宜授以要害大鎮。
樞機之務,在陛下目前,易以裁決,逢吉、禹珪皆可委也。
”楊邠、郭威聞之,見太後泣訴,太後怒,以讓漢主,漢主因以诘責宰相。
濤曰:“此疏臣獨為之,他人無預。
”乃罷濤政事。
漢護國節度使李守貞反。
始,守貞聞杜重威死而懼,陰有異志。
自以嘗有戰功,素好施,得士卒心。
漢室新造,天子年少初立,執政皆後進,有輕朝廷之志。
乃招納亡命,治城塹,繕甲兵,晝夜不息。
遣人間道赍蠟丸結契丹,屢為邊吏所獲。
其客趙修己善術數,為守貞言:“時命不可,勿妄動。
”不聽,乃稱疾歸鄉裡。
僧總倫以術媚守貞,言其必為天子,守貞信之。
會趙思绾據長安,奉表獻禦衣于守貞,守貞乃自稱秦王,遣其骁将王繼勳将兵據潼關。
同州距河中最近,匡國節度使張彥威常诇守貞所為,奏請乞為之備,诏羅金山将兵戍之,故同州 耶律忠聽說邺都已被平定,常害怕漢人發動事變,和麻答等人焚燒搶掠定州,把定州人都驅趕出城向北去。
孫方簡從狼山率領幾百名部下回來占據定州,上奏朝廷請求任命弟弟孫行友為易州刺史,孫方遇為泰州刺史。
每當契丹入侵,兄弟三人就奔走抵抗,契丹人很害怕他們。
于是後晉末年落入契丹人手中的州縣,又都歸後漢所有。
麻答回到遼國,契國主用毒藥毒死了他。
後漢李濤罷相。
蘇逢吉等人頻繁提升補充官員,楊邠認為這是白白耗費國家錢财,蘇逢吉所奏請的事情多被壓制,蘇逢吉等人很不高興。
李濤等人上疏說:“現在關西紛亂不安,抵禦外寇入侵是當務之急。
況且兩樞密官雖然都很顯貴,但家中并不富有,應該授給他們重要的大藩鎮。
機要的事務,在陛下眼前,容易裁決,委托給蘇逢吉、蘇禹珪也都能辦理。
”楊邠、郭威聽說後,就進宮向太後哭訴,太後大怒,以此責備後漢隐帝,後漢隐帝因此又去責問宰相。
李濤說:“這篇疏文是我獨自所寫,他人沒有參與。
”于是就罷免了李濤的官職。
後漢護國節度使李守貞謀反。
剛開始時,李守貞聽說杜重威被殺而感到害怕,暗中萌發反叛的念頭。
自以為曾經立有戰功,平素樂善好施,深得士兵之心。
後漢朝廷剛剛建立,皇帝年少剛剛繼位,執掌朝政的都是後輩官員,心中常有輕蔑朝廷的思想。
于是招納亡命之徒,整治城牆壕塹,修繕铠甲兵器,晝夜不停。
又派人從小路帶着蠟丸密信勾結契丹,多次被守邊的官吏查獲。
他的門客趙修己擅長星象占蔔之術,對李守貞說:“時令、命運都不許可,不要輕舉妄動。
”李守貞不聽,于是趙修己聲稱身體有病回到鄉下。
僧人總倫用法術向李守貞獻媚,說他一定會做天子,李守貞信以為真。
适逢當時趙思绾占領了長安城,向李守貞奉上表獻上禦衣,李守貞便自封秦王,派他的骁将王繼勳率兵據守潼關。
同州距離河中最近,匡國節度使張彥威經常偵察李守貞的所作所為,奏請朝廷對李守貞要多加防備,朝廷下诏令調羅金山戍守同州,所以同州 不為所并。
夏四月,漢以楊邠同平章事,郭威為樞密使。
漢主與左右謀,以太後怒李濤離間,欲更進用二樞密,以明非己意。
左右亦疾二蘇之專,欲奪其權,共勸之。
制以邠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郭威為樞密使。
自是政事盡決于邠。
邠素愚蔽,不喜書生,常言:“國家府廪實,兵甲強,乃為急務。
至于文章禮樂,何足介意?”既恨二蘇排己,又以其除官太濫,欲矯其弊,由是艱于除拜。
凡門蔭及百司入仕悉罷之,時人亦咎二蘇之不公所緻雲。
漢遣郭從義讨趙思绾,白文珂、王峻讨李守貞。
契丹兀欲如遼陽。
契丹主如遼陽,故晉主與太後、皇後皆谒見。
契丹主妻兄禅奴利聞晉主有女未嫁,求之不得,契丹主使人馳取賜之。
五月,河決魚池。
六月朔,日食。
漢王景崇叛降于蜀。
景崇遷延不之邠州,閱集鳳翔丁壯,詐言讨趙思绾,仍牒邠州會兵。
至是降蜀,亦受李守貞官爵。
秋七月,蜀以王昭遠知樞密院事。
昭遠幼以僧童從其師入府,蜀高祖愛其敏慧,令給事蜀主左右。
至是,委以機務,府庫金帛皆恣其取與,不複會計。
八月,漢河東節度使劉崇表募兵備契丹。
在李守貞謀反時沒有被占領。
夏四月,後漢任命楊邠為同平章事,郭威為樞密使。
後漢隐帝與身邊大臣商議,因為太後惱怒李濤挑撥離間,想再次任用兩位樞密使,來表明之前的行動不是自己的意思。
左右大臣也痛恨蘇逢吉、蘇禹珪專權,想奪走他們手中的大權,所以共同勸後漢隐帝這樣做。
制令任命楊邠為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樞密使官職照舊,任命郭威為樞密使。
從此朝政大事都由楊邠決斷。
楊邠平素不通事理,不喜歡書生,他常說:“國家府庫倉廪充實,軍隊強大,才是當務之急。
至于文章禮樂,哪裡值得在意?”他既憎恨二蘇排斥自己,又因二蘇過去任官太濫,想糾正這一弊端,因此授予官職就更加慎重嚴格。
凡靠長輩門庭蔭庇得官的子弟及從各部門入仕的,全部罷免,當時人們也歸咎于二蘇封官不公所緻。
後漢派郭從義讨伐趙思绾,派白文珂、王峻讨伐李守貞。
契丹主兀欲前往遼陽。
契丹主到了遼陽,後晉出帝石貴重和太後、皇後都去拜見他。
契丹主妻子的哥哥禅奴利聽說後晉出帝有個女兒沒有出嫁,向後晉出帝求婚沒有得到,契丹主派人騎馬帶走後晉出帝的女兒,賜給了禅奴利。
五月,黃河在魚池決口。
六月初一,出現日食。
後漢王景崇叛變,歸降後蜀。
王景崇拖延着不到邠州上任,召集檢閱鳳翔的壯丁,謊稱讨伐趙思绾,并發牒文與邠州軍隊會合。
到這時,歸降後蜀,也接受李守貞授予的官職爵位。
秋七月,後蜀任命王昭遠主持樞密院事務。
王昭遠年幼時當過小和尚,跟随他的師傅進入都府,後蜀高祖孟知祥喜愛他聰明敏慧,讓他在後蜀主孟昶身邊辦事。
到這時,後蜀主委任他辦理機要事務,國家府庫裡的金銀布帛都任他随意取用送人,不再計算。
八月,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上表招募士兵,防備契丹入侵。
初,高祖鎮河東,崇與郭威争權有隙。
及威執政,崇憂之。
判官鄭珙勸崇為自全汁,崇遂表募兵四指揮,自是選募勇士,招納亡命,繕甲兵,實府庫,罷上供财賦,皆以備契丹為名,朝廷诏令多不禀承。
漢以郭威為西面招慰安撫使。
漢自河中、永興、風翔三鎮拒命,繼遣諸将讨之,久無功,漢主患之。
欲遣重臣臨督,以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諸軍皆受節度。
威問策于馮道,道曰:“守貞自謂舊将,為士卒所附。
願公勿愛官物,以賜士卒,則奪其所恃矣。
”威從之,由是衆心始附于威。
蜀以趙廷隐為太傅。
國有大事,就第問之。
漢郭威督諸将圍李守貞于河中。
郭威與諸将議攻讨,諸将欲先取長安、鳳翔。
鎮國節度使扈彥珂曰:“今三叛連衡,推守貞為主,守貞亡則兩鎮自破矣。
若舍近而攻遠,萬一王、趙拒吾前,守貞掎吾後,此危道也。
”威善之。
于是威自陝州,白文珂、劉詞自同州,常思自潼關,三道攻河中。
威撫養士卒,與同苦樂,小有功辄厚賞之,微有傷常親視之。
士無賢不肖,有所陳啟,皆溫辭色而受之。
違忤不怒,小過不責。
由是士卒鹹歸心焉。
始,李守貞以禁軍皆嘗受其恩施,謂其至則叩城奉迎。
既而士卒新受賜于郭威,皆忘守貞舊恩。
至城下,揚旗伐 當初,後漢高祖鎮守河東,弟弟劉崇與郭威二人為争奪權力結下嫌隙。
等到郭威執掌政權,劉崇很擔憂。
判官鄭珙勸劉崇做保全自己的打算,劉崇上表招募四個指揮的士兵,從此他選招勇士,招納亡命之徒,修繕铠甲兵器,充實官府倉庫,停止上繳财物賦稅,這些都以防禦契丹入侵為名,朝廷的诏令大多不接受。
後漢任命郭威為西面招慰安撫使。
後漢自從河中、永興、鳳翔三個藩鎮抗拒命令以來,相繼派衆将領讨伐他們,很長時間沒有什麼成效,後漢隐帝為此憂慮。
後漢隐帝想派一名重臣臨陣督戰,便任命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各軍都受他的調遣。
郭威向馮道請教良策,馮道說:“李守貞自認為是老将,士兵之心都歸附于他。
希望您不要吝惜國家的财物,要用來賞賜士兵,那麼您就能奪走李守貞所倚仗的優勢了。
”郭威聽從了馮道的建議,從此衆人之心開始歸附郭威。
後蜀任命趙廷隐為太傅。
國家有重大事情,便到他家中詢問。
後漢郭威督戰各軍将領圍攻李守貞于河中。
郭威與衆将領商議進攻讨伐的計策,衆将領想先奪取長安、鳳翔。
鎮國節度使扈彥珂說:“現在三個叛鎮聯合,推舉李守貞為首,如果李守貞滅亡,那麼其他兩個叛鎮就會不攻自破。
如果舍近而攻遠,萬一王、趙在我前面抵抗,李守貞在我後面夾擊,這是危險之道。
”郭威認為他說得好。
于是郭威從陝州出發,白文珂、劉詞從同州出發,常思從潼關出發,從三條道進攻河中。
郭威撫養士兵,與他們同苦同樂,他們稍立軍功就給予優厚的獎賞,稍有負傷就經常親自看望。
士人無論賢者還是不肖者,隻要他們願意陳述自己的計策,都和顔悅色地接受他們陳述。
即使有不同或相反的意見,也不發怒,犯有小的過錯也不責罰。
因此,士兵之心都歸附于郭威。
剛開始時,李守貞因為禁軍都曾受過他的恩惠,認為禁軍到來就會敲開城門奉迎他為君主。
不久,士兵們因新近受到郭威的賞賜,都忘了李守貞的舊恩。
士兵到達城下,揚起軍旗,擂響 鼓,踴躍诟噪,守貞視之失色。
諸将欲急攻城,威曰:“守貞前朝宿将,健鬥好施,屢立戰功。
況城臨大河,樓堞完固,未易輕也。
且彼馮城而鬥,吾仰而攻之,何異帥士卒投湯火乎?不若且設長圍而守之,吾洗兵牧馬,坐食轉輸。
俟城中無食,然後進梯沖以逼之,飛書檄以招之。
彼之将士脫身逃死,父子且不相保,況烏合之衆乎?思绾、景崇但分兵以縻之,不足慮也。
”乃發民夫二萬,使白文珂帥之,刳長壕,築連城,列隊伍而圍之。
又謂諸将曰:“守貞有輕我心,故敢反,正宜靜以制之。
”乃偃旗卧鼓,但循河設火鋪,連延數十裡,番步卒以守之。
遣水軍舣舟于岸,寇有潛往來者,無不擒之,于是守貞如坐網中矣。
蜀遣兵援鳳翔,漢人擊敗之。
王景崇殺侯益家屬。
景崇殺益家七十餘人,益子仁矩在外得免。
仁矩子延廣尚在襁褓,乳母劉氏以己子易之,抱延廣而逃,乞食至于大梁,歸于益家。
李守貞遣兵出戰,敗還。
守貞屢出兵,欲突長圍,皆敗而反。
遣人赍蠟丸求救于唐、蜀、契丹,皆為邏者所獲。
城中食且盡,殍死者日衆。
守貞憂形于色,召總倫诘之,總倫曰:“分野有災,待磨滅将盡,隻餘一人一騎,乃大王鵲起之時也。
”守貞猶以為然。
冬十月,漢趙晖圍王景崇于鳳翔,蜀遣兵救之,不克。
戰鼓,跳躍辱罵,大聲呼喊,李守貞看到後大驚失色。
各将領想加緊攻城,郭威說:“李守貞是前朝老将,勇敢善鬥,慷慨好施,多次建立戰功。
況且城池面臨黃河,城樓圍牆完好堅固,不能輕視。
而且他們依靠高城作戰,我們仰面進攻,這與率領士兵去赴湯蹈火有什麼不同?不如先設置長長的包圍圈困守着他們,我們磨洗兵器,放牧戰馬,坐等吃着轉運的糧食。
待到城中沒有糧食,然後推進雲梯沖車去逼近他們,飛傳書信招降他們。
那邊的将領士兵紛紛脫身逃跑,即使是父子也不能互相保全,何況這些烏合之衆?趙思绾、王景崇二處,隻要分兵把他牽制住,不值得憂慮。
”于是征發民夫二萬人,派白文珂率領他們,挖長壕,築連城,排兵布陣把他們團團圍住。
郭威又對衆将領說:“李守貞有輕視我們的思想,所以敢于反叛,我們正應該用靜的方式來制服他。
”于是收起軍旗,放下戰鼓,隻沿着黃河設置火鋪傳遞軍事情報,連綿幾十裡,派步兵輪番守衛。
派水軍船艦停泊在岸邊,敵人有偷偷往來的,沒有不被擒獲的,于是李守貞就好像坐在羅網之中。
後蜀派兵救援鳳翔,後漢人把他們擊敗。
王景崇殺害侯益家屬。
王景崇殺害侯益家屬七十餘人,隻有侯益的兒子侯仁矩在外得免一死。
侯仁矩的兒子侯延廣還在襁褓之中,奶媽劉氏用自己的孩子與他調換,抱着侯延廣逃走,靠要飯走到大梁城,把侯延廣交給侯益家。
李守貞派兵出戰,失敗而還。
李守貞多次出兵,想突破長圍,都戰敗而回。
又派人帶着蠟丸密信向南唐、後蜀、契丹求救,都被巡邏士兵抓獲。
城中的糧食即将吃光,餓死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李守貞臉上布滿愁雲,召來總倫和尚責問他,總倫說:“現在分野有災,等到磨難将要曆盡,隻剩下一人一馬,就是大王鵲起的時候。
”李守貞仍然信以為真。
冬十月,後漢趙晖将王景崇包圍在鳳翔,後蜀派兵救援王景崇,沒能成功。
景崇遣兵出西門,趙晖擊破之,遂取西關城。
景崇退守大城,晖塹而圍之,數挑戰,不出。
晖潛遣千餘人擐甲執兵,效蜀旗幟,循南山而下,令諸軍聲言:“蜀兵至矣。
”景崇果遣兵數千出迎之。
晖設伏掩擊,盡殪之,自是景崇不敢出。
蜀主遣安思謙将兵救鳳翔,仆射毌昭裔上疏谏曰:“臣竊見唐莊宗志貪西顧,前蜀主意欲北行,凡在廷臣皆貢谏疏,殊無聽納,有何所成?隻此兩朝,可為鑒誡。
”不聽。
思謙遣申貴将兵二千設伏于竹林,以兵數百壓寶雞而陳,漢兵逐之,遇伏而敗。
蜀兵進屯渭水,漢益兵五千戍寶雞,思謙引還。
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卒,以其子保融知留後。
十一月,漢殺其太子太傅李崧,滅其家。
初,漢高祖入大梁,馮道及崧皆在真定。
高祖以道第賜蘇禹珪,崧第賜蘇逢吉。
崧第中瘗藏之物及洛陽别業,逢吉盡有之。
及崧歸朝,自以形迹孤危,事漢權臣甚謹。
而二弟嶼、時乘酒出怨言,逢吉聞而惡之。
翰林學士陶穀先為崧所引用,複從而谮之。
漢法既嚴,而史弘肇尤殘忍,寵任孔目官解晖,凡入軍獄者,使之随意鍛煉,無不自誣。
及三叛連兵,群情震動。
弘肇巡邏京城,得罪人不問情法何如,皆專殺不請,雖奸盜屏迹,而冤死者甚衆。
李嶼仆夫葛延遇為嶼販鬻,多所欺匿,嶼抶之,督其負。
延遇與蘇逢吉之仆李澄謀上變告嶼謀反,逢吉召崧送 王景崇派兵出西門,趙晖擊敗了他,并奪取了西關城。
王景崇退回固守大城,趙晖挖壕溝包圍住他們,多次向他們挑戰,都不出戰。
趙晖就暗自派一千多人身披铠甲手執兵器,仿效後蜀軍隊的旗号,沿着南山開下來,讓各軍大喊:“蜀兵到了。
”王景崇果然派出幾千人馬出城迎接。
趙晖設下伏兵突然襲擊,出城軍隊全被殲滅,從此王景崇再不敢出城。
後蜀主孟昶派安思謙率兵救援鳳翔,仆射毌昭裔上疏勸谏說:“臣私下認為後唐莊宗皇帝貪于向西征伐,前蜀主王衍想要向北進軍,凡是在朝的臣子都上疏勸谏,一點也沒聽取采納,後來有什麼成就呢?隻這兩朝的先例,就可作為鑒誡。
”後蜀主不聽。
安思謙派申貴率兵二千在竹林埋伏,派幾百名士兵逼近寶雞布陣,後漢兵驅逐他們,在竹林中了埋伏而失敗。
後蜀軍隊進兵駐紮渭水之濱,後漢增兵五千人戍守寶雞,安思謙引兵退還。
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去世,讓他兒子高保融主持留後事務。
十一月,後漢誅殺太子太傅李崧,誅滅其家族。
當初,後漢高祖劉知遠進入大梁,馮道和李崧都在真定。
後漢高祖把馮道的住宅賜給蘇禹珪,把李崧的住宅賜給蘇逢吉。
李崧住宅中埋藏的東西和洛陽家園,全被蘇逢吉占有。
等李崧歸順後漢朝廷,自認為個人處境孤立危險,事奉後漢權臣很小心謹慎。
而他的兩個弟弟李嶼和李,有時趁喝酒後口出怨言,蘇逢吉聽說後很憎惡他們。
翰林學士陶穀早先被李崧舉薦引用,也跟着說他的壞話。
後漢法紀已經很嚴,而史弘肇尤其殘忍,寵信任用孔目官解晖,凡被抓到軍隊監獄的人,讓他随意羅織罪名,施行刑罰,最後沒有不屈打成招的。
等到三鎮叛變連兵,朝野内外人心動搖。
史弘肇在京城巡邏,凡抓到罪犯,不問法律案情該如何處置,都不請示就殺頭,這樣雖然奸人盜賊絕迹,而冤枉屈死的人也很多。
李嶼的葛延遇為李嶼販賣東西,經常欺騙主人、貪污錢财,李嶼抽打他,督促他交出虧空的财物。
葛延遇和蘇逢吉的仆人李澄商量向上誣告李嶼謀反,蘇逢吉把李崧招來并送進 侍衛獄。
嶼自誣雲:“與兄弟及家僮二十人謀作亂,又遣人結李守貞,召契丹兵。
”及具獄上,逢吉取筆改“二十”為“五十”字。
诏誅崧兄弟家屬,仍厚賞延遇等,時人無不冤之。
自是士民家皆畏憚仆隸,往往為所脅制。
他日,穀謂崧族子秘書郎昉曰:“李氏之禍,穀有力焉。
” 弘肇尤惡文士,常曰:“此屬輕人難耐,每謂吾輩為卒。
”領歸德節度,委親吏楊乙收屬府公利。
乙依勢驕橫,合境畏之。
月率錢萬缗以輸弘肇,部民不勝其苦。
唐遣兵救李守貞,次于海州。
沈丘人舒元、嵩山道士楊讷,俱以遊客幹李守貞。
守貞遣元更姓朱,讷更姓李名平,間道奉表求救于唐。
唐谏議大夫查文徽、兵部侍郎魏岑請出兵應之。
唐主命李金全将兵救河中,軍于沂州之境。
金全與諸将方會食,候騎白有漢兵數百在澗北,皆羸弱,請掩之,金全令曰:“敢言過澗者斬。
”及暮,伏兵四起,金鼓聞十餘裡,金全曰:“向可與之戰乎?”時唐士卒厭兵,莫有鬥志,又河中道遠,勢不相及,退保海州。
南漢遣兵擊楚,取賀、昭州。
蜀兵救鳳翔,敗漢兵。
漢郭威引兵赴之,蜀兵引還。
王景崇告急于蜀。
蜀主命安思謙再出兵救之,進屯散關,敗漢兵。
趙晖告急于郭威,威自往赴之。
時李守貞遣副使周光遜、王繼勳守城西。
威戒白文珂、劉詞曰:“賊苟不能突圍,終為我擒。
萬一得出,則吾不得複留于此。
侍衛獄。
李嶼自己誣告說:“我與兄弟及家僮二十人謀劃作亂,又派人勾結李守貞,招引契丹兵。
”到結案上報時,蘇逢吉取筆把“二十”改為“五十”。
朝廷下诏誅殺李崧兄弟家屬,并重賞葛延遇等人,當時人們無不覺得李崧兄弟是冤枉的。
從此士民家裡都害怕仆人,往往被仆人所脅制。
有一天,陶穀對李崧的族人秘書郎李昉說:“李家的禍患,我是出了力的。
” 史弘肇尤其憎惡文人雅士,他曾經說:“這些文人輕蔑人,讓人難以忍受,每次都稱我們是兵卒。
”史弘肇擔任歸德節度使時,委派他親近的官吏楊乙征收所轄州府的公利。
楊乙倚仗史弘肇的勢力驕橫跋扈,整個藩鎮境内都害怕他。
每月搜刮上萬缗錢财交給史弘肇,屬下的士民百姓都受不了這種苦。
南唐派兵救援李守貞,駐紮在海州。
沈丘人舒元、嵩山道士楊讷,都以遊客身份谒見李守貞。
李守貞命舒元改姓朱,楊讷改姓李名平,讓他們帶着表章抄小路向南唐求救。
南唐谏議大夫查文徽、兵部侍郎魏岑請求出兵救應。
南唐主李璟命李金全率兵救河中,駐軍在沂州境内。
李金全和各将領正在一起吃飯,偵察騎兵報告有後漢兵幾百人在澗北,都是病弱之人,請求襲擊他們,李金全下令說:“敢說過澗者斬首。
”到了傍晚,四周埋伏的士兵一起沖殺,鳴金擊鼓之聲傳出十幾裡遠,李金全說:“之前可以與他們交戰嗎?”當時南唐士兵厭戰,沒有鬥志,又因河中道路遙遠,形勢上也很難相救,便退回固守海州。
南漢派兵進攻楚國,奪取賀、昭二州。
後蜀派兵救援鳳翔,打敗後漢軍隊。
後漢郭威率領軍隊前去救援,後蜀軍遭失敗而撤軍。
王景崇向後蜀告急求救。
後蜀主孟昶命安思謙再次率兵去救援他,軍隊進兵駐紮在散關,打敗了後漢軍隊。
趙晖向郭威告急,郭威親自率兵趕赴救援。
當時李守貞派副使周光遜、王繼勳守衛城西。
郭威告誡白文珂、劉詞說:“賊軍如果不能突圍,最終必被我擒獲。
萬一他們沖出包圍,那麼我們就不能再留在這裡。
成敗之機,于是乎在。
賊之骁銳盡在城西,我去必來突圍,爾曹謹備之。
”威至華州,聞蜀兵食盡引去,威乃還。
己酉(949) 漢乾祐二年。
是歲,凡四國三鎮。
春正月,李守貞遣兵襲漢栅,大敗。
郭威将至河中,白文珂出迎之。
李守貞遣王繼勳等引精兵千餘人襲漢栅,縱火大噪,軍中狼狽,不知所為。
劉詞神色自若,下令曰:“小盜不足驚也。
”帥衆擊之。
裨将李韬援矟先進,衆從之。
河中兵退走,死者七百人,繼勳重傷,僅以身免。
威至,詞迎馬首請罪,威厚賞之。
守貞之欲攻河西栅也,先遣人出酤酒于村墅,或贳與,不責其直,邏騎多醉,由是河中兵得潛行入寨。
威乃下令:“将士非犒宴,毋得私飲。
”愛将李審晨飲少酒,威怒曰:“汝為吾帳下,首違軍令,何以齊衆?”立斬以徇。
二月,漢以靜州隸定難軍。
诏以靜州隸定難軍,李彜殷上表謝。
彜殷以中原多故,有輕傲之志。
每藩鎮有叛者,常陰助之,邀其重賂,朝廷亦以恩澤羁縻之。
契丹遷故晉主重貴于建州。
晉李太後詣契丹主,請依漢人城寨之側,給田耕桑以自贍,契丹主許之,并晉主遷于建州。
未至,安太妃卒于路。
遺令:“焚骨,南向揚之。
”既至建州,得田五十餘頃,令從者耕以給食。
頃之,德光之子述律王遣騎取晉主寵姬趙氏、聶氏而去。
三月,漢以史德珫領忠州刺史。
成敗的關鍵,就在于此。
賊軍的精銳部隊都在城西,我一離去他們必然從這裡突圍,你們要謹慎防備他們。
”郭威來到華州,聽說後蜀軍隊軍糧吃完已退走,郭威就返回河中。
己酉(949) 後漢乾祐二年。
這一年,共四個國家、三個藩鎮。
春正月,李守貞派兵襲擊後漢軍隊營栅,被後漢軍隊打得大敗。
郭威将要到達河中,白文珂出來迎接他。
李守貞派王繼勳等率領精銳部隊一千多人襲擊後漢軍隊營栅,進營後一邊放火,一邊大聲呼喊,軍營中一片混亂,不知該怎麼辦。
劉詞神色自若,下命令說:“小小盜賊,不足驚慌。
”率領衆兵攻打他們。
副将李韬舉起長矛沖鋒在前,衆兵跟着沖鋒。
河中士兵退卻逃跑,死亡七百人,王繼勳受重傷,僅保住了性命。
郭威到達營地,劉詞在馬頭前迎接請罪,郭威給他重賞。
李守貞在攻擊河西軍隊營栅前,先派人出去到河西村頭賣酒,有的賒欠贈給,不要付錢,後漢巡邏的騎兵大多喝醉,因此河中的士兵得以偷偷地進入營寨。
郭威于是下命令:“将領士兵不是參加犒勞宴會,不得私自飲酒。
”他的愛将李審早晨喝了點酒,郭威發怒說:“你在我的帳下,帶頭違反軍令,怎麼來管理大家?”立刻斬首示衆。
二月,後漢将靜州隸屬于定難軍。
後漢隐帝下诏書,将靜州隸屬于定難軍,李彜殷上表緻謝。
李彜殷因為中原多事,有輕慢傲氣的念頭,每當藩鎮出現反叛時,他常暗中相助,期望得到豐厚的賄賂,朝廷也用恩惠來籠絡他。
契丹把後晉出帝石重貴遷往建州。
後晉李太後去見契丹主兀欲,請求靠着漢人城寨的旁邊,給一塊田地用來耕種養蠶養活自己,契丹主準許了她的要求,并把後晉出帝遷到建州。
還沒到達建州,安太妃便死在路途中。
她的遺囑說:“請火化我的遺體,向南方撒去。
”到達建州後,得到田地八十餘頃,讓随行的人耕種來供給吃的。
不久,契丹主耶律德光的兒子述律王派騎兵奪走後晉出帝的寵姬趙氏、聶氏。
三月,後漢任命史德珫兼任忠州刺史。
德珫,弘肇之子也,頗讀書,常不樂父之所為。
有舉人呼噪于貢院門,蘇逢吉命執送侍衛司,欲其痛棰而黥之。
德珫言于父曰:“書生無禮,自有台府治之,非軍務也。
此乃公卿欲彰大人之過耳。
”弘肇即破械遣之。
夏四月,太白晝見。
民有仰視之者,為邏卒所執,史弘肇腰斬之。
李守貞出兵攻長圍,大敗。
其将王繼勳等詣漢軍降。
河中城中食且盡,民餓死者什五六。
李守貞出兵攻長圍,郭威遣都監吳虔裕引兵橫擊之,河中兵敗走,奪其攻具,擒其将魏延朗,王繼勳帥其衆千餘人來降。
威乘其離散,督諸軍百道攻之。
五月,趙思绾遣使請降于漢。
趙思绾好食人肝,及長安城中食盡,取婦女、幼稚為軍糧,每犒軍辄屠數百人。
計窮不知所出。
初,思绾少時,求為左骁衛上将軍李肅仆,肅不納,曰:“是人目亂而語誕,它日必為叛臣。
”肅妻張氏曰:“君今拒之,後且為患。
”乃厚以金帛遺之。
及思绾據長安,肅據城中,思绾數就見之,拜伏如故禮。
肅曰:“是子亟來,且污我。
”欲自殺。
妻曰:“曷若勸之歸國?”會思绾問自全之計,肅乃與判官程讓能說思绾曰:“公本與國家無嫌,但懼罪耳。
今國家三道用兵,俱未有功。
若以此時翻然改圖,朝廷必喜,自可不失富貴。
孰與坐而待斃乎?”思绾從之,遣使請降于漢。
漢以為華州留後。
史德珫是史弘肇的兒子,很愛讀書,常不喜歡他父親的所作所為。
有舉人在貢院門前大聲喧嘩,蘇逢吉命人抓起來送到侍衛司,希望對他痛打一頓鞭子,再往臉上刺字。
史德珫對他父親說:“書生無禮,自然由台府處置,這不是軍務。
這不過是公卿大臣想要宣揚您的過錯罷了。
”史弘肇立即打開刑具把書生送走。
夏四月,太白星白天出現。
百姓中有仰面觀看的,被巡邏的士兵抓獲,史弘肇命處以腰斬。
李守貞派兵進攻長圍,被打得大敗。
他的将領王繼勳等到後漢軍中投降。
河中城裡糧食将要吃光,百姓餓死十分之五六。
李守貞派兵進攻長圍,郭威派都監吳虔裕率兵攔腰截擊他們,河中兵戰敗逃跑,後漢軍奪走河中兵進攻的器械,擒獲将領魏延朗,王繼勳率部下一千多人到後漢投降。
郭威趁李守貞軍隊分崩離散之機,督促率領各軍從各路進攻河中。
五月,趙思绾派使臣請求投降後漢。
趙思绾喜愛吃人肝,到長安城中糧食吃光時,就抓來婦女、兒童充當軍糧,每次慰勞軍隊都要屠殺幾百人。
趙思绾最後計謀用盡,不知出路何在。
當初,趙思绾年少時,請求當左骁衛上将軍李肅的仆人,李肅不接納他,說:“這個人眼珠亂轉而且言語荒誕,将來一定是個叛臣。
”李肅的妻子張氏說:“你現在拒絕他,以後會成為禍患。
”于是贈送趙思绾許多金銀絲帛。
等到趙思绾占據長安,李肅住在城中,趙思绾多次登門求見,向李肅伏地叩拜如同舊禮。
李肅說:“這人總來我這裡,是玷污我的清白。
”想要自殺。
妻子說:“還不如勸他歸附朝廷。
”适逢趙思绾前來詢問保全自己的計策,李肅就與判官程讓能勸趙思绾說:“您本來與朝廷并無嫌隙,隻不過怕獲罪而已。
現在國家三路用兵,都沒有獲得成功。
如果你現在趁此時幡然改悔,朝廷一定高興,自然不會失掉富貴。
這與坐以待斃哪個好呢?”趙思绾聽從了他們的勸告,派使臣前往後漢請求歸降。
後漢任命他為華州留後。
六月朔,日食。
秋七月,漢郭從義誘趙思绾殺之。
思绾釋甲出城受诏,郭從義以兵守其南門,複遣還城。
思绾遷延收斂财賄,三改行期。
從義等疑之,密白郭威請圖之,威許之。
從義與都監王峻入府舍,召思绾酌别,因執之,及其部曲三百人,皆斬于市。
漢郭威克河中,李守貞自殺。
郭威攻河中,克其外郭。
李守貞與妻子自焚。
威入城,獲其子崇玉等及所署将相國師總倫等,送大梁,磔于市。
征趙修己為翰林天文。
威閱守貞文書,得朝臣藩鎮交通書,詞意悖逆,欲奏之,秘書郎王溥谏曰:“魑魅乘夜争出,見日自消。
願一切焚之,以安反仄。
”威從之。
唐主聞河中破,以朱元、李平為郎。
唐主殺其戶部員外郎王沖敏、天威都虞候王建封。
唐主複進用魏岑。
吏部郎中鐘谟、員外郎李德明始以辯慧得幸,參預國政。
二人皆恃恩輕躁,國人惡之。
沖敏性狷介,乃教建封上書曆诋用事者,請進用正人。
唐主大怒,皆殺之。
八月,漢郭威以白文珂為西京留守。
西京留守王守恩性貪鄙,專事聚斂。
喪車非輸錢不得出城,下至抒廁、行乞之人,不免課率。
或縱麾下令盜人财。
有富室娶婦,守恩與俳優數人往為賀客,得銀數铤而返。
郭威自河中還,過洛陽,守恩肩輿出迎,威怒不見,即以頭子命白文珂代守恩。
守恩猶坐客次,吏白:“新留守已 六月初一,出現日食。
秋七月,後漢郭從義誘殺趙思绾。
趙思绾脫下盔甲出城接受诏書,郭從義派兵把守南門,又把他送回城中。
趙思绾拖延時間收斂錢财,三次改變行期。
郭從義等人對他産生懷疑,密報郭威請求謀殺趙思绾,郭威準許了。
郭從義與都監王峻入城來到府署館舍,召趙思绾餞行告别,就勢抓住了他,連同部下三百人,全部斬首在街市上。
後漢郭威攻克河中城,李守貞自殺。
郭威進攻河中,攻克河中外城。
李守貞與妻子自焚而死。
郭威率兵入城,抓住了李守貞的兒子李崇玉等以及他所任命的将相、國師總倫等人,把他們押送到大梁,都在街市上淩遲處死。
征召趙修己為翰林天文官。
郭威閱讀李守貞的公文書信,得到朝廷權臣及各藩鎮官員與李守貞交往的書信,言語大逆不道,郭威想奏報朝廷,秘書郎王溥勸谏說:“鬼怪利用夜間争着出來,見到太陽就會自然消失。
希望把這些書信統統燒掉,來安定動蕩不安的人心。
”郭威聽從了他的話。
南唐主李璟聽說河中被攻陷,任命朱元、李平為郎官。
南唐主李璟殺死戶部員外郎範沖敏和天威都虞候王建封。
南唐主再次任用魏岑。
吏部郎中鐘谟、員外郎李德明開始因為善辯聰慧得到寵幸,參與國政。
二人都自恃得到恩寵而輕浮驕躁,國人憎惡他們。
範沖敏性情耿直,于是讓王建封上書一一指責當權人的錯誤,請求任用正人君子。
南唐主看後勃然大怒,把範沖敏、王建封都殺了。
八月,後漢郭威任命白文珂為西京留守。
西京留守王守恩性情貪婪卑鄙,專門聚斂錢财。
出殡的喪車如果不交錢不準出城,下到打掃廁所、乞讨要飯的人,都不免除繳納稅款。
有時還指使他手下的人去偷盜人家的錢财。
有富裕的人家娶媳婦,王守恩和幾個藝人前往充當祝賀的客人,撈取幾錠銀子才回去。
郭威從河中返回,路過洛陽,王守恩坐着轎子裡出來迎接,郭威大怒,不見他,立即拟诏帖任命白文珂取代王守恩做留守。
王守恩還坐在客座上,官吏告訴他說:“新留守已經 視事于府矣。
”守恩狼狽而歸,見家屬已逐出府矣,朝廷不之問。
楚馬希萼攻潭州,不克。
希萼調丁壯,作戰艦,将攻潭州。
其妻苑氏谏曰:“兄弟相攻,勝負皆為人笑。
”不聽,引兵趣長沙。
馬希廣聞之曰:“朗州吾兄也,不可與争,當以國讓之而已。
”劉彥瑫等固争以為不可,乃以王赟部署戰棹,大破其兵。
追希萼,将及之,希廣遣使召之曰:“勿傷吾兄。
”赟引兵還,希萼遁歸。
苑氏泣曰:“禍将至矣,餘不忍見也。
”赴井而死。
九月,漢加郭威侍中,威請加恩将相藩鎮,從之。
威至大梁,入見,勞賜甚厚。
辭曰:“臣将兵在外,凡鎮安京師,供億兵食,皆諸大臣居中者之力也,臣安敢獨膺此賜?請遍賞之。
”乃遍賜宰相、樞密、宣徽、三司、侍衛使九人如一。
加威兼侍中,史弘肇中書令,窦貞固司徒,蘇逢吉司空,蘇禹珪、楊邠仆射。
諸大臣議,以執政既溥加恩,恐藩鎮觖望,亦遍加恩有差。
議者以郭威不專有其功,推以分人,信為美矣。
而國家爵位以一人立功而覃及天下,不亦濫乎? 冬十月,吳越募民墾田。
吳越王弘俶募民能墾荒田者,勿收其稅,由是境内無棄田。
或請糾民遺丁以增賦,弘俶杖之國門,國人皆悅。
楚靜江節度使馬希瞻卒。
希瞻以兄希萼、希廣交争,屢遣使谏止,不從。
知終覆族,疽發背卒。
在西京府主持工作了。
”王守恩狼狽而回,看見家屬已被趕出官府,朝廷不過問此事。
楚國馬希萼進攻潭州,沒有攻克。
馬希萼征調壯丁,制造戰艦,準備攻打潭州。
他的妻子苑氏勸谏說:“兄弟互相攻打,不管勝負都要被人譏笑。
”馬希萼不聽,率兵趕赴長沙。
馬希廣聽到情況後說:“朗州來的是我的哥哥,不可與他争鬥,應當把國家讓給他算了。
”劉彥瑫等人一再勸谏,認為不能這樣做,于是派王赟率領水軍戰艦出戰,大敗馬希萼的軍隊。
王赟追擊馬希萼,快追上時,馬希廣派使臣招呼王赟說:“不要傷害我的哥哥。
”王赟于
吳越指揮使何承訓被誅殺。
何承訓再次請求誅殺胡進思。
吳越王錢弘俶厭惡他反複無常,而且怕招緻禍患,便把何承訓抓起來斬首。
胡進思屢次請求殺掉廢王錢弘倧,錢弘俶不允許。
胡進思假稱王命,密令薛溫害死錢弘倧,薛溫說:“我自從受命那天起就沒有聽到這句話,不敢妄自行動。
”胡進思就乘夜間派他的黨羽二人跳牆而入,錢弘倧關門大聲呼喊。
薛溫聽到喊聲,率衆兵進入,把二人殺死在庭中。
薛溫入宮把此事報告錢弘俶,錢弘俶大為驚訝地說:“能保全我哥哥的性命,全靠你的力量呀!”錢弘俶畏懼忌憚胡進思,委曲自己對他低三下四。
胡進思内心擔憂害怕,不久,背上惡瘡發作而死,錢弘倧由此獲得保全。
後漢任命王景崇為鳳翔巡檢使。
王景崇率領軍隊到達鳳翔,侯益還沒有啟程,王景崇派禁兵分别把守各個城門。
有人勸說王景崇殺掉侯益,王景崇因為原來所接受的密旨新皇帝不知道,或許會被懷疑是擅權殺戮, 猶豫未決。
益聞之,不告景崇而去,景崇悔之。
及益入朝,漢主問:“何故召蜀軍?”對曰:“臣欲誘緻而殺之。
”漢主哂之。
三月,漢史弘肇以母喪起複,加兼侍中。
弘肇遭喪不數日,自出朝參,故有是命。
漢以侯益為開封尹。
益富于财,厚賂執政史弘肇等,故有是命。
漢改廣晉為大名府,晉昌為永興軍。
漢征鳳翔兵詣阙,行至長安,軍校趙思绾據城作亂。
侯益盛毀王景崇于朝,言其恣橫,景崇不自安。
會诏遣供奉官王益如鳳翔,征趙匡贊牙兵詣阙,趙思绾等甚懼,景崇因以言激之。
至長安,節度副使安友規出迎益,思绾前白曰:“壕寨使已定舍館于城東,将士欲各入城挈家詣城東宿。
”友規等然之。
思绾等大噪,持白梃殺守門者,入府開庫取铠仗,友規等皆逃去。
思绾遂據城,集城中少年得四千餘人,旬日間戰守之具皆備。
景崇諷鳳翔吏民表己知軍府事,朝廷患之。
以王守恩為永興節度使,趙晖為鳳翔節度使,以景崇為邠州留後。
漢複以孫方簡為義武節度使。
契丹将郎五、麻答掠定州而遁。
初,契丹北歸,至定州,以義武節度使孫方簡為大同節度使。
方簡怨恚不受命,帥其黨三千人保狼山故寨,契丹攻之,不克。
未幾,遣使降漢,漢主複其舊官,使扞契丹。
猶豫不決。
侯益聽到這些情況,不向王景崇告别便離開了,王景崇非常後悔。
等到侯益入朝觐見,後漢隐帝劉承祐問他:“為什麼招來蜀軍?”他回答說:“臣想把他們引誘出來然後殺掉。
”後漢隐帝譏笑他。
三月,後漢史弘肇在為母親守喪期間被起用,加官兼侍中。
史弘肇遭受母喪沒幾天,便自己出來上朝參見,所以有這個任命。
後漢任命侯益為開封尹。
侯益家裡富裕财産豐厚,送厚禮賄賂執政大臣史弘肇等人,所以有這個任命。
後漢改廣晉為大名府,晉昌軍為永興軍。
後漢征調鳳翔兵到京城,走到長安,軍校趙思绾占據城池,作亂。
侯益在朝中大肆诋毀王景崇,說他恣意專橫,王景崇内心忐忑不安。
适逢诏令派供奉官王益到鳳翔,調趙匡贊的牙兵到京城,趙思绾等人很害怕,王景崇就用話語來激他。
牙兵到達長安,節度副使安友規出城迎接王益,趙思绾上前禀告說:“壕寨使已把館舍定在城東,将士們想各自進城帶上家屬到城東住宿。
”安友規等人同意了。
趙思绾等人趁機大喊大叫,拿棍子打死了把守大門的人,進入府衙打開庫房取出铠甲武器,安友規等人都逃走了。
趙思绾于是占據了長安城,召集城中少年約有四千多人,十幾天工夫作戰守衛的兵器都已齊備。
王景崇示意鳳翔官吏士民向朝廷上表,推舉自己主持軍府事務,朝廷為此深感擔憂。
任命王守恩為永興節度使,任命趙晖為鳳翔節度使,任命王景崇為邠州留後。
後漢又任命孫方簡為義武節度使。
契丹将領郎五、麻答搶掠定州後逃回北方。
當初,契丹主北行回國,來到定州,任命義武節度使孫方簡為大同節度使。
孫方簡怨恨憤怒不接受任命,率領他的黨羽三千人固守狼山的舊山寨,契丹進攻山寨,沒有攻克。
不久,孫方簡派使者歸降後漢,後漢高祖恢複了他的原官職,讓他來抵禦契丹。
耶律忠聞邺都既平,常懼華人為變,與麻答等焚掠定州,悉驅其人棄城北去。
方簡自狼山帥其衆數百還據定州,奏以弟行友為易州刺史,方遇為泰州刺史。
每契丹入寇,兄弟奔命,契丹頗畏之。
于是晉末州縣陷契丹者,皆複為漢有矣。
麻答至其國,契丹主鸩殺之。
漢李濤罷。
蘇逢吉等遷補官吏,楊邠以為虛費國用,所奏多抑之,逢吉等不悅。
李濤等上疏言:“今關西紛擾,外禦為急。
且二樞密官雖貴而家未富,宜授以要害大鎮。
樞機之務,在陛下目前,易以裁決,逢吉、禹珪皆可委也。
”楊邠、郭威聞之,見太後泣訴,太後怒,以讓漢主,漢主因以诘責宰相。
濤曰:“此疏臣獨為之,他人無預。
”乃罷濤政事。
漢護國節度使李守貞反。
始,守貞聞杜重威死而懼,陰有異志。
自以嘗有戰功,素好施,得士卒心。
漢室新造,天子年少初立,執政皆後進,有輕朝廷之志。
乃招納亡命,治城塹,繕甲兵,晝夜不息。
遣人間道赍蠟丸結契丹,屢為邊吏所獲。
其客趙修己善術數,為守貞言:“時命不可,勿妄動。
”不聽,乃稱疾歸鄉裡。
僧總倫以術媚守貞,言其必為天子,守貞信之。
會趙思绾據長安,奉表獻禦衣于守貞,守貞乃自稱秦王,遣其骁将王繼勳将兵據潼關。
同州距河中最近,匡國節度使張彥威常诇守貞所為,奏請乞為之備,诏羅金山将兵戍之,故同州 耶律忠聽說邺都已被平定,常害怕漢人發動事變,和麻答等人焚燒搶掠定州,把定州人都驅趕出城向北去。
孫方簡從狼山率領幾百名部下回來占據定州,上奏朝廷請求任命弟弟孫行友為易州刺史,孫方遇為泰州刺史。
每當契丹入侵,兄弟三人就奔走抵抗,契丹人很害怕他們。
于是後晉末年落入契丹人手中的州縣,又都歸後漢所有。
麻答回到遼國,契國主用毒藥毒死了他。
後漢李濤罷相。
蘇逢吉等人頻繁提升補充官員,楊邠認為這是白白耗費國家錢财,蘇逢吉所奏請的事情多被壓制,蘇逢吉等人很不高興。
李濤等人上疏說:“現在關西紛亂不安,抵禦外寇入侵是當務之急。
況且兩樞密官雖然都很顯貴,但家中并不富有,應該授給他們重要的大藩鎮。
機要的事務,在陛下眼前,容易裁決,委托給蘇逢吉、蘇禹珪也都能辦理。
”楊邠、郭威聽說後,就進宮向太後哭訴,太後大怒,以此責備後漢隐帝,後漢隐帝因此又去責問宰相。
李濤說:“這篇疏文是我獨自所寫,他人沒有參與。
”于是就罷免了李濤的官職。
後漢護國節度使李守貞謀反。
剛開始時,李守貞聽說杜重威被殺而感到害怕,暗中萌發反叛的念頭。
自以為曾經立有戰功,平素樂善好施,深得士兵之心。
後漢朝廷剛剛建立,皇帝年少剛剛繼位,執掌朝政的都是後輩官員,心中常有輕蔑朝廷的思想。
于是招納亡命之徒,整治城牆壕塹,修繕铠甲兵器,晝夜不停。
又派人從小路帶着蠟丸密信勾結契丹,多次被守邊的官吏查獲。
他的門客趙修己擅長星象占蔔之術,對李守貞說:“時令、命運都不許可,不要輕舉妄動。
”李守貞不聽,于是趙修己聲稱身體有病回到鄉下。
僧人總倫用法術向李守貞獻媚,說他一定會做天子,李守貞信以為真。
适逢當時趙思绾占領了長安城,向李守貞奉上表獻上禦衣,李守貞便自封秦王,派他的骁将王繼勳率兵據守潼關。
同州距離河中最近,匡國節度使張彥威經常偵察李守貞的所作所為,奏請朝廷對李守貞要多加防備,朝廷下诏令調羅金山戍守同州,所以同州 不為所并。
夏四月,漢以楊邠同平章事,郭威為樞密使。
漢主與左右謀,以太後怒李濤離間,欲更進用二樞密,以明非己意。
左右亦疾二蘇之專,欲奪其權,共勸之。
制以邠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郭威為樞密使。
自是政事盡決于邠。
邠素愚蔽,不喜書生,常言:“國家府廪實,兵甲強,乃為急務。
至于文章禮樂,何足介意?”既恨二蘇排己,又以其除官太濫,欲矯其弊,由是艱于除拜。
凡門蔭及百司入仕悉罷之,時人亦咎二蘇之不公所緻雲。
漢遣郭從義讨趙思绾,白文珂、王峻讨李守貞。
契丹兀欲如遼陽。
契丹主如遼陽,故晉主與太後、皇後皆谒見。
契丹主妻兄禅奴利聞晉主有女未嫁,求之不得,契丹主使人馳取賜之。
五月,河決魚池。
六月朔,日食。
漢王景崇叛降于蜀。
景崇遷延不之邠州,閱集鳳翔丁壯,詐言讨趙思绾,仍牒邠州會兵。
至是降蜀,亦受李守貞官爵。
秋七月,蜀以王昭遠知樞密院事。
昭遠幼以僧童從其師入府,蜀高祖愛其敏慧,令給事蜀主左右。
至是,委以機務,府庫金帛皆恣其取與,不複會計。
八月,漢河東節度使劉崇表募兵備契丹。
在李守貞謀反時沒有被占領。
夏四月,後漢任命楊邠為同平章事,郭威為樞密使。
後漢隐帝與身邊大臣商議,因為太後惱怒李濤挑撥離間,想再次任用兩位樞密使,來表明之前的行動不是自己的意思。
左右大臣也痛恨蘇逢吉、蘇禹珪專權,想奪走他們手中的大權,所以共同勸後漢隐帝這樣做。
制令任命楊邠為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樞密使官職照舊,任命郭威為樞密使。
從此朝政大事都由楊邠決斷。
楊邠平素不通事理,不喜歡書生,他常說:“國家府庫倉廪充實,軍隊強大,才是當務之急。
至于文章禮樂,哪裡值得在意?”他既憎恨二蘇排斥自己,又因二蘇過去任官太濫,想糾正這一弊端,因此授予官職就更加慎重嚴格。
凡靠長輩門庭蔭庇得官的子弟及從各部門入仕的,全部罷免,當時人們也歸咎于二蘇封官不公所緻。
後漢派郭從義讨伐趙思绾,派白文珂、王峻讨伐李守貞。
契丹主兀欲前往遼陽。
契丹主到了遼陽,後晉出帝石貴重和太後、皇後都去拜見他。
契丹主妻子的哥哥禅奴利聽說後晉出帝有個女兒沒有出嫁,向後晉出帝求婚沒有得到,契丹主派人騎馬帶走後晉出帝的女兒,賜給了禅奴利。
五月,黃河在魚池決口。
六月初一,出現日食。
後漢王景崇叛變,歸降後蜀。
王景崇拖延着不到邠州上任,召集檢閱鳳翔的壯丁,謊稱讨伐趙思绾,并發牒文與邠州軍隊會合。
到這時,歸降後蜀,也接受李守貞授予的官職爵位。
秋七月,後蜀任命王昭遠主持樞密院事務。
王昭遠年幼時當過小和尚,跟随他的師傅進入都府,後蜀高祖孟知祥喜愛他聰明敏慧,讓他在後蜀主孟昶身邊辦事。
到這時,後蜀主委任他辦理機要事務,國家府庫裡的金銀布帛都任他随意取用送人,不再計算。
八月,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上表招募士兵,防備契丹入侵。
初,高祖鎮河東,崇與郭威争權有隙。
及威執政,崇憂之。
判官鄭珙勸崇為自全汁,崇遂表募兵四指揮,自是選募勇士,招納亡命,繕甲兵,實府庫,罷上供财賦,皆以備契丹為名,朝廷诏令多不禀承。
漢以郭威為西面招慰安撫使。
漢自河中、永興、風翔三鎮拒命,繼遣諸将讨之,久無功,漢主患之。
欲遣重臣臨督,以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諸軍皆受節度。
威問策于馮道,道曰:“守貞自謂舊将,為士卒所附。
願公勿愛官物,以賜士卒,則奪其所恃矣。
”威從之,由是衆心始附于威。
蜀以趙廷隐為太傅。
國有大事,就第問之。
漢郭威督諸将圍李守貞于河中。
郭威與諸将議攻讨,諸将欲先取長安、鳳翔。
鎮國節度使扈彥珂曰:“今三叛連衡,推守貞為主,守貞亡則兩鎮自破矣。
若舍近而攻遠,萬一王、趙拒吾前,守貞掎吾後,此危道也。
”威善之。
于是威自陝州,白文珂、劉詞自同州,常思自潼關,三道攻河中。
威撫養士卒,與同苦樂,小有功辄厚賞之,微有傷常親視之。
士無賢不肖,有所陳啟,皆溫辭色而受之。
違忤不怒,小過不責。
由是士卒鹹歸心焉。
始,李守貞以禁軍皆嘗受其恩施,謂其至則叩城奉迎。
既而士卒新受賜于郭威,皆忘守貞舊恩。
至城下,揚旗伐 當初,後漢高祖鎮守河東,弟弟劉崇與郭威二人為争奪權力結下嫌隙。
等到郭威執掌政權,劉崇很擔憂。
判官鄭珙勸劉崇做保全自己的打算,劉崇上表招募四個指揮的士兵,從此他選招勇士,招納亡命之徒,修繕铠甲兵器,充實官府倉庫,停止上繳财物賦稅,這些都以防禦契丹入侵為名,朝廷的诏令大多不接受。
後漢任命郭威為西面招慰安撫使。
後漢自從河中、永興、鳳翔三個藩鎮抗拒命令以來,相繼派衆将領讨伐他們,很長時間沒有什麼成效,後漢隐帝為此憂慮。
後漢隐帝想派一名重臣臨陣督戰,便任命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各軍都受他的調遣。
郭威向馮道請教良策,馮道說:“李守貞自認為是老将,士兵之心都歸附于他。
希望您不要吝惜國家的财物,要用來賞賜士兵,那麼您就能奪走李守貞所倚仗的優勢了。
”郭威聽從了馮道的建議,從此衆人之心開始歸附郭威。
後蜀任命趙廷隐為太傅。
國家有重大事情,便到他家中詢問。
後漢郭威督戰各軍将領圍攻李守貞于河中。
郭威與衆将領商議進攻讨伐的計策,衆将領想先奪取長安、鳳翔。
鎮國節度使扈彥珂說:“現在三個叛鎮聯合,推舉李守貞為首,如果李守貞滅亡,那麼其他兩個叛鎮就會不攻自破。
如果舍近而攻遠,萬一王、趙在我前面抵抗,李守貞在我後面夾擊,這是危險之道。
”郭威認為他說得好。
于是郭威從陝州出發,白文珂、劉詞從同州出發,常思從潼關出發,從三條道進攻河中。
郭威撫養士兵,與他們同苦同樂,他們稍立軍功就給予優厚的獎賞,稍有負傷就經常親自看望。
士人無論賢者還是不肖者,隻要他們願意陳述自己的計策,都和顔悅色地接受他們陳述。
即使有不同或相反的意見,也不發怒,犯有小的過錯也不責罰。
因此,士兵之心都歸附于郭威。
剛開始時,李守貞因為禁軍都曾受過他的恩惠,認為禁軍到來就會敲開城門奉迎他為君主。
不久,士兵們因新近受到郭威的賞賜,都忘了李守貞的舊恩。
士兵到達城下,揚起軍旗,擂響 鼓,踴躍诟噪,守貞視之失色。
諸将欲急攻城,威曰:“守貞前朝宿将,健鬥好施,屢立戰功。
況城臨大河,樓堞完固,未易輕也。
且彼馮城而鬥,吾仰而攻之,何異帥士卒投湯火乎?不若且設長圍而守之,吾洗兵牧馬,坐食轉輸。
俟城中無食,然後進梯沖以逼之,飛書檄以招之。
彼之将士脫身逃死,父子且不相保,況烏合之衆乎?思绾、景崇但分兵以縻之,不足慮也。
”乃發民夫二萬,使白文珂帥之,刳長壕,築連城,列隊伍而圍之。
又謂諸将曰:“守貞有輕我心,故敢反,正宜靜以制之。
”乃偃旗卧鼓,但循河設火鋪,連延數十裡,番步卒以守之。
遣水軍舣舟于岸,寇有潛往來者,無不擒之,于是守貞如坐網中矣。
蜀遣兵援鳳翔,漢人擊敗之。
王景崇殺侯益家屬。
景崇殺益家七十餘人,益子仁矩在外得免。
仁矩子延廣尚在襁褓,乳母劉氏以己子易之,抱延廣而逃,乞食至于大梁,歸于益家。
李守貞遣兵出戰,敗還。
守貞屢出兵,欲突長圍,皆敗而反。
遣人赍蠟丸求救于唐、蜀、契丹,皆為邏者所獲。
城中食且盡,殍死者日衆。
守貞憂形于色,召總倫诘之,總倫曰:“分野有災,待磨滅将盡,隻餘一人一騎,乃大王鵲起之時也。
”守貞猶以為然。
冬十月,漢趙晖圍王景崇于鳳翔,蜀遣兵救之,不克。
戰鼓,跳躍辱罵,大聲呼喊,李守貞看到後大驚失色。
各将領想加緊攻城,郭威說:“李守貞是前朝老将,勇敢善鬥,慷慨好施,多次建立戰功。
況且城池面臨黃河,城樓圍牆完好堅固,不能輕視。
而且他們依靠高城作戰,我們仰面進攻,這與率領士兵去赴湯蹈火有什麼不同?不如先設置長長的包圍圈困守着他們,我們磨洗兵器,放牧戰馬,坐等吃着轉運的糧食。
待到城中沒有糧食,然後推進雲梯沖車去逼近他們,飛傳書信招降他們。
那邊的将領士兵紛紛脫身逃跑,即使是父子也不能互相保全,何況這些烏合之衆?趙思绾、王景崇二處,隻要分兵把他牽制住,不值得憂慮。
”于是征發民夫二萬人,派白文珂率領他們,挖長壕,築連城,排兵布陣把他們團團圍住。
郭威又對衆将領說:“李守貞有輕視我們的思想,所以敢于反叛,我們正應該用靜的方式來制服他。
”于是收起軍旗,放下戰鼓,隻沿着黃河設置火鋪傳遞軍事情報,連綿幾十裡,派步兵輪番守衛。
派水軍船艦停泊在岸邊,敵人有偷偷往來的,沒有不被擒獲的,于是李守貞就好像坐在羅網之中。
後蜀派兵救援鳳翔,後漢人把他們擊敗。
王景崇殺害侯益家屬。
王景崇殺害侯益家屬七十餘人,隻有侯益的兒子侯仁矩在外得免一死。
侯仁矩的兒子侯延廣還在襁褓之中,奶媽劉氏用自己的孩子與他調換,抱着侯延廣逃走,靠要飯走到大梁城,把侯延廣交給侯益家。
李守貞派兵出戰,失敗而還。
李守貞多次出兵,想突破長圍,都戰敗而回。
又派人帶着蠟丸密信向南唐、後蜀、契丹求救,都被巡邏士兵抓獲。
城中的糧食即将吃光,餓死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李守貞臉上布滿愁雲,召來總倫和尚責問他,總倫說:“現在分野有災,等到磨難将要曆盡,隻剩下一人一馬,就是大王鵲起的時候。
”李守貞仍然信以為真。
冬十月,後漢趙晖将王景崇包圍在鳳翔,後蜀派兵救援王景崇,沒能成功。
景崇遣兵出西門,趙晖擊破之,遂取西關城。
景崇退守大城,晖塹而圍之,數挑戰,不出。
晖潛遣千餘人擐甲執兵,效蜀旗幟,循南山而下,令諸軍聲言:“蜀兵至矣。
”景崇果遣兵數千出迎之。
晖設伏掩擊,盡殪之,自是景崇不敢出。
蜀主遣安思謙将兵救鳳翔,仆射毌昭裔上疏谏曰:“臣竊見唐莊宗志貪西顧,前蜀主意欲北行,凡在廷臣皆貢谏疏,殊無聽納,有何所成?隻此兩朝,可為鑒誡。
”不聽。
思謙遣申貴将兵二千設伏于竹林,以兵數百壓寶雞而陳,漢兵逐之,遇伏而敗。
蜀兵進屯渭水,漢益兵五千戍寶雞,思謙引還。
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卒,以其子保融知留後。
十一月,漢殺其太子太傅李崧,滅其家。
初,漢高祖入大梁,馮道及崧皆在真定。
高祖以道第賜蘇禹珪,崧第賜蘇逢吉。
崧第中瘗藏之物及洛陽别業,逢吉盡有之。
及崧歸朝,自以形迹孤危,事漢權臣甚謹。
而二弟嶼、時乘酒出怨言,逢吉聞而惡之。
翰林學士陶穀先為崧所引用,複從而谮之。
漢法既嚴,而史弘肇尤殘忍,寵任孔目官解晖,凡入軍獄者,使之随意鍛煉,無不自誣。
及三叛連兵,群情震動。
弘肇巡邏京城,得罪人不問情法何如,皆專殺不請,雖奸盜屏迹,而冤死者甚衆。
李嶼仆夫葛延遇為嶼販鬻,多所欺匿,嶼抶之,督其負。
延遇與蘇逢吉之仆李澄謀上變告嶼謀反,逢吉召崧送 王景崇派兵出西門,趙晖擊敗了他,并奪取了西關城。
王景崇退回固守大城,趙晖挖壕溝包圍住他們,多次向他們挑戰,都不出戰。
趙晖就暗自派一千多人身披铠甲手執兵器,仿效後蜀軍隊的旗号,沿着南山開下來,讓各軍大喊:“蜀兵到了。
”王景崇果然派出幾千人馬出城迎接。
趙晖設下伏兵突然襲擊,出城軍隊全被殲滅,從此王景崇再不敢出城。
後蜀主孟昶派安思謙率兵救援鳳翔,仆射毌昭裔上疏勸谏說:“臣私下認為後唐莊宗皇帝貪于向西征伐,前蜀主王衍想要向北進軍,凡是在朝的臣子都上疏勸谏,一點也沒聽取采納,後來有什麼成就呢?隻這兩朝的先例,就可作為鑒誡。
”後蜀主不聽。
安思謙派申貴率兵二千在竹林埋伏,派幾百名士兵逼近寶雞布陣,後漢兵驅逐他們,在竹林中了埋伏而失敗。
後蜀軍隊進兵駐紮渭水之濱,後漢增兵五千人戍守寶雞,安思謙引兵退還。
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去世,讓他兒子高保融主持留後事務。
十一月,後漢誅殺太子太傅李崧,誅滅其家族。
當初,後漢高祖劉知遠進入大梁,馮道和李崧都在真定。
後漢高祖把馮道的住宅賜給蘇禹珪,把李崧的住宅賜給蘇逢吉。
李崧住宅中埋藏的東西和洛陽家園,全被蘇逢吉占有。
等李崧歸順後漢朝廷,自認為個人處境孤立危險,事奉後漢權臣很小心謹慎。
而他的兩個弟弟李嶼和李,有時趁喝酒後口出怨言,蘇逢吉聽說後很憎惡他們。
翰林學士陶穀早先被李崧舉薦引用,也跟着說他的壞話。
後漢法紀已經很嚴,而史弘肇尤其殘忍,寵信任用孔目官解晖,凡被抓到軍隊監獄的人,讓他随意羅織罪名,施行刑罰,最後沒有不屈打成招的。
等到三鎮叛變連兵,朝野内外人心動搖。
史弘肇在京城巡邏,凡抓到罪犯,不問法律案情該如何處置,都不請示就殺頭,這樣雖然奸人盜賊絕迹,而冤枉屈死的人也很多。
李嶼的葛延遇為李嶼販賣東西,經常欺騙主人、貪污錢财,李嶼抽打他,督促他交出虧空的财物。
葛延遇和蘇逢吉的仆人李澄商量向上誣告李嶼謀反,蘇逢吉把李崧招來并送進 侍衛獄。
嶼自誣雲:“與兄弟及家僮二十人謀作亂,又遣人結李守貞,召契丹兵。
”及具獄上,逢吉取筆改“二十”為“五十”字。
诏誅崧兄弟家屬,仍厚賞延遇等,時人無不冤之。
自是士民家皆畏憚仆隸,往往為所脅制。
他日,穀謂崧族子秘書郎昉曰:“李氏之禍,穀有力焉。
” 弘肇尤惡文士,常曰:“此屬輕人難耐,每謂吾輩為卒。
”領歸德節度,委親吏楊乙收屬府公利。
乙依勢驕橫,合境畏之。
月率錢萬缗以輸弘肇,部民不勝其苦。
唐遣兵救李守貞,次于海州。
沈丘人舒元、嵩山道士楊讷,俱以遊客幹李守貞。
守貞遣元更姓朱,讷更姓李名平,間道奉表求救于唐。
唐谏議大夫查文徽、兵部侍郎魏岑請出兵應之。
唐主命李金全将兵救河中,軍于沂州之境。
金全與諸将方會食,候騎白有漢兵數百在澗北,皆羸弱,請掩之,金全令曰:“敢言過澗者斬。
”及暮,伏兵四起,金鼓聞十餘裡,金全曰:“向可與之戰乎?”時唐士卒厭兵,莫有鬥志,又河中道遠,勢不相及,退保海州。
南漢遣兵擊楚,取賀、昭州。
蜀兵救鳳翔,敗漢兵。
漢郭威引兵赴之,蜀兵引還。
王景崇告急于蜀。
蜀主命安思謙再出兵救之,進屯散關,敗漢兵。
趙晖告急于郭威,威自往赴之。
時李守貞遣副使周光遜、王繼勳守城西。
威戒白文珂、劉詞曰:“賊苟不能突圍,終為我擒。
萬一得出,則吾不得複留于此。
侍衛獄。
李嶼自己誣告說:“我與兄弟及家僮二十人謀劃作亂,又派人勾結李守貞,招引契丹兵。
”到結案上報時,蘇逢吉取筆把“二十”改為“五十”。
朝廷下诏誅殺李崧兄弟家屬,并重賞葛延遇等人,當時人們無不覺得李崧兄弟是冤枉的。
從此士民家裡都害怕仆人,往往被仆人所脅制。
有一天,陶穀對李崧的族人秘書郎李昉說:“李家的禍患,我是出了力的。
” 史弘肇尤其憎惡文人雅士,他曾經說:“這些文人輕蔑人,讓人難以忍受,每次都稱我們是兵卒。
”史弘肇擔任歸德節度使時,委派他親近的官吏楊乙征收所轄州府的公利。
楊乙倚仗史弘肇的勢力驕橫跋扈,整個藩鎮境内都害怕他。
每月搜刮上萬缗錢财交給史弘肇,屬下的士民百姓都受不了這種苦。
南唐派兵救援李守貞,駐紮在海州。
沈丘人舒元、嵩山道士楊讷,都以遊客身份谒見李守貞。
李守貞命舒元改姓朱,楊讷改姓李名平,讓他們帶着表章抄小路向南唐求救。
南唐谏議大夫查文徽、兵部侍郎魏岑請求出兵救應。
南唐主李璟命李金全率兵救河中,駐軍在沂州境内。
李金全和各将領正在一起吃飯,偵察騎兵報告有後漢兵幾百人在澗北,都是病弱之人,請求襲擊他們,李金全下令說:“敢說過澗者斬首。
”到了傍晚,四周埋伏的士兵一起沖殺,鳴金擊鼓之聲傳出十幾裡遠,李金全說:“之前可以與他們交戰嗎?”當時南唐士兵厭戰,沒有鬥志,又因河中道路遙遠,形勢上也很難相救,便退回固守海州。
南漢派兵進攻楚國,奪取賀、昭二州。
後蜀派兵救援鳳翔,打敗後漢軍隊。
後漢郭威率領軍隊前去救援,後蜀軍遭失敗而撤軍。
王景崇向後蜀告急求救。
後蜀主孟昶命安思謙再次率兵去救援他,軍隊進兵駐紮在散關,打敗了後漢軍隊。
趙晖向郭威告急,郭威親自率兵趕赴救援。
當時李守貞派副使周光遜、王繼勳守衛城西。
郭威告誡白文珂、劉詞說:“賊軍如果不能突圍,最終必被我擒獲。
萬一他們沖出包圍,那麼我們就不能再留在這裡。
成敗之機,于是乎在。
賊之骁銳盡在城西,我去必來突圍,爾曹謹備之。
”威至華州,聞蜀兵食盡引去,威乃還。
己酉(949) 漢乾祐二年。
是歲,凡四國三鎮。
春正月,李守貞遣兵襲漢栅,大敗。
郭威将至河中,白文珂出迎之。
李守貞遣王繼勳等引精兵千餘人襲漢栅,縱火大噪,軍中狼狽,不知所為。
劉詞神色自若,下令曰:“小盜不足驚也。
”帥衆擊之。
裨将李韬援矟先進,衆從之。
河中兵退走,死者七百人,繼勳重傷,僅以身免。
威至,詞迎馬首請罪,威厚賞之。
守貞之欲攻河西栅也,先遣人出酤酒于村墅,或贳與,不責其直,邏騎多醉,由是河中兵得潛行入寨。
威乃下令:“将士非犒宴,毋得私飲。
”愛将李審晨飲少酒,威怒曰:“汝為吾帳下,首違軍令,何以齊衆?”立斬以徇。
二月,漢以靜州隸定難軍。
诏以靜州隸定難軍,李彜殷上表謝。
彜殷以中原多故,有輕傲之志。
每藩鎮有叛者,常陰助之,邀其重賂,朝廷亦以恩澤羁縻之。
契丹遷故晉主重貴于建州。
晉李太後詣契丹主,請依漢人城寨之側,給田耕桑以自贍,契丹主許之,并晉主遷于建州。
未至,安太妃卒于路。
遺令:“焚骨,南向揚之。
”既至建州,得田五十餘頃,令從者耕以給食。
頃之,德光之子述律王遣騎取晉主寵姬趙氏、聶氏而去。
三月,漢以史德珫領忠州刺史。
成敗的關鍵,就在于此。
賊軍的精銳部隊都在城西,我一離去他們必然從這裡突圍,你們要謹慎防備他們。
”郭威來到華州,聽說後蜀軍隊軍糧吃完已退走,郭威就返回河中。
己酉(949) 後漢乾祐二年。
這一年,共四個國家、三個藩鎮。
春正月,李守貞派兵襲擊後漢軍隊營栅,被後漢軍隊打得大敗。
郭威将要到達河中,白文珂出來迎接他。
李守貞派王繼勳等率領精銳部隊一千多人襲擊後漢軍隊營栅,進營後一邊放火,一邊大聲呼喊,軍營中一片混亂,不知該怎麼辦。
劉詞神色自若,下命令說:“小小盜賊,不足驚慌。
”率領衆兵攻打他們。
副将李韬舉起長矛沖鋒在前,衆兵跟着沖鋒。
河中士兵退卻逃跑,死亡七百人,王繼勳受重傷,僅保住了性命。
郭威到達營地,劉詞在馬頭前迎接請罪,郭威給他重賞。
李守貞在攻擊河西軍隊營栅前,先派人出去到河西村頭賣酒,有的賒欠贈給,不要付錢,後漢巡邏的騎兵大多喝醉,因此河中的士兵得以偷偷地進入營寨。
郭威于是下命令:“将領士兵不是參加犒勞宴會,不得私自飲酒。
”他的愛将李審早晨喝了點酒,郭威發怒說:“你在我的帳下,帶頭違反軍令,怎麼來管理大家?”立刻斬首示衆。
二月,後漢将靜州隸屬于定難軍。
後漢隐帝下诏書,将靜州隸屬于定難軍,李彜殷上表緻謝。
李彜殷因為中原多事,有輕慢傲氣的念頭,每當藩鎮出現反叛時,他常暗中相助,期望得到豐厚的賄賂,朝廷也用恩惠來籠絡他。
契丹把後晉出帝石重貴遷往建州。
後晉李太後去見契丹主兀欲,請求靠着漢人城寨的旁邊,給一塊田地用來耕種養蠶養活自己,契丹主準許了她的要求,并把後晉出帝遷到建州。
還沒到達建州,安太妃便死在路途中。
她的遺囑說:“請火化我的遺體,向南方撒去。
”到達建州後,得到田地八十餘頃,讓随行的人耕種來供給吃的。
不久,契丹主耶律德光的兒子述律王派騎兵奪走後晉出帝的寵姬趙氏、聶氏。
三月,後漢任命史德珫兼任忠州刺史。
德珫,弘肇之子也,頗讀書,常不樂父之所為。
有舉人呼噪于貢院門,蘇逢吉命執送侍衛司,欲其痛棰而黥之。
德珫言于父曰:“書生無禮,自有台府治之,非軍務也。
此乃公卿欲彰大人之過耳。
”弘肇即破械遣之。
夏四月,太白晝見。
民有仰視之者,為邏卒所執,史弘肇腰斬之。
李守貞出兵攻長圍,大敗。
其将王繼勳等詣漢軍降。
河中城中食且盡,民餓死者什五六。
李守貞出兵攻長圍,郭威遣都監吳虔裕引兵橫擊之,河中兵敗走,奪其攻具,擒其将魏延朗,王繼勳帥其衆千餘人來降。
威乘其離散,督諸軍百道攻之。
五月,趙思绾遣使請降于漢。
趙思绾好食人肝,及長安城中食盡,取婦女、幼稚為軍糧,每犒軍辄屠數百人。
計窮不知所出。
初,思绾少時,求為左骁衛上将軍李肅仆,肅不納,曰:“是人目亂而語誕,它日必為叛臣。
”肅妻張氏曰:“君今拒之,後且為患。
”乃厚以金帛遺之。
及思绾據長安,肅據城中,思绾數就見之,拜伏如故禮。
肅曰:“是子亟來,且污我。
”欲自殺。
妻曰:“曷若勸之歸國?”會思绾問自全之計,肅乃與判官程讓能說思绾曰:“公本與國家無嫌,但懼罪耳。
今國家三道用兵,俱未有功。
若以此時翻然改圖,朝廷必喜,自可不失富貴。
孰與坐而待斃乎?”思绾從之,遣使請降于漢。
漢以為華州留後。
史德珫是史弘肇的兒子,很愛讀書,常不喜歡他父親的所作所為。
有舉人在貢院門前大聲喧嘩,蘇逢吉命人抓起來送到侍衛司,希望對他痛打一頓鞭子,再往臉上刺字。
史德珫對他父親說:“書生無禮,自然由台府處置,這不是軍務。
這不過是公卿大臣想要宣揚您的過錯罷了。
”史弘肇立即打開刑具把書生送走。
夏四月,太白星白天出現。
百姓中有仰面觀看的,被巡邏的士兵抓獲,史弘肇命處以腰斬。
李守貞派兵進攻長圍,被打得大敗。
他的将領王繼勳等到後漢軍中投降。
河中城裡糧食将要吃光,百姓餓死十分之五六。
李守貞派兵進攻長圍,郭威派都監吳虔裕率兵攔腰截擊他們,河中兵戰敗逃跑,後漢軍奪走河中兵進攻的器械,擒獲将領魏延朗,王繼勳率部下一千多人到後漢投降。
郭威趁李守貞軍隊分崩離散之機,督促率領各軍從各路進攻河中。
五月,趙思绾派使臣請求投降後漢。
趙思绾喜愛吃人肝,到長安城中糧食吃光時,就抓來婦女、兒童充當軍糧,每次慰勞軍隊都要屠殺幾百人。
趙思绾最後計謀用盡,不知出路何在。
當初,趙思绾年少時,請求當左骁衛上将軍李肅的仆人,李肅不接納他,說:“這個人眼珠亂轉而且言語荒誕,将來一定是個叛臣。
”李肅的妻子張氏說:“你現在拒絕他,以後會成為禍患。
”于是贈送趙思绾許多金銀絲帛。
等到趙思绾占據長安,李肅住在城中,趙思绾多次登門求見,向李肅伏地叩拜如同舊禮。
李肅說:“這人總來我這裡,是玷污我的清白。
”想要自殺。
妻子說:“還不如勸他歸附朝廷。
”适逢趙思绾前來詢問保全自己的計策,李肅就與判官程讓能勸趙思绾說:“您本來與朝廷并無嫌隙,隻不過怕獲罪而已。
現在國家三路用兵,都沒有獲得成功。
如果你現在趁此時幡然改悔,朝廷一定高興,自然不會失掉富貴。
這與坐以待斃哪個好呢?”趙思绾聽從了他們的勸告,派使臣前往後漢請求歸降。
後漢任命他為華州留後。
六月朔,日食。
秋七月,漢郭從義誘趙思绾殺之。
思绾釋甲出城受诏,郭從義以兵守其南門,複遣還城。
思绾遷延收斂财賄,三改行期。
從義等疑之,密白郭威請圖之,威許之。
從義與都監王峻入府舍,召思绾酌别,因執之,及其部曲三百人,皆斬于市。
漢郭威克河中,李守貞自殺。
郭威攻河中,克其外郭。
李守貞與妻子自焚。
威入城,獲其子崇玉等及所署将相國師總倫等,送大梁,磔于市。
征趙修己為翰林天文。
威閱守貞文書,得朝臣藩鎮交通書,詞意悖逆,欲奏之,秘書郎王溥谏曰:“魑魅乘夜争出,見日自消。
願一切焚之,以安反仄。
”威從之。
唐主聞河中破,以朱元、李平為郎。
唐主殺其戶部員外郎王沖敏、天威都虞候王建封。
唐主複進用魏岑。
吏部郎中鐘谟、員外郎李德明始以辯慧得幸,參預國政。
二人皆恃恩輕躁,國人惡之。
沖敏性狷介,乃教建封上書曆诋用事者,請進用正人。
唐主大怒,皆殺之。
八月,漢郭威以白文珂為西京留守。
西京留守王守恩性貪鄙,專事聚斂。
喪車非輸錢不得出城,下至抒廁、行乞之人,不免課率。
或縱麾下令盜人财。
有富室娶婦,守恩與俳優數人往為賀客,得銀數铤而返。
郭威自河中還,過洛陽,守恩肩輿出迎,威怒不見,即以頭子命白文珂代守恩。
守恩猶坐客次,吏白:“新留守已 六月初一,出現日食。
秋七月,後漢郭從義誘殺趙思绾。
趙思绾脫下盔甲出城接受诏書,郭從義派兵把守南門,又把他送回城中。
趙思绾拖延時間收斂錢财,三次改變行期。
郭從義等人對他産生懷疑,密報郭威請求謀殺趙思绾,郭威準許了。
郭從義與都監王峻入城來到府署館舍,召趙思绾餞行告别,就勢抓住了他,連同部下三百人,全部斬首在街市上。
後漢郭威攻克河中城,李守貞自殺。
郭威進攻河中,攻克河中外城。
李守貞與妻子自焚而死。
郭威率兵入城,抓住了李守貞的兒子李崇玉等以及他所任命的将相、國師總倫等人,把他們押送到大梁,都在街市上淩遲處死。
征召趙修己為翰林天文官。
郭威閱讀李守貞的公文書信,得到朝廷權臣及各藩鎮官員與李守貞交往的書信,言語大逆不道,郭威想奏報朝廷,秘書郎王溥勸谏說:“鬼怪利用夜間争着出來,見到太陽就會自然消失。
希望把這些書信統統燒掉,來安定動蕩不安的人心。
”郭威聽從了他的話。
南唐主李璟聽說河中被攻陷,任命朱元、李平為郎官。
南唐主李璟殺死戶部員外郎範沖敏和天威都虞候王建封。
南唐主再次任用魏岑。
吏部郎中鐘谟、員外郎李德明開始因為善辯聰慧得到寵幸,參與國政。
二人都自恃得到恩寵而輕浮驕躁,國人憎惡他們。
範沖敏性情耿直,于是讓王建封上書一一指責當權人的錯誤,請求任用正人君子。
南唐主看後勃然大怒,把範沖敏、王建封都殺了。
八月,後漢郭威任命白文珂為西京留守。
西京留守王守恩性情貪婪卑鄙,專門聚斂錢财。
出殡的喪車如果不交錢不準出城,下到打掃廁所、乞讨要飯的人,都不免除繳納稅款。
有時還指使他手下的人去偷盜人家的錢财。
有富裕的人家娶媳婦,王守恩和幾個藝人前往充當祝賀的客人,撈取幾錠銀子才回去。
郭威從河中返回,路過洛陽,王守恩坐着轎子裡出來迎接,郭威大怒,不見他,立即拟诏帖任命白文珂取代王守恩做留守。
王守恩還坐在客座上,官吏告訴他說:“新留守已經 視事于府矣。
”守恩狼狽而歸,見家屬已逐出府矣,朝廷不之問。
楚馬希萼攻潭州,不克。
希萼調丁壯,作戰艦,将攻潭州。
其妻苑氏谏曰:“兄弟相攻,勝負皆為人笑。
”不聽,引兵趣長沙。
馬希廣聞之曰:“朗州吾兄也,不可與争,當以國讓之而已。
”劉彥瑫等固争以為不可,乃以王赟部署戰棹,大破其兵。
追希萼,将及之,希廣遣使召之曰:“勿傷吾兄。
”赟引兵還,希萼遁歸。
苑氏泣曰:“禍将至矣,餘不忍見也。
”赴井而死。
九月,漢加郭威侍中,威請加恩将相藩鎮,從之。
威至大梁,入見,勞賜甚厚。
辭曰:“臣将兵在外,凡鎮安京師,供億兵食,皆諸大臣居中者之力也,臣安敢獨膺此賜?請遍賞之。
”乃遍賜宰相、樞密、宣徽、三司、侍衛使九人如一。
加威兼侍中,史弘肇中書令,窦貞固司徒,蘇逢吉司空,蘇禹珪、楊邠仆射。
諸大臣議,以執政既溥加恩,恐藩鎮觖望,亦遍加恩有差。
議者以郭威不專有其功,推以分人,信為美矣。
而國家爵位以一人立功而覃及天下,不亦濫乎? 冬十月,吳越募民墾田。
吳越王弘俶募民能墾荒田者,勿收其稅,由是境内無棄田。
或請糾民遺丁以增賦,弘俶杖之國門,國人皆悅。
楚靜江節度使馬希瞻卒。
希瞻以兄希萼、希廣交争,屢遣使谏止,不從。
知終覆族,疽發背卒。
在西京府主持工作了。
”王守恩狼狽而回,看見家屬已被趕出官府,朝廷不過問此事。
楚國馬希萼進攻潭州,沒有攻克。
馬希萼征調壯丁,制造戰艦,準備攻打潭州。
他的妻子苑氏勸谏說:“兄弟互相攻打,不管勝負都要被人譏笑。
”馬希萼不聽,率兵趕赴長沙。
馬希廣聽到情況後說:“朗州來的是我的哥哥,不可與他争鬥,應當把國家讓給他算了。
”劉彥瑫等人一再勸谏,認為不能這樣做,于是派王赟率領水軍戰艦出戰,大敗馬希萼的軍隊。
王赟追擊馬希萼,快追上時,馬希廣派使臣招呼王赟說:“不要傷害我的哥哥。
”王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