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五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起庚辰(920)晉王存勖唐天祐十七年、梁主瑱貞明六年,盡丙戌(926)後唐莊宗存勖同光六年、後唐明宗嗣源天成元年。
凡七年。
庚辰(920) 晉、岐稱唐天祐十七年,梁貞明六年。
是歲,梁、晉、岐、蜀、漢、吳凡六國,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凡四鎮。
春三月,晉以李建及為代州刺史。
晉王自得魏州,以李建及為都将。
建及為人忠壯,所得賞賜,悉分士卒,與同甘苦,故能得其死力,所向立功,同列疾之。
宦者韋令圖谮之曰:“建及以私财驟施,此其志不小。
”王罷建及軍職,以為代州刺史。
夏四月,梁朱友謙取同州,遂以河中降晉。
梁河中節度使冀王友謙襲取同州,以其子令德為留後,表求節钺,不許,乃附于晉,晉王以墨制除令德忠武節度使。
五月,吳宣王隆演卒,弟溥立。
王重厚恭恪,徐溫父子專政,王未嘗有不平之意形于言色,溫以是安之。
及建國稱制,尤非所樂,多沉飲鮮食,遂成疾。
溫自金陵入朝,議當為嗣者,或曰:“蜀先主謂武侯:&lsquo嗣子不才,君宜自取。
&rsquo”溫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當在誅張颢之初,豈至今日邪?使楊氏無男有女,亦當立之,敢妄言者斬!”乃以王命迎丹陽公溥監國。
王殂,溥即位。
庚辰(920) 晉、岐稱唐天祐十七年,後梁貞明六年。
這一年,後梁、晉、岐、蜀、漢、吳共六個國家、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共四個藩鎮。
春三月,晉國任命李建及為代州刺史。
晉王李存勖自從得到魏州後,就任命李建及為都将。
李建及為人忠直豪壯,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能使士卒拼死盡力,隻要作戰,就能立功,同僚很嫉妒他。
宦官韋令圖誣陷他說:“李建及用自己的财物多次分給士卒,他的志向很大。
”晉王免去李建及的軍職,任命他為代州刺史。
夏四月,後梁朱友謙占領同州,并率河中投降晉國。
後梁河中節度使冀王朱友謙率兵襲擊并占領同州,任命他的兒子朱令德為忠武留後,上表請求頒發節度使的節钺,未得許可,于是歸附于晉,晉王以親筆手令任命朱令德為忠武節度使。
五月,吳宣王楊隆演去世,他的弟弟楊溥繼立。
吳宣王楊隆演持重敦厚,恭敬謹慎,徐溫父子掌握大權,楊隆演在言談态度上從未表示過不滿,徐溫因此放心了。
等到建國稱王,更不是楊隆演所樂意的,經常喝酒,很少吃飯,于是生了病。
徐溫從金陵回朝,商議誰當為王位繼承人,有人說:“蜀國先主劉備對武侯說:&lsquo嗣子沒有才能,您應該自取王位。
&rsquo”徐溫嚴肅地說:“我如果真有心取代王位,應當在殺掉張颢之初,哪用等到今天?即使楊氏沒有兒子,有女兒也應當立她為王,再有敢胡說的,一律殺掉!”于是以楊隆演之命迎接丹陽公楊溥回來代理國政。
宣王楊隆演去世後,楊溥即吳王位。
六月,蜀殺其華陽尉張士喬。
蜀主作高祖原廟于萬裡橋,帥後妃、百官用亵味作鼓吹祭之。
士喬上疏谏,蜀主怒,欲誅之,太後不可,乃流黎州。
士喬感憤,赴水死。
蜀主奢縱無度,日與太後、太妃遊宴貴臣之家,及遊近郡名山,所費不可勝紀。
教坊使嚴旭強取士民女子納宮中,累遷刺史。
太後、太妃各出教令賣官,每一官阙,數人納賂,多者得之。
文思殿大學士韓昭以便佞得幸,乞數州刺史賣之以營居第,許之,識者知蜀之将亡。
梁遣劉等讨同州,晉遣李存審救之。
李存審等至河中,即日濟河,軍于朝邑。
梁軍亦大集河中,友謙諸子說友謙且歸款于梁,以退其師,友謙曰:“昔晉王親赴吾急,秉燭夜戰。
今方與梁相拒,又命将星行,分我資糧,豈可負邪?”晉人分兵攻華州,壞其外城。
李存審進逼劉營,等悉衆出戰,大敗宵遁,追擊破之,殺獲甚衆。
存審等移檄告谕關右,引兵略地至下邽,谒唐帝陵,哭之而還。
秋八月,蜀主北巡。
冬十一月,遣兵侵岐,不克而還。
蜀主下诏北巡,遂發成都,被金甲,冠珠帽,執弓矢而行,旌旗兵甲,亘百餘裡。
雒令段融上言:“不宜遠離都邑,當委大臣征讨。
”不從。
十一月,遣王宗俦将兵伐岐,攻隴州,岐王自将屯汧陽。
蜀将陳彥威敗岐兵于箭筈嶺, 六月,蜀國殺死華陽縣尉張士喬。
蜀主王衍在萬裡橋建了高祖王建的原廟,帶領後妃、百官,供上高祖生前最喜歡吃的食品,擊鼓吹樂,祭祀高祖。
華陽縣尉張士喬上書勸谏,蜀主非常生氣,打算把他殺掉,太後不同意,于是把他流放到黎州。
張士喬感到憤怒,跳水自殺。
蜀主奢侈驕橫,毫無節制,每天和太後、太妃們在貴臣家玩耍喝酒,或到附近郡縣的名山去遊玩,所花費用不可勝數。
教坊使嚴旭強行奪取士民女子,納入宮中,反而多次提升當了刺史。
太後、太妃也各出教令賣官,每當有官位空缺,就會有數人來行賄,賄賂多的就可以得到官位。
文思殿大學士韓昭因能說會道,得到寵幸,請求賣掉數州刺史的官職,用來營造宅第,蜀主答應了他,有識之士都明白蜀國将會滅亡。
後梁派遣劉等人前往讨伐同州,晉派遣李存審前去援救。
李存審等到達河中,當天渡過黃河,駐紮在朝邑。
後梁的軍隊也全部集中在河中,朱友謙的兒子們勸朱友謙暫且歸服後梁,以此來讓後梁撤軍,朱友謙說:“從前晉王親自率兵解救我的危急,手持火把,連夜作戰。
現在正與梁軍相持,晉王又命令将領星夜趕來,分給我們物資糧食,我們怎麼能辜負他呢?”晉軍分兵攻打華州,毀壞了華州的外城。
李存審逼近劉的軍營,劉率領全軍出戰,被打得大敗,連夜逃跑,李存審乘勝追擊,打敗劉,斬殺和俘獲了劉很多士卒。
李存審等張貼檄文,告示關右,同時率兵攻占了很多地方,一直到下邽,并谒拜唐帝的陵墓,在陵前痛哭一番後才返回。
秋八月,蜀主王衍向北巡察。
冬十一月,蜀派兵侵犯岐國,沒有打勝而返回。
蜀主下诏前往北方巡視,便從成都出發,身披金甲,頭戴珠帽,手執弓箭而行,随從的旌旗兵甲,連綿百餘裡。
雒縣縣令段融上書說:“不宜遠離都城,應當委派大臣出去征讨。
”蜀主沒有聽從。
十一月,蜀主派王宗俦率軍前往讨伐岐國,攻打隴州,岐王李茂貞親自率軍駐紮在汧陽。
蜀将陳彥威在箭筈嶺擊敗岐軍, 蜀兵食盡,引還。
蜀主至利州,泛江而下,龍舟畫舸,輝映江渚,州縣供辦,民始愁怨。
至阆州,州民何康女色美,将嫁,蜀主取之,賜其夫家帛百匹,夫一恸而卒。
趙王镕殺其司馬李藹,夷其族。
趙王镕治府第園沼,極一時之盛,多事嬉遊,不親政事,權移左右。
司馬李藹、宦者李弘規用事,宦者石希蒙尤以谄谀得幸。
镕晚好佛求仙,講經受箓,廣齋醮,煉仙丹。
盛飾館宇于西山,每往遊之,數月方歸,從者萬人,軍民苦之。
是月,自西山還,宿鹘營莊,石希蒙勸镕複之他所。
李弘規曰:“晉王夾河血戰,栉風沐雨,親冒矢石,而王專以供軍之資奉不急之費,且時方艱難,人心難測,王久虛府第,遠出遊從,萬一有奸人為變,閉關相拒,将若之何?”镕将歸,希蒙曰:“弘規出不遜語,以劫脅王,欲以長威福耳。
”镕遂無歸志。
弘規乃教内牙都将蘇漢衡帥親軍,擐甲拔刃,詣帳前白镕曰:“士卒暴露已久,願從王歸。
”弘規因進言曰:“石希蒙勸王遊從不已,請誅之以謝衆。
”镕不聽,牙兵遂大噪,斬希蒙。
镕怒且懼,亟歸府,使其長子副大使昭祚将兵圍弘規及李藹之第,族誅之。
又殺蘇漢衡,收其黨與,窮治反狀,親軍大恐。
辛巳(921) 晉、岐稱唐天祐十八年,梁龍德元年,吳睿皇楊溥順義元年。
是歲,凡六國四鎮。
春正月,蜀主還成都,廢其後高氏。
蜀軍的糧食也吃完了,隻好退兵。
蜀主到達利州,順江而下,龍舟彩船,光輝照映在長江兩岸,沿江州縣負責供應備辦,老百姓開始愁苦怨恨。
到達阆州,阆州州民何康的女兒長得很漂亮,将要出嫁,蜀主就娶她為妻,然後賞賜給她的夫家一百匹帛,她的丈夫因極其悲痛而死。
趙王王镕殺死他的司馬李藹,誅滅他全族。
趙王王镕修建的宅第園池是當時最好的,他經常遊玩,不問政事,權力轉移到左右親信手裡。
司馬李藹、宦官李弘規當權,宦官石希蒙靠阿谀奉承尤其得到寵信。
王镕晚年信佛求仙,講習佛經,接受符箓,廣設齋醮,合煉仙丹。
王镕在西山把館宇裝飾非常華麗,經常去那裡遊玩,幾個月後才回來,陪同他去遊玩的不下一萬人,軍民都深受其苦。
這個月,王镕從西山返回,住在鹘營莊,石希蒙勸王镕再到别的地方去玩。
李弘規說:“晉王在黃河兩岸浴血奮戰,栉風沐雨,親自冒着箭石前進,而大王專門把供給軍隊用的物資挪用于一些不急用的事情上,況且時下正處在困難時期,人心難測,大王如果長期離開府第,遠出遊玩,萬一有奸人叛變,關起大門,把我們關在外面,該怎麼辦呢?”王镕準備回去,石希蒙說:“李弘規口出不遜之言來威脅大王,是想提高自己的威福。
”王镕于是打消返回的想法。
李弘規于是讓内牙都将蘇漢衡率領親軍披甲拔刀,到營帳前對王镕說:“士卒們離家在外已久,希望跟大王回去。
”李弘規趁勢進言說:“石希蒙勸大王沒完沒了地遊玩,請把他殺掉來向大家認錯。
”王镕不聽從,内牙都将的士卒們都大聲喧嘩起來,斬殺了石希蒙。
王镕又生氣又害怕,于是趕快回到府第,派他的長子副大使王昭祚率兵包圍李弘規和李藹的住宅,把他們的全族全部殺掉。
又将蘇漢衡殺掉,拘捕他的黨羽,徹底追究他們的反叛情況,趙王的親軍感到十分驚恐。
辛巳(921) 晉、岐稱唐天祐十八年,後梁龍德元年,吳睿皇楊溥順義元年。
這一年,共六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正月,蜀主王衍回到成都,廢掉其後高氏。
蜀主之為太子,高祖為聘兵部尚書高知言女為妃,無寵。
及韋妃入宮,尤見疏薄,至是遣還家,知言驚仆而卒。
韋妃者,徐耕之孫也,有殊色。
蜀主見而悅之,太後因納于後宮,蜀主不欲娶于母族,托雲韋昭度之孫。
蜀主常列錦步障,擊毬其中,往往遠适而外人不知。
諸香,晝夜不絕,久而厭之,更皂莢以亂其氣。
結缯為山,及宮殿樓觀于其上,或為風雨所敗,則更以新者易之。
或樂飲缯山,涉旬不下。
山前穿渠,乘船夜歸,令宮女秉蠟炬千餘居前船,卻立照之,水面如晝。
好為微行,酒肆倡家,無所不到。
晉得傳國寶。
蜀主、吳王屢以書勸晉王稱帝,晉王以示僚佐曰:“昔王太師亦嘗遺先王書,勸以自帝一方,先王語餘雲:&lsquo昔天子幸石門,吾發兵誅賊臣,當是之時,威振天下。
吾若挾天子據關中,自作九錫禅文,誰能禁我?顧吾家世忠孝,立功帝室,誓死不為耳。
他日當務以複唐社稷為心,慎勿效此曹所為。
&rsquo言猶在耳,此議非所敢聞也。
”因泣。
既而将佐及藩鎮勸進不已,乃令有司市玉造法物。
黃巢之破長安也,魏州僧得傳國寶,至是以為常玉,将鬻之,或識之曰:“傳國寶也。
”乃詣行台獻之,将佐皆奉觞稱賀。
張承業聞之,亟詣魏州谏曰:“吾王世世忠于唐室,救其患難,所以老奴三十餘年為王捃拾财賦,召補兵馬,誓滅逆賊, 蜀主王衍當太子時,高祖王建為他聘兵部尚書高知言的女兒為妃,不受寵愛。
等到韋妃入宮後,蜀主對高氏更加疏遠,到這時更把高氏送回家,高知言吓得摔倒而死。
韋妃是徐耕的孫女,長得十分美麗。
蜀主見到她以後十分喜歡,因此太後就把她留在後宮,蜀主不願娶母親家族的人,于是就假托說是韋昭度的孫女。
蜀主經常挂起錦緞圍成一個屏幕,在裡面打球,經常到很遠的地方而外人不知道。
他經常燒各種香,晝夜不絕,時間長了,又讨厭香氣,改用燒皂莢來改變室内氣味。
他還把缯帛堆成山的樣子,然後在上面做一些宮殿樓觀,如果被風雨弄壞了就換新的。
有時在缯山上飲酒作樂,十多天都不下來。
在缯山的前面挖一條水渠,有時晚上乘船回宮中,命令宮女們拿一千多支蠟燭在前面的船上,臉朝後面站着,照得水面如同白天一樣明亮。
他喜歡便裝出門,酒店妓院,無所不到。
晉國得到傳國之寶。
蜀主、吳王曾多次寫信勸晉王李存勖稱帝,晉王就讓僚屬看這些書信,并說:“從前王太師也曾給先王寫信,勸他稱帝一方,先王對我說:&lsquo從前天子駕幸石門時,我派兵去誅滅亂臣賊子,在那個時候,我威震天下。
如果我在那時挾持天子,占據關中,自己起草賜封九錫和禅讓的文告,誰能禁止我?但是我家世代忠孝,常為朝廷立功,我誓死不能這樣做。
以後應當全心全意恢複唐朝社稷,千萬不要效法這些人的做法。
&rsquo先王對我講的話好像還在耳邊,這種建議我聽都不敢聽。
”說完就哭了。
不久,左右将佐以及藩鎮官吏們不斷地勸他稱帝,于是他讓有關官吏購買玉石制作傳國之寶。
黃巢攻破長安的時候,魏州的僧人得到了傳國之寶,到這時他認為是一塊普通的玉石,将準備把它賣掉,有人認出這塊玉石來,說:“這是傳國之寶。
”于是僧人就到晉王行台獻上寶玉,左右将佐們都舉杯祝賀。
張承業聽說這件事以後,馬上來到魏州勸晉王說:“大王世世代代效忠于唐朝王室,解救了大唐王朝的不少危難,所以老奴我三十多年來為大王收集财賦,招兵買馬,誓死消滅叛逆之人, 複本朝宗社耳。
今河北甫定,朱氏尚存,而王遽即大位,殊非從來征伐之意,天下其誰不解體乎?王何不先滅朱氏,複列聖之深仇,然後求唐後而立之,南取吳,西取蜀,汛掃宇内,合為一家,當是之時,雖使高祖、太宗複生,誰敢居王上者?讓之愈久,則得之愈堅矣。
老奴之志無他,但以受先王大恩,欲為王立萬年之基耳。
”王曰:“此非餘所願,奈群下意何?”承業知不可止,恸哭曰:“諸侯血戰,本為唐家,今王自取之,誤老奴矣。
”即歸晉陽,邑邑成疾,不複起。
二月,成德将張文禮弑其節度使趙王镕而代之。
趙王镕委政于其子昭祚,昭祚性驕愎,附李弘規者皆族之。
弘規部兵五百人欲逃,聚泣偶語,未知所之。
會諸軍有給賜,镕忿親軍之殺石希蒙,獨不時與,衆益懼。
王德明素蓄異志,因其懼而激之曰:“王命我盡坑爾曹,吾念爾曹無罪不忍,不然又獲罪于王,奈何?”衆皆感泣,相與飲酒而謀之,酒酣,其中骁健者曰:“吾曹識王太保意,今夕富貴決矣。
”即逾城入。
镕方焚香受箓,斷其首而出,因焚府第。
德明複姓名曰張文禮,盡滅王氏之族,獨置昭祚之妻普甯公主以自托于梁。
三月,遣使告亂于晉,因求節钺。
晉王方置酒作樂,聞之,投杯悲泣,欲讨之。
僚佐以為方與梁争, 恢複唐朝的宗廟社稷。
現在黃河以北剛剛安定下來,朱氏還存在,大王就急急忙忙登上帝位,和你當初奮力征戰的目的大不一樣,這樣天下的人心怎麼能不離散呢?大王為什麼不先消滅朱氏,報了列位先王的深仇,然後尋到唐王室的後人擁立為帝,向南奪取吳國,向西奪取蜀國,橫掃天下,合為一國,到那個時候,即使高祖、太宗再生,又有誰敢位居你的上面呢?謙讓的時間越長,得到的就越牢固。
老奴我沒有别的想法,隻是接受了先王的大恩,願為大王創建萬年的基業。
”晉王說:“這不是我的願望,隻是拿左右大臣的意見怎麼辦呢?”張承業知道阻止不了,痛哭着說:“諸侯們浴血奮戰,本來是為了恢複唐朝大業,現在大王自己取得帝位,欺騙了老奴我啊。
”于是就回到晉陽,郁郁成疾,沒有再起來。
二月,成德将領張文禮殺掉節度使趙王王镕,取而代之。
趙王王镕将政務委托給他的兒子王昭祚處理,王昭祚性情傲慢,剛愎自用,把從前依附李弘規的人全都滅族。
李弘規部下的五百士卒打算逃跑,他們聚集在一起一邊哭泣一邊小聲私語,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這時正好遇上賞賜各部隊,王镕恨他的親軍殺死石希蒙,單單沒按時分給他們,大家更感到害怕。
王德明平素就懷有異心,因此就利用他們心裡恐懼而刺激他們說:“趙王命令我把你們全部活埋,我覺得你們沒有罪過,不忍心活埋你們,可不殺你們我又會得罪趙王,怎麼辦呢?”大家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在一起喝酒謀劃此事,喝得高興時,其中一位勇敢的人說:“我們明白王太保的意思了,今天晚上就能讓大家富貴了。
”說完他們就翻過城牆進入城内。
這時王镕正在燒香,接受符箓,大家砍下王镕的頭就逃出來,順便焚燒了王镕的王府。
王德明恢複了姓名叫張文禮,把王氏家族全部殺掉,隻留下王昭祚的妻子普甯公主,以此來托身于後梁。
三月,張文禮派使者向晉王李存勖報告趙州的變亂,順便請求晉王授予他符節和斧钺。
這時晉王正在飲酒作樂,聽說後,扔掉酒杯,悲痛地哭起來,準備去讨伐張文禮。
晉王屬下的官員們認為晉國正與後梁争戰, 不可更立敵,宜且安之。
王不得已,四月,承制授文禮成德留後。
夏五月,梁殺其泰甯節度使劉。
初,與朱友謙為昏。
其受诏讨友謙也,先遣使移書,谕以禍福,待之月餘,友謙不從,然後進兵。
尹皓、段凝因谮之,梁主密令西都留守張宗奭鸩之。
六月朔,日食。
秋七月,晉以蘇循為節度副使。
晉王既許藩鎮之請,求唐舊臣。
朱友謙遣蘇循詣行台,循至魏州,望府即拜,謂之拜殿。
見王呼萬歲舞蹈,泣而稱臣。
翌日,又獻大筆三十枚,謂之“畫日筆”。
王大喜,即命循為河東節度副使,張承業深惡之。
八月,晉以符習為成德留後,讨張文禮。
文禮既作亂,内不自安,複遣間使求援于契丹,又遣使告梁,乞發精甲萬人,自德、棣度河,梁主疑未決。
敬翔曰:“陛下不乘此釁以複河北,則晉人不可複破矣。
宜徇其請,不可失也。
”趙、張輩皆曰:“今強寇近在河上,盡吾兵力以拒之,猶懼不支,何暇救文禮乎?且文禮坐持兩端,欲以自固,我何利焉?”梁主乃止。
文禮忌趙故将,多所誅滅。
符習将趙兵萬人從晉王在德勝,文禮請以他将代之,習見晉王泣涕請留,晉王曰:“吾與趙王同盟讨賊,義猶骨肉。
不意一旦禍生肘腋,吾誠痛之。
汝苟不忘舊君,能為之複仇乎?吾以兵糧助汝。
”習與 不能再樹立敵對勢力,應當答應他的請求來安撫他們。
晉王不得已,在四月裡便宜行事,授張文禮為成德留後。
夏五月,後梁殺死其泰甯節度使劉。
當初,劉與朱友謙有姻親關系。
劉接受命令去讨伐朱友謙時,先派使者給朱友謙送了一封信,講明禍福利害關系,等了一個多月,朱友謙不聽從劉意見,劉随後才進兵。
尹皓、段凝因此也誣陷劉,後梁末帝秘密命令西都留守張宗奭用毒酒害死劉。
六月初一,發生日食。
秋七月,晉國任命蘇循為河東節度副使。
晉王李存勖同意藩鎮的請求後,就訪求唐朝舊臣。
朱友謙派蘇循到晉王行台,蘇循到了魏州,看到晉王府門就下拜,稱作拜殿。
見了晉王就高呼萬歲,手舞足蹈,邊哭邊自稱臣下。
第二天,蘇循又獻給晉王三十支大毛筆,叫做“畫日筆”。
晉王非常高興,馬上就任命蘇循為河東節度副使,張承業對蘇循極為厭惡。
八月,晉國任命符習為成德留後,讨伐張文禮。
張文禮作亂後,内心感到不安,就秘密派使者向契丹求援,又派使者告訴後梁,請求派出一萬精銳部隊相助,從德州、棣州渡過黃河,後梁末帝猶豫不決。
敬翔說:“陛下如果不乘這個機會收複黃河以北,晉人就很難再被攻破了。
應當順應他的請求,機不可失啊。
”趙岩、張漢傑等人都說:“現在強大的敵人就在黃河邊上,用我們的全部兵力來抵抗他們還怕抵擋不住,哪裡有時間去援救張文禮呢?況且張文禮腳踩兩隻船,打算以此來鞏固自己,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于是後梁末帝停止了對張文禮的援救。
張文禮十分忌憚趙王原來的将領,對老将多有誅殺。
符習率領一萬多趙王士卒跟随晉王李存勖在德勝,張文禮請求用别的将領代替符習,符習見到晉王以後,哭泣着請求留下,晉王說:“我和趙王曾經訂立同盟共同讨賊,我們的情義就像骨肉一般。
不料一下子在身邊發生禍端,我确實痛心。
如果你沒有忘記過去的君主,能為他報仇嗎?我将援助你士卒和糧食。
”符習和 部将三十餘人,舉身投地恸哭曰:“大王念故使輔佐之勤,許之複冤,習等不敢煩霸府之兵,願以所部徑前搏取兇豎,以報王氏累世之恩,死不恨矣。
”八月,王以習為成德留後,命閻寶、史建瑭将兵助之,自邢、洺而北。
文禮先病腹疽,晉兵拔趙州,文禮驚懼而卒。
其子處瑾與其黨韓正時悉力拒晉。
九月,晉兵圍鎮州,建瑭中流矢卒。
冬十月,梁襲晉德勝北城,晉王擊破之。
晉王欲自分兵攻鎮州,戴思遠聞之,悉衆襲德勝北城。
晉王知之,十月,命李嗣源伏兵于戚城,李存審屯德勝,先以騎兵誘之,梁兵競進,晉王以鐵騎三千奮擊,梁兵大敗,失亡二萬餘人。
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為其假子都所囚。
初,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未有子,得小兒劉雲郎,養為子,名之曰都。
及壯,便佞多詐,處直愛之,置新軍,使典之。
處直有孽子郁,無寵,奔晉,晉王克用以女妻之,累遷至新州團練使。
餘子皆幼,處直以都為副大使,欲以為嗣。
及晉王存勖讨張文禮,處直以鎮、定唇齒,恐鎮亡而定孤,固谏以為方禦梁寇,且宜赦文禮。
晉王答以文禮弑君,義不可赦;又潛引梁兵,恐于易、定亦不利。
處直患之,乃潛遣人語郁,使賂契丹,令犯塞以解鎮州之圍。
郁素疾都冒繼其宗,乃邀處直求為嗣,處直許之。
軍府皆不欲召 三十多位部将一起撲倒在地上痛哭着說:“大王懷念老主帥輔佐您的功勞,答應為他報仇,我等不敢麻煩尊府的士兵,我們願意率領部下直接前去搏殺兇手,以報答王氏對我們世世代代的恩情,死了也不遺憾。
”八月,晉王任命符習為成德留後,命令閻寶、史建瑭率兵幫助他,從邢州、洺州向北進發。
張文禮原先肚子上長了個毒瘡,晉軍攻下趙州,張文禮聽說後驚恐而死。
他的兒子張處瑾和他的同黨韓正時全力抵禦晉軍。
九月,晉軍包圍鎮州,史建瑭被亂箭射中而死。
冬十月,後梁襲擊晉德勝北城,晉王李存勖擊敗了梁軍。
晉王打算自己分兵攻打鎮州,戴思遠聽說這事後,率領全部人馬襲擊德勝北城。
晉王聞訊後,于十月命令李嗣源在戚城埋伏下士卒,命令李存審駐紮在德勝,先用騎兵去引誘梁軍,梁軍争先恐後地前進,晉王率領三千名鐵騎軍奮力出擊,梁軍大敗,損失兩萬餘士卒。
義武節度使王處直被養子王都囚禁。
當初,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沒有兒子,後來得到一名叫劉雲郎的小孩兒,把他收養為兒子,起名叫王都。
王都長大後,很會阿谀奉承,多有詭詐,王處直特别喜歡他,組建了一支新軍,讓他來統帥。
另外王處直還有一個非嫡妻所生的兒子名叫王郁,不受寵愛,投奔晉國,晉王李克用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一直把他提拔到新州團練使。
因為其他兒子都還幼小,王處直便任命王都為節度副使,準備把他立為繼承人。
等到晉王李存勖讨伐張文禮時,王處直認為鎮州、定州唇齒相依,害怕鎮州失守後定州孤立無援,再三進谏,認為現在正在防禦梁軍入侵,應當暫且赦免張文禮。
晉王答複說張文禮有弑君之罪,從道義上講不可以寬赦;而且他又暗中勾結梁軍,恐怕對易州、定州也不利。
王處直為此事十分憂慮,于是偷偷派人去勸說王郁,讓他賄賂契丹,讓契丹侵犯晉國的邊塞,以解鎮州之圍。
王郁平素非常嫉恨王都冒充他們家族的繼承人,就要求王處直把自己立為繼承人,王處直答應下來。
軍府的人不願招引 契丹,都亦慮郁奪其處,乃以新軍教百伏于府第,大噪曰:“将士不欲以城召契丹,請令公歸西第。
”乃并其妻妾幽之,盡殺其子孫腹心。
以狀白晉王,晉王因以都代處直,處直憂憤而卒。
吳王溥祀南郊。
吳徐溫勸吳王郊祀,或曰:“唐祀南郊,其費巨萬,今未能辦也。
”溫曰:“吾聞事天貴誠,多費何為?唐每郊祀,啟南門,灌其樞用脂百斛,此乃季世奢泰之弊,又安足法乎?”乃祀南郊。
十一月,晉王自将讨鎮州。
晉王使李存審、李嗣源守德勝,自将兵攻鎮州,旬日不克。
張處瑾使韓正時突圍出趣定州求救,晉兵追斬之。
十二月,契丹寇幽州,拔涿州,進寇義武,晉王救之。
王郁說契丹主曰:“鎮州美女如雲,金帛如山,天皇王速往,則皆己物也,不然,為晉王所有矣。
”契丹主以為然,悉衆而南。
述律後曰:“吾有西樓羊馬之富,其樂不可勝窮也,何必勞師遠出,以乘危徼利乎?吾聞晉王用兵,天下莫敵,脫有危敗,悔之何及?”契丹主不聽。
十二月,攻幽州,李紹宏嬰城自守。
契丹南圍涿州,拔之,擒李嗣弼,進寇定州。
王都告急于晉,晉王将親軍五千救之。
壬午(922) 晉、岐稱唐天祐十九年,梁龍德二年。
是歲,凡六國四鎮。
春正月,晉王擊契丹,大敗之。
契丹入侵,王都也憂慮王郁奪走他的地位,于是就率領數百名新軍埋伏在王處直的府第,大聲叫嚷說:“将士不願意讓本城招引契丹入侵,請你回到西院。
”于是把王處直和他的妻妾幽禁在西院,殺光他的子孫和心腹。
然後将情況禀告晉王,晉王因此讓王都代替王處直的職位,王處直憂愁憤怒而死。
吳王楊溥去南郊祭天。
吳國徐溫勸吳王去南郊祭天,有人說:“唐朝在南郊祭天時耗資巨萬,現在不能辦此事。
”徐溫說:“我聽說侍奉上天貴在心誠,多耗費有什麼用呢?唐朝每次在南郊祭天,打開南門時,都要用一百斛油脂灌大門的樞紐,這是衰世揮霍無度的弊病,怎麼值得效法呢?”于是去南郊舉行祭天儀式。
十一月,晉王李存勖親自率軍讨伐鎮州。
晉王派李存審、李嗣源鎮守德勝,他親自率兵攻打鎮州,十幾天沒有攻克。
張處瑾派韓正時率領軍隊沖出包圍,直奔定州求援,晉兵追擊,将韓正時斬殺。
十二月,契丹侵犯幽州,攻下涿州,又進一步侵犯義武,晉王李存勖率軍前往援救。
王郁勸契丹主說:“鎮州的美女如雲,金帛如山,天皇王如能迅速前往,那裡的美女金帛就全歸您所有,不然的話就歸晉王所有了。
”契丹主認為王郁說得對,就率領全部人馬向南進發。
述律後勸他說:“我們有西樓羊馬之富,這裡的樂趣已不可窮盡,何必要勞師遠征而冒着危險去求取那些利益呢?聽說晉王用兵,天下無敵,如有危險或失敗,後悔怎麼來得及呢?”契丹主沒有聽從述律後的勸說。
十二月,契丹攻打幽州,晉将李紹宏據城自守。
契丹南進包圍涿州,攻下了,抓獲李嗣弼,進軍侵犯定州。
王都向晉王告急,晉王率領五千親軍前往援救。
壬午(922) 晉、岐稱唐天祐十九年,後梁龍德二年。
這一年,共六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正月,晉王李存勖攻打契丹,把契丹人打得大敗。
晉王至新城,候騎白契丹前鋒涉沙河,将士皆失色,有亡去者,斬之不能止。
諸将皆曰:“吾衆寡不敵,又梁寇内侵,宜且還師以救根本。
”或請西入井陉避之。
晉王猶豫未決,郭崇韬曰:“契丹本利貨财而來,非能救鎮州之急難也。
王新破梁兵,威振夷、夏,挫其前鋒,遁走必矣。
”李嗣昭亦曰:“強敵在前,有時無退,不可輕動以搖人心。
”晉王曰:“吾以數萬之衆平定山東,今遇此小虜而避之,何面目以臨四海?”乃自帥鐵騎五千先進。
至新城北,半出桑林,契丹見之驚走。
晉王分軍逐之,獲契丹主之子,契丹舉衆退保望都。
晉王至定州,王都迎谒馬前,請以愛女妻王子繼岌。
王引兵趣望都,遇奚酋秃餒五千騎,為其所圍,力戰出入數四,不解。
李嗣昭引三百騎橫擊之,虜退,王乃得出。
因縱兵奮擊,契丹大敗,逐北至易州。
會大雪彌旬,平地數尺,契丹人馬死者相屬,契丹主乃歸。
晉王引兵蹑之,随其行止,見其野宿之所,布藁于地,回環方正,皆如編剪,雖去,無一枝亂者。
歎曰:“虜用法嚴,乃能如是,中國所不及也。
”晉王至幽州,使二百騎蹑契丹之後,曰:“虜出境即還。
”騎恃勇追擊之,悉為所擒。
契丹主責王郁,絷之以歸,自是不聽其謀。
梁襲晉魏州,不克,攻德勝北城。
二月,晉王還魏州,梁兵遁還。
李存審謂李嗣源曰:“梁人聞我在南兵少,不攻德勝, 晉王到達新城,偵察的騎兵回來說契丹軍的前鋒過了沙河,将士們都吓得變了臉色,有逃跑的士兵,殺掉他們也無法阻止士兵逃跑。
諸位将領都說:“我們寡不敵衆,又聽說梁軍入侵,應當回軍以救根本。
”有人請求向西退進井陉躲避契丹軍隊。
晉王猶豫不決,郭崇韬說:“契丹本來就是為了奪取财物來的,并不能解救鎮州的危難。
大王最近擊敗梁軍,威震夷、夏,如果能挫敗契丹人的前鋒部隊,他們就一定會逃跑。
”李嗣昭也說:“強敵在前,隻能前進,不能後退,不能輕易變動,動搖人心。
”晉王說:“我曾用數萬軍隊平定太行山以東地區,現在遇到這樣小股敵人就躲避,我還有什麼面目統禦天下?”于是他親自率領五千鐵騎率先前進。
到了新城北面,一半軍隊剛走出桑林,契丹軍看了都吓得逃跑。
晉王分兵追擊,抓住契丹主的兒子,契丹軍隊全部退守望都。
晉王來到定州,王都到馬前去迎接,請求将自己的愛女嫁給晉王的兒子李繼岌。
晉王領兵直奔望都,遇上奚人首領秃餒率領的五千多騎兵,被秃餒所包圍,晉王奮力沖殺好幾次,都沒有沖出包圍。
李嗣昭率領三百騎兵從側面攻打秃餒,秃餒退走,晉王才突圍出來。
于是縱兵奮力出擊,契丹大敗,一直追擊敗兵到易州。
正好遇上十幾天下大雪,平地積雪幾尺厚,死去的契丹人馬一個接着一個,契丹主于是返回。
晉王率兵跟随,沿着契丹行徑的地方,晉王看到契丹在野外睡覺的地方,地上鋪着草,回環方正,都像編起來用剪刀剪過似的,即使人已經離開,但地上的草還沒有一根亂的。
晉王感歎地說:“契丹執法嚴格,才能這樣,這是中原所不如的。
”晉王到了幽州,派二百名騎兵跟在契丹的後面,告訴他們:“契丹人出了邊境你們就返回來。
”這些騎兵恃勇追擊,全部被契丹人抓獲。
契丹主責怪王郁,把他捆着帶回來,從此,契丹主不再聽從他的計謀了。
後梁襲擊晉魏州,沒有攻克,又進攻德勝北城。
二月,晉王李存勖回到魏州,梁軍逃回。
李存審對李嗣源說:“梁人聽說我們南邊兵少,不攻打德勝, 必襲魏州,不若分軍備之。
”遂分軍屯澶州。
戴思遠果悉衆趣魏州,嗣源引兵先之,遣兵挑戰。
思遠知有備,乃西拔成安,大掠而還。
又攻德勝北城,重塹複壘,斷其出入,晝夜急攻,存審悉力拒守。
晉王聞之,自幽州赴之,五日至魏州,思遠燒營遁還。
晉師圍鎮州,不克,退保趙州。
夏四月,晉李嗣昭戰死。
晉閻寶築壘以圍鎮州,決滹沱水環之。
内外斷絕,城中食盡,遣五百餘人出求食。
寶縱其出,欲伏兵取之。
其人遂攻長圍,寶不為備,俄數千人繼至,遂壞長圍,縱火攻營,寶不能拒,退保趙州。
晉王以李嗣昭為招讨使代寶。
張處瑾遣兵千人迎糧于九門,嗣昭設伏邀擊之,殺獲殆盡。
鎮兵發矢中其腦,嗣昭拔矢射之,一發而殪,是夕亦卒。
晉王聞之,不禦酒肉者累日。
嗣昭遺命:悉以澤、潞兵授判官任圜,使督諸軍攻鎮州,号令如一,鎮人不知嗣昭之死也。
晉王以李存進為招讨使,命嗣昭諸子護喪歸葬晉陽。
其子繼能不受命,帥兵擁喪歸潞州。
嗣昭七子,繼俦當襲爵,素懦弱。
繼韬兇狡,囚之,詐令士卒劫己為留後。
晉王不得已,改昭義曰安義,以繼韬為留後。
秋八月,梁取晉衛州。
晉衛州刺史李存儒本姓楊,名婆兒,以俳優得幸于晉王。
為刺史,專事掊斂,防城卒皆征月課縱歸。
梁段凝、張朗引兵夜襲之,诘旦之城,執存儒,遂克衛州。
戴思遠又與凝 就一定會襲擊魏州,不如把軍隊分開來防備他們。
”于是分作兩軍,駐紮在澶州。
戴思遠果然率領全部軍隊直奔魏州,李嗣源率軍趕在前面,派兵挑戰。
戴思遠知道晉軍有防備,就向西攻下成安,大肆掠奪後返回。
戴思遠又進攻德勝北城,在城外修築重重壕溝牆壘,切斷晉軍的通路,晝夜猛攻,李存審全力堅守。
晉王聽說後,從幽州赴援,五天後到達魏州,戴思遠燒毀軍營逃回。
晉軍包圍鎮州,未能攻下,退守趙州。
夏四月,晉軍李嗣昭戰死。
晉軍閻寶修築牆壘來包圍鎮州,引滹沱水環繞在鎮州四周。
鎮州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系,城内的糧食吃光後,派五百餘人出城尋找食物。
閻寶任憑他們出城,打算用伏兵把他們抓獲。
那些人出來後就攻打圍兵,閻寶沒有防備,不久又有數千人接着趕到,于是摧毀了包圍,放火攻打閻寶的軍營,閻寶不能抵禦,退守趙州。
晉王任命李嗣昭為招讨使代替閻寶。
張處瑾派一千多士卒到九門外去接糧食,李嗣昭設伏兵阻擊,幾乎将其全部殺死或俘虜。
鎮州士卒用箭射中李嗣昭的腦部,李嗣昭拔下箭來又射回去,一箭就射殺那個士卒,當天晚上李嗣昭也死了。
晉王聽說之後,好幾天都不吃酒肉。
李嗣昭的遺言說,把澤州、潞州的軍隊全部交給節度使判官任圜,讓他督率諸軍攻打鎮州,任圜的命令和以前完全一樣,鎮州人不知道李嗣昭已死。
晉王任命李存進為招讨使,命李嗣昭的兒子們護送靈柩回晉陽安葬。
他的兒子李繼能不接受命令,率領士卒護送靈柩回潞州。
李嗣昭有七個兒子,李繼俦應當繼承父親的爵位,但他平素比較軟弱。
李繼韬兇狠狡猾,把李繼俦囚禁起來,假裝讓士卒劫持自己擔任留後。
晉王不得已,改昭義為安義,任命李繼韬為留後。
秋八月,後梁奪取晉國的衛州。
晉國衛州刺史李存儒本姓楊,名婆兒,因會演戲,得到晉王的寵愛。
他擔任刺史,專門緻力于搜括民财,向防城的兵卒每月收錢後放回家去。
後梁段凝、張朗率兵乘夜襲擊李存儒,第二天早晨到達城下,抓獲李存儒,于是攻下衛州。
戴思遠又和段凝 攻陷淇門、共城、新鄉,于是澶州之西,相州之南,皆為梁有。
晉人失軍儲三之一,梁軍複振。
九月,晉王克鎮州,自領之。
以符習為天平節度使。
張處瑾使其弟處球乘李存進無備,将兵七千人奄至東垣渡。
及營門,存進狼狽引十餘人鬥于橋上,鎮兵退,晉騎兵斷其後,夾擊之,鎮兵殆盡,存進亦戰沒。
晉王以李存審為招讨使。
鎮州食竭力盡,處瑾遣使請降,未報,存審兵至。
城中将李再豐投缒以納晉兵,執處瑾兄弟及其黨高濛送行台。
趙人皆請而食之,磔張文禮屍于市。
王镕故侍者得镕遺骸,晉王祭而葬之。
以符習為成德節度使,習辭曰:“故使無後而未葬,習當斬衰以葬之,俟禮畢聽命。
”既葬,即詣行台,趙人請晉王兼領成德,從之。
乃割相、衛二州置義甯軍,以習為節度使。
習辭曰:“魏博霸府,不可分也,願得河南一鎮,習自取之。
”乃以為天平節度使。
冬十一月,唐特進河東監軍使張承業卒。
承業卒,曹太夫人詣其第,為之行服,如子侄之禮。
晉王聞之,亦不食者累日。
十二月,晉以張憲權鎮州事。
魏州稅多逋負,晉王以讓司錄趙季良,季良曰:“殿下何時當平河南?”王怒曰:“汝職在督稅,何敢預我軍事?”季良對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愛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河北亦非殿下之有,況河南乎?”王悅,謝之。
自是重之,每預謀議。
攻下淇門、共城、新鄉,于是澶州以西、相州以南的地區都歸後梁所有。
晉軍失去三分之一的軍用儲備,梁軍又振作起來。
九月,晉王李存勖攻克鎮州,并親自掌管鎮州。
任命符習為天平節度使。
張處瑾派弟弟張處球乘李存進沒有防備,率兵七千突然到達東垣渡。
到了李存進的營門時,李存進狼狽地率領十幾個人在橋上搏鬥,鎮州士卒後退,晉國騎兵切斷他們的退路,前後夾攻,鎮州軍幾乎全部被消滅,李存進也戰死了。
晉王任命李存審為招讨使。
鎮州城内食盡力竭,張處瑾派使者請求投降,還沒有得到回答,李存審軍已趕到。
城中将領李再豐用繩子把晉軍拉進來,捉住張處瑾兄弟他的同黨高濛等,送往行台。
趙人都請求吃他們的肉,張文禮的屍體當街被車裂。
原來王镕的侍者找到了王镕的遺骸,晉王加以祭奠安葬。
晉王任命符習為成德節度使,符習辭讓說:“原來的節度使沒有兒子而且還未安葬,我應當服重喪安葬他,等到安葬禮畢,我再接受命令。
”葬後,他便前往行台,趙人請求晉王兼領成德節度使,晉王依言而行。
于是劃出相、衛二州設置義甯軍,任命符習為義甯軍節度使。
符習又辭讓說:“魏博是大王的藩鎮,不能分割,我希望得到黃河以南的一個鎮,由我自己去攻占。
”于是晉王又任命他為天平節度使。
冬十二月,唐朝特進、河東監軍使張承業去世。
張承業去世後,曹太夫人到張承業的府第為他服喪,用他子侄輩的禮數。
晉王得知消息後,也好幾天都不吃飯。
十二月,晉國任命張憲暫時掌管鎮州事務。
魏州的賦稅多有拖欠,晉王李存勖因此責怪司錄趙季良,趙季良說:“殿下什麼時候能平定黃河以南?”晉王生氣地說:“你的職務是監督稅賦,怎敢幹預我的軍事?”趙季良回答說:“殿下正在謀劃攻城略地,卻不愛惜百姓,一旦百姓離心離德,恐怕連黃河以北也不能歸殿下所有,何況黃河以南?”晉王聽後很高興,向他道歉。
從此,晉王對他很器重,經常讓他參與謀劃。
癸未(923) 岐稱唐天祐二十年,梁龍德三年盡十月,四月以後,唐莊宗李存勖同光元年。
是歲,梁亡,晉稱唐,凡五國四鎮。
春二月,晉以豆盧革、盧程為行台丞相。
晉王下教于四鎮判官中選前朝士族,欲以為相。
河東判官盧質為之首,質固辭,請以義武判官豆盧革、河東判官盧程為之。
即拜行台左、右丞相,以質為禮部尚書。
梁以錢镠為吳越王。
镠始建國,儀衛名稱多如天子之制,惟不改元。
置百官,有丞相、侍郎、客省等使。
三月,晉李繼韬以潞州叛降梁,其将裴約據澤州不下。
李繼韬為留後,終不自安,幕僚魏琢、牙将申蒙複從而間之曰:“晉朝無人,終為梁所并耳。
”弟繼遠亦勸之,繼韬乃使繼遠詣大梁請降。
梁主大喜,以繼韬為節度使。
安義舊将裴約戍澤州,泣谕其衆曰:“餘事故使逾二紀,見其分财享士,志滅仇雠。
不幸捐館,柩猶未葬,而郎君遽背君親,吾甯死不能從也。
”遂據州自守,梁遣董璋将兵攻之。
繼韬散财募士,堯山人郭威往應募,嘗殺人系獄,繼韬惜其才勇而逸之。
夏四月,晉王存勖稱皇帝于魏州,國号唐。
晉王築壇于魏州牙城之南,四月,升壇祭告,遂即帝位,國号大唐。
尊母曹氏為皇太後,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初,太妃無子,性不妒忌,太後亦謙退,相得甚歡。
及受冊, 後唐莊宗 癸未(923) 岐稱唐天祐二十年,後梁龍德三年到十月截止,四月以後是後唐莊宗李存勖同光元年。
這一年,後梁滅亡,晉國改稱唐,共有五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二月,晉國任命豆盧革、盧程為行台丞相。
晉王李存勖下令在河東、魏博、易安、鎮冀四鎮判官中選拔前朝的士族,想任命為丞相。
河東判官盧質名列榜首,盧質堅決辭讓,請求讓義武判官豆盧革、河東判官盧程來擔任。
于是晉王立即拜他們為行台左、右丞相,任命盧質為禮部尚書。
後梁封錢镠為吳越王。
錢镠剛建國時,儀仗與衛士的名稱有好多和天子的制度一樣,隻有沒有改年号。
也設置了百官,有丞相、侍郎、客省等使。
三月,晉國李繼韬率領潞州反叛,投降後梁,他的将領裴約占據澤州堅守不降。
李繼韬擔任安義留後,始終心中不安,幕僚魏琢、牙将申蒙又從中挑撥說:“晉國沒有人才,終将被梁國吞并。
”他的弟弟李繼遠也勸他,于是李繼韬派李繼遠到大梁請求投降。
後梁末帝大喜,任命李繼韬為節度使。
安義軍的舊将裴約戍守澤州,邊哭邊對部下說:“我侍奉原來的節度使超過二十年,親眼看見他把财物分給士卒共享,立志消滅仇敵。
如今他不幸去世,靈柩還沒安葬,他的兒子就背叛君主與父親,我甯死不能服從。
”于是占據澤州堅守,後梁末帝派董璋率兵攻打裴約。
李繼韬分發财物來招募士卒,堯山人郭威前往應募,他曾因殺人被押進監獄,李繼韬珍惜他的才能和勇氣而把他放了。
夏四月,晉王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号為大唐。
晉王在魏州牙城的南面修築壇場,四月,晉王登壇祭告上天,随即登上皇帝寶座,國号為大唐。
尊奉生母曹氏為皇太後,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當初,劉太妃沒有兒子,性情賢惠,從不嫉妒,曹太後也很謙讓,兩人相處得十分歡洽。
等到接受冊封時, 太妃詣太後宮賀,有喜色,太後忸怩不自安。
太妃曰:“願吾兒享國久長,吾輩獲沒于地,園陵有主,餘何足言?”因相向歔欷。
唐以豆盧革、盧程同平章事,郭崇韬、張居翰為樞密使。
革、程皆輕淺無他能,唐主特以其衣冠之緒,霸府元僚,故用之。
李紹宏自幽州召還,崇韬惡其位在己上,乃薦居翰,而以紹宏為宣徽使,紹宏恨之。
居翰和謹畏事,軍國機政皆崇韬掌之。
孔謙自謂應為租庸使,衆議以謙人微地寒,故崇韬薦張憲,以謙副之,謙亦不悅。
唐建東、西京及北都。
以魏州為興唐府,建東京。
又于太原府建西京,又以鎮州為真定府,建北都。
時唐國所有,凡十三節度、五十州。
閏月,唐立宗廟于晉陽。
唐主追尊曾祖執誼曰懿祖昭烈皇帝,祖國昌曰獻祖文皇帝,考晉王曰太祖武皇帝。
立宗廟于晉陽,以高祖、太宗、懿宗、昭宗洎懿祖以下為七室。
唐遣李嗣源襲梁郓州,取之,以嗣源為節度使。
契丹屢寇晉幽
凡七年。
庚辰(920) 晉、岐稱唐天祐十七年,梁貞明六年。
是歲,梁、晉、岐、蜀、漢、吳凡六國,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凡四鎮。
春三月,晉以李建及為代州刺史。
晉王自得魏州,以李建及為都将。
建及為人忠壯,所得賞賜,悉分士卒,與同甘苦,故能得其死力,所向立功,同列疾之。
宦者韋令圖谮之曰:“建及以私财驟施,此其志不小。
”王罷建及軍職,以為代州刺史。
夏四月,梁朱友謙取同州,遂以河中降晉。
梁河中節度使冀王友謙襲取同州,以其子令德為留後,表求節钺,不許,乃附于晉,晉王以墨制除令德忠武節度使。
五月,吳宣王隆演卒,弟溥立。
王重厚恭恪,徐溫父子專政,王未嘗有不平之意形于言色,溫以是安之。
及建國稱制,尤非所樂,多沉飲鮮食,遂成疾。
溫自金陵入朝,議當為嗣者,或曰:“蜀先主謂武侯:&lsquo嗣子不才,君宜自取。
&rsquo”溫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當在誅張颢之初,豈至今日邪?使楊氏無男有女,亦當立之,敢妄言者斬!”乃以王命迎丹陽公溥監國。
王殂,溥即位。
庚辰(920) 晉、岐稱唐天祐十七年,後梁貞明六年。
這一年,後梁、晉、岐、蜀、漢、吳共六個國家、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共四個藩鎮。
春三月,晉國任命李建及為代州刺史。
晉王李存勖自從得到魏州後,就任命李建及為都将。
李建及為人忠直豪壯,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能使士卒拼死盡力,隻要作戰,就能立功,同僚很嫉妒他。
宦官韋令圖誣陷他說:“李建及用自己的财物多次分給士卒,他的志向很大。
”晉王免去李建及的軍職,任命他為代州刺史。
夏四月,後梁朱友謙占領同州,并率河中投降晉國。
後梁河中節度使冀王朱友謙率兵襲擊并占領同州,任命他的兒子朱令德為忠武留後,上表請求頒發節度使的節钺,未得許可,于是歸附于晉,晉王以親筆手令任命朱令德為忠武節度使。
五月,吳宣王楊隆演去世,他的弟弟楊溥繼立。
吳宣王楊隆演持重敦厚,恭敬謹慎,徐溫父子掌握大權,楊隆演在言談态度上從未表示過不滿,徐溫因此放心了。
等到建國稱王,更不是楊隆演所樂意的,經常喝酒,很少吃飯,于是生了病。
徐溫從金陵回朝,商議誰當為王位繼承人,有人說:“蜀國先主劉備對武侯說:&lsquo嗣子沒有才能,您應該自取王位。
&rsquo”徐溫嚴肅地說:“我如果真有心取代王位,應當在殺掉張颢之初,哪用等到今天?即使楊氏沒有兒子,有女兒也應當立她為王,再有敢胡說的,一律殺掉!”于是以楊隆演之命迎接丹陽公楊溥回來代理國政。
宣王楊隆演去世後,楊溥即吳王位。
六月,蜀殺其華陽尉張士喬。
蜀主作高祖原廟于萬裡橋,帥後妃、百官用亵味作鼓吹祭之。
士喬上疏谏,蜀主怒,欲誅之,太後不可,乃流黎州。
士喬感憤,赴水死。
蜀主奢縱無度,日與太後、太妃遊宴貴臣之家,及遊近郡名山,所費不可勝紀。
教坊使嚴旭強取士民女子納宮中,累遷刺史。
太後、太妃各出教令賣官,每一官阙,數人納賂,多者得之。
文思殿大學士韓昭以便佞得幸,乞數州刺史賣之以營居第,許之,識者知蜀之将亡。
梁遣劉等讨同州,晉遣李存審救之。
李存審等至河中,即日濟河,軍于朝邑。
梁軍亦大集河中,友謙諸子說友謙且歸款于梁,以退其師,友謙曰:“昔晉王親赴吾急,秉燭夜戰。
今方與梁相拒,又命将星行,分我資糧,豈可負邪?”晉人分兵攻華州,壞其外城。
李存審進逼劉營,等悉衆出戰,大敗宵遁,追擊破之,殺獲甚衆。
存審等移檄告谕關右,引兵略地至下邽,谒唐帝陵,哭之而還。
秋八月,蜀主北巡。
冬十一月,遣兵侵岐,不克而還。
蜀主下诏北巡,遂發成都,被金甲,冠珠帽,執弓矢而行,旌旗兵甲,亘百餘裡。
雒令段融上言:“不宜遠離都邑,當委大臣征讨。
”不從。
十一月,遣王宗俦将兵伐岐,攻隴州,岐王自将屯汧陽。
蜀将陳彥威敗岐兵于箭筈嶺, 六月,蜀國殺死華陽縣尉張士喬。
蜀主王衍在萬裡橋建了高祖王建的原廟,帶領後妃、百官,供上高祖生前最喜歡吃的食品,擊鼓吹樂,祭祀高祖。
華陽縣尉張士喬上書勸谏,蜀主非常生氣,打算把他殺掉,太後不同意,于是把他流放到黎州。
張士喬感到憤怒,跳水自殺。
蜀主奢侈驕橫,毫無節制,每天和太後、太妃們在貴臣家玩耍喝酒,或到附近郡縣的名山去遊玩,所花費用不可勝數。
教坊使嚴旭強行奪取士民女子,納入宮中,反而多次提升當了刺史。
太後、太妃也各出教令賣官,每當有官位空缺,就會有數人來行賄,賄賂多的就可以得到官位。
文思殿大學士韓昭因能說會道,得到寵幸,請求賣掉數州刺史的官職,用來營造宅第,蜀主答應了他,有識之士都明白蜀國将會滅亡。
後梁派遣劉等人前往讨伐同州,晉派遣李存審前去援救。
李存審等到達河中,當天渡過黃河,駐紮在朝邑。
後梁的軍隊也全部集中在河中,朱友謙的兒子們勸朱友謙暫且歸服後梁,以此來讓後梁撤軍,朱友謙說:“從前晉王親自率兵解救我的危急,手持火把,連夜作戰。
現在正與梁軍相持,晉王又命令将領星夜趕來,分給我們物資糧食,我們怎麼能辜負他呢?”晉軍分兵攻打華州,毀壞了華州的外城。
李存審逼近劉的軍營,劉率領全軍出戰,被打得大敗,連夜逃跑,李存審乘勝追擊,打敗劉,斬殺和俘獲了劉很多士卒。
李存審等張貼檄文,告示關右,同時率兵攻占了很多地方,一直到下邽,并谒拜唐帝的陵墓,在陵前痛哭一番後才返回。
秋八月,蜀主王衍向北巡察。
冬十一月,蜀派兵侵犯岐國,沒有打勝而返回。
蜀主下诏前往北方巡視,便從成都出發,身披金甲,頭戴珠帽,手執弓箭而行,随從的旌旗兵甲,連綿百餘裡。
雒縣縣令段融上書說:“不宜遠離都城,應當委派大臣出去征讨。
”蜀主沒有聽從。
十一月,蜀主派王宗俦率軍前往讨伐岐國,攻打隴州,岐王李茂貞親自率軍駐紮在汧陽。
蜀将陳彥威在箭筈嶺擊敗岐軍, 蜀兵食盡,引還。
蜀主至利州,泛江而下,龍舟畫舸,輝映江渚,州縣供辦,民始愁怨。
至阆州,州民何康女色美,将嫁,蜀主取之,賜其夫家帛百匹,夫一恸而卒。
趙王镕殺其司馬李藹,夷其族。
趙王镕治府第園沼,極一時之盛,多事嬉遊,不親政事,權移左右。
司馬李藹、宦者李弘規用事,宦者石希蒙尤以谄谀得幸。
镕晚好佛求仙,講經受箓,廣齋醮,煉仙丹。
盛飾館宇于西山,每往遊之,數月方歸,從者萬人,軍民苦之。
是月,自西山還,宿鹘營莊,石希蒙勸镕複之他所。
李弘規曰:“晉王夾河血戰,栉風沐雨,親冒矢石,而王專以供軍之資奉不急之費,且時方艱難,人心難測,王久虛府第,遠出遊從,萬一有奸人為變,閉關相拒,将若之何?”镕将歸,希蒙曰:“弘規出不遜語,以劫脅王,欲以長威福耳。
”镕遂無歸志。
弘規乃教内牙都将蘇漢衡帥親軍,擐甲拔刃,詣帳前白镕曰:“士卒暴露已久,願從王歸。
”弘規因進言曰:“石希蒙勸王遊從不已,請誅之以謝衆。
”镕不聽,牙兵遂大噪,斬希蒙。
镕怒且懼,亟歸府,使其長子副大使昭祚将兵圍弘規及李藹之第,族誅之。
又殺蘇漢衡,收其黨與,窮治反狀,親軍大恐。
辛巳(921) 晉、岐稱唐天祐十八年,梁龍德元年,吳睿皇楊溥順義元年。
是歲,凡六國四鎮。
春正月,蜀主還成都,廢其後高氏。
蜀軍的糧食也吃完了,隻好退兵。
蜀主到達利州,順江而下,龍舟彩船,光輝照映在長江兩岸,沿江州縣負責供應備辦,老百姓開始愁苦怨恨。
到達阆州,阆州州民何康的女兒長得很漂亮,将要出嫁,蜀主就娶她為妻,然後賞賜給她的夫家一百匹帛,她的丈夫因極其悲痛而死。
趙王王镕殺死他的司馬李藹,誅滅他全族。
趙王王镕修建的宅第園池是當時最好的,他經常遊玩,不問政事,權力轉移到左右親信手裡。
司馬李藹、宦官李弘規當權,宦官石希蒙靠阿谀奉承尤其得到寵信。
王镕晚年信佛求仙,講習佛經,接受符箓,廣設齋醮,合煉仙丹。
王镕在西山把館宇裝飾非常華麗,經常去那裡遊玩,幾個月後才回來,陪同他去遊玩的不下一萬人,軍民都深受其苦。
這個月,王镕從西山返回,住在鹘營莊,石希蒙勸王镕再到别的地方去玩。
李弘規說:“晉王在黃河兩岸浴血奮戰,栉風沐雨,親自冒着箭石前進,而大王專門把供給軍隊用的物資挪用于一些不急用的事情上,況且時下正處在困難時期,人心難測,大王如果長期離開府第,遠出遊玩,萬一有奸人叛變,關起大門,把我們關在外面,該怎麼辦呢?”王镕準備回去,石希蒙說:“李弘規口出不遜之言來威脅大王,是想提高自己的威福。
”王镕于是打消返回的想法。
李弘規于是讓内牙都将蘇漢衡率領親軍披甲拔刀,到營帳前對王镕說:“士卒們離家在外已久,希望跟大王回去。
”李弘規趁勢進言說:“石希蒙勸大王沒完沒了地遊玩,請把他殺掉來向大家認錯。
”王镕不聽從,内牙都将的士卒們都大聲喧嘩起來,斬殺了石希蒙。
王镕又生氣又害怕,于是趕快回到府第,派他的長子副大使王昭祚率兵包圍李弘規和李藹的住宅,把他們的全族全部殺掉。
又将蘇漢衡殺掉,拘捕他的黨羽,徹底追究他們的反叛情況,趙王的親軍感到十分驚恐。
辛巳(921) 晉、岐稱唐天祐十八年,後梁龍德元年,吳睿皇楊溥順義元年。
這一年,共六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正月,蜀主王衍回到成都,廢掉其後高氏。
蜀主之為太子,高祖為聘兵部尚書高知言女為妃,無寵。
及韋妃入宮,尤見疏薄,至是遣還家,知言驚仆而卒。
韋妃者,徐耕之孫也,有殊色。
蜀主見而悅之,太後因納于後宮,蜀主不欲娶于母族,托雲韋昭度之孫。
蜀主常列錦步障,擊毬其中,往往遠适而外人不知。
諸香,晝夜不絕,久而厭之,更皂莢以亂其氣。
結缯為山,及宮殿樓觀于其上,或為風雨所敗,則更以新者易之。
或樂飲缯山,涉旬不下。
山前穿渠,乘船夜歸,令宮女秉蠟炬千餘居前船,卻立照之,水面如晝。
好為微行,酒肆倡家,無所不到。
晉得傳國寶。
蜀主、吳王屢以書勸晉王稱帝,晉王以示僚佐曰:“昔王太師亦嘗遺先王書,勸以自帝一方,先王語餘雲:&lsquo昔天子幸石門,吾發兵誅賊臣,當是之時,威振天下。
吾若挾天子據關中,自作九錫禅文,誰能禁我?顧吾家世忠孝,立功帝室,誓死不為耳。
他日當務以複唐社稷為心,慎勿效此曹所為。
&rsquo言猶在耳,此議非所敢聞也。
”因泣。
既而将佐及藩鎮勸進不已,乃令有司市玉造法物。
黃巢之破長安也,魏州僧得傳國寶,至是以為常玉,将鬻之,或識之曰:“傳國寶也。
”乃詣行台獻之,将佐皆奉觞稱賀。
張承業聞之,亟詣魏州谏曰:“吾王世世忠于唐室,救其患難,所以老奴三十餘年為王捃拾财賦,召補兵馬,誓滅逆賊, 蜀主王衍當太子時,高祖王建為他聘兵部尚書高知言的女兒為妃,不受寵愛。
等到韋妃入宮後,蜀主對高氏更加疏遠,到這時更把高氏送回家,高知言吓得摔倒而死。
韋妃是徐耕的孫女,長得十分美麗。
蜀主見到她以後十分喜歡,因此太後就把她留在後宮,蜀主不願娶母親家族的人,于是就假托說是韋昭度的孫女。
蜀主經常挂起錦緞圍成一個屏幕,在裡面打球,經常到很遠的地方而外人不知道。
他經常燒各種香,晝夜不絕,時間長了,又讨厭香氣,改用燒皂莢來改變室内氣味。
他還把缯帛堆成山的樣子,然後在上面做一些宮殿樓觀,如果被風雨弄壞了就換新的。
有時在缯山上飲酒作樂,十多天都不下來。
在缯山的前面挖一條水渠,有時晚上乘船回宮中,命令宮女們拿一千多支蠟燭在前面的船上,臉朝後面站着,照得水面如同白天一樣明亮。
他喜歡便裝出門,酒店妓院,無所不到。
晉國得到傳國之寶。
蜀主、吳王曾多次寫信勸晉王李存勖稱帝,晉王就讓僚屬看這些書信,并說:“從前王太師也曾給先王寫信,勸他稱帝一方,先王對我說:&lsquo從前天子駕幸石門時,我派兵去誅滅亂臣賊子,在那個時候,我威震天下。
如果我在那時挾持天子,占據關中,自己起草賜封九錫和禅讓的文告,誰能禁止我?但是我家世代忠孝,常為朝廷立功,我誓死不能這樣做。
以後應當全心全意恢複唐朝社稷,千萬不要效法這些人的做法。
&rsquo先王對我講的話好像還在耳邊,這種建議我聽都不敢聽。
”說完就哭了。
不久,左右将佐以及藩鎮官吏們不斷地勸他稱帝,于是他讓有關官吏購買玉石制作傳國之寶。
黃巢攻破長安的時候,魏州的僧人得到了傳國之寶,到這時他認為是一塊普通的玉石,将準備把它賣掉,有人認出這塊玉石來,說:“這是傳國之寶。
”于是僧人就到晉王行台獻上寶玉,左右将佐們都舉杯祝賀。
張承業聽說這件事以後,馬上來到魏州勸晉王說:“大王世世代代效忠于唐朝王室,解救了大唐王朝的不少危難,所以老奴我三十多年來為大王收集财賦,招兵買馬,誓死消滅叛逆之人, 複本朝宗社耳。
今河北甫定,朱氏尚存,而王遽即大位,殊非從來征伐之意,天下其誰不解體乎?王何不先滅朱氏,複列聖之深仇,然後求唐後而立之,南取吳,西取蜀,汛掃宇内,合為一家,當是之時,雖使高祖、太宗複生,誰敢居王上者?讓之愈久,則得之愈堅矣。
老奴之志無他,但以受先王大恩,欲為王立萬年之基耳。
”王曰:“此非餘所願,奈群下意何?”承業知不可止,恸哭曰:“諸侯血戰,本為唐家,今王自取之,誤老奴矣。
”即歸晉陽,邑邑成疾,不複起。
二月,成德将張文禮弑其節度使趙王镕而代之。
趙王镕委政于其子昭祚,昭祚性驕愎,附李弘規者皆族之。
弘規部兵五百人欲逃,聚泣偶語,未知所之。
會諸軍有給賜,镕忿親軍之殺石希蒙,獨不時與,衆益懼。
王德明素蓄異志,因其懼而激之曰:“王命我盡坑爾曹,吾念爾曹無罪不忍,不然又獲罪于王,奈何?”衆皆感泣,相與飲酒而謀之,酒酣,其中骁健者曰:“吾曹識王太保意,今夕富貴決矣。
”即逾城入。
镕方焚香受箓,斷其首而出,因焚府第。
德明複姓名曰張文禮,盡滅王氏之族,獨置昭祚之妻普甯公主以自托于梁。
三月,遣使告亂于晉,因求節钺。
晉王方置酒作樂,聞之,投杯悲泣,欲讨之。
僚佐以為方與梁争, 恢複唐朝的宗廟社稷。
現在黃河以北剛剛安定下來,朱氏還存在,大王就急急忙忙登上帝位,和你當初奮力征戰的目的大不一樣,這樣天下的人心怎麼能不離散呢?大王為什麼不先消滅朱氏,報了列位先王的深仇,然後尋到唐王室的後人擁立為帝,向南奪取吳國,向西奪取蜀國,橫掃天下,合為一國,到那個時候,即使高祖、太宗再生,又有誰敢位居你的上面呢?謙讓的時間越長,得到的就越牢固。
老奴我沒有别的想法,隻是接受了先王的大恩,願為大王創建萬年的基業。
”晉王說:“這不是我的願望,隻是拿左右大臣的意見怎麼辦呢?”張承業知道阻止不了,痛哭着說:“諸侯們浴血奮戰,本來是為了恢複唐朝大業,現在大王自己取得帝位,欺騙了老奴我啊。
”于是就回到晉陽,郁郁成疾,沒有再起來。
二月,成德将領張文禮殺掉節度使趙王王镕,取而代之。
趙王王镕将政務委托給他的兒子王昭祚處理,王昭祚性情傲慢,剛愎自用,把從前依附李弘規的人全都滅族。
李弘規部下的五百士卒打算逃跑,他們聚集在一起一邊哭泣一邊小聲私語,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這時正好遇上賞賜各部隊,王镕恨他的親軍殺死石希蒙,單單沒按時分給他們,大家更感到害怕。
王德明平素就懷有異心,因此就利用他們心裡恐懼而刺激他們說:“趙王命令我把你們全部活埋,我覺得你們沒有罪過,不忍心活埋你們,可不殺你們我又會得罪趙王,怎麼辦呢?”大家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在一起喝酒謀劃此事,喝得高興時,其中一位勇敢的人說:“我們明白王太保的意思了,今天晚上就能讓大家富貴了。
”說完他們就翻過城牆進入城内。
這時王镕正在燒香,接受符箓,大家砍下王镕的頭就逃出來,順便焚燒了王镕的王府。
王德明恢複了姓名叫張文禮,把王氏家族全部殺掉,隻留下王昭祚的妻子普甯公主,以此來托身于後梁。
三月,張文禮派使者向晉王李存勖報告趙州的變亂,順便請求晉王授予他符節和斧钺。
這時晉王正在飲酒作樂,聽說後,扔掉酒杯,悲痛地哭起來,準備去讨伐張文禮。
晉王屬下的官員們認為晉國正與後梁争戰, 不可更立敵,宜且安之。
王不得已,四月,承制授文禮成德留後。
夏五月,梁殺其泰甯節度使劉。
初,與朱友謙為昏。
其受诏讨友謙也,先遣使移書,谕以禍福,待之月餘,友謙不從,然後進兵。
尹皓、段凝因谮之,梁主密令西都留守張宗奭鸩之。
六月朔,日食。
秋七月,晉以蘇循為節度副使。
晉王既許藩鎮之請,求唐舊臣。
朱友謙遣蘇循詣行台,循至魏州,望府即拜,謂之拜殿。
見王呼萬歲舞蹈,泣而稱臣。
翌日,又獻大筆三十枚,謂之“畫日筆”。
王大喜,即命循為河東節度副使,張承業深惡之。
八月,晉以符習為成德留後,讨張文禮。
文禮既作亂,内不自安,複遣間使求援于契丹,又遣使告梁,乞發精甲萬人,自德、棣度河,梁主疑未決。
敬翔曰:“陛下不乘此釁以複河北,則晉人不可複破矣。
宜徇其請,不可失也。
”趙、張輩皆曰:“今強寇近在河上,盡吾兵力以拒之,猶懼不支,何暇救文禮乎?且文禮坐持兩端,欲以自固,我何利焉?”梁主乃止。
文禮忌趙故将,多所誅滅。
符習将趙兵萬人從晉王在德勝,文禮請以他将代之,習見晉王泣涕請留,晉王曰:“吾與趙王同盟讨賊,義猶骨肉。
不意一旦禍生肘腋,吾誠痛之。
汝苟不忘舊君,能為之複仇乎?吾以兵糧助汝。
”習與 不能再樹立敵對勢力,應當答應他的請求來安撫他們。
晉王不得已,在四月裡便宜行事,授張文禮為成德留後。
夏五月,後梁殺死其泰甯節度使劉。
當初,劉與朱友謙有姻親關系。
劉接受命令去讨伐朱友謙時,先派使者給朱友謙送了一封信,講明禍福利害關系,等了一個多月,朱友謙不聽從劉意見,劉随後才進兵。
尹皓、段凝因此也誣陷劉,後梁末帝秘密命令西都留守張宗奭用毒酒害死劉。
六月初一,發生日食。
秋七月,晉國任命蘇循為河東節度副使。
晉王李存勖同意藩鎮的請求後,就訪求唐朝舊臣。
朱友謙派蘇循到晉王行台,蘇循到了魏州,看到晉王府門就下拜,稱作拜殿。
見了晉王就高呼萬歲,手舞足蹈,邊哭邊自稱臣下。
第二天,蘇循又獻給晉王三十支大毛筆,叫做“畫日筆”。
晉王非常高興,馬上就任命蘇循為河東節度副使,張承業對蘇循極為厭惡。
八月,晉國任命符習為成德留後,讨伐張文禮。
張文禮作亂後,内心感到不安,就秘密派使者向契丹求援,又派使者告訴後梁,請求派出一萬精銳部隊相助,從德州、棣州渡過黃河,後梁末帝猶豫不決。
敬翔說:“陛下如果不乘這個機會收複黃河以北,晉人就很難再被攻破了。
應當順應他的請求,機不可失啊。
”趙岩、張漢傑等人都說:“現在強大的敵人就在黃河邊上,用我們的全部兵力來抵抗他們還怕抵擋不住,哪裡有時間去援救張文禮呢?況且張文禮腳踩兩隻船,打算以此來鞏固自己,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于是後梁末帝停止了對張文禮的援救。
張文禮十分忌憚趙王原來的将領,對老将多有誅殺。
符習率領一萬多趙王士卒跟随晉王李存勖在德勝,張文禮請求用别的将領代替符習,符習見到晉王以後,哭泣着請求留下,晉王說:“我和趙王曾經訂立同盟共同讨賊,我們的情義就像骨肉一般。
不料一下子在身邊發生禍端,我确實痛心。
如果你沒有忘記過去的君主,能為他報仇嗎?我将援助你士卒和糧食。
”符習和 部将三十餘人,舉身投地恸哭曰:“大王念故使輔佐之勤,許之複冤,習等不敢煩霸府之兵,願以所部徑前搏取兇豎,以報王氏累世之恩,死不恨矣。
”八月,王以習為成德留後,命閻寶、史建瑭将兵助之,自邢、洺而北。
文禮先病腹疽,晉兵拔趙州,文禮驚懼而卒。
其子處瑾與其黨韓正時悉力拒晉。
九月,晉兵圍鎮州,建瑭中流矢卒。
冬十月,梁襲晉德勝北城,晉王擊破之。
晉王欲自分兵攻鎮州,戴思遠聞之,悉衆襲德勝北城。
晉王知之,十月,命李嗣源伏兵于戚城,李存審屯德勝,先以騎兵誘之,梁兵競進,晉王以鐵騎三千奮擊,梁兵大敗,失亡二萬餘人。
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為其假子都所囚。
初,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未有子,得小兒劉雲郎,養為子,名之曰都。
及壯,便佞多詐,處直愛之,置新軍,使典之。
處直有孽子郁,無寵,奔晉,晉王克用以女妻之,累遷至新州團練使。
餘子皆幼,處直以都為副大使,欲以為嗣。
及晉王存勖讨張文禮,處直以鎮、定唇齒,恐鎮亡而定孤,固谏以為方禦梁寇,且宜赦文禮。
晉王答以文禮弑君,義不可赦;又潛引梁兵,恐于易、定亦不利。
處直患之,乃潛遣人語郁,使賂契丹,令犯塞以解鎮州之圍。
郁素疾都冒繼其宗,乃邀處直求為嗣,處直許之。
軍府皆不欲召 三十多位部将一起撲倒在地上痛哭着說:“大王懷念老主帥輔佐您的功勞,答應為他報仇,我等不敢麻煩尊府的士兵,我們願意率領部下直接前去搏殺兇手,以報答王氏對我們世世代代的恩情,死了也不遺憾。
”八月,晉王任命符習為成德留後,命令閻寶、史建瑭率兵幫助他,從邢州、洺州向北進發。
張文禮原先肚子上長了個毒瘡,晉軍攻下趙州,張文禮聽說後驚恐而死。
他的兒子張處瑾和他的同黨韓正時全力抵禦晉軍。
九月,晉軍包圍鎮州,史建瑭被亂箭射中而死。
冬十月,後梁襲擊晉德勝北城,晉王李存勖擊敗了梁軍。
晉王打算自己分兵攻打鎮州,戴思遠聽說這事後,率領全部人馬襲擊德勝北城。
晉王聞訊後,于十月命令李嗣源在戚城埋伏下士卒,命令李存審駐紮在德勝,先用騎兵去引誘梁軍,梁軍争先恐後地前進,晉王率領三千名鐵騎軍奮力出擊,梁軍大敗,損失兩萬餘士卒。
義武節度使王處直被養子王都囚禁。
當初,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沒有兒子,後來得到一名叫劉雲郎的小孩兒,把他收養為兒子,起名叫王都。
王都長大後,很會阿谀奉承,多有詭詐,王處直特别喜歡他,組建了一支新軍,讓他來統帥。
另外王處直還有一個非嫡妻所生的兒子名叫王郁,不受寵愛,投奔晉國,晉王李克用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一直把他提拔到新州團練使。
因為其他兒子都還幼小,王處直便任命王都為節度副使,準備把他立為繼承人。
等到晉王李存勖讨伐張文禮時,王處直認為鎮州、定州唇齒相依,害怕鎮州失守後定州孤立無援,再三進谏,認為現在正在防禦梁軍入侵,應當暫且赦免張文禮。
晉王答複說張文禮有弑君之罪,從道義上講不可以寬赦;而且他又暗中勾結梁軍,恐怕對易州、定州也不利。
王處直為此事十分憂慮,于是偷偷派人去勸說王郁,讓他賄賂契丹,讓契丹侵犯晉國的邊塞,以解鎮州之圍。
王郁平素非常嫉恨王都冒充他們家族的繼承人,就要求王處直把自己立為繼承人,王處直答應下來。
軍府的人不願招引 契丹,都亦慮郁奪其處,乃以新軍教百伏于府第,大噪曰:“将士不欲以城召契丹,請令公歸西第。
”乃并其妻妾幽之,盡殺其子孫腹心。
以狀白晉王,晉王因以都代處直,處直憂憤而卒。
吳王溥祀南郊。
吳徐溫勸吳王郊祀,或曰:“唐祀南郊,其費巨萬,今未能辦也。
”溫曰:“吾聞事天貴誠,多費何為?唐每郊祀,啟南門,灌其樞用脂百斛,此乃季世奢泰之弊,又安足法乎?”乃祀南郊。
十一月,晉王自将讨鎮州。
晉王使李存審、李嗣源守德勝,自将兵攻鎮州,旬日不克。
張處瑾使韓正時突圍出趣定州求救,晉兵追斬之。
十二月,契丹寇幽州,拔涿州,進寇義武,晉王救之。
王郁說契丹主曰:“鎮州美女如雲,金帛如山,天皇王速往,則皆己物也,不然,為晉王所有矣。
”契丹主以為然,悉衆而南。
述律後曰:“吾有西樓羊馬之富,其樂不可勝窮也,何必勞師遠出,以乘危徼利乎?吾聞晉王用兵,天下莫敵,脫有危敗,悔之何及?”契丹主不聽。
十二月,攻幽州,李紹宏嬰城自守。
契丹南圍涿州,拔之,擒李嗣弼,進寇定州。
王都告急于晉,晉王将親軍五千救之。
壬午(922) 晉、岐稱唐天祐十九年,梁龍德二年。
是歲,凡六國四鎮。
春正月,晉王擊契丹,大敗之。
契丹入侵,王都也憂慮王郁奪走他的地位,于是就率領數百名新軍埋伏在王處直的府第,大聲叫嚷說:“将士不願意讓本城招引契丹入侵,請你回到西院。
”于是把王處直和他的妻妾幽禁在西院,殺光他的子孫和心腹。
然後将情況禀告晉王,晉王因此讓王都代替王處直的職位,王處直憂愁憤怒而死。
吳王楊溥去南郊祭天。
吳國徐溫勸吳王去南郊祭天,有人說:“唐朝在南郊祭天時耗資巨萬,現在不能辦此事。
”徐溫說:“我聽說侍奉上天貴在心誠,多耗費有什麼用呢?唐朝每次在南郊祭天,打開南門時,都要用一百斛油脂灌大門的樞紐,這是衰世揮霍無度的弊病,怎麼值得效法呢?”于是去南郊舉行祭天儀式。
十一月,晉王李存勖親自率軍讨伐鎮州。
晉王派李存審、李嗣源鎮守德勝,他親自率兵攻打鎮州,十幾天沒有攻克。
張處瑾派韓正時率領軍隊沖出包圍,直奔定州求援,晉兵追擊,将韓正時斬殺。
十二月,契丹侵犯幽州,攻下涿州,又進一步侵犯義武,晉王李存勖率軍前往援救。
王郁勸契丹主說:“鎮州的美女如雲,金帛如山,天皇王如能迅速前往,那裡的美女金帛就全歸您所有,不然的話就歸晉王所有了。
”契丹主認為王郁說得對,就率領全部人馬向南進發。
述律後勸他說:“我們有西樓羊馬之富,這裡的樂趣已不可窮盡,何必要勞師遠征而冒着危險去求取那些利益呢?聽說晉王用兵,天下無敵,如有危險或失敗,後悔怎麼來得及呢?”契丹主沒有聽從述律後的勸說。
十二月,契丹攻打幽州,晉将李紹宏據城自守。
契丹南進包圍涿州,攻下了,抓獲李嗣弼,進軍侵犯定州。
王都向晉王告急,晉王率領五千親軍前往援救。
壬午(922) 晉、岐稱唐天祐十九年,後梁龍德二年。
這一年,共六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正月,晉王李存勖攻打契丹,把契丹人打得大敗。
晉王至新城,候騎白契丹前鋒涉沙河,将士皆失色,有亡去者,斬之不能止。
諸将皆曰:“吾衆寡不敵,又梁寇内侵,宜且還師以救根本。
”或請西入井陉避之。
晉王猶豫未決,郭崇韬曰:“契丹本利貨财而來,非能救鎮州之急難也。
王新破梁兵,威振夷、夏,挫其前鋒,遁走必矣。
”李嗣昭亦曰:“強敵在前,有時無退,不可輕動以搖人心。
”晉王曰:“吾以數萬之衆平定山東,今遇此小虜而避之,何面目以臨四海?”乃自帥鐵騎五千先進。
至新城北,半出桑林,契丹見之驚走。
晉王分軍逐之,獲契丹主之子,契丹舉衆退保望都。
晉王至定州,王都迎谒馬前,請以愛女妻王子繼岌。
王引兵趣望都,遇奚酋秃餒五千騎,為其所圍,力戰出入數四,不解。
李嗣昭引三百騎橫擊之,虜退,王乃得出。
因縱兵奮擊,契丹大敗,逐北至易州。
會大雪彌旬,平地數尺,契丹人馬死者相屬,契丹主乃歸。
晉王引兵蹑之,随其行止,見其野宿之所,布藁于地,回環方正,皆如編剪,雖去,無一枝亂者。
歎曰:“虜用法嚴,乃能如是,中國所不及也。
”晉王至幽州,使二百騎蹑契丹之後,曰:“虜出境即還。
”騎恃勇追擊之,悉為所擒。
契丹主責王郁,絷之以歸,自是不聽其謀。
梁襲晉魏州,不克,攻德勝北城。
二月,晉王還魏州,梁兵遁還。
李存審謂李嗣源曰:“梁人聞我在南兵少,不攻德勝, 晉王到達新城,偵察的騎兵回來說契丹軍的前鋒過了沙河,将士們都吓得變了臉色,有逃跑的士兵,殺掉他們也無法阻止士兵逃跑。
諸位将領都說:“我們寡不敵衆,又聽說梁軍入侵,應當回軍以救根本。
”有人請求向西退進井陉躲避契丹軍隊。
晉王猶豫不決,郭崇韬說:“契丹本來就是為了奪取财物來的,并不能解救鎮州的危難。
大王最近擊敗梁軍,威震夷、夏,如果能挫敗契丹人的前鋒部隊,他們就一定會逃跑。
”李嗣昭也說:“強敵在前,隻能前進,不能後退,不能輕易變動,動搖人心。
”晉王說:“我曾用數萬軍隊平定太行山以東地區,現在遇到這樣小股敵人就躲避,我還有什麼面目統禦天下?”于是他親自率領五千鐵騎率先前進。
到了新城北面,一半軍隊剛走出桑林,契丹軍看了都吓得逃跑。
晉王分兵追擊,抓住契丹主的兒子,契丹軍隊全部退守望都。
晉王來到定州,王都到馬前去迎接,請求将自己的愛女嫁給晉王的兒子李繼岌。
晉王領兵直奔望都,遇上奚人首領秃餒率領的五千多騎兵,被秃餒所包圍,晉王奮力沖殺好幾次,都沒有沖出包圍。
李嗣昭率領三百騎兵從側面攻打秃餒,秃餒退走,晉王才突圍出來。
于是縱兵奮力出擊,契丹大敗,一直追擊敗兵到易州。
正好遇上十幾天下大雪,平地積雪幾尺厚,死去的契丹人馬一個接着一個,契丹主于是返回。
晉王率兵跟随,沿着契丹行徑的地方,晉王看到契丹在野外睡覺的地方,地上鋪着草,回環方正,都像編起來用剪刀剪過似的,即使人已經離開,但地上的草還沒有一根亂的。
晉王感歎地說:“契丹執法嚴格,才能這樣,這是中原所不如的。
”晉王到了幽州,派二百名騎兵跟在契丹的後面,告訴他們:“契丹人出了邊境你們就返回來。
”這些騎兵恃勇追擊,全部被契丹人抓獲。
契丹主責怪王郁,把他捆着帶回來,從此,契丹主不再聽從他的計謀了。
後梁襲擊晉魏州,沒有攻克,又進攻德勝北城。
二月,晉王李存勖回到魏州,梁軍逃回。
李存審對李嗣源說:“梁人聽說我們南邊兵少,不攻打德勝, 必襲魏州,不若分軍備之。
”遂分軍屯澶州。
戴思遠果悉衆趣魏州,嗣源引兵先之,遣兵挑戰。
思遠知有備,乃西拔成安,大掠而還。
又攻德勝北城,重塹複壘,斷其出入,晝夜急攻,存審悉力拒守。
晉王聞之,自幽州赴之,五日至魏州,思遠燒營遁還。
晉師圍鎮州,不克,退保趙州。
夏四月,晉李嗣昭戰死。
晉閻寶築壘以圍鎮州,決滹沱水環之。
内外斷絕,城中食盡,遣五百餘人出求食。
寶縱其出,欲伏兵取之。
其人遂攻長圍,寶不為備,俄數千人繼至,遂壞長圍,縱火攻營,寶不能拒,退保趙州。
晉王以李嗣昭為招讨使代寶。
張處瑾遣兵千人迎糧于九門,嗣昭設伏邀擊之,殺獲殆盡。
鎮兵發矢中其腦,嗣昭拔矢射之,一發而殪,是夕亦卒。
晉王聞之,不禦酒肉者累日。
嗣昭遺命:悉以澤、潞兵授判官任圜,使督諸軍攻鎮州,号令如一,鎮人不知嗣昭之死也。
晉王以李存進為招讨使,命嗣昭諸子護喪歸葬晉陽。
其子繼能不受命,帥兵擁喪歸潞州。
嗣昭七子,繼俦當襲爵,素懦弱。
繼韬兇狡,囚之,詐令士卒劫己為留後。
晉王不得已,改昭義曰安義,以繼韬為留後。
秋八月,梁取晉衛州。
晉衛州刺史李存儒本姓楊,名婆兒,以俳優得幸于晉王。
為刺史,專事掊斂,防城卒皆征月課縱歸。
梁段凝、張朗引兵夜襲之,诘旦之城,執存儒,遂克衛州。
戴思遠又與凝 就一定會襲擊魏州,不如把軍隊分開來防備他們。
”于是分作兩軍,駐紮在澶州。
戴思遠果然率領全部軍隊直奔魏州,李嗣源率軍趕在前面,派兵挑戰。
戴思遠知道晉軍有防備,就向西攻下成安,大肆掠奪後返回。
戴思遠又進攻德勝北城,在城外修築重重壕溝牆壘,切斷晉軍的通路,晝夜猛攻,李存審全力堅守。
晉王聽說後,從幽州赴援,五天後到達魏州,戴思遠燒毀軍營逃回。
晉軍包圍鎮州,未能攻下,退守趙州。
夏四月,晉軍李嗣昭戰死。
晉軍閻寶修築牆壘來包圍鎮州,引滹沱水環繞在鎮州四周。
鎮州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系,城内的糧食吃光後,派五百餘人出城尋找食物。
閻寶任憑他們出城,打算用伏兵把他們抓獲。
那些人出來後就攻打圍兵,閻寶沒有防備,不久又有數千人接着趕到,于是摧毀了包圍,放火攻打閻寶的軍營,閻寶不能抵禦,退守趙州。
晉王任命李嗣昭為招讨使代替閻寶。
張處瑾派一千多士卒到九門外去接糧食,李嗣昭設伏兵阻擊,幾乎将其全部殺死或俘虜。
鎮州士卒用箭射中李嗣昭的腦部,李嗣昭拔下箭來又射回去,一箭就射殺那個士卒,當天晚上李嗣昭也死了。
晉王聽說之後,好幾天都不吃酒肉。
李嗣昭的遺言說,把澤州、潞州的軍隊全部交給節度使判官任圜,讓他督率諸軍攻打鎮州,任圜的命令和以前完全一樣,鎮州人不知道李嗣昭已死。
晉王任命李存進為招讨使,命李嗣昭的兒子們護送靈柩回晉陽安葬。
他的兒子李繼能不接受命令,率領士卒護送靈柩回潞州。
李嗣昭有七個兒子,李繼俦應當繼承父親的爵位,但他平素比較軟弱。
李繼韬兇狠狡猾,把李繼俦囚禁起來,假裝讓士卒劫持自己擔任留後。
晉王不得已,改昭義為安義,任命李繼韬為留後。
秋八月,後梁奪取晉國的衛州。
晉國衛州刺史李存儒本姓楊,名婆兒,因會演戲,得到晉王的寵愛。
他擔任刺史,專門緻力于搜括民财,向防城的兵卒每月收錢後放回家去。
後梁段凝、張朗率兵乘夜襲擊李存儒,第二天早晨到達城下,抓獲李存儒,于是攻下衛州。
戴思遠又和段凝 攻陷淇門、共城、新鄉,于是澶州之西,相州之南,皆為梁有。
晉人失軍儲三之一,梁軍複振。
九月,晉王克鎮州,自領之。
以符習為天平節度使。
張處瑾使其弟處球乘李存進無備,将兵七千人奄至東垣渡。
及營門,存進狼狽引十餘人鬥于橋上,鎮兵退,晉騎兵斷其後,夾擊之,鎮兵殆盡,存進亦戰沒。
晉王以李存審為招讨使。
鎮州食竭力盡,處瑾遣使請降,未報,存審兵至。
城中将李再豐投缒以納晉兵,執處瑾兄弟及其黨高濛送行台。
趙人皆請而食之,磔張文禮屍于市。
王镕故侍者得镕遺骸,晉王祭而葬之。
以符習為成德節度使,習辭曰:“故使無後而未葬,習當斬衰以葬之,俟禮畢聽命。
”既葬,即詣行台,趙人請晉王兼領成德,從之。
乃割相、衛二州置義甯軍,以習為節度使。
習辭曰:“魏博霸府,不可分也,願得河南一鎮,習自取之。
”乃以為天平節度使。
冬十一月,唐特進河東監軍使張承業卒。
承業卒,曹太夫人詣其第,為之行服,如子侄之禮。
晉王聞之,亦不食者累日。
十二月,晉以張憲權鎮州事。
魏州稅多逋負,晉王以讓司錄趙季良,季良曰:“殿下何時當平河南?”王怒曰:“汝職在督稅,何敢預我軍事?”季良對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愛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河北亦非殿下之有,況河南乎?”王悅,謝之。
自是重之,每預謀議。
攻下淇門、共城、新鄉,于是澶州以西、相州以南的地區都歸後梁所有。
晉軍失去三分之一的軍用儲備,梁軍又振作起來。
九月,晉王李存勖攻克鎮州,并親自掌管鎮州。
任命符習為天平節度使。
張處瑾派弟弟張處球乘李存進沒有防備,率兵七千突然到達東垣渡。
到了李存進的營門時,李存進狼狽地率領十幾個人在橋上搏鬥,鎮州士卒後退,晉國騎兵切斷他們的退路,前後夾攻,鎮州軍幾乎全部被消滅,李存進也戰死了。
晉王任命李存審為招讨使。
鎮州城内食盡力竭,張處瑾派使者請求投降,還沒有得到回答,李存審軍已趕到。
城中将領李再豐用繩子把晉軍拉進來,捉住張處瑾兄弟他的同黨高濛等,送往行台。
趙人都請求吃他們的肉,張文禮的屍體當街被車裂。
原來王镕的侍者找到了王镕的遺骸,晉王加以祭奠安葬。
晉王任命符習為成德節度使,符習辭讓說:“原來的節度使沒有兒子而且還未安葬,我應當服重喪安葬他,等到安葬禮畢,我再接受命令。
”葬後,他便前往行台,趙人請求晉王兼領成德節度使,晉王依言而行。
于是劃出相、衛二州設置義甯軍,任命符習為義甯軍節度使。
符習又辭讓說:“魏博是大王的藩鎮,不能分割,我希望得到黃河以南的一個鎮,由我自己去攻占。
”于是晉王又任命他為天平節度使。
冬十二月,唐朝特進、河東監軍使張承業去世。
張承業去世後,曹太夫人到張承業的府第為他服喪,用他子侄輩的禮數。
晉王得知消息後,也好幾天都不吃飯。
十二月,晉國任命張憲暫時掌管鎮州事務。
魏州的賦稅多有拖欠,晉王李存勖因此責怪司錄趙季良,趙季良說:“殿下什麼時候能平定黃河以南?”晉王生氣地說:“你的職務是監督稅賦,怎敢幹預我的軍事?”趙季良回答說:“殿下正在謀劃攻城略地,卻不愛惜百姓,一旦百姓離心離德,恐怕連黃河以北也不能歸殿下所有,何況黃河以南?”晉王聽後很高興,向他道歉。
從此,晉王對他很器重,經常讓他參與謀劃。
癸未(923) 岐稱唐天祐二十年,梁龍德三年盡十月,四月以後,唐莊宗李存勖同光元年。
是歲,梁亡,晉稱唐,凡五國四鎮。
春二月,晉以豆盧革、盧程為行台丞相。
晉王下教于四鎮判官中選前朝士族,欲以為相。
河東判官盧質為之首,質固辭,請以義武判官豆盧革、河東判官盧程為之。
即拜行台左、右丞相,以質為禮部尚書。
梁以錢镠為吳越王。
镠始建國,儀衛名稱多如天子之制,惟不改元。
置百官,有丞相、侍郎、客省等使。
三月,晉李繼韬以潞州叛降梁,其将裴約據澤州不下。
李繼韬為留後,終不自安,幕僚魏琢、牙将申蒙複從而間之曰:“晉朝無人,終為梁所并耳。
”弟繼遠亦勸之,繼韬乃使繼遠詣大梁請降。
梁主大喜,以繼韬為節度使。
安義舊将裴約戍澤州,泣谕其衆曰:“餘事故使逾二紀,見其分财享士,志滅仇雠。
不幸捐館,柩猶未葬,而郎君遽背君親,吾甯死不能從也。
”遂據州自守,梁遣董璋将兵攻之。
繼韬散财募士,堯山人郭威往應募,嘗殺人系獄,繼韬惜其才勇而逸之。
夏四月,晉王存勖稱皇帝于魏州,國号唐。
晉王築壇于魏州牙城之南,四月,升壇祭告,遂即帝位,國号大唐。
尊母曹氏為皇太後,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初,太妃無子,性不妒忌,太後亦謙退,相得甚歡。
及受冊, 後唐莊宗 癸未(923) 岐稱唐天祐二十年,後梁龍德三年到十月截止,四月以後是後唐莊宗李存勖同光元年。
這一年,後梁滅亡,晉國改稱唐,共有五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二月,晉國任命豆盧革、盧程為行台丞相。
晉王李存勖下令在河東、魏博、易安、鎮冀四鎮判官中選拔前朝的士族,想任命為丞相。
河東判官盧質名列榜首,盧質堅決辭讓,請求讓義武判官豆盧革、河東判官盧程來擔任。
于是晉王立即拜他們為行台左、右丞相,任命盧質為禮部尚書。
後梁封錢镠為吳越王。
錢镠剛建國時,儀仗與衛士的名稱有好多和天子的制度一樣,隻有沒有改年号。
也設置了百官,有丞相、侍郎、客省等使。
三月,晉國李繼韬率領潞州反叛,投降後梁,他的将領裴約占據澤州堅守不降。
李繼韬擔任安義留後,始終心中不安,幕僚魏琢、牙将申蒙又從中挑撥說:“晉國沒有人才,終将被梁國吞并。
”他的弟弟李繼遠也勸他,于是李繼韬派李繼遠到大梁請求投降。
後梁末帝大喜,任命李繼韬為節度使。
安義軍的舊将裴約戍守澤州,邊哭邊對部下說:“我侍奉原來的節度使超過二十年,親眼看見他把财物分給士卒共享,立志消滅仇敵。
如今他不幸去世,靈柩還沒安葬,他的兒子就背叛君主與父親,我甯死不能服從。
”于是占據澤州堅守,後梁末帝派董璋率兵攻打裴約。
李繼韬分發财物來招募士卒,堯山人郭威前往應募,他曾因殺人被押進監獄,李繼韬珍惜他的才能和勇氣而把他放了。
夏四月,晉王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号為大唐。
晉王在魏州牙城的南面修築壇場,四月,晉王登壇祭告上天,随即登上皇帝寶座,國号為大唐。
尊奉生母曹氏為皇太後,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當初,劉太妃沒有兒子,性情賢惠,從不嫉妒,曹太後也很謙讓,兩人相處得十分歡洽。
等到接受冊封時, 太妃詣太後宮賀,有喜色,太後忸怩不自安。
太妃曰:“願吾兒享國久長,吾輩獲沒于地,園陵有主,餘何足言?”因相向歔欷。
唐以豆盧革、盧程同平章事,郭崇韬、張居翰為樞密使。
革、程皆輕淺無他能,唐主特以其衣冠之緒,霸府元僚,故用之。
李紹宏自幽州召還,崇韬惡其位在己上,乃薦居翰,而以紹宏為宣徽使,紹宏恨之。
居翰和謹畏事,軍國機政皆崇韬掌之。
孔謙自謂應為租庸使,衆議以謙人微地寒,故崇韬薦張憲,以謙副之,謙亦不悅。
唐建東、西京及北都。
以魏州為興唐府,建東京。
又于太原府建西京,又以鎮州為真定府,建北都。
時唐國所有,凡十三節度、五十州。
閏月,唐立宗廟于晉陽。
唐主追尊曾祖執誼曰懿祖昭烈皇帝,祖國昌曰獻祖文皇帝,考晉王曰太祖武皇帝。
立宗廟于晉陽,以高祖、太宗、懿宗、昭宗洎懿祖以下為七室。
唐遣李嗣源襲梁郓州,取之,以嗣源為節度使。
契丹屢寇晉幽